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命题技巧

2024-04-24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命题技巧(通用14篇)

篇1: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命题技巧

高考作文命题技巧

七种满分作文拟题形式

任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决非信手拈来的,它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下面介绍几种从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总结出的拟题形式,供考生参考。

1.形象描绘式

此类题目将所要讲述的道理形象化,把文章的观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言浅意深”的效果。如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话题作文,一考生将自己的作文题拟为“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题目中的藤索正是文中老师的建议,迷惘中的“我”正是抓住了这根藤索,才走出“暗无天日的洞穴”。

2.貌离神合式

此类作文题目多将几个毫不相关的名词用分隔号隔开,而通常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名词却被作者巧妙地勾连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题。如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重庆一考生的题目拟为“诗人 明月黄花”,这样一个题目会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愿望:这三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3.诗文化用式

此类题目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中,作者借用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为题,形象地揭示出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又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的作文中,一考生的题目为“争渡!怎渡?”,便是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争渡”写出了人们竞相争渡的情形,而“怎渡”提出了怎样才能拥有最完美的行程,暗合了话题的内容。

4.妙趣横生式

此类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题目的幽默趣味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如《森林公审大会实录》一文,童话般的题目马上勾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希望一睹为快。还有一题为《审苍蝇》的文章,也以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阅卷者的喜爱。

5.经典改编式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聪明的作者也正借用对文学经典作品的改编让自己的文章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如《〈孔雀东南飞〉新传》这样的题目,别出心裁,改编原著,以全新的面貌诠释了“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话题。又如《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一文中,运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于音乐描写的诗句与父母对我的教育一一对应,述说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6.流行时尚式

此类题目能够将学生所感兴趣的流行时尚元素与话题相结合,以新奇的方式让题目引人注目。如《“爱”在心头口难开》,化用歌曲《爱你在心口难开》,将父子间的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风靡一时,有考生立即借用,拟题目《谁动了我们的文化观》,足见聪明之处。

7.直现文体式

此类题目直接显示出文章的特殊文体。同一般的文体不同,它是别致的,与众不同的。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通过文中“望诊”、“把脉”、“医生建议”,写出了“吴诚信”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极具新意。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话题的认识。

以上所列出的题目类型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题目式样。重要的是考生能够从这些题目中得到一些启示,再融入自己的思考,也能拟出精彩的题目。

篇2: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命题技巧

1、巧用修辞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如:

比喻《我渴望老师的“阳光”》(四川成都)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我发现女孩也可以做“太阳”》(江苏南通)、《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山西长治),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善于引用

引用诗词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台湾作家三毛的小说《蓦然回首》用的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又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有一段写袁伟民训练女排姑娘时近乎残酷无情的内容,小标题为《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运用古诗词或成语典故来作标题,还可以显示出作者浑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同一般的写作功底因此,常用的一种拟题方法。

3、借用符号

(1)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如2000年浙江一考生所拟文题为“人生,丰富多彩!”,作者以感叹号为题,语势铿锵有力,形象地表明“人生没有固定的格式”,并点出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生活之舵,人生将丰富多彩”这一主旨。

(2)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近年来正悄悄兴起于全国各类报刊,话题作文的拟题亦不妨借用之。2000年江苏一考生以十减一为题,巧用数学符号组成等式,设置悬念,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10减1”现象作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4、其他形式

(1)转换角度有时我们还可以从反面,或是从侧面来拟题。如《下周我不回家》这个题目就很有吸引力,写的是作者和爸爸消除误会之后,决心少回家,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回报父母的故事;《第四号戒令》从侧面来写老师对学生的过分约束,读时令人忍俊不禁,读后发人深思。

★ 高考作文预测

★ 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

★ 上海高考作文预测

★ 今年高考作文怎样命题

★ 北京高考作文素材预测

★ 高考作文预测:看惯了

★ 高考作文预测:诗和远方

★ 从材料出发--高考作文命题新走向

★ 高考作文命题:思辨与想象之间

篇3: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命题技巧

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价认识, 在分省命题政策下, 高考英语北京卷首先冲破高考英语写作命题单一、禁锢的传统命题思路, 2004年率先在本市的高考英语卷中引入开放性作文命题。通过分析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 发现其已经有了一些鲜明的开放性特点, 但是, 要达到真正的开放, 我们还可以进行更多的探索。

一、已经形成的开放

综观2004年以来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试题, 其开放性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试题表述客观

客观、公平是试卷命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作文试题的命制极容易暗含命题者的主观倾向, 因此命题者应尽量选用客观性比较强的语句、语调呈现所提供的作文材料, 尽力避免或排斥材料叙述过程中所隐含的主观判断及主观情感, 否则, 考生的立意与命题者的倾向一旦产生冲突, 形成对立而不一致时, 考生将会牺牲自己的想法去迎合命题者的观点, 从而影响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综观全国卷和分省卷, 命题者在叙述时流露主观倾向性的问题普遍存在。如2008年的浙江卷提示语为:

人们完成工作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独立完成和合作完成。两种方式各有特点。请你以“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为题, 按照以下要点写一篇英语短文:

(1) 独立完成:自行安排、自己解决问题。

(2) 合作完成:一起讨论、相互学习

(3) 我喜欢的方式和理由

且不说对工作方式的“合作”与“独立”的二元划分是否合理, 这种把个人的认识强加于人的做法本身就值得商榷。而北京卷的开放作文, 在这种强加于人的做法上有了很大改观。2008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如下: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提示语只是提示考生写作的背景为英语作文比赛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 读者对象为作文比赛的评委 (judges) , 写作内容为对图画的理解, 叙述方式比较客观, 尽量让材料自己说话, 去除了以往材料叙述中的明显倾向性的阐释或评价。从外在形式来看, 将原来的表述模式“材料———命题者阐释或评价———写作要求”, 简化为“写作要求———材料”的表述模式。这种处理方法, 能比较有效地避免流露命题者的主观倾向, 让考生的立意角度大大增加。

2. 价值取向多元

分析北京卷的开放作文, 可以发现这些作文命题反映出多元的价值观念。如2006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就是要求考生就下面的街头雕塑向自己的外国朋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试题材料———街头雕塑, 颇具对比性。从雕塑中的人物特征看, 性别特征形成对比——一男一女、年龄特征形成对比———一老一少、穿着特征形成对比———女孩时髦老人传统;从雕塑情景看, 时髦女孩正坐在一张似乎是公园里的椅子上操作电脑, 老者站在她身边。这样的雕塑, 可以让学生形成褒贬均有的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价值判断, 旨在考查学生多元化的思辨能力。

这种设置的深层意义在于彰显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念。不同主体从自我的价值观出发, 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并不一定是一致的, 有时甚至完全相反:如有的学生可能从现代人过度地依赖电脑, 从而会给人的记忆、思维等带来缺陷的角度理解这个雕塑;有的考生则可能是从现代科学高度发达, 电脑应用会带来很多优势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判断的不同, 缘于个体的价值观念建立的基础不同。

另外,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材料中的电脑、雕塑等物品特征为北京城市考生所熟悉, 比较接近于考生的生活实际, 有利于考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达到了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开放性命题目标。

3. 情境真实可信

情境真实性既是交际性测试和任务型测试的基本要求[2], 也是开放性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如果写作的背景没有真实性的基础, 这样的开放就是伪开放, 就会把考生导入幻想、滥想;这样的开放就会脱离理性、脱离生活实际, 把开放变为随心所欲的胡编滥造。情境真实性是指开放作文题的写作背景而言, 就是说开放题的提出往往基于真实性情境, 一般具有现实性依据。例如, 2008年的高考英语北京卷写作背景为英语作文竞赛, 2007年为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谈对其的理解, 2006年为跟外国朋友逛街时看到街头雕塑、谈论雕塑, 2005年为课堂上讨论。这样的写作背景在实际中都是真实存在的, 应该说都具有真实性, 所以从写作情景真实性角度审视, 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保证了真实性。

二、有待形成的开放

高考英语作文要真正开放, 命题者还可以开拓思路, 进一步加以改进, 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考英语开放性作文尝试。

1. 文题选择范围的开放

文题范围选择开放的通常做法是多题选一。多题选一是指命题者为考生 (作答者)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文题目、作文话题, 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作文材料, 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作答能力自主选择其中的某一个题目 (话题) , 按要求构思成篇、完成作文的一种开放手段。这种手段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提供几个不相关的题目;另一种是提供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 规定“可任写一个方面, 也可兼写几个方面”, 将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化为几个题目。

多题选一相对于单一命题来说, 更多地关注到作答者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考生感受生活、接触生活的情况不同, 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用一个题目或范围来考查所有的考生, 对没有此种生活经验的考生而言客观潜伏着命题的不公平, 作答时就很难避免不受该命题的干扰, 从而影响到已有写作水平的发挥。多题选一可以扩大命题的范围, 尽可能照顾考生生活经验的差异。多题选一可以组合不同思维类型的题目或话题, 命题时为了照顾考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可以将形象思维的命题与抽象思维的命题组配;为了照顾考生不同层次的写作水平, 可以将难度层次不同的题目或话题进行组配。无论如何组配作文命题, 其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让参考的学生均有话说, 都能在考试中充分展现个人的写作水平。

但是这种方式目前也存在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 如何把握公正的评判标准。多题选一涉及不同评分标准的制定、阅卷老师的思维转换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将会直接影响评分的公正性。其次, 如何处理搭配问题。即多个命题如果难度不一, 或者是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思维空间的话, 就可能使卷面上的多题, 变成实际作答中的一题, 大大降低了试卷命制时试题多向性的开放意图。

2. 题目结构的开放

题目结构的开放, 是从高考命题的历时角度提出来的。近5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试题的结构大致为:写作要求+写作提示+写作材料。写作要求的内容大致是写作的根据 (一般是要求根据提示写作) , 写作词数要求 (一般要求词数不少于50) ;写作提示, 即写作要求的具体化, 交待写作背景、阅读对象、写作内容 (如演讲稿、作文比赛稿等) ;写作材料无一例外地为图画。下面以2007年高考英语北京卷的高考开放性作文为例说明。

请根据下面提示, 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

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在这个开放性英语作文试题中, 写作要求为:请根据下面提示, 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写作提示为: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写作材料为图画。

从共时角度观察, 与传统的高考英语作文试题相比, 这样的结构颇具开放性特征;但是从历时角度观察, 这样的结构几年来不曾变化, 这大大地提高了考生和教师对开放性写作的预测性, 导致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形成写作程式的僵化, 从而在无意间把开放性试题转换成了封闭性试题。这样的外语写作考试导向, 与培养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外语写作教学目的背道而驰。要实现高考英语作文的开放性, 就要注意高考作文题结构历时变化, 减少考生对高考英语作文的机构预期性, 从而测出考生的真正写作水平。

我们可以把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暂且称为读图写作, 其实, 要实现作文结构历时性的开放, 具有多种命题方法。除读图写作外, 还可以有读表写作、读文写作、读句写作、直接提示写作等等, 不一而足。在读图写作、读表写作、读文写作中, 图画、表格、文本也不一定拘泥于一个, 可以是两个或者是多个, 只要注意限制在考生的认知负担范围内即可。

3. 写作背景的开放

北京近几年的开放作文命题写作背景如下:2009年为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向同学谈论对一幅图画的理解 (In your spoken English class, your teacher shows you the following picture.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and explain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8年为英语演讲比赛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7年为在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自己对其的理解 (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6年为在街头向外国朋友谈自己对一尊雕塑的感受 (You and your Australian friend Jim are visiting a city in China where you see the street sculptures as shown below.You and Jim are discussing what the artist is trying to say.Now you are telling Jim how you understand this piece of art and what makes you think so.) ;2005年为在课堂上向同学谈对教师展示的一幅图画的理解 (In your English class, the teacher shows this picture of a little boy looking into a mirror, and asks the class to discuss it.Your classmate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and tell the class how you understand the picture.Write what you would say on the next page.) 。研究这些写作背景可以发现, 北京卷的高考英语开放作文写作情景与学校场景高度相关, 如2009年、2008年、2007年、2005年都把写作的场景定位在校内场景中, 更有甚者, 2009年、2007年和2005年的写作场景都设定为课堂。种写作场景校园化甚至课堂化是开放性作文中的封闭性败笔, 它的负向引导功能为:封闭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导致学生外语写作幼稚化、学院化。

高考英语开放性写作应凸显考题对现实的关注, 要求考生要立足现实、审视现实、思考现实生活、反映生活实际。作文紧密地联系生活, 这是外语学科实践性特质的必然要求。写作同生活联姻, 是近年外语教学生活化改革实践中达成的共识, 应该在高考英语写作情景中体现出来。

考虑到高考大规模、高利害的特点, 高考英语作文应该是一种有限度的开放, 并不能对其进行自由主义式的开放,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对于高考英语写作命题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开放、怎样开放、应该开放到何种程度、如何科学评价开放性试题的答案等问题, 还有待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黄根初.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OL]www.ecnuce.org, 2004-07-08.

篇4:高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命题作文的题目常常是以词语、短语、句子的形式出现的,可采用以下方法审题立意。

1.重心法

即通过对“题眼”细加推敲,透彻理解作为标记的关键词语的涵义,就不难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议论的对象,也就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

偏正式题目:中心词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词语是题眼。如:《我心中的歌》题眼是“心中”,心中之歌珍藏在主人的心里,构成了主人生命的旋律,所以写出来的一定是一段埋藏在心底的具有感人情怀的事情。

动宾式题目:宾语规定写作的范围、对象,动词是题眼。如:《看家乡》题眼就是“看”,“看”是视觉的感受,题目规定了是从视觉写家乡,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的独特的风土人情,或家乡的变迁。文章中当然能写思索,但一定要是由“看”而引发的思索。

主谓式题目:谓语部分是题眼。如:《我看课外阅读》“看课外阅读”就是题眼,意为“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因此,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对某种课外阅读现象的探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虚实法

所谓虚实法,具体地说,就是实题虚作、虚题实作法。

实题虚作:当题目是喻体,就写它的本体;题目是象征性事物,就写被象征的事物。如:《过河小卒》这道题很显然是不能够照“过河小卒”的表面去理解、构思的,必须准确揭示出它的真正的指向,也就是象征意义。俗话说:“过河小卒胜过车。”由此我们可以明白:未过河的小卒微不足道,但过河小卒力量强大,因此,小可以变大。

虚题实作:如:《追求》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不着边际。但采用虚题实作,就非常好写了,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

虚实结合: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3.添加法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4.逆向法

有些作文题从正面思考无法破题,而换一个角度从逆向思考就能很快把握题旨。如:《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如果仅从正面思考,是无法下手的。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其实,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树叶在沙沙作响,小偷在蠢蠢欲动……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有些题目按照常规从正面审题,也可以很快入题。但总嫌角度不新,立意不佳。这时如果改从逆向入题,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如:《谈“雪中送炭”》这个题目正面入题立论为“要提倡雪中送炭”当然可以。但是如果从逆向入题,立论为“送炭何必等下雪”,可能更富于启发性和新奇感。

5.辨明关系法

有些作文题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辨清题目中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即为文章主旨。

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孕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条件结果关系:即话题两个要素之间为一是其中另一个的条件。也可称这为有此就有彼式。如:《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

运用辨明关系法审题,思维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不会走弯路,因而能大大提高审题速度。

篇5: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命题技巧

①具体事物拟题法。

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

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___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

②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当我面对___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她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___》则可以《感悟初四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③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考》、《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

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 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

④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

如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以《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立音乐的感悟。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 》、《感悟8—1>8》等,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实战演练:

1、《______在我的身边》

2、《与______同行》

3、《那段________的日子》

4、《________,我的最爱》

5、山东威海中考作文试题:

半命题作文:__________的肩膀

6、20淄博中考作文试题:__________其实很快乐

7、淄博市语文中考作文题:————的馈赠

8、淄博市中考作文试题:我的————生活

篇6:名师点评高考满分作文命题技巧

1.形象描绘式

此类题目将所要讲述的道理形象化,把文章的观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言浅意深”的效果。如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话题作文,一考生将自己的作文题拟为“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题目中的藤索正是文中老师的建议,迷惘中的“我”正是抓住了这根藤索,才走出“暗无天日的洞穴”。

2.貌离神合式

此类作文题目多将几个毫不相关的名词用分隔号隔开,而通常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名词却被作者巧妙地勾连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题。如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重庆一考生的题目拟为“诗人 明月黄花”,这样一个题目会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愿望:这三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3.诗文化用式

此类题目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中,作者借用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为题,形象地揭示出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又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的作文中,一考生的题目为“争渡!怎渡?”,便是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争渡”写出了人们竞相争渡的情形,而“怎渡”提出了怎样才能拥有最完美的行程,暗合了话题的内容。

4.妙趣横生式

此类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题目的幽默趣味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如《森林公审大会实录》一文,童话般的题目马上勾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希望一睹为快。还有一题为《审苍蝇》的文章,也以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阅卷者的喜爱。

5.经典改编式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聪明的作者也正借用对文学经典作品的改编让自己的文章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如《〈孔雀东南飞〉新传》这样的题目,别出心裁,改编原著,以全新的面貌诠释了“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

一话题。又如《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一文中,运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于音乐描写的诗句与父母对我的教育一一对应,述说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6.流行时尚式

此类题目能够将学生所感兴趣的流行时尚元素与话题相结合,以新奇的方式让题目引人注目。如《“爱”在心头口难开》,化用歌曲《爱你在心口难开》,将父子间的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风靡一时,有考生立即借用,拟题目《谁动了我们的文化观》,足见聪明之处。

7.直现文体式

此类题目直接显示出文章的特殊文体。同一般的文体不同,它是别致的,与众不同的。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通过文中“望诊”、“把脉”、“医生建议”,写出了“吴诚信”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极具新意。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话题的认识。

以上所列出的题目类型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题目式样。重要的是考生能够从这些题目中得到一些启示,再融入自己的思考,也能拟出精彩的题目。

篇7:高考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技巧点拨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填写完整,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种作文形式的主要标志是作文题目中留有空缺。其特点是有较大的开放度、灵活性,给人留下广阔的创作空间,又有一定的限制性。这两年中考全国有不少的省市采用了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半命题作文根据有无提示语可分为有提示语和没有提示语两种形式;根据题目空缺的位置可分为前空式、中空式和后空式。

写这类作文的前提是要按要求补全题目。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斟酌已给出的半个题目信息,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特长、写作内容等将其补全,成为全命题作文,巧妙地让陌生的新题变成自己熟悉的`旧题,从容地完成一篇熟悉的作文。例如有关“读书”“亲情”“学校生活”之类的作文相信同学们已经写过不计其数的文章,我们可以将重庆中考作文题“那是一首歌”写成“读书经历是一首歌”“母爱是一首歌”“学习生活是一首歌”。也可以将20江苏省无锡市中考作文题“精彩”演变成相类似的形式。

2、注意审清题面要求,明确选材范围。如湛江中考作文题要分清“生活”与“生命”的不同

其他优秀高考作文推荐: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愿赤心长留

全国卷I高考作文题目:经验与勇气

篇8:高考命题作文备考攻略

一是直接命题作文 (包含半命题作文) , 即作文试题只给出作文的题目和写作要求, 不带其他的任何材料与说明。2010年高考中有三个省出了这样的作文题——湖南卷以“早”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北京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一篇文章, 重庆卷以“难题”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

二是材料命题作文。和前一类不同的是, 这类作文试题是先给出一则材料, 然后给出作文题目。2010年高考中有四个省市出了这样的作文题。如:绿色, 生机勃勃, 赏心悦目。绿色, 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 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 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 (1) 角度自选; (2) 立意自定; (3) 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江苏卷)

要想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好命题作文, 需要严肃认真地审题。

审题, 是指对作文试题的相关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审题是写作的起始, 也是写作的关键。命题作文常见的审题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题眼突破法

“题眼”是指题目中最能体现写作中心、表达感情的关键字眼。找题眼, 我们不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如果给定的题目是一个句子, 题眼常常就是谓语部分。如:2007年天津卷以“有句话挂在嘴边”为题, 谓语“挂”就是题眼, “挂”, 就是经常提起, 而且为大家所熟悉。2007年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 谓语“跨过”是题眼, 为什么必须“跨过”?怎样才能“跨过”?就是写作的重点。

2.如果给定的题目是一个短语, 那么短语本身可能是动宾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等。

(1) 如果是动宾结构, 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如: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找回童年”, 题眼就在“找回”上, 说明“童年已经渐渐远去, 童年的乐趣、童年的纯真已经消逝”。可以写对“童真”的呼唤, 还可以写人们对“消失的童趣”的向往等等。

(2) 如果是偏正结构, 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如:2010年江苏卷“绿色生活”, 题眼就在“绿色”, 只有抓住“绿色”, 写“无污染、天然的、自由自在”的场景或图景, 才算突出了重点。

(3) 如果是主谓结构, 题眼一般在谓语上。如:2007年辽宁卷“我能”, 题眼是“能”, 怎么“能”?在什么情况下“能”?“能”干什么?为何“能”?“能”说明了什么?当然, 对这个题目, 我们还需要注意必须是第一人称“我”, 写别的人称是绝不可以的。

(4) 如果是并列结构, 题眼就在二者或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如:2010年北京市高考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人生做事既要“仰望星空”树立理想, 又要“脚踏实地”做好身边的事。

3.如果题目只是一个词, 题眼往往就是本身含义或它的象征意义。如:2010年湖南卷“早”, 这个词语应该是强调人处在一种“早”的状态中, 这种状态可以是“早”的收获, “早”的感悟等。作文的重点就该揭示概念的内涵或描绘事物的特征, 或由此展开适当的联想, 以揭示中心。

二、辨清文体法

根据题目辨清文体至关重要。有些试题从表述形式和内容上, 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最适合写作的文体。有些题目可选用不同表达方式, 写成不同文体的文章。如2007年福建卷《季节》, 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均无不可。遇到此类题目, 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文体特定要求, 就可以根据自己写作的文体优势去决定选用何种文体。

如果题目中出现“说”、“论”、“谈”等字样的, 就要写成议论文, 如2006年湖南卷《谈意气》等;有些题目中虽然没有出现以上字样, 但是题目是点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比较抽象或富有哲理性, 如2007年四川卷《一步与一生》、2006年重庆卷《走与停》等题目, 也应写成议论文。

三、联想引申法

有的题目并不直接明确告诉你写什么, 而是含有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只有读透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 才能切中题旨。如:2007年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中的“春光”和“妈妈”是具有象征义的。“春光”本意是春天的风光, 而春天的风光特点是和煦、明媚、温暖, 能给人带来希望、温暖、欢乐和成功, 因此它所喻指的应该是“温暖”、“爱心”、“快乐”、“希望”、“成功”、“成绩”等;“妈妈”本意是生养自己的母亲, 可喻指“祖国”、“大地”、“自然”等。所以, “春光”可以是成就, 带着自己的成就去劝慰妈妈;它也可以是成功的经验、奋斗的历程等美好的事物, 这些都可以成为抒写的对象。有了这样的联想引申, 就能快速找到写作的切入口。

运用“联想引申法”, 首先要思考清楚事物自身的特点, 然后再从事物具体特点出发, 联想引申与之相类似的有关人或物, 从而寻找它所象征的深刻意义, 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如《肩膀》, 可由肩膀的作用联想到呵护、真爱、责任等。

篇9:高考诗歌鉴赏命题的切入技巧

一、 由异文切入,张扬个性

异文是指同一文献在不同版本或其他著述引文中的不同文字。古代的诗词由于传抄或印刷等原因,常常出现个别字句相异的现象。而实际上这些异文往往能体现古人炼字写意的功夫或不同审美情趣,很是耐人寻味。再加上诗歌鉴赏的过程中本来就渗透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个性体验。因此,命题者由异文切入设题,能给考生提供一个广阔、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考生的个性,从而实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层次的多角度理解”的个性化阅读,符合文学鉴赏的特点和规律。所以,考生在鉴赏过程中尽可张扬个性,见仁见智,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独特而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但考虑到高考命题的自身特点及实际阅卷的可操作性,此类试题的答案虽然丰富多彩,而实际上却有一些内在的原则性要求。

比如福建卷要求考生就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与另一版本的“雁别秋江去”进行比较,看哪一句更妙。考生选取哪一句都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但不管选哪一句,最后都应总结到“反映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点上,这样才符合整首诗的风格、写作背景以及写作意图。

二、 由诗论切入,巧妙引导

这是近几年诗歌鉴赏试题中最常用的一种切入技巧。古人的许多诗论精辟睿智,颇有点化之功。诗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诗歌的解释说明,这无疑为鉴赏作了或直接或间接的导引。命题由诗论切入,实际上是降低了试题的难度。考生可以以这些具有点石成金之妙的詩论为线索,明确测试意向,按图索骥,将自己的鉴赏感悟形成文字,确切地表达出来。可见,诗论是考生鉴赏答题的“方向标”,万不可对此视而不见。

例如江西卷钱锺书称吴涛《绝句》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又如全国卷I李华《春行即兴》,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很明显,试题中的诗论给考生指出了鉴赏的思路和构建流程:江西卷要求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来体会其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情味”(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全国卷I要求从诗人“春行”的所见所闻(绿草、芳树、山泉、花自落、鸟空啼)来感受作者的心情(凄凉、伤春)。

三、 由字眼切入,管中窥豹

语言是形象塑造、情感寄托的载体。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力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生动形象、精炼传神,讲究尽可能以很少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内涵。诗词中的一字一句都可以说是作者精心锤炼的;“诗眼”更是全诗的传神之笔、精妙所在。以字眼切入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考查考生品味语言、感悟意境和把握情感的能力,可谓以简驭繁,以少胜多,有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艺术效果。

例如天津卷汪元量《湖州歌(其六)》,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上海卷李白《望庐山瀑布》,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其中,“望”字统领全诗的景物描写;“挂”字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试题的切入仅一字,但检测的内容却涉及到构思结构、景物描写和表达技巧等。

四、 由技巧切入,披文入情

技巧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披文以入情”是指读者由文辞入手,在熟悉作品的意象、表达技巧的基础上与作品产生共鸣,进而理解其情感主旨。这是一个由形式到内容的鉴赏过程。从诗歌的某一表达技巧切入设题,命题者的测试意向并非仅局限于技巧本身,其最终指向是诗歌的情感主旨。所以说,技巧切入遵循了阅读鉴赏的一般规律,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披文以入情”,因辞会意。

例如福建卷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解答此题,确定第三联所用的艺术手法仅仅是鉴赏的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还要通过分析艺术技巧、诗句内容来挖掘阐释其中的思想内涵或诗人的感情状态。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含的内容很多。表达技巧一般可分抒情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而每个方面又都涵盖多个“点”。因此,以技巧切入命题的范围也就更广一些,自由度和灵活性也更大一些。比如2005年高考就有8套试卷涉及到以技巧作为鉴赏的切入点。由此看来,考生对这一命题角度要特别加以重视。

五、 由比较切入,寻同求异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对两首诗从意象、立意、技巧等方面进行全面或就某一方面比较鉴赏,不仅能加强对诗歌本身的理解感悟,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求异求同的思维能力。古诗词的比较鉴赏是2005年高考试题的一大亮点,7套试卷中的比较鉴赏题的对比角度主要有同题赏析、意象对比、意境对比、用语比较、情感比较等。由比较切入命题的好处是:① 增加阅读量,加重对古诗文的考查力度;② 以诗论诗,用诗的眼光发现品评诗歌的内在美;③ 更准确更深刻地反映考生的鉴赏能力,尤其是对比判断和类比联想能力;④ 这一命题形式的重大突破是对诗歌教学改革的热情召唤。

比如北京卷: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书愤》中“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本题考查对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思想感情的比较领悟,有寻同,有求异;而且,课内课外相结合,又很好地考查了迁移鉴赏能力。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一生的理想是“收复失地,恢复中原”,诗和词中均体现了这种理想,但同时因志向不能实现,故而也有伤感之情的流露。参考答案:相同点是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是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命题方式、切入技巧怎样变化,古诗鉴赏题考查的根本宗旨不会改变,即不会超出《考纲》所要求的4项鉴赏内容的考查范围。

篇10: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命题技巧

题目本身带有暗示性

这是一个比较中庸的题目,它适合各种考生,也就是说一般的考生都能顺利地进入,不至于跑题。这个题目本身带有一定的暗示性,能反映考生对事物、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考生的价值取向。

“安”代表着内心的平静,同时也有一定的消极意义,命题人希望考生能从这种“消极”当中挖掘积极的意义。

这个题目的局限性是比较统一模式化,四平八稳,给人发挥想象的空间不大,写作风格个性化的考生拿到这个题目会有点犯难。

曹文轩

给学生出过类似题目

这个题目很有创意,我曾经为上海新概念作文比赛和清华大学网络招生命题时出过类似的题目。不过,“安宁”、“安静”、“安逸”3个词是以“安”字打头的一组词中比较平常的那类词,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题目的难度,比较大众化。我以前给学生列出一组单词让他们作文,所选的都是比较偏僻的难以把握的词,这样更容易看出学生的水平。这个题目看似容易,比较自由,但要真正写好却有难度,因为越常规的题目越不容易写好。总之,这个创意非常好。

陶东风

没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还不错,没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陶老师说他很讨厌出题人将作文题目做得政治性很强,或者作文题带有出题人的主观看法。这个作文题没过多规定什么,给考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作文创作空间也比较大。

梁晓声

最有技巧的题目

“这是我活到50岁见到的中文考试最有技巧的题目。”当梁先生听到此次作文题时这样说。梁先生认为,安静、安宁、安逸等词都体现了人生主观状态,同时又与影响我们生活的客观情况有关。这个题目非常开放,是散点式作文题目,题目可以使考生比较自由地发挥,在作文中标示出自己的活法。但要把这些词融到作文中还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一篇很优美的抒情散文。(文:郝洪捷 喻德术 荆浩 饶沛)

★ 安徽高考作文命题

★ 名家点评福建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技巧

★ 高考作文猜测题目

★ 高考作文议论文题目

★ 今年高考作文什么题目

★ 高考作文拟题技巧

★ 辽宁高考作文技巧

★ 高考作文技巧经典语句

篇11:高考微写作命题预测及技巧点拨

研究已出现过的小作文,其命题特点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字数限定在200字左右,注重单项训练,比如说明训练、描写训练、对话训练、想象训练……具体说来,高考小作文的种类大概有如下一些:

一是说明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写简短的说明文,能够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对事物进行简单说明和介绍。具体又可以包括:介绍日常实用物品、介绍一部影视作品、介绍说明漫画的画面内容、介绍一处场所或一种建筑、介绍时令特征等等。

二是描写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描写、描述、描绘、描摹等等,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和对想象作出描绘等等。具体又可以包括: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想象联想描写、场景画面描写和综合性的描写等等。

三是赏析评价类

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具体又可以包括:诗文漫画等赏析、思想评价、事物名称 评价、某种活动评价等等。诗文漫画等赏析。

四是应用类

就是要求考生们熟悉各种各样的应用文体,能够拟写各种各样的应用文,如请柬、书信、短信、通讯、消息、广告、通知、摘要、聘书、海报、解说词、申请书、讲话稿、留言条、欢迎辞、欢送辞、广播稿等等。

五是扩缩改写类

就是要求考生们能够对一些文字或文段进行扩展或压缩,或改写成其他形式的短文等等。

今后的小作文,会如何命题,命题的走势如何呢?我们的判断是,有继承,也有创新。一方面,将继承以往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地说就是,以上所列举的五大类的小作文命题形式,仍然会继承,这是毫无疑问的;另一方面,也会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比如,创拟哲理笑话、写趣味小品文、写微型小小说、提 供情景、氛围等,要求转述;根据中间,补写首尾;把记叙文、散文等转换成诗歌,或把诗歌转换记叙文、散文……

篇12: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命题技巧

Abstrac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deal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proposition disciplines and common errors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nglish Multiple Choice .The second one deals with the solving problems artifices and tactics in details .As a whole, I hope it will benefit all the Seni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especially senior three students .

Key words:the 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Multiple Choice ; Proposition Discipline ; Examination Strategy

摘 要:本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论述了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的题型特点、命题规律和学生易犯的常见错误;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与策略,希望对高中英语教学和考生应试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篇13: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命题技巧

一、高考作文命题之“不宜”

1.“裸题”不宜

“裸题”是指缺失必要的限制,能够通过事先准备轻而易举地套题的作文题。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是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这个题目,诸如《一瞥》《窗口》《人在校园》《瞬间的感悟》《生活中的小浪花》,以及上海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他们》等,都可以拿来套成以小见大的“一枝一叶一世界”。这样的题目,很难区分考生的真正写作水平。

比方说,用《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来套《一枝一叶一世界》:“一枝一叶一世界。世界真大,世界又真小,我想握住‘地球村’的每一位兄弟姐妹的手,共同迈向充满阳光的未来世界。”

用《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来套《一枝一叶一世界》就成了这样:“正是这高高低低的沟沟坎坎,铺就了我们的人生之路;也正是这千姿百态的一枝一叶,装点了我们的大千世界。”

用《他们》(2008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来套《一枝一叶一世界》就成了这样:“他们,都是些平凡的小人物。然而,一枝一叶一世界,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人物,用他们的双手,用他们的脊梁,撑起了我们的世界。”

2.“碧螺春”不宜

“碧螺春”是借用了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话。何教授告诫广大考生写高考作文要“少一点‘碧螺春’,多一些‘二锅头’”,即文章内容不能过于含蓄内敛,而要晓畅明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其实,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高考作文写作,而且同样适用于高考作文命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酒逢知己千杯少”,使考生写出佳作来。在搜狐网今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调查中,被评为“最难写的”安徽省高考作文题目:根据清人阮元的《吴兴杂诗》蕴含的哲理,结合自己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细细想来,这样的题目是否过于艰深,过于“碧螺春”些了呢?

3.“大而空”不宜

2006年天津市高考作文题《愿景》,2010年宁夏高考作文题“以诚信善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以及今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虽然立意积极向上,但指向太大太空泛,学生写作时容易流于空泛,且很难写出真情实感。

有的同行说,高考作文很难出佳作,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并不认同。高考作文能否出佳作,除了学生本身的写作水平外,与命题的好坏关系也很大。一个大而空的作文题,只会无端消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反之,一道能使考生“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的优秀作文题,一定是既有积极的价值取向,又有利于考生写出个人独特的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的。

比较一下《天与地》和《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两个题目,不知大家会有什么感受?如果让我来写“天与地”,可以写环保,蓝蓝天上白云飘,白云下边的草地上马儿跑;可以写人民的伟大,即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可以写天南地北,实可写旅游,虚可写网络神游;当然,也可以写写“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如此一作比较,两个题目的高下也就立现了。

4.“零距离”不宜

高考作文题向考生靠拢,向生活靠拢的初衷本身不错。但靠得太近,以至成了“零距离”就不太妥当了。2007年重庆市高考作文题目以“酸甜苦辣话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能是开了“让‘高考’走进高考”之先河。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高考的“过来人”来说,这个题目可能会引发我们不少回忆和感慨,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对于正在高考考场品尝“酸甜苦辣”的考生来说,是否有些难为他们了?我甚至觉得,让正在高考的考生谈高考的“酸甜苦辣”,是否有些像让正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来一番“惊心动魄话开刀”一样令人啼笑皆非。

5.“过度包装”不宜

200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是: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现代汉语词典》中“风化”的词义为:①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的破坏等作用,地壳表面和组成地壳的各种岩石受到破坏或发生变化。②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在空气中失去结晶水。而题目中的“风化”似乎上述两种意思兼而有之,都沾上点边,当然用的是其比喻义,即陈旧,不鲜活。既然如此,何不干脆以“记忆犹新”为题?或许有人会说“记忆犹新”过于平直,那2007年辽宁高考作文题“我能”不更是大白话,且受到一定的好评吗?前面所提到的“碧螺春”是指立意本身较含蓄,但一旦进入到另一个极端成为过度包装,则是把简单事物复杂化了。这不禁使人想起如今中秋节过度包装的月饼,当人们面对“游龙戏珠”“彩云追月”这些华而不实的名称不知所云时,倒常常会怀念起现做现卖,实惠大方的两元钱一个的鲜肉月饼了。

二、高考作文命题贵在“得体”

其实,撇开高考的因素,上面列举的这些题目亦不乏有特色,较为出彩的。例如浙江的“一枝一叶一世界”,若作为竞赛试题就很好,社会、学校、家庭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均可入题,能使参赛者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从而做到“我手写我心”。另外,若让我们这些与高考有了一定距离的“过来人”来做做重庆的“酸甜苦辣话高考”,倒也可能会出现不少有趣味、有意义的佳作。但问题恰恰在于高考作文有其特定的要求,适合于竞赛的题目不一定合适于高考。

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在2009年高考结束后,从高考作文题对于促进写作教学,以及体现公平选拔原则的角度,概括了当年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高考作文题目的7个“最”,即:最有浪漫色彩、富于想象力;最富有诗情和哲理;最具有挑战性;审题最容易,贴切学生实际,有话可说,但又难以写得出彩;为学生考虑得最多;最结合时事热点;最平实、直白、通俗。细究黄老师的这七个“最”,褒扬之中亦有商榷,这对于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颇有参考价值。

上海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也曾撰文畅谈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高考作文题。陆继椿老师在回顾60年高考作文题发展轨迹的同时,对那些贴近学生,读写结合,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生,从阅读理解度、思维敏捷度、个性发展度和文字驾驭度等方面综合考察,难以猜题、套题和抄袭的高考作文题尤为称道,指出这应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我深以为然。

综观近年的高考作文题中,我个人比较喜欢2005年江西高考作文题: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虽然人人都都有一张脸,但是“脸”的话题走进高考作文,却有些出人意料,然而又在情理之中,使考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例如:可以由“脸”引发出“外貌美”和“心灵美”关系的议论;可以由脸写到我们天天要用镜子照脸,从而表达人要有自知之明的立意;可以写写小男生、小女生们因脸上长了青春痘产生的烦恼而引起的有趣事;可以由“人有一张脸”联想到要有羞耻心,谈谈对“八荣八耻”的体会;也可以由脸联想到眼下有些地方形式主义盛行,大搞“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从而呼唤实事求是精神的回归等。小小的一个作文题,能够变幻出如此多的角度多变,立意多变的文章,实属难能可靠。

由此可见,以上这个作文题目,既有一定的“防套”性,又不在审题上人为地设置障碍,一般程度的考生不会感到困难;写作能力较强,思想有一定深度的考生则可望写出佳作来,而这正是我们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应当追求的境界。

篇14:高考热点命题“地球”的解题技巧

一、 热点1——黄赤交角

【例1】读图1,∠HOE=∠POF=70°完成(1)~(2)题。

(1) 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 杭州冬季均温升高

B. 南温带范围变小

C. 全球极昼范围扩大

D. 悉尼夏季昼变长

(2) 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A. 5月23日8时B. 6月22日18时

C. 11月23日6时D. 12月22日18时

【参考答案】 (1) A (2) D

解析: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意味着黄赤交角为20°,热带与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的范围扩大。全球极昼范围缩小,太阳直射范围缩小,热带与温带地区昼夜变化幅度变小。第(2)小题: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若劣弧HP为昼弧,则弧中间点所在经线为12:00,又O为北极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12月22日18:00;若劣弧HP为夜弧,则弧中间点所在经线为0:00,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6月22日6:00。答案为D。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黄赤交角大小,即太阳直射点的南北范围是解这类题的关键。

二、 热点2——时间计算

【例2】图2为俯视图,图中虚线为晨昏线,实线为纬线。AB两点的经度差为60°,P点为其中点,某天文兴趣小组在P点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为68°。读图回答(3)~(4)题。

(3) B点的地方时是()

A. 2点B. 10点C. 14点D.22点

(4) 若此时北京时间为0点,A点的地理坐标是()

A. 90°W,22°NB. 90°W ,68°N

C. 90°E,22°ND. 90°E ,68°N

【参考答案】 (3) C (4) B

解析:兴趣小组在P点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为68°,意味着P点位于68°N,且68°N及其以北为极夜,推出P点为12时,B点与P点经度差为30°,时间相差2小时,为14时,A点为10时。若此时北京时间为0点,则A点位于90°W。

解题关键:该类试题多与晨昏线联系在一起,解答此类题目时,判别晨线与昏线是基础。抓住晨线与经线的交角,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昏线与纬线的交点、切点,分析挖掘隐含信息是关键。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的纬度即极昼、极夜纬度范围的最低纬度;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成互余关系;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或0:00(24:00)。

三、 热点3——太阳高度

【例3】图3为地球上某日部分等太阳高度线示意图,ef为晨线,abcd四点在赤道上,e点地理坐标是60°E,80°N。读图回答(5)~(6)题。

(5) 此时,有关图中各点太阳高度值(H)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a=20°B. Hb=10°

C. Hc=0°D. Hd=70°

(6) 此时,b处地方时是()

A. 等于5时20分B. 等于6时40分

C. 小于5时20分D. 大于6时40分

【参考答案】 (5) B (6) D

解析:a点在晨线上,太阳高度为0。e点位于80°N,太阳直射在10°N,d点为正午,其太阳高度为80°,赤道上ab距离大于10°经度差,因此b处地方时大于6时40分。

解题关键: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关键是掌握相关地点的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四、 热点4——方位判断

【例4】图4所示区域为地球某日的夜半球,A为圆心。读图回答(7)~(9)题。

(7) 该日A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A. 90°B. 80°

C. 70°D. 66°34′

(8) 此时北京时间是()

A. 2点40分

B. 14点40分

C. 13点20分 D. 1点20分

(9) P在Y的()

A. 西北方向B. 东南方向

C. 西南方向D. 东北方向

【参考答案】 (7) C (8) A (9) D

解析:图示区域为夜半球,A为圆心,再根据赤道在图中的位置,得出80°S及其以南为极夜,A与赤道纬度差为20°,正午太阳高度为70°。100°W为12点,120°E为2点40分。P点位于80°S以北,又南极点位于A与Y点之间,因此P在Y的偏东方向(为防止出错,最好在图中画出南极点及PY两点所在纬线圈)。

解题关键:判定相关点的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或确定相关点的地理坐标是准确解题的关键。该类题目务必画出极点及相关两点的纬线圈。

五、 热点5——季节现象

【例5】图5所示区域为地球某日的夜半球。Q为圆心,X点的地理坐标是75°N、75°W,Y在赤道上。读图完成(10)~(11)题。

(10) 若该日一架飞机从P地飞往Y地,途中飞行员始终看到太阳在地平线上,则飞机飞行的方向和时间分别是()

A. 西北,5小时B. 东北,5小时

C. 西北,6小时D. 东北,6小时

(11) 此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 杭州居民迎接春节的到来

B. 悉尼港畔华灯初上

C. 洛杉矶人影朝向西南

D. 伦敦西北方红日缓缓落下

【参考答案】 (10) C (11) A

解析:Y位于P的偏北与偏西方向,途中飞行员始终看到太阳在地平线上,以太阳作参照物,飞机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小相同都为每小时15°方向相反。图示区域为夜半球,Q为圆心,可在XQ之间画出北极点,容易得出太阳直射在南纬15°,75°W此时为12点。洛杉矶为冬半年且为上午,太阳位于东南方,人影朝向西北。

解题关键:准确计算时间与判断季节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例6】下图中的圆表示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等值线,O点为极值点,据此回答(12)~(13)题。

(12) 若圆表示赤道,O点为北极点,PQ线两侧日期不同,则()

A. 图中P点的经度为180°

B. P到N走最近走向是先东北再东南

C. PK与QH箭头方向相同

D. 此时北京时间为新一天的20时

(13) 若为某时刻昼半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图,P、Q两点的纬度为15°N()

A. H点的太阳从东南升西南落

B. 从图中P点到Q点的经度大于180°

C. 北印度洋洋流海水向西流动

D. 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参考答案】 (12) C (13) B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命题技巧】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命题技巧04-14

高考命题作文09-21

高考作文命题范文05-26

高考作文命题范围06-30

高考作文经典命题06-30

高考作文命题猜想06-30

高考作文命题设计06-30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07-05

命题作文高考复习07-10

优秀高考作文命题07-25

上一篇: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作用下一篇:心说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