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2024-04-12

关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共10篇)

篇1:关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那么他们的重视真的对孩子的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吗?事实并非如此。农村生活是忙碌艰辛没有规律的,为了让孩子更早地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家长用各种办法“哄”孩子进学校。每天早上或者中午,村里的小卖部都会挤满了4——6岁的孩子,他们或者由父母陪同或者由爷爷奶奶陪伴,买各种各样的零食和别的东西。大人们说的话是:“买上好吃的东西赶紧上学去。”有时候往往是书包里装满了吃的东西却没有一本书。但是孩子们回家后能够从1数到10或者能够背诵出一首唐诗,父母都会心满意足地说:“行,钱没有白花,会识字背书了。”虽然家长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免去了学生的后顾之忧,但是农村幼儿教育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令人担忧。

说到这个问题,就要从农村幼儿园的产生说起。近几年来,由于孩子比较少,许多村子将学校合并起来,这样虽然节约了一部分资源,政府也减少了财政负担,但是却给许多学前儿童的入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幼儿园离家远,农忙时节持续时间长,于是很多家长把孩子带在身边直接下地干活。一两年后,有心人就办起了私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给村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很多人并没有在意自己花了多少钱,只是对想到这种方法的人心存感激。但是私立幼儿园也有其局限性。第一,师资力量极其薄弱。由于村办幼儿园大多是私人性质的,很多建立者是刚刚脱盲甚至是没有脱盲的农村妇女。她们缺乏相应的专业训练和知识修养。能否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是一个让人怀疑的问题。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要有相当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爱护关心孩子的情感,还要有适应教学工作的较高的能力和素质。而有些私立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令人担忧,很多问题的处理方式方法不合理。对孩子的教育采用体罚、打骂、取笑等消极的方式,不能与孩子进行很好的交流和沟通。

第二,幼儿园基础设施薄弱,孩子们学习、活动的空间条件比较差,硬件设施非

常落后。由于是家庭幼儿园,孩子们多是在民居内学习活动的。园主腾出一两间空房子,摆上几排桌椅,用墨汁涂一块木板就构成了幼儿的所有学习资源。在这里家人或者邻居朋友进进出出,常有人谈笑娱乐,幼儿没有一个专门的学习场所。保持教室的整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幼儿学习活动室内废纸到处有,孩子们的用具到处乱放,课本乱扔,幼儿养成了随意拖沓的习惯。同时,教室内光线比较暗,空气流通比较差。

第三是幼儿园管理混乱,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由于农村个体幼儿园设立地点和开设方式的局限性,使得幼儿园孩子的课堂和课外活动不能正常有序的进行。有时课堂会持续一个多小时,而有时会一整天都没有课。

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极为不利。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措施规范,规范私立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工作。在社会上树立尊重教师和重视教育的良好风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师的地位,使“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实到实处。同时,合理分配师资力量,使各级各学校都有专业水平高,思想素质好的人民教师。规范私立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雇用。

其次,学校内部必须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运行规则。努力建设良好的校风,纠正幼儿教师的教育缺点和错误方法,注重教师与孩子思想素质的提高。发挥学校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诸多问题中,孩子的智力素质与道德素质发展出现严重的偏差,表现出一根腿粗一根腿细的特点。因此必须加强对幼儿园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品德。良好的品德结构能使学生在较为习惯了的环境中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事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就会在人的心里打上深深的烙印,对品德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幼儿园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必须要加强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之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提高幼儿思想品德的高度和水平。

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农村幼儿园教育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农村幼儿教育逐步迈上规范化轨道,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篇2:关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暑期调查组范治均(执笔)

一、问题的提出

引:教育“最早是由孟子在<<孟子尽心上>>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教育一直作为一个话题而被众多的专家,学者所研究,探讨.同时由于教

育的价值(教育的经济意义)使得个人,家庭,社会都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为

了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村的教育现状,我们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

院组建了“三下乡”暑期团队奔赴众兴乡进行调查,采访了坝埠村等十个

自然村的100户家长以及200名学生,并同时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

收家长类95份,学生类191份)。内容包括家庭教育状况、家长教育观

念与行为、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自身的状况、农

村教育资源状况,农民的经济状况与孩子综合素质状况以及当前农村实际

状况的关系、孩子个性发展现状以及孩子对当前教育的一些认识等。

二、方法:调查问卷+现场采访

(一)研究对象

我们在十几个村庄随机抽取了100户家长,占调查总数的33.33%,200名正在读书的学生,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的各个阶段,占调查总数的66.67%。调查的各户家庭1个孩子的有25户,占8.74%;2个孩子的162户,占56.64%;3个孩子的81户,占28.32%;4个孩子的13户,占4.55%;5个孩子的5户,占1.75%。

图1.这些家长学历层次是:没有受过教育的有33个,小学20个,初中32个,高中7个,高中以上3个。他们的比例分布如左图。调查者的职业分布情况是:务农94人,外出打工39人,教师1人,搞副业7人。

图2.(二)研究内容

分“家长”和“学生”两个部分:

1、对家长主要的调查内容:家庭及其教育状况、家长教育观念与行为、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自身的状况、农村

教育资源状况,农民的经济状况与孩子综合素质状况以及当前农村实

际状况的关系。

2、对学生主要的调查内容: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的看

法、学生对自身教育的期望值、自己家长对其接受教育的态度等。

(三)、原始资料处理

表1.对家长问卷的处理信息

表2.对学生问卷的处理信息

获得的资料统计分析表明:

(1)家长对孩子素质培养的观念和方法正日臻成熟;大部分家长已经认识

到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作用。他们并且积极的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棍棒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在农村基本消失。

(2)

可见家长在认识上的提高,对孩子的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只是在认识上有提高,由于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在孩子的教育上面往往力不从心。

(3)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入方面也基本出于一种非常良好的心态。因为经

济问题辍学的学生几乎没有,家长都表示只要孩子愿意读书,他们都会全力以赴的支持。

(4)家长认识到鼓励的作用,并且采用多种途径满足孩子的需要。

(5)“健康”为孩子成长中最应具备的素质,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同;

(6)在培养孩子专长方面,家长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家长对孩子专

长培养活动的重视和投入也因家庭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差别,但大多家长表示会进一切力量满足孩子在自身发展上的需求。

(7)从表3可以看出高学历是大多数家长的期望,大学还依旧是所有家长梦寐以求的事情。

表3.(8)农村的软硬件教育

资源匮乏,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9)下表显示农村信息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农民对各项政策法规了解的程度不深。

表4.(10)图2.与表3.可以看出从初中毕业及以下学历至大专毕业及以上学历,教育观念现代型的家长随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增多,教育观念传统型的家长随着学历层次提高而减少,可以认为,家长学历愈高,教育观念愈符合现代潮流的趋势是存在的。

(11)经济是制约农村教育高速健康发展的最最突出的因素。子女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三、讨论与建议

1、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拓宽农村教育新天地。

2、建构现代育儿理念,传播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农村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一些误区。

3、动员社会教育资源,人人关心农村教育,让农村的软硬件设施满足教学的需要,满足同学们的需求。

4、以农村教育为载体,积极推进家长教育的能力

(1)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家长的素质来改善家庭教育的质量,进而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基本素质,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首要目标。无论是“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还是“掌握家长教育的系统知识”都属于提高家长素质的一项内容。

(2)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为教育子女创设的家庭环境、教育子女的内容和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是判断一个家长教育子女的五个要素。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与其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属于家长的教育素质,创设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属于家长的教育行为。许多研究提供的资料表明,家长的教育观念往往影响着他(她)们对子女的教养态度,而教育态度往往影响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行为。教育观念是家长家庭教育素质众多构成成份中的核心,因此要积极的引导农村一些家长形成良好的教育观念。

(3)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形成良好的教养态度、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适宜的、健康的教育内容,采用正确的、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等等都是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如果说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家长的教育行为的话,九十年代已经开始注意对进行教育观念和教养态度方面的指导,那么,今天我们更加应该注重在这些方面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促进作用,让农村的教育彻底走出那种陈旧的模式,从而让农村的教育状况得到改善,步入健康高速的发展轨道。随着家长家庭教育行为水准的提高,随着家庭教育指导部门对家庭教育规律认识水平的提高,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将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心。

(4)不少研究发现,影响家长教育观念的主要因素是家长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长期从事的职业。一般认为,家长年龄愈大,教育观念愈是陈旧;受教育程度愈高,教育观念愈是先进;长期从事脑力劳动职业的家长教育观念总是比较正确。数据发现,家长年龄与教育观念存在着联系,但这种联系却表现为,年龄愈高教育观念的现代化程度愈高。一般说,到一定的年龄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家长对新观念的接受能力会受到影响,同时,家长年龄的增大又反映出随孩子在校学习年级的升高,家长对学校教育改革的了解增多,家长参加家长学校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增多,也就是说接受现代化教育观念的影响增多。家长年龄愈大,接受现代影响增多与接受能力减弱两者同时存在。教育观念的现代化程度增大,是前者影响超过后者的结果。因此,在基础教育的范围,我们不能认为家长年龄愈大,教育就愈传统。

(5)关于家长职业对教育观念的影响问题,情况比较复杂。本调查发现,教师人员教育观念现代化的程度比较高。不同性质职业家长在教育观念中出现的差异,跟他们在长期从事的职业中接触的对象、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观念对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的确定也会有相当的影响。教师由于职业本身的要求,不仅在职前师范教育中接受现代教育观念,职后的教育实践不断在促进其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而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已逐渐成为学校教师的基本条件

(四)新的研究课题

1.注意对农村不同阶层的教育观念进行分层研究。我国传统的农村劳动者都是单一的农业劳动者,但随着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农村社会分化日益加深,形成了若干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具体有:农业劳动者阶层、亦工亦农阶层、农村知识分子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农村管理者阶层等。对本市农村地区不同阶层家长进行教育的分层研究,了解农村不同阶层家长教育观念的特点将作为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提供分类指导的依据。

2.注意对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研究。研究祖辈家长教育观念的特点,研究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隔代家庭等不同家庭结构中祖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特点和作用,研究祖辈对不共同生活的孙辈的影响,将可以更加深入发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2期

篇3:关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隔代抚养,单亲抚养,解决办法

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加快,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 使我国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并日益增加, 由此引发的教育问题也成为焦点问题, 由此, 本文拟从特征、后果及问题解决思路三方面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做一下探讨。

1 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

我国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 隔代教育为主。首先在留守儿童的界定上, 当前我国许多学者通常将那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视为留守儿童, 因此, 当前我国的留守儿童在家庭教养上按类型可以划分为单亲亲子教养、祖辈隔代教养、同辈托管教养三种类型。单亲教养主要指父母一方来负责子女教养的实施, 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和家庭分工的影响, 更多的是母亲负责子女的家庭教养;隔代教养主要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来负责子女教养的实施, 同样由于农村特定环境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 更多的是由祖父母负责子女教养;托管教养主要由近亲或好友来负责子女教养的实施。其实, 单亲在家照看的儿童, 尽管其教养没有双亲教养那么顺利或成功, 但也不应被视为留守儿童。

第二, 教养方式上溺爱迁就。不管哪种类型的教养, 留守儿童的教养都有一个共性, 即在教养方式上都以溺爱迁就为主。由于父母双双外出, 对子女难以进行正常的家庭教养, 而被托管的监护人, 由于与被管教的对象是非亲子关系, 在教养方式上更注重物质生活的满足, 较少关注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的引导与管束, 这就形成了姑息纵容的家庭教养氛围。

第三, 教养内容上主要是作业完成性和生活照看性。由于留守儿童多是隔代教养, 而祖辈们一般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 无法在知识上给孙辈指导与帮助, 所以, 隔代教养在内容上就成了单纯的作业完成和日常生活的照看。

第四, 在教养结果上相互埋怨。一般当父母电话问起学习情况时, 祖孙两辈便会相互指责抱怨。因此很多祖辈会反映现在的孙辈越大越难教, 有时甚至公然顶嘴, 根本无法管理, 而孙辈也会抱怨祖辈不了解他们的思想, 反感祖辈老一套的教育方式。

2 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这种教养情形下, 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 学业成绩平庸。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双亲常年在外务工, 没有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兴趣、需求, 而在家的祖辈多数年事已高且没有能力指导学习, 使得很多留守儿童对学习缺少兴趣,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良。

第二, 人格发展亚健康。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环境, 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不良, 尤其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相比父母在家的儿童, 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更多地表现出“无助、自卑、空虚、逆反、对周围充满怨恨”等特征。同时, 由于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期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与规范, 留守儿童常缺乏判断力, 易受不良文化影响, 因此, 性格上会变得任性, 且还会有一定的交往障碍。

第三, 生活上难以自理。这种溺爱迁就的家庭教养环境, 对留守儿童过多的宠爱和迁就, 很多本应让儿童独立完成的诸如洗衣、扫地等简单家务劳动, 都被祖辈代劳。许多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除了上学基本不参与任何劳动, 也已基本脱离正常的农村日常劳作, 这种情形长大的儿童, 更难形成传统农村青少年自食其力的能力。

3 解决思路

据诸多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文献, 再结合个人理解, 笔者认为首先, 要分清研究对象, 将研究对象聚焦到父母均外出的儿童身上。由于单亲在家者, 儿童能和父母中的一方共同生活且能住在自己家中, 通常是不会产生亲子隔离影响的, 所以, 我们要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对象局限在父母均外出的儿童身上。这样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且核心问题在于父母外出以及亲子关系隔离;其次, 找出症结,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原因重点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上。“留守儿童”的核心问题就是亲子感情的淡薄。也就是说以社会力量来取代父母不能陪伴带给留守儿童的教育不足是收效甚微的。其实家庭教育是以父母为核心的亲子教育, 即使是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共同生活言传身教, 可能会出现些问题, 但绝不会产生这么严重的“留守”问题。但如果父母双亲均不在家, 家庭教育则已名存实亡。因此当前留守的儿童教育问题关键是亲子感情的建立、家庭伦理的培养, 所以对此问题的解决, 则可将任务明确为留守家庭的消除, 这样可从源头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上述问题, 可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在政府层面要发展当地经济, 缩小城乡差距, 减小与发达地区的距离,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在当地就业的机会。政府出台并制定相关政策, 创造各种条件, 为外出人员的子女提供在当地入托、入学等方面的保障, 确保子女能与父母一同前往流入地接受教育。家长层面要尽量减少父母均外出的情况, 确保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家陪伴子女并能对其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养。

篇4:关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调查

背景分析

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育部于2004年底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紧接着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体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考核,江西省也加入了这一建设计划,在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中开展了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占据了绝大多数。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全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的效益的发挥,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影响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以及基础教育质量的持续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计划能否顺利开展。为了了解江西省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我们促进我省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发展,我们对江西省中部地区展开了广泛调查,取得了一些数据,以期为我省后续的教育决策起到一等的参考作用。

基本状况

2009年,我们利用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放暑假的机会,对赣州等地市56所农村初中、小学的语文、数学、外语等14个学科的教师进行了调查摸底,其中既有相对较好点的的县市,又有信息化发展力量较弱的县区。此外,我们还结合了实地调研、课堂听课、访谈等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74份,回收率96%。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远工程”的配备、农村中小学教师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与理解、信息技术能力、资源开发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及培训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总体来看,无论从硬件设施配套方面来说,还是从教师的教育技术的能力来说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对策或建议。

加大教学资源软件的投资

我们知道,如果把硬件比喻做“汽车”的话,软件就相当于“货物”,如果只发“汽车”(即硬件),而忽略配备“货物”(即软件教学资源)的话,其效果无疑等于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现在针对农村中小学的投资力度确实在加大,但是,合适的教学资源软件却跟不上,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学校的教学资源软件投资是一次性的,即刚买来设备的时候购买的,其后,无论是损坏还是与教学内容不符了,都不见新的教学资源软件补上。这需要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引起重视,尤其是管理人员积极与部门领导沟通,因为毕竟比起硬件来,软件资源还是要便宜很多。

因此,许多老师呼吁,应多为他们配备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与软件,特别是常规媒体的教学资源,由于其投资小、技术要求低、使用起来灵活方便等原因,在农村中小学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注重针对性培训

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度的培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被调查的老师中,有近70%的老师承认曾在近五年内参加过培训,而且有三分之一的老师认为培训对他们的教学非常有用,有近一半的老师认为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他们也渴望对他们的培训针对性更强一些,比如加大多媒体素材的处理与课件开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的课时比例等。常规媒体教学在农村中小学还有很大利用空间,特别是山区,常规教学媒体在其学校所占的比例很大,而且由于应用能力、环境限制等因素,常规媒体是很多老师的首选。因此,在注重信息技术媒体培训的同时,也要考虑常规教学媒体教材的开发与设计(课堂)教学方法的培训。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多注意引导老师科学选择媒体辅助教学,媒体没有好坏、先进与落后之分,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科学地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媒体,其最终目的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不能让老师们产生出现“唯多媒体”、“多媒体是万能的”等印象。

加强管理力度

目前,在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投资的力度日益加大,但是在信息化管理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漏洞,比如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技术人员力量不过硬等。据调查,有个别学校到现在还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有的学校让其他部门的老师或行政人员做兼职。有的学校倒是有专制的管理人员,但是从本校的老师中任意找一位老师代替,这些老师既不懂教育技术,又没有经过培训,只管开门,不管维修、维护,当老师需要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时候却无法得到,使得老师们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辅助教学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且,由于管理人员的技术力量薄弱,导致有的设备刚用一段时间就坏了;而有的学校管理人员尽管技术力量过硬,但是由于维修维护资金的限制,最后只能将设备“一锁了之”。所以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到对学校的现代教学媒体(含设备、资源)管理、维护与技术支持是否满意时,有将近一般的老师表示不太满意。因此,建议学校在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管理人员尽量采用有教育技术专业背景的老师担任,如有人员编制的困难,由学校其他老师担任的话,就尽量选择懂设备、积极性高、责任心强的老师来担任,而且要经常不断的送出去参加培训。

此外,还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展开信息化案例教学、课件开发、论文评比等大赛活动加强农村中小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调动广大农村中小学老师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篇5:关于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杜化鹏

农村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石,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但是就目前现状来分析,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我将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在白寺镇实地走访学校、教师及家长获得了农家村学前教育现状的一些资料。现将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主要问题:

1、义务教育不能覆盖学前教育,公办学前教育困难多。

2、私立学前教育学校多,但学校条件差,校长、教师学历、管理水平不高

3、教师工作强度大

4、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

5、社会地位不高

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农村幼儿教育的种种不利,如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教师素质偏低,教育质量不高等。

建议与思考

1、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

只有物质基础有了保障,幼儿园教师才能安心地从事这份职业。工资待遇差是农村幼儿教师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政府应适当考虑增加财政拨款,拓宽资金来源,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建设。是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当地人均收入的1、8倍。.政府还应从制度上给与农村幼儿教师稳定的政策保障。农村幼儿园的开设或关闭不能单纯以生源的多少来衡量,更应从长远的利益来考虑。

2、拓宽师资来源、提升教师学历、充实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现在农村幼儿教师的主要来

源还是民办教师居多,他们只是进行了短暂的专业培训,虽然取得了资格证书,但专业素养、技能还与专业幼儿教师有较大差距。一部分来自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相对集中在中心幼儿园数量也远远不够。我们应鼓励中师及中师以上学历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工作。对于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幼师函授的毕业生加强职后培训,不断适应教育的新形势。

3、农村幼儿教师年龄结构

目前农村幼儿教师普遍年龄偏大,40岁以上占50%以上,不利于事业发展,针对农村实际,农村幼儿园教师45岁以上应该考虑退养,或者45岁以上教师比例不能超过三分之一,有利于新老教师的更替。

4、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

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教师身心愉悦,减轻工作压力,激发爱园敬业的热情。因此应呼吁主管部门和社会给与农村幼儿园教师多一点关爱,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倾听他们的心声,要搞好农村幼儿教育需要我们营造一个尊师重教、关心支持农村幼儿教育的良好氛围。

面临现状

1、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全国学生接受了免费义务教育,极大的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城市学前教育在幼儿园开展、已经比较成熟了,孩子在幼儿园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农村幼儿园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承担学前教育更多的是在小学里面设置学前班,农村的学前教育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家长的态度是只要让孩子平安进入校园读书就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盲区。

2、家庭教育现状。

目前农村孩子面临的现状是家长比较关注自己孩子的身体发展状况,是否生病、受伤等等,问他们是否在家对小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他们都表示由于繁重的生活负担,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只要吃好穿暖冻不着饿不着就行,正是这样的态度导致孩子在5岁前的教育几乎是空白的,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未得到很好的发展,还有很多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看护和教育的任务就落在爷爷、奶奶身上或由外公外婆照看,这样的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隔代教育,必竞老人的精力有限,加之痛爱甚至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不能健康成长,孩子的教育机会缺失。

3、学校学前班教育现状

学生进入学校就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学校应有师资和教学设施来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我们很多的学校没有学前专业老师,很多课程无法正常开展,学前班老师由其它年级老师兼任,学前教育已经小学化了,学校对学前班的评价标准是按照小学的标准来评价,以成绩衡量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这是很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学校设施也不能满足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学生只能在教室里面接受单一的老师传授知识,学生的情绪不高,甚至给后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4、社会环境现状

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学前期孩子模仿能力强,容易模仿他人的行为举止,而现在农村在农活闲暇的间隙的娱乐活动甚少或几乎是空白,随处可见是搓麻将、打扑克,这样的环境学生的行为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产生不良行为和习惯,甚至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好逸恶劳,贪图享乐,怕苦怕累的种子,这种环境急需改变。

几点建议

1、需要家长们更新观念特别是教育观念。

随着农村建设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农民的经济状况也在逐步改善,一些有发展眼光的家长对学前教育也慢慢的重视起来,相信家庭教育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之后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因为小孩在学校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时间是在校园外,社会给他们的影响关乎教育的成败,而农村精神生活贫泛的改观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家长应当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教育示范作用,自觉而主动的戒除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的家庭环境,大的社会环境短期内还很难改变,在这个时期家长要做的就是要和小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使没有判断标准的小孩不接受不良误导,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成长。

2、学校大力提高教师的专来水平,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其实在农村也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可以给学生很多的“活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智慧,为学前教育创造一片新天地,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学习环境,同时学校在组建学前班时,也需要有合格的专业师资队伍才能保证学前班教学活动正常而有效的开展。因此,学校要大力培养一批合格的幼儿教师是当务之急。

3、政府部门提供强有务的保障才能真正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现状。

单凭学校的一己之力也很难做到既改善教学设施,又要培养教师队伍,因此,需要政府部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也需要政府部门为学校教学设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只有真正得到解决,才能真正做到为学前班的孩子服务,使其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至于农村孩子在成长起跑线前就落下一段距离。

篇6:关于本区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不仅使人民摆脱了贫困,而且也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丰功伟绩与人民大众的辛勤工作、艰苦奋斗分不开,更与教育教学的改革分不开。试想如果不开放不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理念,以中国古老的教育模式教学理念去培养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吗?没有先进的教育,就没有优异的人才。没有优秀的人才,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如今的中国开放了,强大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越来越重视了。每年都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并不断鼓励各种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投资帮扶农村教育。国家先是在全国开展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然后再到现在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这一切的一切,都显示了中国国家政府对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在祖国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培育下,农村教育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调查内容与调查结论

我的家乡坐落在美丽的贵州毕节实验区。本次的调查对象是家乡的教育现状。2009年2月15日早上8点多钟,天气不是太好,属于典型的阴雨天气。我们二人一行考察团于我的家乡毕节普宜出发,去往与本镇想邻的农场营镇做教育调查。之所以把该镇的教育现状作为此次教育调查的对象,是因为该镇是本区最为偏远的乡镇之一。选择这样的地方去开展教育调查,调查出来的结果越能够直观而真实地反映本区乃至全国其他偏远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教育教学优势与不足。由于我的安顺学院的同学们离我家都相当遥远,因此要想和他们取得合作看起来似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我的调查又必须得开展。如果只身一人去往那样遥远的地方调查,不仅调查难度大,而且还存在有诸多的不便。于是我找到了我初中时候的老同学,他现在是龙场营安顶小学的一名小学教师,我特地邀他与我一同前行。始终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也多一份关照。此次陪我出行他身兼两职,一职是向导,一职是搭档。作为我的搭档,他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我收集各种调查需要的信息与资料,以及在我采访的过程中帮助我做一些相关的笔录。在调查过程中,采访和访谈工作主要由我本人负责。我们经过一路的颠簸,终于在早上九点多钟的时候到达了目的地。1

下车后,我们便马不停蹄到对当地的几所学校进行了走访,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际调查。在向导的介绍和指引下,我们先后走访了三所小学和一所中学。他们分别是龙场营中学、龙场营中心小学、龙场营卧牛小学、龙场营安顶小学。据向导介绍说,安顶小学的校长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好校长。所以此次的调查走访,名义上是走访,实际上是对他的专访,次此调查所需的各种资料也都是从他那里获得的。通过将走访的相关记录与所查阅到的各种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本区的教育现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此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从以下几个展开的:

首先是本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配备问题。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都是相当齐全的了。大多数学校不仅教学楼漂亮美观、教室宽敞明亮、桌椅齐全美观整齐大方,而且还拥有各种实验器材实验设备与体育器材,以及可供学生参考查阅资料找信息的各类图书。学生上课用的是彩色版教材,教师也拥有与教材相匹配的相关挂图。有了相关的教育教学设施,教学过程变得轻松方便快捷,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相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来说,好的地方是什么都有了,什么都齐全了。但是那些偏远的农村学校,他们的教育教学设施配备又怎样呢?据调查显示,在许多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设施紧缺直接影响着当地的教育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或者说是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都应该知道,现代的教学观倡导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既然要的是全面发展,那也就是说学生的德、智、体、美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教育教学设施的限制,许多学生应该获得的发展、应该接受的影响,根本就无法实现。此次调查选取了龙场营镇的这四所学校作为调查对象的原因,我在前面已经提及过。既然这四所学校都是偏远的山村学校,那他们也就是广大农村学校的代表。相信从这些学校身上反馈回来的信息,必然是偏远山区教育教学的真实面貌和真实写照。通过对这四所学校进行相关的统计调查,对本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配备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从调查结果中折射出来的农村教育教学设施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相当严重的。有的学校连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设施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有的则没有能够辅助教学的教育教学设施,有的虽然是有一些,但不是不合格就是不齐全。在偏远的农村,纵观全体,应该说教育教学设施真正达标的没有几所学校。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多媒体教室,没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齐全的实验器材与体育器材,没有健康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齐全的图书。少数学校的操场欠硬化,校园欠绿化,学校没有围墙。有少部

分学校的教学楼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每天老师和学生们就在这样的教室里教育与学习,连最起码的生命安全保障都没有。有条件的地方,老师讲学用的是多媒体,教学用挂图,生字有卡片。但是偏远的山村学校哪里来的这些教学设施?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教育,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看有点难。

其次是本区学生接受教育的条件。

生长的农村的孩子与条件好的地方的孩子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就拿城市来说吧,城市居民一般都有固定的收入。即使没有,他们也有办法在城里谋生。所以他们的孩子都是幸福一族。孩子们一般都待在大人身边,他们在父母的关爱下学习,在双亲的呵护中成长。而条件不好的农村居民,如果在农村守着家里的几亩地的话,是不会有什么乐观的收入的,有的只能糊口。因为没有文化也不能创业,所以为了生存没有办法,被生活所迫,最后只有选择骨肉分离,去往外地务工。双亲去了外地,他们的孩子要么被遗留在爷爷奶奶家,要么被遗留在外公外婆家,这些孩子就成了现在许多煤体所言的留守儿童。据相关资料显示,本区现有的学生中,至少存在有80﹪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都不是积极的,诸如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孤僻、不讲究卫生等,这些消极因素不仅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更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如果是在条件好的地方,学生上学要“打的”,条件差一点的就是挤工交车。但是农村就不一样了,农村不仅交通条件极不方便,而且一些山路狭窄难行,有的要经过悬崖,有的要经过大河。这里的学生们每天就行走在这样的山路上来上学。还有些学生家离学校远了,从家到学校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中午放学更不能回家吃午饭。孩子们的童年应该是轻松的天真的活泼的烂漫的,但是想想这些偏远山区的农村孩子们,真不知他们幼小的心灵能不能够承受得住这一切。

再次是本区的教师队伍编制情况。

据调查显示,本区教师队伍素质有所改善是在五年前。在次之前,教师队伍存在老龄化、素质不达标等问题。这些严重的缺陷直接制约着本地区的教育发展。随着国家逐渐富强起来了,对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不仅投入大量经费兴建学校,还着重培养了许多从事教育事业的专业人才。近年来,一批批师范院校毕业生陆续走进农村,给昔日腐朽的乡村教育注入了青春与活力。在新一代青年教师的冲刺下,本区教育有了许多改观。目前本区的教师编制比例是50﹪的年轻教师,50﹪的老年

教师。其中初高中文凭的大约占25﹪,中师文凭的大约占50﹪,大专及本科文凭的大约占25﹪。新老结合,和谐发展。这些乡村教师虽然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是他们并没有悲观没有消沉。展望前景,他们乐观豁达。因为他们正从事着一项史上最伟大的工程、最光辉的职业。每逢假日,他们都会积极参与各种进修与培训,作进一步的学习。不错,正所谓学不可以已,他们是进步的一代。

此次调查得出的结论:

篇7: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实践报告

形式:深入调查,与村民交谈,结合自身实际

关键词:农村教育;辍学;农村大学生

我也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现在农村教育的现状及出现的严重问题曾多次思考。借助这次寒假实践报告的机会,深入调查并研究了几年来一直思考的农村教育问题。

农村的孩子们大多长时间生活在农村,很少能有机会去见识和认识外面的世界。他们只能从课本上,电视上想象宏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故宫,在他们幼小的心里也许并不能明白“雄伟壮观”,也许是城市中遍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也许是黄河滩上的几座浮桥,也许只是邻居门前的几座石狮子......他们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当他们终于开始理解宏伟壮观的天安门并不是几座浮桥,几头石狮子,他们也终于想要飞离养育他们的村庄。

但当你问他们以后回不回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沉默。也许他们年龄还小尚未明白这个问题的含义,也许他们是太渴望去见识外面的世界来开阔他们的视野,也许他们饥渴的心灵太需要外界丰富知识的浇灌,也许是一直以来左右他们的“考大学,去大城市”的话影响着他们......“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一位朋友曾对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省重点中学有一位来自穷山村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他的床头贴着一句激励自己学习的话,只有九个字:别忘了!你是农村户口!!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沉重的。我国城乡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教育观念上一个极其偏激的错误。农村的孩子迫于自己农村户口及生活环境的压力,几乎用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学习考大学,以此来摆脱落后的环境,实现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当这些村里的骄傲考出去成为大学生以后呢?他们中有几个回到自己那还不富裕的家乡,投身其中的建设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但村里留下的是什么?几个大学生的名字,一个虚幻的荣誉而已。人才依旧缺乏,生活依旧贫困。

这种人才流向并非只存在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也同样存在于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以至于我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及国内和国外之间。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一些客观现实又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

新时期农村的教育事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极大的促进农村的发展.

近就农村教育问题进行调查时,不少老师反映,农村初中生实际辍学率远高于国家控制的3%的标准,一些地区,实际辍学率高达40%。这些地区并非特别贫困,学生流失多半因为厌学。有的县,为了降低统计报表中的辍学率,将升学有望的学生单独组成班级,其余的组成职业技术班,其实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但可以拿到毕业证。农村初中隐性辍学的现象比较严重。

老师们普遍反映,初二学生流失最多,因为在这个时期,能不能考上高中已见眉目。一方面,一些学生学习跟不上,产生了厌学情绪;另一方面,有些家长面对成绩,认为孩子升学没希望,不如回家种地,或者学点手艺,打工挣钱。

再加上,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很多家庭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已经花了他们大部分的积蓄,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几年出去打工挣钱。殊不知,正是这些严重存在的问题使得农村孩子辍学率越来越高。一个村子里大学生的几率不超过%10。

正是这些严重存在在农村的问题使得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由于个人水平、认识有限及调查地区的局限性,也许这些并不能真正正确反映当代农村教育问题,不足之处敬请吴老师批评指正。

2010年2月20日

篇8: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

1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1.1 留守儿童对亲情的需求强烈, 甚至对有些儿童来说, 存在

严重的“亲情饥渴”缺失父母, 情感孤寂成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

调查显示, 有55﹪的留守儿童很少和父母联系, 常和父母电话联系的仅占30%, 父母亲外出打工年限在两年以上的为62%, 交流中还知道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10年!65.3%的孩子没去过父母亲工作的地方, 在他们眼中一个幸福的家就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75%。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 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 希望“一个出去, 一个在家”占36.9%。这表明孩子渴望亲情, 渴望父母的呵护。尽管如此, 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 沟通困难, 据调查, 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 “憋在心里不说, 写日记”的占55.2%, “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 打电话跟父母说的仅占10.3%, 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 很多的孩子易产生自卑心理, 对生活缺乏积极乐观的态度, 滋生不良倾向。调查还发现, 有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1.2 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堪忧

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 在农村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 素质不高, 很难辅导督促子女功课。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 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 15.5%由亲戚代管, 在交流中也了解到大多数的监护人表示“只照看生活, 别的不管”, 这说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 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 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 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父母在电话中最关心你的哪些方面”, “思想道德”排在最后, 仅占4.5%。在留守儿童中, 缺乏基本的礼貌常识, 甚至对他们而言, 理想、目标是风牛马不相及的, 他们自制力较弱, 逃学玩等现象十分普遍。留守儿童是时代的孤儿, 属于他们的爱的天空亟需撑起。

2 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自身方面

一是身心发展不够健全, 行为习惯差。通过调查发现, 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放任的状态下, 道德缺失, 表现为没有礼貌, 缺乏教养, 有些孩子自私任性、逆反心理重, 在行为上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留守儿童大多内心封闭, 孤独, 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 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 易出现过激行为等。二是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在外, 给他们尽可能的是物质上的满足, 零花钱较多, 而监护人对他们一般疏于管教, 在消费理念上缺乏必要的引导, 使其在消费习惯上不够合理甚至过于随意, 这对他们的成长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留守儿童对零食有很大的偏好, 这给成长中的他们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使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孩子的营养缺乏科学的安排, 获取营养不够全面。总之, 没有父母悉心照顾, 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和完整的家庭教育, 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 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2.2 监护人方面

一是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 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起到应有的辅导监督作用。二是监护人几乎让孩子生活在放任的状态下, 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孩子们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对自身变化和社会交往方面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认知, 与此相关也带来一些烦恼和矛盾, 这时, 他们渴望倾诉, 渴望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 但是父母在外, 加上监护人对孩子的关注不够, 缺乏起码的交流机会, 使得留守儿童没有得到应有的正确的引导。

3 对于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是农民工的未成年子女, 可以说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一部分。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 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存在缺陷所导致的。

3.1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农

民工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推进, 农民工流入城市的数量不断扩大, 全国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是, 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存在使得农民工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二元的城乡户籍制度, 形成了一种“现实中的农民进了城, 制度中的农民没有进城”的无奈局面, 以及这种户籍制度与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制度的不公平的结合。例如, 有的地方限制农民工子女上学, 有些地方虽然允许农民工子女上学, 但额外要加收一定费用, 且费用很高, 使得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即使入了学, 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或高考, 而各地教材的选用又大不相同, 这就使得农民工子女面临转学后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另外, 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原因, 农民工不得不将子女留守在原籍地农村。由此, 农民工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3.2 从家庭角度来说, 父母在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取舍

一方面, 为了改善生活,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 到城市里务工, 他们希望给子女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物质的满足, 而这时往往忽略了子女的教育问题、心里问题, 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 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另一方面, 外出务工的父母忙于打工, 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使得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孩子的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 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 导致的结果是相同的, 就是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 他们身心受到难以抚平的伤害。

3.3 从监护角度来说, 监护人管理不力

由于父母外出, 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就落在了监护人的身上。一方面由于血缘、亲缘关系, 监护者多采用放任溺爱的方式, 倾向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纵, 而较少有精神上的塑造、道德上的约束和引导;另一方面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由于大多数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 仅仅是能让孩子吃饱穿暖而已, 对孩子思想学习培养不大关注, 对儿童的心理需求了解不够, 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和帮助, 难以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职责。

4 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

4.1 从父母角度出发

外出打工的父母要权衡好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 迫于生计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一方面利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 另一方面对城市的经济建设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一个大前提是不能以耽误孩子的教育为代价,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 如果富裕了经济, 腐朽了孩子, 是得不偿失的。教育是发展的关键, 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妥善安排好子女, 肩负起管理教育子女的责任。具体来说有以下的建议:一是一个家庭中夫妻最好不要同时外出, 一方外出打工, 一方照料孩子, 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二是把孩子留在家的外出父母, 要经常与孩子联系, 勤于与孩子沟通, 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随时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思想情感的变化, 尽力帮孩子解决问题, 多鼓励他们。让孩子心情舒畅, 快乐成长。三是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取得联系和沟通, 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 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发展变化, 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 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即使在外地务工, 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

4.2 从学校角度出发

学校要加强管理, 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内容, 常抓不懈。学校各班级应以走访了解情况, 事实求是的态度, 关爱留守儿童为目的的基础上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并进行统一部署管理。爱是教育的前提, 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多交流, 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生活上, 要无微不至, 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学习上, 要多给予督促指导;在心理上, 要细心观察, 耐心沟通, 诚心引导;在安全上, 学校要开设安全教育课, 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在交往上,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的活动, 融入班集体中, 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再次, 对于一些留守儿童出现的不良倾向和自身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要及时处理, 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并定期进行家访, 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 相互沟通交流, 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4.3 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4.3.1 加强舆论宣传, 强化社会关爱。

加大有关法律的宣传力度, 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 也让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同时, 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 有效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 帮助留守儿童, 引导他们成长。共青团、少先队也要积极组织起来, 多开展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主题活动, 给他们以关爱, 让他们的心理不再孤寂, 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4.3.2 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国家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教育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允许务工流入地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并降低农民子女进城读书门槛, 改革户籍制度, 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 破除政策壁垒,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从制度上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只有解决住房、教育、医疗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才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4.3.3 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 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农民工大多是从中西部前往东南, 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地经济发展不足, 而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是增加经济收入, 改善生活条件。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农民工问题是前提, 而经济问题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 所以应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因此, 需要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鼓励务工返乡农民工在本乡本土创业, 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让农民就近务工, 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

摘要:基于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利用暑期实践的机会, 在当地干部的积极配合下, 对家乡米粮镇留守儿童进行了实地调查, 并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通过对他们成长状况的了解,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试探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

篇9:关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文化乡愁 书写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029

学期初,笔者在新闻服务网看到《汉字书写成“文化乡愁”书写能力正退化》的报道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书法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为何发展到如此地步?提高学生书写能力迫在眉睫。

一、建设规范的校园写字文化,营造浓厚的练字氛围

环境是传播校园“第一印象”的文化表象。浓厚的写字氛围、良好的书法文化既承传了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又美化了校园,陶冶着学生的心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功效。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校园实际,建设适合自身的典雅的书法家故事墙、名家作品展、师生作品展、写字口诀墙、优秀作业展、墨韵长廊、学生书法作品陈列室等写字环境文化,营造激励学生练好字的濃厚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

二、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树立学生书写榜样

卢梭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就必须打造一支书写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在师资培训方面,首先确定语文教师是写字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也须当好语文教师的助手。对教师写字教学的培训,必须全员参加。在培训的要求上,全体教师都要写好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语文教师在写好“三字”的基础上,还要上好写字指导课,具有写字课题研究的能力。在培训的安排上,学校可以以校本培训为主,具体对全校教师“三字”基本功训练进行指导、督促和评估;积极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写字教学研讨活动,促进他们对本学科的理念、方法、训练能力的提高和进步;可以选派骨干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到书法教育高级研修班学习,帮助他们提高这个领域的修养和造诣。每学期,学校可以搭建一次规模较大的公开展示平台,让教师亮相锻炼。另外,在学校教学管理中,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让教师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书写水平。

三、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1.纳入课程计划,强力推进写字教学

学校应专门开设书法指导课,把它同其他课程一样纳入学校整个教学计划,并积极进行教改课改。教师要通过故事、儿歌引趣,通过欣赏、鼓励激趣,通过教法、学法导趣等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堂学习时间。为促使学生乐学、好学、勤学,学校还要开发写字教学校本课程,课程中不仅包括将《写字教学指导纲要》提供的577个常用汉字进行归类,从中选择典型的、使用频率较高的基本字,纳入为重点指导、练写的内容,还包括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所编写的简易有效的“写字儿歌”“写字操”“坐姿歌”“握笔姿势歌”等,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使学生记得牢、学得快。

2.巧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写字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优势,不仅可以把写字教学中的提笔、按笔、顿笔等重点和难点充分地模拟演示或动画演示,产生比较直观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性,还可以根据写字教学的要求,利用现成的软件资料,让学生坐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形式,欣赏到铭刻在高山悬崖上的石刻,领略到古今书法艺术的惊人底蕴,故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可以把王羲之的勤奋好学、赵孟頫的谦虚谨慎、颜正卿的坚贞不屈等古代书法家的故事做成动画,配上悦耳动听的解说词,给学生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而条幅、碑刻的欣赏,自然会对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样,学生欣赏、练字的过程必将成为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写字兴趣

“生本为先,活动育人。”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不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致。(1)参与书法比赛。在班级中举行男生与女生比、小组与小组比、班干与班干比、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比、孩子与家长比、学生与老师比等相关写字比赛活动,并参与学校及以上各类比赛展评活动。不断用每次比赛的作品丰富班级书法园地,并分别把每个学生的作品收集到他们各自的成长记录袋中。(2)办好书法社团。社团的开展,主要是重视写字特长生的培养,充分挖掘少部分学生的写字禀赋,培养其特长。(3)举行经验交流会。班级每月认真组织一次写字经验交流会,主要交流学生写字过程的喜、忧、乐,感受写字带来的成长乐趣。(4)建设书法特色专题网站。网站可以开辟视频学习、名家精品、书法讲座、师生作品、写字课件、学写心得、成果展示等相关栏目,为师生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学习、交流、互动的写字、书法平台。

总之,汉字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气质。尽管目前农村中学生的书写水平、中学写字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学校、家长、社会三方面达成共识、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学生一定会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篇10:关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利用寒假闲暇的时间,我参加了关于农村教育的调查工作。通过调查,我发现农村教育情况不容乐观,有些家长对教育不太重视,一些世俗的观念根深蒂固。再者,由于我们濮城镇的经济不太发达,政府对教育资金的投入不足,这导致教育的质量偏低。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不仅仅是我们镇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全社会的一个缩影。农村教育不容忽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调查目的:深入了解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积极地反馈给市级及省级政府,解决问题,真正的普及农村教育。

三、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农村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教育仍旧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头等大事。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人数的绝大数比例,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提高直接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农村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对我们镇将近200人的采访调查,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农村义务教育的情况,教育质量及教育设备的情况,师资力量的情况,还有教育观念和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情况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教育虽然迅速发展,但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矛盾日益凸显。我认为主要是经济的不发达导致教育的滞后性。但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教育的积累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忽视农村教育的问题。教育质量提不上去,农村经济就会陷入死循环。

(二)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管理观念落后。

(1)学校教育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校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注重应试教育。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将培养出一批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学生。

(2)通过同学的反映,我发现诸多问题,比如学校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法和手段过于老套,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2、由于我们镇经济落后,导致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

(1)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导致一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据调查,城镇有一座小学楼房已经很破旧不堪,校舍有倒塌的可能性。

(2)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待遇低,而且又没有保障,致使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3)学校的教学设备落后,老师通过传统的黑板授课。据调查的同学反映,黑板式教学效率较低,同学不能完全吸收课堂上的知识。

3、据调查统计,我们镇辍学现象较为严重。

近年来,学生的辍学率上升。一些孩子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完成。我想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再者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使他们产生了悲观心理和厌学情绪从而导致辍学。二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家庭无法承担昂贵的学费。三是学生家长的观念比较落后,他们崇信“上学无用论”,认为上学其实没什么用,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例子比比皆是。而那些没有上过学的人也可以成功,而且可以为家庭节省大量的教育费。这些缺乏远见的观点灌输到孩子的头脑里,使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导致辍学。

4、师资队伍问题严重

教师素质偏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据同学说,有的老师思想腐朽,呆板,他们无法和老师真正的沟通交流。而且师资数量不足,有的老师一人负责几个班,导致老师精力不充沛,讲课效率低。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待遇与城市教师相差甚远。我们镇农村幼儿教师月工资在600元以下的占37.3%,800元以上的仅占23.4%,其中仅有4.4%的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这大大影响了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和使命感,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的极不稳定。农村教师的工资较低,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这大大削弱了农村的师资力量。素质高的老师都不愿意下乡任教,师资队伍逐渐缩小。没有好的老师,自然也不会教育出太多优秀的学生。

5、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

农村、城镇教育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于城镇来说比较落后,农民收入少,地方财政困难,国家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了我国教育在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教育设施设备以及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素质等几个方面。

(1)城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平衡

长久以来,我国教育经费的分配,一直都是城市高于农村。目前,不少贫困的农村地区为了使“普九”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负债累累;有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经费,义务教育基础设施设备非常差,校舍、课桌椅破旧,连基本的教学条件都无法保障,更不用说体育设施、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房等的配备了;甚至还有一些学校因缺少资金,无法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2)农村适龄儿童中男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平衡

目前,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受某些观念的影响,重男轻女现象仍很严重。家长让男孩去上学,女孩在家做农活儿,人为导致女童受教育的机会远远低于男童。因此,造成农村地区男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平衡。

四、对农村教育的改革措施

邓小平曾经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问题则是重中之重。农村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积极地面对,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本着这一科学态度,通过认真分析我们镇及周边村庄的教育问题,我想到一些改革措施。

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政府不能只空喊口号而不付出实际行动。然后,要缩小农村与城镇教育发展的差距,建立农村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农村教育比城镇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村教育经费不足所致。因此,怎样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实现其协调发展的关键。其次,提高农村师资质量,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鼓励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解决农村教师向城市单向流动的问题。加强农村在职教师的再培训,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水平,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解决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保障农村教师基本社会保障和合理的工资待遇。我认为,可以采取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加大扶持力度的办法: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财政部门负担该省省级贫困县教师工资中超出当地财政支付能力的那一部分;而对于经济发展最薄弱、人口稀少的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工资,则可采取全部由中央和省级两个部门共同负担的办法。这样,农村教师工资拖欠问题才有可能彻底解决。再次,国家投入一定资金,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中小学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比如,按规定给学校划拨扩建、新建校舍所必须的土地,将专款专用的资金及时足额地发放下去,以保证农村学校硬件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调查总结

通过将近一个月的调查采访,我对农村教育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毛泽东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农村教育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虽然 中国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多数农村孩子背上了书包,农村教育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不难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由于贫富差距,地区差距,一些上学难的问题并没有彻底地根除,旧问题的残留遇上教育的改革,一些问题似乎更突出的表现出来了,只是形式不同于以往。“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对于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农村人数占绝大数比例,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将来他们会是新一代的社会文盲。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太发达,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产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矛盾,中国教育体制仍需继续完善。教育的步调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否则在这个充斥着物质利益的社会里人们的精神生活极易空虚。加大教育的力度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农村拥有中国绝大数人口,农村教育的发展是重中之重。如果农村教育滞后,农村经济就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这将成为农村的一个怪圈,农村人被围困在里面,中国也不会很好的发展。

六、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

1、对象:在以下地区的小学生,中学生及大学生

2、范围: 河南省濮阳市濮城镇及周边的村庄

七、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和采访记录法

(一)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按照家长学历的情况,不同层次的发放100份,不同阶段的学生发放100份,收回调查问卷190份。根据调查问卷的情况认真分析问题。

(二)采访不同学历和受教育程度的家长及学生

上一篇:关于动物民间俗语下一篇:暑假活动作文-暑假活动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