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2024-05-01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通用6篇)

篇1:论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黎敏

经济离不开文化,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企业家们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而儒家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之“根”和“源”,长期以来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诸如仁爱和民本主义思想、为政以德的人格魅力、和为贵的处事方式等,成为中华民族奋进不已的精神动力。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儒家思想完全可以成为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如何把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结合起来,进一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以便更好地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成效,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借鉴儒家思想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卓越的基础在于战略与文化的配合,新世纪的企业家应凭借具有儒家思想内涵的企业文化精心制定战略,突破和超越旧有的管理模式。同时,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基本原则:

1.个性与共性互补的原则

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微观文化或者浅表层次的企业文化,哪些是适应企业的内外环境,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哪些是不适应企业的内外环境,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哪些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共性的东西,哪些又是自己所必须具有的个性的文化,这些是企业家们应该注意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共有的儒家管理理念很多,“诚信”、“修身、治国、平天下”、“自强不息”等都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都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必须遵循的准则。但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与众不同的内外环境,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应该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有个性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任何不切实际的、盲目的模仿都不是本企业应有的企业文化。如云南玉溪卷烟厂是享誉全国的著名企业,儒家思想“满招损,谦受益”的借鉴,使企业提炼出了“天下有云烟、天外还有天”的企业精神。其独特鲜明的警示和鞭策作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时代性与民族性融合的原则

企业文化应该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既然是民族的,同时也要是传统的,但传统的并不意味着根深蒂固而一成不变。不同的民族,其传统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的企业文化应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儒家的勤劳节俭、自尊自强、重视民节、忠诚、和谐和仁

爱等观念。因此,企业应在汲取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相一致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竞争文化,有时需要的是企业间的头破血流,难免会显现得不那么“仁义”和“礼让”,但这是市场的需要。摆脱封闭保守的小生产方式,建立与社会化、国际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现代企业文化,这才是根本。换句话说,我们应根据发展的前景来构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使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二、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1.“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仁”。儒家主张“以民为本”,与现代企业文化把人置于组织中重要资源的地位有异曲同工之妙。儒家主张“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从实践经验中,得出一个真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可以说,儒家思想本质特征在于肯定人的价值。而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尊重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反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肯定管理主体的创造力。东亚儒家文化圈继承儒家学说,在企业经营中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重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取得了明显效果。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培养职工的互相尊重、团结协作、改进创新的精神。在企业内部以人为本的核心是解决员工和企业的关系问题,即如何看待企业员工的权力和需要的问题。具体地说,第一要关心和尊重每个人和承认每个人的成就、尊重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激发人的自觉性,注重从组织、制度、授权、奖惩等方面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要使每个人都有适合其能力、志趣的岗位与责任,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即人尽其才;第三要把员工的智力开发和培养人才放在首要地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不断提 高员工的文化和专业素质,让员工觉得事业有前途、工作有奔头;第四要重视在企业内部创建一个激发人上进、心情舒畅、协调和谐的工作环境,如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改善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第五要尽可能改善、提高、满足员工正当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需要,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这就要求企业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机制,又要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在管理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同现代企业管理真正结合好,把儒家中“仁爱”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既重制度约束和经济、行政手段的运用,更重思想引导、精神激励。以仁爱之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培养人,对员工倾注极大的热情。充分认识到员工的需要、想法和愿望,尽量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并让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这样企业才能稳健发展。

2.“为政以徳”与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相一致

儒家思想主张“为政以徳”、“修身治国”,十分注意领导者的道德修养。儒家主张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他的品徳如何。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为政以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领导者要正人先正已,就可以取得“无为而治”的效果。这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众星都会围绕着它运行。

对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目标、企业使命服务的,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目标,完成企业任务,使企业利润最大化。领导者的品德--也就是人格魅力,在这一过程中能起的作用是关键的。“管”包括管人、管财、管物;“理”就是理顺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关系,协调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利益。一个企业的兴亡,都深深打着企业领导人的烙印。一个好的领导者,一个真正能够为企业服务、为员工服务,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管理者,除了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才能和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外,还应具有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人格魅力。他的人格魅力,能打动人、吸引人,赢得员工的信任和合作。他发出的号令,才有感召力,令行禁止。而感召力的产生,只能来自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即个人品德、情操产生的一种亲和力。许多条件下,这种领导者个人品德、情操产生的亲和力与管理之下权力所产生的效力成正比。一个领导者如果没有亲和力,企业就不会产生凝聚力;没有凝聚力,就不会产生竞争力。

3.“以和为贵”与现代企业文化所倡导的团队精神相一致

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贵“和”持“中”,注重和谐,坚持中庸。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这是强调以礼为标准的和谐,是一种贵和须息争,息争以护和的和谐论。孟子也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和”精神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管理思想。“中”,即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谓之中庸。《中庸》将孔子所主张的执中原则,从“至德”提到“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的哲理高度。贵“和”持“中”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基本精神,使得中国人十分注重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做事不走极端,极力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而存小异,成了人们的普遍思维原则。这正反映了管理文化的本质,是企业文化建设所要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企业内部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上下级之间、同行之间亲密合作,齐心协力,那么企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即“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团队”(teamwork)是近年来企业管理界颇为流行的一个词,几乎成了将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而

实现组织高效运作的理想工作状态的代名词。儒家伦理中讲“天时”、“地利”、“人和”,这些思想为日本企业家们运用起来,他们十分注重团队意识,推崇“人和”。平时十分注意领导者与职工的沟通,下班之后一起下酒馆,节假日组织集体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领导与员工的关系亲密了,员工就能较好地对办好企业提出自己的意见,达到“共同管理”。

4.“诚信为本”与现代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经营理念相一致

儒家认为: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孔子指的“德”的基木内容是仁义。《论语·卫灵公》中讲“德”时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诚之。”这话的意思是指君子办事以合宜为原则,依礼制去实行,而且用谦逊的话说出来,用诚实的态度做成功。倡导“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儒家中“信”的地位极其重要。孔了认为为政的要素有三:兵、食、信。其中信最为紧要。无兵,国亡;无食,人死;国亡、人死均不足惜,国不可无信,人不可无信。这个“信”字在儒家看来,是立民、立兵.立国之本。诚实守信是儒家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要义。

企业的诚信经营,首先表现在经营方针的正确。即儒家所说的“求财须有道,不义害自己”。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首先,就是要满足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以赚钱与否为第一。其次,就是要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道德水平,改变社会不良的风气。由于职业活动是在企业与一定行业内进行,它对社会道德水平有很大影响。如行业种种不正之风,大都与缺乏职业道德有关。如果各行各业都能忠实覆行自己的职业义务,不但有助于改变行业不良风气,而且能促进社会道德的发展。再次,就是要“守信”。信,即诚实、讲信用,与公众交往言行一致,守信不移,重望无欺。以诚为本方能有信用和信誉,诚信使企业得到公众的认可。诚信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立业的根本。讲诚信是讲究商品质量,货真价实,不短斤少两,即企业对顾客应该坦诚,注重企业道德。如果耍手腕,搞欺诈,企业就不可能正常经营下去。

5.“天人合一”是企业文化的根基

儒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顺应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儒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者,集天地之德,五行之秀也”;“天地人,万物之本。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惟天地,万物父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四时有明法”;“万物有成理”。它说明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沟通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和谐关系,强调“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种有为的思维方式。人上参天地,下化万物,把天地万物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起来,与天地一同合理地运转。只不过

要求人在有为的时候,要爱天爱地爱人,做到既有所作为又与之和谐相处,不损害天地和他人。达到人与天地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德性的和谐统一。在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避免人类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日本松下企业文化:“企业报国、光明正大、友善一致、奋斗向上、礼节谦让、顺应同化、感激报恩”,松下文化散发着一种浓浓的天人合一的情结。由此看来,儒家思想的精神在更深的层次上是人的生命价值观,它希望人们能够充分理解并维护自己生命的理性,从而全面发挥其本性,回应天地的生命精神。

现代经济重压下的企业来不及或者说缺乏对自己心灵、生命及价值取向的反省,对工具理性、物质准备过于执迷,甚至觉得自己处在“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外不在人,内不在我”的荒谬境地。儒家思想的精神风格、人文智慧无疑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的调解和治疗,它不仅有助于解决现代企业精神的迷失、文化的困惑,而且可以消解企业家的紧张浮躁,从而使人焕发出潜藏的创造性来。这正是现代企业文化所希望达到的最终效果。

三、结束语

现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管理模式,它代表了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趋势。进行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注重企业使命观和人才观的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应充分尊重与利用两方面的资源:其一是我国传统文化,其二是外国现代企业文化。我国传统文化重点关注的是天地自然规律、人类自身本质规律的探讨和应用,这有助于我们在理性有限的现实下,遵从天地自然规律;而国外现代企业文化则体现着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与要求,这可使我们尽快跻身现代世界经济秩序的行列。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应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之中,并结合现代化的进程,才能把握好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可以说,儒家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它有转化为企业活动以达到其目标的动力,也有使企业达到崇高目标与价值的基本方法。因此,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可立足于儒家思想的背景,用传统文化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选自《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楚学编辑)

篇2:论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众多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多元融合的统一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纵观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担负这个“主体文化”使命的就是儒家文化。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为我国各民族共同吸收、承传、改造和发展,对构成中华民族共同要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血缘传承、礼仪道德、语言文字、心理状态、行为习俗等的形成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儒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一)儒学的创立——孔子

在古代,知识分子对于世道都有自己选择的余地,遇到乱世或者遇到一个难以自我发挥的世道,这些知识分子就选择出世;如果遇到太平盛世或者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些知识分子就会选择入世。

儒学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其先祖都是鲁国的贵族,但是到了孔子这一代家族就没落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早逝,母亲把孔子拉扯成人,由此孔子的精神和内心总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第一,孔子本人对家庭的责任;第二,孔

1,子对鲁国的责任。他的思想精髓是主张“仁义”,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等论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儒学的发展——孟子

战国时期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二、儒学思想及其于现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儒家经典代表著作有“四书”和“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在此,我们就儒学著作中所体现出的、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文化,并结合现在企业管理的需求进行剖析。

(一)五常——仁、义、礼、智、信

1、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仁字,表现为“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仁”对于现代管理来说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要使整个企业形成融洽和谐的氛围,在追求高绩效的同时,也要适时为员工着想、关心其生活,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对于员工来说,在工作上要真诚踏实,取得领导的信任,帮助身边的同事,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另外,整个企业在社会上也要扮演“仁”的角色,不能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了仁,对于近期出现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负面事件来看,都是企业缺乏“仁”的一种表象。

2、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4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义”对于现代管理来说,要求企业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在追求高额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帮危扶弱的社会责任,例如汶川地震之后,全国的企业纷纷捐赠的行为其实就是一种“义”的表现。

3、礼:礼者,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礼”对于现代管理来说,企业应该正立于社会中的形象,做到遵纪守礼,树立品牌影响力。并把顾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对客户以礼相待,对于面向顾客的一线人员来说,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待人接物的知识与技巧。

4、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智”对于现代管理来说,企业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让企业当中的人都能够不断的学习与提高。

5、信:信者,不疑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表现为“人”和“言”,人言不悔,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信”对于现代管理也尤为重要。企业经营诚信是第一位的,同样也适用于企业

内部的管理方面,企业管理者要建立威信,不能朝令夕改,员工之间也要坦诚相待,不能尔虞我诈。中国企业界的很多问题,就是在“信”上出了问题,并且这个问题也逐渐扩散的社会的其他层面。

(二)《中庸》——中庸之道

孔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5其意在强调应该时时能做到适中,既无过,也无不及,不偏不小人而无忌惮也。”○

倚,谓之中庸,此乃中庸之道。而整体和谐性是中庸之道最本质的特征,孟子曰:“民

6”强调了以人为本、注重和谐。另外儒家思想倡导整体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主义理念,认为人的生存发展应该基于群体的发展,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要注重企业团队精神。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

1、五达道

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五种人际关系。这五种基本人际关系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交往,将君臣关系视为上下关系,这五种人际关系就是天下通行的人际关系。

2、三达德

靠什么调节五达道那些人际关系?靠人们内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达德。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来调节上下、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的。

3、九经

九经就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这九项工作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

(三)人和 自强

1、《孟子》——人和

7由此可见,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上至国家,下至企业,想要办成一件事,都离不开“人和”的理念。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一语道破真谛:“现代的企业,必须使公司反应更灵敏,更易与人沟通,并鼓励员工同心协力,为越来越挑剔的客户服务,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故企业要通过各种措施,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女里营造融洽的公司内部氛围,才能更好更快地使企业走向成功。

2、《周易》——自强

8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便奉行刚《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优良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自主精神、反抗压迫的精神,以及不断学习、不断前进的精神。如果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去,那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

(一)重伦理而轻科学,导致保守思想长期沉淀,不利于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管理思想中传递着“大一统”的基因,形成“大而全”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易对现代企业管理形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手续繁多,信息缓慢,企业活力个性被磨灭,竞争意识、冒险意识不强,趋向保守僵化的消极影响。

(二)重专制而轻民主,不利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建设,更不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很多企业,无论民企还是国企,出现一言堂,个人决策独断专行,个人崇拜就是明显的例证。压制民主,排斥异己,以权谋私,不透明,不公开,不民主现象比较严重,容易阻碍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

(三)重均同而轻个性,易使企业产生消极保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平均主义式的企业文化。

在现代企业管理内部管理机制上,平均主义的影子仍然出现在许许多多企业或者企业的某些时期某些场合。从具体行为来看有讲攀比,不讲竞争;讲平均,不讲业绩;讲公平,不讲效率,论资排辈,忽视能力和差异,强调共性,强调大局整体,忽视甚至故意压制个性,极大地影响优秀人才的发挥发展。

(四)重人情而轻法制,不利于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导致有法不依,制度被人扭曲的现象。

儒家具有较强的伦理性,它强调亲情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对于个人来说偏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这种倾向往往导致重德治、轻法治,重人情、轻制度,从而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尤其严重的是,对人情观念的看重,会在整个企业甚至社会造成关系林立,极大地阻碍了制度化法治化的进程。

(五)重中和而轻竞争,不利于良性竞争的发展。中庸的观念,说到底是一种否认斗争、排斥竞争和简单协同的品德,如果把握不好尺度,一味地求“中和”,将严重影响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发展、进步。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绝大多数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积极影响,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资源宝库。充分利用其精华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发展的方向。但一些负面思想也已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障碍,革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因此,只有通过对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才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企业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

注释:

1《论语·卫灵公》 ○

2《论语·雍也》 ○

3《孟子·离娄上》 ○

4《论语·里仁》 ○

5《中庸》 ○

6《孟子·尽心章句下》 ○

7《孟子·公孙丑下》 ○

8《周易·乾》 ○

参考文献:

[1]《中庸大全集》,子思,雅瑟,新世界出版社,2010(1)。

[2]《儒家式现代秩序》,秋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3]《儒家、儒教与中国制度资源》,干春松,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1)。

[4]《管好员工就靠这几招》,宗权,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

[5]《儒家文化研究》,郭齐男,三聊书店,2012(1)。

[6]《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李宗桂,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1)。

[7]《天地人和——儒家君子思想研究》,李长泰,人民出版社,2012(1)。

[8]《儒家》,百度百科。

篇3:论儒家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传承性决定了现代广告不可能割断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联系。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影响深远,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而独领风骚,使儒家或儒教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在整个中国文化、思想、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上,处处可见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印痕,可以说在中国,无论什么人,无论他受过多少种文化的影响,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

作为商业信息载体的广告,虽然有其商业性,但是,其蕴涵的传统文化在打动消费者,与之引起共鸣,促进产品销售的同时,也向受众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值得珍惜的一面,张扬了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如孔府家酒的广告中特有的血缘文化、人伦亲情等。

二、“和而不同”——儒家文化的和谐统一论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这一理念的最初要求,是在有道德的君子之间建立一种彼此尊重个性和意见的健康关系,后来便扩大运用于各种事物的相互关系中,成为一个普遍性的原理。“和而不同”的理念包含着平等精神、宽容精神和多样性原则,倡导文化、理念和生物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思想亦认为人与自然不是相对的,而是具有不可割裂的关系,即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所谓合一指对立的统一,即两方面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与自然既有区别又有统一的关系,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加以改变调整,但不应破坏自然。近来,各企业或产品纷纷打出“绿色”、“健康”、“环保”的主题便是对“天人合一”与“和而不同”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体现。

由韩国影星李英爱出演的“农夫茶”广告片向受众发出“好水,好茶,好人喝”的诉求点,将水、茶、人三样看似不相干的事物由一条内在的联系放在一起,体现了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白沙集团的“鹤舞白沙,我心飞翔”以及大红鹰集团的企业形象广告也深化了“天人合一”的主题思想。

三.“仁爱万物”——儒家生命价值观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仁”,孔子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围绕着“仁”而形成一个整体的。“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从先秦古籍记载中看,“仁”还是统治者或者“君子”们专有的美德,只有君子才能讲“仁”行“仁”。有时“仁”还包含着爱亲、爱人与爱国的意义。而孔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仁的含义进行了创新的解释,认为“仁”具有两重涵义:一是以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旨归;二是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内心修养。

首先,孔子提倡仁爱,认为人应该先从爱家庭做起,推而广之,爱他人,爱社会,以实现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社会,使天下成为一个大家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彼此团结友好地相处。在现代广告活动中, “尊老爱幼、仁慈友爱、长幼有序”等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题在公益广告行为中多有表现。商业广告中,浙江纳爱斯集团的广告传播在这方面体现较为显著:子品牌纳爱斯牌牙膏的电视广告《后母篇》中,小女孩开始对后母并不认同,尽管后母又是做好吃的又是织毛衣,小女孩也还是郁郁寡欢地说:“我有新妈妈了。可我一点也不喜欢她。”然而当小女儿发现后母帮她挤的牙膏是纳爱斯牙膏时,事情发生了转机:“她好像也没那么讨厌。”无微不至的关怀最终打动了小女孩的心。小女儿和后母这一由矛盾转为友爱的戏剧性情景凸现了产品所附载的人文气息,引发了观者对爱的共鸣。而雕牌洗衣粉《洗衣篇》则由乖巧的小女孩一句“妈妈,我能帮你洗衣服了”道出了儒家倡导的“孝悌”之情,也犒慰了天下众多父母的心。

其次,爱人,以爱人之心待人,固然是由主体而及于客体,但是,从根本上讲则是要求树立主体的人格,必须从自己做起。台湾资深广告人何清辉为“台北市家庭计划中心”创意的“奶嘴与避孕套”的公益广告作品中承袭了儒家的上述理念,呼吁人们“多一分小心,少一份担心”,从世界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厉害关系着眼来倡导人人自爱,以求社会规范。

最后,孟子以“恻隐之心”为“仁”,以“羞恶之心”为“义”,以“恭敬之心”为“礼”,以“是非之心”为“智”,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了落实仁爱的原则,必须实行忠恕之道,即一方面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便是忠;另一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便是恕。忠恕之道就是主张帮助人关心人和尊重人体谅人。中央电视台曾经做过一则公益广告,通过表现一位小女孩在星期天的清晨,被母亲强迫着东奔西跑地参加各种培训班,最后累得虚脱的故事情景,来引起所有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人们的正视和思考,是不是应该“把星期天还给孩子们”。尽管望子成龙成凤无可厚非,但是也要有个“度”的,也就是儒家倡导的“忠恕”,片中的母亲因为把握好这个“度”,才导致女儿最后累到虚脱,事倍功半的后果。

四、“匹夫不可夺志”——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儒家人生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求上进,讲现实。儒家是现实主义者,追求现实的道德永恒价值和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人格。孔子一生罕言利、命,不谈鬼神,总是教导弟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进取、奋斗,教导人们有意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对人生采取积极有为的态度。

中国早期儒家人学思想是从原始社会的宗教活动中演化而来的。初民在“人”的观念中创造了“神鬼”,但却淹没了人们思想中的“自我”;后来周公所创设的“周礼”是孔子人学思想始终遵循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并为人本思想的出现带来了契机。孔子是儒家人学思想的开创者,形成了以“仁”、“礼”为核心内容的个人修养体系和伦理性人学思想,孔子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人”,孔门弟子沿两条线索发展了孔子的人学思想:“内圣”与“外王”。早期儒家的人学发展史是追问于理性和信仰、天道和人道之间的历史, 以其特有的方式关注着人的本身与发展。孔子注重人, 鼓励人冲破种种限制, 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与时下强调的“勇于挑战自己,突破自我”观念是一致的。

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的形象广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就是鼓励人们敢作敢想,去追求理想的人生;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我能》篇以奥运健儿决胜自己的事例,强调了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战胜自己获得成功的能动精神。而现在很多运动品牌都有这样的趋势,像匹克的“我能,无限可能。”这与国际品牌耐克倡导的“想做就做”真是不谋而合。

五、“人无信不立”——儒家交际观

子曰:“人而无信,不可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对人的品性提出了“诚信”的要求,表示讲信用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并说“言忠信,行笃敬”,认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最终取得别人的信任而自立于社会之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信誉,在商品经济日渐发达的人际交往中,非但没见削弱其丝毫作用,反而愈益迸发其固有的作用和力量。海尔集团一句看似简单的“真诚到永远”却道出了海尔不平凡的服务理念,树立了海尔在市场中的牢固地位。长虹电视广告中“长虹以产业保国,以民族昌盛为己任”,表达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融入企业对国家的拳拳热爱之情。像这样的企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有一个正规、值得信赖的情感参与其中。一个商家如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生了信誉危机,损失的将部仅仅是经济利益,还会有法律的惩罚和道德的谴责。但是应当看到,还是有很多广告主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置诚信于不顾,大打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这就需要在全社会推广诚心行为,发扬儒家文化的精髓。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经济运营过程中对信誉的奖励和维护显得更为注重了。

广告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优秀的文化为依托,这样的广告才更有内涵、更有生命力。华文广告正是凭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开放的全球化思维,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全球化传播做出了贡献。相信儒家文化广告在更加宽广、更为自由的发展平台上,能够运用自己独有的表达语言书写未来的发展历程。

摘要:广告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广告活动和广告作品中所呈现的文化特质以及它们所传播的科学文化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 构成了一道独特的社会文化景观。讨论儒家传统文化对中国广告的影响是讨论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的一个分支, 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在广告层面的一次追寻。在全球化背景下探讨儒家文化对中国广告的影响, 对中国广告的理论研究和真正走向世界, 都有着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儒家文化,中国广告,影响

参考文献

[1]宋玉书王纯菲:广告文化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傅永聚韩钟文:二十世纪儒学研究大系—儒家管理思想研究.北京:中华书局, 2003

[3]周月亮:孔学儒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

[4][美]Phlip.Kotler.Marketing Management (11th)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篇4:论儒家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文化 中国广告 影响

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广告有着巨大的影响

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传承性决定了现代广告不可能割断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联系。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影响深远,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而独领风骚,使儒家或儒教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在整个中国文化、思想、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上,处处可见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印痕,可以说在中国,无论什么人,无论他受过多少种文化的影响,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

作为商业信息载体的广告,虽然有其商业性,但是,其蕴涵的传统文化在打动消费者,与之引起共鸣,促进产品销售的同时,也向受众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值得珍惜的一面,张扬了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如孔府家酒的广告中特有的血缘文化、人伦亲情等。

二.“和而不同”——儒家文化的和谐统一论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这一理念的最初要求,是在有道德的君子之间建立一种彼此尊重个性和意见的健康关系,后来便扩大运用于各种事物的相互关系中,成为一个普遍性的原理。“和而不同”的理念包含着平等精神、宽容精神和多样性原则,倡导文化、理念和生物多样性的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思想亦认为人与自然不是相对的,而是具有不可割裂的关系,即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所谓合一指对立的统一,即两方面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与自然既有区别又有统一的关系,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加以改变调整,但不应破坏自然。近来,各企业或产品纷纷打出“绿色”、“健康”、“环保”的主题便是对“天人合一”与“和而不同”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体现。

由韩国影星李英爱出演的“农夫茶”广告片向受众发出“好水,好茶,好人喝”的诉求点,将水、茶、人三样看似不相干的事物由一条内在的联系放在一起,体现了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白沙集团的“鹤舞白沙,我心飞翔”以及大红鹰集团的企业形象广告也深化了“天人合一”的主题思想。

三.“仁爱万物”——儒家生命价值观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仁”,孔子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围绕着“仁”而形成一个整体的。“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亲善关系,从先秦古籍记载中看,“仁”还是统治者或者“君子”们专有的美德,只有君子才能讲“仁”行“仁”。有时“仁”还包含着爱亲、爱人与爱国的意义。而孔子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仁的含义进行了创新的解释,认为"仁"具有两重涵义:一是以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旨归;二是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内心修养。

首先,孔子提倡仁爱,认为人应该先从爱家庭做起,推而广之,爱他人,爱社会,以实现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社会,使天下成为一个大家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彼此团结友好地相处。在现代广告活动中,“尊老爱幼、仁慈友爱、长幼有序”等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题在公益广告行为中多有表现。商业广告中,浙江纳爱斯集团的广告传播在这方面体现较为显著:子品牌纳爱斯牌牙膏的电视广告《后母篇》中,小女孩开始对后母并不认同,尽管后母又是做好吃的又是织毛衣,小女孩也还是郁郁寡欢地说:“我有新妈妈了。可我一点也不喜欢她。”然而当小女儿发现后母帮她挤的牙膏是纳爱斯牙膏时,事情发生了转机:“她好像也没那么讨厌。”无微不至的关怀最终打动了小女孩的心。小女儿和后母这一由矛盾转为友爱的戏剧性情景凸现了产品所附载的人文气息,引发了观者对爱的共鸣。而雕牌洗衣粉《洗衣篇》则由乖巧的小女孩一句“妈妈,我能帮你洗衣服了”道出了儒家倡导的“孝悌”之情,也犒慰了天下众多父母的心。

其次,爱人,以爱人之心待人,固然是由主体而及于客体,但是,从根本上讲则是要求树立主体的人格,必须从自己做起。台湾资深广告人何清辉为“台北市家庭计划中心”创意的“奶嘴与避孕套”的公益广告作品中承袭了儒家的上述理念,呼吁人们“多一分小心,少一份担心”,从世界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厉害关系着眼来倡导人人自爱,以求社会规范。

最后,孟子以“恻隐之心”为“仁”,以“羞恶之心”为“义”,以“恭敬之心”为“礼”,以“是非之心”为“智”,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了落实仁爱的原则,必须实行忠恕之道,即一方面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便是忠;另一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便是恕。忠恕之道就是主张帮助人关心人和尊重人体谅人。中央电视台曾经做过一则公益广告,通过表现一位小女孩在星期天的清晨,被母亲强迫着东奔西跑地参加各种培训班,最后累得虚脱的故事情景,来引起所有关注青少年成长的人们的正视和思考,是不是应该“把星期天还给孩子们”。尽管望子成龙成凤无可厚非,但是也要有个“度”的,也就是儒家倡导的“忠恕”,片中的母亲因为把握好这个“度”,才导致女儿最后累到虚脱,事倍功半的后果。

四.“匹夫不可夺志”——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儒家人生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求上进,讲现实。儒家是现实主义者,追求现实的道德永恒价值和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人格。孔子一生罕言利、命,不谈鬼神,总是教导弟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进取、奋斗,教导人们有意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对人生采取积极有为的态度。

中国早期儒家人学思想是从原始社会的宗教活动中演化而来的。初民在“人”的观念中创造了“神鬼”,但却淹没了人们思想中的“自我”;后来周公所创设的“周礼”是孔子人学思想始终遵循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并为人本思想的出现带来了契机。孔子是儒家人学思想的开创者,形成了以“仁”、“礼”为核心内容的个人修养体系和伦理性人学思想,孔子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人”,孔门弟子沿两条线索发展了孔子的人学思想:“内圣”与“外王”。早期儒家的人学发展史是追问于理性和信仰、天道和人道之间的历史,以其特有的方式关注着人的本身与发展。孔子注重人,鼓励人冲破种种限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达到更高的境界,这与时下强调的“勇于挑战自己,突破自我”观念是一致的。

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的形象广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就是鼓励人们敢作敢想,去追求理想的人生;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我能》篇以奥运健儿决胜自己的事例,强调了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战胜自己获得成功的能动精神。而现在很多运动品牌都有这样的趋势,像匹克的“我能,无限可能。”这与国际品牌耐克倡导的“想做就做”真是不谋而合。

五.“人无信不立”——儒家交际观

子曰:“人而无信,不可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对人的品性提出了“诚信”的要求,表示讲信用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并说“言忠信,行笃敬”,认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最终取得别人的信任而自立于社会之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信誉,在商品经济日渐发达的人际交往中,非但没见削弱其丝毫作用,反而愈益迸发其固有的作用和力量。海尔集团一句看似简单的“真诚到永远”却道出了海尔不平凡的服务理念,树立了海尔在市场中的牢固地位。长虹电视广告中“长虹以产业保国,以民族昌盛为己任”,表达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融入企业对国家的拳拳热爱之情。像这样的企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有一个正规、值得信赖的情感参与其中。一个商家如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生了信誉危机,损失的将部仅仅是经济利益,还会有法律的惩罚和道德的谴责。但是应当看到,还是有很多广告主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置诚信于不顾,大打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这就需要在全社会推广诚心行为,发扬儒家文化的精髓。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经济运营过程中对信誉的奖励和维护显得更为注重了。

广告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优秀的文化为依托,这样的广告才更有内涵、更有生命力。华文广告正是凭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开放的全球化思维,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全球化传播做出了贡献。相信儒家文化广告在更加宽广、更为自由的发展平台上,能够运用自己独有的表达语言书写未来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宋玉书,王纯菲.广告文化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傅永聚,韩钟文.二十世纪儒学研究大系—儒家管理思想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3

3、宏丕谟.东方圣经——新编白话〈论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4、周月亮.孔学儒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5、[美]Phlip.Kotler. Marketing Management(11th).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C·恩伯, M·恩伯.文化的变异.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篇5:论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儒家文化、现代企业文化、国外企业文化概述

(一)儒家文化儒家以人为本,重视人际关系是毋庸置疑的。仁学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仁”字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表述为不同的含义,但它始终离不开“人”,总是和“人”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既然如此,那么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是什么呢?是“和”。在儒家看来,“和”是管理活动的最佳境界。儒家之“和”在管理活动中的运用,一是用来协调管理者与一般老百姓(即治人者与治于人者)的关系,达到二者之间的团结;二是用来协调最高管理者与各级管理人员(即君主与官吏)的关系,取得二者之间的和谐。儒家认为:“礼之用,和为贵。”(《学而》以下引用只用书名)又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总之,“和”是协调一致的意思,如同奏乐时,不同的音调高低相和,错落有致才能合成一首美妙和谐的乐曲。而“同”则是盲目强求一致,如同只有一个音调难以谱成乐章一样。

(二)现代企业文化

广义上讲现代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企业管理中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与隐形文化两部分。现代企业文化不仅包括非物质文化,而且还包括物质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传统风俗、精神风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与活动等。如企业人员的构成、企业干部及职工队伍状况、企业生产资料的状况、企业的物质生产过程和物质成果特色、企业的组织形象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

企业文化应以人为着眼点,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强调要把企业建成为一种人人都具有共同使命感和责任心的组织。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职工共同的信仰,它是指导企业和企业人行为的哲学。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属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很多重要作用,比如: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协调作用、约束作用、塑造形象作用。可以说不同的企业应该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应该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是企业文化也有着共同的内容,按照企业文化作用范围来划分,企业文化包括经营性企业文化、管理性企业文化、体制性企业文化三大内容。

(三)国外企业文化

国外的企业文化,发展始于两个明显的事实:一是日本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赶超了美国,日本的产品占领的原本属于美国的许多市场。二是美国本土的许多企业,在世界剧烈的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国外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以文明取胜”。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通过生产更好的产品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形象。二是通过尊重和理解他人来赢得人心,以使得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为社会服务”方面,如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提出“企业应以加速社会繁荣为使命”,认为“经营者不应该凭权势与金钱作恶性竞争,而应该以建设公平、合理的社会为己任”。美国的企业家也都相继提出了“紧靠用户、顾客之上、竭诚服务”等信条。在“尊重和理解人”方面,主张员工参与管理,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甚至提出“普通职工比企业主管更加伟大”,“管理者应该对职工怀着尊敬和感谢的心情”等等。

二、儒家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现代企业文化提倡“忠于职守、勤奋敬业”可溯源于儒家文化提倡的“忠”。

企业文化追求的第一大效果就是员工对企业的高度“忠诚”。这似乎又刚好与儒家人本哲学所提倡的“忠”不谋而合。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的基本意思是尽心竭力。儒学传到日本后,被加以改造,把“忠”提到了高于“仁”的地位,并把“忠”演变成为对君主和国家的信从和效忠,使之成了日本民族的道德支柱。过去传统人事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员工对企业的遵从、服从,而现代企业文化所寻求的是雇员对组织目标的“忠诚”,这无疑是更高层次的要求。

孔子曾多次讲到“忠”。在孔子那里,“忠”的含义比较广泛,它除了指人与人之间的忠诚,以及臣民对君主的效忠外,还包含有对待工作要忠于职守,勤奋努力的意思。孔子还讲到“敬事而信”(《学而》)、“执事敬”(《子路》)、“事事敬”(《季氏》)等,都是指对待工作要恭敬谨慎,兢兢业业,而不能懈怠散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不能玩忽职守。孔子还强调管理者要在其位,谋其政,勤勤恳恳地对待本职工作。不仅如此,孔子还提出“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

(二)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提倡“团队精神”与儒家文化的“仁”大同小异。

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有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在这一方面,东西方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西方,人与人之间隔着一个上帝,个人只对上帝负责,这便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西方的唯理性主义总是把人视为物,视同机器,因此就有了如何进行管理控制以及如何规划人的行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儒家文化浸润中的东亚社会,神灵的支配力量远不如现实人生哲学的指引,人们更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及忠信和谐。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根本内容和要求即是“爱人”,当樊迟问什么是“仁”时,孔子即回答“爱人”(《颜渊》)。孔子还说:“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对于领导者或管理者来说,就应当具有广博的仁爱之心。孔子还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同上),“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尧曰》)。就现代企业管理者而言,关心爱护下属,努力为企业员工谋利益,既是企业管理者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也是其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当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时,孔子回答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如果能够对人们广施恩惠,周济大众,使人们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就不但是“仁”,而且达到“圣”的境界了。

企业经营者要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下属和工人,一切管理人员也必须以仁爱之心去对待员工;同样,员工也应该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企业管理人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产生内在的凝聚力。过去传统的人事管理的职能以“控制”为主,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以“关怀”为主,力求营造一种和谐的团队精神,在这些企业中,经营管理者都表现出对员工十分地关心和爱护,员工也都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十分投入地进行工作。这就是现代企业文化要追求的目标。

(三)现代企业文化追求的“学习型组织” 的目标并加强学习和培训,与时俱进以及强化“文化影响”与儒家提倡的“自强不息”、“修齐治平”是一致的。

儒家十分重视学习,《论语》首篇第一句话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型组织具有四大特征:一是有一种鼓励每个人学习并发展自身潜能的氛围;二是能够用学习的文化影响供应商、客户和重要的股东;三是使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成为企业政策的核心;四是不断地进行组织变革。学习型企业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传统的企业内部培训和教育的范畴,它更强调团队的互动,要求团队每一成员不仅要“学而时习之”,而且要用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去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儒家的经典《礼记·大学》中明确指出,“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为使国家国泰民安、兴旺发达,强调自天子以至庶人,应该以修身为本。儒家认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犹如树的根,国家的兴旺犹如茂盛的枝叶,如果树根枯萎了,又怎么可能有茂盛的枝叶呢?现代企业文化特别重视“文化力”的影响,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理念,是人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有点类似社会道德。国家靠依法治国,但法律有失效的时候,这时就得靠社会道德。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大兴建设企业文化,借鉴儒家文化,对企业的发展不无裨益。

(四)顺道与顺变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古人称之为“道”,对企业文化而言,顺道就是努力认识并遵守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律,顺变就是敏锐地把握企业文化的发展动向。

顺道的思想在道家的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被认为是天下万物的本源,或者说,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各自的规律,因此,管理也就首先应当顺应道,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宏观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制度改革,正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做出的伟大决策。微观上,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其根本途经则应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顺变”的思想事实上可以被看成朴素辩证法的直接表现,即首先肯定了事物的变化性质。特别是,“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任何事物都包含了向对立面转化的可能性,那么,作为管理者也就必须针对对象与环境的变化作出必要的调整:“随时,乘时,时行则行,时止则止”,而不应机械地去坚持已不能适应新变化的旧制度或旧作法。现代企业面临的是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并且企业所处的环境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就要求企业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按照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变化环境,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手段,完善企业文化,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为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从而占领中国市场,各个跨国公司在中国销售的商品都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改动,诸如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手机,提供了中文界面,并有高、中、低各种档次的机型可供选择,通过满足中国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和不同的消费水平,从而占领了绝大部分的手机市场。顺道观和顺变观是对管理行为的宏观概括和总结,对于现代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现代管理者思索。

(五)现代企业文化提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正确处理义利关系的激励机制,与 “义利并举,义以生利,以义为上”的儒家价值观是相吻合的。

孔子在谈到君子应具备的人格品质时,特别强调“义”,他明确指出:“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君子义以为质”(《卫灵公》)。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这里所说的“君子”、“小人”,主要是就道德人格而言的。“义”主要是指一个社会人们普遍推崇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而“利”则主要是指个人的物质利益和个人物质欲望的满足。对于管理者来说,要使自己具备君子的品格,必须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义”的要求。

孔子认为,应“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这是他教导弟子从政的一个重要思想。他强调“恭、宽、信、敏、惠”。所谓“惠”,就是要给老百姓以恩惠,因为“惠则足以使人”。他在和弟子冉有谈到如何治理人口众多的卫国时,认为首先要使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富起来。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利益是调节人们经济活动的主要杠杆,“何必曰利”、“义以生利”的说法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但是不可忽视义在调节人们的经济活动中仍应有它的地位。义与利说到底并无必然对立,义也是一种利,只不过不是一人之私利,而是一种整体的利,或称“公利”。我们强调义,即是强调应该把整体的利放在首位,私利的追求应以不损害公利为原则。

三、坚持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理性态度,吸取各种管理理论的精华。中国儒家思想历来不重玄想,而是务求经世致用、知行合一。孔子告诫其弟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孔子本人对此亦身体力行,到晚年仍周游列国,不遗余力地宣扬儒家学说,甚至达到了“知其不可而为之”(《宪问》)的忘我地步。儒家不仅有这种务实好学的事功精神,而且有虚怀若谷的超凡气度。孔子主张“见贤思齐”(《里仁》),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儒家崇尚的事功精神和宽宏气度表现于管理之上,就形成了一种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

日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历史上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本国资源相当匮乏。日本对外来文化进行自主性的移植和创新,使自身迅速跨入先进文化的行列。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文化是东方儒教、佛教文化、西方文化的揉合体,除去了外来的、移植的文化,日本就所剩无几了。而正是这样一个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取长补短、兼容并包,并不意味着儒家伦理在东亚管理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降低了。恰恰相反,信奉儒家伦理使他们更具广博的胸怀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

儒家文化对东亚经济的影响主要在于将儒家文化的人本主义,重人际关系的伦理观念注入现代管理过程,使社会伦理关系融合在企业管理模式之中,在企业外部塑造了相对安定的经营环境,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淡化了劳资对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并非只有西方的理性观念和数学公式才是科学,我们两千年来继承并发展的儒家文化同样是人类高超智慧的结晶,是现代企业文化和实践的丰富源泉。

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已经超出了管理手段这一基本的职能,企业文化还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开拓力和竞争力,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生命线。如:北京中药企业“同仁堂”由乐显扬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从一开始,同仁堂就重视创业的德、诚、信,通过长时间的培育,形成了同仁堂特有的企业文化,而同仁一词出自《易经》,意思是和同于人,宽广无私,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

篇6:论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1.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

儒家思想注重“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

神,认为人类社会靠的是有社会组织的群体力量,认为个人的命运与群体息息相关,整体高于个人,个人应倡导“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

[2]的整体主义原则。在韩国企业文化中,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是一个道德原则,在强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同时,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儒家文化从人的群体性出发,主张和为贵,“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3]它要求人们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外平成”[4]的“五典”维持企业成员之间的和谐,以“礼”和“仁”来协调公共人际关系,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善。因此韩国企业文化不强调个人主义,注重群体和谐、关心人、敬业乐群、勤奋和谐、互相合作、上下同心等等。

另外,韩国曾是以种植稻米为主的农业国,“稻耕文化”孕育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共同体意识。企业作为传统家庭的变形与扩大,构成了新的共同体,这一点也对形成和衷共济的团队文化起到了一定影响。

2.家长权威的从属关系

儒学强调“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并将其作为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划分社会等级的标准。“三纲五常”的核心是“君为臣纲”,即“忠君”,是封建传统阶级意识的“至理”,强调下级对上级绝对的忠诚和服从。因此,韩国企业中对经营业主的尊敬和对上司的服从被评价为美德,同时经营业主和上司以权威和慈爱带动着员工和下属。这些反映了儒教社会的两面性存续要素即权威与和睦。同时,在君师父一体的传统理念中,通过对君师父的人伦性礼仪和义务的忠实履行来达到三者间的均衡,但实际上人们在忠孝间更倾向于后者,将孝评价为优先价值,这在近代以后对韩国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另外,在韩国家庭里,父亲作为家庭的长辈,要成为夫人和子女效仿的典范,并以其权威来治家。而韩国企业多为家族式管理,企业创始人非常重视家庭的血缘关系,认为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能够帮助自己巩固企业,所以在韩国企业主多为家长,企业管理者多为亲属。于是,家庭中家长式的权威管理被传递到企业中去,形成了下属必须服从上级的垂直式从属关系和服从意识。

3.务实勤勉的劳动意识

儒家教育思想推崇“名必有实,事必有功”[6]的务实作风和“克勤于邦,克俭于家”[7]的勤勉态度,主张要“谨于言而慎于行”。[8]在儒学基础上形成的实学更是保留了这种思想,实学主张面向现实,不尚空谈,在儒学和性理学的基础上寻求更加切合现实的实际性,提出务实踏实和实事求是的价值观和生活观。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诞生了“新生活运动”,“新生活运动是改善农民生活和在农民中提倡新的劳动道德的全国性运动的一部分,其指导方针概括为‘勤奋、自立和合作’这样一个口号。”[9]不管是传统思想还是现实运动都折射出韩国国民务实勤勉和经世致用的思想意识。

另外,韩国的企业多为私人创办,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历过白手起家、历经磨难、顽强拼搏、创造巨额财富的实践活动,而且由于韩国民族在历史上一直背受欺压,所以韩国人又有着振兴本民族的民族志向。吃苦耐劳、勤勉敬业的传统美德,与振兴经济、效忠祖国之志相结合,迸发出巨大的生产力,创业者的奋斗史深深地激励着企业的后来人。于是,在韩国就形成了务实勤勉的劳动意识和工作风格。

4.重教尚贤的人才观念

在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下,韩国民众也具有重视教育和人才的传统。中古以前的孔子在韩国更多地是作为教育圣人的形象,古代韩国人接受了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0]“学而优则仕”[11]等思想,主要在人性伦理上重视对人的教育,他们视受教育高低与否来论人的高下。儒家重视教育,更重视学习,把学习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直接联系起来。在学习化时代的今天来理解儒家的这种思想,就是将学习放在首位,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付诸实践。

新儒教伦理强调人的学习、修养和教育,强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教育赋予了极高的价值。接受过良好教育是通向较高社会地位的途径,全社会都形成了尊师重教、崇尚人才的风气,在企业也不例外。企业录用新职员时,非常注重学历,高学历意味着良好的资质,能获得较高职位。并且十分推崇终生学习的思想,十分重视员工的在职培训,使企业拥有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人才第一”的思想渗透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上一篇:掘进一队申报集团安全发展建设先进材料下一篇:马振扶乡卫生院3.24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