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影响

2022-09-11

1 中华民族特色学校体育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1.1 立足中国国情

由于学校体育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首先是一种社会教育, 这样就使得它不可避免的受到政治体制的制约和影响, 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从而构成学校体育功能的基本属性与特殊属性之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发展证明, 要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其中重要一条就是立足中国国情, 这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 坚持中国国情也是中华民族特色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1.2 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毫无疑问, 体育是一种精神, 是一种文明, 是一种道德, 是一种智能, 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而学校体育更是以文明和道德作用于人, 并通过作用于人而作用社会。它以高度的文明和崇高的道德构筑人的精神和升华人的思想, 纯化人的心灵和鼓舞人的斗志, 提高人的素质和训练人的意志。先进生产力为创造和发展先进学校体育文化提供物质基础, 先进体育文化又为创造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1.3 以“终身体育”为目标

学校体育目标之一就是为了培养在校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环境的体育锻炼能力。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前, 不但掌握各种体育知识技能,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兴趣;同时还要培养终身体育的思想, 为走向社会后能尽快实现体育终身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 只有真正符合我国学生锻炼观念和学校实际的体育内容、目标、手段, 才能唤起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心理需要, 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进而在运动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 以此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喜爱。因此, 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学校体育是开展“终身体育”的基石。

2 中华民族特色学校体育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

2.1 体现“人文”精神

中华民族特色学校体育教学体系指导思想将充分挖掘儒家文化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 强化人文素质教育, 将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内化于体系的指导思想之中, 使之形成学生稳定的人文素养, 形成文明的言行、高尚的人格, 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智慧、有教养的人。

2.2 突出‘“民族特色”

中华民族特色学校体育教学体系将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 充分体现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特色、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特色, 废除不合宜的陈旧教材, 并使教学内容中传统体育项目、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和现代体育项目保持协调的比例, 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展现“公平”教育理念

中华民族特色学校体育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将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 采用“有教无类”“顾顺早教”的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 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 从而达到教学的公平性、全面性。

2.4 体现“和谐”精神

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 我们认识到只有各个“小”和谐才能构成“大”和谐, 而我们学校体育在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3 基于儒家文化的中华民族特色体育教学体系结构

我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 它们都具有独特的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的功效和教育性, 这是中华民族特色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笔宝贵文化财富。儒家教育曾将射箭、驾车与诗歌和礼仪同列人学士必修的“六艺”中而且这种民族体育文化已深深的根植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 为人民所喜爱, 所以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和开发, 就是尊重对民族体育锻炼习惯的连续性。如果能将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融入到学校体育之中, 就可以极大地提高体育教育的文化性、实用性。中华民族特色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要充分挖掘、整理、与改编我国优秀的传统项目, 更大的发挥它独特的强身健体、养生保健的功效及思想品德教育功能, 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更好的为中华民族振兴, 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3.1 增加体育保健养生的内容

自古至今,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为了寻求健康长寿, 曾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健身与养生之道 (术) , 并早在几千年前传统养生文化就提出了“人以天地之气生, 四时之法成”的顺应自然的观点。例如:战国时期有了专门研究养生的“导引之术”, 到了汉代已有了图例并有文字说明的《导引图》, 汉代名医华佗在总结两汉导引的基础上, 采撷了导引精华, 创编了健体养生的“五禽戏”。他认为“人体欲得到劳动, 初摇则谷气得消, 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如户枢不朽是也”。在众多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项目中, 较典型的有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武术、太极拳和气功。武术运动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追求与自然和谐。练武不仅能增强体质, 还能陶冶情操, 振奋精神, 增强民族自尊心。

3.2 增加德育的内容

儒家文化认为“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人伦道德虽然乃个人修身养性之事, 但此个人修身养性之事却是一切其它事业之根基。因此, 国家若要富强, 人民若要安乐, 天下若要太平, 必以人伦道德为基石, 这是治国安邦之本, 经世济民之基。所以, 道德不仅仅是个体做人成败的关键, 而且也是国家兴亡之所系。结合当前的国情, 我国想要构建和谐社会, 那么也需借鉴这种“德”的思想。因此中华民族特色学校体育中就要通过一些传统体育内容的教授, 加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公共道德等方面培养, 营造整个社会的和谐道德氛围。

3.3 增加本土化自编教学内容

由于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里培养出来的传统价值观念和心理积淀, 学生会对本地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情有独钟”。所以根据当前的国情, 中华民族特色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要结合本地区和学校体育开展的实际情况, 在符合中国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 独立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校体育的内容。从而体现出本地区、本学校的特色, 以满足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学生的需要。

总之, 中华民族特色学校体育增加本土化教学内容, 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熟悉的民间体育项目来学习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 培养终身锻炼习惯, 而且还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个性, 促进身心健康,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发展, 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摘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教育的伟大复兴, 我们需要寻找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来促进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而这条路的起点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目前多数学者对于学校体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体育教学的思想、内容、目标、方法等个别微观方面的研究, 但对学校体育整体教学体系进行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基于此, 作者从儒家文化视角出发, 汲取中国儒家文化的“人文”、“中庸”等思想精髓, 从道德范畴来分析和修补当前学校体育的教学体系中的理论瑕疵。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系,儒家文化,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 傅永聚, 韩钟文.20世纪儒家研究大系[M].中华书局, 2003.306~309.

[2] 费孝通.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129~205.

[3] 毛振明.体育教学新视野阅[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82~86.

上一篇: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下一篇:试析电视演播室音频系统的设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