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全麻手术护理

2024-05-05

小儿全麻手术护理(精选十篇)

小儿全麻手术护理 篇1

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患儿均于2005年5月~2010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科行全麻手术,其中男96例,女64例;年龄最小4 d,最大12岁,平均年龄(5.6±1.1)岁;体重16.2~35.8 kg,平均(28.1±10.83) kg;所有患儿经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手术部位见表1,手术时间75~240 min,平均(176±57.3) min。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准备

由于手术对象特殊,均为小儿,他们往往心理脆弱,对手术缺乏感知认识,术前常表现精神紧张、哭闹不安、行为抗拒,不能很好配合术前准备工作,故术前访视和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护士选择在患儿精神状态最佳的时段前去探视,耐心地与患儿沟通,掌握患儿的心理特点,以激励的方式增强其自信心,减少患儿对医务工作者的恐惧感,同时在访视中注重于家长的沟通,通过向他们介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手术体位,疏导患儿家长的紧张情绪,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争取患儿及家属的理解,使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2]。

2.2 术中护理

2.2.1 建立静脉通道

患儿进入手术室即建立静脉通道,并依据手术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以利于静脉给药。术中随时监测患儿出血、血压和尿量,以便随时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输液不足和输液过多过快引起严重的后果。

2.2.2 插管的护理

静脉通道建立后,摆好患儿麻醉体位,将准备好的喉片递给麻醉医师,插管后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体进出,保证导管确实在气管内,同时保证导管固定牢固、保证气管插管通畅。自导管前端的气囊内注气5 ml左右[3],连接麻醉机。未拔除气管插管前,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氧气的供给。患儿麻醉清醒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拔除气管插管。

2.2.3 密切观察病情

麻醉药物对人体的中枢神经、循环和呼吸系统机能都有干扰,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配合麻醉医师观察术中病情,小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代谢率较高,术中婴幼儿易出现低温,应及时给予逐步复温,在复温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暖,并防止烫伤,年长儿易出现高热,应及时给予降温,在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应用物理降温[4],尤其注意头部降温,以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故术中要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情况;测定1 h尿量,如果尿少,立即报告麻醉医师;监测患儿的呼吸情况,开始每10 min观测一下呼吸、心率,如正常,1 h后每30~60 min观测1次,严保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与窒息的发生;同时监测患儿输液及输血情况,看有无外渗、外溢或输液管阻塞,根据术中出血多少及患儿血压的高低,及时调节输液速度。

2.3 术后护理

小儿全麻手术最为高发的是呼吸道并发症,这与患儿年龄小、麻醉药及肌松药的残余有关。为了避免小儿呼吸道并发症的出现,医护人员要对术后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和方式严格监测。并观察患儿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来评估麻醉深度,全麻患者一般在60~90 min可获清醒[5],如发现瞳孔变大或正常、睫毛反射出现、呼吸浅速等表示患儿即将苏醒,此时应密切监护,对患儿进行保护性约束,双手进行功能位固定,防止小儿不自觉地拔除外连管路,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小儿镇静剂,因药物引起的苏醒延迟,可用纳络酮等药物催醒。

3 结果

由于护士细致合理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本组160例患儿均手术成功。没有因护理质量问题而影响患儿的安危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护理效果显著。

4 护理体会

小儿全麻是指小儿吸入了麻醉药或静脉内注入麻醉药后,利用麻醉药物使小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抑制,失去知觉,在无痛觉安睡的情况下保证各种手术的完成。麻醉对于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非常关键,麻醉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协作的过程,它不单纯是术中镇静、镇痛、肌松,还包括围手术期的监测,术中的合理补液,术后的镇痛范围等。小儿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他们,肝肾功能不完善,解毒代谢及排泄功能不充分,加上小儿年龄较小,好哭易动,手术期间配合度低,因此掌握正确的全麻手术护理对小儿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小儿全麻手术的成功,离不开手术医生与麻醉医生的紧密配合,也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精心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除了不断学习专科知识、操作技能外,还要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准确、细致、轻巧的进行护理,全面掌握小儿生理解剖,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熟悉小儿麻醉意外的种类和表现,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做到严密观察、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6]。

护士密切的监护能预见一些护理问题的发生,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可以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的几率,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本研究中,患儿由于手术室护士术前、术中、术后的优质护理,160例患儿均安全渡过手术关,回到病房。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全麻手术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60例行全麻手术的小儿的临床资料,介绍药物的使用、全麻的配合,总结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方法 。结果 160例患儿经过合理的护理,无一例患儿因护理缺陷而发生意外事故或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护理得当,术后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指标均稳定。结论 手术室护士做了良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时准确应用各类药物及恰当的输液输血、术后优质的护理,是小儿全麻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小儿,全麻手术,护理

参考文献

[1]孙增勤.实用麻醉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50-672.

[2]何玉玲.50例病儿全麻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现代医药卫生, 2002,18(8):733.

[3]陈进芬,王丽,王岸冰,等.小儿全麻手术的护理方法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5,12(5):1191-1192.

[4]Arai YC,Fukunaga K,Hirota S.Comparison of a combination of midazolam and diazepam and midazolam alone as oral premedication on preanesthetic and emergence condition in children.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5,49:698-701.

[5]宋淑爱,高薇丽,郑礼花.小儿全麻手术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1):1314.

小儿全麻手术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8-8间,分别选择全身麻醉上腹部和下腹部手术患者各25例,无严重的心肺疾病。上腹部组:男性11人,女性14人,年龄26岁-66岁,平均57岁,其中胃手术7例、胆道手术10例、脾脏手术4例、贲门手术2例、胰腺手术2例。下腹部组:男性13人,女性12人,年龄25岁-68岁,平均56岁,其中结肠手术12例、直肠手术13例。

1.2方法:

1.2.1呼吸功能指标测定:二组患者分别在术前1天和术后6h,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氧饱和度,用Microlab 3000 Series(Micro Medical Lid,US)仪测定肺功能指标,并观察呼吸情况。二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术后6h分别收集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指标,其中VC、FVC因受年龄、性别、身高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故用实测值占预计正常值的百分比(A/P)来表示。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用SSPS统计软件包处理,统计结果显著性标准定为P<0.05。

1.2.2临床症状评定:术后6h至术后第1天分别观察患者胸闷、气急、咳嗽、呕吐、呃逆等症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五级评分制(见表1)[2]进行评分,由护士向患者说明评定的方法,理解后患者自己独立打分,不带任何诱导和暗示。采用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平均秩和表示。

表1 症状自评量表5级评分

1.3结果:

全麻上、下腹部手术后6h各项呼吸指标比较结果见表2。从表2看,二组在PCO2、SaO2上存在明显差异。由于术后6h,受麻醉抑制、体力不支、切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上、下腹部手术患者所表现的VC和FVC都比正常预计值有明显的下降,其中,VC比较有明显差异性。从表3看,二组术后胸闷、气促、呕吐、呃逆症状程度量化比较有明显差异。

表2 术后6h两组呼吸指标比较

表3 术后症状二组比较

2. 讨论

人们认为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后肺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3]。全麻上腹部手术由于手术部位邻近胸腔,创伤刺激、神经反射和炎症反应对膈肌、胸腔、肺部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大,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2.1膈肌和胸廓的影响。膈肌运动是维持正常胸腔压力和肺部膨胀所必需的。上腹部手术横膈向头方向移位,可使胸腔容量减少500ml,全身麻醉下的胸廓、肋骨架内径的缩小,以及中心血容量的增高(约300ml)等都可使胸腔容量缩小[4],导致胸肺

小儿全麻手术护理 篇3

一般资料:115例患儿,男80例,女35例,年龄4~12岁,体重8~49kg,ASAⅠ~Ⅱ级,手术有阑尾炎、嵌顿疝、肠系膜囊肿等。所有患儿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钠2~5mg/kg。

麻醉方法:所有患儿采用静脉全麻,麻醉诱导用药,氯安酮1~2mg/kg,力月西0.2mg/kg,丙泊酚5~10mg/(kg·小时),静脉输注,并追加维库溴安0.3mg/kg。术中所有患儿全程控制呼吸,潮气量(VT)10~15ml/kg,呼吸频率(RR)14~24次/分,呼吸比(1:E)为1∶[KG-*2]1.5,并根据血氧及呼气末二氧化碳结果,适时调整通气量,并且维持PETCO2在4.65~5.32kPa。在满足手术野充分暴露的情况下,起伏压力越小,对患儿呼吸循环影响越小。

结果

所有患儿麻醉诱导期呼吸循环相对平稳,麻醉期间均行机械通气。VT、MV、气道压适时调整,均维持在正常范围。患儿二氧化碳气腹后5分钟。PO2、SaO2、SPO2均下降,PaCO2、MA、pH均上升,放气后5分钟上述所有参数基本恢复气腹前水平,遇有分泌物多者,可用氟美松2.5~5mg,术中清理呼吸道,术毕待患儿完全清醒后拔管。全部患儿在手术结束后,均能如期苏醒,并顺利拔出气管导管。

讨论

小儿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已成为当今腹部外科的重要发展方向。由于小儿腹腔容量小、腹腔吸收CO2快,以及對缺氧的耐受性差,因此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有一定难度。

气腹对循环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高碳酸血症和腹内压的增加,并与患儿的体重、手术时间、注药速度、注气容量、年龄和心血管状态有关。气腹使膈肌移向头侧,减少肺容量,降低肺顺应性,增加气道阻力,气道内压升高,膈肌运动受限。

我们体会:①麻醉前做好充分准备,如补充血容量,预防呼吸道感染。②采用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并辅以丙泊酚复合全麻,使用肌松药便于控制呼吸,保证足够的通气量,使气腹所致的高腹内压相应下降,增加腹腔容量。应在手术早期严格控制芬太尼用量,以免苏醒延迟。丙泊酚起效快苏醒快,适用于麻醉维持。③使用较低的气腹压既能满足手术操作需要,又能维持最低的气道压及合理的通气为宜,才能避免高气道压对气道的不利影响。④保证CO2排出,麻醉期间控制呼吸,轻度过度通气以抵消气腹对呼吸动力和通气的影响。⑤重点监测:呼气末CO2、SPO2、体重、术中呼气末CO2与PaCO2。

小儿全麻手术的配合与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例全麻手术患儿, 男64例, 女32例;年龄4~12岁, 平均7.5岁, 体质量16~37kg, 平均32kg。所有患儿肝肾功能检查正常。病种:骨科手术44, 普通外科腹部手术36例, 耳鼻喉科手术11例, 烧伤整形手术5例。手术时间70~260min, 平均180min。

1.2 手术前准备

(1) 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手术对象均为小儿, 术前访视非常重要。随访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患者对麻醉与手术产生的恐惧与紧张心理, 以减少麻醉的并发症, 利于麻醉的诱导与维持, 减少麻醉意外。与患儿交流时, 要融入到患儿的活动中, 掌握患儿的心理特点, 与患儿建立亲密感, 减少患儿对医务工作者的恐惧感。争取患儿及家属的理解, 使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与家属交代禁食时间一般为8h, 并给家属强调术前禁食的重要性, 以免术中呕吐, 引起呕吐物窒息或吸人性肺炎。介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手术体位, 通过语言交流等方式疏导患儿家长的紧张情绪, 以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 (2) 小儿体质量是麻醉给药、术中输液的重要依据。并了解患儿身体状况及各项检验指标, 因此术前称体重要准确, 最好在晨起、空腹和排尿后测量, 再减去所穿衣服的重量。

1.3 麻醉前准备

(1) 调节手术间的温度:避免因小儿生理差异, 室温应相对和湿度, 防止受凉。 (2) 提前备好麻醉后所需物品,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做好小儿的心理护理, 减少患儿对手术持有本能的害怕、恐惧。 (3) 备好急救物品器材: 吸引器及管、氧气, 协助麻醉师备好麻醉机、吸氧导管、吸痰管、气管插管、急救药品及复苏器材等。 (4) 建立静脉通道:前选择粗直静脉, 并固定和保护, 保证静脉输血输液, 避免因小儿代偿能力差, 加上麻醉、手术创伤和出血, 易造成循环障碍, 甚至危及生命。

1.4 麻醉方法

(1) 本组气管内插管全麻42例, 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入室给予咪唑安定0.1mg/kg, 氯胺酮1~2mg/kg, 维库溴铵0.08mg/kg, 诱导平稳行气管插管术, 手术开始时给予芬太尼2.0 ta g/kg静脉注射, 术中采用氯胺酮0.5~l.0mg/kg, 21J深麻醉, 肌松药术中不再追加。 (2) 非气管内插管全麻53例, 入室给予咪唑安定0.1mg/kg, 氟芬合剂1/4~1/3剂, 首次氯胺酮按2mg/kg静脉注射, 随后视术中麻醉情况每隔30min氯胺酮按lmg/kg静脉注射麻醉。 (3) 基础麻醉, 氯胺酮按4~8mg/kg, 待患儿入睡后, 开通静脉予0.1%~0.2%氯胺酮滴注, 与麻醉师配合管理麻醉深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全程均有血氧饱和度监测。

2 结果

96例忠儿术中麻醉效果满意, 保证了患儿顺利接受、完成手术, 平安返回病房。无一例因麻醉期间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 术后随访无任何麻醉并发症发生, 无死亡病例。

3 护理配合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多采取头偏向一侧平卧位, 全麻患儿由于意识消失, 意识不清, 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 极易诱发呼吸道梗阻,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体位[3]。如有分泌物应及时吸出, 做到术中及时吸痰并吸氧, 面罩给氧为最佳。 (2) 配合麻醉师摆好手术体位, 既要充分暴露手术部位, 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4]。注意防止舌后坠。同时应用柔软约束带固定肢体, 特别在全麻清醒期患儿常出现出现躁动, 意识不清, 幻觉等表现。患儿常会发生躁动, 此时应注意预防意外损伤应明确原因, 去除诱因, 耐心解释及安慰患儿,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3) 密切观察病情及手术的进展情况, 尽量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术中应持续心电监护、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随时提醒手术人员忌用自己的手或器械压迫患儿腹部影响呼吸找好呼吸管理。 (4) 保证输血输液的速度, 因小儿水代谢比成人快, 不易耐受脱水, 因此术中一定要掌握正确的输血、输液速度[5]。输液量计算应依据术前禁饮禁食散失液量、机体正常维持量、手术麻醉失液量。护士应在术中精确计算输液滴数, 既要避免因输液过慢引起患儿脱水, 又要防止因过快导致心肺负担加重, 甚至肺水肿。 (5) 术后清醒期的护理。全麻患儿术中极易发生呼吸抑制、舌后坠, 因此在手术结束后, 需常规吸氧, 可用可调式面罩吸氧。如果患儿出现舌后坠现象, 可以将患儿头稍微后仰, 拉直气道, 也可放口咽通气道。与麻醉师一同将患儿送回病房, 途中需携带小儿呼吸气囊, 便于途中吸氧。注意观察患儿口唇颜色, 肢体颜色及血氧饱和度, 以保证运送安全。并与病房护士交班后方可离开。

4 讨论

小儿手术实施全身麻醉具有使用方便、诱导迅速、深度镇痛、尤其体表镇痛好等优点, 更适合于短小手术, 临床应用广泛。但小儿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 病情变化快, 具有其特殊性。但因麻醉过深会有危险, 过浅患儿躁动影响手术进展, 并易污染切口。因此做围麻醉期手术期间护理, 做好麻醉前的病房访视的心理护理、认真做好麻醉前的器械及物品的准备、术中密切观察麻醉的深浅, 及时调节给药的速度, 注意体位的摆放, 约束带应松紧适宜。术前严把禁饮禁食及感冒发热关, 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细节, 术中协助麻师严密观察病情, 手术过程中坚守岗位, 不可离开手术间, 随时准备抢救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技术, 也要熟悉小儿麻醉意外的种类和表现, 对全麻手术的患儿, 做到严密观察、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及时处理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患儿全麻手术的合理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全麻手术患儿在手术期间全麻的配合与护理要点。结果 96例例患儿术中护理得当, 未发生护理缺陷, 安全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良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肢体的适当固定、及时准确应用各类药物及恰当的输液输血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有效护理措施。

关键词:小儿,全麻,手术配合

参考文献

[1]刘俊杰, 赵俊文.现代麻醉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1251.

[2]王建敏.手术室护理工作全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 2008:7.

[3]卢翠锦.小儿静脉全麻术中的观察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 11 (24) :92-93.

[4]瞿萍, 高兰梅.266例小儿全麻手术的护理配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 22 (8) :921-922.

小儿全麻手术护理 篇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67-01

作者简介:黄蓉(1970-),四川宜宾人,大专,主管护师。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进入意识消失的一种状态。这种抑制是可逆的可控的,手术完毕患者逐渐清醒,不留任何后遗症。全麻可分为吸入全身麻醉、静脉全身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基础全身麻醉四种。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麻醉学的不断进展和监护设备的不断更新,全身麻醉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安全。其苏醒期与诱导期具有相同的危险性,病人随时会出现呼吸、循环、神经系统、代谢等方面的改变。

麻醉苏醒期是在全麻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的残留作用尚未消失,机体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易出现躁动、呼吸道阻塞、呕吐误吸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小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因此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为了确保患儿麻醉苏醒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内,提高患儿返回病房的安全性,麻醉苏醒期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328例,男203例,女125例,年龄2月-6岁。麻醉时间10分钟~140分钟。

麻醉方法为:单纯静脉全麻、不插管吸入麻醉、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

2护理措施

2.1环境温度的保持:小儿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健全,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麻醉药物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及手术过程中散热增加,术后易出现体温过低甚至体温不升。肺通气不足及麻醉苏醒延迟也可引起小儿术后发生低温[1],而低温又可导致苏醒延迟及呼吸循环抑制,甚至导致不可逆损害,因此应给予良好的保温措施,加强保暖。调节室温温度为25℃-27℃,湿度应控制在50%~60%。发现体温过低时应盖被及保温毯保温,但应注意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避免烫伤患儿。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小儿咽喉反射不健全,在全麻苏醒期的吞咽反射微弱,术后恶心呕吐的现象时有发生。小儿全麻后首先应保证呼吸道通畅,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可在肩部垫一薄枕,或取侧卧位头适当后仰,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防止舌后坠和分泌物过多引起呼吸道梗阻及呕吐物误吸,配备吸引器吸痰,应给予面罩吸氧。

2.3维持循环系统稳定:小儿循环与成人有所不同,术后缺氧及血容量不足多表现为心动过速及低血压,要根据患儿血压、心率及术中失血情况进行适当补液,避免发生水电解质紊乱。严密监测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的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口唇及引流物的色、质、量。密切监测SpO2可早期发现低氧血症,SpO2低于正常时应注意及时查找原因并予以处理。SpO2应维持在95%以上。没有持续监测SpO2通常不能及时发现低氧症。

2.4防止意外损伤:患儿多采用氯胺酮、异丙酚等静脉复合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抑制大脑联络经路和丘脑新皮质系统,兴奋边缘系统,将丘脑新皮质系统和边缘系统的功能与电生理分开,因此恢复时间不一。患儿在苏醒过程中,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恢复,就影响患儿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患儿就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躁动不安、幻觉。相应地带来许多安全隐患,易发生坠床。因此必须加强守护,加用约束带,以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为度,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自行拔除各种导管而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意外伤害,可适当给予镇静剂。

2.5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患儿手术时多采用静脉留置针,保证了术中输液速度,避免了患儿躁动时穿刺损伤血管造成液体外渗。我们在保证了输液量和速度的同时要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以免引起肺水肿等并发症。

2.6固定好各种管道:对各种引流管加贴胶布固定,并在管外作好相应标识,以检查管道是否有脱落现象。

2.7疼痛治疗:全麻苏醒期随着镇痛藥物的作用逐渐消失,患儿常感到伤口疼痛,而术后疼痛是一种恶性刺激可使机体应急性增高、代谢增加、氧耗量增加,对患儿术后恢复不利。并协助麻醉医师静脉应用镇痛剂或进行镇痛泵处理。

2.8心理护理:术后由于麻醉剂的作用,患儿的意识尚未完全恢复,但潜意识里对手术、麻醉、术后疼痛的焦虑和恐惧还是存在的,所以要善于观察患儿的眼神、动作,领会其意思,态度要亲切和蔼,关心体贴,使之产生一种信赖和安全感[2]。

小儿全麻手术护理 篇6

关键词:丙泊酚,氯胺酮,术后镇痛,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上肢手术, 但在小儿上肢手术中, 由于小儿不合作, 使麻醉和手术操作不能顺利进行。以往小儿上肢手术常需全身麻醉, 氯胺酮静脉全麻应用较为普遍, 但单纯使用药量大、不良反应多。本文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拟行上肢手术患儿40例, 男24例, 女16例;年龄2~6岁;体质量11~23kg;ASA Ⅰ级或Ⅱ级。术前心电图、X线胸片、凝血功能等均正常。其中外伤31例、矫形手术5例、其他手术4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组 (A组) 和氯胺酮组 (B组) , 每组20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禁食禁饮5h, 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1mg/kg、苯巴比妥钠3mg/kg, 开放静脉 (多数患儿在病房已开放静脉) , 常规监测心电图 (ECG) 、血氧饱和度 (SpO2) 、血压 (BP) 。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B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 面罩给氧。置患者于平卧、头侧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准确进针回抽无血注入0.25%罗哌卡因1mg/kg。A组持续滴入丙泊酚0.1mg·kg-1·min-1;B组给予氯胺酮0.5mg/kg间断静脉注射, 术中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动度及SpO2。手术结束前20min左右停止给药, 待患儿清醒及脱氧5min后SpO2维持在96%以上送入病房。

1.3 观察指标

连续监测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呼吸 (RR) ;苏醒时间 (停药至小儿苏醒的时间) 、停药后及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BMA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HR保持相对稳定, 麻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HR明显升高 (P<0.05) 。见表1。A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B组, 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麻醉前比较, *P<0.05

注:与B组比较, *P<0.05

3讨论

由于小儿手术难以配合, 常需氯胺酮静脉全麻, 但上肢手术一般时间较长, 导致全麻药用量大, 术后呕吐发生率高, 苏醒较晚, 有心血管兴奋即术后精神兴奋等不良反应。因此, 现在多数医院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进行手术, 有效地减少了全麻药用量, 使患儿及时苏醒, 也减少各种不良发应的发生[1,2]。小儿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是常用的麻醉方法, 但由于氯胺酮有增强腺体分泌的作用, 且诱导时出现喉痉挛在小儿较成人多见, 增加了麻醉风险;苏醒期的精神不良反应较大, 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时有发生[3]。丙泊酚是近年来临床上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4], 其作用快, 维持时间短, 恢复平稳, 苏醒迅速[5]。观察发现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 小儿腺体分泌较少, 术中BPHR相对稳定, 术后患儿基本无哭闹躁动,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较低。

有资料报道, 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中, 丙泊酚的诱导量为3~4mg/kg, 维持量为8mg/kg[6], 作为镇静辅助用药, 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 用量远低于全凭静脉麻醉。

综上所述,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安全有效, 能很好解决患儿不配合、全麻药用量多等问题。特别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术中患儿循环系统影响小, 术后不良反应少, 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优于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

参考文献

[1]崔旭蕾, 徐仲煌, 郭向阳, 等.小儿外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8) :702-704.

[2]刘建树, 杨燕, 梅雷, 等.外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7, 23 (8) :685-686.

[3]陈伯銮.临床麻醉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02-305.

[4]Miller RD.Anesthesia[M].Philadelphia:Churchil Living Stone, 2000:228-271.

[5]Koshy G, Nair S, Norkus EP, et al.Propofol versus midazolam and me-peridine for conscious sedation in GI endoscopy[J].Am J Gastroenterol, 2000, 95:1476-1479.

小儿全麻复苏期护理要点 篇7

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儿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后, 常规吸氧, 连接心电多功能监护仪。向麻醉医师了解患儿麻醉、手术情况 (主要包括采取何种方式麻醉、手术方式、手术时间) 。与巡回护士交班, 查看输液情况, 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 观察受压部位皮肤状态。注意观察患儿意识状态变化、呼吸频率和幅度、有无一过性呼吸抑制 (屏气) 。观察患儿皮肤黏膜颜色、温度、四肢末梢循环及肌张力的恢复情况并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平稳者15分钟记录1次, 有病情变化者随时记录。术后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时, 及时查找原因, 观察有无异常呼吸音、呼吸运动受限、鼻翼翕动等现象。监护仪显示的指氧饱和度, 可能由于仪器性能或探头脱落无法及时准确显示, 所以不应完全依赖监护仪。在我们观察的患儿中, 并发症的发生多在入麻醉复苏室后15分钟内, 因此护士应多巡视, 观察患儿口唇颜色, 尤其在患儿刚入室后的15分钟内。

2 做好呼吸道管理

小儿入室后, 首先应保证呼吸通畅, 采取合适的体位, 一般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可在肩部垫一薄枕, 或取侧卧位, 头适度后仰。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 根据呼吸情况判断是否有分泌物过多、舌后坠或喉头水肿。全麻患儿未苏醒前常因下颌关节松弛易发生舌后坠, 造成呼吸道梗阻, 处理的方法为立即托起下颌, 给予面罩或加压面罩吸氧, 加大氧流量为6~8L/min, 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道。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时应及时吸出, 口鼻伤口渗出液或分泌物较多时, 吞咽会引起疼痛, 应嘱其吐出或吸出, 吸引时动作要轻柔, 负压不应过大, 床旁必须常规备吸痰设备, 并处于备用状态。患儿发生喉头水肿时一般表现为呼吸困难, 应立即托起下颌予加压面罩给氧, 并遵医嘱用药。术后常发生恶心、呕吐等现象, 恶心、呕吐可能是某些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 也可能是由于分泌物或血液刺激咽部, 或吞入后刺激胃所致[1]。呕吐时应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 头偏向一侧, 并遵医嘱给予止吐药。本组患儿发生舌后坠5例, 呕吐5例, 喉头水肿2例, 均为呼吸道并发症, 经上述处理均安全度过复苏期。

3 体温的观察

小儿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健全,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容易散热;且易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术后容易发生低温或高温[2]。因此, 应给予良好的保温措施, 调节恢复室温为24~26℃, 湿度控制在50%~60%, 发现体温过低时应盖被及保温毯保温, 但应注意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避免烫伤患儿。对于极少数发生高热的患儿要及时降温, 避免发生高热惊厥, 可采用温水或酒精擦浴, 冰敷大血管处物理降温, 必要时遵医嘱予异丙嗪等药物降温, 降温时还应避免发生寒战。

4 苏醒延迟的观察

全麻停止给药后90分钟以上意识仍不恢复即可认为全麻后苏醒延迟[3]。患儿入室时处于睡眠状态者应密切观察其神经反射、瞳孔、脉搏、呼吸、血压等, 来估计麻醉深度。如果瞳孔较大或者正常、眼球转动灵活、睫毛反射存在、血压上升、脉搏略快、呼吸浅速不规则, 表示患儿即将苏醒, 此时应注意患儿安全, 加强巡视。如果患儿的脉搏慢、呼吸深而均匀、瞳孔较小、浅反射消失, 表示麻醉深度比较深, 短时间内不会苏醒[4]。对于苏醒时间较长者, 可视情况与家属及时沟通, 减轻其焦虑。

5 加强安全防护措施

本组小儿麻醉多为氯胺酮静脉麻醉, 因氯胺酮药物作用术后苏醒期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 如在睡眠中突然出现烦躁不安、易激惹、目光呆滞或眼睛紧闭、哭喊挣扎或对周围的任何刺激都表现出过度兴奋。因此, 患儿的床旁应安置护栏, 对未清醒者应常规用约束带固定, 对于烦躁患儿必要时用四头带固定好胸腹部, 注意松紧适宜, 以不影响呼吸为宜。妥善固定输液管道, 静脉留置部位以纸板垫一棉垫固定其上下两个关节, 防止输液管路被拉脱。应强调的是, 对易激惹的患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刺激。护士做到用温和低声的语气和手势与患儿交流。注意与患儿的交流方式, 以及患儿年龄层面的兴趣和方法, 如:对婴儿期患儿多爱抚, 必要时紧贴患儿轻拍其背, 给患儿安全感;对幼儿给予表扬性鼓励, 并给予适当奖励, 以此建立信任和亲切感, 减轻患儿陌生害怕心理。我院麻醉复苏室备有多种儿童玩具、小红花等物品, 以利于患儿交流。部分烦躁、哭闹患儿由于语言不通无法交流或表达, 可请其父母亲属中一人入室陪伴, 对减少患儿陌生、害怕心理, 使其安静下来有明显效果, 也有利于患儿交流、表达。但应向家属做好解释和指导工作, 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

6 安全护送

患儿出麻醉复苏室应严格掌握出室指征:患儿应完全清醒, 呼吸均匀, 不吸氧血氧饱和度>95%维持10分钟以上, PAR评分在9分以上, 经麻醉医生评估后由护士一起护送至病房。对于较小的婴幼儿醒来后会有哭闹的情况发生, 如若至病房的路途偏长, 可酌情请其家属一起护送, 一般婴幼儿见到家属会安静下来, 很大程度上降低路途护送的风险。

小儿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因具有较危险的潜在因素, 而且易引起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应得到我们护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小儿的解剖、生理等特点, 严密观察, 及时准确把握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 及时沟通, 体现人文关怀。麻醉复苏室应配备各种抢救仪器及药物, 并能熟练各种抢救操作。小儿全麻术后复苏期易发生舌后坠、呕吐、喉头水肿等并发症, 所以呼吸道的管理尤为重要。我们总结了一些护理经验, 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护理安全措施, 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明安, 王明德.麻醉后恢复期病人的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28.

[2]钟泰迪.麻醉复苏期病人的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01-331.

[3]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37.

小儿全麻手术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100例行外科手术的小儿患者, 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男33例, 女17例, 年龄7个月~6岁, 平均 (3.3±1.5) 岁;体重6~38 kg, 平均 (24.9±10.9) kg;ASA分级:Ⅰ~Ⅱ级;手术类型:疝囊高位结扎术16例, 鞘状突高位结扎术19例, 睾丸下降固定术15例。对照组男36例, 女14例, 年龄9个月~5岁, 平均 (3.3±0.9) 岁;体重8~36 kg, 平均 (23.7±8.5) kg;ASA分级:Ⅰ~Ⅱ级;手术类型:疝囊高位结扎术19例, 鞘状突高位结扎术20例, 睾丸下降固定术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患儿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无手术禁忌证; (2) 无家族病史; (3) 无过敏史。排除标准: (1) 心、肺、肝、肾等功能不全患儿; (2) 患脑病者; (3) 对使用药物过敏者; (4)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5) 骶管麻醉禁忌患儿。

1.3 麻醉方法

1.3.1 观察组

患儿术前禁水、禁食8 h, 常规心电监护, 以8%七氟烷面罩吸入, 氧流量5 m L/min, 入睡后调节浓度至3%, 建立外周静脉通路, 用7号针头行骶管穿刺, 缓慢单次注入1%氯普鲁卡因+0.15%布比卡因, 剂量1 m L/kg, 麻醉维持持续吸入七氟烷, 浓度设定为3%。术中面罩给氧, 氧流量控制在2~3 L/min。术毕前5 min停止吸入七氟烷。术中出现肢体运动、呛咳等情况加大吸入浓度, 直至体动消失。

1.3.2 对照组

患儿术前禁水、禁食8 h, 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 剂量分别为0.02 mg/kg和2 mg/kg。入室后肌肉注射氯胺酮, 剂量:5 mg/kg, 阿托品0.02 mg/kg, 建立外周静脉通路, 面罩吸氧, 常规心电监护。入睡后用7号针头行骶管穿刺, 注入1%利多卡因, 剂量1 m L/kg, 术中面罩给氧, 氧流量控制在2~3 L/min。术中出现肢体运动、呛咳等情况可静脉追加氯胺酮氯胺酮1 mg/kg。

1.4 麻醉效果判定标准

优:手术顺利, 患儿术中安静、无疼痛, 无体动;良:手术基本顺利, 患儿术中较安静, 有轻微疼痛, 但不影响手术;差:手术不顺利, 患儿出现躁动, 疼痛明显, 需追加大剂量强化药物[5]。优良=优+良。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包,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阶段血压、心率比较

观察组麻醉后、术中、术毕时血压与心率水平与麻醉前比较, 均未见明显波动,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对照组麻醉后、术中、术毕时血压和心率水平与麻醉前比较, 均明显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围术期的血压、心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均更平稳,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与同组麻醉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同阶段比较, P<0.05

2.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96.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及清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为体动1例, 苏醒期躁动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为体动5例, 苏醒期躁动2例, 恶心呕吐1, 喉痉挛1例,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骶管阻滞是经骶裂孔穿刺, 于骶管腔注射局麻药物以达到阻滞骶脊神经的目的[6,7]。小儿患者骶裂孔体标志明显, 穿刺成功率较高, 且骶管容积较小, 脊神经细, 鞘膜薄, 注射药物后易扩散, 阻滞平面可以满足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需求。但由于患者年龄较小, 无法配合完成阻滞麻醉, 术前的各种操作均需在镇静和催眠的全身麻醉状态下完成, 因此, 往往需要配合基础麻醉来完成手术。以往采用各类静脉麻醉药肌注、口服或滴鼻等方式, 但不易掌握药物剂量, 效果不确切。

氯胺酮是唯一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的静脉麻醉药物, 是一种苯环哌啶类药物。氯胺酮不仅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兴奋心血管系统, 还能发挥较好的镇痛镇静作用[8,9]。氯胺酮给药方式简便, 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不会对患儿的生理造成严重影响, 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较广泛。但文献[10,11,12,13]研究表明, 患儿使用过多剂量的氯胺酮, 可导致呼吸抑制, 且麻醉后容易引起唾液分泌物增多等情况, 不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此外, 氯胺酮麻醉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恶心、呕吐、体动的发生率较高, 因此, 该药在临床中的应用还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14,15]。

七氟烷的出现也被誉为吸入麻醉的里程碑式药物, 该药为无色透明、芳香无刺激液体, 可随时调节麻醉深度, 对心率影响作用小, 对于维持心脑血管的稳定很重要。而且对气道刺激小, 可松弛气道平滑肌, 对肌松药的强化作用比异氟醚、恩氟醚要好。主要经呼气排泄, 停止吸入1 h后约40%以原形经呼气排除, 在体内可被代谢为无机氟由尿排出, 代谢率快, 也使患儿醒的快, 醒的透, 减少了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七氟烷的分配系数低, 不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 诱导苏醒迅速, 是目前小儿吸入麻醉诱导的理想药物[16,17]。文献[18,19,20]研究表明, 小儿下腹部手术中, 七氟烷诱导麻醉后, 进行静脉穿刺和骶管阻滞能够降低穿刺时的体动和喉痉挛的发生, 使麻醉成功率大大提高, 患儿在术中呼吸循环平衡, 术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苏醒, 麻醉效果理想。

本研究中, 观察组麻醉后、术中、术毕时血压与心率水平与麻醉前比较, 均未见明显波动,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对照组麻醉后、术中、术毕时血压和心率水平与麻醉前比较, 均明显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围术期的血压、心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均更平稳,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 低于对照组的1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小儿全麻手术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自2014年4月20日—2015年4月20日来该院接受小儿腹腔镜手术的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氟组和生组, 氟组患儿26例, 其中男16例, 女10例, 年龄1.8~9岁, 平均 (4.5±1.4) 岁;生组患儿26例, 其中男15例, 女11例, 年龄1.9~9岁, 平均 (4.7±1.5) 岁。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19例, 阑尾切除30例, 肠套叠复位术3例。所有患者均经由门诊确诊, 签署知情同意书。二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等基线资料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采取相同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麻醉前30 min给予阿托品 (国药准字H41020324) 0.02mg/kg+苯巴比妥 (国药准字H20057384) 5 mg/kg肌肉注射。麻醉诱导采用硫贲妥钠 (批号:9910501) 2~3 mg/kg, 维库溴铵 (国药准字H20067267) 0.1~0.15 mg/kg, 芬太尼 (国药准字H42022076) 3 ug/kg。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 (国药准字J20130013) 以30~60 mg/kg·h-1泵入+七氟烷 (国药准字H20040771) 间断式吸入, 每隔30 min注入维库溴铵。术后对氟组患儿静脉注射氟马西尼 (国药准字H20063822) 0.01 mg/kg, 对生组患儿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在给药3 min、6 min、10 min的呼吸功能、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水平;观察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对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数据用 (±s) 表示, 如若P<0.05, 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给药后不同时间相关指标监测结果经过资料取证以及统计学分析

可知, 氟组和生组在给药后10 min潮气量、呼吸频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改变明显 (P<0.05) ;氟组给药后3 min、6 min和10 min的潮气量均低于生组 (P<0.05) ;而两组在呼吸频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水平上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氟马西尼能够改变患儿的潮气量, 却不会引起其他生命体征的明显变化, 详见表1。

2.2 苏醒时间和并发症率统计分析

经过资料取证以及统计学分析可知, 氟组患儿的压眼会哭时间、呼唤睁眼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均低于生组 (P<0.05) ;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6.92%显著低于生组57.96% (P<0.05) 。详见表2, 表3。

3 讨论

氟马西尼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拮抗剂, 其特异性和亲和力较强, 对中枢兴奋性神经递质有竞争性抑制作用。有报告指出, 氟马西尼有促进理解能力恢复, 催醒和加快术后意识恢复的作用, 更由于其在体内的生物转化作用使得残余的药物不会发生深度拮抗。经过资料取证以及统计学分析可知, 氟组和生组在给药后10 min潮气量、呼吸频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改变明显;氟组给药后3 min、6 min和10 min的潮气量均低于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呼吸频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水平上并无明显差异, 这说明氟马西尼能够改变患儿的潮气量, 却不会引起其他生命体征的明显变化, 这可能是由于氟马西尼虽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传递, 但不阻留钙离子通道, 不会因其抑制中枢神经作用而出现呼吸道异常反应。氟马西尼在催醒全麻患者后会出现再次入睡的现象, 该现象对患儿的身体并无影响, 即再镇静过程。该研究中, 氟组患儿的压眼会哭时间、呼唤睁眼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均低于生组;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6.92%显著低于生组57.96%。这与于昕琼等人[6,7]的研究的氟马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7%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2%的结果一致, 以上结果均说明氟马西尼确能够加速全麻患儿苏醒, 促进意识恢复, 二次入眠的现象属正常范围。

综上所述, 氟马西尼应用于小儿腔镜手术全麻催醒效果良好, 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减轻患儿痛苦, 缩短苏醒时间,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明全, 周军, 颜渊.不同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 2016 (4) :524-526.

[2]杨斌, 吴艳峰, 谢晨, 等.氟马西尼对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苏醒作用观察[J].医药导报, 2015 (7) :895-897, 898.

[3]郭霞.氟马西尼与纳洛酮抢救苯二氮类药物急性中毒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业, 2015 (20) :68-69.

[4]李炳良.氟马西尼用于小儿眼科手术全麻催醒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 2015 (10) :1103-1104.

[5]张振华.氟马西尼对异氟烷麻醉后苏醒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3) :222-223.

[6]范开明, 万震威, 李长科.氟马西尼在不同年龄组妇科腔镜患者全麻后清醒恢复中的作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 (7) :834-837.

[7]于昕琼, 卢爱平, 何宝通.氟马西尼对腹腔镜全身麻醉患者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32) :3614-3616.

小儿全麻手术护理 篇10

【摘要】 目的:探讨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 年11 月-2013 年6 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58 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5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治愈出院,无1例并发症发生.术后进行了追踪随访声嘶症状均缓解,无复发.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干预,细致耐心的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正确的出院指导对保证手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支撑喉镜下; 声带息肉; 护理

声带息肉是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是进行性声音嘶哑,严重者失声、呼吸不畅和呼吸困难,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成为目前治疗声带息肉的一个重要手段[1]。2012 年11 月-2013 年6 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58 例声带息肉患者,均通过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术后给予密切观察病情及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8 例,临床诊断为声带息肉,男26 例,女32 例,年龄36~56 岁,单侧45 例,双侧13例,25 例声带息肉患者合并有轻度或重度的声带充血和水肿。术前主诉症状均为声嘶,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声带息肉。均在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声带息肉患者常因病程长,非手术治疗效果差,担心手术效果不佳对事业的影响,而声带息肉常以教师、导游、营销人员、播音人员患者居多,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或失声,患者常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等复杂心理。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向患者解释、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及对策,选择成功病例现身说法,

以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给予患者信心和信任,积极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协助医生完成各项生化化验及心肺功能检查。(2)术前准备:术前8 h 禁食,4 h 禁饮,以防止麻醉及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呕吐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2]。(3)术前用药:术前30 min,按医嘱给予米达唑仑2毫克肌内注射,阿托品针剂0.5 mg 皮下注射,以抑制腺体的分泌和保持镇静,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常规护理 全麻术后平卧6 小时,头偏向一侧,观察口腔内分泌物,防止发生窒息,对于双侧声带手术者术后多进行深呼吸,以防导致声带粘连[2]。患者術后6h 可以进食冷流食,术后2 日可改为半流质软食,术后3 日可进食正常食物,注意进餐前后保持口腔内的清洁卫生,进餐后可以使用冷开水进行漱口。手术前后均进行戒烟酒,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养成饮食规律,生活起居正常。

2.2.2 饮食护理 术后患者清醒后6 h,若无恶心、呕吐,可进食冷流食。术后1~3 d 饮食应以流食为主,3 d 后改为半流食。术后饮食中补充多种维生素,并选择对咽喉有益的食物进食,多食清淡的食物能够起到润喉、清嗓以开音的作用,术后2周内禁止食用过冷过热刺激性强的食物。

2.2.3 禁发声期间护理 患者术后需要禁声1 周,因为过早地使用声带,会使末痊愈的创面相互摩擦延长声带的恢复,同时,还会使病变复发,护士应向患者说明禁声的目的和重

要性[3]。在禁声期间,护士应多关心患者,细心观察,并及时给予帮助。

2.2.4 并发症观察 (1)术后出血:因咽部组织血液供应丰富,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慎易损伤扁桃体黏膜,可能导致术中、术后创面出血或渗血,术后应仔细观察患者咽部有无出血或痰中带血,观察未清醒患者吞咽情况,如患者咽部出现反复吞咽动作,疑可能是伤口出血,应予以密切观察,发现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处理。(2)呼吸困难:由于术中可能会

刺激会厌、声带、喉部黏膜引起喉头水肿、会厌水肿、喉痉挛等[4]。如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应迅速报告医师紧急处理。本组58 例患者术后无1 例发生喉水肿和呼吸困难并发症。

3 出院宣教及康复指导

患者术后需要休声2 周,休声不是禁声,是尽量少讲话,尤其不能用耳语声说话,声带息肉手术后应注意发音方法及避免过度发声,以防复发。定期复查,如有声音嘶哑,应尽快就医。养成正确用声的习惯,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饮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4 讨论

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具有视野大、清晰度高、切除病变彻底及保留结构好的优点,但是,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手术的护理要求较高,为确保该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护士应做好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做好术后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护理,做好疾病知识宣教,使患者明确术后包括禁声、发音、饮食和复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确保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向军,简洁军,李妮.纤维喉镜下治疗声带小结、息肉232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5-56.

[2] 陈晓东. 电视纤维喉镜手术治疗声带小结与息肉33 例[J]. 江西医药,2009(06).

[3] 胡伟. 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78-1879.

上一篇:学习型下一篇: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