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及备考

2022-08-11

第一篇:高考作文命题及备考

2016年高考作文命题透析及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2016年全国高考共有9套语文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三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6套。9套语文试卷中共有作文试题10道。其中北京卷采用二选一模式(议论文与记叙文二选一)。10道作文试题中有8道采用材料作文题型,2道采用命题作文题型,即北京卷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材料作文题型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下面试对2016年高考作文试题特点作扼要解析。

一、命题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通观9套试卷10道作文试题,命题的“立德树人”导向非常鲜明。“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中国写作教育的传统。高考作文命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修德砺行,陶冶心性,这是应然的选择。如全国卷III“小羽的创业故事”这一作文材料取材于当下社会真实的新闻人物事迹,它给人以多样的启迪,诸如分享、合作与共赢,创新、规则与诚信,团队意识与领导意识,市场竞争与规范等等,考生通过写作,能从中开阔视野、受益匪浅。又如山东卷的“行囊”,以象征性意象“行囊”为载体,引导考生思考该如何度过人生,如何迎应旅途中的风雨,让考生在写作中自省人生的态度、感悟生命的意义。又如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这道作文试题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周围人的生活,去审视社会,学会关爱他人,体察现实,走出自我封闭的狭隘圈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围绕着学生自我、家庭、学校、社会这四个层面取材,角度各异,但都聚焦于“立德树人”这一核心,旨在让考生在书面作文的过程中也经历一次思想的淬炼与情感的淘洗。

二、材料作文命题形式灵活

从材料呈现形式看,有文字材料,有漫画材料;有“材料+直陈话题”(命题者在题干中直接标明“话题”)的形式,如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也有“材料+内隐话题”(在材料的引导语中给出写作的话题范围),如全国卷II的“语文素养提升”,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江苏卷“彰显个性与创新意识”等。有故事性材料,如全国卷III的“小羽的创业故事”;也有导语性材料,如山东卷的“行囊”等。此外,北京卷作文题虽然采用的是完全命题类型,但在标题之前还是给出了引导语材料,或者巧妙地与试卷内的阅读文本关联,构成读写迁移的写作模式。

三、材料作文取材丰富多样

1.关注学校生活,贴近学生实际。

如全国I卷的漫画作文“奖惩之后”的试题材料取自学校生活中大家司空见惯的关于考分高低与奖惩不一的现象。这道题取材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具有纵深的思维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思维深度的考生自由发挥。又如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这道作文试题朝气蓬勃,切合阅读方式多元化的大时代潮流,它要求考生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自己的青春阅读,这直接指向了学生的阅读素养,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2.紧扣时代脉搏,突出焦点问题。

如江苏卷的“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创新是当下时代的主潮,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是年轻人的标识之一。作文材料引导语从“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两句矛盾的俗语中导出“个性”与“创新”的话题,由浅入深,这对于激发学生的言说热情无疑具有有极大的诱惑力。又如浙江卷的“虚拟与现实”,材料摄取当下时代的科技新潮——VR(虚拟现实)设备的应用前景,由此导出一个值得思辨与探究的热点话题: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3.回归学科本体,反馈学习体验。

如全国卷II的“语文素养提升”,要求考生就“课上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实践活动”这三种学习方式,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谈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这道作文题与语文学科无缝衔接,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梳理自身的语文语文学习体验,这样的作文命题返璞归真,正本清源,意在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能说得实在、具体、自然。

4.折射社会生活,联系当下现实。 如全国卷III的“小羽的创业故事”。该材料是对福建福安一位茶农——薛舒云创新致富先进事迹的改写,洋溢着当下时代的生活气息。材料内涵一个多层次的具有复杂因果关系的故事,蕴含有“创新”“规范”“个体”“团队”“市场”“应变”“合作”“分享”“共赢”等显性或隐性的关键词,可以充分激活学生探究本质的审辩式思维。又如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生活”,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人,关注他者,关注社会,这对于培养当代青年的公民意识、社群意识、克服极端自我中心的倾向是很有启示与引领作用的。

四、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积淀

纵观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素养的指向极其鲜明。如天津卷的“我的青春阅读”,要求考生围绕“阅读方式”谈自己的阅读体验;北京卷的“神奇的书签”,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全国卷II的“语文素养提升”,要求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这些都指向了学生的阅读积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写作的重要源泉,高考作文命题指向学生的阅读素养,这一导向善莫大焉,它对于培植书香人口,营造书香社会,无疑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五、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今年高考作文试题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着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的鲜明特点。

1.思维的深度:

作文命题给考生预留了纵深的思维空间,可以检测不同层次考生的思维水平。如全国卷I的漫画作文试题“奖惩之后”,首先检测的是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转换能力。考生对漫画内容解读深度的不同,就可能形成深浅不一的认知。再如全国卷II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阐述三种途径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影响,体验之深浅、经历之丰瘠不同的考生,自有深度有别的言说。

2.思维的广度:

作文命题给考生预留了立意与选材的广阔空间,可以检测考生的思维广度。如山东卷的“行囊”,题干中提示道:“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随着我们走向远方……”“行囊”是什么?“行囊”与“旅途”有怎样的关系?你应该怎样准备行囊?考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淀,选择自己有切身体会的事来写。

3.思维的批判性:

作文试题给考生预留了争议、论辩、深入探究的思维空间,可以检测考生的批判性思维。如江苏卷的由“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与“无话则短,有话则长”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可以引发出考生的批判性思维,由此引申出有关“个性”与“创新”话题的深入论辩与分析。这要求考生能在对司空见惯的观点的重新审视与思辨的过程中,彰显自己批判性思维的锋芒。

4.思维的求异性:

作文试题着重引导考生以“我手写我心”,能基于自己的独立思考作出权衡、判断、分析、阐释、论证。如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由于个人生活经历、家庭与教育背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的不同,对于他人生活的评价,必然是见仁见智的。

5.思维的创造性:

作文试题突出对考生创造性思维的考查,检测其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北京卷的“神奇的书签”这道命题作文,题干要求写成记叙文,它侧重考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立意、构思与选材,都应扣住关键词“神奇”,应将“书签”的与众不同的特异的功能、材质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表现出来,这需要考生的创造性的思维。比如,这枚“书签”是高科技装备的的,具有判别书籍内容优劣的功能,具有时间管理的功能等等,考生完全可以采用科幻或童话体式来叙述“神奇的书签”与“我”之间的故事,从而表达热爱读书这一主题。

六、充分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

纵观2016年10道高考作文试题,可以看出,充分激活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释放其书面表达的创造性潜能,这是高考作文命题演进的大趋势。为此,命题者在鲜活材料内容,降低审题难度,增加选择自由度这三方面作了改进。 首先,作文试题素材的选择上努力向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靠拢,引入学校、家庭、社会现实的鲜活材料、时新话题,让学生觉得有话要说,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其次,作文试题在材料内容的剪裁与题干要求的语言表述上,力求简约、明了,降低审题难度,减少审题障碍,利于考生临场快速立意构思成文。命题者或在题干中用排比句式给出多个立意切入点。或用对比句式给出思辨的争议点,或用设问句式点拨考生以思维的突破口,或者直接用短语明示话题,或者在提示语内涵隐性的话题关键词,这些都为考生快速、准确地审题与立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此外,命题者在文体选择、题目拟定、立意指向,都给考生腾出了充分的自主选择与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全面梳理2016年全国高考10道作文试题内容与形式特点的基础上,下面拟从素养、思维、技能三个方面谈谈2017年高考作文的备考对策。

一、素养方面

1.端正思想态度:

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的导向,“四面”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因此,备考2017年高考的同学们,首先应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关爱他人,遵纪守法,修身养德,热爱并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勤奋钻研,积极向上。考生应本着“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的远大理想,全力以赴,投入学习。

2.夯实阅读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高考作文备考,考生必须高度重视夯实自己的阅读积累。首先要读好、用好语文课本(包括必修与选修课本),充分用好教材选文中的素材,这是基础。其次,要有计划地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可以选择一些报刊杂志,诸如《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多阅读时文、美文,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也可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等多种平台或工具,进行数字阅读,及时关注社会时事热点、磨砺思想。此外,也要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人文经典名著。配合摘抄、随笔、读后感写作等,以丰厚阅读积淀。

二、思维方面

1.审辩性思维:

审辩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指逻辑清晰严密的思考。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尽管在文体选择上给考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但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材料作文试题更适合于论述类文的的写作;有的作文试题还直接规定写成议论文,如今年北京卷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还有,浙江卷,也直接限定写成论述类文章。议论文写作,更侧重检测考生审辩性思维能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重视训练审辩性思维。《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其中的“审问、博学、明辨”,即所谓的“审辩性思维”,要求学习者勇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思要慎,辨要明。这就要求学习者具有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学思结合,知行合一。

2.形象思维:

又称艺术思维,是运用集中概括的方法,对感知的事物形象(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借助完整具体的形象以揭示事物的本质,解释生活、表现生活的一种思维活动和方式。形象思维在作文的过程中占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写记叙性、描写性的文章,形象思维能使反映的对象更本质化、更个性化。今年北京卷作文题二“神奇的书签”,要求写成记叙文,而且题干规定“展开想象”“有细节,有描写”,这些都指向了对考生形象思维的检测。复习备考中,也要做一些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写作训练。例如写人叙事、状物言志、借景抒情、扩写、改写等记叙类文章的训练。

三、技能方面

高考作文复习备考,审题立意与构思谋篇是重要环节。“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审题立意,是关键的技能。下面拟以2016年10道高考作文试题为例,分别解说各种类型特点的材料及命题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的技巧。

(一)材料作文的审题 1.从相异点入手,追因溯源。

有时材料中呈现的现象、事实、问题、观点等相互之间存在相异点,审题立意则应从这些相异点入手,追因溯源,寻找立意切入点。

【名题精选】(2016高考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漫画中呈现的是获得不同考分的学生受到的奖惩。这一组四格漫画,有对比,有变化,考生应在对比与动态变化中寻找立意的突破口。获得满分与获得61分的,都获得了香吻,不同层次的分数获得一样的奖赏;得98分的与得55分的,将近满分的与快要及格的,却都获得了掌掴。何以如此?家长的评价标准及其动机使然。唯分数论英雄,自然不可取。陟罚臧否,是教育的艺术。奖与惩,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与进步。孩子学业成绩不可能永远是持续前进的,不可能永远满分,起伏变化,是必然的,而若仅以分数高低来实施奖惩,视野未免狭窄。由于接受能力、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孩子成绩暂时落后,未能及格,也不可只是施予简单、粗暴的体罚,就可了事;而应细水长流、从长计议。当然,还可以运用类比联想,由教育领域内的依考试成绩高低实施奖赏的现象,类比联想到其他方面的类似现象与事实,比如讨论对于员工、人才的激励机制,或讨论评价标准单一化的弊端及解决对策等问题。

2.从矛盾处入手,深入挖掘。

有时材料中给出相互矛盾的观点,那么审题时则可从矛盾处入手,深入挖掘,探究双方观点的合理性、片面性及互补性,在辩证分析中,引申出自己所写文章的主旨。

【名题精选】(2016高考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思路点拨】

这则材料先引用俗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再引出一个对立的观点“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并予以简要解释,进而引出关键句“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审题立意时应扣住二者的矛盾关系来深入探究,确定立意。“个性”与“创新”是材料中的两个核心关键词,具有宽泛的内涵,考生在吃透材料中的矛盾对立的两句俗语含义的基础上,将“个性”与“创新”赋予具体的内涵。立意参考如下:无话则长,有话则短——对于前人尚未涉足的空白领域,要勇于探索、发现、创新;对于大家所熟知的,不简单重复,这种不浪费的理性值得点赞。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事求是,不虚夸,务本真,这种诚实谦和的个性值得褒扬;等等。

3.从空白处入手,发散思维。

有的材料在叙述事实或现象,或者在引导语表述时,会给考生留出空白,让考生依据自己的理解、体验与思考进行扩展、补充,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考生应从空白处入手,应采用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等思维策略,来确定立意。

【名题精选】(2016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路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思路点拨】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行囊”与“路程(路途)”,立意构思可以从“行囊”的隐含意入手,化虚为实,赋予其具体的意义所指;并从“行囊”与“旅程”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立意。根据材料中的引导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提示,考生应“有的”之所指予以具体化,形成所写文章的话题及主旨。这道作文试题立意空间是开阔的。参考立意如下:(1)“书到用时方恨少”,要不断储备知识的行囊,才能少走弯路;(2)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生旅途不可或缺的行囊;(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旅途中应该准备经典的行囊,与名著相伴随,充实自我的人生;(4)未来岁月不可期的东西多矣,准备行囊要未雨绸缪;(5)顺时而动,与时俱进;要及时更新、补充人生行囊中的装备:(5)诚信(或“乐观、恒心”等)是人生旅途的重要行囊,没有它,就难以致远。

4.从因果处入手,探究本源。

有的材料所述的是一个含有多重因果联系的事件,考生应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住因果关系来审题立意。可以由果溯因。也可由因及果,从而确定立意。

【名题精选】(2016高考全国卷II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则材料所述事件大抵包含以下四个层次:(1)小羽改进、创新传统工艺,研发新式花茶;(2)新式花茶批量生产,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3)公布工艺流程,拟定地方标准,,带领大家规范市场;(4)新式花茶产业规模扩大,集中精力率领团队创新,成为致富带头人。这四个层次存在因果关系。这些因果关系中关涉“创新”“规范”“个体”“团队”“合作”“分享”等明示的或隐性的关键词。小羽何以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敏锐的创新意识;(2)精明随机应变的市场头脑;(3)自觉的市场规范(标准、规则)意识;(4)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5)分享与共赢;(6)协作精神与带头(领袖)意识;(7)革新观念引领发展;(8)“风物长宜放眼量”等,要有宽广的胸怀与高远的眼界;等等。通过因果关系的梳理,找出材料中潜在的关系型话题,进而在相互关系中确定立意,形成所写文章的主旨。

5.从关键句入手,纵深开掘。

材料中往往有提示材料主旨内涵、暗示立意思维指向的关键句,这些关键句或以议论句,或以材料中人物的对话等形式呈现,考生在审读材料时,应在整体把握和感知材料内涵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关键句,纵深开掘,确定立意。

【名题精选】(2016高考全国卷II)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试题的引导语由两句话构成。前一句是说语文学习、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后一句是说中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关键句在于后者。题干要求考生“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考生应针对“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这三条途径进行比较分析,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来谈。题干标明“明确文体”,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充分的自由度,但文体要鲜明。题干中有“比较上述三条途径”和“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的写作任务指令,考生立意时不可忽视,要对上述三者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进行必要的权衡、比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立意参考如下:(1)“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习,课堂有效教学是基础;课外大量阅读与社会生活实践是补充:(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单靠课堂教学,语文素养难以提升;大量的课外阅读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提高语文素养的捷径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要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才能夯实语文素养;(4)“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要学好语文,应当自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等等。

6.从限定处入手,锁定焦点。

对于“材料+话题”型的材料作文试题,考生除了要认真审读材料引导语之外,还应对话题短语进行语法分析,从中心语与修饰或限定语的关系入手,发现立意的突破点,从而确定所写文章的主旨。

【名题精选】(2016高考天津卷)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点拨】

与去年高考作文题“范儿”一样,今年天津卷的作文试题延续了“生活化”“通俗化”的风格,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题干中给出了写作话题“我的青春阅读”,要求考生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来谈。“我的青春阅读”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其中心词是“阅读”。其限定语有二:“我的”“青春”。前者要求考生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与思考出发;后者则从时间与性质上做了限定,即所谈的是当代青年的阅读,具有“眼界开阔、个性鲜明”等特点,而且“青春”这个词还隐含有象征意义,即充满生机的、朝气蓬勃的。根据材料引导语中“多元化的阅读方式”这一提示,“阅读方式”是立意与选材的聚焦点。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体验与感受最深的、最有话可说的某种阅读方式来写;也可以针对各种阅读方式的优劣,展开思辨性的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下列立意供参考:(1)与时俱进,学会科学的多媒体阅读(网络阅读),开拓视野,丰富生活;(2)青春阅读我做主,年轻人应该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兼收并蓄,提升阅读素养;(3)亲近纸质阅读,悦纳经典名著,让青春更绚丽;(4)警惕碎片化的数字阅读,亲近高雅的纸质阅读;等等。

7.从问题处入手,给出解答。

有的作文材料中呈现的是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那么考生应当针对此问题,经由自己的深入思考、权衡、判断,给出针对性的解答。

【名题精选】(2016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音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里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思路点拨】

今年浙江卷作文试题具有鲜明的现代感,非常时尚。虚拟世界里的“虚拟”与现实世界里的“现实”,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考生应深入思考、辩证分析。写作切入角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1)“虚拟”世界利弊共存,对于“虚拟”世界潜在的“疏离现实世界”的弊端,应当保持警惕。(2)“虚拟”世界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应当善用“虚拟”技术,改善人类生活。

(3)“虚拟世界”并非万应灵丹,与它保持适度距离,方能更好地享受“现实世界”的美好。(4)“虚拟世界”是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远离并非良策,应当以趋利避害的心态迎应。 题干要求写成“论述类文章”,考生可以采用立论、驳论或破立结合的方式来写,针对材料中的问题,予以明确具体的回答。

8.从现象探本质,深入思考。

有的作文材料中呈现的是社会生活现象,那么考生应当从现象入手去探寻本质。可以通过针对现象的多角度发问(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等)展开发散思维,从而选择合宜的写作切入点,表达自己的观点。

【名题精选】(2016高考上海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人与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与去年二元对立的关系型命题形式不同,今年上海卷作文试题给出的是社会现象,要求考生进行思考、评析。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络、智能手机、微博、微信等的普及,人们对彼此生活的介入越来越快捷与频繁,评价他人生活也日趋活跃与多元。这些评价对个人与社会会产生重要影响。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是见仁见智,各有不同。写作者要写出自己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这就要求考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原理来立意构思。如何快速立意?可以围绕“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一现象展开追问:(1)该怎样评价他人的生活?应基于怎样的立场与标准?(2)评价他人的生活,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或影响?(3)为什么要评价他人的生活?基于什么样的动机?(4)对他人生活的不一样评价,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5)从“评价他人的生活”中,评价者自身可以获得什么?……运用基于现象的不同角度的发散思维,拓宽写作切入点的选择空间。以下立意,供参考:

题干中未对文体作出限制,从试题内容看,比较适合写成议论文;如果选用记叙类文体来写,通过演绎故事来阐发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一现象的看法,也是可以的。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 相较于近年来一统天下的材料作文题型而言,北京卷的命题作文给人以一枝独秀的感觉。命题作文题型的存续,也应值得大家关注。命题作文通常有完全命题型和半命题型两类,命题作文题型相比材料作文而言,限制性增加了,开放性减少了。但北京卷今年的两道命题作文,却给人以浓厚的书卷味与语文味。作文命题有严格的限制,但又给考生深广的自由发挥空间。

【名题精选】(2016高考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以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试题延续了去年的作文试题(“深入灵魂的热爱”)直接关联试卷内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而延伸命制作文试题的思路,体现了“读写迁移、共生写作”的理念。试题由一段引导语和一个给定的标题构成。引导语先对试卷内文学类阅读文本《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的内容作了简要概述,突出其演出的“撼人肺腑”与“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然后再泛化指出,“„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这就提醒考生要展开相联想,挖掘其“老腔”背后的象征性蕴涵。审题立意时,应结合引导语的提示,锁定“„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这一标题,着眼于“何以令人震撼”这一关键,展开说理。题干“要求”中指明:以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这为考生提供了开阔的论述空间。可以由表及里进行深入探究,“老腔”之所以令人震撼,盖因其艺术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或因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或因其体现了当地民族的价值认同。甚至,可以用泛化思维,由点及面,由个别到一般,由“老腔”这一乡土艺术印象谈到其他类似的传统的经典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问题。 2.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他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试题也是由一段引导语与一个作文标题构成。引导语对关键词“书签”的作用、形式,进而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能与人交流,帮助人实现读书的愿望,然后提出设问:你与他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这道作文试题将书签拟人化,要求考生“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表达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写作时,应注意关键词之前的修饰语——“神奇”,写作记叙文,应以具体情节与细节来表现“书签”的神奇之处,而这就需要考生激活自己的想象力,写出能体现“我与书签”关系的具体、形象的场景与生动、传神的细节,从而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这一主旨。

总之,备考2017年高考作文,考生应从素养、思维、技能三个层面做好充分准备,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领会考试大纲的要求,扎实掌握教材知识,努力夯实阅读积淀,不断磨练思维,熟练驾驭审题、立意、谋篇、构段、语言修辞、润色修改等各项常规技能,为取得优秀的作文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国卷 III :

小羽创业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佳作】

小羽访谈录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新一期的《先锋访谈录》节目录制现场,欢迎您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发财人人都想,成功却是不易。2016年6月7日,荣获我市“十大杰出致富能手”的新式花茶CEO小羽先生,做客本台访谈栏目,并接受记者专访。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节目里的先锋人物的辉煌世界里,去感受一下创业者的成功风采。

主持人:欢迎高富帅小羽CEO,欢迎您来到《先锋访谈录》节目录制现场。(小羽西装革履,缓缓步入会场。现场观众一片掌声与欢呼声。)

小羽: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小羽先生,您是怎么想起来要创业致富的呢?小羽: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在哈佛中国论坛演讲时称,今天是中国人创业最好的时代。确实,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国家支持力度大,我作为一个当代青年党员,就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火热的创业之中去。而我致富的最初的动力,其实来源于我们家乡的花茶启示——父亲常常教导我们,做人就应该像花茶一样,放进水里,先苦后甜,芬芳一片,影响一方水土,造福一方人民。正是在这样的家教下,我才走上了如今这条路。

主持人:哎呀,看来好的国策和家风,确实是幸福的人生伴侣啊。那么你是如何围绕“茶”字做文章的呢?小羽:我们是在研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开发出新式花茶的。大家知道,中国的茶文化里有“三味”说,而“花茶”则是在茶里加入了鲜花的成分,制成不同的口味和品牌。我们通过申请专利技术,从而开始了花茶产业的批量生产。

主持人:有首歌词唱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你们在生产过程中就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小羽:这,在所难免,我们也是一样。我们的专利技术没能抵挡住那些假冒伪劣产品之横行。为此,我们决定“开门办厂”,把我们的核心技术和工艺流程都公布于众,不隐瞒,不遮掩,并和地方政府一块,携手制定出了行业标准。这样,见不得光的“山寨货”,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从而自动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全场鼓掌)

主持人:哦(吃惊地),你们敢于开诚布公,这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小羽:是的,本着做良心企业、放心企业、龙头企业,我们在所不辞。(全场再次鼓掌)主持人:您做为“十大杰出致富能手”,今后有什么希冀吗?

小羽: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壶清香春满园。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希望更多的青年人,能加入到创业致富的队伍中来,为我们的共同家园的中国梦,一起加油!

主持人:好的,谢谢小羽先生,也谢谢各位观众的收看。我们这期访谈节目,到此结束;下期再见。

【名师点评】这篇佳作具有体裁新奇、联系丰富、语言得体三大优点,具体表现如下:

1.创新体裁,先声夺人。在高考作文里,体裁的创新往往是一条捷径,可以复制的。本文采用电视访谈录的形式,把“小羽创业”这则故事包装成对话体。一问一答,可谓先声夺人,匠心独具。

2.扣材紧密,联想丰富。材料作文一定不能脱离材料,该文扣材就非常紧密,将小羽的几个创业经历通访谈形式,一一展现。另外,小羽的回答内容也非常精彩,联想丰富而合理,读来趣味盎然。

3.语言得体,台词恰当。主持人和小羽两者的语言贴切得体,让人如同身临其境参加节目一样。另外,括号里的台词也非常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品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成功公式:创新体裁+联想丰富得分:60分

第二篇: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与备考要点

一、侧重人文性、思想性,突出理性思辨与文化传承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与2003年版相比,“课程目标”方面的变化显而易见:2003年版设置五大课程目标,分别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2017年版课标则变为十二大课程目标,其中“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美的表达与创造”“传承中华文化”“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等提法令人耳目一新。

可以预计,201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将落实“新课标”要求,更加侧重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突出时代精神;讲究理性思维与生活感悟,注重材料内容、含意的广度与深度,加大思维力度,让不同思维习惯的考生尽量发挥其才能;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文化热点切入,引导考生激活人生体验和知识积淀,并展示真我风采。

二、从泛泛评议走向“具体说理”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在谈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指出,“通过近乎真实写作情境的创设,给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这在考场上要求考生有对象感、有针对性地写作”,该题型“有利于纠正考场作文的‘假大空’取向,包括近年来议论文体写作愈演愈烈的空思辨、伪思辨的玄虚现象”。解决“假大空”“空思辨、伪思辨”靠什么?靠的是“真实写作情境的创设”,靠的是真实而具体的“任务”。“任务”越具体真实,就越难放空炮,才越可能有思维的深度与说理的强度。

从泛泛评议到具体说理,这在2015年全国卷的“小陈举报老陈”、2016年全国卷的“语文素养提升的三条途径”、2017年全国卷的“中国关键词”,与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预测充满变数的生活”这两道题上表现相当明显。像“预测充满变数的生活”,就是一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命题。大数据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同主体、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途径的预测,其客观效果可能截然相反,而社会效应也可能大相径庭,因此,一刀切的肯定与否定、接受与反对,都难以合理解释其复杂的影响。思考角度之多,价值判断之细微,都需要考生的深度分析与理性判断。再来比较一下下面两道题:

(1)扶危济困。

(2)一老人倒地,痛苦不堪。年轻人正要上前搀扶,有好心人提醒说,这个老人以前曾经在马路上碰过“瓷”。年轻人犹豫了……

显然,前者容易导向“一元性”的是非决断,导向“假大空”的滔滔不绝;而后者强调的是议论文的“说理”功能,着意引导考生在“说理”上下功夫。

事实上,“任务驱动型”与“具体思辨型”命题所倡导的思维方式具有相通之处――它们从实质上否定了抽象的、空洞的、教条的思维方式的用武之地,而将思维的具体性、逻辑性、思辨性与批判性推到了前台。空洞的命题,只会产生空洞的作文;只有??命题自身做到了“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考生的“文体意识”与“功能意识”才能被激发,学生才能写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有用之文。相信2018年高考作文中,此类“具体说理”性命题将占据绝对优势。

基于以上预测,我们可以断定:再像过去那样背上若干篇文章,进入考场后机械套作的方法已彻底失灵了。往下,试就2018年作文备考提一些建议:

一、增强“一种意识”(即“任务意识”)

材料型作文经多年实践,已趋于成熟;2017年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写作要求,指令明确,发展了任务型写作。如全国Ⅱ卷作文,要求“合理引用”两三个名句,意在规定考生在理解与发掘名句内涵的前提下,结合具体语境引用名句,或简单借用,或深度化用,使之自然地融入全文。全国卷命题向来具有“风向标”作用,预计2018年将有部分考区向全国卷看齐,在供料后添设“任务型指令”(有的还会限定只能写成议论文体),由此可见落笔时“任务意识”不可或缺。

二、强化“两种文体”(即议论文与记叙文)

(一)议论文写作的注意点

首先,要尽可能提出一个“独特的判断”。南京师大骆冬青教授指出:“‘讲理’对高中生而言是一个难题,要学会遵循其规则;在此基础上,又得注意,不能讲别人已讲过的‘道理’,你必须在人家已讲过的‘道理’上哪怕变动一点,那就要抓住那‘一点’,展开充分的论述。”确实,一篇议论文中,如果你论证的是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而没有自己的体会感悟,从立意上已然失败。为了提炼观点,为了得到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必然要把自己带入,从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找到这个点,从这个点扩展、发展,寻找到独特的判断。

其次,在“就事论事”中学习分析论证。议论文的核心是“说理”,“说理”的核心则是“分析论证”。分析论证的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分析论证能力也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能力,在质疑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分析、合理论证与理性建构,是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常规模式。在议论文写作中,如何训练分析论证的习惯与能力?笔者的建议是,从“就事论事”开始。在我们的语汇中,“就事论事”似乎意味着眼界狭隘,思路封闭。换个角度看,“就事论事”不仅是一种力求公正与理性的人格素养,也是一种具体分析、谨慎断言的思辨能力。面对一个事物或一个事件,如果就事论事,你就不得不深入分析它的各种因素、结构、功能、背景、价值……有了深入的分析,才会有全面的理解,也才可能有充分的论证,断言才会有理性的力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说白了就是“就事论事”。当然,“就事论事”也不排斥“生发开去”,关键是“就事论事”要“论”得在理,这样“生发开去”才不会无中生有。

此外,就高考议论文来讲,考生还应想到自己的观点可能有人反驳,有时我们甚至就是针对人家的观点来发表议论的。就是说,你所有的观点都有一个对立面,而你头脑里有没有这个对立面,是很不一样的。必须给自己设置一个“假想敌”,如果意识中有一个假想敌,写文章的时候头脑就不会那么简单,否则文章就会直线地往前推进。当能想到自己所有的观点都会有人来反驳、攻击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去考虑怎样来打倒这个假想敌。

(二)记叙文写作的注意点

写记叙文,首先要写出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把哲理性的思索蕴含在生动的故事之中,让生活暗示出深刻的主题。当然,考虑到考场作文阅卷时间有限的特殊性,篇末点题(最好还有“画龙点睛”的升华)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要精心裁剪,巧妙构思,努力避免平铺直叙。一方面,为了精粹,需要调动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选择叙事的角度,看从哪个人的角度来讲故事才最适合。小学生式的第一人称叙事,加上平铺直叙,这样的考场作文常常是最平庸的。正面的例子如2017年江苏考生的《转弯口的车》,此文以主人公女儿的视角来讲述母亲与外公的往事,特别是开篇不点出母女关系,直到后半部分才交代“故事中的杨小茉是我的母亲”,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先写母亲不懂事、虚荣心强,对外公破旧的电动车心存芥蒂,埋怨、嫌弃外公,然后写母亲生养了“我”之后,慢慢理解了父爱,为当年的无知、不孝感到惭愧、后悔,通过前后变化,将文意不断推进。整篇文章构思新巧,内容感人至深。

最后,集中到叙事的核心――人物、情节、场景,就要注意少叙述、多描写。叙述的特点在于陈述“过程”,着力交代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描写则注重具体描绘人物或景物的状态、样貌,尤其是事情发生发展的细节和特征。应当把力量集中到主要的、关键的人物,以及情节与场景的描写当中,让文章慢下来,在某个重要的地方慢下来,进行各种各样的刻画。只有经过这样的刻画,你的文章才会变得有血有肉。

三、做好“三项工作”

1.重温原理。要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逐一梳理出来,联系现实(或在阅读报刊时评中)吃透记牢,以增强自身的思辨能力。

2.揣摩言论。经常摘抄各类报章、文摘上的名人妙论、凡人警句,静心揣摩其“发力”的方法和技巧。

3.专项训练。要分类整合各类作文题,以“列出提纲”为抓手,短平快地进行“观照力”“开掘力”训练。尤其须注意的是,“理性思辨代表思维的最佳视角,理性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高考作文等次的高低”(特级教师肖家芸语)。要使文章深刻,就得提升思辨力,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结合当前实际,建议同学们写议论文时,尽量理清以下关系:既要学好知识,又不忘社会实践;既要充满自信,又不忘谦虚谨慎;既要彰显个性,又不忘学会自控;既要快乐身心,又不忘文化品位;既要胸怀大志,又不忘道德细节;既要提高生活质量,又不忘艰苦奋斗;既要维护自身权益,又不忘帮助?弱;既要改善生活条件,又不忘保护环境;既要处理违规事件,又不忘促进和谐;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又要不忘遵循规律;既要勇于不断创新,又不忘优良传统;既要加强硬件建设,又要不忘提高内在素质;既要看到改革成就,又要不忘纠正失误。总之,在谈及社会与人生时,需要作些文化思考、历史思考,有点忧患意识、批判意识;应该在坚持讲政治的前提下,多想想人权、人道与人性,多用真心、真情、真言去表达。只有这样,才能有真切的体验、不俗的认识。

第三篇:2006年高考政治(全国卷Ⅰ)命题趋向评析及2007年备考建议

2006年高考政治(全国卷Ⅰ)命题趋向评析及2007年备考建议

一、 2006 年高考文综 ( 全国卷 I) 政治部分命题特点

今年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卷政治学科的命题与往年比较没有突出变化 , 但在基础性、思辨性、人文性、科学性、生活化等方面有较鲜明的特色。试卷总体上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命题较为慎重严谨,答案较为清晰明确,题目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 , 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选拔功能。

1. 注重对课本基础知识 ( 尤其是教材主干知识 ) 的考查。突出对知识点的考查 , 不强调知识考查的系统性和覆盖面。

(1) 对经济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

如 : 商品流通、物物交换 ( 即易货交易 ) 、货币的支付与借贷、非现金结算等(24 题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用价值的特点 (25 题 ), 央行职能 (27 题 ) 、税收的作用 (28 题 ), 企业发展的措施 (38 题第 2 问 ) 等。

(2) 对哲学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

如 : 人的认识过程与科学思维的特点 (25 题 ), 发展的实质 (29 题 ),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 即同一性和斗争性 ), 人生价值的主要内容 ( 即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1 题 ), 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38 题第 3 问 ), 内外因辩证关系 (39 题第 7 问 ) 等。

(3) 对政治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

如 :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32 题 ), 国家职能 ( 突出政府职能 )(33 题 ), 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 (34 题 ), 国家机构的职权 (35 题 ), 主权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39 题第 6 问 ) 等。

2. 以社会热点为情景设置试题 , 虽也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 但重在考查课本基础知识 , 热点问题仅是载体而已。

热点问题覆盖面广 ,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等各个方面 , 考查的问题切人角度在、空间大。试题涉及到的热点问题有 : 取消农业税、余秋雨读白字事件、 2005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丛飞、美国总统大选、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十一五 " 规划、个税法修改等热点问题。

3. 突出对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考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拟订了 "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 的考核目标和要求 ,分 4 个目标 , 而每个目标又分 3 个层次和水平。 2006 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考查了大纲要求的考核能力 , 尤其突出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如 38 题第 (1) 问 , 分析图 8 显示的经济信息。要求考生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 , 认识和说明问题 ,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 , 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38 题第 (2) 问突出 " 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 的考查。 39 题第 (6) 问突出了 " 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 的考查。

4. 借鉴北京文综试题引入了一种新题型——即用什么哲学原理分析什么问题。

如 38 题第 (3) 问 , 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说明 ,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 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这类题型思路明了 , 重在考查解题的分析过程和语言组织能力 , 看来容易做 , 实则不易得分。这类题型的一般解法是 : 依据这一特定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 , 按照 " 观点 + 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 ( 违背 )

这一观点的 + 意义 " 模式作答。

5. 试卷体现了人文性、科学性、生活化和价值取向的统一。

主要体现在 : 第 24 、 25 题源于生活中的智力测验 , 考查考生对政治学科科学性的分辨能力 , 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第 28 题以古代诗歌立意 , 考查考生对哲学观点的把握 , 体现出较浓郁的人文气息。第 31 题以著名歌手丛飞的感人事迹为材料 , 不仅考查考生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 也有引导价值取向的功能 , 通过丛飞的事迹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 2006 年高考文综 ( 全国卷 I) 政治命题的不足之处

1. 过多单纯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测试卷的能力测试要求相距甚远 , 对考试大纲中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的考查过于简单。希望今后的文综高考试卷能在能力测试上加强一些。

2. 对个别知识点的考查超纲现象严重。如 :"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特点 " 教材中没有此内容 , 甚至 " 逻辑思维 " 和 " 形象思维 " 两名词也没有谈到。 " 转化政府职能的基本趋势 " 、 "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 、 "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 、 " 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职权 " 等教材都没有讲。希望命题者今后能以高中教材为依据来命制试题 , 以避免高考选拔的不公正 , 让高考能够真正考出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3. 个别试题的设计存在严重的缺陷 , 会对考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 影响考生能力和水平的正常发挥。如第 29 题 ," 仁者乐山 , 智者乐水 " 这句话因余秋雨念白字而在媒体上广为传播 , 但考生不知其意者大有人在 , 且这句话与要考查的内容 " 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 毫无关系 , 但试题设计者将二者放在一起 , 会误导考生 , 会让考生认为 " 智者乐水 " 与 "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 以及下面 " 与水有关的名句 " 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 这样就使考生难以发挥正常水平。

4. 政治学科的生命是理论联系实际 , 解决实际问题。但卷 I 中更多的则是对政治基础知识的考查 , 而近期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没有体现出来。 试题无新意 , 缺乏时代感。

5.2006 年考试大纲中新增的两个考点 " 兼并、破产 " 和 " 关税 " 在试卷中没有涉及。因此 , 如何对待新增考点成为 2007 年备考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 2007 年高考文综政治学科备考建议

1. 实行政治学科知识大盘点 , 强化知识过关 , 尤其知识的记忆关。针对 2006 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命题趋向 , 在 2007 年的备考中 , 要强化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 , 穷实基础 , 尤其是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对考纲中规定的考点要进行逐一盘点 , 做到点点清 , 堂堂清 , 形成知识体系 , 不遗漏一个考点 , 不搞考点押宝。这样不仅能够牢固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 , 而且也能够提高主观题答题的术语化水平。

2. 在逐一掌握考纲考点的基础上 , 适时进行学科内相关知识的整合。 ( 主要在第二轮复习中进行 )

针对 2006 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对考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查的命题趋向 , 需要对学科内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创新。主要针对现实问题整合知识。

如 38 题第 2 问 ,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企业应采取的发展措施有哪些 ? 这里的答案不仅用到了教材第二课 " 提高企业经济效

益的根本途径 " 的知识 , 也用到了第四课 " 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 的知识 , 这样在一个问题中就运用了跨课之间的整合。而 39 题第 6问, 运用政治常识分析说明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打开国门有何本质不同 , 则运用了第五课知识跨章节的整合。

3. 时政热点的学习要以学生平时的自学为主 , 热点专题少搞 , 甚至可以不搞。

从 2006 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中可以看出 , 热点问题仅是一个载体而已 , 不影响学生做题。 2007 年高考备考对热点问题应以学生平时自学为主 , 不搞或少搞热点专题训练 , 可以通过阅览报刊、杂志以及观看央视《媒体广场》栏目来学习时政 , 大部分时间应用于加强学科内综合的训练 , 提高学生应试水平。

4. 平时练习少做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 强化 " 卷中卷 " 的训练。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试题虽说强调了综合能力 , 但学科间的综合几乎没有 ,只保留了试题形式的综合。 ( 如第 39 题 ) 因此 , 三科综合的试卷少做 , 偶尔做一些也只是为了协调好高考时间的搭配问题 , 更多的是要强调 " 卷中卷 " 的训练 , 即政治、历史、地理 3 科按高考文综试题中的题量分布而设计试题、专科训练。 但要强调考查知识的覆盖面 , 尤其在学年的后半学期要每周强化训练一次 " 卷中卷 " 。

5. 学生和老师在 2007 年备考时要把近 3 年各省市的文综高考卷做一遍 , 特别是 2006 年高考各省市的文综卷 , 借鉴和学习各省试卷中的新题型。今年其他省市的试题题型明年有可能就成为我们要考的题型。

6. 对于考卷中超纲的知识 , 我们在呼吁命题老师尽量以高中教材为命题依据的同时 , 也要尽量在平时的教学中 , 把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相衔接的部分加以延伸讲解 , 以减少学生高考时的不适应。

7. 新增考点未必在当年必考 , 对新增考点既要当作重点知识备考又不能以此来押宝 , 正常对待即可。

8. 要关注当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的学习研究。有可能部分试题的内容及知识会被当年夏季高考所借用。如今年高考试卷的第 31 题就在 2006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出现过。

(2006 年考研 )20. 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 8 年时间内 , 捐资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 , 而自己却身患癌症 , 负债 17 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 :" 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丛飞的行为表明 (BC)

A. 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B. 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 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 , 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D. 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9. 按照考试大纲所规定的 4 种考核目标和要求 , 注重能力培养 , 加强针对性练习。通过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 着重提高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 总结方法 , 掌握规律 , 提高应试能力。 ( 能力要求如下表 :)

第四篇:2012高考作文及命题材料

2012高考作文题目及材料

*、全国卷高考作文: 《放下顾虑》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全国作文)

1、2012新课标高考作文题目: 《举手之劳》

材料:船长和油漆工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2、2012北京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3、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

跟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存,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4、2012高考天津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5、2012年重庆高考作文:

重庆高考语文作文材料,大致内容:“一个人被关一个冷库里,一个门卫来解救被困人员,事后有人来问门卫,这不是你的本职工作为何你要解救他?门卫说:因为只有这个人,每天早上和我说,早上好,以及晚上对我说再见,而今天他只对我说了早上好,还没有对我说再见,所以我判断他在冷库里被困了。

6、2012广东高考作文:

生活时代的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1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7、2012浙江高考作文: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8、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

《科技的利与弊》

作文自选角度,一个话题引起讨论:科技的利与弊。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

9、2012年江西高考作文:

2012江西高考语文大作文是要求考生围绕"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两个主题,选择展开议论,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作文主题跟音乐有关,200字左右。

10、2012辽宁高考作文: 《大隐隐于“乐”》

一个音乐家登台穿的非常朴素,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穿的华丽些,他说人要隐没于音乐之后。根据这个材料写一篇作文。

11、2012福建高考作文题目:

根据冯骥才的一段话:“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12、2012湖南高考作文发布:

一幅双手的图片。伸开手温暖服务,摊开手放飞想象,合拢手收获快乐。以此写篇文章,题目自拟。

13、安徽2012高考作文题:

《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4、2012江苏高考作文: 《忧与爱》

15、2012陕西卷高考作文

陕西今年高考作文题是材料作文,试卷给出的材料是:

有个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经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船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16、2012山东卷高考作文

根据孙中山的一段话,自行命题写作文。

“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自行命题,题材不限。

第五篇:高考命题作文“眼界”写作分析及例文

作文题目:眼界

请以“眼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作文试题分析:

阅卷场对以“眼界”为题作文立意的介定:

“眼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开阔/大开~。

(一)这一作文题目写作范围比较宽泛,且时代性很强。审题时,应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

下列情况属符合题意:

(1)可采用组词造句法立意。如“拓宽眼界”、“放开眼界”、“眼界决定境界”、“眼界决定世界”等。

(2)从“眼界”这个词语的本义出发,进行引申分析立意。“眼界”指所见事物的范围,由此可理解它的引申义,“眼界”可以是一种见识,一种阅历,一种智慧。它的借指义“见识的广度”也可以向外拓展引申,可以指人的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笔财富,也可以比喻为人生的志向、目标等。由此,我们可以从为什么要放开眼界,放开眼界有什么作用这个角度立意,可有以下立意:“放开眼界,铸就辉煌”、“放开眼界,收获人生”、“放开眼界,发展自我”等。

在以上两种情况中,如果考生把“眼界”可以引申为:见识的广阔性,意识的前瞻性,认识的全面性。那么这样的作文应定为切合题意。

(二)“眼界”审题误区主要是对“眼界”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出现偏差。 下列情况属偏离题意:

(1)把“眼界”理解成一种观点、思想、立场等。如:奋斗的眼界、坚强的眼界、自信的眼界、爱的眼界等等。

(2)弄不清眼界的含义,这是审题的一个关键问题。眼界只有宽狭之分,没有高低之别,把握不住这一点,就很难做到符合题意。不懂眼界的内涵,而只是用贴标签的方式把这个概念贴在事例上,这样的文章是不符合题意的。

作文阅卷情况分析:

(一)审题立意方面

(1)本次作文从审题立意来看并不难,80%考生能做到符合题意,能正确理解“眼界”的含义,把立意定位在“放开眼界”“拓宽眼界”。在符合题意的作文中,不乏有立意高远的作文,如“眼界在广不在高,开阔的眼界,它能开启人们的智慧,锻造人们的品格”“只有大眼界,我们才能缩小自己无知的范围,实现自己的理想”“眼有界,心无疆,开阔的眼界,宽广的心灵”“欲成大事者,必有大眼界”“不畏浮云遮眼界,只缘身在最高层”等等。

(2)部分考生的作文基本符合题意,主要有:“我追求一种充满磨砺的、价值的、学问渊博的眼界”“打开心灵的窗户”“独具慧眼”“拓宽视野”等等。

(3)部分考生把握不住“眼界”的内涵。或把“眼界”理解为眼睛的界限,眼光,看问题的角度;或把“眼界”理解为一种观点、立场、思想等,如奋斗的眼界、坚强的眼界、自信的眼界等;或者把“眼界”硬贴到事例上。等等。

(4)有些考生偏离题意甚至立意不高。如:真爱无限、用心体验、眼见为实、心灵的选择、人生要有追求、我眼中的世界、人生要缩小眼界(不辩证)、偏狭的眼界,等等。

(5)审题不认真。不少考生不以“眼界”为题,另立炉灶。

(二)选材用材方面

(1)考生大都能做到选择一定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典型而又新颖的材料,如: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申办奥运、比尔·盖茨的魄力、布鲁诺的眼界、林则徐的眼界、2007感动中国人物的眼界、甘罗的眼界、北大学生高明的眼界、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升空,等等。

(2)选材用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材料与观点的结合缺乏有机的统一。材料叙述太长,分析不到位。有些作文只叙述罗列事例、没有自己的观点。

(三)文体结构方面

考生的文体结构意识比较强,阅卷中基本上没有发现文体方面四不象的作文。多数考生写的是议论文,能用并列、对照、层进等结构进行论证。但不少考生的作文存在前松后紧、虎头蛇尾的问题(可能因为时间不够)。

(四)语言方面

多数学生的作文能做到语言通顺。但只有少数学生的作文能做到语言流畅、有文采、有意蕴。语言概念化倾向比较严重,不加修饰,生硬。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不重视平日作文语言训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不广,眼界狭窄。

优秀作文:

眼界

一个人的眼睛能看到什么?我不能说清楚,我只知道人与人的眼界是不同的,而这不同的眼界注定了人不同的命运。

曾经有那么多伟人,他们眼界不同,从而有了不同的成就。像马克思,他的眼界大到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历史,他看到了社会的规律,从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像伽利略,他放眼整个宇宙,整个空间,他看到了星际运行特点,将物理学推向一个巅峰的道路上。还有啊!像孔子的眼界广至百姓,他看到了大同社会;韩信的眼界超然市井打斗,他立下赫赫战功;诸葛亮的眼界扩展至天下时局,他影响了汉末的天下大势。„„

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微。三国的袁术固然有极深的心机,却只看到了弹丸之利,贸然自尊为帝,使得从叛亲离,天下豪杰群起而攻之。袁术的失败正是因为他的眼界只局限于中原,只浮于表面。他没有放眼天下,着眼隐患,终究只得惨死。再看拿破仑吧。他作为法国王族的炮军司令,却在认清时代潮流后,毅然炮轰封建残余,因而踏上了其前无古人的权力巅峰。拿破仑是成功的,他霸业的取得所依赖的正是他洞悉一切的目光。是他广阔的眼界让他成功欧洲的神话。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乌雀争其声。”这就是说,眼界的大小决定了人成就的高低。江海之所以浩瀚无际,雷霆之所以引动暴雨,都在于它们知其当为,眼界开阔。没有广远的目光,再有本事的人平庸而无所作为;然而同样,倘若能力有限,眼界即便广至渺渺星空,他也找不到那隐于无形的通往璀璨的路。

人既不能困于一隅,注目于一角;也不能自高自大,妄图以己之力登得九霄以凌云,只有先着眼自己的实力,再放眼面前的道路,才可以走出最平坦的一生,也可能走出最辉煌的一生。

人生的结果由眼界而定。我们要慎于睁眼,也不要妄自菲薄。迈开步子向你看到的最美好的路上走去吧,迎接你的或许是酸甜苦辣,但你最终必将取得属于自己的灿烂,,你必将拥有星空的斑斓。

点评:“不同的眼界注定了人不同的命运”是本文的中心。充满思辩性是本文最大的亮点,这也是本文立意的深刻之处。第三段袁术与拿破仑的对比,第四段江海与坎井、雷霆与乌雀形象的事例,第五段第六段对眼界的深刻思索,都充分体现了思辩性。全文层层深入,引证、例证、理论论证有机结合,闪耀着理性之光。语言生动、流畅,哲理性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上一篇:管理部部门工作总结下一篇:高考历史易错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