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执法工作论文

2022-04-16

摘要:文明的城管执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城管执法工作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已经制约着兰州市城关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明确专业管理和城管执法的功能定位,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将有利于城关区的城管执法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管执法工作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城管执法工作论文 篇1:

小型无人机在城管执法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摘要:无人机作为重要的军民两用高科技产品之一,因其成本低、效费比高、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多个领域、多个行业或部门都有广泛应用。从实际应用来看,入门级小型无人机(航拍无人机)就能满足日常城管执法工作的需要。结合现有小型无人机性能,就小型无人机对城管执法工作现实需要、与人力执法的比较优势、应用范围、法律地位与使用要求、风险评估以及现实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评述,简要分析了小型无人机在城管执法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城管执法;人力执法;科技执法;小型无人机;应用前景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7.01.016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日新月异且日臻成熟。放眼世界,无人机作为重要的军民两用高科技产品之一,因其成本低、效费比高、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多个领域、多个行业或部门都有广泛应用。除去军事领域,无人机在民用领域也是大放异彩,现已用于娱乐、物流、地图测绘、地质勘测、灾害监测、气象探测、空中交通管制、边境巡逻监控、通信中继、农药喷洒等。随着世界各国,尤其欧美发达国家对无人机应用的深入,无人机应用领域和行业还将进一步拓展、延伸,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无人机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还会逐渐加深加强。

在我国,无人机产业近年来发展也非常迅猛,一大批自主研发、性能较好的无人机产品已投放市场。在无人机民用市场,相当数量的小型无人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甚至已成为行业龙头。针对不同层次需求和价格承受能力研发的无人机产品,让无人机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成为可能。目前,有关无人机应用的消息已不再是新闻,越来越多的领域或行业应用了无人机,其中就包括城管执法部门。

目前,全国已有深圳、天津、南京、温州、南昌等多地城管执法部门使用了小型无人机辅助执法,主要用于监督工地施工、巡查违章搭建并进行取证等。从实际应用来看,入门级小型无人机(航拍无人机)就能满足日常执法工作需要。虽然小型无人机顺利完成了既定工作任務,成功展示了自身功能优势,让这些地方的城管执法部门初步品尝到了科技执法带来的甜头,但是全国范围内城管系统的大面积使用却没有出现。这既有经费、执法成本、无人机现有技术水平的制约,也有对隐藏风险的担忧,更受执法思维、模式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现有小型无人机性能,就小型无人机对执法工作现实需要、与人力执法的比较优势、应用范围、法律地位与使用要求、风险评估以及现实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必要梳理和评述,简要分析小型无人机在城管执法工作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厘清对使用小型无人机执法的误区、化解忧虑,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为小型无人机在城管执法系统的全面展开应用扫除认识障碍。

一、使用小型无人机执法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先进、高效、有力的执法手段和保障措施。使用小型无人机执法,就是科技执法的体现。在城管执法工作中使用小型无人机实现科技执法,有其现实性和必要性。

(一)使用小型无人机执法的现实性

我国城镇化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正处于关键时期。数十年来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空间不断拓展、人口不断聚集,城管执法部门职能也随之不断拓展延伸、丰富深化。这期间,城市管理问题不仅在种类、数量上与日俱增,某些类别的问题甚至呈几何数级增长。又由于牵涉其他政府部门和群众切身利益,当前城市管理问题已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反复性和困难性。与此同时,受政府编制、财政供给、自身建设水平约束,执法人员数量、素质和装备配备水平却没有相应的配套跟进。可以说,当下相对薄弱的执法力量与日益增长、复杂的城市管理需求之间的矛盾已非常突出,在部分地区甚至比较尖锐。这样的现实条件,需要加大科技力量投入来支持执法工作,减轻城管部门执法压力,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缓解城市管理需求矛盾。

(二)使用小型无人机执法的必要性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正在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其中对城管正式人员编制数量、协管员人数及管理均有严格规定和限制。一方面正式执法人员绝对数量不可能大幅增加以满足实际执法需求,另一方面根据改革精神和减少财政供养人口、严格经费使用等具体要求,可以聘用的协管员也有限制(不能超过在编正式人员)。在可投入的执法力量极为有限的既定前提下,面对巨量城市管理问题,各地尤其是基层城管执法部门通常采用提升执法能力、延长工作时间等“内部挖潜”的方法来提高执法效率。这中间其实又存在一种悖论:现有执法模式对执法能力要求不高,执法能力对执法效率影响也非常有限。因此,延长工作时间就成了提高执法效率的“法宝”。但长期长时间高强度、高负荷的执法活动,势必会造成执法人员的身心疲劳,降低执法质量,最终又会降低执法效率。执法个体如此,执法整体亦是如此。痴迷精神力量、无视现实规律的“苦干”、“蛮干”模式,于现实城市管理需求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巧干”。

科技执法就是这样的“巧干”。科技执法模式对人员知识技能水平、装备水平要求高,对人员数量、体能及固定工作时间要求低。从实践反馈情况来看,适量装配小型无人机辅助执法,可以弥补执法人员数量绝对缺乏的劣势,迅速提高执法效率,有效调和城市管理需求矛盾。不仅相关城市管理问题得到了及时处理,被解放的执法力量也能从容开展各项工作。执法人员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后,节约下来的宝贵时间又可以改善执法人员的工作、生活质量,并促进执法效率的进一步提升。科技执法会带来可预见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小型无人机进行执法这一科技执法方式,值得推广,很有必要。

二、小型无人机与单纯人力执法的比较优势

(一)现有小型无人机基本性能

以某龙头公司生产的某款最新入门级小型无人机(航拍无人机)为例来看,其操作相对简单,使用时只需将手机或平板电脑、遥控器和无人机三者联机,手机安装Android4.1.2以上版本就行,无需专门购买。操作人可以通过联机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看到无人机拍摄到的实时图像。主要参数有可飞至500米高、重量不足1.5公斤、对角线距离(不含桨)350毫米、理论单块电池飞行时间28分钟、工作环境温度0度至40度、最大水平飞行速度20米/秒、5公里范围内图像传输、可精准悬停、前视障碍物感知、智能跟随、有一定防风能力等。这也是某地城管执法部门正在使用的一款入门级航拍无人机。不同类型、款式的小型无人机虽然因价格不同而性能有所差异,但在正常天气条件下,一般都能承担日常执法所需要的监督巡查、调查取证工作。

(二)现有小型无人机的优势

虽然小型无人机有雨雪天气不能飞、防风能力一般、单块电池飞行时间短等缺陷,但与传统依赖执法人员的人力执法相比,小型无人机辅助执法至少在成本、功能、机动、效率等四个方面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1.成本优势

现在小型无人机市场价格跨度很大,便宜的不到2 000元,贵的可以“上不封顶”。上文提到的航拍无人机,市场推广价格为7 499元。单从价格成本来看,使用小型无人机不该是也不会是经费充裕或发达地区城管执法部门的“特权”和“专利”。

鉴于小型无人机主要用于完成辅助性工作,职能同协管员相当,故以一年为周期大致比较一下使用一台小型无人机和聘用一名协管员的成本。小型无人机使用成本方面,鉴于无人机由执法人员操作、管理、维护等,操作成本不计,算上直接购买成本,加上增配的电池等配件以及保险费、维修费(考虑“炸机”等极端情况)等一般2万元足矣,如果购买的小型无人机价格一般,同时执法人员操作熟练、经验丰富,总的成本会大幅下降,甚至可以在1万元以下;聘请协管员成本方面,在某老城区每年用人成本在3万元以上;在某新区每年用人成本在4.5万元左右。保守综合考虑在4万元左右。两相比较,一年期内以某地实际情况为样本,使用一台小型无人机的总成本,只有聘用一名协管员的总成本的1/4到1/2左右,若刨去购买成本后,比值会更低,成本优势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小型无人机并不能代替执法人员去执法,也无法根治城市管理问题产生的源头。进行成本比较不是评价优劣,更不是否定或质疑协管员队伍对城管执法事业的贡献和作用。

2.功能优势

小型无人机能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完成监督巡查、调查取证等基本任务。要对巡查目标实时监控,遥控无人机进行图传就可以了。智能跟随功能,更可以让无人机在空中高速飞行追踪移动目标。这些功能在实际执法中都会发挥巨大威力。

3.机动优势

城管執法工作实际中,常常遇到突发情况。情况发生后,要求执法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掌握情况并做出处理。受事发地位置、道路情况、交通规则、人员反应、人员调动等因素影响,执法人员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而正常情况下,小型无人机可以在第一时间空中高速飞抵事发地,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并拍照取证。这样的机动优势是普通执法人员即使驾驶执法车辆也不具备的。

4.效率优势

无论是在建筑物密集的住宅区,还是在空旷的工地;无论是在宽阔的马路,还是在背街小巷,小型无人机都可以及时赶到、开展工作。甚至执法人员一般无法到达的江河湖泊等水域,小型无人机除依然可以畅行无阻。小型无人机受飞行时间限制外,不受体力、情绪、心态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也不用行政相对人配合。正常天气条件下,不要怀疑它的效率。设想一下,在某个私搭乱建比较严重的小区,数名执法人员往往会因为住户的排斥而无法开展工作,但一台小型无人机可能在空中盘旋一圈就能清晰掌握小区违章搭建的具体情况。

通过客观认识现有小型无人机基本性能及缺陷,综合其所具备的明显的成本、功能、机动、效率优势,可以确认小型无人机对支持城管执法工作、提高城管执法效率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三、小型无人机的应用范围

以无人机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在城管执法工作中会频繁应用,其前景也必然是广阔的。讨论小型无人机在城管执法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可以分为当前应用范围和未来应用展望两部分。

(一)小型无人机当前应用范围

现有小型无人机能承担日常执法工作需要,除了完成监督巡查、调查取证等基础功能,它的应用范围还可以涵盖当前市容、规划、环保、广告、渣余土等各大城管执法职能范围。具体来看,比如能不被察觉地观察街面秩序、建筑物规划现状、工地施工、户外广告设置等情况,避免与行政相对人的冲突;能快速寻找到开阔水域的污染源;能高速、高效、及时、便捷地搜集市政设施使用情况;能高效调查取证违法违章行为等。各地尤其基层城管执法部门完全应该适量装配小型无人机。

(二)小型无人机未来应用展望

小型无人机现有的缺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无人机技术不断升级演进而得以全部解决,如实现超长时间续航、抗大风雨雪天气、超长距离图传等。也许其功能还能再进一步突破,如增加智能识别身份信息等。无人机与城管执法大数据终端联网后,执法人员操作小型无人机来执法,实时向行政相对人手机、电子邮箱传送违法违章行为确认通知书、处罚通知书等,将不会是科幻片才有的桥段,而是可以实现的现实情节。

四、使用小型无人机的法律依据

城管执法部门在工作中使用小型无人机的行为、性质完全不同于普通民众用其从事娱乐或物流的行为,后者一般属于民商事法律关系调整范围,而前者行为主体是执法人员,尤其使用小型无人机调查取证的行为目的在于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保障行政法律法规实施。据此,执法人员使用小型无人机执法的行为应当视为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既然是具体行政行为,执法人员就必须遵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信用、权责统一等行政法律原则,在相关行政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合法合理使用操作小型无人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小型无人机作为民法上的“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其生产者、销售者对产品质量还需承担连带责任。如果使用后因为自身质量瑕疵或重大缺陷,导致违约或侵权责任的,小型无人机的生产者、销售者还需承担相应责任,城管执法部门有权向其主张权利或追偿。

国家民航局已经出台了《轻小型无人机运行(试行)规定》,城管执法部门使用小型无人机除了依照行政法律法规,还需要遵守国家民航局相关管理规定,目前相关管理规定不影响小型无人机的城管执法应用。

五、使用小型无人机的风险评估

投入市场以来,还没有出现小型无人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事故报道。这与小型无人机自身设计和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但是,操作不当或者发生意外导致人员损伤、财物损失的危险还是有的,现实中也发生了一定数量和程度的安全事故。安全生产责任大于天,执法安全是第一位的,零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是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

作为可能频繁使用小型无人机的单位,城管执法部门既不能因噎废食,夸大使用风险,回避现实作用,又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用过去的“零报道”代替现实的安全防范措施。使用小型无人机进行执法活动可能对操作人(即执法人员)、第三人及公共设施造成侵害。为化解相关风险,主要措施有:一是要强制购买无人机保险,做好必要保障;二是操作人一定要依照厂家要求,按步骤操作,平时多在空旷地带进行训练,积累操作经验,同时与厂家联系,及时反馈产品情况,并按指导加强安全保护措施;三是严格使用程序,严谨设计飞行线路和时间,控制飞行速度,为意外情况的出现预留反应时间和空间;四是注意保护公民隐私权,对巡查、调查获得的图像、视频信息进行严格筛查和保密,与案件无关信息一律删除;五是严格遵守避飞原则,设计的飞行线路应当绕开高压线、信号塔、铁路沿线地区等可能引发损害事故的设施或地区,全力避免损害公共设施事故发生。

从现实情况来看,及时检查,按步骤、程序要求操作,合理设计飞行线路是完全可以避免事故发生的。

六、使用小型无人机的现实作用和长远影响

实行科技执法、打造科技城管,从提出到现在,所取得的成绩或进步让人无法满意。以装配小型无人机为契机,如果在城管执法工作中大规模使用小型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在科技执法上是迈出了坚定扎实的一大步,毫不夸张地说,那将是城管执法事业上的革命性进步。

除了立竿见影提升执法装备水平,其现实作用还有:一是大幅减轻城管部门执法压力和财政供养负担,同时大幅提高执法效率;二是大幅缓解一线执法人员的压力,避免其与行政相对人摩擦冲突并进而引发执法对抗甚至群体事件的可能;三是可以杜绝执法人员在监管巡查、调查取证环节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执法队伍的廉洁性;四是可以集中宝贵的执法力量用于大型执法攻坚。

列裝小型无人机辅助执法,对整个城管执法事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科技执法不是一句口号,运用先进科技装备执法是城管执法工作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过去单纯依赖执法人员人力去应对处理城市管理问题的执法模式已不适应当下,亟待调整。

客观而言,目前入门级小型无人机都可满足日常城管执法工作需要,科技执法门槛并不高,推行科技执法成本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执法工作重心下移后,基层城管执法单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科技执法回归城管执法决策者的视野并委以重任,是破解当下城管执法困境的一条完全可以尝试的途径。同时也意味着城管执法部门对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更深层次的要求作出了回应,那就是转变固有执法思维,调整甚至摒弃陈旧执法模式,尝试加大科技执法力度,着力打造一支符合现在及未来城管执法需要的现代化城管执法队伍。

作者:熊殷

城管执法工作论文 篇2:

关于兰州市城关区城管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文明的城管执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城管执法工作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已经制约着兰州市城关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明确专业管理和城管执法的功能定位,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将有利于城关区的城管执法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城管执法;存在问题;对策

中共兰州市城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于2005年9月,是城关区人民政府在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使处罚权的职能部门。在城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城关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城市管理领域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目前城管执法工作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已经制约着我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限制了行政执法效能的发挥,也影响了政府的威信和形象。

一、城关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基本情况及综合执法范围

兰州市城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于2005年9月,设立7个执法中队,在编职工有283人,其中干部83人,工人200人。2007年5月以街道为单位成立了24个执法中队、2个直属执法中队和张掖路执法中队。现有正式在编执法人员463人,其中公务员及参公人员216人,大专以上学历占95%;工人247人,大专以上学历占65%。另外城市协管员有276人。

综合执法范围主要有七大类:1)市容和环境卫生。执法依据是《兰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暂行规定》第16条;2)规划建设管理。执法依据是《兰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暂行规定》第20、21条;3)园林绿地管理。执法依据是《兰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暂行规定》第22条;4)市政公共设施管理。执法依据是《兰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暂行规定》第18条;5)环境保护管理。执法依据是《兰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暂行规定》第23、24、25条;6)工商市场管理。执法依据是《兰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暂行规定》第17、26条;7)道路交通管理。执法依据是《兰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暂行规定》第27条。

二、当前城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体系还不完备

完备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城市高水平管理的前提条件。目前城市管理执法相关的立法工作相对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还滞后于现实管理要求。现有法律资源与执法实践需要之间还存在一定脱节。

目前,兰州市还没有一部正式颁布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所用的法律多散见于其他部门法、专业法。我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的依据是《兰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暂行规定》。但有些城管法规对某些违法行为只有禁止性的条款,没有详细的处罚规定,无法操作;有些处罚条款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当前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很多法规都是治标不治本,如对一些繁华路段的门外店经营屡教不改的店铺如何通过年审加以制约没有规定,对一些店铺的开业门槛没有法律规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快餐店、修理店的跨门营业现象。

(二)城管执法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功能权限需要进一步明确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后,过去集中在一个部门的审批许可权、检查监督权、行政处罚权进行了分离,但是由于行政处罚权在移交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规范的操作程序,双方部分职权界限不够清晰,使审批、管理、执法三者脱节,影响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正常进行。例如在环保行政处罚方面:城管执法局对产生部分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的行为行使环保行政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因为环保工作的技术性强,城管执法局目前不具备环境保护技术测试能力,难以界定和测试油烟、噪声的技术标准,难以准确把握和提供测试依据,不利于正确实施环保执法。在规划行政处罚方面:城管执法局对在城市道路及其两侧30米范围内进行违法建设的行为行使规划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审批权在规划部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难以确定其建筑的违法性质,不便于及时、有效地实施行政处罚。

(三)缺乏与责任相对应的执法权限,难以保证执法的严肃性

有些行政处罚职能划转后,与之相关的强制措施和处罚权却仍留在原专业主管部门,导致城管执法机构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影响了执法效率。如我区是兰州市的一个核心区,车多人多,对机动车在人行道违法停放的行政处罚,城管部门实行抄告处理方式,但是前去处理的比例很低,而城管执法局则没有进一步的处罚手段。如城管执法局对大量有营业执照和无营业执照但有固定经营场所的饮食服务店和修理服务店、汽车清洗店的占道经营、跨门经营行为,只能对其室外的违章行为进行教育、罚款,治标不治本,起不到震慑作用(室内执法权属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小额度的罚款存在做出处罚容易,执行难的问题。现在城管执法部门在很多方面还处于“没有金刚钻却有瓷器活”的尴尬境地。

(四)城市管理的制约协作保障机制还未建立,大城管的格局还未形成

城市管理工作是个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共同搞好。从广义概念来说,几乎所有的城市政府部门都是城市管理部门。管罚分离后,形成了行政审批与行政处罚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关系,促进了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同时也要求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的配套机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个部门大多数时间都在“单打独斗”。部门、单位、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还没调动起来,城市管理的制约协作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大城管工作的氛围还没有形成。另外《行政许可法》已经规定了审批部门审批后的管理责任,但是长期以来“重许可收费、轻批后管理”弊病和以罚代管的现象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三、对加强城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及时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

首先是要针对目前我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现状及发现的问题,兰州市政府应该正式出台《兰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方式、步骤、领域、范围,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关系,行使职能的程序等具体规范。其次,要加快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立法建设,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工作,使法律法规符合形势发展和实际管理要求,更有震慑性、更有可操作性,使城市管理更有效率。尤其对现阶段执法工作中遇到的“无法可依”的新问题更要有法律明文规定。利用城管执法经常直接面对违法现象的特点,及时发现专业主管部门难以发现的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管理问题,找出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为制定、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务求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进一步明确专业管理和城管执法的功能定位

当前要尽快在区有关部门牵头下,进一步明确专业管理与城管执法的职责界限和功能定位。特别是要对相互交叉的部分职权进行细化,事先做出比较明确的约定,防止出现新的交叉或真空现象。

首先,城管执法的功能定位和主要职责:一是重点是履行行政处罚职能,而不是其他职能。二是要承担适当的、与行政处罚相关的执法监督检查、宣传教育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职能。执法监督检查要以全方位巡查为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是违法当事人,组织协调主要是在专项集中整治活动和具体执法方面。

其次,专业主管的功能定位和主要职责:一是履行审批许可职能,必要时对不履行综合执法部门处罚决定的当事人做出撤销许可的决定。二是专业管理和批后管理,履行日常的管理监督检查和鉴定。重点是定期监督检查审批许可的履行情况,并建立日常检查台账,发现违法行为及时抄告城管执法部门进行立案查处。三是强化政策调研和政策制定工作,根据日常管理的实际效果和执法机构的反馈,不断改进管理政策,从源头上控制违法现象的产生。四是强化服务引导。重点做好对全体市民和外来人员的普遍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管理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

再次,在环保行政管理处罚方面:城管执法和环保部门的职权界限就是由环保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从举报到做出违法事实的认定工作,再移交给城管执法局实施行政处罚工作。规划行政管理处罚方面参照环保方面,就是对违法建筑的定性工作,从举报(如城市管理部门接到举报,可转给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到定性为止,由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然后移交给城管执法局具体实施行政处罚。

(三)争取各种强制性措施到位,提高执法效率

权力和责任是辩证的统一体。权力小于责任,那履行责任时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无法履行,当权力与责任对等,责任就有了顺利履行的保证。在调整行政处罚职能的同时,调整相应的行政强制权和行政处罚权,赋予执法队伍一定的强制手段,使职责与权力相统一。要完善司法保障,积极与法院沟通,畅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渠道。

(四)进一步完善执法配套制度和运行机制,广泛宣传、协调各方、努力形成城管工作新合力

首先,总体上要建立系统治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制定出台综合治理的方案和政策,由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协同作战。如治理流动设摊、渣土乱倒、油烟扰民等问题,一方面要加大巡查和集中整治力度,另一方面要大力抓好各项疏导分流工作,缓解社会矛盾和执法压力。

其次,要与相关专业主管部门建立完善的联系协作机制。通过政府规章等形式,进一步明确双方信息抄送、案件移交、协作机制的操作细则和追究责任,从制度上确保双方都平等、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审批和处罚信息,从机制上促进双方的协作,从而将审批许可和行政处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共同实现行政管理目标。一方面以审批许可强化行政处罚,通过行政审批部门撤销许可,增强行政处罚的工作力度。如对经常违法或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有营业执照的临街占道修车、饮食店等,城管执法机构及时书面通知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采取责令停业、吊销执照等措施,协助查处违法案件。

再次,积极开展对市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遵纪守法意识。要想方设法深入机关、街道、社区、学校,广泛宣传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市民素质及参与城市管理的能力,争取政府和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调动居民、社区、单位、部门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与有关部门、社区建立定期协调制度,开展共建活动,借助社会各方的力量,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城管局面。

参考文献:

[1]赵荣福.试论城管执法工作的基本原理[J].城市管理,2005,(4).

[2]杨建顺.论构建和谐社会中城管执法的作用[J].法学家,2006,(2).

[3]周兴福.关于城管执法形象地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06,(8).

作者:高海峰

城管执法工作论文 篇3:

城乡结合部区域城管综合执法工作初探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城管执法工作已成为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目前,面对多元化管理现状,城乡结合部区域城管执法工作仍然存在执法队员少、执法装备不足、执法矛盾冲突大的困境,本文试从完善执法机制体制、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城乡结合部区域城管综合执法工作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城管综合执法;城乡结合部;执法工作

城管执法保障工作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维护着城市正常运行,也能提高基础设施运营效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一、城乡结合部城管执法工作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区范围逐步向外拓展延伸,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开发建设也在提速,这势必要求执法管理水平的相应提升。探究城乡结合部城管执法工作,其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城乡结合部是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兼有城市和乡村两方面的特征,其管理体制具有一定的交叉,执法管理的标准水平存在一定现实差异。二是执法管理的复杂性。一般而言城乡结合部镇域范围较大,辖区土地性质复杂,包括有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宅基地、代征地,耕地、林地。城乡结合区域内各类建设项目又比较多。如一些大型居住社区、商业设施、动迁基地,执法管理情况较为复杂。三是基础配套的滞后性。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人口大量导入,造成菜场、公交等配套服务设施出现需求缺口,加上部分自产自销的渠道不畅,造成居民需求与功能匹配存在矛盾,设施和管理的不配套逐步显现。四是管理对象的多元性。城乡结合部区域既有拥有城镇户籍的城市人口,又有拥有农村户籍的农业人口。

二、城乡结合部城管执法工作的瓶颈、困难

(一)执法人员、装备少与辖区难点、热点多之间的突出矛盾。

目前,城管执法人员与管理现状不相匹配,管理区域大,执法人员少的现象在城乡结合部区域尤为严重,很多区域每平方公里的执法人员不足一人。此外,一些城管执法队伍的车辆、执法装备也不能适应执法执勤工作的现实需要。

(二)空置地、闲置地、代征地管理缺失带来的的执法监管难题。

在城乡结合部存在一部分征而未用代征地和一些未被征用的真空地,由于缺少监管,渣土偷倒以及乱搭乱建较为多发,给政府带来了执法管理很大压力。

(三)管理缺位以及执法、管理衔接不顺所造成的执法瓶颈。

目前,城市管理领域中往往存在执法前置,管理后退的不正常现象,以执法手段代替管理、监管,这种现象在城乡结合部更为突出。

(四)执法环境差、居民环境意识弱增大了执法管理难度。

一部分居民虽然在身份上转变成为市民,但原来的生活习惯没有随之改变。一部分在城乡结合部居住的外来人员,经常处在流动之中,心理上缺乏归属感;缺乏对周边环境卫生关心和维护。造成市容违章比较普遍。同时,部分基层群众组织的缺位,未能充分发挥发现、教育、劝阻等职能。

(五)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过程遇到一定的瓶颈问题。

城乡结合部的城管执法分队执法人员情况复杂,除正式城管队员外,部分城管分队参与执法管理工作有政府购岗、社工、政府临聘、协管员等。

三、城乡结合部城管执法工作的对策建议

城乡结合部存在问题,不仅困扰着城市管理者,也困扰着广大村民居民。这些既不利于城市统一建设管理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也不利于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城市化的推进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影响了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此,特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增加城管执法投入,推进执法队伍整体建设。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多途径、多渠道确保城管执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保障。保持政府投入逐年稳步增加,确保市容环境管理有序。二是扩充执法人员。城郊结合部城管执法队伍按照每平方公里1人或者每万名常住人口7人的标准配置城管执法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城管辅助力量队伍,建议按与城管执法队员1比1的比例配置。三是加大队伍建设。镇政府要将加强城管分队整体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将提升城管执法水平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优化现有勤务模式,逐步提高执法科技含量。

一是优化勤务模式。固化、深化、拓展有效保障勤务模式。细化等级保障、示范区创建等一系列勤务制度。二是进行设摊疏导。积极争取镇政府支持,在城乡结合部辟出一定疏导区域,在差别化管理上实现突破。三是深化岗区责任制。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形成较为完善勤务执勤网络。优化保障机制,提高人员见管率、市容巡查率和违章处置率,减少执法管理盲点。

(三)创新城管执法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治理。

一是推进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组建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城市管理综合队伍,聘用社会力量,发现、教育、劝阻城管违法行为,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适应城市发展现代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二是建立健全镇政府牵头的联合执法机制。充分依托属地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综合资源优势,建立由政府牵头,多部门参加的联合联动机制。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城管执法联系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与公安、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的协同沟通机制,通过例会等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辖区城市服务功能。

一是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并通过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来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如建设居民集贸市场杜绝马路菜场、新增公交配套和延伸公交线路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采取开辟临时疏导点和定期跳蚤市场等措施,疏堵结合,解决例如百姓早餐问题和乱设摊等顽症,既能直接方便于百姓,同时兼顾市容环境管理的需要。

(五)发挥群众工作优势,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舆论氛围,让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城市管理工作。二是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城管网格系统,赋予村和社区城市管理职责,能过村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影响和带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三是探索建立社区城管执法志愿者服务队和基层城管执法巡查员队伍。让居民百姓体验城管职责,加入文明劝导队伍,以身作则,规范自己从而影响他人,增加对城管工作认同感。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法学院

作者:项屹克

上一篇:语文作业管理论文下一篇:血站设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