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复苏期患者的护理

2024-05-02

全麻复苏期患者的护理(共7篇)

篇1:全麻复苏期患者的护理

全麻复苏患者延迟拔管的原因分析与

护理对策

青海省人民医院 急诊ICU 丁启霞

摘要: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领域的不断扩大,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越来越多的被手术患者选择,大部分手术病人术后需尽快苏醒,以便于观察手术疗效及进行护理。但是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和麻醉后并发症,甚至延迟拔除气管插管,必须通过严密观察,综合分析,确定其延迟拔管的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如果判断失误或盲目用药,有时会掩盖症状,延误治疗,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

「1」关键词 全麻病人 延迟拔管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自2012年8月-12月全麻复苏病人160例。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18-64岁,体质45-75kg。麻醉方法均为静脉复合麻醉,经口气管插管。判断苏醒的标准均采用steward评分法。术后复苏超过2小时拔管者为32例,腹部手术12例,骨科手术2例,妇科手术18例。2.原因分析 2.1苏醒延迟

最常见的原因是麻醉用药过量,肌松药的使用,术中输液过

多,寒战等导致呼吸抑制,年龄偏大或大手术均导致意识恢复延迟「2」。

2.2低体温

由于麻醉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术中手术室室温过低,术中大量输液,输血,或术后入重症监护室室温过低,保暖不够,患者发生寒战导致复苏延迟即延迟拔管。2.3烦躁

切口疼痛是引起术后烦躁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切口较大的手术。因为手术后由于气管插管使病人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加之残留的麻醉药使病人出现躁动,兴奋等症状

「3」,如果盲目用镇静剂,不但掩盖了疾病本身的症状,而且导致病人意识恢复延迟,延迟拔除气管插管。2.4心理因素

多见于一些急诊手术病人,术前未向患者介绍一些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及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病人表现为情绪紧张,焦虑,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因此不能对医护人员的指令作出正确的回应,导致拔管延迟。2.5各种管道的刺激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由于气管插管对鼻甲,咽喉长时间的压迫刺激使得病人无法开口说话,也有一部分病人不能忍受气管插管,加之其他管道如;导尿管,胃管及胸腹部引流管等,均导致病人全身不适,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吞咽及呛咳反射减弱

而延迟拔管或导致意外拔管。2.6舒适度的改变

手术毕竟是一种创伤,加之长时间的被动体位,肢体的保护性约束,有可能影响病人肢体的末梢血运,进而影响病人肢体肌力恢复情况,导致拔管延迟。3护理对策

3.1综合分析,对症处理

护士应掌握麻醉中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时间,分清是镇痛药、镇静药、肌松药的残余作用,还是病人自身病情所致,如果病人呼吸无力致缺氧烦躁,应分析呼吸无力的原因,遇异常烦躁或症状异常时因及时查血气分析,做综合分析,以便给予对症处理。

3.2 维持正常体温

由于手术中内脏暴露过久,或大量输血输液的原因,大多数病人回监护室后常出现体温过低,寒战,护士应立即给病人采取保暖措施,我科摒弃传统用热水袋保暖,改良用升温仪来保持正常体温,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病人感觉舒适。3.3 切口疼痛的护理

手术结束后,由于麻醉药迅速排出体外,残留在体内的药物效应应低于镇痛阈值,因此病人清醒时多有痛感,对于有止痛泵的病人可追加用量,效果欠佳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止痛剂治疗。

3.4 心理护理

手术结束病人被送至重症监护室复苏,清醒后常因环境陌生,周围人群不熟悉,加之气管插管尚未拔除,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一切感受,加重了病人的恐惧心理,护士应主动向患者告知手术已经顺利结束。为防止复苏期发生意外,病人需要在ICU病房接受短期的监护治疗,此期不允许家属陪护,待拔除气管插管病情平稳后会安全送回普通病房,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3.5 防止意外损伤

使用麻醉剂后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中往往出现明显的兴奋,意识模糊,相应的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加强专人看护,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防止因自行拔除导管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意外伤害,确保患者安全。3.6 早期拔管,解除约束,促进患者舒适

全麻复苏期间,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评估患者意识状态恢复状况,争取早期拔管,解除患者保护性约束,必要时更换体位,受压部位进行皮肤按摩,以促进患者舒适。

总之,全麻复苏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在严密监护的同时,必须加强临床症状的观察,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找出原因认真分析,准确用药,争取早期拔管,以减少ICU综合症的发生及意外拔管。参考文献

1.刘雪维,柏亚玲,孟涛等,全麻复苏期患者护理流程。护理学杂志,2011年22期

2.赖肖梅,王玉玲,全麻病人麻醉复苏室中的观察与护理,医药与保健,2009,17 3.何燕,沈碧玉,李风华,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

篇2:全麻复苏期患者的护理

由于受麻醉、手术、原有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麻术后恢复早期是患者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加强这一阶段的观察与护理,可以减少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全麻术后的早期护理尤为重要。

1.观察生命体征

全麻术后如患者出现呼吸异常(呼吸<10/min或>30/min,呼吸幅度减小)一定要及时处理,以免危及生命。引起呼吸异常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如下。

1.1 舌后坠 全麻后患者容易发生舌后坠阻塞喉咽部,这是常见的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常发生于拔除气管插管后麻醉药、肌松药的残留使肌力尚未恢复者;老年人口咽部组织松弛;肥胖者颈部短。表现为不完全呼吸道梗阻,此时可见呼吸时发出强弱不等的鼾声,有时带有哨音,而SPO2呈进行性下降。出现舌后坠时将患者头后仰,肩下垫软枕或双手托起下颌角,亦可用舌钳拉出舌体,改善通气功能,并给予持续面罩吸氧,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

1.2 喉痉挛 浅麻醉情况下,因分泌物、血液或操作刺激声门,引起喉痉挛,导致声门间歇性关闭,出现吸气或呼气时气道不完全梗阻。发生喉痉挛时用面罩持续高压吸氧(5-6L/分),镇静,减少口咽部刺激,减少吸痰次数,必要时可用解痉药或环甲膜穿刺。由于咽喉部受到机械和化学性的刺激,如拔除气管插管、放置口咽导管、吸痰管的刺激及胃内容物的反流等出现的情况。停止对咽喉部的刺激;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采用麻醉面罩加压给氧;对严重者可按医嘱静脉给药,并行加压人工呼吸,本方法仅适用于单纯声带痉挛,而呼吸道有无梗阻者的处理

1.3 误吸 拔除气管插管前口咽部分泌物清理不及时或不彻底,导致分泌物反流入呼吸道、拔管时患者躁动、吸痰时刺激或搬动患者导致呕吐也可发生误吸。发生误吸时要安置患者侧卧位,头偏向一侧,用负压吸引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s,并给予翻身叩背,以利于分泌物排出,同时,嘱患者深呼吸以防止或减轻肺不张,清除吸入性麻醉药,加快清醒过程,提高SPO2。

1.4 喉水肿 麻醉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和面色变化,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与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缓解喉部不适,减轻水肿。遵医嘱静脉给药,预防水肿进行性发展和促进水肿消退。氧气吸入。情况紧急时行环甲膜穿刺或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由于反复插管等原因可造成喉水肿,首先要调整患者头部的位置,避免气道扭曲受压,吸入湿化的氧气,必要时用0.5mg肾上腺素加4ml生理盐水稀释后雾化吸入,可使局部黏膜血管收缩,如情况没有好转,则应考虑重新插管。

1.5 分泌物阻塞 因为麻醉药残留意识未完全清醒,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发生分泌物阻塞时,患者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观察患者面色紫绀。给予快速吸痰,症状缓解后吸氧。1.6 通气不足 常因为疼痛、包扎过紧、过度肥胖引起。给予面罩吸氧,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及呼吸方式,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如疼痛明显无低氧血症,报告医生给予镇痛剂,病情许可患者半坐卧位,以促进肺扩张,增加肺通气量,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呼吸运动。

1.7 寒战:

全麻术后寒战是病人于麻醉后苏醒期间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收缩抽动。及时观察给予加盖温暖床被,利用升温仪对体表施加一定温度的持续气流,在患者周围营造一个暖环境,可有效地升高体温,减短寒战时间,同时给予关心并耐心解释,使患者解除紧张情绪。

1.8低氧血症

由于肺泡通气不足,弥散性低氧血症,肺内分流量增加组织耗氧量增加,寒战,发热,心输出量降低,血容量不足,二氧化碳蓄积造成病人缺氧而出现低氧血症。对于清醒病人鼓励其深吸气、咳嗽,排出口内分泌物。如咳嗽效果不佳,立即手法开放气道吸痰,同时协助麻醉师用简易呼吸器加压面罩给氧,严密观察病人胸廓起伏、口唇颜色和血氧变化。

1.9苏醒延迟

由于麻醉药物过量,麻醉药物应用不当,麻醉中低血压和低氧血症,代谢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苏醒延迟首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维持呼吸道通畅。对因处理及时寻找患者苏醒延迟原因,进行针对性处理。加强护理,密切观察心率、静脉血氧饱和度;反复用纯氧冲洗呼吸道,促进麻醉药的排出。避免过度刺激咽部,如放置口咽通气道、反复吸痰,有气管导管的应在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后尽早拔出;减少病人移动,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告诉病人缓慢深呼吸,以减轻恶心程度;严重者遵医嘱给止吐药。呕吐时要采取头低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同时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术区敷料整洁。

2.避免烦躁

烦躁也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各种刺激是诱发和加重躁动的最常见原因,切口疼痛92.44%,管道刺激65.77%,尿管刺激11.11%。如护理不当可出现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气管导管、留置针,撕脱切口敷料,发生切口裂开、坠床等,严重的危及生命。引起烦躁的原因及对策:

2.1 切口疼痛 苏醒期切口疼痛是全麻术后烦躁的常见原因[9],特别是在术毕未清醒或未完全清醒的患者使用较大剂量的纳洛酮类药物后,因较大剂量的纳洛酮可使体内镇痛药的作用完全消失,而立即引起切口疼痛以及快速清醒导致患者烦躁。术中可放置镇痛泵,持续给镇痛药,使疼痛降至最低;也可在术后给予止痛药,一般给予肌注杜冷丁50mg,肌注给药作用时间长且对呼吸影响小,给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多数患者给药后进入深睡眠状态,可能会出现舌后坠。

2.2 导尿管对膀胱及尿道的刺激 是男性患者术后烦躁的常见原因。全麻手术患者一般情况下均于手术晨行尿管置入术,患者的尿道有丰富的痛觉神经末梢,术后患者对留置尿管所引起的下腹部不适、尿道疼痛、尿急等不能接受,产生无意识的反射性对抗,甚至将尿管自行拔出。尤其是前列腺肥大、尿道异常的患者,术前反复多次插入,致尿道黏膜损伤,术后患者烦躁更明显。所以在留置尿管时要选用合适的型号,动作轻柔、操作规范,注意勿损伤尿道和膀胱,充分润滑;导管放置的深浅要合适,过深时注水水囊下沉,尿管可直接刺激膀胱三角区黏膜,过浅时水囊卡在尿道内口,而膀胱三角区及尿道内口黏膜有丰富的神经分布,引起疼痛。

.2.3尿潴留:由于全身或椎管麻醉后排尿反射受到抑制,药物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手术损伤神经,切口疼痛引起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机械性梗阻,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原因引起的。

应给予安慰,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和焦虑,采用各种方法诱导病人放松情绪。也可热敷、按摩下腹部膀胱区,刺激膀胱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反射。各种神经反射诱导,如听流水声。

如病情允许,可协助病人坐起,以习惯姿势床上排尿,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用以上方法不能排尿者,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实施导尿术。

2.4 药物作用 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患者麻醉恢复期,意识尚未完全恢复,而疼痛感觉已恢复,患者不能自主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为烦躁。东莨菪碱和阿托品可导致中枢抗胆碱综合症,表现为谵妄、思维混乱、烦躁不安等,吸入性麻醉药可增强这种作用。

2.5 呼吸、循环功能不全 全麻术后意识恢复后,由于肌松剂的作用,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患者有胸闷、窒息感,从而导致烦躁不安。保持呼吸、循环稳定至关重要,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幅度、频率、听诊双肺呼吸音,监测SPO2,有轻度呼吸抑制者,给予持续氧气吸入,严重者再次气管内插管。2.6 管道刺激 术后患者意识初步恢复,不能耐受气管插管、胃肠引流管等,患者表现为极度烦躁,如肢体挣扎乱动,双手欲拔管,恶心、咳嗽等。此时评估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后可通知麻醉师拔管,如未完全恢复,患者烦躁,可派专人守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意外发生。另外要及时观察患者四肢血运、皮肤温度、静脉注射部位等情况,确保皮肤无受压损伤。

3.减少恶心呕吐

出现恶心呕吐,可延长患者滞留时间和出院时间,同时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脱水、电解质紊乱、伤口裂开、误吸、窒息等并发症[17],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降低手术质量。3.1 呕吐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3.1.1 患者因素:术后恶心呕吐(PONV)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麻醉等有关[18]。小儿PONV的发生率是成人的2倍,女性呕吐率比男性高2倍。

3.1.2 手术部位:头颈部手术呕吐率为25%,腹部手术呕吐发生率70%,子宫切除65%-77%,耳鼻喉科手术47%。

3.1.3 麻醉因素:麻醉期间麻醉药物直接作用于呕吐中枢,以及麻醉期间采用面罩给氧致使气体进入肠腔,使肠管扩张、胀气,气管插管的刺激使局部粘膜组织损伤、水肿等因素均可引起恶心呕吐。3.1.4 手术因素:由于麻醉药物蓄积作用,手术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恶心、呕吐。3.2 预防及护理

首先要了解患者病情,对容易出现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患者,更要严密观察和仔细评估,尤其是手术后的几个小时内,个别呕吐可持续48小时。因此要做好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出现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护士要从预防入手,首先要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吸引器;其次,对术后未清醒的患者,注意保持头一侧,发生恶心呕吐要快速清除呕吐物,彻底清洁口腔,如发生误吸,立即行气管内吸引,以免发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生命体症平稳后,抬高床头15-30°,已清醒的术后患者,在短时间内不要活动、饮水或饮食,如出现恶心不适,可嘱患者张口深呼吸,减轻紧张恐惧心理。除做好心理护理外,到目前为止,术后恶心呕吐的主要治疗措施是应用止吐药物。

篇3:小儿全麻复苏期护理要点

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儿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后, 常规吸氧, 连接心电多功能监护仪。向麻醉医师了解患儿麻醉、手术情况 (主要包括采取何种方式麻醉、手术方式、手术时间) 。与巡回护士交班, 查看输液情况, 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 观察受压部位皮肤状态。注意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变化、呼吸频率和幅度、有无一过性呼吸抑制 (屏气) 。观察患儿皮肤黏膜颜色、温度、四肢末梢循环及肌张力的恢复情况并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平稳者15分钟记录1次, 有病情变化者随时记录。术后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时, 及时查找原因, 观察有无异常呼吸音、呼吸运动受限、鼻翼翕动等现象。监护仪显示的指氧饱和度, 可能由于仪器性能或探头脱落无法及时准确显示, 所以不应完全依赖监护仪。在我们观察的患儿中, 并发症的发生多在入麻醉复苏室后15分钟内, 因此护士应多巡视, 观察患儿口唇颜色, 尤其在患儿刚入室后的15分钟内。

2 做好呼吸道管理

小儿入室后, 首先应保证呼吸通畅, 采取合适的体位, 一般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可在肩部垫一薄枕, 或取侧卧位, 头适度后仰。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 根据呼吸情况判断是否有分泌物过多、舌后坠或喉头水肿。全麻患儿未苏醒前常因下颌关节松弛易发生舌后坠, 造成呼吸道梗阻, 处理的方法为立即托起下颌, 给予面罩或加压面罩吸氧, 加大氧流量为6~8L/min, 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道。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时应及时吸出, 口鼻伤口渗出液或分泌物较多时, 吞咽会引起疼痛, 应嘱其吐出或吸出, 吸引时动作要轻柔, 负压不应过大, 床旁必须常规备吸痰设备, 并处于备用状态。患儿发生喉头水肿时一般表现为呼吸困难, 应立即托起下颌予加压面罩给氧, 并遵医嘱用药。术后常发生恶心、呕吐等现象, 恶心、呕吐可能是某些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也可能是由于分泌物或血液刺激咽部, 或吞入后刺激胃所致[1]。呕吐时应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 头偏向一侧, 并遵医嘱给予止吐药。本组患儿发生舌后坠5例, 呕吐5例, 喉头水肿2例, 均为呼吸道并发症, 经上述处理均安全度过复苏期。

3 体温的观察

小儿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健全,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容易散热;且易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术后容易发生低温或高温[2]。因此, 应给予良好的保温措施, 调节恢复室温为24~26℃, 湿度控制在50%~60%, 发现体温过低时应盖被及保温毯保温, 但应注意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避免烫伤患儿。对于极少数发生高热的患儿要及时降温, 避免发生高热惊厥, 可采用温水或酒精擦浴, 冰敷大血管处物理降温, 必要时遵医嘱予异丙嗪等药物降温, 降温时还应避免发生寒战。

4 苏醒延迟的观察

全麻停止给药后90分钟以上意识仍不恢复即可认为全麻后苏醒延迟[3]。患儿入室时处于睡眠状态者应密切观察其神经反射、瞳孔、脉搏、呼吸、血压等, 来估计麻醉深度。如果瞳孔较大或者正常、眼球转动灵活、睫毛反射存在、血压上升、脉搏略快、呼吸浅速不规则, 表示患儿即将苏醒, 此时应注意患儿安全, 加强巡视。如果患儿的脉搏慢、呼吸深而均匀、瞳孔较小、浅反射消失, 表示麻醉深度比较深, 短时间内不会苏醒[4]。对于苏醒时间较长者, 可视情况与家属及时沟通, 减轻其焦虑。

5 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本组小儿麻醉多为氯胺酮静脉麻醉, 因氯胺酮药物作用术后苏醒期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 如在睡眠中突然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目光呆滞或眼睛紧闭、哭喊挣扎或对周围的任何刺激都表现出过度兴奋。因此, 患儿的床旁应安置护栏, 对未清醒者应常规用约束带固定, 对于烦躁患儿必要时用四头带固定好胸腹部, 注意松紧适宜, 以不影响呼吸为宜。妥善固定输液管道, 静脉留置部位以纸板垫一棉垫固定其上下两个关节, 防止输液管路被拉脱。应强调的是, 对易激惹的患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刺激。护士做到用温和低声的语气和手势与患儿交流。注意与患儿的交流方式, 以及患儿年龄层面的兴趣和方法, 如:对婴儿期患儿多爱抚, 必要时紧贴患儿轻拍其背, 给患儿安全感;对幼儿给予表扬性鼓励, 并给予适当奖励, 以此建立信任和亲切感, 减轻患儿陌生害怕心理。我院麻醉复苏室备有多种儿童玩具、小红花等物品, 以利于患儿交流。部分烦躁、哭闹患儿由于语言不通无法交流或表达, 可请其父母亲属中一人入室陪伴, 对减少患儿陌生、害怕心理, 使其安静下来有明显效果, 也有利于患儿交流、表达。但应向家属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 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

6 安全护送

患儿出麻醉复苏室应严格掌握出室指征:患儿应完全清醒, 呼吸均匀, 不吸氧血氧饱和度>95%维持10分钟以上, PAR评分在9分以上, 经麻醉医生评估后由护士一起护送至病房。对于较小的婴幼儿醒来后会有哭闹的情况发生, 如若至病房的路途偏长, 可酌情请其家属一起护送, 一般婴幼儿见到家属会安静下来, 很大程度上降低路途护送的风险。

小儿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因具有较危险的潜在因素, 而且易引起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应得到我们护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小儿的解剖、生理等特点, 严密观察, 及时准确把握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 及时沟通, 体现人文关怀。麻醉复苏室应配备各种抢救仪器及药物, 并能熟练各种抢救操作。小儿全麻术后复苏期易发生舌后坠、呕吐、喉头水肿等并发症, 所以呼吸道的管理尤为重要。我们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 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护理安全措施, 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明安, 王明德.麻醉后恢复期病人的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28.

[2]钟泰迪.麻醉复苏期病人的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01-331.

[3]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37.

篇4:小儿全麻复苏期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小儿 插管全麻 复苏室 护理

小儿身体条件与成人相差甚远,呼吸道较成人狭窄,在气管内插管全麻手术后常出现呼吸道阻塞、通气不足、呕吐、误吸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小儿的生命活动,情况十分危急,患儿的生命体征在数分钟内变化很大,如不进行及时有效抢救措施及护理,患儿可能出现死亡[1]。气管内插管麻醉是小儿手术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由于气道狭窄以及留置导管对呼吸道的刺激,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对小儿在复苏室里进行细致周密的观察和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在出现意外的第一时间,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做出紧急处理。本次研究中,2010年9月~2012年4月收治插管麻醉手术患儿54例,主要是对患儿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0年9月~2012年4月收治手术患儿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3~11岁,平均7.4岁。手术类型:疝气9例,扁桃体手术2例,颅脑手术11例,普通腹部手术9例,开胸手术6例,头颈手术17例。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⑴生命体征监测:从气管导管拔管到患儿苏醒是插管全麻手术后的危险期,患者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自主呼吸及呼吸频率等,每隔10~30分钟记录1次。一旦发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5%,立即通知复苏室医生并给患者吸氧,避免因氧气不足导致情绪不稳定[2]。同时要连续观察患儿的面部颜色,如出现紫绀及时通知医生。

⑵拔管护理:当患儿神智完全清醒,咳嗽及吞咽反射恢复正常,并且各项生命指标平稳时,便可以考虑进行拔管。拔管时要将患儿的呼吸道及口腔内的分泌物清理干净,拔管后面罩吸氧20分钟,如无异常情况发生,方可离开复苏室返护送回普通病房。

⑶呼吸道护理:复苏期患儿常常出现分泌物过多引起呼吸道堵塞的情况,轻者出现鼾声或痰鸣声,情况严重者不能自主呼吸,这时要及时将痰液吸出,将患者后背稍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保证患者呼吸顺畅,以免出现生命危险[3]。如出现严重喉痉挛的患者,必要时要立即给予短效肌松剂来缓解,并重新进行气管内插管。

⑷安全护理:因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还不发达,加之手术中麻醉剂对中枢神经的阻滞,体温很容易受手术室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常出现低温的情况,所以全麻复苏期要做好保暖工作,可用温热毛毯覆盖患儿身体,棉布包住四肢,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4~26℃,湿度55%~65%[4]。此外,有的患儿有可能出现幻觉,意识模糊和躁动不安等症状,这时要有专人陪护,防止患者挣扎坠床或者导管脱落引起伤口撕裂,出血等意外情况,对于个别烦躁较重的患儿可以给予一定的镇静剂。

⑸苏醒延迟:苏醒延迟在全麻复苏期经常出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麻醉药使用过量;②手术中使用肌松剂;③手术中通气过度;④手术过程中输液过多等。如果发现患儿出现苏醒延迟的情况,首选要確定苏醒延迟的原因,在确保患儿非病理性情况下,可以由护理人员看护,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发现病理性延迟,则需要通知医生,考虑通过抢救措施进行复苏[5]。在患儿苏醒延迟的整个过程,护士应该做好监护工作,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情况,为苏醒延迟的原因分析提供依据。

并发症护理:①喉痉挛:拔管后,患儿有可能出现喉痉挛,临床为气道阻塞症状,表现为三凹征,吸气喘鸣、鼻翼煽动、面部出现紫绀、全身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等。原因主要是分泌物过多,手术中机械损伤或者上呼吸道操作刺激声门,引起喉部肌肉痉挛,气道梗阻。对于出现喉痉挛的患者,要立即给患儿采取合适的体位,同时将下颌向上托起,头尽量后仰,张开嘴辅助呼吸。对于严重患者,可注射小剂量的琥珀胆碱使气道肌肉松弛,同时行正压通气直至肌肉功能完全恢复。②喉头水肿:喉头水肿在患儿拔管后发生率较低,仅1%~4%[6]。但是一旦发生,患儿随时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在术后要采取常规的防治手段,在拔管后30分钟严密观察患儿,如出现声嘶、犬吠样咳嗽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护理人员就因应该警惕是否发生喉头水肿,马上将患者置于垂直水平卧位,吸入湿化的氧气,减少氧气消耗量。对于症状在30分钟内得不到控制需重新插管,并按医嘱给予一定的激素。③窒息:婴儿要比小儿更容易引起窒息。临床表现:呼吸停止20秒或更长时间,心跳过慢,嘴唇出现紫绀。如发现有窒息的苗头,应及时将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干净,保持呼吸通畅,给予面罩持续正压氧气。对于窒息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使用甘露醇以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同时给予碱性药物减少酸中毒情况的发生。④误吸与呕吐:呕吐在小儿术后复苏期经常发生,发生时患者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可发生误吸等,严重者会引起吸入性肺炎。呕吐发生后要及时调整患儿体位,采取头低足高,右侧卧位,快速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同时给予止吐药,面罩正压给氧。⑤其他:除了以上的并发症,患儿在复苏期还经常出现谵妄,临床表现为睡眠中突然惊醒,向四周扑打并开始哭闹,时间持续较短,一般15~20分钟,1~9岁的儿童中出现的频率较大。谵妄发生时,一般不采取药物治疗,医护人员可在患儿床边轻声的拍打使其安静下来,并将手术过程中的导管及各种装置在床边固定好,以防止脱落。

结 果

本次研究出现喉痉挛4例(7.4%),出现喉头水肿1例(1.58%),呕吐6例(11.11%)。最终54例患者均安全度过了复苏期,生命体征稳定,进入普通病房。

讨 论

麻醉复苏室是全麻患者术后进入病房前的中转站,主要功能是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紧急处理,待患者苏醒或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方可送回病房。小儿因为年龄及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在全麻手术后容易出现过度兴奋、哭闹、呼吸道阻塞、误吸与呕吐甚至窒息的情况,所以医护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的临床护理经验,对复苏室的小儿进行严密精心的护理,如出现并发症,要立刻处理并报告医生。

本次研究54例患者,插管全麻手术后在复苏室均由专业的护士及麻醉师看护,严密观察患儿的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自主呼吸以及呼吸频率等情况。麻醉复苏期间,有4例患儿出现喉痉挛,1例出现喉头水肿,6例出现呕吐,其余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无意外情况发生。患儿出现症状后,医护人员立即将患儿调整到合适的卧位,吸氧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最终这11名患儿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成功度过危险期,说明护理人员通过在麻醉复苏期对患儿的病情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为术后患儿全麻复苏成功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贾小春.150例患儿麻醉复苏的观察和护理.全科护理,2010,8(6):1624-1625.

2 李志芳.全麻下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的复苏与护理.华夏医学,2007,5(20):1048-1049.

3 袁文革,伍细芳,李红梅.麻醉复苏室病人的护理.当代护士,2007,2:28-29.

4 张小红,乔建利.小儿气管插管麻醉后复苏期的重点护理.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11(3):53.

5 李芳,陈月清,许薇.小儿氯胺酮麻醉术后复苏护理.广州医药,2007,38(6):72-73.

篇5:全麻复苏期患者的护理

关键词:多科室联合护理;心肺复苏术;多器官功能衰竭;应用

护理查房是护理实践中评价护理措施实施效果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护理专业水平,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护理查房一般由患者所在科室单独完成,但在危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科室,需要相关科室之间协调合作[1]。2015年4月,我院收治1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患者存在多学科护理问题,护理部组织多科室联合对该患者进行床边护理查房,针对性指出护理问题,提出相关的各项护理措施,并得到有效实施。现将多科室联合查房过程及对该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28岁,因“胸闷2 d,腹痛1 d”于2015年3月31日门诊就诊,行腹部b超提示胆囊结石、血象升高,考虑腹痛查因,予禁饮、禁食、解痉、抑酸、抗感染等治疗后患者腹痛缓解。4月2日上午8∶00患者感胸闷加重,呼吸急促、急查血气分析提示ⅱ型呼吸衰竭、高钾血症,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于10∶08患者突然出现意识障碍、面色紫绀,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于11∶30分出现心脏骤停,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多巴胺升压、静滴碳酸氢钠、电除颤等对症处理后,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为进一步诊治,以“呼吸衰竭”收入院。入院初步诊断: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急性呼吸衰竭、高钾血症、高乳酸血症、休克查因、肺炎、胆石症并感染、肾功能损害、阴囊炎、脂肪肝、压疮。

入院后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增强免疫、营养支持、血液净化治疗等对症支持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病情仍继续加重,多次血气分析均提示po2在60 mmhg以下,氧合指数在60以下,指脉氧在85以下。于2015年4月9日9∶42患者家属签字放弃治疗,要求停止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停用药物等治疗,放弃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后,患者呼吸、血压、心率进行性下降,至10∶11,患者心率下降为0,双侧瞳孔散大至边缘,对光反射消失、心电图提示为直线,予宣布临床死亡。患者家属对治疗工作表示理解,对抢救过程无异议。

护理

2.1多科室联合护理查房的应用 该患者入院后,急诊重症病房护士长立即向护理部汇报此例患者病情,护理部即派出主管该病区的护理部副主任到科室了解查看相关情况。经查看患者后认为此例患者病情危重,涉及到多器官多系统的问题,护理问题复杂,需要相关科室护理专家共同讨论,决定行多科室联合护理查房,并采用床边查房再讨论的查房方式。

护理部组织了包括护理部、急诊重症病房、重症病区、内分泌科、消化内科、伤口治疗师在内的护理专家联合护理查房。查房过程首先由患者所在病区的急诊重症病房护士长汇报患者病情与目前主要的治疗措施,随后联合护理查房小组成员到病床查看患者,了解患者情况以及急待解决的护理问题,并深入讨论。

查房过程认为,该患者神志昏迷,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行床边血液透析,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等治疗措施,患者特肥胖体型(体重超过150 kg),全身重度水肿及皮肤褶皱处有散在破溃,阴囊糜烂,骶尾部不可分期压疮,对此病情危重患者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讨论提出了包括改善患者体位、重视各种管道护理、提高皮肤护理技巧、有效监测血流动力学、协助做好相关检查等一系列护理问题与相关护理措施。

2.2护理措施

2.2.1加强体位护理 患者昏迷,不能自主翻身,且全身重度水肿,骶尾部有压疮,给患者睡气垫床。气垫床可以通过规律循环、交替充放气的方式,不断改变患者受压部位的受压点,缩短局部受压时间[2]。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和平整,任何皱褶都会增加皮肤局部的压力,该患者皮肤重度水肿时更容易导致皮肤破溃的发生。建立床头翻身卡,翻身1次/h,翻身时避免使用推、拉、拖等动作,侧卧位在背部使用枕头进行支撑。患者肢体保持功能位,两膝盖之间骑跨一个软枕头,两踝部使用踝脚圈垫抬高,避免受压。

2.2.2重视各种管道护理 患者留置有气管插管、胃管、尿管、血液透析的管道,同时每天有多条输液管、输血管、静脉泵静注管道等。注意做好标识,严格交接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icu患者处于机械通气状态下最易发生的院内感染性疾病之一[3],口咽部细菌的下移扩散,已成为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主要的因素[4]。对该例患者,加强声门下分泌物的吸引,吸痰完毕,予纯氧吸入2 min,并密切监测囊内压力,使其压力维持在20~30 cmh2o,并做好囊内压测量记录。保持胃管、尿管引流通畅,在对患者翻身时注意观察有无折叠。输注晶体、胶体的输液管道分别做好标记,输注不同液体时注意观察有无配伍禁忌。

2.2.3提高皮肤护理技巧 皮肤护理是该患者卧床期间的护理重点内容之一。该患者特肥胖体型(体重超过150 kg),全身重度水肿及皮肤褶皱处有散在破溃,阴囊糜烂,骶尾部不可分期压疮。根据患者情况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由于患者较重,翻身时2~4名护士同时协助。使用软毛巾垫在腰背部及臀部,吸收汗液,保持床铺柔软清洁,衣服潮湿后立即更换,保持干燥。患者重度水肿,手脚皮肤透亮,皮肤抵抗力下降,注意观察有无皮肤破溃发生。阴囊糜烂,采用洗必泰液对阴囊清洗,注意动作轻柔,3次/d,清洗后擦干。骶尾部压疮使用拜尔坦泡沫敷料减压以保护受压部位。每天评估一次压疮情况,针对性进行压疮护理。注意患者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给予口腔护理3次/d。

2.2.4有效监测血流动力学 患者特级护理,持续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注意观察并尽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该患者虽然经过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但入院时血压为70/34 mmhg,且一直不平稳,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逐步升高并维持血压,该患者第二天起血压基本能维持在正常范围。注意监测心率、血压的动态变化,测量血压10 min/次,血压变化时随时进行测量。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口唇、四肢有无紫绀现象,末梢紫绀是血流量不足,血氧含量降低的体征之一。2.2.5重视患者出入量的监测 该患者入院后查血钾5.61 mmol/l,血肌酐升高、尿量偏少,给予床边血液透析治疗。注意观察并保持患者出入量的平衡,准确记录患者输液过程中每瓶液体的量,静脉注射药物的入量,每小时准确记录尿量。患者每天进行床边血压透析,同时需要记录患者每天的超滤液的量。尽量保持每天的入量与出量的基本平衡。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排便,注意观察排便的量、颜色、气味,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的发生。该患者入院第5 d排便一次,黄色,量约50 g。患者每天的液体入量、尿量、超滤液量、排便量除了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外,需每天统计总量记录于体温单上。

2.2.6协助做好相关检查 该患者病情危重,治疗复杂,需要每天反复多次采血检查血常规、凝血时间、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血气分析等,同时由于患者重度肥胖,四肢血管难以触及,安排由病区中临床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特级护理,以减少穿刺的次数。患者同时需要多次检查尿常规、床边胸片等,注意留置标本的准确性,并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协助放射科医生做好患者拍片的体位摆置等工作。

结论

篇6:儿科急诊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6月~8月收治的274例CRA患儿,其中男168例,女106例,年龄<28d80例,28d~1岁124例,>1岁46例,>3岁18例,>6岁4例,>12岁2例,平均年龄(3.4±0.7)岁。

1.2方法严格按照美国心脏学会推荐的《儿产高级生命支持指南》复苏过程,建立气道、人工气囊辅助通气,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胸外按压,并建立静脉通道和注射肾上腺素等各种复苏药物。一旦发现患儿呼吸或心跳停止时,双手拍打患儿双肩并呼叫患儿,观察有无反应,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帮助抢救,并携带除颤仪,解开患儿外衣,触摸颈动脉,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心跳、呼吸情况。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迅速使患儿去枕平卧,胸部下垫按压板,胸外按压30次,采用双手叠扣法,腕肘关节伸直,利用身体重力,垂直向下用力按压,若仍旧无反应,持续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以此法周而复始进行,直至复苏。

1.3疗效判定标准心肺复苏成功标准:经过心肺复苏恢复可触及的颈动脉、股动脉搏动且持续>20min,即持续自主循环恢复为心肺复苏初步成功,成功出院为复苏成功。

2结果

2.1274例患儿中有210例发生于家中,32例发生于公共场所,32例发生于医院或救护车上;68例患儿发生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时无目击者,206例患儿有目击者,分别为家长、老师、救护人员等,目击率为75.2%,目击后立即给予患儿实施心肺复苏者40例。

2.2患儿致病因素:心源性因素50例,占18.2%,呼吸性因素198例,占72.3%。

2.3274例患儿急救时,136例呼吸停止,其中10例(7.35%)急诊死亡,126例(92.6%)复苏成功;心跳停止138例,其中90例(65.2%)急诊死亡,48例(34.8%)复苏成功。心肺复苏失败急诊死亡共100例(36.5%)。

3讨论

儿科急救中心是为患儿实施高级生命复苏的场所,也是急诊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患儿的危重救治中发挥着极为关键性的作用[2]。心跳CRA是重症儿童最紧急、最常见的危险状态之一,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据临床数据统计,心跳停止的`患儿,其临床存活率仅有3%~16%,本组研究中,心跳停止患儿存活率仅为13.0%。小儿时期院外呼吸停止或者心跳停止的主要因素为呼吸性因素,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呼吸性因素导致心跳停止比例为72.3%,通过有效及时的心肺复苏则能够有效挽救患儿的生命,也是唯一途径。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急救治疗和心肺复苏,136例患儿急救时呼吸停止,10例急诊死亡,126例(92.6%)复苏成功;心跳停止138例,急诊死亡90例,死亡率为65.2%;48例(34.8%)复苏成功。心肺复苏失败急诊死亡率为100例,占36.5%,给予患儿积极有效的呼吸支持,能够阻止患儿心跳停止的发生,并提高患儿急诊成功率。

另外,目击者现场实施心肺复苏也是提高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的一个重要机会,本组患儿中,目击率达75.2%,但是仅有40例患儿接受了现场心肺复苏,这提示我国公民应该加强急救意识的培养,积极普及儿科急救知识,进一步提升危重患儿抢救成功率。同时,意外伤害是导致患儿呼吸停止或者心跳停止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强预防需要家长与监护人员增强监护意识,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为儿童成长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从根本上降低意外伤害所带来的危害,进而减少儿童CRA发生率与死亡率。本组研究中,通过早期实施心肺复苏,能够争取最佳的抢救时间,为患儿提高生存的机会,并为危重儿童提供进一步生命复苏的最佳时间。儿科院外CRA病死率高、预后差,必需把握救治患儿的每个环节,积极改善患儿预后,提高家属对小儿的监护意识,一旦发现立即给予患儿急救和心肺复苏,立即识别和启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为患儿提供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争取最佳的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并给予患儿综合的心跳停止治疗,提升患儿存活率。虽然目前我国医疗急诊整体水平和快速转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的一体化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还尚未形成有效的体制,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建设,并制定一系列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制度,以推动我国患儿院前急救事业的尽快发展。

篇7:全麻复苏期患者的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行气管插管全麻术临床患者, 共抽取105例, 其中包括男69例, 女36例, 年龄8-83岁, 平均 (47.8±6.9) 岁。105例患者的手术范围包括有:普外、骨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以及五官科。其中包括儿童18例, 成人87例。

1.2 方法

将抽取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 针对导致患者复苏期发生躁动的相关因素展开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年龄、性别

经统计发现, 年龄在8~15岁儿童有18例, 发生躁动者有15例, 发生率为83.33%;16~30岁者有49例, 发生躁动者28例, 发生率为57.14%;31-83岁者有38例, 发生躁动者27例, 发生率为71.05%。显然儿童与年轻人躁动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并且, 经过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发现, 69例男性患者中发生躁动者54例, 发生率为78.26%, 36例女性中发生躁动者21例, 发生率为58.33%, 显然男性发生率多于女性。

2.2 心理因素

本次研究中在发生躁动的75例患者中由于心理压力过大、术前过度紧张而发生躁动者有35例, 其中以女性最为常见。

2.3 术中不良刺激

经统计发现, 因伤口疼痛而发生躁动者20例, 占26.67%;低氧血症者20例, 占26.67%;尿潴留及膀胱膨胀者5例, 占6.67%;尿管刺激者25例, 占33.33%;由麻醉药物引起者5例, 占6.67%。详见表1。

2.4 手术部位及方式

本次研究中发生躁动的75例患者中行上腹部手术者29例, 胸外科手术20例, 普通外科者11例, 泌尿外科者8例, 五官科者7例。显然, 上腹部手术以及胸外科手术患者躁动的发生率较高, 经分析发现, 可能是由于呼吸运动会对伤口发生牵扯而导致剧烈疼痛, 导致患者在苏醒过程中患者无法忍受, 而对其他部位的手术发生躁动的概率相对较低。

2.5 约束方式不当

对于全麻患者在术后苏醒过程中, 应对其四肢进行约束, 而若是约束不当, 便经常会造成躁动现象的发生, 尤其是对于肥胖或者是阻塞性通气障碍的患者, 由于对半卧位的姿势比较习惯, 若是保持其平卧位, 并且对其四肢进行约束固定, 患者的活动受到限制便会导致躁动现象的发生。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在全麻药物停用后患者在短时间内便可以唤醒, 然存在部分患者会发生嗜睡到极度定向障碍、意识模糊、躁动不安等一些脑功能障碍现象, 尽管躁动不安为短暂性现象, 然会导致手术部位出血、手术切口裂开、气管导管以及各种引流管脱落发生、坠床、窒息、骨折以及软组织损伤等诸多意外伤害的发生,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对手术效果产生极大影响, 有时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所以应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予以加强[2]。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发生躁动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发现由于术中不良刺激等诸多因素所导致的躁动发生率较高, 主要包括有: (1) 伤口疼痛。本次研究中的105例患者中有20例因伤口疼痛而发生躁动, 主要表现为患者想要坐起来, 大喊大叫, 身体扭动, 手伸向疼痛部位等, 其中有7例患者发生突然极度躁动, 对监测生命体征的导朕线予以挣脱, 需要3名护理人员联合方可按住。在给予其适当的止痛药物后, 症状好转。 (2) 低氧血症。本组有20例患者因低氧血症而发生躁动, 都是在气管插管拔管后发生, 症状为血氧下降低于90%, 患者处于迷蒙状躁动, 其心率以及呼吸会增快, 其中有7例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导致术后发生通气不足, 在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 将口中分泌物吐出后低氧血症得到有效的纠正[3]。 (3) 尿潴留、膀胱膨胀。本组有5例患者因发生尿潴留以及膀胱膨胀而导致躁动发生, 5例患者均为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 由于术前没有留置导尿管, 并且手术时间较长, 输液的速度相对较快, 术后患者会出现膀胱区隆起, 躁动不安, 轻轻按摩膀胱区没有尿液流出, 针对该现象给予患者一次性导尿管经尿道将尿液引出, 患者病情好转[4]。 (4) 尿管刺激:本组有25例患者因尿管刺激而发生躁动, 且绝大多数为男性, 术前患者没有留置尿管, 在全麻后在患者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将尿管予以安置, 患者在术后麻醉恢复期间, 意识还没有完全的清醒, 无法用意志对自已的行为进行控制, 会出现躁动不安的现象, 绝大多数的患者会表现为要下床小便或者是大声叫喊憋尿。 (5) 麻醉药物。本组有5例患者因术中全麻方式为吸入麻醉, 静脉镇痛药用量相对较小并且手术结束前没有给予适当的镇痛药, 而导致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出现躁动不配合的现象, 遵医嘱给予患者20~30mg丙泊酚静脉注射, 在用药后患者便能够安静入睡, 等到意识完全清醒后, 患者没有再次发生躁动。经分析得知, 可能是因为吸入麻醉药止痛效果持续时间短, 患者麻醉恢复期意识还么有完全的恢复, 从而导致疼痛感觉已经基本的恢复, 患者无法有意识地对自已的行为进行控制, 从而表现出躁动[5]。

总之, 针对气管插管全麻术复苏期患者而言应在术后对其生命体征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密切的观察, 随时监测躁动的发生, 并采取对症处理, 保证患者能够安全度过复苏期

参考文献

[1]谭明韬, 徐美燕, 焦莲萍.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15 (10) :1934-1935.

[2]郭爱芳, 赵玉荣.全麻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0 (21) :161-162.

[3]张雪红, 夏燕飞.全麻患者苏醒期严重瞻望的处理与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3 (24) :3343-3344.

[4]李辉, 肖彩霞, 王秋红.拔除术后留置导尿管排尿困难原因及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 2009, 19 (17) :336-337.

上一篇:初一重拾作文900字下一篇:血库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