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急救护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目的:观察规范化急救护理对接受心肺复苏的心搏骤停患者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接受心肺复苏心搏骤停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常规组27例(行常规急救护理)和实验组(行规范化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救护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心肺复苏急救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肺复苏急救护理论文 篇1:

优化急救护理在儿科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在儿科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现代重建流程管理理念,对我院急诊科现有的急诊流程进行建模优化,比较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存活率,以及实施优化护理前后两组患儿的自主循环恢复与自主呼吸恢复情况。结果:优化急救护理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且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可有效提高儿童抢救效果,提高儿科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肺复苏; 儿科急诊; 护理流程

心脏骤停主要由外伤和突发心血管疾病引起。如果不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治疗,患儿会出现缺血缺氧,严重时会损害生命和健康[1]。临床上常见的救治措施包括心肺复苏、输液,以及实用性极强的抢救方法,可显着减轻患儿病情。因此,优质的护理可以加强医护人员的合作,显着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缓解患儿的病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报告中,对于急救心肺复苏患儿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方式,取得了显着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心肺复苏术(CPR)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实施优化急救护理后获救的患儿35例为优化组。 将2020年3月至2020年6月抢救的35例患儿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处于心脏骤停状态,无其他严重疾病,符合本研究标准。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个月至5岁。平均年龄为 (2.6±2.4)。 优化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3个月至 6 岁(3.15 ± 2.85)。两组总体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 2 方法

1 . 2. 1 对照组30名患儿接受常规护理

在患儿被确诊为心脏呼吸骤停后,护士和医生立即对孩子进行了心肺复苏治疗,包括静脉通路放置、全导联心电图、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气道开放等。孩子症状好转后,立即转入医疗单位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1 . 2. 2 优化组30名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化急救护理

在判断孩子是否处于心脏骤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一旦确诊,立即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采取3人分工法进行操作。护士A紧靠病床,负责管理气道,确保气道通畅,吸入氧气和排除痰液,并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观察疾病变化;有一定经验的护士B站在孩子身侧,负责管理孩子的循环系统,开静脉管,取血,配血,输液,协助医生进行胸压、除颤、心电监护等,配合医生;经验与资历较低的护士C负责给患儿止血包扎,做好手术记录工作,以及患儿导尿工作。儿科心肺复苏治疗完成后,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孩子的监护,如加强心率和血压监测,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发生。

1 . 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心肺复苏结果(心肺复苏成功率、存活率、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和护理满意度(心肺复苏患儿家属随访,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 . 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测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x2字检验。P <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心肺复苏效果对比

优化组心肺复苏率、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因此,优化组心肺复苏效果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

优化组35例患儿中,32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1.43%; 对照组35例儿童中,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的有28例,护理满意度为77.14%。 两组比较显示,优化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9,P=0.005)。

3 讨论

优化急救护理可以大大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人员素质。它还可以改善患儿的病情,促进患儿的良好预后。危重病人抢救小组成员应了解应急救援流程,实行固定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同时,执行一系列抢救任务,有效缩短抢救时间,缩短整个抢救过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实现合理效益,在护理人员的组合上注意新老人员的搭配,能突出各自的重点;建立规范、有效的服务流程,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重复性,避免浪费时间和人员,确保患儿在短时间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2]。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心肺复苏效果中优化组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儿童的护理满意度。优化组护理满意率为91.43%,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7.14%。优化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9,P=0.005)。主要原因是依靠合理的人员组合、可靠的抢救护理程序、急诊护士在心肺复苏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在救援现场与急诊医生的经验。

急救护理程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急救质量,也提高了护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在急救中,急救人员可以快速判断,果断治疗,正确评估,定期急救,快速有效地抢救重病患儿,让患儿获得了更大的希望。总体而言,优化整合急救技术,提高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有效控制病情,改善心脏功能,保障患儿生命安全,适合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给予急救技术优化整合,明确急救人员职责分工和协调,使临床急救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快速响应救援机制,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有效控制病情,改善心功能,确保患儿生命安全,适合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燕,薛莹莹, 刘梦思,等.优化急救护理在儿科急救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首都食品與医药,2019, 026(002):119-119.

[2]徐金燕.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9,016(010):222-223.

[3]任印红.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000(006):192,196.

[4]柳燕.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3(29):2.

[5]孙端.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结果及预后观察[J].名医, 2020,No.81(02):235-235.

[6]张世艳.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J].家庭医药,2018(6).

作者:张毓苗

心肺复苏急救护理论文 篇2:

观察对接受心肺复苏的心搏骤停患者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规范化急救护理对接受心肺复苏的心搏骤停患者实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接受心肺复苏心搏骤停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常规组27例(行常规急救护理)和实验组(行规范化急救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救护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救护有效率明显较常规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 规范化急救护理对接受心肺复苏的心搏骤停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可在提升其临床救护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规范化急救护理;心肺复苏;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简称CA),指个体在无重大病变情况下心脏受到严重打击引起心脏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停止,致使个体全身出现严重缺氧、缺血。作为临床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心肺复苏可有效促进CA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功能的恢复。相关研究表明,若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的同时给予患者以规范化急救护理,则可在提升心肺复苏救治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质量[1]。因此,本研究对规范化急救护理在接受心肺复苏的心搏骤停患者实施的效果进行观察,现作如下阐述: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接受心肺复苏心搏骤停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2月-2021年2月;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常规组27例(行常规急救护理)和实验组(行规范化急救护理)。常规组心搏骤停患者男、女患人数比14:13,患者年龄最小值32、最大值71,年龄平均(43.24±2.01)岁。实验组心搏骤停患者男、女患人数比15:12,患者年龄最小值36、最大值73,年龄平均(44.14±1.12)岁。经科学计算,两组基线资料未呈现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给予患者以对症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以及病情观察等常规急救护理。

1.2.2实验组

给予患者以规范化急救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辅助主治医师行胸外心脏按压,构建静脉通路(至少2条)并为患者输注相应药物;随后使用生理盐水(10ml)快速冲管,将患者输注药物一侧的肢体抬高,以促使药物更好进入患者血机体内血液循环。②遵照医嘱给予患者以气管插管,并保持管道通畅及稳定。待患者恢复心搏后,应对患者心脏搏动情况进行密切关注,查看患者是否存在心室颤动情况,若患者存在心室颤动情况,应第一时间报告主治医生并立即给予患者以电除颤急救处置。③治疗期间,若患者依然昏迷,则应遵照医嘱结合患者实际病况给予患者以亚低温治疗,以此促进患者头部及全身温度的降低。完成治疗后,立即实施物理复温处理。④加强心电监护。护理期间,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脏传导阻滞等情况,护理人员应即刻上报医师并辅助医师给予患者以相对应救治。⑤

1.3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者临床救护效果进行评估和对比,以显效、有效、无效为评估标准;其中治疗后患者病症、体征完全消失且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病症、体征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病症、体征未明显改善为无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对比,主要包含胸部不适、记忆力减退、抽搐、反应迟钝四项。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救护有效率

实验组患者临床救护有效率明显较常规组高(P<0.05)。详见下表:

2.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常规组低(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作为临床急诊门诊常见危急重症疾病类型之一,心搏骤停极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坏死,且这一病症不可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应立即救治复苏。作为临床救治心搏骤停的重要手段,心肺复苏可有效促进CA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功能的恢复,从而为患者生命的挽救提供切实帮助。相关研究表明[2],如果在给予心搏骤停患者以心肺复苏救治的同时展开规范化急救护理,那么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心肺复苏救治效果,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和质量,切实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本次研究中,给予常规组以常规急救护理,给予实验组以规范化急救护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临床救护有效率明显较常规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常规组低(P<0.05)。

综上,规范化急救护理对接受心肺复苏的心搏骤停患者护理干預效果,可在提升其临床救护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俞惠.智能型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2):2094-2096.

[2]黄烨荷.基于前馈控制理论的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v.27(9):183-186.

作者:罗倩

心肺复苏急救护理论文 篇3:

对接受心肺复苏的心搏骤停患者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的效果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接受心肺复苏的心搏骤停患者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心搏骤停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给予规范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心搏骤停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成果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急救护理应用于心搏骤停患者,在最大限度将各种并发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的同时还能让其急救成功率得到提升,值得推行运用。

关键词:规范化急救护理;心肺复苏;心搏骤停;应用效果

心搏骤停是一种很严重的急诊科病症,临床上应对心搏骤停的常用医治手段就是心肺复苏,给予心肺复苏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法在优化患者的心肺功能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2]。本研究针对目前的现状,比较和分析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应用公共卫生管理的成果,详细见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共40例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26~68岁,平均(46.22±4.14)岁;对照组共40例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28~70岁 ,平均 (48.31±4.42) 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规范化急救护理:医师在给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护理人员要在一旁与医师做好配合;在给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之前,护理人员要先用10ml的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并将患者输液的一侧肢体抬高;护理人员要依照医师的嘱咐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固定好导管;在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心搏有所恢复之后,护理人员要细致的查看患者的心室是否有颤动的征兆,一旦有任何异常,及时给予患者电除颤;护理人员要依照医师的吩咐对昏迷不醒的患者进行亚低温处理,让其头部和全身的温度降下来,之后,再用物理方法来恢复患者的体温;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实时的查看患者的心电图走向,如发现患者有心脏受阻的症状,及时让医师过来查看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手段。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可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显效表示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且没有任何的并發症;有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了一定的好转;无效表示患者没有丝毫的好转,反而病情还有加重的趋势。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 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n=40),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38例,占比95%;对照组(n=40),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30例,占比75%;(X2=6.762,P=0.001)经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肺复苏是临床上应对心搏骤停患者的常用医学手段。心搏骤停患者病情危急,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死亡率,所以,对其进行抢救的每一秒都很重要。传统的急救护理因护理流程不规范,各医护人员对自己的职责没有清晰的认知,使得护理工作的质量不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也很低[3]。

规范化急救护理模式以其规范化、系统化的护理流程广受医学和患者的追捧,其临床使用率也在不断升高。在规范化急救护理模式之下,会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迅速查看并评估患者的病情,之后通过心电图监测患者的心率指标;另外,护理人员还会提前调试好呼吸机的参数,并及时配合医师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对导管进行充分的固定[4]。对心肺复苏后清醒的患者和一直昏迷不醒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让患者的心肺功能得到优化。通过这种种的规范化护理方案,会将患者医治后可能会出现的胸部不适、反应迟钝、抽搐等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在最小范围内[5]。

总而言之,规范化急救护理应用于心搏骤停患者疗效较好,能将各种并发症控制在最低范围中,还能让患者称心,值得推行运用。

参考文献:

[1]倪焕娟,杨喆.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研究 [J]. 河北医学,2019,22(10):1711-1713.

[2]黄美娟, 陈智萍.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27(11):1457-1458.

[3]张浩然,朴丽莎,黄海燕.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8(15):193-196.

[4]吴洁,侯丽.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11(20):185-186.

[5]张涵, 梁益伟, 申时满.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17(008):112-113.

作者:郑敏

上一篇:事业单位税收筹划论文下一篇:环保工程监理体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