关于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现状和建议

2024-04-27

关于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现状和建议(共8篇)

篇1:关于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现状和建议

关于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现状和建议

XXXX学院XXXX班

XXX 摘要:2005 年来,为治理日趋严重的农业源污染与农村生活源污染,农业部组织在全国1100多个乡村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试点,取得明显成效【1】。农村清洁工程是一项长久的基层环境清洁工作,对保障基层环境卫生,人民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讨论农村当下清洁工程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此给出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环境状况;清洁;健康

暑假期间应学校要求,在当地农村开展了系列农村清洁工程的调查,走访了一些

普通群众家庭和当地街道,记录了一些实际现状和问题。现在对这些情况详细展开并讨论。

1、当地农村清洁工作面临的问题 1.1、环境问题突出,生态已长期被破坏 根据我在当地的实际观察,当地农村完全没有垃圾收集、处理、回收的体系,村民甚至没有清理垃圾、保护环境的意识。各家各户几乎都是把垃圾仍在离家门口不远的河道或路边,任凭垃圾被自然分解,期间散发恶臭,滋养了大量的蚊虫。下雨天因为雨水的冲刷,垃圾堆附近恶水四流,浸入地下,目前该村附近河流已经全部被污染,河流内塑料袋、厨余垃圾等漂浮,水体发绿并伴有异味,已无法再进行养殖鱼、鸭等。再有,当地村民为了使庄稼增产,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田间地头皆可找到大量农药包装袋,这对水体和水生生物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总之,当地生态环境已经长期被破坏且早已恶化,修复工作可能异常艰巨。1.2、当地资源短缺,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据统计,当地居民拥有自家垃圾桶的比率不超过25%,即便有垃圾桶,全村又没有适宜的垃圾统一堆放地点,村民自发把垃圾投入因挖土而形成的坑中,且填满之后没有任何表面掩盖处理,任凭垃圾四处飘零,异味四散。当地政府没有统一的垃圾运输处理机制,无人监管,村民肆意而为。因资源缺乏,保护工作难以深入。

2、清洁工程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为目标,以实施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为主线,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为重点,推广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用经济的手段、市场的机制,建立物业化管理模式为项目建设主要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查漏补缺 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当地特点,以村为单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2】。

3、对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提出的建议 3.1、完善清洁工作体系,全面推进清洁工程 面对问题存在已久的环境问题,必须开展攻坚战。当地政府需设立专人转岗监督环境工程的开展,拿出一套垃圾收集、处理、回收的体系。从上到下,逐级监督,奖罚分明。制度建立完成后,应将其广泛在当地农村中宣传,告知处理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环境破坏带来的经济问题和健康问题,做到各家各户知晓,积极准备,积极参与。

3.2、向上级申请专项治理资金

资金问题向来是各大治理工程的难题,环境工程治理工作不容推辞,关系到基层人民的经济和健康,必须向上汇报,言出要害。政府引导扶持,农民积极投入,企业与社会资助,争取国外资金援贷,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明确公共财政投资重点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专项资金务必对公透明公开,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消除群众的疑虑,提高积极性。资金建议用在购买垃圾运输车、垃圾处理资源,旱厕的改造及饮用水管道的统一安装等方面。3.3、引入相关环保技术

传统垃圾收集填埋方式可能并不全部适用,应该向省内或国内优秀试点单位学习借鉴,引入高效的垃圾回收技术,重点是农药化肥减量化,农村生活污水、养殖污水、畜禽粪便的经济实用高效处理,探索更多的科学适用建设模式,推进成果转化,组装集成实用技术,建立健全工程标准、技术规范,建成不同类型的农田废弃物收集池、有机废弃物堆沤发酵池、垃圾收集池、污水净化池、化粪池、沼气池【4】。参考文献:

【1】蒲光儒,杨祖善,彭玉灯,金祖坤,张亚槐.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 , 27(4):36-38 【2】余彩芬,裴海东,贺生兵,梁存彦.敦煌市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工程建设初探.《农业科技与信息》 , 2015(7):95-97 【3】蒲光儒,杨祖善,彭玉灯,金祖坤,张亚槐.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 , 27(4):36-38 【4】蒲光儒,杨祖善,彭玉灯,金祖坤,张亚槐.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 , 27(4):36-38

篇2:关于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现状和建议

农村改革已走过了20年光辉历程。它给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县农业、农村工作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根据调查,我们认为,目前农村的主要矛盾一是农业生产水平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矛盾;二是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矛盾。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五:

一是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农副产品价格政策、干部政策还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有的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土地续包,让“耕者有其田”,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但以后30年人口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涉及到土地使用权流转,如何有利于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如何发挥善经营、懂技术、有经营资本的土地经营者的作用,让土地产生出巨大的开发潜力,这就亟待出台土地流转的具体政策。

目前,农副产品价格存在的诸多问题。总体上是价格偏低、高投入、低收入,甚至增产不增收,安居龙兴村、西河三善村抽点反映出农、副业收入只占农村经济收入的10%~30%,伤农民种田积极性。粮食收购普遍存在压级压价、种子价格不稳,如今年稻谷种子又增为2.5元一公斤,比临近县偏高;仔猪、肥猪价格呈撬撬板状,且一直偏低;蚕茧经营公司中间环节增加了费用。使厂家、茧农两不愿,且比县外价格高,质量低。如今年春茧收购价为每公斤12元,烘干后交给厂家为48元,比外地每公斤高10余元;农民反映农用物资质量差、价格高,虽是统销物资,仍有区域差别和质量差别。加强党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力度不够。村、社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不高,且青黄不接;县、乡、镇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提高抓得不够,要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所具备的经营、科技才能相差甚远。

二是“科教兴农”战略实施力度不够,科技推广难,实际推广面少。科技推广过程中,传播到农户手中已走了样,致使有的农户未学到家而造成损失,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充分利用好有线广播、闭路电视、报刊、图书资料等传播媒介。农业科技信息、市场信息不灵,渠道不畅,有线广播许多乡镇处于瘫痪;闭路电视网络尚未形成,报刊科普版幅不大,图书资料未起到服务作用。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突出特色不够。产业化程度不高,基地建设还没形成规模,经营管理粗放,效益不够好,还没完全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名牌产品,已有的茧丝绸产业现已危机四伏。据调查,安居蔬菜基地,土地面积规模大,但品种单调,特色菜不多,经营粗放,辅助设施不配套,生产和销售脱节,营销渠道不畅,没有产生最佳效益;白羊镇的山羊基地规模小,种养数量少且分散;西河镇的母、仔猪基地优良品种不多;旧县的柑桔基地,品种老化。

四、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与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差距较大,现状堪忧,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严重干旱就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水利设施老化,病害工程多,抗灾能力弱;二是机器设备陈旧老化,基础设施条件差;三是水土流失严重,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四是农业管理机构、服务体系不稳定,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困难多,阻力大,力度弱,有些基层农业服务组织已出现“断线、人散”的瘫痪状况;五是农资供应渠道比较混乱,储备量少,品种不全,资源短缺,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五是涉农部门为农服务宗旨观念不强,部门利益、局部利益有碍农民利益。为农业生产服务不够,包括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特别是每年对农业的投入太少,有关资金迟迟不到位,使计划的“两高一优”农业项目落实得太少,有关涉农部门对强化农业的宏观管理和农技推广服务不够好,在抓重点、带一般,搞试验示范上,与农民共同探索农业的新路子尚有差距。这些矛盾的出现和存在,及不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应引起重视。为此,我们建议:

一、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和群众全面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从思想上、认识上为今后农村改革和发展奠定基矗

二、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建设一支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有文化、懂技术、能带领广大群众勤劳致富的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切实改变在农村工作中,一般号召多,结合实际具体指导少,下基层、走马观花多,解决实际问题少等不良倾向,并对乡镇进行有重点的考核,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全面落实,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三、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努力抓好单一的种养结构向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农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生产要素高效配置转变,分散独立的小生产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原料型农业向发展深加工的农业转变,粗放型向集约,特别是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实现第二次飞跃。充分发挥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是解决农产品进入市场难,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农业经济效益低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村经济发生“质”的飞跃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县委、县府及时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围绕“水产、茶果、蔬菜、畜禽、蚕桑、粮食”六大产业,建设10大基地,发展特色经济,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乡镇也

根据各地的区域特点建产业基地,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进一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基地建设发展势头较好,但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定产业要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山则山、宜水则水,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土质、气候等特点和资源优势,扬长避短,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以种养殖业为主,以种养业带动加工业和其它各业的发展;丘陵地区应充分利用山资源,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以林业为主发展生态农业,既扩大绿化面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又可带动草食性牲畜养殖业的发展;矿产丰富的地区,应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带动运输业和大农业的发展;自然景现、人文景观占优势的地区应以旅游开发为主,综合开发,发展观光农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决不能脱离实际,见别人上什么项目好自己也跟着上什么项目而造成损失。

2、基地建设要统一规划,科学论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不能盲目上马,要立足优势,高起点、上规模、上档次、突出特色。切忌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导致基地建得多而产业品种雷同的也多,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要注意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名、优、特、新、稀产品,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改良品种和栽培技术,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和附加值。

4、不能只抓发展、不抓服务。要加强社会化服务特别是信息服务。政府要尽快建立信息服务中心,要有专门从事研究市场动态、收集科技、市场信息的人员,及时向农民发布、传递科技、市场信息,要加快农村有线广播的恢复和有线电视、通讯电话的发展,保证信息畅通。同时,在报刊发行中要多向农民推荐传递科技。市场信息的报刊杂志。保证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态,及早调整经营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减少经济损失。

5、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切实抓好产品市场的建设和新产品的营销,努力实现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要尽快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相应的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继续探索“基地加农户加公司”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的路子,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上大力培植“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市场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体系和运行机制。

6、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抓经济收入的同时,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无粮不稳”,增粮、增收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前提。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的前提下,突出林、牧、副、渔、加工等各业结构的调整。

四、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能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的巨大转化和农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一是与农科院校、科研单位“联姻”,加强协作,把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二是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到农村落户。三是充分发挥各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把农校作为培养农村科技人才的基地,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培养“土专家”。四是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村,采劝赶科技大集”,发放科技资料、现场指导等形式宣传,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同时切实落实农技人员承包示范推广科技成果责任制,促使农技人员把工作落到实处。五是进一步在政策、资金、技术上向专业大户、科技“明星”倾斜,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以培植一户,带动一片,发展一片,发挥影响全县的示范效应,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五、要尊重农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生产经营自主权,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生产,发展经济,决不能以行政命令定项,定指标而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新村的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政府要大力宣传,着力引导、科学规划。规划要多尊重农~愿、习惯,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要以方便农民生产和生活来发展。

篇3:关于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现状和建议

建设“美丽乡村”——农村垃圾怎么样?

通过调查发现, 目前丰城市农村垃圾主要存在“三多”现象。一是总量多。据测算, 农村居民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量约0.75千克, 按照全市农村常驻人口75万计算, 丰城市农村居民每日产生生活垃圾总量约560吨, 再加上畜禽粪便、秸秆等生产垃圾及少数工业垃圾, 全市农村垃圾每日约在800吨以上, 用载重9吨的垃圾清运卡车每日要拖运约90车次。二是类别多。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 但类别繁多, 如燃料废渣 (煤渣、草木灰等) 、厨余物 (剩菜、剩饭、剩汤等) 、日用品废弃物 (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 、高科技废旧物 (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 等, 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 处理难度也非常大。三是危害多。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危害。第一、降解时间长。农村生活垃圾往往难以降解, 例如:烟头、羊毛织物降解需1—5年;橘子皮需2年;易拉罐需80—100年;塑料需100—200年;玻璃需1000年。第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 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 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 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 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第三、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 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 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 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第四、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 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 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第五、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 而且为老鼠、蟑螂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场所, 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建设“美丽乡村”——农村卫生为什么这么差?

近年来, 丰城市通过新农村建设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农村卫生还是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 村民意识有“三差”。环保意识偏差。大多数村民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但是对环保问题的实际认识水平较低, 对环保知识缺少认识, 并且缺乏主动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大多数村民认为, 环境保护是重要的, 但主要是政府管理的事情, 受个人实际行动的影响微乎其微, “多我一个不多, 少我一个不少”。分类意识偏差。由于农村无明显垃圾回收渠道, 各类垃圾全是混合堆积, 同时未对农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与鼓励, 造成农村居民无分类处置垃圾的习惯。回收意识偏差。由于农村居民受长期习惯的影响, 无法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形成一致的认识, 而农民的经常性消费也不能使有用垃圾形成一定的规模, 这些有用垃圾通过一般处理方式日渐流失, 因此回收利用 (作为副业和用作能源) 只占一小部分。

其次, 村民行为有“三乱”。随手乱扔。人走到哪, 垃圾扔到哪, 只要不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不在自己的视野范围, 便觉得与己无关。甚至垃圾就在眼前和脚下, 只要不影响衣食住行, 他们都能习惯忍受。随地乱堆。由于农村垃圾无渠道、无条件外运处理, 村民每天从家里清扫出来的生活垃圾就露天放置, 日积月累就堆积成一个个“小山包”, 进而造成池塘、洼地、沟渠成为天然的垃圾填埋场。放火乱烧。为了消纳处理农村日益增多的垃圾, 很多村民不得已采用放火焚烧的简单方式进行处理, 但这种处理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往往更大。据美国环保署对家庭垃圾露天焚烧研究显示, 露天焚烧垃圾向大气排放的有害污染物至少有20多种, 包括人们熟知的苯、二恶英、PM10、PM2.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以及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类污染物及重金属, 都将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甚至致癌。

再次, 垃圾处理有“三缺”。缺设施。相对城市而言, 农村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方面比较缺失。通过走访几个自然村, 有些村甚至连公共厕所都没有, 垃圾处理池、垃圾屋就更不用说了。缺资金。农村垃圾处理跟生活密切相关, 需要保持一定的投入。近年来, 丰城市通过新农村建设, 部分新农村点建有垃圾处理池, 卫生环境搞得比较好。而大部分非新农村建设点由于无法通过自身筹措资金, 农村垃圾无法处理。退一步讲, 就是新农村建设点, 也无法长期依赖财政资金来解决垃圾问题。缺技术。在农村垃圾污染中, 养殖垃圾占了很大比例, 绝大多数养殖户对包括粪便等垃圾如何处理形成了比较广泛的认识, 也知道可以通过沼气等手段使其资源化, 但由于受制于规模与效益, 无法便利的得到技术支持, 只能采取最原始、最简易的处理办法——直接作为肥料或者直接排放。

建设“美丽乡村”——农村干部群众怎么做?

建设美丽乡村, 党员干部是中坚, 农民群众是主体。具体来讲, 基层干部群众应在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中当好三种人:

当好服务人。服务群众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基层干部应从思想上对农村垃圾处理、美丽乡村建设有新认识, “美丽乡村”不仅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涵盖农村经济发展及社会事业建设, 是新农村建设的新延伸、升级版。农村党员干部应充分发挥与群众同生产共生活的独特优势, 熟悉村情社情, 准确掌握辖区内群众所需所盼,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服务。乡镇机关蹲点干部和市直联村包村干部, 应围绕包括农村垃圾处理等农村发展问题, 扫官气、接地气, 沉下去、送技术, 浮上来、争项目, 做到真帮实促、服务到农户扫除垃圾, 发展生产。

当好引路人。正确引导群众是基层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是一面旗帜, 解决农村垃圾、建设美丽乡村量大面广, 各级干部应正确引导群众思想, 指导农民群众分好类别、搞好回收、充分利用。要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让农民自身形成对环境保护的共识, 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问题。乡镇蹲点干部和市直联村包村干部要注重环境保护宣传, 加强对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的指导, 引导群众自愿参与农村清洁工程。

当好新主人。群众参与是解决农村垃圾、美丽乡村建设的源动力。农民群众是解决农村垃圾、建设美丽乡村的直接受益者, 应树立起主人翁意识, 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 消除“等、靠、要”思想, 发挥自身主体作用。根据村庄大小和家庭户数, 各村自行聘用2-3名保洁员, 定期上门将农户垃圾收集并送至村垃圾池, 再由乡镇集中收集, 市本级集中处理;每村自行选聘若干卫生督查员, 对保洁员进行月度考核、季度评比。

建设“美丽乡村”——县级政府怎么抓?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乡村”正成为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全新发展模式。丰城市开展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 上顺国家政策, 下顺群众意愿。清洁工程不能成为口号, 需要政府统筹协调, 需要部门联动支持。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应突出三个抓手:

对接政策抓规划。今年江西省“一号文件”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升级为主题, 明确提出“以县为单位制定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依据城镇体系规划, 高标准编制中心镇和村庄规划”等重要内容。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把规划摆在首要位置。一是突出重 点, 确保规划的一致性。要以乡镇总体规划为龙头, 中心村规划为补充, 逐步向行政村、自然村拓展, 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全覆盖。要衔接好各项子规划与城乡发展总体规划, 通盘考虑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等专业规划, 避免各自为政。二是分类指导, 确保规划的针对性。坚持因地制宜、主题突出、风格各异的原则, 根据各地不同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文化底蕴等实际, 合理制定规划, 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 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三是强化执行, 确保规划的严肃性。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镇集聚, 整体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建设。要全力遏制农民违规违法建房, 不断加大对乡村规划和土地的管理 , 从源头上避免边建设边规划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切实做到“城乡规划一张图, 按图索骥搞建设”。

突出重点攻薄弱。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要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抓手, 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 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一要常态化清理。以全市“三扫三树”、打击土地领域“四非”专项整治和城区“创三城”等活动为契机, 加大“垃圾、违章、河道”清理力度, 及时发现和纠正垃圾乱倒、乱扔、乱堆、乱烧、乱埋现象。同时, 通过两条途径完善垃圾治理基础设施, 一方面市、乡两级每年把乡村环卫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 统一配备垃圾桶、购买保洁车、垃圾运输车、保洁服等 ; 另一方面, 市本级要多方统筹资金, 整合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沼气池建设、畜牧养殖补贴等各种涉农资金, 让项目资金向农村环境整治相关领域集中。二要市场化运作。鼓励企业参与废品的回收利用, 对农村垃圾处理实行一定的市场准入制度, 有助于让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得到探索性发展, 而不是止步不前。目前, 国内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比如说农村废衣物加工成棉被, 农村秸秆饲草加工, 废旧塑料加工成再生颗粒等, 这些优秀例子正是大力发展市场化垃圾处理模式的结果。既美化了环境, 又为村民提供了就业空间, 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三要精细化管理。实施清洁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30% 靠建、70% 靠管, 如不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机制, 必将陷入“清理——反弹——再清理”的怪圈。因此, 一方面要健全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以村组日常管理为主、乡镇定期不定期监督为辅的农村垃圾处理管理机制, 切实解决可能出现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创新。有条件的地方, 可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物业管理, 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保洁等领域的长效管理机制。

篇4:关于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现状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发展建议

一、基层群众文化的现状

(一)基本文化设施简陋,设备简单。以福海县为例,目前,福海县各乡镇场尽管通过上级拨付或自筹建设,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文化差异等原因,群众文化基本设施建设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一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有的还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二是部分乡镇文化站已建成,但因设备简单,不能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文化专职人员不稳定,人才流失。乡村文化专职人员是搞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决定因素。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深刻的知道长期工作在最基层,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经常面临着设施差、工作杂、头绪多等诸多问题,但是由于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我们中的有些人选择了到别的单位或者图于应付,也无法保证群众文化工作良好开展。

(三)投入经费不足,群众文化活动难以常年开展。经费是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和设施建设的基础保证。没有资金,群众文化活动就得不到保障,有些乡镇在搞群众文化活动方面,虽然采取了一定形式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但是有限的文化事业经费无法保证文化活动的良好的开展。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如何能更好地发展乡镇文化事业,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基层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充分的认识到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一名乡镇文化专职干部,我更要通过自身特殊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本乡镇做好宣传文化工作,做好本职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二)联系实际,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化站作为各级人民政府的文化事业机构,应结合本镇实际,充分利用文化站的群众文化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是在活动形式上采取不同形式,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文体游艺活动和文化服务活动,做到活动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使活动开展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二是在活动的内容上,通过各种文艺宣传活动手段,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同抽象的思维形式和文学艺术形象展示出来,让广大人民群众受到教育和感染。三是利用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农闲季节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农民运动会、体育竞赛、文艺汇演等,都应趁节假日开展,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文化干部是乡镇开展文化事业的骨干力量,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着决定因素。因此,首先要稳定队伍,配齐专职文化干部;其次优化结构,要从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入手,一方面防止后继无人,一方面让 他们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增强做好文化工作的本领; 同时专职专用,任何单位不得随意调用和借用群众文化专职人员;四是注重群文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基层文化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加大对乡镇文化建设的投入。经费是开展乡镇文化活动的重要保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保证群众文化事业的投入。在加大对文化 建设投入的同时,还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镇文化建设,使乡镇群众文化事业 逐步走向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不仅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更是解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低俗的恶风陋习, 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巨大工程。只有群众文化全面进步,农村文化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前进.浅谈如何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3年11期.

[2]沈晓近.关于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J].才智.2015年01期.

[3]陈洪雷.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4年12期.

[4]徐晶.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青年作家.2014年18.

篇5:关于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现状和建议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一、立足镇情,科学谋划,合理慎重地选点布点

**镇位于**县城西郊,东以玉琊溪为界与县城相邻,西与****、湖丰接壤,北与横街、下塘相连。浙**铁路、320国道、沪昆高速横贯东西。冰溪河、玉琊溪在境内相交而成信江。全镇总面积5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464亩,山场面积27800亩。集镇规划区面积6平方公里,已建成集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镇辖13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共有7757户,总人口32795人,其中非农人口余人。

**镇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突出亮点、全面推进”的要求,合理布局。全镇共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9个,农村清洁工程点16个,在布点过程中,着重考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村组的自身基础条件,按照打造一流亮点的要求来选点、布点。我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是**村溪边一、二组,乌鹰村牛栏山小组,六亩村黄家小组,山边村王家、姜家小组,毛塘村王家小组,洪家村农科所小组,十里山村陈家小组。16个非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村清洁工程点是洪家村农科所二组、洪家小组,乌鹰村乌鹰弄一组、千年松小组,金桥村朱墩、花屋小组,珠湖村陈婆小组,山边村下缪、山背后小组,**村周住、湖沿小组,毛塘村余家、王家山小组,十里山新甫小组,板桥村大家小组,邱家村土库小组。

二、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建设任务

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中,对照“二十字”方针要求,围绕改善农村面貌和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积极性,筹资筹劳,按照工作进度要求,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目前,各点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新农村建设点:1、**溪边一组路基拓宽改造基本完成,里弄小巷清沟清淤基本完成,改水13户,改厕12户;2、**村溪边组路基拓宽改造完成,改水16户,改厕14户;3、乌鹰村牛栏山小组路基完成400米,休闲活动广场整平面积725平方米,自来水机房建设已完成;4、六亩村黄家小组主干道硬质化850米,集中供水水井、机房、设备等已建设到位,改水、改厕13户,休闲广场基本建成;5、山边王家小组路基整平600米,拆除空心房210平方米,改水16户,改厕18户;6、山边姜家小组主干道硬质化1000米,清理排水沟500米,改水18户,改厕17户;7、毛塘王家小组路基整平1000米,清理排水沟300米,改水20户,改厕18户;8、洪家村农科所完成了2000米主干道、1100米里弄小巷硬质化,拆除空心房516平方米,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休闲广场已建成,改水、改厕率达100%。

(二)非新农村建设点的农村清洁工程点:制定了年度工作方案,强化清洁办自身建设,重点落实垃圾无害化处理,统一置装垃圾桶。通过对环境的综合治理,彻底改变各点的脏、乱、差现象。

三、创新创造,全力推进,确保完成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我镇的新农村建设虽然近几年一直荣获市、县先进乡镇称号,今年的工作也按照原定计划推进。但仍然有差距,仍然有不足,现在已经是8月初了,离年底不到五个月,在今后的几个月中,唯有以争分夺秒的紧迫感去要求、去实施,才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五个更进一步”:

(1)在思想上更进一步提高认识。做任何一项工作,思想认识是前提,唯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精神状态到位,才能有源之不竭的激情。一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在全社会形成新农村建设和清洁工程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强对镇、村、组干部和理事会成员的学习教育。

(2)在工作上更进一步强力推进。一要抓好各村组的产业发展规划,有条件的`请专家论证规划,在规划中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不盲目、不攀比。二要抓好硬件建设,对主干道、休闲广场、空心房拆除等建设要加快进度,要按照“百日大会战”的工作方案要求,在“百日大会战”活动中要完成硬件建设任务的90%。三要抓好改水、改厕、改房,改水、改厕率必须达到100%,拆除或改造空心房、危房。四要建立卫生保洁制度,聘请保洁员,落实工作报酬,净化农村环境。

(3)在资金管理上更进一步规范。首先,要拓宽筹资渠道,除农民筹资筹劳外,村组集体有财力潜力的,在建设中可先集资,按一定利息结付还款。要通过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其次,要规范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规定使用,()做到不乱用、不滥用,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到建设中去。第三,要加强资金的使用监督,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情况,给广大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理事会成员的一份清白。

(4)在责任落实上更进一步严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唯以责任到人,才能工作到位。对镇、村、组三级干部,要进一步细化责任、明确任务,要求每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推动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点的建设。

(5)在组织机构上更进一步高位配备。镇、村、组分别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改变以往惯例,由镇驻村领导亲自担任所驻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支部书记为第一副组长,主任为副组长,驻村干部和其它村干部为领导小组成员。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做到人人身上有任务,人人身上有担责。

篇6:关于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现状和建议

(**区农业农村局

**)

中国的扶贫开发是在2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逐步明确和强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已历经三十余载的春秋,从最初的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目标到现在的第二个十年农村扶贫开发刚要(2011~2020)的实施阶段,这三十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引以为傲的辉煌成就。如今,我们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2020年同贫困地区群众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必然也是我们**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最大目标,在这一目标下,我们还任重道艰,也倍感压力。

一、对扶贫开发工作历史沿革的认识和理解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登上了历史舞台。首先是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即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的集体制度,这一变革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也使得农村的贫困现象得到大幅度缓解。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国务院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以及“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国扶贫工作,并对扶贫工作加之规范化和制度化。此刻,扶贫开发工作正式纳入政府职能范畴,成为政府的常态化工作。

自1994年始,扶贫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力争用七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直至进入21世纪后,贫困人口已减少为3000万左右,相对贫困现象逐步显现,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中国农村扶贫纲要,至此,我国扶贫开发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1年至今,国家开始了第二个扶贫纲要实施时期,呈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鲜明特点。“精准扶贫”这一指导思想是13年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的。强调扶贫工作三件事要做实,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下一代要接受教育。习近平同志对扶贫工作创造性的提出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推动了扶贫实践创新的不断深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基础。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贫困人口共计减少了7.1个亿,我们国家在扶贫工作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拓展了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扶贫道路,也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一重大历史变革阶段,我们省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000年底至2010年来,全省贫困居民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从15.22%锐减至5.48%。贫困人口年均收入从1262元上升到4209元,年均增长12.8%。我们**区在2017年底,识别的517户1760人已全部退出贫困线。截至目前,我区没有绝对贫困人口。这与我们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以2018年为例,我区累计完成扶贫开发项目802个,完成资金拨付18945.29万元,在结对帮扶简阳方面,落实帮扶资金226万元;完成2017至2018脱贫产业基地15400亩,其中帮扶资金主导建成3900亩,示范带动多元主体建成11500余亩;组织省农科院专家培训农户2000余人次;帮助完成水蜜桃销售42000公斤。故此,我区的扶贫工作已然进入到对历年已脱贫的相对困难户进行巩固帮扶,通过产业发展、就业扶持、教育资助等措施,增加其“造血”功能和自身发展能力的新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市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党的精神实质教导我们在这一扶贫工作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我们更要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按照“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的要求,站在更高的起点,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城市贫困帮扶为抓手,实现扶贫攻坚全覆盖、以务实推动对外援助为抓手,落实首位城市的责任担当,决胜全面小康。

二、当前我区农村扶贫工作存在问题和困境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深刻认识和剖析我们现阶段的不足和需要补充完善的地方:

(一)相对贫困户发展动力缺失。一是大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安于现状,缺乏自主脱贫意识,认为扶贫就是国家给钱给物,甚至只拿钱不做事,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缺乏主动性,没有发展动力,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市场因素影响,出现“上急下不急、外热内冷淡” 的现象。二是部分乡镇、村党组织引领带富能力不足,在扶贫观念、政策掌握、组织发动、技术指导、服务群众方面跟不上形势需要,没有有效的脱贫激励措施,且乡镇干部任务繁重,承担多个角色,工作人员流动也快,难以保证扶贫攻坚力量。三是社会责任感普遍不强,没有主动产于社会扶贫的意识,加之群众对扶贫开发攻坚的期望值过高,不少人单纯认为脱贫奔康只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兴趣不浓,社会普遍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要内容。

(二)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一是产业不强,扶贫项目投建后,产业发展依然缓慢,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办法,有的村社虽然已发展一批产业,也仅处于起步阶段,特色效益尚未凸显,带动长效致富的能力不强;二是因户制宜、因地制宜的引导上做的不到位,大户、合作社本身涉及贫困户甚少,带动性不强,贫困户自身缺乏技术,造成对扶持项目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我区产业和扶贫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项目的再推进尤为困难,故此,多数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三是扶贫开发项目后续管理机制尚不完善,项目开发后并没有形成项目与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盟,很难达到扶贫的最初目标,也难以持续见效。

(三)缺乏风险抵御机制。一是贫困户本身没有基础,也缺乏再筹集资金的来源,有些贫困户通过向银行举债的方式解决,农户个体承担风险的能力非常低,一旦项目失败,无法偿还贷款,反而雪上加霜,更加困难。二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农业靠天吃饭,农业受灾的情况并不少见,项目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自身造血功能尚未建立,很难有效抵御市场和天灾的风险。三是扶志和扶智还不够,扶贫理念和方式方法还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消除相对贫困后的返贫现象或者解决新增贫困人口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善的机制体制和应对措施。

三、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路径初探

(一)提高政治站位,夯牢脱贫基石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总书记对脱贫攻坚提出的6条宝贵经验和对做好今后工作提出的8条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区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紧盯目标任务,继续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巩固扶贫成果,不断提高脱贫质量;二是始终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围绕项目增效主动履职履责,做好牵头领域扶贫开发项目的协调、监督、服务工作。继续帮助各乡镇解决项目推进、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扎实开展已竣工项目的“回头看”“回头访”工作。切实推动扶贫开发项目持续见效。

(二)强化内外协作,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直接强化贫困户脱贫培训,通过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加大帮扶力度,到村到户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贫困户技术认知,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将贫困户带入产业链,增强贫困户致富的能力;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农业企业、个体入驻,有针对性的通过这批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企业或单位,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业”“大户+农户”等形式,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三是加大优秀人才引进,积极营造有利的营商环境和创业环境,引进优秀职业经理人、有志青年来此创业,搞经营,从而带动贫困户发展,使二者在发展中得到实惠,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三)紧抓政府服务,解决民生实事

一是精选产业,选准产业是扶贫关键一步,要大力发展贫困户参与度和受益面大的特色主导产业,立足当地的种养习惯和产业基础,升级老产业、发展新产业,因势导利,培育一批特色精优产业,带动脱贫致富;二是网络扶贫,继续按照“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狠抓落实,组织开展各形势推介活动、电子商务品牌营销、实施农村电商助推工程、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借助“互联网+”平台,提供渠道,线上线下齐发力,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三是狠抓品牌,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市场影响力,拉动市场需求,加强对农产品标识、产地、质量、品牌的创意设计,充分利用农博会、招商会等平台,积极采用媒体广告、网络营销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公用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以及公用品牌价值。

(四)创新保险模式,提高扶贫保障

一是加大设施农业保险力度,农业的现代化、设施化、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几化同步的时候,面临的风险也更集中,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在扶贫中的作用就要提供必要的政策性保障,通过保险手段为发展现代农业转移风险和危害;二是引入“农业保险+期货”的模式,引进期货公司,将保险公司、农业企业和贫困户联系起来,发挥期货对农产品的对冲作用,在农户购买价格指数保险的基础上,保险公司在购买期货保险,分散价格风险;三是构建完善的保险机制,制定出科学完善的防范自然和市场风险的措施,构建起健全的防范能力至关重要。引入政策性保险制度兜底,积极探索和发展巨灾风险保险体系,支持巩固扶贫成果和持续发展,此外,还需各种农业补贴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其自身的抵抗风险的能力,通过报团取暖的方式来降低风险损失。

篇7:农村清洁工程工作汇报

一、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全乡现有党支部x个,其中机关事业支部x个,协会支部1个,农村支部x个。共有党员x名,其中妇女党员x名,占党员总数的x%,高中以上学历党员x名,占党员总数的x%,60岁以上党员x名,占党员总数的x%,35岁以下党员x名,占党员总数的x%。机关事业单位党员x名,农村党员x名,农村党员中,有职党员x名,其中交叉任职x名,无职党员x名,其中流动党员x名。XX年,全乡共发展新党员x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x名,x个农村党支部无两年以上不发展新党员的空白村。

XX年,为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县委“一化四建”发展战略、“一创五争”主题活动等工作,现汇报如下:

1、抓班子,促合力。

首先是强化乡级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将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把抓班子建设作为抓好党建工作的着力点,确保班子成员一班人齐心谋事,同力成事。一是完善党委议事制度,班子成员多沟通、多交流、多交心,使权力运行阳光化,基本形成大事会上集体议,小事分管领导放开干的工作局面。二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一般干部和副职领导的支出由分管财贸领导审签,分管财贸领导支出由乡长审签,乡长、人大主席、政协联工委主任支出由书记审签,书记支出由乡长审签的财务支出互签制度,此举不仅杜绝了人情支出、好人支出、为难支出现象的发生,真正发挥了相互监督作用,使分管领导可以安心理财,同时也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使干部职工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做到了心平气和、肚中清白、心中明白。三是抽调一名副职两名一般干部成立了群众工作站,专门负责群众来乡的信访接待和综合协调工作,使老百姓来乡办事、反映问题有人听,有人记,有人协调、有人解决。

其次是强化村级班子建设。一是加强村级班子的调整配备。在去年的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全乡x个村有7个村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x个村书记实现连选连任,黄埠村因情况复杂暂由乡领导兼任支部书记,也于今年4月成功完成调整。二是加强后备干部的发掘、储备、管理和培养工作,不断完善后备干部人才库,将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人才作为重点对象加以培养,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现全乡共有在册农村后备干部x名。三是严把党员发展审核关。为切实做好XX的党员发展工作,年初乡党委即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纳入各支部工作的考核项目,要求各支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做好党员发展,特别要注重在职村组干部、后备干部、女性党员的发展工作,杜绝发展关系党员、在校在读学生党员。

2、抓机制,促规范。

首先是强化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年初成立了目标管理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各支部、各战线的实际和今年的工作重点,进一步细化了各支部、各战线具体的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和奖惩办法,按绩计酬,奖优罚劣,提高了干部想干事、干成事的工作积极性,基本形成了充满活力与竞争的工作机制。

3、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和党员发展质量越来越难以得到保证,因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造成可选择的适龄优秀人员越来越少,培养和发展要么只能矮子里面选高子,要么留不住不人,新培养和发展的后备干部和党员外流严重,造成培养和发展无实际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战斗力的提升。

4、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造成支部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难以到位,思想涣散,集体观念、大局观念减弱,“好好先生”或事不关已、出人不出力类的党员不泛其数,在一定程度下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5、阵地建设发展不平衡,因缺乏资金,大部分党员活动室陈旧不堪,有些支部活动室虽有集体场所,但因选址不科学远离人口集中区域,难以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有些支部甚至没有活动室完全依靠租住民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的培训、教育和主题活动的开展。

下段工作:

1、以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县委“一创五争”活动开展为契机,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扎实开展好“五抓五促”主题活动,指导各支部开展好各自已确定的主题活动,以将xx打造成为辰溪的后花园和为民办实事,为民服好务作为检验活动开展成效的唯一标准,为全乡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3、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平台作用,切实开展几次集中学习教育和培训活动,真正使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4、严格把关做好XX的党员发展工作。

5、做好“七.一”党庆、半年工作总结和个人的测评、表彰工作。

6、加入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努力打造特色党建。

二、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情况

目前,我乡纳入农村清洁工程范围的共有x、x、x、x、x口五个村再加一个集镇共六个单位。

1、大力营造氛围,确保农村清洁工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广大群众是主体,只有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切实提高群众的环境认识,改变群众的卫生习惯,促进群众卫生行为的养成,才能让农村清洁工程真正落在实处,也才能使卫生环境状况和农村清洁工程成果得以彻底的改善和保持。因此,一是加强领导监督。成立了三个领导小组,一是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全乡清洁工程的组织和日常工作的开展。二是成立以为人大主席为组长的督查组,负责全乡各村、各单位的清洁工程监督及检查工作。三是各相关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清洁工程的组织和开展。确保了领导力量到位,监督管理力量到位。二是努力营造宣传氛围。一是对参与清洁整治的各村印发了《xx乡农村清洁工程倡议书》x余份,在每家每户门口和村主要路口、人流聚集集中地进行了张贴。二是对集镇驻地各单位、各住户印发了《落实门前三包、争做文明居民、打造宜居xx》和《关于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治里》的倡议书共计x余份。三是在主要路口悬挂横幅x条,并由乡统一给每村制作了x块固定小标语牌,安放在各村环境卫生重点整治部位。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宣传不留死角,家喻户晓,努力使农村清洁工程深入人心,为清洁工程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各项任务落实。

一是积极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对集镇卫生进行规范化管理。1是筹集资金x万元,在主、次街道配置了x个垃圾果皮箱,修建了一个垃圾中转站,购置了x辆垃圾板车,确保集镇住户杂物有扔处,垃圾有去处。2是督促完成了集镇排污管线的铺设,确保集镇污水管理规范化。3是“采取住户自筹一部分,乡里补贴一部分”的方法,投入资金x万元,完成了乡卫生院至乡农电站主街道两侧人行道板彩砖和路沿石的铺设。4是为进一步保证集镇交通安全,提升集镇品位,美化环境,筹集资金x万元,完成了集镇主街道的道路划线。其次是加大对村级垃圾设施的投入。不等不靠,筹集资金x万余元,先行启动完成了木洲、黄埠两村共x个垃圾池建设,其余三个村的垃圾池建设也正在筹集和准备之中,预计6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再次是加快沿河风光带建设进度。已完成资金筹集x万元,现正在制定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预计11月前完成地面整理工程,前全面完成绿化、美化。

二是开展集中整治活动,逐步培养群众的卫生意识。首先是组织村组党员、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一次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全乡共清除垃圾点x余处,动用机械x余小时,整治沟渠x余米,通过集中整治,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有力的带动了整体工作的推进。其次是开展集镇“五乱”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整治“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设”的“五乱”行为,有效地提升了集镇整体形象。三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等影响乡容、交通等问题,加快了农贸市场建设进度,截止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现正在进行装修,市场的摆设、分配方案也正在加紧制定中,预计6月底前可顺利迁至新农贸市场赶集。四是开展了运矿车辆超载的专项整治行动。针对我乡境内运矿(煤矸石)等重型车辆较多,超限超载严重,过往运输造成集镇沿路洒灰洒石现等现象,专门一发通知到各矿点、各运输车辆手中,规范装载标准,确保集镇主街道卫生的保持。五是开展库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我乡作为大伏潭电站坝区所在地,每逢汛期,坝前水面就漂满了垃圾等杂物,不仅严重影响了水质,同时也影响了库区水面的整体形象,为此,在县综合整治方案还未出台的情况下,主动与大伏潭公司协调,责成大伏潭公司聘用了两名专人进行打捞处理,现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六是扎实开展河道专项整治活动。严格按整治要求,对挖砂船、砂码头实行了全面关停,确保本辖区内无新增砂砾石尾堆的产生,有效地维护了库区整体环境。

三是因地制宜,努力构建农村环卫长效机制。

首先是组建保洁队伍。集镇由乡按每人每年x元的标准聘请了两名专职保洁人员,配置齐全了保洁设备,对集镇卫生做到日产、日清、月运,确保主街道干净卫生。次街道因个别移民户正在建户受场地所限,暂未安排保洁人员。村级保洁人员的配备按照“管用够用、村聘乡管”的模式进行管理,由各村优先从困难党员、退职老干中予以聘请,负责本辖区日常卫生清洁。其次是对垃圾实行合理化处理。因全乡没有垃圾填埋场,因此对偏远的村实行就地焚烧处理,对集镇、木洲两个单位的垃圾,采取对外承包的方式,由承包人定期将垃圾清运到大伏潭公司垃圾焚烧场进行焚烧。再次是全面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对各村的主要路段和重点卫生部位实行专人负责,统一制作了《xx乡农村清洁工程责任区域公示牌》,对责任乡干部、村干部、组干部和具体责任人进行了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检验。四是建立考核考评机制。采取年底验收与平时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将农村清洁工程与目标管理考核挂钩,以此增强乡村两级干部的重视和责任感。

存在问题:

1、群众长期养成的农村卫生陋习难以迅速转变,全民卫生保洁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农村环卫基础设施薄弱,因村级财力有限,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3、保洁设备较为缺乏,农村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4、全乡急待需要一个垃圾填埋处理场,新集镇因居住人员增多,现日产垃圾近两吨,仅靠焚烧难以完成处理任务。

下段工作: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促使群众从根本上认同农村清洁工程,变被动为自觉,从而有效、长期地维护农村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2、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促进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整体推进。

3、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完成集镇道板彩砖、路沿石的铺设,全面美化集镇环境,提升集镇品位。

篇8:关于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现状和建议

近两年来, 中国农村的正规金融发展速度很快, 截至2010年底, 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1.8万亿元, 比年初增加2.63万亿元, 增长28.8%, 高于其他各项贷款增速5.8个百分点, 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比2009年底提高1.6个百分点, 正规金融为三农提供了一定的金融支持。虽然三农贷款获得了大幅增长, 然而, 农户贷款亦不甚乐观。截至2010年末, 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爆炸式增长, 全国已组建各类新型机构319家, 其中, 村镇银行275家、贷款公司9家、农村资金互助社35家, 并且全国已有1 940家小额贷款公司成立,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依旧向工商类客户倾斜, 然而农民贷款难问题并未缓解。尽管政府试图通过加快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 消除非正规金融, 但在中国农村地区, 非正规金融一直存在, 并且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尤其是货币政策从紧收缩后, 非正规金融异常活跃。根据汇丰—清华经管学院调研, 对四省区的调查显示, 51.3%的农户通过亲友等非正规渠道进行借款;对中部八省的调查显示, 60%的农户向亲友或邻里借款。张胜林对50家个体工商户、50家私营企业、200家农户的调查发现, 非正规借贷发生率分别为82%、94%和24%, 私营企业的占比最高。国际农业发展基金 (2001) 的研究也指出, 中国农民来自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贷款大约是来自正规金融市场的4倍。花旗银行 (2004) 估计中国非正规资本市场大约为9 000亿元, 将近2004年GDP的6.5%。研究者普遍发现, 与正规金融相比, 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贷款偿还率相当高。在巴基斯坦, 正规金融部门的平均违约率高达30%, 而非正规金融部门的这一数值仅为2% (Aleem, 1990) 。

一、关于农村金融的理论解释

作为金融研究的一个领域, 农村金融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源于对农村金融实践经验的总结,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金融理论的影响。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信贷补贴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不完全市场竞争理论、制度经济学说等。

1.信贷补贴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前, 该理论处于主导地位。前提是, 农民比较贫困, 没有储蓄能力, 农村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而且农业具有产出的不确定性、投资的长期性、低收益性等特征。因此, 难以成为以利润为中心的商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对象。从而得出结论, 为增加农民收入和缓解农村贫困, 发展农业生产, 将具有高利贷特征的非正规金融逐出市场, 有必要从农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资金, 并建立非营利性的金融机构对农村进行资金分配, 同时实行低利率。

2.农村金融市场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 伴随着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 亚当斯等学者对传统的信贷补贴理论提出了质疑, 提出了农村金融市场论 (Adams, 1983, 1984) , 并逐渐替代了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主张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 反对政策性金融对市场的干预和扭曲, 特别强调利率的市场化。

3.不完全市场竞争理论。斯蒂格利茨和韦斯 (Stiglitz and Weiss, 1981) 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 从信息结构角度, 全面而系统地对信贷配给现象进行了分析, 对信息不完全情况下逆向选择能够导致作为长期均衡现象而存在的信贷配给, 作了经典性的证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逐步成为许多国家, 特别是一些转型的国家, 最为认可的农村金融理论。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为了补救市场机制的缺陷, 仍需要一些社会性的, 非市场要素进行干预, 并且有必要采用政府的适当介入金融市场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 合理的市场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4.制度经济学说。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思认为, 制度结构以及制度变迁是影响经济效率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制度安排决定了经济效率, 正规金融是政府强制性进行安排的、是外生性的, 虽然进行了改革, 但仍然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 因而其制度仍然是缺乏效率的;而非正规金融由农村金融需求而产生的、是内生性的、高效的, 其产生之初就具有高效率的制度设计。

二、中国农村金融现状分析

目前,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 面对农村经济的发展,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 政府对正规金融进行改造, 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 并引导非正规金融的发展。

(一) 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

1. 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但尚不完善。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 主要由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质的金融机构及其他金融组织共同组成。近两年农村金融机构, 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 无论是法人数量、机构网点, 还是业务经营范围, 均出现了大幅增长,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支农的力度。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 在涉农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 支农信贷规模亦大幅增长。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 已从传统的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 扩展到农村电网、路网、农村住宅建筑等信贷支持;中国农业银行, 作为国内最大的支农商业银行, 已改制上市完毕, 并成立了三农金融事业部, 凸显服务三农特色。但其作为外生性的农村金融安排, 在资本回报压力下, 能否找出一条合适的、面向三农的普惠制金融服务, 尚值得期许。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得到一定发展。2010年末, 农信社法人社为2 646家、农村合作银行223家、农村商业银行85家、村镇银行349家、贷款公司9家、农村资金互助社37家。2010年, 一项调查显示, 有36.1%的金融网点离农户家在3公里以上, 超过1/3的人认为不太方便和很不方便。这说明农村金融机构网点仍然偏少, 消除农村金融空白点的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伴随着农村金融机构的完善, 农村信贷规模大幅度增长, 但仍显不足。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从2007年的

6 485.9亿元, 达到2010年的16 709.9亿元, 增长63.4%, 但面对巨大的农村金融需求, 仍显不足。2010年, 全国针对农户的小额贷款总额仅仅为0.3万亿元, 而同期中国仅高校贷款就有0.4万亿元, 城市房贷市场规模则高达5万亿元以上, 也就是说, 给予农户的小额信贷仅为城市居民房贷的6%。迟国泰教授等通过ARIMA时间序列模型, 认为中国农户小额信贷的缺口应该在3万亿元左右。2010年末, 农信社涉农存款余额占总存款余额比例为43.98%, 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为33.9%, 可见, 农信社并没有把从农村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农村经济发展。2010年末, 邮政储蓄银行县及县以下网点储蓄余额18 293.56亿, 而小额信贷余额1 885.03亿, 农村金融抽水机的角色仍未得到完全改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虽然多, 可是资产总额却只近千亿元, 累计发放贷款只有600多亿元。

3. 农村金融产品供给增加, 但仍未有效满足需求。

有研究表明, 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原因依次是:手续太复杂, 不方便 (25%) ;没有关系, 贷不到 (22%) ;没有抵押财产, 贷不到 (20%) ;贷款利息比较高, 受不了 (18%) ;放款数量太少, 不够用 (15%)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业务长期以来以存款、汇兑为主, 贷款、保险、理财等产品非常匮乏。近年来, 为破解三农难题, 中国也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创新担保方式贷款等, 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二是创新多种农村信贷产品。“合作组织+农户”的统一贷款方式、以农村信用社、农户、龙头企业、保险公司和政府“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方式、订单农业质押贷款、以“商业性信贷+政策性信贷+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模式提供林权抵押贷款。三是创新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 有效解决了农民工打工返乡携带大量现金的资金安全问题。四是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2010年, 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35.7亿元, 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3 943亿元, 覆盖农户1.4亿户次, 覆盖农户1.4亿户次。五是农业期货产品。中国期货市场上市13个农产品期货品种, 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农业发展。

(二) 农村金融需求增加

由于农村经济结构复杂性、农村经济主体的多样性, 要求金融服务多样性、多层次性。据有关部门预测, 到2020年,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20万亿元。

郭田勇、郭修瑞 (2006) 、郭福春 (2007) 在分析中将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划分为农户、农村企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三类。首先, 农户经济是中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经济特征, 农户主要包括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纯农户, 其金融需求也略有差异。种养大户和个体工商户的借款金额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其中67.4%的人借款在2万元~5万元之间, 5万元以上的占12.3%, 而纯农户的借款则低于平均水平, 56.7%的人借款在0.8万元~1.5万元之间, 纯农户贷款主要用于盖房子、婚丧嫁娶、教育、医疗等消费活动, 而种养大户及个体工商户主要周期性、临时性生产活动。其次, 在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情况下, 乡镇企业已成为农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乡镇企业为扩大再生产, 购买原材料、机器设备等, 从而产生了的融资需求。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 贷款需求也会迅速扩大。再次,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农村道路等建设, 也会产生巨大的金融需求。2011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水利建设, 保证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产生巨大的融资需求。

(三) 非正规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的真空

农村金融制度供给应分为外生性供给和内生性供给, 外生性农村金融制度供给是指农村正规金融制度供给, 这种制度供给难以满足农村不同层次主体的信贷需求, 比如农村信用社只能接触到20%的最贫困农户 (温铁军, 2001;FAD, 2001) , 致使其适应性效率低下;而内生性农村金融制度供给是指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供给, 这种制度供给产生于底层改革, 是具有效率的, 它能真正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

1. 非正规金融的活跃, 得益于对中国传统农村文化的嵌入性。

在中国传统农村社会中, 以熟人之间的相互信赖而构成经济交易和非经济活动的基础, 人和人之间有着因天然的族缘、地缘、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信任感, 他们相互熟悉, 因而相互欺骗的概率极低。而欺骗的成本极高, 会逐步在其所属的乡土社会中失去立足之地。费孝通说:“乡村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 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交易通常建立在对对方信息充分掌握的基础上, 有效地避免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正是基于正规金融留下的农村金融需求空白, 非正规金融内生于这种农村天然乡土社会之中, 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非正规金融是一种双方自愿达成交易的行为, 双方之间信息高度对称, 资金供给方对借款人的资金用途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因而有利于其正确确定投资决策, 并对贷款人在资金使用上予以实时监督。

2.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相互补充。

在一些交易成本高、正规金融不易达到的地区, 非正规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对资金的需求, 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较好地满足了这些需求。实证研究表明, 即使在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间也有一定的互动, 且往往表现为两个部门间显著的资金流动。非正式放贷人往往从正式部门借钱, 然后用于满足农村金融的需要。同时, 非正规金融的适度发展, 对正规金融造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有助于正规金融挖掘内部潜力、改善金融服务。正规金融的发展, 也有助于非正规金融机构降低借贷利率, 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从而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3. 非正规金融存在较大的管理风险。

非正规金融基于其自发性和不可控性,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 即农村由传统的乡土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型过程中, 潜伏着极大风险隐患。比如, 2010年浙江宁海、温岭等地出现多处“标会”崩盘。

三、建立普惠制金融体系,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人民银行研究局焦瑾璞于2005年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普惠制金融的概念, 并构建了普惠制金融理论的框架, 即能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 为包括弱势经济群体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提供全功能的金融服务。普惠制金融体系的核心是不同区域、不同收入阶层的公民都有公平的享有金融服务的机会, 特别是贫穷地区、具有强烈脱贫意愿的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都能得到有效满足。

金融生态是一个比喻, 金融生态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 涵盖法律、社会信用体系、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 其中法律环境是金融生态重要构成要素。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政府、金融机构、司法部门、农村企业和农户共同努力, 促进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进而更好地推动新农村建设。

1.非正规金融正规化,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加强联接, 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中国农村金融领域二元结构比较明显, 非正规金融交易涉及的信息则大多属于软信息范畴, 借贷交易参与各方多具有同一宗族、同一职业、同一宗教团体或同一居住区域的属性, 信息的来源也多产生于长期交往的经验积累。在加强引导、监督的前提下, 将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登记注册为独立的农村法人, 转变为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农村合作组织、农村互助组织或将非正规金融组织直接作为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和代理机构。同时, 正规金融机构因其与具有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的农村金融市场的特征不匹配, 然其具收集和处理公开信息及资金量大的优势。正规金融机构可以收购或仿效非正规金融组织, 建立基于乡村社会的、信息高度对称的“业务渠道或网络”。正规金融组织面向非正规金融进行“批发”贷款, 非正规金融组织面向农户、农村企业进行“零售”贷款。同时, 鼓励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适度竞争与有效合作, 使他们能够利用对方的信息和结构优势来提升自己的行动, 信息的流动是市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使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能够共享客户信息。这样, 不仅能够充分利用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高效的、低成本的“业务渠道或网络”, 而且又能够规避非正规金融本身固有的风险。

2.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市场, 建立“粮食银行”、“土地银行”等担保公司及完善农村征信系统, 谋求农村金融市场协同效应。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市场, 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散体系。2010年, 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35.7亿元, 较好地发挥了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 中国农业保险还处于低级阶段, 需认真总结各地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验, 积极推广农村商业保险, 稳步扩大农村保险险种覆盖范围。同时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通过扩大农产品期货品种, 增加中国农产品定价在世界中的话语权。利用期货市场转移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防止“谷贱伤农”的事情发生。因地制宜, 与当地的粮食仓库结合, 建立“粮食银行”, “粮食银行”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粮食的保值增值, 并向农户进行抵押贷款。与土地流转机构合作, 建立“土地银行”, 这样既可以以土地使用权为抵押, 向农户进行贷款, 又可以推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实现规模化经营。充分利用村落的地缘和血缘优势, 积极开展农户联保信用贷款, 并建立征信系统, 积累信用资料, 建立农村信用制度, 对农民开设信用档案;同时,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互助经济组织筹建信用担保机构, 凭借龙头企业和农合组织的实力和信誉, 为所属区域内的农民和专业户提供贷款担保, 使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与农村合作金融结成利益共同体, 实现互利互盈。

3.以服务三农为导向, 对农村金融机构, 建立激励相容的监督、监管政策。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 让更多的资本进入到农村金融市场, 不仅有利于降低农村的融资成本, 而且有利于适度引入竞争, 提升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农村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同时, 产权多元化有助于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降低整体金融风险。目前, 农村金融机构, 既有外资银行背景, 也有国有银行背景;既有民营银行背景, 也有专家学者参与管理背景, 这样不仅实现了产权多元化, 有利于降低整个农村金融体系风险, 同时也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探索农村金融的发展道路。坚持扎根农村、源自农村、用于农村的原则。农村正规金融在政策上应该规定农村资金不能外流, 或者流入农村的资金应该大于流出农村的资金。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投入农村的资金设置一定的标准, 如低于净投放标准, 则要求其差额以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形式存于人民银行, 如高于净投放标准, 应给予一定的利率补贴。同时, 立足于以村为单位, 广泛引进农户入股, 保障村民贷款优先权和利率优惠权;强化村民的股权意识和监督职能, 弱化农村信用社内部人员得控制行为;通过农民或村民代表与金融机构双方联合, 有效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降低信用社审、批、放贷的成本, 同时增强农户的融资能力, 实现农村合作金融与农户双赢的局面。

4.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首先, 应该出台《农业保险条例》、《农业信贷法》、《农村抵押品条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农业保险条例》应对农业保险的性质、覆盖对象、业务范围、政府扶持政策、资金来源等予以明确, 依法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农业信贷法》将农村金融机构免税、利息补贴等内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涉及财政、税务、货币的支农政策体系,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久稳定的执行;《农村抵押品条例》应对农村耕地、宅基地、农房、农业生产设备、农产品等财产的抵担保方面的予以规定, 扩大农村地区的担保品范围。其次, 宣扬诚信观念, 加强诚信建设, 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基层政府和农村金融机构应向农民宣传诚信贷款的好处, 评选信用个人、信用组、信用村、信用乡、信用企业等, 并对恶意套取、骗取、恶意逃废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5.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支持。中国和日韩等国家一样, 以原住民为主的传统小农经济国家, 小农户农业只有通过对农村人口全覆盖的普惠制的综合性合作社实现社会资源资本化, 才能维持三农的稳定。根据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 建议通过农村金融机构免税、涉农贷款利息补贴、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再贷款利率等等, 引导资金回流农村, 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摘要: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现代正规金融和传统非正规金融并存, 正规金融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仍显不足。非正规金融作为对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 其规模甚至超过了正规金融, 显得越来越重要。提出了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区别, 进行了适当的理论解释, 并深入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需求、正规金融发展及非正规金融发展现状, 从而提出促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具体建议。

上一篇:回自己的祖国去下一篇:初中历史学期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