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作文欣赏:他们

2024-05-06

高考命题作文欣赏:他们(共14篇)

篇1:高考命题作文欣赏:他们

最近,《小崔说事》采访了一批作家,很有意思。一位非常年轻的作家叫阿乙,他做好了他的人生规划,攒了够两年花的钱,脑子里现在有18个选题,希望这两年什么事都不干,就写这18个选题,估计能写出3―4个,这就是他的生活。

我在微博上关注另一个作家,叫阿来,就是写《尘埃落定》的那位。你看他的微博,就觉得这个人跟我们生活在一个时代,但不在一个海拔。因为他的微博上全是花花草草,他对世界上一切的花花草草都感兴趣,他走到任何地方,都会把这些不知名的花草拍下来,然后找明白的人把花草都认出来,发上微博。

我见过很多大师,他们非常有趣。比如《雨人》的编剧,叫巴瑞・莫罗,他凭这个片子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他的《雨人》那部电影,讲一个有自闭症的人,这是真人真事。他见到的那个真人,远比我们电影里看到的达斯汀・霍夫曼演的奇怪得多。当时,他在图书馆里看书,巴瑞・莫罗坐在前排,就听到后面不停地翻书。巴瑞・莫罗就把手头的书放下来,走过去问:请问先生,你在干什么?他说我在看书。巴瑞・莫罗说你看书的速度有这么快么?他说是啊,今天下午我看了这么多的书,(打手势)有这么高一摞了。巴瑞・莫罗不信,就说那我能考你一下吗?他说可以啊。巴瑞・莫罗就翻开一本书,随便翻到一页,念了一句,结果他把后面的全都背下来了。后来,他们就成了好朋友。

后来,《雨人》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最佳编剧奖,巴瑞・莫罗觉得这应该是“雨人”的奖,就把这个奖杯送给了“雨人”。半年以后他去看,发现这个小金人上面没有金子了。他就问他金子哪儿去了,他说这是孩子们的玩具,他让很多孩子抱着这个小金人去玩,所以上面就没有金子了。结果巴瑞・莫罗那天看我们做的慈善项目,叫“给孩子加一个菜”,他看得流眼泪了。他说,我要把那个褪了色的小金人拿到中国来,让这些乡村学校的孩子每个人抱着它拍一张照片。

这就是他们内心的追求,这也是他们的幸福感,我们也想做到有他们这样的追求,有他们这样的幸福感。

篇2:高考命题作文欣赏:他们

我10岁那次生日,爸爸送给我一辆火红的自行车,做为生日礼物,我高兴极了,迫不及待地要爸爸教我骑自行车,让我快点学会,好骑车去同伙伴们出去玩。终于,在我不停的唠叨之后,爸爸终不起我唠叨就答应教我骑自行车,我高兴地快要跳到天上去了。爸爸拿上自行车带我到宽阔的地方,准备教我骑自行车。爸爸边拿自行车,边对我说:“学自行车是很难的,你要做好准备。”我自信的说:“不会的学自行车很简单,我不会摔跤的。”开始了,我信心十足的骑上自行车,刚骑出一点点,就摔跤了,我没有放弃,又继续骑自行车,可是,自行车刚骑出去一点儿,又摔跤了,这时我已有了一些沮丧。爸爸看我这样,便鼓励我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听见了爸爸的话,我重新鼓起勇气骑自行车,又骑,又摔跤,又骑……经过反复练习,我终于学会骑自行车了,虽然技术不怎么样,但我已经满足了。当然我也应该感谢爸爸,是他教会了我坚持,给了我战胜挫折的勇气。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老师对我的关心、教导让我深受感动!还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我考砸了,数学只考了87分,都是因为粗心造成的。下课后,郭老师要我到办公室找她,我找到他后,心想,这次惨了,要被骂了。在我忐忑不安的时候,郭老师却开口说:“这次考试考砸了吧?”我“嗯”了一声,“不要灰心,人总是会有粗心的时候的,这次考砸了,大不了下次再努力”。我顿时惊住了,我以为郭老师会狠狠地批评我,没想到……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篇3:高考命题作文欣赏:他们

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价认识, 在分省命题政策下, 高考英语北京卷首先冲破高考英语写作命题单一、禁锢的传统命题思路, 2004年率先在本市的高考英语卷中引入开放性作文命题。通过分析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 发现其已经有了一些鲜明的开放性特点, 但是, 要达到真正的开放, 我们还可以进行更多的探索。

一、已经形成的开放

综观2004年以来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试题, 其开放性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试题表述客观

客观、公平是试卷命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作文试题的命制极容易暗含命题者的主观倾向, 因此命题者应尽量选用客观性比较强的语句、语调呈现所提供的作文材料, 尽力避免或排斥材料叙述过程中所隐含的主观判断及主观情感, 否则, 考生的立意与命题者的倾向一旦产生冲突, 形成对立而不一致时, 考生将会牺牲自己的想法去迎合命题者的观点, 从而影响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综观全国卷和分省卷, 命题者在叙述时流露主观倾向性的问题普遍存在。如2008年的浙江卷提示语为:

人们完成工作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独立完成和合作完成。两种方式各有特点。请你以“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为题, 按照以下要点写一篇英语短文:

(1) 独立完成:自行安排、自己解决问题。

(2) 合作完成:一起讨论、相互学习

(3) 我喜欢的方式和理由

且不说对工作方式的“合作”与“独立”的二元划分是否合理, 这种把个人的认识强加于人的做法本身就值得商榷。而北京卷的开放作文, 在这种强加于人的做法上有了很大改观。2008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如下: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提示语只是提示考生写作的背景为英语作文比赛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 读者对象为作文比赛的评委 (judges) , 写作内容为对图画的理解, 叙述方式比较客观, 尽量让材料自己说话, 去除了以往材料叙述中的明显倾向性的阐释或评价。从外在形式来看, 将原来的表述模式“材料———命题者阐释或评价———写作要求”, 简化为“写作要求———材料”的表述模式。这种处理方法, 能比较有效地避免流露命题者的主观倾向, 让考生的立意角度大大增加。

2. 价值取向多元

分析北京卷的开放作文, 可以发现这些作文命题反映出多元的价值观念。如2006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就是要求考生就下面的街头雕塑向自己的外国朋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试题材料———街头雕塑, 颇具对比性。从雕塑中的人物特征看, 性别特征形成对比——一男一女、年龄特征形成对比———一老一少、穿着特征形成对比———女孩时髦老人传统;从雕塑情景看, 时髦女孩正坐在一张似乎是公园里的椅子上操作电脑, 老者站在她身边。这样的雕塑, 可以让学生形成褒贬均有的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价值判断, 旨在考查学生多元化的思辨能力。

这种设置的深层意义在于彰显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念。不同主体从自我的价值观出发, 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并不一定是一致的, 有时甚至完全相反:如有的学生可能从现代人过度地依赖电脑, 从而会给人的记忆、思维等带来缺陷的角度理解这个雕塑;有的考生则可能是从现代科学高度发达, 电脑应用会带来很多优势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判断的不同, 缘于个体的价值观念建立的基础不同。

另外,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材料中的电脑、雕塑等物品特征为北京城市考生所熟悉, 比较接近于考生的生活实际, 有利于考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达到了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开放性命题目标。

3. 情境真实可信

情境真实性既是交际性测试和任务型测试的基本要求[2], 也是开放性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如果写作的背景没有真实性的基础, 这样的开放就是伪开放, 就会把考生导入幻想、滥想;这样的开放就会脱离理性、脱离生活实际, 把开放变为随心所欲的胡编滥造。情境真实性是指开放作文题的写作背景而言, 就是说开放题的提出往往基于真实性情境, 一般具有现实性依据。例如, 2008年的高考英语北京卷写作背景为英语作文竞赛, 2007年为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谈对其的理解, 2006年为跟外国朋友逛街时看到街头雕塑、谈论雕塑, 2005年为课堂上讨论。这样的写作背景在实际中都是真实存在的, 应该说都具有真实性, 所以从写作情景真实性角度审视, 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保证了真实性。

二、有待形成的开放

高考英语作文要真正开放, 命题者还可以开拓思路, 进一步加以改进, 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考英语开放性作文尝试。

1. 文题选择范围的开放

文题范围选择开放的通常做法是多题选一。多题选一是指命题者为考生 (作答者)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文题目、作文话题, 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作文材料, 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作答能力自主选择其中的某一个题目 (话题) , 按要求构思成篇、完成作文的一种开放手段。这种手段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提供几个不相关的题目;另一种是提供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 规定“可任写一个方面, 也可兼写几个方面”, 将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化为几个题目。

多题选一相对于单一命题来说, 更多地关注到作答者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考生感受生活、接触生活的情况不同, 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用一个题目或范围来考查所有的考生, 对没有此种生活经验的考生而言客观潜伏着命题的不公平, 作答时就很难避免不受该命题的干扰, 从而影响到已有写作水平的发挥。多题选一可以扩大命题的范围, 尽可能照顾考生生活经验的差异。多题选一可以组合不同思维类型的题目或话题, 命题时为了照顾考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可以将形象思维的命题与抽象思维的命题组配;为了照顾考生不同层次的写作水平, 可以将难度层次不同的题目或话题进行组配。无论如何组配作文命题, 其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让参考的学生均有话说, 都能在考试中充分展现个人的写作水平。

但是这种方式目前也存在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 如何把握公正的评判标准。多题选一涉及不同评分标准的制定、阅卷老师的思维转换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将会直接影响评分的公正性。其次, 如何处理搭配问题。即多个命题如果难度不一, 或者是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思维空间的话, 就可能使卷面上的多题, 变成实际作答中的一题, 大大降低了试卷命制时试题多向性的开放意图。

2. 题目结构的开放

题目结构的开放, 是从高考命题的历时角度提出来的。近5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试题的结构大致为:写作要求+写作提示+写作材料。写作要求的内容大致是写作的根据 (一般是要求根据提示写作) , 写作词数要求 (一般要求词数不少于50) ;写作提示, 即写作要求的具体化, 交待写作背景、阅读对象、写作内容 (如演讲稿、作文比赛稿等) ;写作材料无一例外地为图画。下面以2007年高考英语北京卷的高考开放性作文为例说明。

请根据下面提示, 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

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在这个开放性英语作文试题中, 写作要求为:请根据下面提示, 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写作提示为: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写作材料为图画。

从共时角度观察, 与传统的高考英语作文试题相比, 这样的结构颇具开放性特征;但是从历时角度观察, 这样的结构几年来不曾变化, 这大大地提高了考生和教师对开放性写作的预测性, 导致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形成写作程式的僵化, 从而在无意间把开放性试题转换成了封闭性试题。这样的外语写作考试导向, 与培养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外语写作教学目的背道而驰。要实现高考英语作文的开放性, 就要注意高考作文题结构历时变化, 减少考生对高考英语作文的机构预期性, 从而测出考生的真正写作水平。

我们可以把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暂且称为读图写作, 其实, 要实现作文结构历时性的开放, 具有多种命题方法。除读图写作外, 还可以有读表写作、读文写作、读句写作、直接提示写作等等, 不一而足。在读图写作、读表写作、读文写作中, 图画、表格、文本也不一定拘泥于一个, 可以是两个或者是多个, 只要注意限制在考生的认知负担范围内即可。

3. 写作背景的开放

北京近几年的开放作文命题写作背景如下:2009年为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向同学谈论对一幅图画的理解 (In your spoken English class, your teacher shows you the following picture.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and explain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8年为英语演讲比赛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7年为在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自己对其的理解 (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6年为在街头向外国朋友谈自己对一尊雕塑的感受 (You and your Australian friend Jim are visiting a city in China where you see the street sculptures as shown below.You and Jim are discussing what the artist is trying to say.Now you are telling Jim how you understand this piece of art and what makes you think so.) ;2005年为在课堂上向同学谈对教师展示的一幅图画的理解 (In your English class, the teacher shows this picture of a little boy looking into a mirror, and asks the class to discuss it.Your classmate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and tell the class how you understand the picture.Write what you would say on the next page.) 。研究这些写作背景可以发现, 北京卷的高考英语开放作文写作情景与学校场景高度相关, 如2009年、2008年、2007年、2005年都把写作的场景定位在校内场景中, 更有甚者, 2009年、2007年和2005年的写作场景都设定为课堂。种写作场景校园化甚至课堂化是开放性作文中的封闭性败笔, 它的负向引导功能为:封闭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导致学生外语写作幼稚化、学院化。

高考英语开放性写作应凸显考题对现实的关注, 要求考生要立足现实、审视现实、思考现实生活、反映生活实际。作文紧密地联系生活, 这是外语学科实践性特质的必然要求。写作同生活联姻, 是近年外语教学生活化改革实践中达成的共识, 应该在高考英语写作情景中体现出来。

考虑到高考大规模、高利害的特点, 高考英语作文应该是一种有限度的开放, 并不能对其进行自由主义式的开放,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对于高考英语写作命题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开放、怎样开放、应该开放到何种程度、如何科学评价开放性试题的答案等问题, 还有待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黄根初.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OL]www.ecnuce.org, 2004-07-08.

篇4:命题作文“欣赏”素材运用指导

一池清莲,让每个观者心生喜悦之情;辽远秦腔,让听者顿感豁朗之境;精品刺绣,让异乡客心悟尺寸乾坤……欣赏,在悄然之中潜入血脉,因了对美好事物的仰望;欣赏,在磨难之下韵进骨子里,因了对成长蜕变的渴望;欣赏,在民俗民情的阔大的舞台上,因了传承绵延的展望。

请以“欣赏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名师题解】

首先将题目理解到位。欣赏,即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表示称赞。欣赏的对象,可以是具体可感的事物,诸如:乡村的晨景、烹制的美食、爱读的书籍、精粹的艺术(婉约词曲、地方剧目等);可以是深层次的情感、思想的抽象名词,如:至爱亲情、幸福真味、理想之舟、脉动的憧憬等。不管我们欣赏的对象是谁,重点还是在说清楚为什么这个事物值得我们欣赏,值得我们喜欢。比如,我们欣赏的一本书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比如我们欣赏一片美景,是因为它可以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比如我们欣赏一个人,是因为他身上有打动自己的品质……

其次将素材精心选择。尽量筛选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素材,从最小的角度来切入,表现深刻的主旨。观察身边的真实的人和事,从细微之处着手:因为细腻的感知、描写,才能承载起大的主题;且小角度更容易写生动详细,而这种真实的文字更容易打动自己,感动阅读者。选材时,要注意选择美的题材、积极向上的题材,才能突出体现“欣赏”之意,才能水到渠成地挖掘丰厚的意蕴。

【推荐素材】

素材一:著名评论家钱理群先生,在他花3年时间倾心撰写的《梦话录》中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年轻人都应该潜心静气地去追求梦想,追求理想主义。

心高气傲的他,始终牢记恩师——北大教授王瑶对自己“不要急于发表文章”的谆谆告诫,埋头潜心治学。于是,从1960年立志成为学者后的25年里,他躲进书房一隅,与书卷为伴,直到1985年才发表了自己的首篇作品。随后,一系列学术文章刊载发表,让他骤然异军突起,并很快成为业内翘楚。为了一个梦想,钱理群竟沉潜25载。

素材点拨:伯乐相马的故事,流传久远。正是北大教授王瑶的欣赏与告诫,成就了钱理群的事业高塔。这类素材可从人生引领这个角度来考虑运用到写作之中,只有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欣赏,才能拥有人生哲思的颖慧。

素材二: 这几年你走得太快/身边的她几乎跟不上来/你紧张计算成败/她说你看一看啊/梨花又白/老相册在等人打开/里面的你笑得让人感慨/像每个少年意气澎湃/妈妈又打来电话/歇一歇吧,咱慢慢来/慢慢走,欣赏啊/别只顾着赶路/忘了为什么出发/慢慢走,欣赏啊/天边云卷云舒/你已许久不牵挂/这一路,多美啊/辜负朝花暮雨/又何必奔波天涯/慢慢走,欣赏啊/一生尽是归途/旅人请笑着回家……

——歌曲《慢慢走,欣赏啊》

素材点拨:这是一则关于“欣赏”的歌词,它突显了作词者珍惜生活的态度,正是有了这种生活的智慧,才有了人生路上奇异的风景。“慢慢走,欣赏啊”,简单的一句话,也提醒着我们每个人,学会用一种豁达的心态、感恩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一切,对待美好的人生。

素材三: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轼有一次与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轼对佛印开玩笑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天眼看到大师是团牛粪。佛印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你是如来本体。苏轼回家后得意洋洋地告诉妹妹。苏小妹说:“哥哥,你实在输得太惨了。你难道不知道修行的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内心的投射吗?你的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心是如来,所以看到的你也是如来。”

素材点拨:这是一则哲理素材。人生百态,关键在于你如何在生命的看台上,用怎样的眼光看待生命的本源: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用欣赏的眼光去解读生活,一切都是可以悦纳的美好。

篇5:高考命题作文欣赏:他们

其实,我之前就已在新闻里刷到了影片的原形――由乌鲁木齐开往深圳的Z229次列车的乘务员刘钟。这对列车单程4666公里,往返需要5天,这次值乘任务完成后,刘钟只能在深圳稍事休息,又要接着值乘临客列车。年关将近,刘钟担心工作繁忙,难以回家团聚,便让老公带着5岁的儿子于第5天中午在衡阳站的站台上短聚4分钟。

不得不说,影片的改编略有一点瑕疵。即使南宁和哈尔滨之前有直达的旅客列车,也不会经过凯里,超越实际的创作让人看了难免有些怀疑。实际上,由昆明开往哈尔滨西的K726次列车是停靠凯里的,而这对列车单程也有4598公里,往返更是需要7天,也许更加适合影片需要。

不过,不得不说影片比新闻更加感人。计时器的加入,为这三分钟相聚增添了一些紧张气氛。“如果记不住乘法表,就不能上我们镇的小学,就更见不到妈妈了。”这种严厉中隐含着的,其实是母亲对儿子最真切的爱。母亲虽然工作繁忙,同儿子相聚的时间甚少,但是依然不忘,对儿子的教育和抚养同样重要。她深知,处在这样的工作岗位,对于事业和家庭是难以平衡的。值乘时,她心里无比牵挂着儿子。她希望在这短短几分钟站台上的会面,见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儿子,更是一个勤奋刻苦、前途无量的儿子。

正如刘钟在采访中提到的,她的同事们一样回不了家,只是她比他们幸运,能够路过家门口看看孩子,其实他们比她更想家。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常年在家生活,需要外出求学、务工、创业。由此,“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徙”――春运,应运而生了。网络上有言,中国办好奥运算什么,办好春运才算本事。40天春运,两次客流高峰,数以百计加开的大巴、列车、航班,无数名公路、铁路、航空职工在为我们的回家路保驾护航。我们都可以按时、顺利地抵达温馨的故乡,可是他们却只能无数次地往返于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送走一波又一波旅客,而不知自己能否回家一聚,吃上一顿年夜饭。

篇6:小学生写人作文欣赏:他们

那天,天很冷,我坐在爸爸的车里,看到路边有一个脚手架,它站在冷风里。

它是灰色的,上面滴满了五颜六色的油漆。它那么高,却冷冷的,丑丑的。它站在那里,有点儿像障碍物,有点孤单。冷风中,它就那样站着,无人问津,所有人见了,都避开了。

这时,我看见一个工人爬上了脚手架,他提着一桶油漆和一把刷子,开始刷了起来,站在脚手架上,他刷到了更高的墙。

我坐在爸爸的车里,看到不远处的交警将叔叔正在查酒驾。他神情严肃,一边询问司机,一边察言观色。他瘦瘦高高,警衣在冷风中显得有点单薄。他冷冷的,站在马路中央,站在冷风中,有点孤单。

警察叔叔就像那不起眼的脚手架一样,护送我们安全到达目的地。

到校了,我看见门卫爷爷站在校门口,站在冷风里,他们神情严肃,巡视着蜂拥而至的同学们,嘴里还喊着:“慢点,慢点!”并且阻止那些陌生人进入校园。他们穿着黑色的保安服,显得有些沧桑,有点疲倦,然而,正是他们保护了我们的安全。

他们,警察叔叔,门卫爷爷,都不起眼,都是社会上的小人物,就像脚手架一样,默默无闻。

但是,正是脚手架一样的小人物奠定了社会安全的基石。

那天,风很冷,但是,看到脚手架一样的他们,我的心很暖……

优爸点评:小作者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小朋友,对于事物的观察力十分细致,通过观察具体的事物,并通过联想,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取材于生活,选材恰当,比喻贴切,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有很强的可读性。同时,能用环境的侧面描写来渲染整篇文章的意境和氛围,虽然使用的语言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透过事物看本质,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赋予了文章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内容。脚手架很冷,但是它就像社会上的很多人一样,默默无闻的付出,也许他们并不是光彩照人,但是他们就像脚手架一样给我们安全感,温暖着我们的心。

优爸期待小作者能多写类似这类的文章,深刻而有内涵、能从内心深处打动人的作品。

小作者:董蕊燚

篇7:欣赏 半命题作文

隐约中,我似乎更爱花……

家人,也对花很感兴趣。花园,阳台,都有百花的落脚之处,它给予人一种美的观赏享受,香的嗅觉刺激,写景作文《欣赏自然作文》。

八月杭州西湖上,莲花潮引来了无数世界各地的游人。濂溪先生说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濯清涟而不妖。”使人感慨万千。白里透红的花中,让人百看不厌。莲,花之君子者也。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香远益清,亭亭玉立,另多少诗人赞不绝口。

我家阳台上的一盆菊花,很美,绽开得很饱满,似乎把全身心的力量全放上来了。菊,花之隐逸者也。特力独行,正直不苟,豁然大度,正如绝句:“芳菊开林耀,清松冠岩列。怀此真秀姿,卓为霜下杰。

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其艺术思想与创作都达到了最高水准,姹紫嫣红开遍,良辰美景,恁般景致,更使我对牡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篇8:高考命题作文备考攻略

一是直接命题作文 (包含半命题作文) , 即作文试题只给出作文的题目和写作要求, 不带其他的任何材料与说明。2010年高考中有三个省出了这样的作文题——湖南卷以“早”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北京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一篇文章, 重庆卷以“难题”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

二是材料命题作文。和前一类不同的是, 这类作文试题是先给出一则材料, 然后给出作文题目。2010年高考中有四个省市出了这样的作文题。如:绿色, 生机勃勃, 赏心悦目。绿色, 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 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 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 (1) 角度自选; (2) 立意自定; (3) 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江苏卷)

要想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好命题作文, 需要严肃认真地审题。

审题, 是指对作文试题的相关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审题是写作的起始, 也是写作的关键。命题作文常见的审题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题眼突破法

“题眼”是指题目中最能体现写作中心、表达感情的关键字眼。找题眼, 我们不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如果给定的题目是一个句子, 题眼常常就是谓语部分。如:2007年天津卷以“有句话挂在嘴边”为题, 谓语“挂”就是题眼, “挂”, 就是经常提起, 而且为大家所熟悉。2007年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 谓语“跨过”是题眼, 为什么必须“跨过”?怎样才能“跨过”?就是写作的重点。

2.如果给定的题目是一个短语, 那么短语本身可能是动宾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等。

(1) 如果是动宾结构, 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找回童年”, 题眼就在“找回”上, 说明“童年已经渐渐远去, 童年的乐趣、童年的纯真已经消逝”。可以写对“童真”的呼唤, 还可以写人们对“消失的童趣”的向往等等。

(2) 如果是偏正结构, 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如:2010年江苏卷“绿色生活”, 题眼就在“绿色”, 只有抓住“绿色”, 写“无污染、天然的、自由自在”的场景或图景, 才算突出了重点。

(3) 如果是主谓结构, 题眼一般在谓语上。如:2007年辽宁卷“我能”, 题眼是“能”, 怎么“能”?在什么情况下“能”?“能”干什么?为何“能”?“能”说明了什么?当然, 对这个题目, 我们还需要注意必须是第一人称“我”, 写别的人称是绝不可以的。

(4) 如果是并列结构, 题眼就在二者或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如:2010年北京市高考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人生做事既要“仰望星空”树立理想, 又要“脚踏实地”做好身边的事。

3.如果题目只是一个词, 题眼往往就是本身含义或它的象征意义。如:2010年湖南卷“早”, 这个词语应该是强调人处在一种“早”的状态中, 这种状态可以是“早”的收获, “早”的感悟等。作文的重点就该揭示概念的内涵或描绘事物的特征, 或由此展开适当的联想, 以揭示中心。

二、辨清文体法

根据题目辨清文体至关重要。有些试题从表述形式和内容上, 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最适合写作的文体。有些题目可选用不同表达方式, 写成不同文体的文章。如2007年福建卷《季节》, 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均无不可。遇到此类题目, 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文体特定要求, 就可以根据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去决定选用何种文体。

如果题目中出现“说”、“论”、“谈”等字样的, 就要写成议论文, 如2006年湖南卷《谈意气》等;有些题目中虽然没有出现以上字样, 但是题目是点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比较抽象或富有哲理性, 如2007年四川卷《一步与一生》、2006年重庆卷《走与停》等题目, 也应写成议论文。

三、联想引申法

有的题目并不直接明确告诉你写什么, 而是含有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只有读透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 才能切中题旨。如:2007年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中的“春光”和“妈妈”是具有象征义的。“春光”本意是春天的风光, 而春天的风光特点是和煦、明媚、温暖, 能给人带来希望、温暖、欢乐和成功, 因此它所喻指的应该是“温暖”、“爱心”、“快乐”、“希望”、“成功”、“成绩”等;“妈妈”本意是生养自己的母亲, 可喻指“祖国”、“大地”、“自然”等。所以, “春光”可以是成就, 带着自己的成就去劝慰妈妈;它也可以是成功的经验、奋斗的历程等美好的事物, 这些都可以成为抒写的对象。有了这样的联想引申, 就能快速找到写作的切入口。

运用“联想引申法”, 首先要思考清楚事物自身的特点, 然后再从事物具体特点出发, 联想引申与之相类似的有关人或物, 从而寻找它所象征的深刻意义, 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如《肩膀》, 可由肩膀的作用联想到呵护、真爱、责任等。

篇9:命题作文“角落”导写与佳作欣赏

请以“角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角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指房屋等两墙交接处之一隅,亦泛指类似墙的东西相接处的凹角或方形物件的一角。角落比较偏僻,比较隐蔽,不容易发现,由此可以引申为比较偏僻的地方,不受重视的人或物等。”就此解释考生可联系现实,展开立意。

实写:

可以写角落里面的微小蜘蛛辛勤织网捕捉昆虫,感悟出只要生命不息,就要追求不止;可以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坐在教室的角落,似乎被老师和同学遗忘了……

虚写:

社会的角落:农民工处于社会的角落,空巢老人处于社会的角落,留守儿童处于社会的角落,流浪、行乞者处于社会的角落,非洲人民处于世界的角落,在利益的诱惑下丧失的诚信、道德、责任处于文明的角落……

人生、心灵的角落:隐居乡间的陶渊明人生、心灵处于角落,遭受宫刑的司马迁人生、心灵处于角落,谪居江州的白居易人生、心灵处于角落,赐金放还的李白人生、心灵处于角落,被贬永州的柳宗元人生、心灵处于角落,流放伊犁的林则徐人生、心灵处于角落……

如何看待“角落”:

角落可以很阴暗,也可以很明媚:下岗工人、清洁工处于都市的角落,但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他们的角落依然明媚;苏轼流放海南,处于人生的角落,但他并没有消极颓废,而是开朗乐观,造福一方,给偏远的海南带来明媚的阳光;大山深处的孩子处于社会的角落,但他们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双手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绚丽人生……

关注角落,世界才会更加和谐:常回家看看是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是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城市多些尊重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注,城市多些包容是对流浪、行乞者的关注,提高全民素养是对失落的道德文明的关注……

【佳作示例】

角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你坐在西行的马车上,眼中满是迷茫和痛苦。

年纪轻轻便深受赏识,一路平步青云,年仅不惑便是朝中的一品大员、两广总督。眼中的皇帝勤政爱民,你自以为得遇明君,心中所想的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上书言事,大陈鸦片之弊,手捧尚方宝剑开赴广州。虎门销烟,你一举成名,何等的意气风发!你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

但为何却又一贬到底?伊犁,你这次被贬的目的地,一个除了沙子之外什么都没有的地方。难道皇帝不是原来的皇帝了吗?难道天朝大国竟胜不过外夷?你心中的理想、抱负在一瞬间全部成为了空想,有的只是西行路上的漫漫黄沙,有的只是那总也走不到的不毛之地——伊犁。

哦,终于到了西安,再向西行便再也看不到城市的影子了,本应该继续西行,但是你却病倒了。大病之中,你想到了西湖上的苏堤,想到了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想到了“一片江山尽姓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韩愈……于是,你疾步西行,去奔赴那原本是苦难现在却成了机遇的贬谪之地。你号召人们开垦荒田,加大生产;供水不足,你便带领人们开渠挖沟……经过你的努力,原本处在蛮荒状态的伊犁人民吃饱了肚子,改善了生存条件,逐步摆脱了蒙昧,思想得到了教育,社会风俗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你就像光彩夺目的太阳。在广州,你可以光芒万丈;在伊犁,你仍然光彩四射。虽然远离京师,远离繁华,偏处一隅,但你没有沉默。因为你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曾经的漫天风沙得到了扼制,曾经的落后野蛮得到了开化,曾经的风餐露宿、饿殍遍野、衣不遮体永远成为了历史……原本黑暗落后的角落因为你的到来而变得明媚温暖起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即使在重病之中,你所想的仍然是苍生百姓。没有往日的喧嚣,没有繁忙的应酬,你的心中只有伊犁,只有伊犁人民,你所想的只是让伊犁人民看到明媚的阳光。

你的努力没有白费,随着伊犁的明媚,伊犁人民也因为你的到来而心中逐渐明媚起来。相信伊犁人民在你的带领下一定会让这里更加温暖。也相信我们的雄鸡版图,肯定会成为一片更加明媚的热土!

【模拟评阅】

文章选取了历史上林则徐被贬伊犁的故事作为写作的素材,以伊犁作为角落,以林则徐在伊犁的所作所为为升华点,通过伊犁的变化,动态地写出了伊犁由荒芜到明媚的过程,揭示了角落依然明媚的道理。本文选材精当,论述到位,语言娴熟,显示出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堪称佳作。

【提升训练】

角落

白露刚过,中秋已近在眼前。浓郁的秋意、喜庆的气息瞬间填满了整个空气。我摇下车窗,秋风拂来,凉飕飕的,拂起了我心中的急切。此刻,我恨不得插上风的翅膀飞扬,飞向敬老院,飞向她身边,飞向那颗寂寞的心。

望着窗外倒带的景色,思绪也随之幻化成了怀旧电影,分割成了段段胶片。她是爸爸认的奶奶,是个地地道道的裹小脚的旧式童养媳。老太太一手把儿孙们带大,老来晚景却颇为凄凉。好在还有老爸惦记着她,不时去看望,似乎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

初见她那会儿我还小,是在爸爸为她开办的寿宴上。亲戚们从四方赶来贺寿,席间自是交流热烈,不外是股市涨跌、谁家孩子用功、房产变动等等,听得我云里雾里。妈妈拉了拉我,顺着妈妈的视线我看向了那个“主角”,她身着红棉袄,静静地坐在上位,两眼茫然地看着前方,对周围的一切似乎浑然不觉,就好像是个被供奉着的佛龛。看到这个情景,我的心中不免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馨怡,我们去陪陪她。”随妈妈走到她面前,简单做了介绍,一提及爸爸的名字,她那双暗如死灰的眸倏地亮起。整个宴会,我们都陪着她聊天,她一直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好疼好疼,却又感到好温暖好温暖。

五年级时去乡下看她,她陪着我在鱼塘抓虾米;预备年级时去乡下扫墓,她陪着我看老牛耕田。记忆中,老太太是懦弱的,善良的,孤独的。她只会不断地和我说,要听话,要一家和睦,仿佛她对自己被亲人抛弃一点也不在意,一味地求佛保佑我们。后来因学业日紧,渐渐地我几乎忘记了她。时隔多年,我已是高中生。这次中秋,妈妈提议去看她,藏在记忆深处的回忆重新涌现,我一口答应,心中欢喜却也内疚。

车缓缓驶入了小区深处,周围分外安静,散发着清冷的气息。我随着爸妈走向一栋矮楼。院子里,老人们零散地坐着,都抬了头看,似乎吃惊这里来了客。来到三楼,爸爸推开了一间屋子。里面静静的,五张床铺空荡荡的,角落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缩在椅子里。

“奶奶,我们来看你了。”她睁大混浊的眼,攥着爸爸的手,又打又哭。我的心顿时翻江倒海,眼睛顿时红了。“老太太……”我控制着情绪,颤抖着问候,等待着她下一刻像以往一样抓着我的手。然而她却不觉,只是专注地望着爸爸。接着拉着爸妈往床铺内挪了挪,放轻了声说话,仿佛我是一个陌生人。

外面的秋风不免使我打了个哆嗦,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她不记得我了!她忘记我了!抬起头,望着落叶飞旋而下,孤零零地落地,心中瞬间涌起了一种被遗弃的失落感。是老天爷在惩罚我吗?惩罚我没有孝心,这么多年不曾记得去看她?

“馨怡!馨怡!”多么熟悉的声音!转身,我的手臂已被紧紧攥住,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力道,熟悉的温暖。老太太的眼眶此刻通红,摇着我的手臂。“乖乖,你长大了,出落成大姑娘了!我认不出你了,认不出你了……”我回握住她的手,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不知是委屈还是自责,泪水夺眶而出。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那种当爱被抛弃在角落的感觉,那种失落与无助!

夕阳西下,车子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

“爸爸,不如我们留下来吧。”走到车前的那一刻,我突然止住,“我们陪老太太过完中秋,迟点再走吧。”父母静静地看着我,相视一笑……

那一晚,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轮满月。

【模拟评阅】

作者选取的是关注空巢老人这个沉重的社会话题,但读来沉重却不沉痛,体现出作者视角的独特和较强的情绪把控力。结尾“我”的建议和父母的微笑,给全文点染出一团亮色,可谓设计精巧。同时本文结尾画龙点睛,意味隽永,很好地揭示了角落的内涵。

篇10:欣赏自己(半命题作文)

106班 刘裕彤

你要相信,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看,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题记

我爱童话,从小到大,《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陪我走过了最单纯美好的童年。初一初二,我抛弃了童话,投身到小说的海洋。曾经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善良的孩子,但读完小说,总觉得心灵变得越来越不纯粹。于是初三的一个下午,我翻开尘封已久的童话书,想要一点点地抬起那些琥珀色的记忆碎片。

海的女儿——人鱼的忧伤

她是一个美丽的人鱼公主,成长在蔚蓝的大海里,海水造就了她澄澈柔软的心灵,她第一次到海面上,就与那英俊的王子邂逅。暴风雨来临,她冒着生命危险救起王子,但她醒来后第一眼见到的人却不是她。她用天籁般的嗓音求得了海巫婆的药水,拥有了人类的双腿,她每时每刻都在忍受着在刀尖上行走的痛苦,却没想到当初深情的救助,成全的却是王子和别人的缘分。善良的她从未想过去报复,于是在王子成婚的那天晚上,她深情款款的迈着轻盈的步子,献出了最后一支舞。当玫瑰色的阳光涂抹着厚厚的云层时,她化身为轻盈洁白的泡沫,飞舞在浪尖。她的思想却骑上雪白的云块,升上天堂,追随天空的女儿去了。

小时候听到这个故事,只觉得很美。现在读起来,却有说不出的酸楚。爱离别,求不得,这痛苦该比海还深吧。童话就是这么简单,给人最原始朴素的情感,无论什么时候读总有一番新的体会。

灰姑娘——农家女孩的公主梦

辛蒂瑞拉,早早失去了慈祥的母亲,父亲续弦,继母还带来了两个姐姐。都说“最毒妇人心”,辛蒂瑞拉过得是怎样的生活啊!但苦难的生活磨不尽她水晶般的心灵,粗陋的布衣掩盖不了她俊美的容颜。过世的母亲化身白鸽,为他带来了金银丝织就的华裳和晶莹的水晶鞋。美丽的心灵纵然没有华裳装扮,也会大放异彩。更何况她是如此光艳出众,轻而易举俘获了王子的心。午夜十二点,南瓜马车载着她匆匆离开,留下一只小巧的水晶鞋,王子靠鞋找到了辛蒂瑞拉,她们终于成了幸福的一对。

这就是《格林童话》中的经典,不知使多少平凡的女孩心中盛满了憧憬与向往。可是不管怎么样,这篇故事总是美好的,给人最朴素纯洁的幸福感,使人在伤心难过时还能坚守心灵的净土,不失本心,这就是童话的魅力吧。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我想童话就像一眼清泉,给心灵之湖注入活力,使她变得更加可爱,更富有魅力。

欣赏童话的女孩,拥有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

篇11:高考失误作文评析:他们

稍稍把胳膊往下挪动一点,睁开眼睛,前边两个蹒跚的身影吸引了我。那是一对年迈的夫妇。老太太很明显走不动了,她拄着拐杖吃力地往前挪动。老爷子体力也好不到哪去,不过他努力扶着老太太往前走。瘦小、年迈,在狂风中,在漫天的风沙里,两位老人显得很单薄。

他们离我并不很近,我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只看见老爷子走在前面,侧着身,头微微向后仰,他紧紧握住老太太的手,弓着腰,努力前行。他们白色的衣褂随风颤动,使他们的身体显得更加瘦弱。我站在他们身后,静静地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然后转身。

刚好一群孩子从我身边跑过。他们个个身披彩色的塑料布,迎风奔跑。风吹起他们的斗篷,他们好像一个个英勇的战士。他们跑过,洒下一路笑声。黄澄澄的天,因为他们跑过,划出一路清澈的蓝色。狂风的怒吼似乎平息了,只留下悦耳的铃声,好似天空中星星的吟唱。这久违的画面,使我想到十几年前,那会儿我也是一个英勇的战士吧,只是那份记忆已被我尘封了那么久。

我一直以为,浪漫的爱情,是玫瑰,是巧克力,是开满鲜花的伊甸园。而他们,风沙中的相互扶持,让我明白,爱情不是张扬,不是炫耀,而仅仅是握住她的手,在大雨来临前把她带回家。我追求的爱情在他们的爱情中褪色。?

我一直以为,快乐是高分,是名牌大学,是房子、车子,是别人羡慕的眼光。而他们,而他们告诉我,快乐仅仅是自由的奔跑,大声的喊叫,放肆的笑。我追求的快乐在他们的快乐中臣服。

他们的幸福写在眼睛里,挂在脸颊上;他们的快乐飘在天空里,洒在道路上;他们使我在风中久久地站立,使我微笑着看着这温馨的画面。

他们让我微笑着站在风里,他们让我拾起我丢失已久的东西,他们消失在风中,却留在我的记忆中。

【失分警示】

本文主题积极,立意深刻。通过描绘一对风烛残年的夫妇互相搀扶、相濡以沫的画面,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夫妻恩爱到白头的人情、人性的善良和谐之美好。

篇12:2013年高考作文:走进他们

中秋已过,唯一遗憾的是未能领略到月光的皎洁与明亮。心中不由的涌上一种失落感,突然觉得李白的那首《静夜思》就是为我而写,虽然我未身在异乡,但是我此时的心情已经完全被那首诗所触动,因为我怕长大后身处异乡每逢佳节也会借着搞搞在挂的月亮来寄托我那永无止境的思乡之情。

独自走进自己的天地,翻开书桌上的那本《唐诗三百首》。娴熟的翻开那首诗。在心中默默地诵读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刹那间我仿佛被诗人带到了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明月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加上有彭佳节。那种道不清的情感使我久久沉醉在诗文的字里行间中。

突然间,一阵秋风吹来,我不由得打起了一阵冷颤。忽的明白我和李白是两个不同世纪的人,好享受那种梦游诗境的感觉,那种走进诗人内心深处与诗人同悲同喜的意境,是何等的珍贵,不管是李白的还是杜甫的,他们都是人类精神的领跑者,《静夜思》也好、《月夜忆舍弟》也好,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走进诗人所特定的情节中、走进文学的意境中、走进人类精神最纯洁的圣地。

篇13:高考命题作文欣赏:他们

一、高考作文命题之“不宜”

1.“裸题”不宜

“裸题”是指缺失必要的限制,能够通过事先准备轻而易举地套题的作文题。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是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这个题目,诸如《一瞥》《窗口》《人在校园》《瞬间的感悟》《生活中的小浪花》,以及上海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他们》等,都可以拿来套成以小见大的“一枝一叶一世界”。这样的题目,很难区分考生的真正写作水平。

比方说,用《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来套《一枝一叶一世界》:“一枝一叶一世界。世界真大,世界又真小,我想握住‘地球村’的每一位兄弟姐妹的手,共同迈向充满阳光的未来世界。”

用《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来套《一枝一叶一世界》就成了这样:“正是这高高低低的沟沟坎坎,铺就了我们的人生之路;也正是这千姿百态的一枝一叶,装点了我们的大千世界。”

用《他们》(2008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来套《一枝一叶一世界》就成了这样:“他们,都是些平凡的小人物。然而,一枝一叶一世界,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人物,用他们的双手,用他们的脊梁,撑起了我们的世界。”

2.“碧螺春”不宜

“碧螺春”是借用了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话。何教授告诫广大考生写高考作文要“少一点‘碧螺春’,多一些‘二锅头’”,即文章内容不能过于含蓄内敛,而要晓畅明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其实,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高考作文写作,而且同样适用于高考作文命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酒逢知己千杯少”,使考生写出佳作来。在搜狐网今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调查中,被评为“最难写的”安徽省高考作文题目:根据清人阮元的《吴兴杂诗》蕴含的哲理,结合自己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细细想来,这样的题目是否过于艰深,过于“碧螺春”些了呢?

3.“大而空”不宜

2006年天津市高考作文题《愿景》,2010年宁夏高考作文题“以诚信善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以及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虽然立意积极向上,但指向太大太空泛,学生写作时容易流于空泛,且很难写出真情实感。

有的同行说,高考作文很难出佳作,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并不认同。高考作文能否出佳作,除了学生本身的写作水平外,与命题的好坏关系也很大。一个大而空的作文题,只会无端消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反之,一道能使考生“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的优秀作文题,一定是既有积极的价值取向,又有利于考生写出个人独特的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的。

比较一下《天与地》和《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两个题目,不知大家会有什么感受?如果让我来写“天与地”,可以写环保,蓝蓝天上白云飘,白云下边的草地上马儿跑;可以写人民的伟大,即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可以写天南地北,实可写旅游,虚可写网络神游;当然,也可以写写“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如此一作比较,两个题目的高下也就立现了。

4.“零距离”不宜

高考作文题向考生靠拢,向生活靠拢的初衷本身不错。但靠得太近,以至成了“零距离”就不太妥当了。2007年重庆市高考作文题目以“酸甜苦辣话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能是开了“让‘高考’走进高考”之先河。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高考的“过来人”来说,这个题目可能会引发我们不少回忆和感慨,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对于正在高考考场品尝“酸甜苦辣”的考生来说,是否有些难为他们了?我甚至觉得,让正在高考的考生谈高考的“酸甜苦辣”,是否有些像让正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来一番“惊心动魄话开刀”一样令人啼笑皆非。

5.“过度包装”不宜

200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是: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现代汉语词典》中“风化”的词义为:①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的破坏等作用,地壳表面和组成地壳的各种岩石受到破坏或发生变化。②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在空气中失去结晶水。而题目中的“风化”似乎上述两种意思兼而有之,都沾上点边,当然用的是其比喻义,即陈旧,不鲜活。既然如此,何不干脆以“记忆犹新”为题?或许有人会说“记忆犹新”过于平直,那2007年辽宁高考作文题“我能”不更是大白话,且受到一定的好评吗?前面所提到的“碧螺春”是指立意本身较含蓄,但一旦进入到另一个极端成为过度包装,则是把简单事物复杂化了。这不禁使人想起如今中秋节过度包装的月饼,当人们面对“游龙戏珠”“彩云追月”这些华而不实的名称不知所云时,倒常常会怀念起现做现卖,实惠大方的两元钱一个的鲜肉月饼了。

二、高考作文命题贵在“得体”

其实,撇开高考的因素,上面列举的这些题目亦不乏有特色,较为出彩的。例如浙江的“一枝一叶一世界”,若作为竞赛试题就很好,社会、学校、家庭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均可入题,能使参赛者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从而做到“我手写我心”。另外,若让我们这些与高考有了一定距离的“过来人”来做做重庆的“酸甜苦辣话高考”,倒也可能会出现不少有趣味、有意义的佳作。但问题恰恰在于高考作文有其特定的要求,适合于竞赛的题目不一定合适于高考。

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在2009年高考结束后,从高考作文题对于促进写作教学,以及体现公平选拔原则的角度,概括了当年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高考作文题目的7个“最”,即:最有浪漫色彩、富于想象力;最富有诗情和哲理;最具有挑战性;审题最容易,贴切学生实际,有话可说,但又难以写得出彩;为学生考虑得最多;最结合时事热点;最平实、直白、通俗。细究黄老师的这七个“最”,褒扬之中亦有商榷,这对于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颇有参考价值。

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也曾撰文畅谈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高考作文题。陆继椿老师在回顾60年高考作文题发展轨迹的同时,对那些贴近学生,读写结合,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生,从阅读理解度、思维敏捷度、个性发展度和文字驾驭度等方面综合考察,难以猜题、套题和抄袭的高考作文题尤为称道,指出这应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我深以为然。

综观近年的高考作文题中,我个人比较喜欢2005年江西高考作文题: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虽然人人都都有一张脸,但是“脸”的话题走进高考作文,却有些出人意料,然而又在情理之中,使考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例如:可以由“脸”引发出“外貌美”和“心灵美”关系的议论;可以由脸写到我们天天要用镜子照脸,从而表达人要有自知之明的立意;可以写写小男生、小女生们因脸上长了青春痘产生的烦恼而引起的有趣事;可以由“人有一张脸”联想到要有羞耻心,谈谈对“八荣八耻”的体会;也可以由脸联想到眼下有些地方形式主义盛行,大搞“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从而呼唤实事求是精神的回归等。小小的一个作文题,能够变幻出如此多的角度多变,立意多变的文章,实属难能可靠。

由此可见,以上这个作文题目,既有一定的“防套”性,又不在审题上人为地设置障碍,一般程度的考生不会感到困难;写作能力较强,思想有一定深度的考生则可望写出佳作来,而这正是我们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应当追求的境界。

篇14:高考作文命题应注意命题的公平性

【摘 要】本文以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为例,分析指出了高考作文命题存在的几个不公平问题,并结合作者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和批阅高考作文的经历,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2.47【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055-01

2009年全国及各省、直辖市的高考作文命题,可谓都是独具匠心,在命题创新上达到了新的高度。高考过后,对命题的赞誉不少,诟病也不少。对命题 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诽誉参半。然而困扰高考作文命题的“不公平性”问题,仍然未能有效克服,而且更有突出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命题的城市化倾向明显。如江苏的“品味时尚”、江西的“兽首拍卖”、安徽的“弯道超越”、辽宁的“明星代言”,写好这些作文命题的相关素材、信息、知识,城市学生更易获取占有,而与农村学生的阅历、生活实际以及所熟悉的东西相差甚远。上述作文命题对城市学生写作有利,农村学生则倍感陌生。农村学生所熟悉的山水田园、劳动场面、生活的艰辛、纯洁的希望和追求,则很难在以上命题中畅意抒发,尽情表达。农村学生在命题的倾向中,已失去了写好作文的先机,命题对农村学生明显不公平。

第二,部分作文命题对贫困家庭考生不公,伤害极大。笔者认为“品味时尚”、“明星代言”、“弯道超越”这类作文命题,在关系到每个考生的前途命运的高考中出现,很值得商榷。我们不仅要问,这类作文命题是出给谁写的?笔者认为,这是专为条件优越的城市考生提供的高考作文题。试设想,正在吃低保的考生,艰苦的农村考生,他们的高中生活能有条件、有闲暇去追逐明星、去品味时尚、去体验赛车的弯道超越、去追求“F4”的快感?面对这类作文命题,来自贫困家庭的考生,来自落后的农村考生,能有写好作文的好心情?有得心应手的好素材?有真实细腻的心理体验?这类作文命题触动的是贫困考生的自卑,打击的是他们的自尊。这不仅可能造成贫富考生作文得分上的不公,更严重的是对贫困考生心灵上的伤害。

第三,部分作文命题对理科考生不公。截止2OO9年,全国高中都实行文理分科,在文理分科问题没有解决之前,高考作文命题,应当兼顾文理考生,以体现作文命题的公平性。今年安徽的“兽首拍卖”作文命题,对理科考生明显不公平,文科考生可以从政治、历史学科获取“兽首拍卖”的重要信息;而对于多数理科考生在写作上并不利。理科考生在不占有“兽首拍卖”重要信息的前提下,要写好符合命题要求的作文,难度很大。上海的“郑板桥材料作文”、浙江的“绿叶对根的情意”、北京的“隐形的翅膀”,这些作文命题倾向于文科考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理科考生的不公平,今后高考作文命题应予以必要关注。

第四,部分作文命题有虚玄化倾向。今年部分高考作文命题虚玄化严重,让考生摸不着头脑,无从立意,无处下笔。如北京的“隐形翅膀”、湖南的“踮起脚尖”、辽宁的“名人代言”,这些作文命题对身处高考场中的考生,真不知道该怎样落笔,许多考生的作文文不对题,空泛议论,无病呻吟,官腔溜溜,废话连篇,意境虚玄。有的刻意“讨好”阅卷老师,以求高分。这类作文命题城市考生更能得心应手,对农村考生来讲,很难作好“花样”文章,城乡考生竞争上不公平性,尤显突出。

通过以上的粗略分析,高考作文命题中的不公平性诟病,不攻自现。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专家、学者、老师们,应该认真解决这一痼疾。笔者根据自己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和批阅高考作文的经历,提出以下克服高考作文命题不公平性对策:

第一,高考作文命题应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写作训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是说,高考作文命题要从“展示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去作命题工作,才能命出优秀的作文题,从根本上克服命题中的不公平性。

第二,采用开放式作文命题。要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考生都有话可说。但材料作文,可提供不同材料,供考生选择,创造条件让考生写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反映考生真实的写作水平。

第三,探索半开放式作文命题。预留充裕的发挥空间,供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立意角度、素材、信息和写作方法。充分展示考生写作的个性化,真实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

第四,命题要更加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尽量贴近学生的成长经历,尽量避免命题对学生思维表达的限制,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真实表达、个性表达、创意表达。根除学生作文“假大空玄”的恶习,端正文风。

第五,高考作文命题,应选拔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参与命题。增加一线语文教师作文命题的话语权,让高考作文命题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保障作文命题的公平性创造条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高考命题作文欣赏:他们】相关文章:

高考命题作文09-21

高考命题作文05-07

高考作文命题范文05-26

高考作文命题范围06-30

高考作文经典命题06-30

高考作文命题猜想06-30

高考作文命题设计06-30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07-05

命题作文高考复习07-10

优秀高考作文命题07-25

上一篇:信息发展的三个阶段下一篇:七年级音乐教案《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