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思考和实践

2022-09-11

当前, 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大、小、多、少”四个方面:即农村学校数量大、教学班额小、留守儿童多、教育投入少。我所工作的重庆市黔江区即为这一现象的典型缩影。

重庆黔江地处武陵山腹地, 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 全区幅员面积2402平方公里, 总人口53.6万人, 其中土家族、苗族占72.8%。黔江是国发[2009]3号文件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定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是全国4个直辖市中唯一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区。2010年,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99所, 其中农村中小学163所, 占81.9%;农村闲置校产和空壳学校达到86所;学前教育基本为小学附设幼儿园。全区共有教学班2325个, 其中农村1274个, 农村学校25人以下的班多达244个, 最小班额仅为7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城区学校容量严重不足, 大班额现象非常突出。全区中小学在籍学生90242人, 其中农村49144人, 占54.5%;留守儿童24394人, 占27%。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全区小学生均占地面积20.33平方米, 初中生均占地面积12.76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6.53平方米, 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66平方米, 离国家规定标准均还有较大差距。农村学校在各种功能室、设施设备、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缺口就达1.5亿元。

针对西部地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真正实现城乡一体, 均衡发展, 黔江区从六个方面组合发力, 进行了有效尝试, 2009年被教育部表彰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

一是着力实现教育优先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看来, “统筹城乡发展, 教育是一个突破口, 是一种拉动力量”。薄熙来多次表示要做一名“教育书记”, 市长黄奇帆表示要做一名“教育市长”。黔江区委、区政府一直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建立了区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大集团”办学制度、区级部门和乡镇发展教育考核制度。认真落实教育投入“三个增长”要求, 提出到2012年, 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6%的目标。

二是着力优化学校布局调整。目前, 农村学校分布散、规模小、成本高、质量差、效益低、城乡差别大的状况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学校布局调整已成为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需求。近年来, 黔江区坚持按照“小学向乡镇集中, 初中向片区集中, 高中向城区集中”的原则, 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工程。全区学校数由2000年的312所优化调整为199所, 减少学校均为校点分布远、散、小的村小。相反, 城区学校由2005年的29所增加到39所。到2015年, 全区将只保留各级各类学校128所, 其中小学仅为55所, 普通中学17所, 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

三是着力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寄宿制学校不仅可以整合教学资源, 降低办学成本, 优化师资力量, 方便教学管理,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独立性格、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行为习惯。目前, 黔江区已建成寄宿制学校27所。到2015年, 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将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 基本实现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全部到学校住读。

四是着力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普及学前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个亮点, 而农村将是普及学前教育的主战场。黔江区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闲置校产改建成村级幼儿园、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鼓励发展民办幼儿园的思路, 实现率先在武陵山民族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标。到2012年, 将投入1.5亿元新建39所公办幼儿园, 基本满足农村幼儿入学需求。

五是着力强化留守儿童管理。黔江区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文明之光”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人人参与、社会协同”的关爱机制。建立了1-2个市级文明单位挂钩帮扶一个乡镇, 每名职工担任1-2名双亲外出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的关爱机制。努力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安全有保、亲情有护”的目标。从去年9月起, 黔江区在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了营养促进工程。每年投入1500万元为村小和完小学生每天免费提供2.5元的“爱心午餐”, 为中心校和农村初中学生每天免费提供1个鸡蛋。

六是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黔江区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通过建机制、强基础、促优质, 统筹城乡师资建设, 基本实现师资配置均衡化。建立了城乡教师多元流动制度、中小学“首席教师”选拔制度、新教师招聘准入制度和教师退出制度。筹建渝东南教师进修学院, 实施农村教师全员免费培训和骨干教师提高培训计划。按照“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共发展”原则, 将全区53所城乡学校组成14个帮扶集团, 实施集团化办学, 从理念、制度、培训、技术、资源等方面进行帮扶, 实现了师资水平、育人质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办学特色“五个显著提升”。

农村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 也是黔江区构建武陵山民族地区教育高地的难点所在。当前, 我们仅仅解决了农村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问题。下一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将是如何解决农村孩子“学得好”的问题。我们将坚持以均衡发展为主线, 以“五个校园”建设为重点, 以标准化建设为载体, 努力建成武陵山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均衡发展先行区, 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不但能有学上、上好学, 还能好好学、学得好!

上一篇:石油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的结合研究下一篇:《丹巴记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