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管手册

2024-04-21

智慧城管手册(共6篇)

篇1:智慧城管手册

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广项目

营销手册

目 录

第一章 数字城管综述...................................1 1.建设背景...........................................1 2.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创新点..............................2 3.数字城管的推广历程..................................4 4.数字城管的建设实施..................................7 第二章 数字城管扩展应用................................9 4.数字城管拓展应用子系统..............................9 第三章...............................................11 1.基础知识篇........................................11 2.建设应用篇........................................16

第一章 数字城管综述

1.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管理的任务日趋繁重,城市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面向未来,城市管理需要变革和创新、需要寻找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来改变传统城市管理模式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从而实现对城市‚科学、高效、精细、长效‛的管理,同时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便是这个时代下必然的产物。它要求将现代工程科学中的系统控制论、信息论、协同论和现代社会学中的‚善治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相结合,创建现代城市管理新模式。

2003年5月,在原北京东城区委陈平书记的领导下,与课题组一起研究通过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整合先进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通过优化、梳理城市管理机构和流程,并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2004年10月,经过17个月的反复摸索,‚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新模式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政府管理水平,较好地解决了城市运行中的多发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5年7月,随着‚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不断取得突出成效,新模式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国信办、中央编办、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的高度评价,并被建设部确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组织在全国城市管理领域推广。

所谓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

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了信息采集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2.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创新点

2.1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

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路,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在市、区、街道、社区边界的基础上划分若干网格状单元,网格的划分与编码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为准。单元网格划分完成后,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区域(若干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负责人为辖区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分区域管理。通过分区域实时监控,随时掌握城市的现状,及时发现和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被动、盲目管理问题。

2.2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

将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和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原则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 214)的要求。在对部件相关的管理单位、权属单位、养护单位等信息进行普查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上,实现城市管理内容数字化。

2.3信息采集器‚城管通‛

‚城管通‛是基于无线网络实现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专用工具。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城管通‛终端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将城市管理的现场信息快速采集和报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接受监督中心的调度。‚城管通‛具备语音呼叫、短信群发、拍照录音、表单填写、地图浏览、数据同步、手机定位等功能。‚城管通‛硬件选型和应用软件开发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 293)。

2.4‚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责任更加明确。2.5城市管理流程再造

城市管理流程再造是指在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成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对工作程序进行科学优化和重新设计,建立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实现闭环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

2.6综合评价体系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CJ/T 292)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参与城市管理的部门和责任主体进行工作过程、工作绩效的评价,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综合评价系统,形成良好的城市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同时,将监督评价结果,作为各部门和其它城市维护责任主体在奖惩、任用、争优、创先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保证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健康运行,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3.数字城管的推广历程

从东城区创建数字城管新模式,将现代化城市管理构想变为现实,到如今新模式在全国范围的遍地开花,新模式的推广工作一路走来,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新模式也在探索磨合中不断规范和完善,并为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推动科技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004年10月,为满足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需要,通过近百次的论

证、修改以及研发团队们的大力协同,基于‚网格化‛管理新概念的‚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得到了相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

2005年7月,‚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取得了突出成效,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国信办、中央编办、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的高度评价,并被建设部确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组织在全国城市推广,当月公布了首批南京鼓楼、杭州等10个试点城市(城区)。

2005年8月,由东城区人民政府与课题组成员共同编制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行业标准由建设部颁布执行。同月,建设部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3月,建设部在无锡召开‚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推广工作试点城市座谈会‛,并公布了第二批郑州、台州、诸暨等17个试点城市(城区)。

2006年11月,建设部在扬州市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会上扬州模式得到好评,并被大力推广。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提出了‚‘十一五’末2010年,地级市全覆盖,有条件的县级市和县城也要建立起来‛的目标,并指出,‚发达的沿海省份应该在五年内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全覆盖;中等发达的省份五年内应该完成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试点城市;发展中的省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取得突破,至少是省会城市、大城市获得推广。‛

2007年4月,建设部公布了长沙、乌鲁木齐、甘肃白银等第三批共24个试点城市(城区)。至此,‚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试点城市已达51个,覆盖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建设部办公厅[2007]42 5

号函确立2008年到2010为数字城管全面推广阶段,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县级市要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2007年7月,建设部在成都市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工作座谈会‛,借成都系统验收契机,建设部城建司司长李东序对两年的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对下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强调。2006、2007年间,浙江省和江苏省大力推进数字城管在省内的推广,并展开试点工作。根据《浙江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06-2015年)》,至2012年底,浙江11个设区市全部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县(市,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另外,江苏省《关于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力争在2010年以前,全省13个省辖市和苏南地区有条件的县级市全部实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2007年10月,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陈蓁蓁在第三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的培训会议上向各城市代表宣贯了51个试点城市的试点任务,并强调建设工作应首先按照建设部标准规范执行。

2007年12月28日至29日,全国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汪光焘部长会上提到,‚继续推广建设系统‘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化城市管理相结合的经验,各试点城市年底前要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并通过验收。‛

2008年8月,‚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行业标准《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和《绩效评价》得到颁布执行,标志着随着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推广和深入,标准化的进程也进一步向深入迈进。目前,《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立案处臵结案》正在编制过 6

程中。数字城管行业标准体系的发展完善对数字化城管执行手段的提升和运行效果的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8年,常州、郑州、长沙、烟台等城市纷纷通过建设部验收,全国各地树立了各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模式,纷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1年12月23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姜伟新对2012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要加强城市综合管理,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向地下管线、城市安全等领域拓展和延伸。继续加强供水、供热、供气、城市桥梁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监管,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城市内涝。加快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监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4.数字城管的建设实施

4.1建设内容(1)管理模式

独立运转的监督员队伍;监管分离的两轴管理体系;闭环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包括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2)运行环境

中心机房网络、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建设;硬件和平台软件的配臵集成;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场地建设等。(3)数据建设

部件和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和入库、网格划分和入库、基础数据处

理和入库。(4)应用系统

建立数字城市管理核心应用系统,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4.2实施管理体系

数字城管建设涉及体制机制、数据和系统搭建等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应组建合理的项目管理队伍,对项目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臵和分工,使参与项目的各方人员能有效地协同工作,发挥最高的效率。一般项目管理体系中包括数字城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负责人、管理组、系统组、数据组等角色。4.3整合多方资源建设数字城管

(1)通过‚以租代建‛形式建设‚城管通‛、‚呼叫中心‛等部分内容,可减少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

由运营商进行建设,通过以上系统的服务外包,可以节省大量系统建设和维护管理经费,监督指挥中心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技术的研究和拓展中去。

(2)采用BOT方式分期投资,减少一次性投入。

在已经投入运行的试点项目中,有几个项目采用了运营集成商整体投资建设,政府分期还款的项目投资建设模式,即BOT模式。这种建设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地方城市在项目建设初期一次性资金投入的压力,有效降低了项目的风险,又充分调动和利用总承建商的 8

资金、技术和科技力量,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3)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和软硬件设备。

在数字城管项目实施前,许多城区已经有网络资源覆盖,数字城管要实现与市区相关部门、街道、社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互联,如果单独组网,费用极高。依据这种情况,目前已完成建设的城区大都充分依托现有的电子政务专网,进行功能扩展和整合利用。

第二章 数字城管扩展应用

1.数字城管拓展应用子系统

1.1移动督办子系统(领导通)

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是给领导研发的专用移动办公工具,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进行联网办公。领导通过手机移动办公终端,每天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最新城市管理状态,能够随时对重要问题进行督办。并能查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的各类信息,包括重要紧急的问题,超时处理的问题,高发的问题,每日发生问题来源,监督员的工作情况等,可以让领导全面了解城市管理运行情况。1.2业务短信子系统

短信子系统主要用于通过桌面推送方式和手机短信方式实现人员间消息提示。在使用计算机参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时,如果操作人员不在电脑旁边,往往不能立刻获知已经到达的城市问题或者消息通知,这样就无法完全体现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对问题快速反应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手机短信功能。当操作人员需要离开电脑旁边,可以选择需要短信提示,这样当有新案件到达时,会收到案件到达的短信通知,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参与人员之间的信息畅通和传达及时。1.3视频监控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获取城市管理问题事发现场情况的直接手段,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内容。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在处理问题时可以调用视频显示现场周边情况,及时准确的掌握所监视路口、路段周围的市政、环卫、交通、治安等情况,为指挥判断提供迅速直观的信息,从而对各类问题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响应。

视频监控子系统也为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核实及问题的核查提供了新的渠道。夜间监督员不在岗的时间里,可由值守人员通过分布在全市各地的视频探头来发现城市管理问题,保证夜间应急事件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采集。

第三章

1.基础知识篇

应该从哪几个角度介绍数字城管?(1)数字城管新模式的介绍。

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事件、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2)数字城管的六个创新点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信息采集器‚城管通‛;‚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城市管理流程再造;综合评价体系。(3)数字城管的建设内容

管理模式建设、数据建设、软硬件网络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4)目前数字城管新模式在全国的推广情况

从2005年,东城区系统被建设部确认为‚数字城管新模式‛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后,建设部三年期间内共确认三批共51个试点城市,许多非试点城市也纷纷展开了新模式的探索。2007年,建设部办公厅[2007]42号函确立2008年到2010 年为数字城管全面推广阶段,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条件具备的县级市要全面推广新模式,同年,11

浙江省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分别发文,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数字城管新模式建设。

1.2什么是城市部件、城市事件?两者之间的区分是什么?

城市部件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主要指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区域内的各项地上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等,不包括地下的市政管线和非公共区域内的设施。按照部颁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部件的大类分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以及扩展部件类。

城市事件即为非部件类的城市管理事件,指人的行为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正常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按照部颁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事件的大类包括:市容环境类、宣传广告类、施工管理类、突发事件类、街面秩序类以及扩展事件类。

两者的区别在于,部件是可以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而事件是指行为或者现象。

1.3单元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万米单元网格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管理单位,是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地形数据,根据城市管理监管工作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实

地区域(如下图所示,每个网格的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单元网格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地形测量数据比例尺一般以1/500或1/1000为宜,但不小于1/2000。

(2)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为社区的边界,超过一万平方米时或者小于一万平方米时,都不应跨社区分割。

(3)地理布局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山丘、湖泊等自然地理布局进行划分。(4)现状管理原则:为强化和实施有效管理,独立院落超过一万平方米时,不应拆分,以独立院落为单元进行划分。

(5)方便管理原则:按照出行习惯,考虑一定时间内步行或骑车方式便于到达。

(6)负责均衡原则:兼顾建筑物、城市管理对象的完整性,单元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管理对象,并使各责任网格内的管理对象的数量大致均衡,便于管理。

(7)无缝拼接原则:单元网格之间的边界应无缝拼接,不应重叠或者没人管理。

(8)相对稳定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宜保持相对稳定。1.4监督中心的主要职能?

监督中心是负责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实现问题 13

信息收集、问题处理结果监督及综合评价等功能。1.5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能?

指挥中心是主管城市综合管理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环境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部门,负责指挥和协调各专业部门、派遣问题处理任务。1.6什么是专业部门?

专业部门指根据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职能和‚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责,对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落实城市管理问题处理的责任单位,即专业部门。

城市市政、公用、国土、房产、环保、园林、市容、环卫、建筑等各专业和街道的主管部门都可以作为数字城管系统的专业工作部门,参与数字城管系统的工作业务流程运转,反馈问题处理结果。1.7什么是地理编码?

地理编码是建立地点坐标与地点描述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在数字城管系统中由地理编码子系统提供地理编码服务,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臵坐标的关联,建立起地理位臵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在空间信息支持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应用。1.8什么是‚城管通‛?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是数字城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的子系统。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专用的‚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即‚城管通‛)在所负责的区域内巡查,将城市管理的现场信息快速采集和报送到城市

管理监督中心,同时接受监督中心的工作派遣与调度。

‚城管通‛是专业的移动通讯工具,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基于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臵信息实时传递。‚城管通‛具备语音呼叫、短信群发、拍照录音、表单填写、地图浏览、数据同步、手机定位等功能,是城市管理监督员日常办公的工具。1.9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存在哪些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很多城市管理的工作重心已经从城市建设转移到了城市管理。相对于现代化的城市管理需求,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后臵。城市的管理问题缺乏主动发现且畅通、固定的渠道,造成管理部门不能及早发现隐患问题,往往是问题已经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才被动获知,从而造成了工作的被动和解决问题的难度。

(2)政府管理缺位,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城市管理问题没有明确的属主部门和透明的解决流程,容易造成当问题发生时,有关部门相互推委,使问题长期无法解决。(3)管理方式粗放,习惯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城市管理问题缺乏描述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标准,往往造成城市管理问题不能一次得到彻底解决。久而久之,当类似的问题越积越多、对城市生活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时,必须通过调动相关资源,以突击、运动的方式加以解决。(4)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城市管理部门解决问题的多少、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解决问题的质量,没有衡量的尺度和奖惩机制。

间接导致了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干多干少、干快干慢、干好干坏一个样。(5)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市民对城市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移动终端、各种服务热线、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市民可以更大程度上在城市管理问题出现的早期参与并通过网络、媒体曝光等手段实时评价城市管理部门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对城市管理问题响应及时性和解决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与现代化城市管理需求的突出矛盾,是催生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根本动力。

2.建设应用篇

2.1系统建设投资模式有哪几种?

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建设资金等不同情况的需要,选择多种商业模式。

(1)自建模式:政府选择自行投资建设,由政府一次性投资,电信、根据介入‚数字城管‛项目业务的程度,提供业务咨询、网络、应用系统、设备租赁(设备采购)、系统集成、设备维护等一种或多种服务。

(2)BOT模式:政府选择由运营商等垫资建设,由政府分若干年把一次性投资和利息分期偿还给电信。借鉴国内其它城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经验,BOT投资建设运行模式可以减少政府一次性资金投入的压力和风险;可以解决复杂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碰到的经验和技术力量缺乏等问题,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和实施进度;可以通过考核方式有效保证承建商在后期运行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可以充分整合政府、行业、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技术、经验等各方面的资源,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长效地开展。

(3)ASP模式(集中模式):ASP在业务模式上属于集中模式,由电信出资(一般在省一级,也可以考虑在地市一级)集中进行数字城管业务平台的建设,包括软硬件平台、网络等。各市在进行数字城管建设的时候,只需要建设呼叫中心、视频监控、大屏幕系统、本地机房和网络,并进行普查测绘,然后接入省级的集中平台即可。这样可以节约资金投入,提高业务平台的利用率。这种模式适合于有集中建设需求的省份。

2.2在资金不能一次到位的前提下,怎样划分系统建设阶段。

可以分期进行数字城管系统建设:

首先,按照部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 106)标准,数字城管系统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九大标准核心子系统。在建设时,可以先满足建设部标准要求完成对这九大子系统的建设,在系统实际运转和成熟过程中挖掘新需求,再进行个性化业务的扩充,拓展其他子系统。

其次,在系统建设中,管理范围可以选择不一次性覆盖所有计划管理区域,而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先选取几个区或者街道作为试点纳入系统管理,在系统投入运转,各方面进一步熟悉新模式理念和机制后,再对管理范围进行扩展。

2.3针对市区两级系统,区县版应选择什么样的系统架构?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推广以来,经历了区级模式、市区两级交换式(分布式)、市区两级一体化(集中式)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分布式和集中式都是针对市级平台的建设模式。

所谓集中式,是指将服务器等中央系统设在市监督指挥中心,数据全部存储在中央系统,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所有的处理都在市监督指挥中心系统完成,各市直城市管理部门和区级城管指挥中心终端只是用来输入和输出,终端自己不作任何处理,所有任务都在主机上进行处理;所谓分布式,是指在市级平台和各区级平台都建立相对独立的系统,拥有独立的服务器,可以进行独立的操作使用。

集中式较分布式有实现全市统一化、市区两级数据同步一致、利于总体管理等优势,特别是避免了重复投资,节省了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在市级平台已经完成建设的前提下,区县版的推广最好采用集中式的架构进行。

2.4数字城管系统可以利用现有哪些资源?建成之后又可以给其他部门提供什么资源?

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大大节省建设投资。一般来讲,系统建设可以整合其他部门的资源主要包括:

(1)规划或国土部门的地理信息资源。主要需要的是1:500、1:1000或1:2000的基础地形图数据,系统建设需要基于基础地形图作为底图开展网格划分、地理编码普查和部件普查工作。(2)网络资源。数字城管系统建成后,城市管理相关的部门与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需要实现网络上的互联互通,本项建设工作投资巨大,因此在项目的建设初期应着重了解政府的电子政务专网的覆盖范围,以便最大程度的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3)视频资源。视频监控作为一种发现问题的手段是城市管理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通过整合现有的视频资源实现上述目的,如公

安视频、防汛视频等。

(4)呼叫中心资源。呼叫中心是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面向公众的主要窗口,是城市管理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本城市已经具备类似的热线呼叫系统,如12319,12345等,可以考虑利用该类资源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呼叫受理。如果城市不具备该类热线或热线不具备共享利用条件,也可以考虑租用中国电信的呼叫中心平台实现上述功能。

数字城管平台建成后,各专业部门基于政府专网实现了互联互通;通过系统进行办案的协同办公机制初具规模;城市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了集中和完善;监督指挥大厅实现了面向满足城市日常和应急需要的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工作体系。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所积累起来的这些的管理资源,可以为今后的城市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共享。

除此之外,数字城管系统的建成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政务管理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树立了典型。例如:单元网格管理法、事部件管理法、GISMISOA一体化、无线通讯技术与政务管理应用软件的结合等等,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在今后政务管理的各个领域持续发挥影响和作用。

2.5数字城管项目一般由哪些部门牵头?

各地的牵头部门不同,不过一般都是城建相关部门或者信息化建设部门,目前各地在建设中,根据各自不同情况,牵头部门分别有:城管局、建设局、建委、市容局、市政局、信产局、政府信息办等部门。

2.6数字城管建设运行涉及哪些方面的数据,应该如何建设?

基础信息资源库主要包括基础地形数据、栅格影像数据、单元网格数据、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建设方法可以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普查与测绘,完成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首先需要对部件数据进行外业调查,调查结束后,需对部件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数字地图上进行标定,对地形图数据需作必要的处理,根据网格划分标准划分网格。(1)基础地形数据

基础地形数据库包括基础地形图(道路、水系、建筑物等图层)、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以及环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人文、社会经济等众多的基础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

基础空间数据库是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的基础。数据分类依据各委办局所管理的数据信息内容进行划分。基础地理数据库可直接对城市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提供准确实时的基础地理信息,保证了数字城管平台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为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建议使用1:500比例尺的基础地形图。(2)栅格影像数据

栅格影像数据将作为地形图的补充,用于直观反映城市地形和地貌,满足数字化城市管理位臵定位的需要。栅格影像数据一般包括正射影像数据和卫星影像数据,正射影像数据一般采用航拍方式获得,精度较高。(3)地理编码数据

地理编码数据库以点、线、面方式表现城市地理实体。通过地理 20

编码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臵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

(4)单元网格数据

采用网格技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以一定的范围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为专题网格,将行政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5)事、部件数据

城市部件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

通过拉网式数据普查,对市内的部件进行全面统计,按照网格化管理思想,将部件数据定位在电子地图上。

城市部件数据库存储的内容是城市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对象,是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库之一。

具体分类标准参考《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 214-2007)。

数据建设要满足以下要求:

 完整性要求:部件、事件的相关属性(时间、空间、位臵、权属、对应城管员等),要完整无缺地反映在待建系统中。

 一致性要求:系统的数据来自多个部门和业务系统,要保证数据 的一致性。

 准确性要求:地理位臵的偏差不能超过2米;权属信息不能有误;完好情况不能有误。

 实时性要求:事件数据非空间数据在市镇两级平台更新的时间不超过5秒;空间以及视频数据的传输和转换视数据量和网络负载情况不同,1M数据量在网络带宽不低于1M的情况下,更新(提取、传输、转换、入库)周期不超过5秒。

 安全性要求:部件的具体位臵信息属于保密信息,如要对社会公众开放,需要经过管理员授权,要防止非法使用。整个平台作为城市管理的信息中枢,需要具备较高的灾备、恢复措施。2.7数字城管项目对地图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根据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的要求,在数字城管建设中,对使用的数字化地形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单元网格的划分应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其比例尺一般以1/500为宜,但不应小于1/2000‛。一般情况下,各地的规划、国土部门或多或少均具备这样的基础地形图数据。通常,数字城管需要用到的基础地形图图层主要包括:道路中心线、面状道路、面状房屋、河流、铁路、地名等。一般,城市基础地形图的采集、更新和建库工作由当地城市测绘院负责,可以通过政府协调获得这类数据。基于该类数据进行单元网格划分、地理编码普查以及部件普查,即可完成系统地图数据的建设工作。

此外,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城市地理测绘工作起步较晚,有可能没有基础地形图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快速建设数字城管,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建设:购买城区范围的卫星或

航拍的正射影像图,基于该影像图进行网格划分和部件普查、建库,也可以基本满足数字城管系统的运行需要。随着系统的运行,相关城市可后逐步展开并完善地形图数据的测绘,最终建设成为符合建设部标准的数字城管系统。

2.8数字化地图的格式要求有哪些?

地图作为数字城管运行的一个基本条件,需要按照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中的相关要求来提供。

地图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形图、部件图、地理编码图、行政区划网格化分图、影像图等。

所有地图数据,均需采用当地独立的坐标系,除特殊需求外均按照ArcGIS的shpfile格式进行提供,要求属性数据齐全。影像图数据要求提供sid或jpeg格式。

提交的数据按照数据类型分类提供项目规划范围的整幅shp图数据,例如上水井盖图层,需独立提交整个范围的独立shp文件。

目前主流的电子地图格式有:ArcGis、Mapinfo、AutoCAD,这几种数据格式均可以通过各自的工具自由转换。

2.9城管通手机有规定的品牌和型号吗?城管通在系统中的作用?能实现哪些功能?

目前系统并没有对手机的具体型号提出严格的要求,主要是对手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有要求,目前成熟应用的手机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安卓、windows mobile系列、windows CE系列。

根据部颁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的要求,‚城管通‛是提供给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主要用于实现监督员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巡查过程中向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接受中心的任务指令并反馈。该系统依托移动设备,采用无线网络传输技术,通过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臵信息实时传递。城管通的功能主要包括接打电话、短信群户、问题上报、任务接收、数据同步、GPS定位、地图浏览等。此外基于3G网络的城管通还可以实现视频上报等功能。

2.11数字城管建设过程的培训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开展?

从培训内容上主要包括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培训,数字城管业务培训,系统操作培训,系统维护培训四大方面,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一)数字城管建设培训

培训对象:业主方和主要参建方组成的项目组成员、领导 培训时间:售前阶段

培训内容:数字城管的建设内容,如何成立领导小组,如何分工等

(二)数字城管业务培训

培训对象:业主方的主要业务人员 培训时间:售中阶段

培训内容:组织机构的设立、指挥手册的制定、管理制度的确立等

(三)数字城管系统操作培训

培训对象:系统操作人员,分为监督员、接线员、值班长、派遣员、职能部门、督查员,按照角色分别进行培训

培训时间:试运行之前

培训内容:系统的基本操作,使用技巧,高级应用等

(四)数字城管系统维护培训

培训对象:业主方系统管理员 培训时间:系统试运行之后

培训内容:如何操作服务器,如何使用维护系统,基本故障的排除和解决方法,应急预案等。

3.5数字城管系统使用前后,具体哪些方面得到改善?

经过对各系统建成城市的调查,可以看到数字城管带来的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1)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

(2)城市管理问题的反映有了‚直通车‛,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减少,实现管理组织的扁平化,形成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共同管理城市的格局,并解决了大量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3)‚数字城管系统‛的广泛应用,使政府电子政务广泛应用,并带动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新模式的管理思路对于其他领域的管理也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拓展空间。

(4)‚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带来的城市发展、公共管理和服务环境改善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社会影响力,可以吸引投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经济效益:

(1)整合各部门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降低人力车辆成本;克服多头处理、重复处理等弊病,降低事件处理成本。

(2)由于城市部件(如:井盖丢失等)问题,普通事件及突发事件(如爆管、火灾)能够被及时发现,使得人员伤亡、资源流失、财产损失得到极大的降低及控制,直接经济损失将会大大减少。(3)极大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每年将为居民、从业人员和旅游者带来巨额的社会福利增量,经济效益将相当可观。3.6为什么说数字城管建设是一把手工程?

数字城管新模式的建设内容、管理机制、参与部门决定着其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数字城管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体制机制、应用系统、基础数据、运行环境四大块,整个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位协调的内容比较多。如基础数据的协调需要跨部门进行协调,还有体制机制建设过程中的机构的成立、队伍的成立、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指挥手册的编制等,均需要一把手进行协调和决策。根据各地的建设经验,一把手重视项目推进速度比较快,运行效果比较好;反之,一把手不重视,项目建设的推进速度慢,运行效果不明显。

3.7要让数字城管在最短的时间内,花最少的钱尽快建成,应该怎样建设?

(1)在技术上一定要把好关,特别是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应用软件的开发,(2)选择有一定项目建设经验的承建单位。

(3)在实施前,建议要充分调研政府现有资源情况,避免重复投资浪费。在项目建设前期,协助用户做调研工作,根据其他城市在资源共享中的经验和特点,充分考虑已有网络和软硬件设备、GIS图层、服务热线、视频等资源,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省资金,又可以缩短建设时间。

3.8 3G技术结合数字城管能做些什么?(1)专业部门的无线3G上网接入

目前3G牌照在国内已经发放,伴随着无线网络在速度、容量的大幅提升,以前很多由于速率问题无法实现的应用都可以进行开发。

3G技术在数字城管的拓展应用中,可以在提升专业部门处臵效率方面发挥作用,在专业部门处臵过程中,必须有专人在电脑前等待问题的派遣,而在处臵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看到电脑上的数据,也无法达到快速处臵的目的。通过手机上的应用处臵子系统开发,可以让专业部门处臵人员随身携带3G手机,随时随地接收问题的派遣,处臵完成后立即反馈信息。

另外,在监督员上报和城管执法过程中,通过3G手机,可以对现场进行录像取证上传到中心数据库,为城市执法管理提供完整的影响资料。

(2)移动视频

在当前3G的应用领域,视频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3G网络的应用,可以将视频监控信息共享到3G手机上,使相关人员随时随地可以查看摄像监控信息,这个设计可以在数字城管、公安、交警等多个领域应用。

此外,随着手机功能的扩展,可以利用手机摄像头作为一个移动的摄像终端,利用3G网络实时向中心机房上传视频信息。该应用在无形中增加了大量城市监控终端,在日常城市管理,尤其是应急指挥领域,提供非常珍贵的信息资源。

3.9视频资源(天网、全球眼)怎样与数字城管系统进行结合?

全球眼系统具有直观性、实时性和可追溯性等多个特性,这些特性为城市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执行和监管工具,因此在各地的数字城管建设过程中都有较多的应用。全球眼与数字城管的结合方式如下:(1)电视墙应用方式:即视频信号采用传统方式在电视墙上展现,该方式下视频信号不能直接为数字城管系统使用,应用较少。(2)接口方式:通过全球通平台的接口模块,数字城管系统中可以直接查看视频信号,并允许进行云台控制、截图、录像、录音等多种操作。将视频位臵点在地图上标示后,通过直接在地图上点击视频点,就可以看到该位臵的实时图像信息,并可以完成各项控制和其他功能。

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视频资源应用方式:

(1)视频巡查与上报:视频监督员在监督中心,通过大屏幕和电视墙查看不同视频信号中反馈的图像,通过GIS系统可以在地图上随机选择视频信号,一旦发现违反城市管理要求的事件间,即可通过视频

巡查页面截图、保留录像、录音等功能形成城市管理案卷的佐证,派遣至相关部门解决,相关部门通过上述佐证即可轻松完成案卷的处理。

(2)视频定位与补充:监督员上报案卷或者群众举报案卷后,接线员可以通过距离举报位臵最近的视频点,获取现场的视频信号,从而完成对已上报案卷的补充佐证。

(3)视频核查与回溯:专业部门完成案卷处臵后,接线员可以通过视频系统查看现场情况,也可以通过视频回溯功能对比先前的录像信息,直观的完成核查工作。

视频资源在数字城管中有较多应用,下面列举其中几项:(1)常规视频监控:在城管重点关注的路段、广场等场所,布臵常规视频监控,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长效监管。

(2)工地管理:为各建筑工地配备视频监控设备,收集图像监控信息和声音监控信息,用于工地噪音管理、工地夜间施工管理等;由于工地视频多为临时性,因此,建议采用租用方式。

(3)渣土车管理:在渣土倾倒重点路段、场所附近,布臵一定数量的视频监控,全方位监控乱倾倒行为。

(4)移动全球眼:通过在执法车辆上配臵移动全球眼,完成执法行动保障、移动监管等,全面拓展城管的灵活性,解决执法行动无法取证的难点;通过拓展城管通的功能,增加移动视频,使数量庞大的城管员成为遍布城市各地的移动电子眼。

视频资源的运作模式如下:(1)新建视频资源: 29

购买:城管局出资购买摄像头、线路及平台,搭建整套视频系统。租用:电信根据城管局意愿,在指定地点增加视频点,利用现有的全球眼平台为城管提供服务,城管只需按期支付租用费即可。(2)整合现有资源:整合公安、交通、应急等视频资源,通过模拟信号支路的方式为城管提供相应服务。

3.10采用模拟信号输出的视频能否整合到数字城管系统中?

当前摄像头输出信号分为两种,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在传统的视频监控建设中以模拟信号居多,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新建设的视频信号基本以数字信号为主。

模拟信号的接入及展示主要以电视墙为主,配合以视频矩阵用于控制切换,缺点是应用不灵活,对网络条件要求高,优点是视频图像质量好。数字信号的优点是应用灵活,可以与电子信息平台紧密结合,因为是以流媒体方式发布,可以在任何联网的电脑上查看。

在建设数字城管的过程中,对于传统的模拟信号视频接入,可以结合以上两种信号的特点进行整合。对于应用需求比较少的,只需要控制查看,需要建设独立的视频矩阵切换器,建设视频中心到数字城管中心的光纤,通过电视墙来进行察看展示。对于需要深度整合应用的,需要建设模数转换服务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再进行应用开发。一般模数转换服务器与视频服务器部署在一起为最佳方案。

篇2:智慧城管手册

XXX城管局办公室编制 20xx年xx月xx日

目 录

第一章 安全生产综述

第二章

附件 安全生产专篇 编制依据

XXX城管局安全生产综述

为全面落实我局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形势,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有续开展,现制订XXX年安全生产工作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线,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倡导先进的安全文化,按照“安全责任严落实,安全隐患严治理,安全责任严追究,安全目标严考核,安全监管严覆盖,安全服务全方位”的工作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突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提高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坚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城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建立安全隐患管理台帐,抓实隐患排查治理,坚持安全例会和每月7日的“安全检查日”活动,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全力遏制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努力防止一般安全生产事故。一是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二是按照“不伤一人、不损一物”的安全管理目标抓好安全措施的落实;三是推进工作创新,找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开展对安全生产隐患的检查、排查活动,加大对重点领域整治、整改力度;四是加强日常安全监管,狠抓内部管理,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健全以防为主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我局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势头,确保系统内安全生产工作稳步和谐地推进。

三、组织领导

根据局负责人的分工,调整XXX城管局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组,组长:xxx,副组长:xxx、xxx、xxx。领导组下设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小组,成 员:办公室主任、法制办主任、环卫处处长、路灯办主任、各中队负责人。形成安全通报,并对各单位每月检查的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XXX城管局安全生产专篇

四、工作重点

(一)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例会和行政正职安全生产年度报告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组会,及时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安全生产警示通报和约谈制度。对发生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单位,由局分管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

(二)逐步加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力度。根据区政府下达给我局的安全生产考核目标,按照《关于印发〈2015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XXX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理办法》的内容,重点考核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各类事故隐患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情况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凡年度内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该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不得评先、评优。

(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事故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干部职工得不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实行责任倒查,层层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1.对执法管理过程中因组织不严谨、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以及简单粗暴执法所产生的安全事故,将层层倒查并追究相关当事人、中队及大队负责人、局分管负责人的各自责任;

2.对环卫作业过程中因违章指挥和违规操作所产生的安全事故,将层层倒查并追究作业当事人、作业所负责人、环卫处负责人、局分管负责人的各自责任;

3.履行全区规划区户外广告、霓虹灯设施的安全管理职责,督促相关单位完善户外广告、霓虹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如因管理、督查不到位发生安全事故的,将层层倒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指导各镇人民政府做好本辖区户外广告、霓虹灯的安全专项检查、事故隐患排查、督促责任单位整改等安全管理工作,如因指导、督查不到位发生安全事故,将层层倒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5.健全和完善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占道堆放施工、社会摊点设置、工程渣土处置行政审批工作机制,如因违法审批发生安全事故,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6.对局机关、中队、环卫处、路灯办、指挥中心内务管理中产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将层层倒查并追究责任当事人、科室部门负责人、局分管负责人的各自责任。

(四)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水平。一是坚持“安全为上、文化为先、职工为本、素质为根、机制为重”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全员安全素质;二是严格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培训。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要加大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升各岗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三是积极组织各项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工作局面,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四是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信息报送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认真按规定和要求及时上报各类安全生产工作信息,不得迟报、漏报和不报,确保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上级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统筹和把握安全生产动态。

(五)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一是加强对城区公园、广场、临街商业店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检查,禁止擅自举办搭台演唱、敲锣打鼓等商业促销活动,要防止拥堵和踩踏等事件发生,认真抓好城区大型群众性活动应急预案的各项措施落实;二是加强对城区商业平面广告、条幅、气拱门、高立柱广告设置安全的检查,防止因设置稳固性不强或恶劣气候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加强对城区占道堆放施工作业场所,以及社会摊点市场的检查,围绕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坚决取缔违法违规占道经营的摊点、食品摊位、露天烧烤、店外经营等违法行为,同时要求占道施工作业场所设置醒目警示标志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四是加强对执法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在拆除违法设置的户外广告和违法建筑以及查处违法渣土车辆过程中要组织严谨、行动有序,明确专门的现场安全员,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五是加强对环卫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监督,环卫作业人员要身着反光醒目标志服饰,保洁作业过程中注意自身安全,环卫作业车辆遵章行驶,确保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强化对环卫消毒药物、特种设备、垃圾中转站的运行使用管理;六是加强对各单位办公场所的安全检查和监督,确保机房、电脑、空调、饮水机、电灯照明等用电设施和门窗防盗设施以及消防灭火器材的安全,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避免人身财产损失。附件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冀字[2014]37号)

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明安全生产责任的通知》(冀政办[2010]2号)

4、河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2015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冀安委[2015]2号)

5、中共承德市委办公室 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承德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理办〉的通知》(承办发[2014]6号)

6、其他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文件

篇3:智慧城管手册

关键词:大数据采集,智慧城管,采集策略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使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如井盖缺失、下水道堵塞等公共卫生秩序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是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智慧城管系统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城市管理管理方法在不断补充和优化, 在智慧城市大背景下, 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 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1]。

1 传统数据采集存在问题和分析

城市信息采集是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的第一步, 采集信息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以及采集的时效对城市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 浙江省11个地级市智慧城管已稳定运行并逐步向区县的延伸和覆盖, 部分县级城市也已经完成了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的改造升级, 例如温岭智慧城管、海宁智慧城管等均走在了县级智慧城管建设的前列。据笔者调查, 省内大多数县级城市都采用信息采集市场化运作机制, 即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做法[2], 向专业数据采集公司进行公开招投标, 通过竞争选择专业的采集公司进行数据采集, 及时发现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模式以市场利益为杠杆, 激励信息采集公司规划化运作, 提高了信息采集数量和质量。同时很好的解决政府职能问题, 大大降低了智慧城管信息采集的成本,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1 采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目前, 采集公司采集人员大部分来自下岗、失业人员, 年龄普遍偏大。一方面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虽然工作责任心强, 遇到简单的问题都可以做到及时上报, 但面临复杂问题时候, 由于受教育及学历层次不高, 对立结案规范的理解、接受、运用能力相对较弱, 最终造成了信息的漏保。另一方面在采集工作中不能准确把握上级领导的指示, 不关心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 对于领导关注的内容没有及时上报, 对于百姓反映的问题视而不见。

1.2 采集公司管理良莠不齐

采集公司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采集的准确度和规范度。目前, 从事数据采集的采集公司规模和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浙江省各个地级市都选择了规模较大、管理较规范的采集公司, 例如杭州市政府与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巾帼西丽服务集团等较大规模公司合作采集业务。但据笔者了解, 浙江省大部分县级市智慧城管采集公司规模相对较小, 管理松散, 部分采集员以完成量化指标而工作, 案卷质量较低, 不注意事、部件比例, 大量采集简单易采集事件类案卷, 忽略影响公共秩序安全的部件问题, 漏报情况较为严重。而且部分城市采集公司服务期限较短, 通常服务期只有一年, 采集公司变换频繁对采集业务的熟悉、城市管理突出性问题的把握, 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采集业务延续的不确定性导致采集公司以无过就是功的心态开展工作。

2 大数据与智慧城管的关系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带来了自动的数据产生, 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断地增长和累计,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智慧城管是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协同等技术, 整合城市管理资源, 拓展城市管理范围, 增强平台服务能力, 优化监督管理方法, 提升政府服务品质, 通过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上升级, 为公众提供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 真正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职能的转变。

大数据对城市管理实现智慧化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政府部门服务、决策的核心支撑技术。近几年智慧城市建设正大跨步的向前发展并日趋成熟。智慧城管以网格化的虚拟物理平台, 依托智能感知和分析技术将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各类城市管理事、部件信息自动采集上传至数据中心, 通过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将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储存, 从而形成大数据系统[3]。

3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采集策略

智慧城管运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需要在原有技术手段的基础上, 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手段, 利用无处不在的信息感知和采集终端为我们采集海量的数据, 并通过大数据的深度挖掘、整合数据资源, 形成对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及时发现、有效处理、全方位地解决方案。

3.1 加强智慧城管顶层设计, 实现全省数据联网

随着智慧城管建设的不断深入, 浙江省逐步形成了多级覆盖, 信息互融、高位监管的新型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但在省内一些县级城市, 各类硬件设施建设重复的现象普遍存在, 获取的实时数据难以有效的共享和集成, 不能很好的发挥信息融合等综合效应。另外, 由于有些城市管理问题职责一时难以界定, 难免产生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 协调较难的情况。因此, 需要强化技术标准的顶层设计与规范, 制定统一的各种标准, 建立智慧城管省级监控平台, 全面掌握城市管理基础部件信息和案件处置信息, 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

3.2 发挥传统采集优势, 提高信息有效性

充分利用信息采集市场化运作的优势, 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考核机制, 逐步提高采集员的总体素质, 招聘一些有智慧城管专业背景的职业院校学生, 提高采集员工资待遇, 确保采集工作的规范化运行和良性循环。同时, 充分整合城市管理信息资源, 发挥“96310”执法热线、“12319”投诉热线等信息采集渠道, 逐步降低信息采集上报的作废量和归档量。

3.3 开发公众版APP, 逐步实现全民信息采集

在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当下, 我们已经跨入了移动时代, 同时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城市管理应充分发挥市民的力量, 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一套适合市民使用的智慧城管公众版APP软件, 使市民能够在第一时间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 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普及性, 缓解现有信息采集人员人手不够、信息漏报等现象, 从而更加全面的对城市管理中产生的问题和信息进行采集。

3.4 利用物联网技术, 实现数据自动采集

通过学习杭州、宁波、北京等地构建物联网系统平台的成功经验, 从信息采集着手, 构建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感知平台, 利用物联网技术、电子传感设备、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智能识别技术, 将城市公共设施通过物联网连接起来, 对城市运行过程进行实时感测。同时, 进一步加大整合公安、交警视频资源力度, 提升智能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设备自动监测, 可以针对漏报和某些存在安全隐患的事部件进行采集, 减少人员监测漏洞, 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 提高案卷发现、处置的时效性。

4 结论

在大数据时代, 数据的应用已经逐步渗透到城市管理各个方面, 而城市运行信息的采集是大数据发挥作用最基础,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本文针对浙江省县级智慧城管建设的实际情况充分调研, 分析了当前县级智慧城建建设情况, 针对当前信息采集过程的不足, 提出了相应的采集策略, 为城市信息采集及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蔡若佳, 易钢, 李坚.“智慧城管”初探:大数据时代的城市管理创新[J].学理论, 2015 (13) :28-29.

[2]房立洲, 李楠.数字化:助杭州成功跨越城管“U”型峡谷[J].上海城市管理, 2012 (2) :59-62.

篇4:智慧城管手册

关键词:数字城管;智慧城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99

现代化城市的迅速发展,导致一系列的城市规划和运行失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管理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整个城市的有序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正在努力探究,试图寻求一种更为合理的、更加适应当今信息化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代化城市管理模式,近年来,我国主要城市也进行了一些城市管理模式的尝试,从前期数字城市管理模式,再到目前的智慧城市管理模式,人们对城市管理的思考逐渐完善与发展[1]。

1 数字城管

1.1 数字城管的含义。数字城管,即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通过对整个城市的所有的城市管理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以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水平。其工作原理是将每个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管理系统之中,这些元素包括;路灯、井盖、邮筒以及电话亭等等,例如某街道上的一个路灯不亮了,无须拨打投诉电话,只需要运用GPS定位系统进行追踪,城市管理部门就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城市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1.2 数字城管的实施历程

(1)我国数字城管的首次尝试。2003年,网络化城管的课题首先在北京东城区开展研究,2004年10月正式上线运行,这是我国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式的首次尝试。经过一年左右的运行,东城区信息化城管项目得到了广泛的高度评价,2005年7月,被国家建设部正式命名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2)确定首批试点城市。随之,国家组织在全国主要城市进行推广,并且确定了杭州、扬州、上海长宁、上海卢湾、深圳、武汉江汉区、烟台、成都以及南京鼓楼等十个试点城市(城区)。2005年8月,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该系统是由东城区政府和数字城管课题人员共同编制而成。2005年9月,南京鼓楼区数字城管系统率先投入运行,这也标志着数字城管的全面推广拉开了帷幕。

(3)数字城管的全面开展。2006年3月,国家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数字城管试点城市,包括郑州、诸暨以及台州等17个城市。随之,同年4月,杭州与扬州数字城管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试点城市的良性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年建设部颁布了42号函,确定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城管,包括一些具备综合条件的县级市。

2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

2.1 数字城管的存在问题。随着我国数字城管的模式不断推行,一些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总体管理意识薄弱。由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根深蒂固,主管数字城管项目的领导没有足够的重视。数字城管关键在于城市或者城区的政府行政机关的建设,并且最重要的是政府工作人员切实保证实施,在信息系统搜集到城市元素出现问题的时候,要立即采取对策解决问题,为城市居民排忧解难。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政府领导对数字城管认识不到位,一贯只有重视城市经济发展的思想,而忽视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虽然在体制上确认了数字城管项目,但是实际操作没有落实,政府领导的不重视也直接导致了相关部门的执行力不够,阻碍了数字城管的发展[2]。

(2)数字城管建设水平有差距。虽然数字城管在多个城市或者城区进行了试点,但是各个城市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特别是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本身就比较缺乏,在实现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城市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及我国的国情,而且还需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色,来进行数字城管模式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各个城市的数字城管建设水平良莠不齐,而且同一城市或者城区的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化发展程度也存在差距,不利于数字城管的全面推广。

(3)全面推广重效率、轻质量。我国数字城管的城市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广,但是许多城市在实行过程中,专注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硬件设施的建设,甚至是通过不断地新建与扩建显示数字城管的蓬勃发展,没有真正将其用于实际的城市管理活动中,信息化城市管理的使用效果不明显。

2.2 智慧城管的兴起。数字城管的局限性日益暴露,随着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新兴的信息化技术逐渐发展,智慧城管应运而生。

(1)智慧城管的含义。智慧城管是指通过新兴的信息化技术,包括物联网、信息融合、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城市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并且进行城市管理的新模式,智慧城管与数字城管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

(2)智慧城市的特点。智慧城市是智慧城管的前提条件,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也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总体看来,智慧城市具有全面物联、充分整合、协同运作与激励创新的主要特点,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下,才有可能发展智慧城市管理模式。

3 智慧城管的意义

智慧城管能够自动获取信息,监督管理活动更加细致入微,城市管理职能更加多样化,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更加智能化,同时赋予人性化的执法手段,在城市资源整合方面更加全面具体,可以说,智慧城管在极大程度上对数字城管进行了改良与发展。

4 智慧城管的发展策略

4.1 全面物联,拓宽管理。将整个城市的公共管理设施纳入全面的物联网系统中,各个城市元素通过智能传感设备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智能化的“互联”的城市管理系统[3]。由此,智慧城管可以监管城市的公共建筑、环境管理和治安监控以及城市管理活动中涉及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拓宽了城市管理的领域和范围,丰富了城市管理的内容,能够充分利用视频识别与物联网等高新科技,进行能为智能化的全面感知和识别,能够实现城市管理服务和对象的高度整合,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4.2 充分整合、深化协同。在全面物联网的系统之下,智慧城管可以收集城市管理数据,这些海量数据能够实现在不同的城市管理部门直接的交流与共享,城市数据经过不同部门的分析与处理,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全面的协调服务,政府部门和居民之间能够更好的配合城市管理的工作,逐渐形成城市协同治理、政府协同办公以及面向市民、面向区域的协同管理。

4.3 坚持民本、公众参与。智慧城管的最终目标是服务广大市民,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因此,智慧城管需要设立各类在线服务平台,给与市民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与交流的空间,在城市管理中,政府要大力倡导公众参与,坚持“以人为本”的民主观念,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最终推动城市的良性发展。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最初尝试的数字城管,推动了城市管理模式的改革,使得城市管理模式变得主动、精细、综合而现代化、网络化,但是数字城管并没有深入解决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中的存在问题。然而,智慧城管在整体上全面地体现了智慧城市整合、民主、创新与智能化等理念,更加适应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宋刚,邬伦.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12(09):53-60.

[2]吴坚.基于数字城管的智慧城管建设初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01):83-88.

[3]房立洲.“云时代”智慧城管的发展维度与理想模型[J].上海城市管理,2012(04):12-16.

作者简介:张沈莘(1979.09-),本科,网络工程师,通信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城管、视频监控和信息化项目管理。

篇5:智慧城管解决方案

 背景简介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传统的、被动式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城市管理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在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和评价体系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因此,亟需开展智慧城管建设,提升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简称“智慧城管”)是综合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以数字地图和单元网格划分为基础,集成基础地理、地理编码、市政及社区服务部件事件的多种数据资源,以城市监管员和市民服务热线、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手段为信息收集渠道,创建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综合指挥系统,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构建起沟通快捷、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监督和处置新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1999年9月建设部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城市数字化工程”),指出城市数字化工程项目是适应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和实现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现代化的一项综合型大型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10月建设部把城市数字化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十五”建设计划之中,研究推出城市数字化工程的示范城市;2002年7月,科技部正式将城市数字化工程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作为重点项目组织实施;2003年北京东城区开始建设“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2004年系统正式运行,鉴于该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北京市委、国信办、中编办、科技部和建设部的高度评价,并被建设部确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全国推广;为指导各地的数字城管的规范建设,建设部2005年6月发布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和《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2005年7月,建设部在北京召开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充分肯定了北京市东城区创新提出并实践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同时,建设部指示要因地制宜地在全国各级城市逐步推广这种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会议期间,建设部下发了《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建城〔2005〕121号),在全国选择了十个单位进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一期推广工作。

2006年3月份,在一期试点城市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建设部又选择了主管领导支持、经济条件较好、基础条件较好、业务管理流程较清晰的17个试点城市(城区)开展了第二批数字化城管的推广工作。经过近五年51个试点城市和其他城市的不懈工作,部分数字城管已完成项目的建设工作,对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7年1月29日,建设部发出《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根据全国建设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和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工作目标规划如下:2005年~2007年为试点工作阶段,2008年~2010年为全面推广阶段。

 整体方案描述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是分层次的,各层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专注于本身的设计,各层次依赖度不高可以形成松耦合的协作关系,对实现的技术和产品的选择也提供了多种组合的可能。

系统总体架构建筑在层次模型之上,底层是基础设施平台层,是支持系统运行的必要的系统硬件、软件平台;

网络层提供有线的或者无线的安全数据网络传输数据;数据层包含了本系统的所有基础数据库;业务支撑层,是支持系统运行的必要的支撑中间件和应用服务组件;

应用系统层实现了智慧城市管理系统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功能,面向信息采集员、监督中、指挥中心、各专业单位、各级领导和综合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

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是本系统建设、运行的必要保障。在标准规范体系、安全防护体系的框架内和系统支撑平台上建立整个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通过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在视频监控共享、指挥调度通讯、空间定位服务、应用集成服务运行平台基础上建设智慧城管应用系统,各种终端用户登录到各个应用系统。

基本方案架构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支撑智慧城管系统平台的基础层,是支持系统运行的必要的系统硬件、软件平台。包括:外场设备,例如视频监控、各类传感器、GPS终端、手持设备等,监督指挥中心的大屏、呼叫中心等,大数据中心各类服务器、存储、防火墙等。

网络层

网络层为智慧城管各类应用提供数据传输的支撑保障。通过3G/4G网络,将各类监测数据安全高效的回传至中心平台,通过光纤接入专网,支撑视频数据的回传和实时调用。

数据层

数据层由一组基础数据库组成,包括基础数据库、城市管理部件数据库、地下管网数据库、实景数据库、传感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等。基础数据是一组公共的、共享的、相对稳定的数据,为各种应用系统共享。

应用支撑层

业务应用支撑层构建统一的数据访问平台,通过视频监控共享、指挥调度通讯、空间定位服务、应用集成服务应用支撑平台,实现不同应用系统对不同数据调用的统一方法、共享算法和共用接口;同时,提供各种可以充分共用、扩展、动态调整的基础方法,使用少量的基础方法支持丰富的应用系统;从而实现共享的基础信息模型和基础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

应用系统层

应用系统层提供智慧城市管理工作的各种应用子系统,包括建设部规定的各个基础应用子系统。同时,可根据当地需要,定制化开发各类扩展子系统。

 系统建设目标

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智慧技术,实现整个区域的统一资源、设施管理;在此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整合其他资源,对城市的日常动态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以及预警,启动相应的处置工作,并为应急指挥、决策支持、领导查询提供支撑,同时为公众提供城管公众信息服务。构建以基础服务、数据交换、GIS共享服务、统一GPS监管、统一视频监控为应用支撑,以智慧城管、应急指挥、队伍管理、网上办案、决策辅助、行业监管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以弥补城市管理中信息盲区与管理盲点,实现全区域的信息共享、工作互动、无缝对接,促进城市管理工作由被动向主动、由静态向动态、粗放向精细、无序向规范转变。智慧城管将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城市管理平台)为基础,首先满足城市网格、部件等基础管理需要,涵盖所有城市基础设施信息。

强化城市服务职能,践行现代化城市管理理念,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向的目标:

一、建设“四化”特性的智慧城管信息系统

“四化”特性是指“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移动化”。

精细化:运用“网格技术”,整合和应用GIS、GPS、RS等多种技术和各类业务平台,对城市实施网格化管理、事件精确化定位。

可视化:布设城管视频监控点,做到对重点区域、危险源以及建筑工地等实施7×24小时的实时视频监控,使指挥中心能在最短时间对重大事件实现最直观、最准确的掌控,并能全程可视化跟踪事件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对相关执人员和单位作出评价。

智能化:运用“信息分析和辅助决策技术”,实现对城市重大事件的分析决策、应急响应、事后评估的智能化处理。

移动化:运用现代智能终端和无线信息传递技术,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无线采集,为管理问题的发现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二、资源共享,构筑一个统一的综合平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已建的政府公共资源(包括政务外网、视频监控等),构建基于“3S”技术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对城市部件进行系统编码和精确定位,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的准确采集、网络传输和实时管理。

三、实行指挥、监督一体化管理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形成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四、统一建设标准,拓展服务功能

统一网格管理数字平台的建设标准,包括电子地图、物理网格区划、事件部件编码、信息交换和接口等标准,使该系统具备扩展覆盖到其它部门和管理领域的功能。

五、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市民提供快速、优质、高效的综合服务

方案价值体现

再造管理模式,实现科学管理

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弊端:由于无法全面掌握城市管理所需要的信息,相关部门无法系统地规划和管理城市,只能对薄弱环节采取突击性和运动性的整治,整治后又无法巩固整治成果,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及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监督及奖惩机制,粗放管理、定性管理普遍,对各职能部门的制约和监督流于形式,难以对处理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依托统一的智慧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在市级建立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市级监督指挥中心负责统一平台的规划维护、标准规范制订、跨区重大事项协调,监督区县级平台运行,实施全市智慧城管运行结果评价等;在县(区)级建立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负责辖区内智慧城管事务的协调和监督员管理等工作;在街道办建立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处理。

构建城市管理监督与执行相互分离,分工协作的全新管理模式,运行模式可以概括为是“统一接入,分布受理,分级处置,监管分离”。

升级管理工具,提升管理效率

传统的城市管理缺乏对城市管理管理工作的统一指挥和调度。缺乏相应的工具支撑,无法对城市问题及时上报,缺乏对城市问题的实时视频监控及录像取证,缺少对执法车、环卫车等特殊车辆的监督指挥,对一些重要且分布广泛或者隐蔽的城市部件,未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进行管理和控制。缺少对城市部件的信息化处理。

利用中兴软创智慧城管系统各项平台功能及相关外场设施,实现问题上报方式的多样化,上报时间的及时化,发现问题的智能化。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实现对城市各个角落的无缝、主动管理。城管通协助监督员及时发现和上报问题,监督和指挥中心按标准接受和处置案件。多维度评价城市案件处置效果。远程视频监控实时监控城市日常事件,并保留视频及图片记录。

集成多种技术,提升管理效率

完善互动方式,建设全民城管

篇6:智慧城管系统操作平台建议

1、结合近期智慧城管系统操作平台案件分析和中队主要工作,机动车人行道违停案件每天有几十件,根据中队现有的执法力量无法按照工作要求对每个案件都做到亲自到场处理。其一车辆具有流动性,队员赶到时车子已经驶离;其二很多案件发生地在偏远区域,如果队员每日跑这些区域,既浪费时间,而且其他工作无法很好的开展;其三特别在节假日、双休日,执法力量少,每天几十件案件队员无法应对。如果今后智慧城管系统操作正式启用,按照其工作要求,这样操作影响工作效率,达不到工作目的。

建议:可选取中心城区几个重要路段和规范性区域进行实施,一些偏远区域不建议通过平台操作系统操作,可让队员加强偏远区域的巡查力度。

2、日常操作中遇到该情况:原先的违停车辆队员已进行抄告,该车辆驶离后,在同一地点又有新车辆停在该区域,网格员还是以原先的案件按照未处理审核。这样原先的案件不能办结,而且有可能处置时限已过,被扣分。

建议:网格员按照新案件上报。

3、针对执法人员对电子通讯设备的使用不熟悉,建议定期组织培训,熟悉设备的操作,加强人员的总体素质,以便和智慧城管有效对接。

4、针对群众对智慧城管的若干情况不了解,建议加大智慧城管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画册等媒体大力宣传,增加群众对我们工作的配合和理解。

5、建议加大对智慧城管工作开展的监管力度,规范考评机制,确保智慧城管工作的有效实施。

上一篇:被遗忘的时光优秀散文下一篇:家长会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