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考作文命题

2022-07-05

第一篇:近年高考作文命题

近年中考作文全景扫描及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

作文题型一直以五种形式呈现: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选题作文。株洲市以前两种为主。

一、2010—2012年中考作文全景扫描

(一)中考作文命题形式稳中有变,仍然以全命题作文和选题作文为主体,半命题作文越来越受命题者亲睐。少数地方已经开始在尝试创新、变革。例如:

1.给出一个场景,按要求作文。例如2012·山东德州:

结合下面场景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地点:街道

时间:夏天

天气:雨

人物:15岁的中学生小州等

要求:①标题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规范。④不得抄袭。⑤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2. 给出文章的开头,要求续写。例如2012·福建莆田:

请以下面一段文字作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自拟题目,并把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2)文体符合要求;(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或套作;(5)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专心听课,忽然一声闷响„„

3.给出文章的结尾,要求补足前面的内容。例如2012·四川绵阳:

请用下面的话作为作文的结尾,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题目自拟。这时,我想起了那句话,“现在才是最美时!”

(二)命题者全面关注考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经历、生活感悟、人生体验、习惯养成等多方面的生活积累,贴近考生实际,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鼓励考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青春成长”为解读话题,引导考生展现自我、审视自我。

这类作文题常以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呈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展示青春风采,如 “少年风采” 、“我与的亲密接触” 、“阳光路上” 、“为青春喝彩” 、“我的那一片天空” 、“我的初中生活”。二是感悟成长启示,如“少年不知愁滋味” 、“成长路上无捷径” 、“我长大了”、“那一刻,我长大了”或“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迈过那道坎” 、“我是这样长大的” 、“改变了我” 。

2.以“感动感恩”为写作内容,引导考生体察冷暖、感悟真情。

学会感动,学会感恩,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培养的情感。 如果仔细观

察和用心体悟身边的人或事,就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尽的事,素材如长江之水,滚滚而来。

例如: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未曾说出的感谢 、 一言一行总关情

“为点亮一盏灯” 、“让我心存感激的人” 、“不能没有你” 、

“在时间的列车上,爱从不缺席,有父母深沉的爱,有朋友真挚的爱,有陌生

人无私的爱„„请以‘爱与时间同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这类作文题一

直备受命题者亲睐。

3.以“洞察身边”为取材范畴,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辩证思考。

例如:“风景就在身边”

4.以“情趣体悟”为感情基调,引导考生袒露内心、品味生活。

如2012年湖南长沙的作文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自己的世界,比如,

爱音乐的,有自己的音乐世界;爱篮球的,有自己的篮球世界:爱网络的,有

自己的网络世界……如果仔细思考这些世界背后的价值与意义,你也许会对它

有更深的感悟与体会。请以“在世界中的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再如2012年湖北咸宁中考题: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的

成长过程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给予过我们深刻的影响:有关心和帮助,有鞭策

和鼓励,让我们倍感温暖;当然也有过挫折,甚至是伤害,但同样让我们学会

宽容和成熟。那些点点滴滴让我们无法忘记,也不会忘记,因为它们已经刻在

我们心灵的深处。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也有过一些类似的经历和

这样的记忆吧,怎么也抹不掉!请以“那一抹心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5.以“美德熏陶”为命意指向,引导考生净化心灵、健康情操。

如命题作文 “孝敬” ;半命题作文“ 责任”

(三)中考作文评价包含着五个方面的要素,即立意、内容、结构、语言、

书写,并按这五个方面所呈现的不同层次来附分。了解这五个方面的要求有助

于我们平时的训练和备考。

要想获得高分作文,我们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要素:

①内容充实,切合题意②主题鲜明,思想健康

③结构严谨,条理清楚④语言流畅,有感染力

⑤书写工整,文面美观⑥形式创新,文采飞扬

二、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一)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

1.题型预测:整体保持稳定、细处出现变动

2.内容预测

从近年来看,中考作文试题无论在取材范畴、情感表达还是主题阐发,都能

做到与中学生生活全面对接,鼓励学生袒露自己的真实情怀,表达真情实感,切

实做到“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因而,我认为2013年中考作文在内容选择

上,命题者会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成长感悟”类。

以“风采”、“挫折”“成长”、“秘密”“个性”等为题目或是话题

二是“励志修养”类。 拟题中常以“感受快乐”、“钦佩”、“诚信”、

“珍爱”、“吃苦”、“合作”、“感激”、“追求”、“宽容”、“体谅”“坚守”“执着”等关键字眼来呈现, 让考生在深入思考中加深对真、善、美的体

验和向往。

三是“社会生活”类。 比如以 “和谐”、 “帮助”、“关注”、 “扶持”、

“交往”、 “贫困”、“动力”、“读书”等为话题写作,引导考生关注身边

的热点话题,把目光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延拓到社会生活。

四是“哲理思辨”类。 如2012年福建福州的中考题:人都有爱心,人都有

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请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这个题目不仅有哲理的味道,还有思辨意味 。

五是“感动感恩”类。

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只要回头一望,遍地素材。

(二)2013年中考作文备考策略

那么,中考中,我们如何让作文得高分呢? 我们要从两个角度来做准备:

1.从评价要素的角度做训练准备。

2.从题型磨合的角度做训练准备。

我们的中考作文训练大多采用了整体训练的模式,即四个层次。一是全程

训练,即从审题、构思、立意、选材、表达等角度逐一进行训练。二是局部训练,即从文章的开头、结尾、细节刻画开展训练。三是创新训练,加强对构思立意的

“精”、“深”、“活”、“新”等方面的训练,力求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四是速度训练,从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布局、快速行文等方面养成“快”的习惯。在这四个层次的训练中,穿插“青春”、“成长”、“感恩”等各类主

题的训练。经过这一轮训练之后,学生对作文的整个过程有了比较清晰地了解,作文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接下来,就应该进行题型磨合训练。

下面简单谈谈两类题型的应对技巧。

(1)全命题作文,要注意四点:

①审好题。题目中的修饰语是文章表意的重心,我们要把握好;题目中的限

制语确定了文章的取材范畴,我们要思谋清楚;如果文章的题目过于简单和抽象,

3我们要用添加前后缀的方式丰富题目,找到写作的重点和素材;如果文章的题目

是一些带有比喻或者象征意义的题目,我们则可以挖掘出本体和喻体、象征体之

间的关系,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②定好体。一般是写记叙文。

③取好材。有两点要求:一是材料要新,要选择比较新颖的素材来写,与时

俱进,尽量摒弃那些陈旧的素材,不要一写到妈妈,自己就生病,被送医院。二

是角度要巧。即使是常见的素材,我们也要别出心裁发挥想象和联想,向深层次挖掘,展现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

④用好语。 要做到流畅、准确、形象、生动,富有神韵。

(2)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两点:

①紧扣题眼,重视隐含信息。而半命题作文,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

残缺式,审题时,我们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紧扣题眼,吃透已经出

示的半命题词语的含义,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在提示语中寻找适合的立意

角度。

②立足擅长,添加别致内容。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补题的过程意味着

对写作内容、写作角度的选择。补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补

出自己熟悉的、感悟最深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这样,才能扬已所长,掌握主动。

本周作文训练

给出一个情境,按要求作文。

整整一天,林春就是不搭理吴彤,他(她)闹不明白,自己平时跟吴彤那么

要好,是班上公认的“死党”,可是吴彤为什么要把新买的《》先借给陈

晨呢„„

要求:①将上面的文字续写成一篇记叙文。 ②情节构思要合情合理。③题

目可自拟,也可以“借书风波”为题。

第二篇:目睹近年高考作文之怪现状

创新还是形式主义

——目睹近年高考作文之怪现状

巴蜀鬼才的跑题作文

2002年7月9日,央视《实话实说》组织魏明伦、何祚庥、聂卫平3位名人与一些高中学生试水高考作文。

当年的作文题是《心灵的选择》,结果巴蜀鬼才魏明伦用10个小时完成的力作,被认为跑题,判为不及格。何祚庥只写了400多字就交卷,连字数都不够。聂卫平原本有机会及格,但是他在文章中写了“陈老总如何教我下围棋”,暴露了身份,只能作为“废卷”。

在这场高考秀中,得分最高的是一位刚结束高考的学生,他只是把两天前在考场上写的默了一遍,两位阅卷老师就给了他58分(满分60)。

参与阅卷的王栋生老师说,成人考不过中学生,很正常,因为不懂规则。其实只要经过一年的有效训练,他们就知道要审题,要估计字数,书写也端正,也知道自己并没有多少自由,不要写犯忌的话„„

魏明伦始终不大服气,后来他把自己的作文登在报上,发在网上,要讨公道。

结果,连高中生都说,这篇文章确实不切题。

一位阅卷多年的老师发表看法:魏文通篇都使用了对仗、典故等辞格,不愧是“楹联古诗川中第一”,只是这篇文章真的到了阅卷老师的手中,恐怕还会被认为是一篇抄来的跑题作文。

文科状元的“三比法”

2006年,南方某省一位考生立志要成为全省高考状元,她给自己立了若干目标,其一是要确保高考作文得满分,于是她开始操练“三比法”。

比如谈“理想”,她写道:

理想是帆,理想是桨,助你划向幸福的彼岸。

理想是砖,理想是瓦,助你建造梦想的楼房。

理想是绳,理想是索,助你攀登希望的山峰。

所谓“三比法”,就是把三个排比句放在开头或结尾,为的是“以文采把阅卷老师震住”。有一套《高考满分作文丛书》收录了这种技法,其范文如下:

蜗牛说:“雄鹰展翅可以登上金字塔顶,而我心飞翔,亦可攀上金字塔顶徜徉。”

小溪说:“雨珠奋力可以挤破白云降落,而我心飞翔,亦有飞上云巅俯视山川的婀娜。”

绿叶说:“红花耀眼出众,独当一面,人人赞不绝口,而我心飞翔,亦会甘为人梯默默耕耘,赢得赞誉声声。”

据说,这是某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河北省青县一中黄清奎老师看了之后觉得纳闷:“亦可攀上金字塔顶徜徉”,这不是典型的杂糅吗道理上更说不通了,红花怎么“独当一面”绿叶怎么会“甘当人梯”小溪又怎么“飞上山巅”

黄清奎认为,这是一种虚假的漂亮,只是把花纸头粘起来。

不过,根据当年的高考战报,那位操练“三比法”考生确实成了该省文科第一名。

创新还是形式主义

2006年山西省的中考作文出现了四成“四不像”作文,很多初中生还没有搞明白作文是怎么回事儿,就直奔“另类”去了。

倡导新作文行动的《中学生》杂志副主编刘加民把板子打到高考作文上,他认为这是“形式主义文风”带来的坏影响。

高考作文中的“形式主义”始于1999年的“文体不限”,刚开始被称作“创新”,后来“创新”的人多了,就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

刘加民搜罗了一下这几年高考中的“形式主义”代表作,有病历诊断书体、产品说明书体、实验报告体、招生简章体、戏剧体、广告体、记者采访体、BBS体、忏悔书体、文言文体、古诗体、序跋体、新童话体、辩论辞体„„

刘加民说,他这么做是想提醒刚学写作的孩子:

——作文训练永远从基本功开始。

——形式的变化撑死了就十来种,只有内容的变化魅力无穷。

——这些文章是不是真的得到了阅卷老师的欢心,是个悬案。

——把太多的智商花费在了“讨巧”上,看多了会恶心。

——您是学生,您觉得创新了,特别了,其实在阅卷老师眼里,早就是第一万个把姑娘比喻成鲜花的人了。

第三篇:高考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社会性、时代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出于避免猜题和套作的考虑,命题本身不一定会直接体现高考当年的时事热点,但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小政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热点事件,以引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既然已经知道高考作文命题专家的这一倾向,那么考生们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就需要多关注社会生活,多关注时事热点。但在高考前最后20多天内,你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太多的时事热点。基于此,小政在“高考作文大猜想”中精选几个2014年高考作文必备的时事热话题:

【作文猜想一】浓浓亲情,30年父女合影戳泪点

【作文猜想二】汉字危机,新媒体时代自我拯救

【作文猜想三】文明出游,塑造中华儿女好形象

【作文猜想四】暂别手机,温暖相聚莫冷落亲情

【作文猜想五】家风劲吹,良好风气传递新气象

【作文猜想六】叩问良知,社会自我救赎新手段

【作文猜想七】砍掉树枝,切中要害才能自由翔

【作文猜想八】烘焙面包,经过打磨人生才精彩

【作文猜想九】宽容心态,曼德拉留给世界财富

【作文猜想十】身份转换,寻找自我才是真勇敢

【作文猜想十一】和谐共存,自然文明协调才长久

【作文猜想十二】完满人生,积极有为和淡然无过

【作文猜想十三】短途捷径,甘于长路跋涉才走远

【作文猜想十四】精神地标,每座城市里的指明灯

【作文猜想十五】扶与不扶,中国大爷播散正能量

【作文猜想十六】知与无知,正视才会生出大智慧

【作文猜想十七】信任桥梁,架起熟人陌生人鸿沟

【作文猜想十八】忧虑未来,满怀希冀奔向人生路

第四篇:高考作文命题方向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要想猜中题目是很难的,特别是作文题。所以猜题押题无此必要。但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总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命题的思路还是可以分析的。调研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综合分析以下13个方面题型,考生不妨围绕这些万变不离其宗的作文命题预习:

1.人生哲理,如冷热、远近、曲伸等;

2.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

3.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4.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

5.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

6.传统美德,如礼貌、孝顺、谦逊等;

7.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

8.道德法律,如公德、反腐倡廉、平等等;

9.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

10.心理健康,如自卑、承受力、孤独等;

11.人文关怀,如老人、残疾人、乞丐、农民工等;

12.为人处世,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

13.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

尽管考题年年标新立异,但广大考生只要关注生活、贴近生活实际、抓住了规律,掌握了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备考就会有条不紊,事半功倍。

第五篇:高考命题作文题目

要求:1.题目

2.专家审题(题目分析也可以)

(例:2009年高考北京市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特歌外,体裁不限。 专家审题

考生在审题立意和构思行文的时候,要抓住题目中的几个关键词:“我”、“隐形”和“翅膀”。 1.何谓“我”

“我”是这双具有领跑和导航的神奇力量的翅膀的主人,“我”可以有多角度的理解,而非一个固定的、单一的意象。

首先,“大我”与“小我”均可。这里的“我”可以是中华五千年沧桑历史之“我”,也可以是历经磨砺的婉约之“我”;可以是发展创新、宏大辉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我”,也可以是活力四射、平凡普通和微小个人之我”„„

其次,“实我”与“虚我”均可。考生可以写实“我”——考生自身的经历、感受、故事等,围绕十八载青春岁月中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内容取材。如林则徐的一心为公、执著奋斗的精神给予“我”的诸多启发;如古典诗歌对“我”心灵的开启和文学世界对“我”灵魂的引导等。考生可以写虚“我”——“我”可以是黄土高原、经济特区、北京城等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地域的代称,也可以是司马迁、李白、杜甫、贝多芬、居里夫人、菲尔普斯、周杰伦等历史文化名人和现代名人的自叙,甚至可以是一块石头、一盏路灯、一条胡同等意象的代言„„简言之,“我”可以是一切,一切皆可以成为“我”。

上述关于“我”的诸多意象都可以成立,关键是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第一人称“我”来构思选材,选择推动“我”成长、激励“我”发展、鞭策“我”进步的“翅膀”,着重写出“翅膀”于“我”的价值和作用。 2.何谓“隐形”

“隐形”说明它是抽象的或者是不易察觉的,需要用心品味、感悟的,精神的、意志品质层面的,“隐形”的不应是实体,如果是实体,也应回归到隐形上来。如欲说毛笔是隐形的翅膀,则应落实到书法艺术是隐形的翅膀。 3.何谓“翅膀”

“翅膀”是一个比喻或者说是象征,翅膀,是行为的动力,隐形的翅膀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翅膀要真正能起到动力的作用。“翅膀”的意义或作用可以与任何事物产生关联。“翅膀”要能够为“我”发现,为“我”发展,为“我”实现超越,为“我”获得自由等,担当工具、提供保护、提供动力。例如理想、梦想、追求、信念、亲情、关爱、良知、责任、勇气、文学、艺术等。选择“翅膀”一定要合理、新颖,应写出翅膀的内涵和特征,而不是简单地贴上一个标签。

容易出现的不足:(1)全篇不写“我”,而写奥巴马、霍金、普京等旁人;(2)不止写“一双翅膀”,而是写了多双翅膀,如分别论述了理想是“我”隐形的翅膀,乐观是“我”隐形的翅膀,智慧是“我”隐形的翅膀。)

1.【2007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必须挖掘题目中“这道坎”的深层含义,只有把它的含义具体化、明确化,才能审题清楚;我们可以将其寓意(比喻义)理解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以喻指一个家庭、社会甚至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等,考生既可以从小处(个人或家庭)入手,也可以从大处(社会或国家民族)着眼,同时可联系古圣先贤的人生经历,如屈原的放逐、司马迁的宫刑、陈子昂的怀才不遇、苏轼的屡遭贬谪、文天祥的逃亡、蒲松林的落第、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汶川地震灾难、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受阻、666农药发明的665次失败、诺贝尔实验炸药导致实验室爆炸等等;明确之后,选择其一,即可成文。

2.【2007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也是一道典型的比喻型的命题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挖掘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的深层含义:一是“春光”,二是“妈妈”,三是“看妈妈”,三点缺一不可。首先,“春光”可实可虚,实指春天的美好事物(如淡香的康乃馨、甜美的巧克力),虚指骄人的成绩、丰硕的成果、顽强的拼搏、美好的情感等;其次,“妈妈”也是可实可虚,实指赐予生命的妈妈、谆谆教诲的良师、临危济困的路人,虚指山水灵动的自然、亲情弥漫的故乡、欣欣向荣的祖国;第三就是“看妈妈”,关键是如何理解“看”字,题目中的“看”有“回报、感恩、反哺、报效”之意,而不仅仅是“看望”。因此,只有将整个题目的深层含义都发掘出来,才能够全面准确地审清题意。

3.【2009北京】《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道题中的“隐形的翅膀”就是一个比喻或象征,先必须弄清楚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来。根据题目给出的歌词材料:“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我们基本可以判断“隐形的翅膀”可以比喻为“理想、信念、梦想、自信、执着、坚守、勇敢、无畏、毅力、恒心、智慧„„”,也可以理解为“父母的关爱、良师的教导、朋友的警醒、他人的帮助、社会的宽容、国家的强盛„„”,也可以是“真善美的力量、偶像的榜样作用、曾经许下的诺言„„”,还可以实指个人的特长,如“绘画、音乐、舞蹈、运动技能„„”,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引领我“飞翔”的“翅膀”,助推我前行成长的力量。

4.【2008天津】《人之常情》,可以通过两个问题将一个宽泛无边的“人之常情”具体化、精确化,第一个是“哪些情感属于人之常情?” 如亲情、友情、恋情、师生情、思乡情、爱国情、忧乐情、同情之心、趋利之心、护短之心、向亲之心等等,都是人之常情;但这道作文题决不仅仅是要你告诉阅卷老师“人之常情有哪些”就可以得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一些所谓的‘人之常情’?”,这就是第二点,如:中学生想穿好一点时尚一点,是人之常情;想上网聊聊天,或玩玩电子游戏等,是人之常情;对异性有些好感,想谈情说爱,是人之常情。还有人都不想得罪他人、愿做好好先生,这是人之常情;面对金钱,面对权力,人都有趋利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亲朋好友或乱了纪,或犯了罪,你有庇护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有了弱点短处,不太愿意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面对这些“人之常情”,我们应保持清醒而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

知晓利弊,坚持原则,决不因为是“人之常情”而扭曲了对事物的认知,甚至走入歧路。

5. 【2008湖北】《举手投足之间》,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添加语素法”,增补新的信息,将这个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6.【2006辽宁】《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参照朱自清的《背影》) 如果“肩膀”虚指,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联想,要理清它虚的内涵。比如:①依靠。如我们平时说“借你的肩膀靠一靠”,这里指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对象,从这个角度向友情、亲情挖掘也未尝不可。②基础,外力,前人的成就。我们平时常说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思是在他人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由此可联想到荀子的名言:“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说,要实现“志”,除了有“志”与“力”以外,还必须借助外力。还有《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都体现了借助外在客观条件、充分发挥内在优势的智慧。还可从“并肩作战”(团结协作)、“身肩重任”(承担责任)等角度进行联想与想象。

7.【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 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8.【2007天津】《有句话常挂嘴边》,“有句话”最为重要。1.可以从本人的感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2.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3.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9.【2007湖南】《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的眼睛

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10.【2008重庆】《在自然中生活》,如何解读?题眼在“自然”一词,可以联想当今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而“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点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生活”等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的主题范围。

11.【2006江苏】《人与路》,“人与路”是一个思辩性话题,考生思维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抓住第一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考生可以谈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可以谈筚路蓝缕,以开荒荆;可以谈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抓住第二条启发语(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考生可以谈人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亦步亦趋、盲目模仿;而应该开拓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人与路的关系还有另外几个“版本”: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少了,也还是没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这两个推理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一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般说来伟大的道路大都需要人的合力开拓,单打独斗力量毕竟有限,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学会通力合作,使路越走越宽,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拟虚想象是抓住“路” 比喻义,运用发散性思维将“路”分解成奋斗路、求学路、成名路、人生路、富民路,强国路、爱心路、失败路、成功路等等。“退路”和“出路”,提醒人们“人在得意时给自己退路,失意时给自己出路”;智慧的考生会发现 “人”与“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比如路路相通才有活力,人与人沟通,才有生机。

12.上海卷:高考命题作文《他们》

“他们”可写的对象十分宽泛,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他们”。“他们”可以是不同的辈份,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以是不同的职业,如教师、医生、解放军、护土、农民工;可以是不同的时代,如"80后”一代、“90后”一代;可以是不同的类型,如古今中外的伟人、英雄,当今活跃在各种媒体上的文艺、体育、学术明星等等。写作的角度丰富多彩,命题开放而有张力。但开放之中又隐含一定限制,题目有一段说明:“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这段说明既是一种提示,又是一种限制。它暗示我们,在集中笔墨写“他们”的同时,不能丢失“我”或“我们”,而应该通过“我们”的眼来观察“他们”,认识“他们”,这样才吻合题目中“把视线转向‘他们”’的要求。

13.高考命题作文《认识自我》

这是一个极具思辨性和启发性的话题作文材料。首先必须理解“自我”与“认识自我”的具体含义和区别。其次要在实际生活中撷取“自我”与“认识自我”的具体现象或事例。写作的重点在于辨证地阐释“认识自我”的命题含义。正如材料所说,“认识自我”,就是与自己对话,就是自我评介、自我教育、自我发现。认识另一个自己,认识一个真实的自己,认识自己的局限、偏见、愚昧、

丑陋、冷漠、恐惧,认识自己的热情、灵感、勇气、创造力、想像力和独特的个性。一个人多多少少是分裂的,在分裂的各个自我之间进行平等、理性的对话,正是一个人内省和认识自我的过程。正如真理越辩越明,人在各个自我之间的诉说、解释、劝慰乃至激烈的辩论的认知自我的过程中,人心深处的仁爱、智慧和正义感就有可能浮出水面。认知自我的话题,最好写记叙文。可直接写由一事一物触发的反省,也可写由回忆引发的反思。可写一段思想斗争,也可写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评价。写议论文忌泛泛而谈。要能列举出生动的事实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论述认知自我的方法、意义。

上一篇:假冒伪劣药品识别下一篇:监理员的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