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建设论文

2022-04-16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城管的日常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城管执法队伍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及时反思队伍内部建设的风气与氛围,走现代化建设道路,更好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市民提供良好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市民幸福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城管执法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管执法建设论文 篇1:

广州市城管执法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 要:城管执法信息化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管理整合数字资源,规划流程管理,以构建城市有效管理的长效机制。目前,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初具成效,构建起了城管基础网络平台和城管信息资源库,执法信息化应用中的亮点也逐步凸显。广州市打造信息化、数字化的城管执法体系,以形成“智慧城管执法”基础构架,以完善城市管理信息化体系,推动广州市城管执法进一步实现公正、文明、高效为目标,服务城市管理,力求在深化城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上实现新突破。但是,在广州数字化城市综合执法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如城管综合执法体制不顺、执法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平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广州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信息化体系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城管执法信息化;城管执法;信息化建设

1 广州市城管执法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信息基础设施初具成效

1.1.1 城管基础网络平台

广州市城市管理基础网络平台包括广域专网和局域网两级平台,其中,广域专网是依托广州市电子政务外网构建而成,目前主要为数字城管系统提供支撑服务,城管广域专网平台,实现了市城管局与一圈层各城管局的互联互通,并将逐步向二、三圈层各区(市)县城管局延伸、覆盖;市、区两级都已建成内部局域网络平台,为应用系统的可靠、稳定运行提供了基础保障。

同时,通过城管网络与公安视频监控平台、市政务呼叫中心、GIS管理和服务平台等资源实现了对接和资源共享。

1.1.2 城管信息资源库

建立了广州市城市管理数据库群,实现多行业、多领域数据整合,市、区共享数字城管核心数据库;道路桥梁管理方面,已经开始从桥梁数据资源库建设逐渐向城市道路数据库扩展;城管门户网站数据库也在信息发布、在线服务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1.2 执法信息化应用亮点初现

1.2.1 广州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

数字城管系统在市、区两级系统应用软件建设方式上采取了统一物理平台、逻辑分级的应用模式,市、区共享一套核心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提高了系统的规范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实现了监管分离,统一建设,分级管理,市、区协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

1.2.2 城管局门户网站

广州市城管局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和市信息办的要求,对城管门户网站进行了升级改版,一是补充和完善了政务公开的内容,二是突出为民服务的政府网站宗旨,三是提高了公众参与的能力,达到了宣传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管形象的目的。

1.3 区县城管局执法信息化应用快速推进

1.3.1 圈层数字化城管建设和应用

目前在市级和一圈层区域实现数字化城管全覆盖,在数字城管的平台上率先实现城管车辆数字化管理(主要包括城管车辆GPS管理系统、车辆油耗监测管理系统)和垃圾压缩站监控系统。

1.3.2 二三圈层数字化城管建设和应用

二圈层各区市县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纳入目标任务,明确了组织机构,建设资金已落实,其中,温江区已经进入系统安装、调试阶段,其他区进入设备采购阶段。二圈层数字城管平台的建成将实现中心城区、近郊区数字化城管一体化。在未来几年内,广州市三圈层的区(市)县城管也将纳入这个管理网络,从而在全域广州范围将实现数字化城管全覆盖。

2 广州市城管执法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2.1 执法信息化观念意识有待提高

城管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真正身体力行去应用的少。

2.2 统筹规划需要加强

市、区两级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信息化规划相对薄弱的问题,对城管系统的各级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行动计划,致使一些已建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协同效应和整体效益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难以争取国家、地方财政的支持,致使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投入力度不够。

2.3 城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不足

目前城管局多数行业管理处室和局属单位仍没用建立起相应的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行业管理仍然处在手工、单机处理模式阶段;没用服务于全市城管系统的统一协同办公平台,难以满足当前和今后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需要,也无法向区县有效的延伸、共享;已经建成的数字城管信息系统资源还没有用足用够和充分拓展延伸。

2.4 执法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市、区两级城管信息化建设都已全面开展,但受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所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二、三圈层城管与市局和中心城区城管局的信息化意识、基础和应用能力及水平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基层城管执法信息化还有待加强,基层城管执法队伍的信息化设备配置不足,执法人员缺乏必要的实时传输设备,如相关视频设备、执法通、带执法监控平台的机动车等。

2.5 城管综合执法体制不顺

体制问题是制约城管综合执法工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一个核心问题。当前,广州市城管综合执法存在的体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缺乏上级统筹协调机制。目前中国的城市管理与其它管理有个明显的区别就是缺乏上级统筹协调。城市中设有城管部门,但上至省、国家却没有城管部门,城高管理部门得不到上级部门的统筹和指导,体制上存在不顺现象。广州市内区城管执法建设不太统一,市原有城管委、城管综合执行局两个机构,这两个机构开始合并,有的区最就是城管理与城管执法合在一起(白云区),与现在市的发展思路比较一致。有的區进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行一个信息平台、一支执法队伍(荔湾区),与市城管存在体制上的不一致,市城管综合执法与荔湾区城管难于对接。

3 构建广州市城管执法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和 体系

3.1 总体框架

城管执法信息化以服务城市管理为目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规范标准、组织管理、资金和人才为保障,推进广州市城管执法信息化建设,广州市城市管理执法信息化总体框架构成可概括为“1312”,即:一个目标、三个层次、十二个工程构成,即以提升城市管理能效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分三个层次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十二个工程项目的实施来落实规划、实现目标。框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具体内涵将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改变而适当调整变化,在总体框架指导下,各部门结合业务实际,突出重点,分工协作,共同全面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城市管理工作服务。广州市城管执法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3.2 信息化体系

以城市管理业务流、信息流为核心,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集约建设、资源共享、属地化管理的要求,优化业务流程,整合数据资源,形成两级平台、三级管理、三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执法信息化体系,即 “233”体系。“两级平台”是在市和区(县)建立两级信息化应用平台,“三级管理”是以市级为中心,实现市、区(县)和街道(街道)三级协同管理;

“三级网络”是依托广州市电子政务外网,建立连接市、区(县)、街道(乡镇)的三级信息网络,完成城管数据信息的快速交换和处理反馈,保证管理到位、执行快捷。广州市城管执法信息化建设的体系,如图2所示。

4 广州市城管执法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4.1 推进城管执法信息化规范建设

进一步理顺市、区、镇(街)城管体制机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城管队伍素质,对各级城管队伍实行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建设。引进第三方法律机构对城管绩效评估,特别是对城管执法的各个环节、程序、适用法律和工作效率等进行评估。

在对城管事件采集录入情况的基础上,对重点道路的流动摊贩、夜间大排档、市政设施、环卫设施等全市基础设施资料进行详实的调查摸底和上图入库,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数据基础。

4.2 夯实城管执法信息化装备配备

行政执法需要现代化科技手段来保障。信息化技术能进一步提高各城管执法队伍在开展行政执法中的调查取证能力,提高执法效能。城市管理工作涵盖面广,对象复杂,而相对的,如果城管执法装备不能适应当前城市管理的需要,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制約了查处各类行政违法案件的及时性,客观上增加了收集证据的难度,同时,通过现代化住处技术设备,能更好的监督执法过程,使执法更加规范公正。

4.3 推进城管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正逐步成为我国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电子政务应用开发越深,解决的问题就越多,作用就越大。城管系统需要科学规划城管电子政务建设,加强在线审批、行业管理、综合执法、办公自动化等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深度,提高城管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扩大信息渠道,推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4.4 构建全市统一的综合执法业务平台

具体建设内容:一是建设综合执法统一业务系统。市、区、街各级执法部门的所有案件查处、审理和督办在系统进行登记管理,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系统设定的案件处理流程,实现从立案受理、调查取证、案件审批、执法文书打印、处罚处理、强制执行和结案归档等全过程的网上办理,增强执法透明度,提升规范化执法水平,提高办案效率。二是建设移动执法系统(执法通)。面向基层综合执法队执法人员,基于智能移动手持终端(PDA手机或平板电脑),开发实现信息查询、巡查上报、证据采集、案件处理、GPS定位、对讲通信和地图导航等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执法现场处置效率和紧急响应能力。三是建设综合评价系统。在综合执法工作的量化考核模型基础上建设综合评价系统,实现各级单位和个人的量化考核,建立以综合评价为内容的量化考评体系。四是建设辅助支持系统。实现文书法规信息管理以及配套的系统管理模块。

4.5 开发民生服务城管APP软件

方便市民及时掌握公园、广场、绿道、公厕等信息,政府与公民协同共治,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城管”格局。

参考文献:

[1] 谢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困境和出路——以广州城管建设为

例[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1).

[2] 张菊梅.以大部制改革促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基于广州城市建设

管理监控指挥中心的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2013(2).

[3] 池朝兴.城市管理使城市更加美好——广州市城管委城市管理转型

升级城市[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2(3).

作者:王磊

城管执法建设论文 篇2:

浅析新经济形势下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城管的日常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城管执法队伍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及时反思队伍内部建设的风气与氛围,走现代化建设道路,更好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市民提供良好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市民幸福感。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城管执法;队伍建设;途径与方法

0 引言

建立起高素质、规范化的城管执法队伍,是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而城管队伍的建设也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城市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我国的民主法治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的执法观念也随之有所改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城市管理执法必须以人为本,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责任意识,树立高度责任感,文明执法,进一步提升城管执法队伍的综合素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建设美好城市,共同献力。

1 城管执法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在城市建设中勇于奉献,努力为人民服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其行为应该受到社会的尊敬与肯定,但我们也要看到存在问题的方面,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相关管理方式与机制还不够完善,队伍建设并不能满足新经济形势下的发展需要,所以为了更好促进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对其自身进行反思,探究其内部存在的问题[1]。

1.1 管理观念较为落后

现阶段,在我国新经济发展形势下的社会建设中,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或不文明的执法行为,常常被曝光于媒体下,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大多是是城市管理中管理观念落后造成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般采取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落实过程中可能会偏离实际,从而影响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包含个人英雄主义的管理观念会加剧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与市民之间的矛盾,当两者产生矛盾冲突就经常会出现暴力执法现象。除此之外,城市管理内容多样化,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以偏概全,要根据具体的管理内容进行特殊处理,这样不仅会在市民中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也为以后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1.2 城市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加强

一方面,一些城市在进行城管队伍招聘时不够严格,门槛较低,招聘进来的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参差不齐,少数城管队员业务素质水平较低,对相关专业法律知识了解不够透彻,同时在开展执法工作时过于死板,对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执法队伍建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可以看到新闻曝出某些地区暴力执法行为,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后,所给出的回复通常是有不良执法行为的工作人员是部门所招聘的临时工,长期下来会使市民对城管含有偏见,严重影响城市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城市管理包含多方面内容,例如:城市绿化管理、地区规划等,而一些城市管理执法队伍人员分布结构不合理,在绿化管理与地区规划等方面设置人员较少,所在职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这样也影响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在城市规划与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除此之外,一些执法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学习,日常工作尸位素餐,当有新的政策方针颁布时,不会花费太多精力进行分析研究,所以对当前的大政方针了解较少且不够透彻,这样在执法过程中,就很难熟练运用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去指导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大大影响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建设。

1.3 城市管理队伍形象与模式存在问题

城管执法队伍的形象在工作中极为重要,但是在现实执法中,某些工作人员执法行为简单粗暴,这种执法行为严重影响队伍形象。由于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被管理者,当被管理者不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时,有些急躁的工作人员态度粗暴,这样也间接影响着城市管理队伍建设的名誉。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不注重自身言谈举止与外貌形象,工作时没有按照规定身穿制服,不够重视队容风气,甚至会出现违反交通规则的不良行为,这样也极大抹黑了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形象。除此之外,一些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只偏重对被管理者进行处罚,在处罚过后没有与当事人进行沟通,这样两者之间的矛盾就难以化解,严重时两者会出现激烈的矛盾冲突,影响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形象的树立与建设。而在队伍管理模式上面,一些地区没有建立完整的队伍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的执法标准,言谈举止,外貌形象没有统一规定,长此以往,就会使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随意意识,严重影响城管队伍的统一管理[2]。同时外部的监管机制也尚未完善,城管人员的执法行为要受到社会的监督,社會性监督队伍的缺失也加大了工作人员执法的随意性。除此之外,城市管理队伍与群众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双方执法中的各种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同时也影响着群众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参与,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工作效能。

2 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2.1 努力提高城管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

提高城管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城管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城管执法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在工作中也能更好完成学习任务,深入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提高理论认知与业务水平,并将相关理论知识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专业水平,进一步优化城管队伍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城管人员要逐渐转变自身的思想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在工作中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加强城管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减少暴力执法等不文明行为的出现。除此之外,加强对城管执法队伍的监督,也可以有效提高其综合素质。人民应积极对城管执法进行监督,以有效地外部监督规范城管执法行为,而城管部门也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监督体制,加强监督考核,完善奖惩机制,不断优化城管执法部门的内部风气,提高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

2.2 加强城管执法队伍的人事管理

逐步建立起规范化的人事管理体系也是加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不规范的人事管理使招聘到的城管人员难以满足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的需要,所以要高度重视人事管理工作。不同地区的城管执法部门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与特点来建立人事管理体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步实现城管执法队伍的优化。城管人员属于公务人员,所以也要按照公务人员的标准进行有效管理,在对城管人员进行招聘、培训和考核时,都要参照公务人员的相关标准[3]。另一方面,城管执法队伍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对城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执法行为、仪容仪表、行为举止进行统一,加强细节问题的管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提升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2.3 加强对城管的正面宣传

现阶段,传媒技术发展迅速,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影响。城管部门也要树立媒体观念,积极运用传媒技术对城管工作进行宣传。一方面,可以利用媒体对城市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宣传,特别是关于城市管理的法律知识,许多市民在该方面大多属于盲区,所以利用宣传来深化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认知,进一步传递“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执法思想,深化城管执法工作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将城管人员的日常工作分享给大家,也可以利用一些案例来反映城管工作人员执勤中的不易,使人们对城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未来的执法工作中,双方可以相互包容,进一步减少矛盾冲突。同时,也可以利用媒体对城管队伍中的模范人员进行宣传,从精神层面上感染群众,使群众对城管的工作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逐渐提高城管部门的公信力。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媒体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听取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加强双方的感情交流,更好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

3 结语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我国社会法治的不断完善,使人们对法制管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该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管执法人员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要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与质量,而在执法过程中也要树立民主与法治观念,努力为人民服务,依法对城市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識培训与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其业务水平,从而推进城市管理执法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丁方达.我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新探——基于胡德科层制控制理论的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9(1):175-188.

[2]林华东,张长立,谢雨.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城管执法新困境与对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2):130-136.

[3]姚继东.北京市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压力源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8(5):9-14+29.

作者:杨莉华

城管执法建设论文 篇3:

建设服务型城管执法系统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以及社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功能高度交联,城市结构日益复杂,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伴随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推进,城管队伍在城市管理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但一直以来都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城管执法总被贴上“暴力”、“打砸抢”等负面标签,伴随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倡导创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是很重要的,本文从实际的城管工作出发,分析了提高城市管理的服务水平,把公共服务的相关理念融入城市管理之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城市管理服务,建设服务型城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管理;城管系统;服务意识

一、城市管理工作现状及暴露问题

在一次真实的执法过程中,有次笔者参加的学习小组接到内容为“M路与J路交叉口处Q市场门前有无照售卖鱼虫现象”的举报,随后跟随执法队骨干队员一起到现场巡查,此处为举报高发点位,外勤队员每天都多次对该点位进行巡查并安排保安盯岗巡视。在接到举报之前队员刚在该处发现并劝离了2起无照经营现象,然而再次巡查又发现了刚刚才劝离的无照摊贩。摊主是一位70多岁的本地老大爷,在此处售卖鱼虫,队员不厌其烦的对其宣传法律法规并耐心劝离他,大爷却不理解城管工作,对执法队员恶语相对,旁边围着很多中老年群众都向着摊主大爷说话,对执法行为不予支持,说执法队员跟摊主过不去,欺软怕硬,不干正事。队员们听着这些声音,心里五味陈杂,无照游商不听劝诫、群众又不理解城管工作,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解释着法律法规和无照经营带来的社会问题,并安抚群众情绪,给无照经营者讲解治理占道经营及城市管理工作的意义,在近一个小时的劝诫执法后,终于劝离了该无照现象。这次的执法实践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而对城市管理工作有了更深的思考。

从参与执法实践来看,相对人主动配合的少,有的人还会拿着执法队员下达的执法文书跟队员讨价还价;有的人认为城管多管闲事,不予理睬,甚至恶语相向、暴力抗法;有的围观群众同样不理解城管工作,更有群众把对个别政府部门的不满情绪,发泄在城管执法人员的身上,这些都让城管工作难上加难。

城管执法的根本目的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增加城市美好程度,但有时却得不到城市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在部分执法过程中,执法者与相对人以及围观群众之间的对立关系,常常脱离具体的法律争议,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冲突与纠纷。目前的行政执法面临巨大困境,新的问题不断显现,甚至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或导火线,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二、城管工作难以推进的产生原因

(一)执法规范化有待加强,美化城管形象

城管部门本身的规范化程度还有待加强,如城管执法队伍来源的多样性,有正式队员、有协管员、还有外聘保安,素质参差不齐,执法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易引起行政相对人的反感与抵抗的行为。而大部分执法相对人法制观念淡薄,如果执法人员没有温情复合的执法行为,仅仅采用罚款、没收、强制执行等单一的执法手段,就会很容易引发执法相对人对执法活动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并激化执法相对人及旁观群众潜在的暴力抗法的思想。还有一些执法人员没有讲究执法的尺度和目的,出现了重罚轻管,态度生硬等执法不规范、背离执法程序等问题,也会引起执法相对人的反感,进而引起推搡、拉扯甚至暴力抗法等行为的出现。因此,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选择的执法方法、执法手段以及对待执法相对人的态度,对于引发暴力抗法和暴力执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公众参与度有待提高,以人为本执法

公众参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的本质要求。概括来讲,公众参与有助于增进政府、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沟通理解;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居住城市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決策的科学性,降低行政执法成本,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我国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就目前而言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大多数人只意识到自身是城市管理的对象,却没有认识到自身也是城市管理主体中的一部分,对许多违法行为不予理睬甚至助其成长。二是受到文化素质、利益、职业等条件的限制,不少公众对城市管理的理解、认识还很模糊,因而参与热情不高、参与的深度有限,效果不理想。三是公众参与程序和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的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这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对公众参与的范围、程序、方式及渠道并未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这就导致了我国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执法缺乏健全的法制保障。

三、建设服务型城管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进一步规范执法系统,美化城管形象

加强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重视引导执法人员树立服务意识,学习和实践新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式方法。擅于疏导,少用堵截;以服务为目的,管理只是手段;重视教育引导相对人,使其从根本上认识其行为的不合理性,辅之以处罚的手段。深化为民服务意识,牢牢把握城管执法方向,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可以提高在平时的工作服务机制,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把握服务管理,缩短处理时间,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一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严格遵守法律所规定的执法程序和执法方式,不断深化与完善执法手段,切实认识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态度和服务方式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明确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关注城市中每个个体的切身利益,既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也不能以多数人的利益为由而侵害个体的利益。尊重和落实物权法的相关精神,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城管是服务者。二是要坚持和谐执法的理念。要求执法人形成“我为人民管城市”执法理念,执法方式要严格做到依法执法,执法态度上与民为善,要让老百姓在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时感受法律的温情,真正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三是要着力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其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水平,监督其服务行为。对城管执法人员高标准,严要求,明确“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勤政廉政、纪律严明”的目标要求,全力打造一支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城管执法队伍。全方位提高城管的执法水平,为人民打造一个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

(二)建立服务型城管系统,提升社会公信力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创建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服务型城管是服务型政府理念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具体化,是在服务型政府理念指导下,针对当前我国城管行政执法领域出现的多重问题,为适应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而提出的新的城管模式。服务型城管要求城管部门与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进行合法、合理、人性建设服务型城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趋势。服务型城管应该强化公民权利本位意识,以百姓的需求为导向;增强服务意识,探索服务形式的多样性,提高服务质量。只有树立“服务型”的理念,城管在执法过程中才会将服务对象的利益和需求放在第一位。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城管在履行治理城市环境、秩序等职能时,应该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倾听民声,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并且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帮助他们在城市中的生存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能改变弱势群体对城管执法工作的认识,从而达到建立“服务型城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踪家峰,王志峰,郭鸿懋等.论城市治理模式[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2).

[2]  张成福,  党秀云.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87-389.

[3]  王敬波,  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1.

[4]马怀德,陈克欣.北京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思路[J].行政法学研究,2008(2):1-5.

[5]曹现强等.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变革:从管制到治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晏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