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

2024-04-30

简评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精选6篇)

篇1:简评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

简评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高考语文考试的结束,备受瞩目的作文题目自然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今年浙江高考作文依旧沿袭了给材料作文的形式,作文题目大致如下: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据材料写作文。

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难度系数不大,既关注学生哲理思辨能力的考查,又契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开放度。具体来说这道题有这样几个特点:

1.考查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命题者关注了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的考查。作文材料引导着考生认真思考“门”与“路”之间的辩证关系。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门与路永远相连;学习、探索、创造是行路的过程,也是进门的方法。考生必须思考这些哲理意义,辩证地分析“门”与“路”的关系,才能准确扣住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才能写好这篇材料作文。

2.关注学生对生活实际的感悟

高考作文向来关注考查学生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强调写作的真情实感。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材料将“大学之路”这个话题呈现在考生面前,紧密结合了高三语文教材“人生与规划”的单元主题,既体现了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生活的意旨,又将学生课堂学习的“知”与实际生活的“行”巧妙结合。对于这则材料,考生可以赋予“门”与“路”一定的寓意,比如“门”就是目标,“路”就是规划;“门”就是理想,“路”就是探索,从而写出自己对“过去”“未来”的真实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

3.强化学生对写作的创意表达

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写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浙江的高考作文命题向强调诗意,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今年则表现的更为明显,更为具体。材料中的“门”与“路”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有有形的,有无形的,而对“门”与“路”的辩证思考也是可以多角度的。考生可以从“门”的进出,“路”的行止等等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叙述感人的故事,阐发深刻的道理。也就是说,今年的这则作文题,既可以写成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也可以写成思辨型很强的议论文,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比较大的写作空间,适合考生个性的发挥,适合考生有创意的表达。

2014年高考四川卷作文简析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标题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名言警语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人,只有,自己,站起来,世界,才,属于,他,思考。

材料特点:名言警语类材料一般文字简洁、意蕴深刻,多能引发考生的关于生活或人生的哲理思考,四川的考题正是这样。这句话把“站起来”和“世界属于他”做了一个条件关系,强调了“站起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信考生能做出自己的理解。

审题立意:“人”,可以指“个体”,也可以指“民族”、“国家”。“站起来”可以指“直立”,也可以指“挺起脊梁”,“不屈服”,还可以指“振作起来”“自立自强”,“强大起来”。“世界”可以指个人的世界,也可以精神的世界,还可以指全世界。“属于他”可以指“眼光所属,视力所及”,也可以指“拥有”、“主宰”、“支配”。“站起来”与“属于他”关系是必要的条件关系。所以,本材料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立意:1.一个人只有振作起来,才能克服困难和摆脱不幸,进而拥有自己的新生活;2.一个人只有自立、自强,才能才能主宰自己的生活和命运;3.一个人只有挺起脊梁做事,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4.一个人只有站在高处,他才能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5.一个国家只有强大起来,它才能在这个世界拥有话语权;6.一个国家只有自强独立,它才能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和认可;7.一个国家只有具有战略眼光,它才能主宰自己民族的命运和发展;8.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民族自信力,它才能让别国仰视,也才能主宰国家的命运等等等等。

立意开头示例:

挺直做人的脊梁

人,当然不能妄自尊大、自欺欺人,要一些反思和自省那是极好的,然而,妄自菲薄,极力自损自贱却也失去了做人的尊严,这时,他更需要站起来说话,他更需要建立些自信。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是的。我们目光短浅、我们仰人鼻息皆因我们总是跪在地上。今天不是还有人在拐弯抹角或阴阳怪气地丑化和矮化中国人吗?就连我们自己也似乎觉得“中国人有劣根性”“中国很差劲”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民的普遍共识。这就是我们没有“站起来”的缘故。站起来吧,挺直我们中国人的脊梁,做一个“埋头苦干的人”,做一个“拚命硬干的人”,做一个“为民请命的人”,做一个“舍身求法的人”,„„那时,我相信世界一定会属于中国。

2014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简析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青春,不朽,青年人,天真,自欺欺人,长存不朽,信念。

材料特点:江苏的考题,学生看到后会感到一丝欣喜,因为此题正迎合了他们的生活实际和阶段特点。材料的开放性不大,写作内容的范围大致就是“青春”了。但容易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

审题立意:这则作文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是讲与其它任何事物相比,“青春才是不朽”的观点;第二句是否定青年人“青春不会老”的观点,说“青春不老”是天真的,是自欺欺人的,但青年人却常抱有这样的一种信念。所以,从立意上看,无外乎这么几方面的观点:

1.盛赞“青春不朽”“青春永恒”;2.慨叹“生命短暂”“青春不再来”,批评年轻人不懂

得珍惜青春;3.谈“青春短暂与青春不朽”的辩证关系,告诫年轻人珍惜青春;4.还可以反弹琵琶,盛赞年轻人所具有的这种“天真的”“自欺欺人的”的信念,正是这样的一种心态才是年轻人应该具有的特质。

立意开头示例

(一)一经典当,永无再赎

有人这样来描绘青春,说:青春像一杯茶,苦涩中带着一丝清甜;青春像一本书,有读不完的故事与哲理;青春像一首歌,歌唱着欢乐与悲伤。也有人这样描绘青春,说:青春是用酣畅的笔墨和美好的想象勾勒的画卷——活色生香;青春是用自然的灵动和人间的和睦编写的序曲——雅俗共赏;青春是用怡人的茶香和无忧的闲适渲染的诗歌——淋漓酣畅。但我却更信奉这样一句话:无论青春多么美好,但它一经典当,便永无再赎。

立意开头示例

(二):

永怀天真

青春是不朽的。但有人却奉劝我们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他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我感谢这些睿智的老者对我们善意的提醒,但却要说,天真和怀抱不朽的信念,这正是青春的特质。我认为青春不是用时间和岁月来衡量的,而应该是用心态来衡量的,人之所以老去,不仅仅是他经历的岁月多,而是他失去了天真的情感和怀抱的不朽信念。青春所以不朽,就是因为拥有青春的人永怀天真和永抱不朽的信念。

2014年高考福建卷作文简析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 分)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名言警句类(关注人生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有些人,空谷,想起,悬崖峭壁,另一些人,想到,栈道桥梁。材料特点:用一句富有意蕴的警句来引发考生的感悟和联想,这已经是一种常见的作文出题方式了。福建卷今年采用了这种方式。警句的意蕴并不难于揣测,相信中学生能够做出恰当的理解。

审题立意:“空谷”,可以象征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坎坷。“悬崖绝壁”是难于逾越的障碍,是“断”途;“栈道桥梁”是可以顺利通过道路,是“通”途。也就是说,面对同样的困难处境,有些人看到的是无路可走,有些人看到却是有路可通。这就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有关乐观与悲观的故事:悲观的人看到杯子里的半杯水会说:“呀,真遗憾,杯子里只剩下半杯水了。”乐观的人看到杯子里的半杯水会说:“呀,真不错,杯子里还有半杯水呢。” 所以,这个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2.我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要体察到它的两面性;3.不同的人对待事物的特性理解是不一样的;4.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事物、对待我们所处的环境。

立意开头示例

(一)半杯水思维

同样的空谷,有的人想到的是悬崖峭壁,有的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缺少的那一半,有的人看到的是拥有的那一半。人生,只联想到悬崖峭壁,只看到缺少的那一半,就会怨天尤人,就会扼杀快乐,就会自己折磨自己。快乐之道在于,要看到栈道桥梁,要掌握拥有的那一半,你才能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

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简析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黑白胶片时代,照片少,瞬间,翻看,唤起,永不褪色,记忆,泛黄,数码科技时代,照片多,上传分享,快速浏览,频繁更新,被稀释。

材料特点:材料以“照片”为主题内容,以熟悉的生活材料为切入点,陈述了相片技术和当代人生活的关系,相片科技给人情感体验带来的改变与影响,隐含了科技发展与现代人类情感关系的探讨,与去年北京卷有关手机的话题相似。

审题立意:材料分为两段。第一自然段讲“黑白胶片”时代,所照相片数量少,易模糊,但人们不断翻看。第二自然段讲“数码科技”时代,所照相片数量多,效果好,但人们却很少翻看。这两段内容合起来,我们可以从人类情感的固有特点去审题,也可以从现代科技对人的影响这个角度去审题。人类情感的固有特点是:爱少性、念远性和惜逝性。也就是东西或情感越少我们越珍视,距离越远我们越渴望得到和思念,消逝的东西和情感我们越珍惜。说白了,就是越是不容易得到的越是好东西。而现代科技呢,现代科技正好改变了这种状态,它使东西变多,使距离变近,使事物易得不易逝。所以这个材料的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人类情感的固有特点;2.现代科技之于现代人生活的影响;3.科技的利与弊。立意开头示例

(一)稀释的情感

翻开旧相册,那里面有我儿童到少年时代照的唯一的一张旧相片,它是一张黑白相片,画面已经泛黄,图像已经模糊,可我每每看到它,都能引发我去回忆过去人生的点点滴滴,——那人,那时,那事,那情景„„

打开电脑,看到我的相册,那里面已经有上百个文件夹了,每一个文件夹都是随时随地用相机或手机拍的照片。最初的还洗过一些,后来的还常看看,再后来,连翻看的想法都没了,现在,连整理文件夹都不整理了。

然而,我却仍然倍加珍惜当初的那一张。因为,这唯一的一张,有我整个童年、少年时代的往事„„

立意开头示例

(二)是它,暴露了我们的德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人类的情感在逐渐地异化。于是,我们反思科技的利与弊,我们痛恨科技改变了我们固有的美好情感。难道,这真是科技之过?可我却认为,这并非科技之

过,而是我们人类自己固有的劣行,只不过,是它,暴露了我们的德行。——我们只有在稀少的时候才懂得爱惜,我们只有的遥远的时候才想到思念,我们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

2014年高考湖南卷作文简析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奋发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和人生)

材料内容(关键词):“最美乡镇干部”,其他人,不肯去,不待,八年,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发愤图强,穷乡僻壤,美丽乡村,感触,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材料特点:在多年的复习备考中,我一直把“大学生毕业求职”这个主题作为高考复习备考写作训练的内容之一,没想到今年在湖南的这份考题中出现了。作为中学生,面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尤其是面对当前越来就业越难的实际情况,我们更应该确立正确的择业观。本作文材料就为我们试举了一例。相信考生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所准备,写作的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本作文材料,实质是暗含了两种不同的择业观。一种是不愿到基层、艰苦的地方去,认为那里条件差,干不出业绩;却想要到条件好的地方去,——风景在哪里,心就向哪里。还有一种是肯于到基层、艰苦的地方去,好男儿志在四方,——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当然,能够到或肯于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则需要一定的条件,那就是要有信念,有意志,有能力,这样,才能有业绩。所以,本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立意:1.好男儿自在四方;2.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3.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4.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5.不怕条件差,就怕无作为;6.信念、意志促人成功等等。

立意开头示例: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梅花的风景在寒天,因为它有“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强意志;兰花的风景在幽谷,因为它有“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的坚韧操守;菊花的风景在枝头,因为它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垂落北风中”的不屈信念;翠竹的风景在田园,因为它有“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洒脱情怀。好男儿志在四方,想要实现自身价值,就要不以条件为怀,就要不以艰苦为意。心在哪里,信念就在哪里;心在哪里,意志就在哪里;心在哪里,品格就在哪里;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篇2:简评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

一扇窗户,就是一幅画框,通过窗户,可以看到一幅幅画面,有的看到的是雅,有的看到的是俗,有的看到的是闹,有的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立定义;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解析】

山东高考作文向来出题正规正矩,一般围绕考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来考查,今年也不例外。

材料大意:打开一扇窗,你会看到一幅图画,有人看到静,有人看到闹,有人看到俗,有人看到雅。

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文章。

今年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之前不止一次的给学生讲过,作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而今年的作文审题本身不难,符合山东卷出题“不藏考点,不考偏点”基本特征。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们抽出3-6分钟的审题时间完成审题,还算比较顺畅,所以,只要围绕题目书写难度都不太大。

其次今年的“窗外风景”,还是有值得思索的部分,在命题主旨上,继承了“不平凡的真善美”和“历史的哲学的思辨”这两大不变的主题,“内挖人性中的闪光点与多元性”与“外探社会中的真善美和深思索”的哲学矛盾,体现哲学的内蕴。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在探寻考生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方面的思索与评价层面继续加深,逐步走向更广义的发展方向,立意标准也相比于之前占到更重要的地位上。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窗外风景”——“所见不同”——“雅、俗、静、闹”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雅俗静闹是一个维度而人们的角度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对待景物的看法角度来看强调了“人生价值的选择”“人生定位”这两个大层次,而在人们的格局这个角度来说“人之所以产生不同的认识是由人的经验阅历决定”与“格局不同视角不同”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篇3:简评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

2014年高考18套作文试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命题形式上看, 这18套作文试题不约而同地全部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 考生在立意与选材方面, 都有极高的自由度, 便于尽情发挥。在文体要求上, 江西卷与湖南卷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其他省份一般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从题材内容方面看, 2014年全国各地作文题的主题体现了一个中心———“紧跟时代脚步, 密切联系生活”, 并且在材料、话题中更多地引导考生用辩证、创新的思想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主题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文化传统的传承。如北京卷的“老规矩”、天津卷的“假如有一款芯片”、广东卷的“胶片与数码时代”、辽宁卷的“科技改变生活”等, 都需要考生对科技或人文在现今社会的发展以及造成的影响作出科学、准确的评述。

第二类:人生哲理与辩证的处事方法。如新课标卷Ⅰ的“两人过独木桥”、上海卷的“从穿越沙漠看自由”、安 徽卷的“剧 本修改谁 说了算”、山东卷的“不一样的眼光”、湖北卷的“登山观景”等, 这一类型的题材, 都隐含着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不同的处理态度或方法, 考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支持的观点作文, 也可以用思辨的方式综合加以论述。

第三类:人物事迹评述。如湖南卷的“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重庆卷的“租房”、全国大纲卷的“老王生病”等, 这类题目首先需要考生从材料中的人物、事迹中, 准确提炼出相关的人生态度或处世观点, 再加以自己的理解作文。

在此, 谨对2014年高考部分作文试题的命题及审题立意作一简要评述。

1.课标卷Ⅱ———喂 食动物丧 失觅食能 力 (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吉林、新疆、黑龙江、云南、宁夏)

价值取向:倡导自立自强的生存意识。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道试题关注成长体验, 关注生活哲理。可以由动物保护问题, 进一步谈及人事, 讨论教育的问题。这个话题, 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 是当下的热点问题, 有利于考查辩证分析的能力。审题立意主要有四个角度:1从学生成长的角度:野生动物依赖喂养会因惰性而失去生存能力, 同样, 在青少年成长中, 如果长辈过度呵护, 甚至溺爱, 也会让他们失去自立、自强的生存能力。因此, 过度关注孩子、包办孩子一切的做法是错误 的。据此可立 意为:为人应自立自强, 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要学会独立, 学会生存;人要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2从家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要学会“放养”, 不要一味“圈养”, 该放手时要放手, 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生存能力。3从保护区管理者的角度:要尊重自然规律, 遵守规则, 遵守法律。4从游客行为的角度:可以写遵守规则、文明出游等。

立意辨析:对游客“喂食”这一生活现象, 固然可以赞成或反对, 但就考试题目来讲, 命题意图显然倾向于后者。所以, 拒绝“喂食”, 培养独立生存意识当是命题者的本意, 当然是最切题意的。再者, 要由喂食动物上升到如何培养人。如果就事论事, 就犯了幼稚病。

2.全国大纲卷———老王生病 (广西)

价值取向:考查深层 挖掘、独立思 考的能力。

命题及立意指向:题料选取了一则真实感人的新闻事件来命题, 引导考生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和谐、诚信、敬业、平等、文明”等关键词, 选材贴近现实, 突出时代精神。

对于故事性材料, 要把每一 个主体 (主人公) 分条拿出来, 整合成一个大的论点, 尽量不要单向思维。这道题的主体有两个:老王和老板。解读试题要从二者的关系入手, 不宜单独立意。材料有两层意思:老板慷慨解囊, 充满爱心;老王打工抵债, 奉献爱心。乍一看, 材料叙述的是一个爱心传递的故事。倘若立意为“人人都献出一份 爱, 这个世界 就变成美 好的人间”, 固然没有大错, 但只抓住了表象, 没有深入破题。世界需要奉献出爱心的人, 更需要懂得领受他人善意、心存感恩的人。这样立意, 论点就会饱满起来, 立意就更加新颖, 论述就更加独到。当然, 这个题目还可以有如下立意:1诚挚信任, 互敬互助;2爱心、责任、担当;3友善、和谐、诚信;4正能量。

立意辨析:类似于这样看似简单的题目并不一定好写。应试中常常犯的错误是头脑简单化, 思维单一化, 立意大众化。写爱心传递不算离题, 但没有独到见 解, 也只能屈 居下等。因此, 立意为“懂得领受他人的善意、心存感恩”, 才能独领风骚, 获得满意的得分。

3.安徽卷———剧本修改谁说了算

价值取向:引导考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则作文材料紧贴时事要闻, 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 能对现实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改动剧本, 到底谁是谁非, 不能一概而论。剧本创作时, 当然剧作家说了算。但真正拍戏的时候, 导演和演员也很重要, 他们有权修改剧本。最佳选择是, 谁说的有理谁说了算。

这个题目隐含了一个关键词———“规则”。演员是在用灵魂演戏, 要恪守规则, 但必要时也可以突破规则。材料有以下立意角度:1遵守规则。从这个角度讲, 表演艺术家的改动剧本是对原著的不尊重, 是对规则的破坏。考生可以写规则的重要性, 它旨在约束我们的行为, 让整个社会走向规范。2创新突破。艺术是允许个人发挥的, 社会也需要在创新中寻 求突破。艺术家改动剧本如果是合情合理的, 无可非议。3辩证分析。能否改动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 如果是正面的、积极的, 就值得赞赏;如果是负面的、消极的就应该剔除。所以,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创新。从尊重、包容等角度来切入, 也是切题的。

立意辨析:这道试题的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辩证分析的能力。如果单就 该“改”与不该“改”单向分析, 顾此失彼, 厚此薄彼, 是难以获得高分的。

4.山东卷———不一样的眼光

价值取向:倡导独立的个性思维品质。

命题及立意指向:材料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窗”切入, 通过提示不同人透过窗看到的不同风景, 设置作文的突破点, 寓意深刻。考生要注意运用发散思维, 多角度地思考“窗”的含义, 联系生活实际, 充分发挥想象, 解读寓意。

这道试题审题难 度不大, 可写范围 很广。从材料来看, 对象是窗子, 可以由此确定话题为“窗外的世界”。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学识、文化底蕴、胸怀气度、见识眼光, 写出个人对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感受。可以从对待景物看法的角度强调“人生价值的选择”“人生定位”, 也可以写“人之所以产生不同的认识是由人的经验阅历决定的, 是视角不同决定的”, 都属于完美审题。当然, 能够反映自己独到的见识胸怀, 如“对同样一件事, 人们的判断是不同的。只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好”, 得分会更高。

立意辨析:本题重在考量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话题是宽泛自由的, 但不能游离于材料之外, 信口开河。要始终牢记一点, 作文必须是“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立意必须是积极健康的, 否则, 就一定不会得高分。

5.江西卷———课内外学习探究

价值取向:培养深入思考、探寻问题本源的思维方法。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是一个最能体现改革的勇气、最“接地气”的作文命题。试题以“探究型学习方法”为中心话题, 要求考生对学习中的“探究”到底是一种乐趣、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 又或是流于形式的作秀进行认真地、全方位地探讨。这一命题贴近考生生活实际, 具有实用性、独创性的特点。审读这个材料, 可以按两个层次展开。第一层, 要体会到“探究型学习方法”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 也存在着正负两个侧面;第二层, 要把握提示语中对“体验、见闻”所进行的“思考”。一般来讲, 体验不同, 见闻异象, 根本原因是“探究学习”中的主动与被动状态不同。这样, 就深入到对主动“探究学习”与被动“探究学习”的深层面的思考。经过这样一番思考后, 采用立论性议论文或思辨性议论文的思路来谋篇布局, 成文便不会有大问题。

立意辨析:解读这道试题, 像作文命题一样, 也需要深入“探究”, 不能只停留在“探究型学习方法”这一现象上, 蜻蜓点水;而要透过现象, 探究同样的方法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体验或结果, 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立意才是高远的立意。

6.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价值取向:弘扬执着 追求与无 私奉献的精神。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是个事例类材料作文。试题直接以“最美乡村干部”为材料, 弘扬正能量。材料紧扣实际生活, 言简意赅, 主题集中, 立意显豁。审题时抓住两个词就行了, 那就是“执着”和“信念”。这个乡党委书记在很穷的地方干了八年, 因为他有一个执着的信念, “心在哪里, 风景就在哪里”。

事例类材料作文的解读可以分“三步走”:1提词。从材料中提取“村支书”“留下”“建设乡村”“心在哪里, 风景就在哪里”等关键词;2匹配。将人和事进行联想搭配, 如大爱、行动、先相信再看见等;3整合。将人和事与平时建立的名词库连接起来, 寻找对应点。名词库如:隐忍与坚强、善意与感恩、坚持与理想、承诺与诚信、责任与使命、自知与进步、生命与博爱、友情亲情与爱情、平凡与伟大、荣耀与耻辱、先相信再看见、合作与共赢、大爱与行动等。“三步”梳理之后, 就可以确定立意:1从乡党委书记的“心在哪里, 风景就在哪里”, 可提炼出“有梦想, 就会成功”“执着追求是成功的基础”等主题;2从“其他人不肯去”, 可他“一干就是八年”, 可以提炼出“坚持信念, 成就梦想”“守望的力量”“艰苦的环境能检验和造就人”等主题。

立意辨析:这道题审题立意难度不大, 只要抓住“心在哪里, 风景就在哪里”, 从正面立意就行。对这样的题目, 构思行文时选择新颖、典型的素材, 追求内容新奇, 这是制胜的关键。

7.湖北卷———登山观景

价值取向:考查思维 品质和分 析问题的能力。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个题目比较务实, 强调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题目贴近生活, 立意、构架不会有太大的障碍。题目从一个普通的场景入手, 意图通过不同的人对于风景“好不好”的分歧的描述来启发 思考。思考时应把握一个原则, 即强调每个人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仁者 见仁, 智者见智”, 好与不好, 自在人心, 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知道。

本题考查思维的层次性、关系性、周全性, 很有区分度, 充满“近”与“远”、“好看”与“更好看”、“登”与“不登”等思辨角度。面对同一个问题, 每个人总有自己不同的评价角度, 而我们要做的, 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用自己的耳朵去听, 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然后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 用充分的心智成熟能力, 去做出自 己的决定。可以从年轻人如何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独立处事的能力立意, 也可以从做人不要人云亦云, 凡事要亲身经历后再做判断来下笔。从人物的角度出发, 可以有“注重实践, 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人生要自己独立思考、选择, 不能偏信尽信他人之言”等意旨;从事件的过程看, 材料隐含着过程与结果、自信与盲从等生发点, 考生可以选择合适的“立足点”确定立意。

立意辨析:这道题的审题立意要严防走极端, 即肯定一个, 否定一个。不同游客的回答都是从切身体验出发, 没有对错之分。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身上。只要自己不盲从, 有独立的判断就足够了。

8.浙江卷———门与路

价值取向:考查思辨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命题及立意指向:试题要求就“门”与“路”谈感想, 属于两概念作文题。意在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个体生命成长,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侧重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审题时要从“门”和“路”这两个关键词入手。“门”和“路”都有象征意义, 立意过程可分两步走:第一步, 明确它们的象征意义。“路”的本意是道路, 是从甲地到乙地的过道, 它可以象征“做事情的过程”“办事的方法、途径”等意义;“门”的象征意义更复杂一些, 如果其本意是“家门”, 那么可以象征“起点”, 当然也是一个人的归宿, 象征“事情的起点或终点”。门又有“门槛”之意, 可以象征“阻碍”“障碍”等。明确了象征意义, 就可以做第二步———立意了。考生只要紧紧抓住“门”和“路”, 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关系, 立意就不容易“跑偏”。根据上述分析, 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种观点:1探索 (奋斗) 之路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之门;2规划之道让我们走向成功之门;3成功之门是新探索之路的起点;4不能让成功之门堵住了我们的探索之路。

立意辨析:这是个关系型话题, 审题立意重在阐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不能将它们任意割裂开来, 分别在“门”或“路”上做文章。

9.福建卷———空谷联想

价值取向:考查联想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是一道具有类比推理、联想想象思维的作文题, 又是一道与考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作文题, 表意简洁清晰, 比较好入手。

审题时, 要紧紧抓住“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几个词语, 用类比、联想想象的方法, 进行寓意化理解。“空谷”可以类比成我们所处的环境, “悬崖峭壁”可以联想到人生所遇到的困难、逆境和挫折;“栈道桥梁”可以联想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想到希望。面对空谷, 有的人用悲观的心态去看待它, 眼前就会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有的人则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它, 空谷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条光明大道。两种不同的感受, 其实说的是两种人生态度。可以从心态方面切入:1险境并非绝境, 不管何时何地, 都要始终抱定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不同的心境成就不同的人生;3寻找出路, 走向成功;4敢于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 方能走出人生空谷。

立意辨析:材料中的两句话, 表明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对于这两种态度, 我们要毫不犹豫地否定前者, 即否定畏首畏尾不敢行动的人;肯定后者, 即肯定积极乐观、充满行动精神的人。不能是非不辨, 否则就可能偏离题意。

10.天津卷———假如有一款芯片

价值取向:考查联想想象能力和思辨能力。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个题目出得巧妙, 难而不偏, 新而不怪, 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前瞻性。题目有一个核 心意象———芯片, 它是一种 象征———科学技术。这个主线很重要。不管考生写什么, “科技”这一关键词不能丢。试题立意是, 科技是对我们生活至关重要的因素, 但绝不是能够代替人类的因素。它能给我们公式, 却不能替我们思考;它能让我们背出诗词, 却不能给我们审美体验;它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却取代不了深沉的情感……如果学生能够抓住这个辩证关系, 就抓住了作文的要义。比如知识的获得, 不仅仅是结果, 更是思考的过程;我们继承传统文化, 不是只达到会背诵这样的浅层要求, 科技无法代替我们去欣赏和传承。如果再往深处探寻, 讨论“科技让我们的生活看似便捷, 却始终奴役着人们屈从于它的设计而丧失了思考力”, 一定会获得好评。

立意辨析:“科技”的发展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这是本文应着重阐释的。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简单地肯定否定, 要从正反两方面作客观论述;二是重在联想和思考, 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预知未来的能力。

11.上海卷———从穿越沙漠看自由

价值取向:考查由浅入深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则作文材料表达清晰, 这样的呈现方式可以减少考生阅读题目所需要的时间, 较大程度地避免了阅读对考生作文能力测量的干扰。材料展示的是“穿越沙漠”的问题, 怎样穿越?“道路和方式”可以自由选择, 但目的和要求不容改变。很明显, 题目要求考生围绕“自由”与“不自由”进行哲理思考, 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关于“自由”与“不自由”的关系, 形象地表达为:你可以跳舞, 但要知道你是带着镣铐跳舞的。“自由”要坚守底线, 不能恣意放纵。你需要在一个社会规范的大前提下, 充分发挥你的个性, 但是你不能挑战和藐视社会认同的基本价值。构思谋篇时要由穿越沙漠联想到学习、生活、社会中的“不自由”, 进而思考如何正确认识、对待普遍存在的种种限制, 正确理解世上没有绝对自由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立意辨析:这道题审题并不难, 但立意有高下之分。如果仅就穿越沙漠就事论事, 必定蜻蜓点水。要善于发散思维, 由浅入深, 将题目跟国家命运、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联系起来, 这样就显得有高度, 有深度。

12.北京卷———老规矩

价值取向:树立核心价值观, 弘扬传统文化, 学会批判性思维。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是个非常典型的时评类材料, 考查考生对“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一现象的认识, 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本质上是一个“传统观念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应该如何被对待”的话题。

材料介绍的“老规矩”体现出文明、友善、勤俭、节约、不管闲事等 生活准则。要 针对这些“老规矩”该不 该“淡忘”发表 自己的看 法。从“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提炼出要知礼节, 守孝道;从“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提炼出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学会分享, 不能自私;从“不许管闲事儿”提炼出规矩可立可破, 要有责任心;从“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等懂得要注重个人修养;从“忠厚传世, 勤俭持家”提炼出要提倡勤俭节约。虽然角度很多, 难度不大, 但是区分度很明显。应对材料作深层思考:我们丧失了规矩, 传统文化被我们丢掉了, 原因何在?因为如今一切都讲究现代化。在快节奏生活中, 传统文化等许多美好的东西被忽略了。用这样的批判性思维去解题立意, 一定会高人一筹。

立意辨析:本题并不是要考查考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 而是要求考生对传统文化该不该传承以及怎样传承做深度思考。不能简单立意为“要多了解‘老规矩’, 做个学识全面的人”。

13.四 川 卷———人 只 有 站 起 后 世 界 才 属于他

价值取向:培养学生 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

命题及立意指向: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生、未来的一种关注, 立意积极向上, 着意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给定材料是一个含 有必要条 件关系的 复句, “人”只有“站起来”是条件, “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是结果, 显示了二者间的密切关系。这里的“人”可理解为个体的人, 也可理解为集体、民族、国家;既可指物质层面的, 更可指精神层面的。材料的核心词汇应该是“站起来”。审题时可以运用词语的二次定义法:这里的“站”不能简单理解为物质形态上肢体的站立, 更可以是精神上的高高挺立。一个真正 拥有世界 的人, 不仅要在形体上昂首阔步地站立着, 更要在精神上能够足以独立天地。可有如下立意:树立崇高理想并付诸行动;勇敢面对挫折、困难、逆境;乐观自信地面对外部世界;勇于担当, 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修身立德, 行善行孝, 做大写的人。

立意辨析:写作时务必揭示出二者的关系, 即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只有自立自强了, 才能成就被仰望的人生、事业, 获得社会认可, 赢得世界尊重。写作此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能揭示前后分句关系, 单纯去写“坚强”“自立”的重要, 导致偏题。

14.重庆卷———租房

价值取向:牢记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个叙事型作文材料, 可谓一波三折。一个游客去海滨度假, 打算租房。老人建议游客先“试住几天”再作决定。几天后, 游客准备签合同, 却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 老人原谅了他。之后情节突转, 老人却因为游客把玻璃杯碎片与其他垃圾一起装袋而拒绝租房。结尾处垃圾袋上的提示语既体现了老人的关爱之心, 也交代了拒绝租房的原因, 体现了一种价值引领, 彰显了一种责任担当, 成为审题立意的突破口。这个题目具有多元化的含义, 考生还可以多角度挖掘, 如关爱与责任、善良与宽容、尽职与原则、生态与环保、细节决定成败、细微之处见公德等。

立意辨析:这道命题, 小材料蕴涵深主题, 小细节彰显厚关爱, 小对话体现大境界。要于细小处发掘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写作时要用联系的方法, 阐述清“小”与“大”的关系。

15.辽宁卷———科技改善生活

价值取向: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命题及立意指向:这个题目很契合当下“发展与环境”的主题。含义丰富, 角度灵活。可以从男孩的角度出发, 谈谈现代科技带给当代生活的丰富色彩及便利, 也可以从老人的角度谈谈自然状态的美, 但这些都不是最佳角度。要深刻理解材料中老人的“颔首, 又沉思摇头”“可惜”等文字的含义, 作深层解读。“颔首”, 说明老人同意男孩的说法;“又沉思摇头”与“可惜”, 是肯定之后的否定, 这正是要点所在。老人的感慨, 让人想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雾霾等环境污染。所以最佳解读应该是从“辩证地看待社会发展”这一观点出发, 从“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发展的得与失”等角度, 论述社会要发展, 自然也要保护, 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要同步进行。

立意辨析:材料中, 男孩“喜新”, 老人“怀旧”。孰是孰非, 不能把个人意愿强加于他人身上, 全盘肯定或否定, 这样的文章是缺乏严密性的。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互补, 科技美与自然美完美结合, 才是正确科学的发展观, 也是唯一最切合命题本意的解读。

篇4:简评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

时代脉搏

【题目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2013年2月,一位叫梁齐齐的游客,在故宫太和门附近一口大铜缸上刻下了“到此一游”的文字,被故宫工作人员拍下放上微博,立刻引来“骂声一片”。

(2)2013年5月26日,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旅游时,在浮雕上看到中文“丁锦昊到此一游”,对这个3000多年前的文物受损,他十分羞愧,并向导游道歉。此事在微博上引起热议,多位网友声讨、人肉“题名者”。

(3)记者走访杭州西湖各景点发现,黄龙洞、白堤等各处景点上,“到此一游”、“我爱你”等刻字留言几乎成了景区“标配”。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上面文题中的三则材料,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这是关于荣辱的话题,关于文明的话题。你要别人尊敬你,首先自己的所作所为要让人能觉得你是个文明人,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管你是什么国籍的人或身在何处,都应该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的良好文明素质,表现出自己应有的涵养。具体立意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1)荣与辱。在文物上刻字,自以为是荣耀,实际上是一种耻辱。我们在生活中要分清荣与辱,明辨荣与辱,要争做光荣的事情,不能以辱为荣。(2)文明,从我做起。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景区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对游客自身也是一种损害。没有文明的旅游,再美的风景名胜也会黯然失色。而文明应该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3)爱惜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是历史与文化的积淀,珍贵文物是不可复制的,所以我们应该爱惜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4)善与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累善行,去掉陋习,举手之劳彰显一个人的文明和素质,不要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做错,不要等到一切无法弥补了才感到后悔。

【题目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3年11月15日,美国旧金山,五岁的白血病患者,被称作“小蝙蝠侠”的迈尔斯实现了人生的最大梦想。美国“美梦成真”的慈善组织得知患白血病的迈尔斯希望像电影中蝙蝠侠那样拯救世界,为了帮患白血病的5岁男孩迈尔斯实现做蝙蝠侠拯救世界的梦想,旧金山万名志愿者配合出演,旧金山当日“变身”哥谭市,蝙蝠侠迈尔斯坐着警方护送的兰博基尼穿越城市,完成英雄救美、勇抓劫匪、救吉祥物等任务,最后受到华裔市长李孟贤的表彰。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向超级英雄迈尔斯送去祝贺。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题,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为满足一个患病孩子的梦想,万人配合出演,这场看似show的活动,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出于爱的共识,对童心的呵护。作为患病儿童,他们不仅需要社会帮助,获得良好的救治,同样也希望成人世界,别漠视自己的梦想。为了不让他们留下缺憾,我们应该像保护孩子生命一样,保护他们的梦想,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去实现梦想。人们常常对于公益的理解很简单,首先是满足物质需求,困难群体的吃穿用度。这固然没错,但是小蝙蝠侠的案例恰恰说明,满足孩子们乃至更多弱势群体的想象和精神需求,也是一种爱的共识。这种共识本身就具有教育作用。可能有人要问,举城为一个孩子提供幸福的机会,是不是会浪费公共资源。的确,从现实来看存在这种可能。但是公共资源本身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和提升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样一场小蝙蝠侠活动产生的示范效应,对于公众爱的感召,相当于甚至远远大于公共资源投入产生的精神满足。可以立意的方向有:(1)爱的共识;(2)呵护孩子;(3)分享梦想;(4)助人为乐;(5)教育的本质等等。

【话题二】人生感悟,品味

酸甜苦辣

【题目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国《太阳报》曾以“世界上最大的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请在全面、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作时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800字以上。

【思路点拨】

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总体来说,上述材料对什么是“最大的快乐”作了形象的阐释。要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从第一个答案中我们知道,必须工作,只有耕耘与创造,才会使人快乐;第二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必须充满想象,享受过程;第三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心中有爱,有爱才有快乐;第四个答案告诉我们,要学会快乐,一定要有助人为乐的技能,帮助他人是最大的快乐。写作时可以选取一点,从点上突破;也可以综合阐释,从面上把握。而在写作时,不能只是单纯地谈自己对快乐的感受,要尽可能从具体的“形象”和“意境”中,把自己对快乐的感受表现出来。具体立意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1)快乐是一种付出;(2)有耕耘有创造才有快乐;(3)追求简单、享受过程是一种快乐;(4)有爱就有快乐;(5)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

【题目2】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一篇散文中写道:“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我在,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也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更是一种生命的价值。

请以“我在”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观点。endprint

[注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1)理解题意。文题中的“我在”,可以指我还活着,我的存在;可以指我在现场,我是目睹者和见证人;可以指我正在做什么,如我在跑步、我在唱歌、我在微笑等等。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可见“我在”的前提是我思考。毕淑敏说过“我很重要”,我在,便是一切。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是我存在的明证。“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我在,不仅仅是想象,更是心灵的自由与超越。“我在”,写作的空间应该很大、很大……

(2)用好材料。文题中的材料,是张晓风散文中的一句话,这句话重点突出的应该是“我”存在的价值,所以,无论你写自己的经历、感受、见解,还是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或者发表议论,你都要体现材料的基本内涵。同时,还要用好典型且鲜活的材料,如果讲述自己的经历或者自己身边的故事,一定要注意叙事性材料的新鲜、生动,唯有如此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如果你漫谈感受、见解,或者发表议论,也要注意论据的鲜活、典型。议论文如果没有充足的论据,就算观点鲜明,也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而有些文章针对性的论据也不少,可仍缺乏说服力,其主要原因便是论据不够鲜活。

【话题三】成长体验,汲取

生活能量

【题目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

(2)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3)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

以上三句都是曼德拉的名言,你读了以后有那些思考与感悟?请联系自身实际和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明确思想内涵,然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所感所思确定文章的立意。这道题的材料部分由曼德拉的三句名言组成,第一句讲明做任何事情都有成功的可能,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第二句阐述每一个生命都有可能碰到失败、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你能否超越自己,“再度升起”;第三句揭示人生的真谛在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三则材料综合起来,实际上谈的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人生实践和人生理想。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梦想,就不可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具有坚忍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唯有如此,一切皆有可能。写作时,最好把三个名句综合起来,展开论述,也可以以某一句为重点,深入挖掘,用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性思维,旁征博引,活用论据,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有创意的观点。写作时,要摆出现象,追根溯源,认清本质,由此及彼,展开合理的联想想象,既要表达深刻的生活体验,又要写出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就文体而言,此题记叙文或议论文都可以写,但是想写好都不容易。一般来说,写记叙文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难度,无论叙事还是记人,都要凸显“超越自我、绽放自我”这一主题,但关键是要写出具体可感的情节。写议论文,要有鲜明突出的中心观点,要明确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在论述过程中要力求把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说深说透,同时也要注意思考的辩证。

【题目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所供材料,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最多成为人们的佳肴;二是鸡蛋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也是一样。很显然,这里的鸡蛋是比喻人生或者生命,而材料的侧重点应该在于,一个人的人生应该让自己从内打破,唯有如此,你才会发现自己获得重生。如果按照全面理解所供材料的原则来解读,我们可以对这道新材料作文题挖掘出以下一些立意:(1)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一个人只有突破自己,才能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2)不要成为人生的奴隶。人一旦成为自己的奴隶,就会碌碌无为,虚此一生。(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个人只有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才能飞得更高。(4)内因与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从而阐明人生哲理。(5)成长的密码。成长的过程,需要自己不断对自己进行提炼与升华。这几个立意角度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这样就可以做到重点突出,内容集中。写作时,要密切联系材料,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做到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努力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只要扣住材料,联系实际,言之成理,深入挖掘,文章就有可能出彩。

【话题四】道德修养,谱写

人性赞歌

【题目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印度教徒,步行到喜马拉雅山的圣庙去朝圣。路途遥远,山路非常难行,他虽然携带很少的行李,但沿途走来,还是显得举步维艰,气喘如牛。他走走停停,不断往前遥望,希望目的地赶快出现眼前。就在他的上方,他看到一个小女孩,年纪不会超过十岁,背着一个胖嘟嘟的小孩,也正缓慢地向前移动。她喘气得很厉害,也一直在流汗,可是她的双手还是紧紧呵护着背上的小孩。印度教徒经过小女孩的身边,很同情地对小女孩说:“我的孩子,你一定很疲倦,你背得那么重!”小女孩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背的是一个重量,但我背的不是一个重量,他是我弟弟。”endprint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要写好这个题目,关键是要整体把握好材料,明确材料的指向性,明确主旨,选好角度。从整个材料来看,最后印度教徒与小女孩的对话是重点,尤其是小女孩的话:“你背的是一个重量,但我背的不是一个重量,他是我弟弟。”这是爱与责任的体现,生命的境界因此而得到提升。所以从整体材料这个角度切入,是比较符合材料的基本含意的。考生可以将立意确定为“感受爱的重量”、“爱,让一切失去重量”、“爱与责任是人生的支柱”、“仁者爱人”等,都算切题。当然,如果从印度教徒的角度来写,也未尝不可,可以立意为“要关心呵护他人”、“人要有悲悯情怀”、“卸下心中的重量”、“一路上有你”等。如果从小女孩的角度来写,除了紧扣上述这句话外,还可以从“理想”、“信念”、“快乐”、“担当”、“正能量”等方面加以诠释,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担当精神,如果没有快乐的心态,她不可能朝着目标前进。具体写作时,在谋篇上要注意:内容上忌胡编乱造,重在写自己身边的事身边的人,重在真情实感,重在展示自己的素养才情;形式上忌结构呆板欠灵动,忌文体不明,重在层次清晰、首尾呼应,语言上重在文笔流畅、清新自然,文句有意蕴,富有表现力。

【题目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一部外国影片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挑夫挑了一个担子,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了下来,别人问他不走的原因,他说:“我的灵魂跟不上了,我要等等我的灵魂。”

(2)米兰·昆德拉说:“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灵魂的扭曲与变形……”

读完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所思所想呢?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目由两则材料组成,前一则是情节性材料,后一则是语录性材料。读前一则材料要抓住关键情节,挑夫为什么要等等自己的灵魂?“挑夫等等自己的灵魂”这一行为给了你哪些联想和感悟?由此确定关键词应该是“灵魂”。读后一则材料,首先要明确语意,米兰·昆德拉的这段话先交代了写作的预设背景——人生中是充满苦难和挫折的,人生都是在负重中前行的,其次点明了在这背景下的结果是“无数次目睹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灵魂的扭曲与变形……”,它的整体意思就是在艰难困苦和沉重的生活当中,一些生命的灵魂已经扭曲与变形,很显然,后一则材料的关键词也应该是“灵魂”。综合这两则材料,我们应该从“生命与灵魂”的视角去思考与把握。生命是无法回避苦难的一次负重前行,人生肯定遭遇各种苦难与打击,是选择灵魂,还是丢弃灵魂?是拒绝灵魂,还是追寻灵魂?每一个人都应该作出自己的回答。灵魂是一种不随波逐流的操守,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是一种憧憬美好未来的信念。灵魂,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还是对国家民族的兴旺,都不可或缺。而在现实生活中,因失去灵魂而发生的可悲可鄙的事情,不一而足。写时应由点到面,展开联想并反观现实。但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抓住一点,深挖下去。要在“灵魂”的意义和作用上做足文章。议论力求精警深刻,发人深省;记叙做到自然圆通,神定气足;编写故事要做到自然合理,给人启迪。

【话题五】哲理思考,突显

辩证思维

【题目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也有人说“松生淮南是为松,松生淮北仍是松”。

有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也有人说“横看成岭侧非沟”。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有人说“一千个读者眼中的哈姆莱特毕竟都是哈姆莱特”。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它虽由三则材料组成,但第二、第三则实属同类。“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强调外在条件重要;“松生淮南是为松,松生淮北仍是松”,强调变与不变还是由内因决定。“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突出角度不同、经历不同,因而看法不同、观点有异;“横看成岭侧非沟”、“一千个读者眼中的哈姆莱特毕竟都是哈姆莱特”,说明纵然角度不同、看法有异,但凡事有度,本质相同。写作时可以从以上四方面任选其一加以论述,但切勿说话过度;可几者兼顾,但切忌平分段落。具体立意角度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外部条件。有时,外在条件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利用外在条件,合理运用外在条件,巧妙利用外在条件,把事情做好。(2)本质决定。外在条件固然重要,但并不能以此否定内因决定论,“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仍是由“橘树”的本性决定的。所以出了问题,有了差错,要多从自身找原因,切勿怨天尤人。(3)见仁见智。看同一问题,人们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甚至文化水平、自身经历不同,观点看法也就不同。既要“各美其美”,又要“美人之美”,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把自己的好恶强施于人。(4)凡事有度。“横看成岭侧非沟”、“一千个读者眼中的哈姆莱特毕竟都是哈姆莱特”,说明答案的丰富多彩但并不否认答案的唯一性。凡事有度,要秉持公理意识,祛除抬杠心理,顾及大局,服从整体,公正做事,不做毫无意义的争论,切勿盲目追求另类个性,钻牛角尖。

【题目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片树叶的飘零,可以感知秋天的来临,一枝红杏的出墙,可以推知春天就在不远处,自然界中的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浓缩了大千世界的景象。然而,一些人也反对这样的观点,认为一片树叶不能感知秋天,一枝红杏也不能推知春天。对此,你有怎样的体会或看法?endprint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写好这篇文章,关键是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材料的内涵。这个材料摆出了两类人的观点,一些人认为一叶能知秋,一些人认为一叶不能知秋。由此,我们可以把握材料的立足点,如果赞成前一种观点,那么,“一叶知秋”即是见微知著、以点见面、以一见万、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进一步引申,就是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情发展的趋向,由一些细节就可窥见事物的整体。如果赞成后一种观点,那么就从否定的角度立意。这样,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进行立意,比如着眼于“可知”,可以从人生角度立意“一叶知秋乃生活、生存之智慧、思考、总结,是这智慧之门的开启密码”。着眼于“未必知”,则可立意为“一叶落,天下仍春”、“自己乃一片落叶,原来是不能够代表整个秋天”。如果着眼于可知亦不可知,更可以从哲学角度立意,如“一片落叶能否知天下秋”这个问题应该按具体情况而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辩证的思考,充分体现辩证思维。

【话题六】为人处世,提升

生命质量

【题目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以下两句名言:

(1)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这两句名言,正是当下许多人生活的最形象的写照。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点拨】

这道题的材料由两句名言组成,第一句主要描述当今社会人们玩手机的姿态,与一百年前人们吸鸦片的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第二句主要描述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两个人坐在一起,对方却在玩手机。两句名言,描绘的是两个生活场景,共同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手机隔开了人们之间的心灵,让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疏远,隔阂越来越大。面对这么一个事实、这么一种情况,你是怎样想的、有着怎样的感悟?审题时,可以抓住其中一句,进行透彻的分析。如第一句,“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百年前躺着吸鸦片,曾经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百年后躺着玩手机,是否也会如此呢?我们可以作出自己的探讨。我们也可以采用综合分析法,将两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和概括,然后归纳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观点来。比如可以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谈高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谈生活里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谈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只要是从材料生发而出的,都应该是恰当的角度。写作时,我们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充分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同时,发表议论的时候,看问题要辩证,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要使自己的观点偏于一隅。还要注意多层次多角度地开掘内容,写出广度和深度来。只要扣住材料,联系实际,言之成理,深入挖掘,文章就有可能出彩。

【题目2】

我们曾经以为,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放手的。我们不会放弃一个人,我们不会离开一个人。我们不会让一个人离开我们。我们不会忘记。而生活的答案,却未必尽然。……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的“曾经以为”,在生命的成长历程中悄悄改变?请以“我们曾经以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这道题目朴实而有新意,把学生的关注点从外部引向内部,从他人引向自我,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好这道题目,首先要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我们曾经以为”,“我们”是一个集合,是以“我”为主体的较多人的总称,所以其对象应该是一个“群体”。“曾经以为”是指曾经思考过的或曾经经历过的思想、观点、心理等。“曾经以为”表明是一个过去状态,而现在却并不这样认为。所以,这篇作文的立意应侧重于对曾经以为的某些传统哲理或人生观念的反思与新见解,重在追求深刻的发现,提炼新颖的思想,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者均可,但要注意格调的健康明朗。

篇5:简评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

辽宁省课改从2006年秋季开始进行,到现在已经是第六年了,已经积累了四年的新课改高考经验,纵观四年辽宁高考试卷,结合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不难发现,辽宁省高考数学试题渐渐进入平和期,2013年高考数学辽宁卷,仍然会保持延续与稳定。

从高中理科数学各个模块方面来看,绝大部分模块(集合、复数、数列、三角、平面向量、函数性质、程序框图、概率统计、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与不等式等)已经成为必考的出题点,个别模块(命题与逻辑、直线与圆、线性规划、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等)每隔一年或两年命制一道独立试题。

从高中文科数学各个模块方面来看,所有模块(集合、复数、命题与逻辑、直线与圆、数列、三角、平面向量、函数性质、线性规划、程序框图、概率统计、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与不等式等)都一定会成为考试命题点。

下面,我们从各个模块角度来进行逐一分析。

1、集合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基本是三种命题方式:第一种是最简单的,给出集合中具体元素(很可能是实数),来求解指定某些集合的交集、并集与补集的运算(如2012辽宁理科1,2012辽宁文科2);第二种是略有难度的,通过不等式给出集合中的元素,然后再求解指

定某些集合的交集、并集与补集(如2009辽宁理科1,2011辽宁文科1);第三种是难度更大一些的,给出的集合是抽象集合(没有具体元素),然后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如2011辽宁理科

2)。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第二种命题方式,即通过解不等式,然后求指定集合的运算。

2、复数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有两种命题方式:一种是考察复数的运算,里面可能加入共轭复数、复数的模等概念(如2012辽宁理科2,2012辽宁文科3);另一种是考察复数的几何意义(如2011山东理2)。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第一种命题方式,即直接考察复数的运算。

3、数列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2分左右)

本模块命题方向基本固定,就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基础知识,应该特别注意的是错位相减法的考察。

试题的编排方式比较灵活,可能是两个5分的小题,还可能是一道12分的解答题,还可能是一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两个5分的小题,一个小题考察等差数列,另一个小题考察等比数列,并且是选择填空各一个。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一道12分的解答题,并且这道解答题的第二个小问题很可能是利用错位相减法求解。

4、三角模块。(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2分左右)

本模块有命题方式多样,可能是考察三角恒等变换(201

2辽宁文科6),也可能是考察三角函数的图象(2010辽宁文科6),还有可能是三角函数的性质,甚至是解三角形,以及利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一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其中解答题是解三角形方面的问题。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出现的是两个5分的小题,一个小题考察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另一个小题考察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并且是选择填空各一个。

5、平面向量。(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有两种命题方式:一种是向量的线性运算(如2012辽宁理科3);另一种是考察向量的坐标运算与数量积(如2011辽宁理科10)。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最可能考察向量的坐标运算与数量积。

6、函数性质。(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出题点大部分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以及分段函数等,也由个别题目也有考察指对运算(2010 辽宁文科10)。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题目会出现在选择题,最可能是给出分段函数(指对分段),考察函数的某些性质。

7、程序框图。(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出题模式大部分是给出程序框图,再给出输入值,求最终的输出结果(2012 辽宁文科10、2012 辽宁理科9);少部分是填充不完整的程序框图(如2012 陕西理科 10)。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出题仍然会出现选择题,给出程序框图,再给出输入值,求最终的输出结果。

8、概率与统计。(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7分)

本模块出题大致有三个方向,一个是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如2012辽宁文科11)、一个是概率与概率分布(如2012辽宁理科19),最后一个是统计与独立性检验(如2012辽宁文科19)。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小题最可能出现的是古典概型,解答题最可能出现的是统计与独立性检验。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小题最可能出现的是条件概率,解答题最可能出现的是概率与概率分布。

9、圆锥曲线。(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至少17分,最多22分)

本模块命题方向基本固定,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抛物线、双曲线,而在解答题中会出现椭圆。其中抛物线考察的重点是抛物线定义;双曲线考察主要集中在离心率,渐近线;而椭圆考察主要是集中在运算以及整理上面。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或两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10、立体几何。(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至少17分,最多22分)

本模块命题方向基本在三视图、球、线面位置关系,以及定量计算(文科求长度、体积等,理科利用空间向量求角等)。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或两个5分小题与一个12分解答题的组合。

11、导数与不等式。(文理必考 本模块分值:12分)

本模块辽宁卷命题方向基本都集中在一个对数函数与二次函数相加,然后利用导数解决问题,其中构造函数思想在本题中会反复出现,甚至对某一个部分进行二次求导也比较常见。

2013年的辽宁文理科高考试卷中,本模块都会出现一个12分解答题。

12、命题与逻辑。(文科必考,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命题包括四种命题及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以及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这三方面内容。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还会以全称量词与存在量

词为考察点进行命题。

13、直线与圆。(文科必考,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本模块命题包括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于垂直)、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以及圆与圆位置关系这三方面内容。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估计会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考察点进行命题。

14、线性规划。(文科必考,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内容比较简单,利用图像很容易解决。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还会出现以简单的线性规划为考查点进行命题。

2013年的辽宁文科高考试卷中,还会以简单的线性规划为考察点进行命题。

15、二项式定理。(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是理科所特有的一个简单知识点。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应当会以本知识点进行命题。

2013年的辽宁理科高考试卷中,应当会出现本知识点进行命题。

16、排列组合。(理科隔年考 本模块分值:5分)

本模块是理科所特有的一个中等知识点。

篇6:简评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

一、现代文阅读 1.论述类文本阅读

(1)B(“只有……才……”于文无据)(2)C(“清新之风”文中没有体现)(3)C(玉不单是贵族男子的专属)2.文学类文本阅读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A项虽然符合原文意思,但主要体现在第一自然段中,而且比较容易归纳。D项“低收入人群困窘的生活现状”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而且仅仅体现在本自然段中。B项妮妮的性格特征应该是纯净、天真、善良。C项“没有任何波澜起伏”与原文不符。有伏笔,如“天天挂在外面”、“妮妮的眼睛总往店里头看”等;有转折,如“奶奶要给妮妮买玩具——因钱少而不买——回家取够钱买回来”等)

(2)通过对奶奶取钱动作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奶奶的细心和谨慎,表现出奶奶生活的拮据和节俭,突出了奶奶善良和坚定的性格特征,也从侧面表现出奶奶对妮妮的爱,丰富了小说主题的内涵(善良不仅是儿童的纯真天性,也是很多人的美好品质)。(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呼应题目;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③构成象征,象征了被摧残、受伤害的生命和情感,承载了尊重和关爱生命的愿望。(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①采用了准确简洁的白描手法,使人物形象的外貌特点清晰和突出,带动了读者联想;②人物形象缺乏善心和关爱的个性很鲜明,典型性强;③与妮妮和奶奶的性格特征形成了对比,金钱至上的唯利思想突出;④推动了“买”大猩猩情节的发展;⑤从反面强化了小说呼唤美好纯真的心灵和人性的立意。(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实用类文本阅读

(1)BE(A项,两处错误,不是秦绍德,而是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也不是“复旦大学的老师都能……”。C项,“而现在的不少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没有多少兴趣”属于无中生有。D项,“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与整个社会有关”的是记者。)

(2)①治学精神方面:要有坚守学术、静心求实的精神;②治学态度方面: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③治学环境方面:媒体与学者应当形成良性关系,要恰当宣传学术精神、学术成果,而不是学者的私生活。(3)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内容上:写如何处理学者和媒体之间的关系。

(4)【示例】①秦绍德针对目前学术界普遍存在的浮躁学风,倡导“寂寞出学问”的传统治学精神。这个倡议不仅适用于复旦大学,也适用于其他高校乃至整个科研领域,所以说“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②文中提到的浮躁现象,不仅是学术界存在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都普遍存在而应重视的问题。静心求实的作风,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也是社会其他领域的从业者应坚守的。所以说“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二、古诗文阅读

1.(1)B(通:交往,往来。)

(2)B(①说的不是张安世,④说皇上对安世的态度,⑥是说安世因生病要告老还乡)(3)D(“便让他儿子离开京城去做北地太守”有误,原文是“上以为北地太守”)(4)①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

②将军作为皇上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但却没有推荐士人,评论的人认为这样做值得讥讽 2.诗歌答案

(1)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3分,如果只答手法,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楼人”之间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为规劝卖松人做铺垫。(作用2分;四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答出任意两个、意思对即可)

或: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楼人”代权贵之人;〔3分,如果只答手法(“比喻”、“借代”各占1分),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整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作用2分;两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3.默写

(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则芥为之舟(2)凝绝不通声暂歇;此时无声胜有声。(3)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参考译文

张安世表字子孺,年轻时因父亲关系做了郎官。因擅长书法而供职尚书,尽心尽力于职责,例行假日没有外出过。皇上巡视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下诏询问没有人能知道,只有张安世记住了那些书的内容,把书中的内容

详备地写出来。后来悬赏征求找到了那些书,用来校对没有什么遗漏的。皇上认为他的才能不同一般,提拔他做了尚书令,调任光禄大夫。

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政权,因为张安世品行忠厚,霍光亲近重用他。过了一段时间,天子下诏书说:“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辅佐政务,担任宿卫,严肃恭敬,从不怠慢,十三年了,都能康乐安宁。信任亲人任用贤人,是唐虞时代的治国原则,封张安世为富平侯。”

大将军霍光死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密奏皇帝说:“车骑将军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心诚信谨慎厚道,勤于国事,他是国家的重臣,应该加封他的地位,让他做大将军。”皇帝也想任用他。安世听到这件事情,内心恐惧,不敢接受。于是,前去拜见皇帝,摘掉官帽叩头说:“我实在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这样的高官,接替大将军霍光的职位,恳请您稍加哀怜,来保全我的性命。”皇帝笑着说:“你说的太谦虚了。如果你不能够胜任这一职务,还有谁能够胜任呢!”安世再三推辞没能成功。

曾经有所推荐,那人来道谢,安世非常遗憾,认为推荐贤良,介绍有才能的人,哪里有私人感谢的道理?于是跟这个人断绝了关系,不再跟他来往。有个郎官功劳很大,官职得不到升迁,自己对张安世谈起这事,张安世回答说:“您的功劳大,英明的皇上是知道的。臣下是供职的,有什么功劳大小可以自夸呢!”拒绝了,没有答应。没多久,郎官果然升迁了。莫府长史升了官,安世问他自己的过失。长史说:“将军作为皇帝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但是没有推荐士人,评论的人认为这样做值得讥讽。”安世说:“皇帝贤明,对于臣子中的贤与不贤分得很清楚,我修养自己罢了,怎么能够了解士人并推荐呢?”他要隐藏名声疏远权势就是这样。张安世自己发觉父子地位尊贵显耀,内心很不安,就替儿子延寿请求外出做官,皇帝让他做了北地太守。安世居于列侯的高位,封地万户,然而自己穿着黑色粗厚的丝绸,夫人自己纺织绩麻,七百家奴,都有手艺活做,在家里经营产业,经常积蓄细微的财物,因此能够不断增加财产,比大将军霍光还富有。天子非常敬畏大将军霍光,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比对霍光更亲密。

元康四年的春天,张安世病,呈上报告归还侯爵,请求退休。皇帝回复说:“将军年事已高且疾病缠身,我非常同情。即使不能够主持事务,用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你是先帝的重臣,擅长治乱之事,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征求你的意见,是什么怨恨让你想要上书归还大将军、富平侯的官印呢?这样是待朕不厚而忘旧恩,不是我所希望的啊!希望将军多吃点饭,找医生看看,安心养神来辅助我。”安世又勉强主持事务,到秋天去世。皇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三、语言文字运用

1.①声音是生物赖以生存的一种重要信息; ②塞住蝙蝠的双耳,封住它们的嘴后; ③蝙蝠就是发出超声波来定位的。(每句2分,共6分,大意对即可)2.〔示例〕

亲爱的朋友,青春像一只银铃,系在我们的心坎上,只有不停奔跑,它才会发出悦耳的声响。分别之后,让我们彼此铭记曾经拥有的快乐,奔跑吧。

3.〔示例〕

①请跟我来,各种铅笔摆在这边,请慢慢挑选。②请你放心,我们单位是“信得过商店”。

③请让我来告诉你伪劣2B铅笔与正牌2B铅笔的辨别方法。4.〔示例〕

赞同:校园环境与秩序会受很大影响,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会受干扰;会滋生旅游行业的乱象,增加了治理难度。

反对:高校应该是开放的,“限游”限住了人们对名校的“憧憬”;名校的教育支出来自国家,“限游”是对纳税人的不尊重。(理由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5.①但是;②以致;③就;④其实;⑤因为 6.〔示例〕

下联:慈母爱怀念,长信怨枫桥夜泊(杨维帧、舒婷、王昌龄、张继)7.选“中国大妈,比特币、土壕”三个词

回顾2013年,“中国大妈”可谓最忙碌的一群人。她们从“完胜华尔街大鳄”到“抄底海外房产市场”,再到“比特币逆袭的主角”;她们大跳广场舞,舞出最炫民族风。2013年,当大家纷纷追着土豪求作朋友时,请不要忘记这样一个群体——中国大妈。

四、作文参考立意 1.①做事要一心一意 ②正确面对诱惑 ③心中要有做人的准则 ④做人贵在诚信

上一篇:身教下一篇:zz教学设计评价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