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心得体会

2024-04-29

读《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篇1:读《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心得体会

当在图书馆徘徊选书时,根据自己的职业选择的了李怀源著的《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回家后认真看完,感遭到了语文专家对语文教学方法熟悉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本书包括四部份。第一部份是教育随笔,是关于教育题目的思考。作者提出关于如何进行整本书的浏览讨论、习作千篇一概的症结和对策,在关于习作上做罗列了小学阶段所有情势和题材的作文,进行具体的分析,读完后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很多都做错了,我心里也有了如何上作文的谱。第二部份是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和感情。作者写了课标解读,小学课内语文实践研究阶段性报告,提出要让语文动起来。第三部份是课堂实践。集中了近年来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录,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聚焦课堂,定位课堂,展现了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的经历。第四部份是儿童浏览和习作的指导,讲整本书的浏览指导的想法、设计和案例写出来。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小学教学简史,记载着新课程改革和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七八年的历程,不但写到了几年前教育上的症结和题目,也提到了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记录着作者在一线课堂上的真实体会,有苦恼也有快乐。作者用韵味十足,山溪流水,浪花朵朵的语言忽而视角宏大,纵论教育,忽而又手持放大镜搬对准课堂精细察思。如枕着落叶交谈通过《落叶》这节课让读者们知道课堂应当是情感体验的课堂,语文实践的课堂,***共振的课堂。触摸文字的温度则一系列的细节:让学生品读语言感受爱的温度。

作者是纸质教育媒体的常客,也是教育网站的大侠,这使得我们经常能够分享他的所思所行,通过李怀源的评析和思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走在语文路上的年轻人教育人生的丰富与充实。我们年轻教师也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多思多想,积累经验,积淀理论。在教育路上走得更远。

篇2:读《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心得体会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改的灵魂。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策略、方法,将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我大胆地进行了尝试,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发现,学生通过读书很快就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到这里,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此时,我便相机引导:“同学们读懂了这第么多内容,很不错,但是用心读书的孩子才能读出问题来,你们能吗?”我这样一提,学生就明白的我的意思,马上又拿起书读了起来,很快又提出了:“为什么聋哑人他的画技高土超?----------------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题目是什么意思?题目又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不是学生容易解决的,于是,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在探究中,学生很快抓住了文中的重点句,如:“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没说一句话”,“他好像和金鱼已经融为一体了。”,“鱼游到纸上,先游到心里”等。学生从这些重点句子中体会到聋哑青年观察金鱼时入神着迷;画鱼时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把金鱼画活了;他作画到了痴迷的境界,物我两忘;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也正是聋哑青年之所以画技高超的原因:专注和勤奋。而且也是他赢得了大家赞叹的原因。这样通过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点拨,使学生达到了共识:聋哑青年的专注和勤奋,才练就了高超的画技、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学习了课文后,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说说你平时做事情是怎么----------------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做的,结果怎样?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指导生活。

二、引导学生有计划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来说,有计划的学习要比无计划的学习好得多。有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有计划学习的重要性。高尔基曾说过“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首先确定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保障。目标可分为短期和长期,先制定短期目标,在短时间内可完成的一个小目标,然后再制定长期目标,让自己的学习一步步从小目标走向大目标;其次引导学生恰当地安排多项任务,使学习有序的进行。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不断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优势继续发扬,劣势进行克服,长期以往,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会得----------------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到培养。

我常常告诉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做到有条不紊、有序有章。学习也是一样,有了计划,我们就会按计划进行学习,就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这样,我们的学习就不会盲目,学习效率就不会低下,学习成绩也会大大提高。例如:我在每学期开学初,针对自己所教的课程特点,在学生拿到课本后,先让学生浏览目录后统观全书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特点,制订一个短期学习目标,等学习两周左右时间后,再让学生制订长期目标,并要求学生们必须按照自己所制订的目标进行学习,经过几年的尝试,我觉得效果很好。

三、把握好以课本和课堂两个中心,提高学习效率。

以教材为中心

于漪老师曾提出“语文教材应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沃土”,这实在是一个精彩的比喻。植物生长需要从土地汲取水分和养料,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也离----------------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不开语文教材。好的语文教材蕴含知识、思想、情感、审美等丰富的养料,学生学好语文教材,自然可以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如果语文教材没有丰富的养料,而是一片贫瘠,学生也难以获得知识和精神的滋养。所以要发挥语文教材的功能,首先要让语文教材成为沃土,然后要让学生植根于语文教材,发挥语文教材的功能

以课堂为中心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一直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但是要切实做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必须做到:1.首先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能否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认识,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不能走形式,不能刻意追求课堂气氛的火暴热烈。课堂是师生思维火花碰撞的场所,一切的发展都应顺其自然。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真正引领学生探索思考的、牵着学生思绪走的还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要集中体现本节课内容的主体和生成背景,通过引导启发、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2.其次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还应该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教师只有恰当地提升教学的高度,才能促进学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思考问题,也就是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从面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真正做到厚积薄发!3.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时刻以学生为本,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教材,把探究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语文素养。4.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但是要依据自己的课堂需要重新整合课件内容,形成新的、能够满足自己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适当地使用课件,课堂效率也会提高。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须几经岁月,几经春秋。只要坚持下去,天长日久,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便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讲十分重要,它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四、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使自主学习更好的实施

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信息的双向交流,教与学是互动且不可分割的过程,教学中的沟通和合作,互动与交往是教学的互动性的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通信息、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角色,而是具有主观能动的人。教学并不是教师将已经掌握了的知识通过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而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不断交往、建构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广泛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要尽可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只有参与才能互动,只有参与才能实现主体发展,学生的参与面要达到80%以上。

⑵形式多样。教师或有针对性的恰如其分的提出问题,或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或鼓励学生自己实验探究,或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同时鼓励学生既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要虚心倾听他人意见,反思自己的见解,形成共识,从而较好地实现人际互动、合作学习。

⑶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反馈应包含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式多样如个别交流、组内交流、质疑、倾听、训练等。

另外,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自主学习得以更好进行。人格平等是任何形式的基础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基础;平等的对话、探讨和引导、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平等交往的基础。教师要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平等和谐、互尊互爱有利于营造一个能激励学生探索的良好气氛,让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敢想、敢说、敢问,也有利于创新教育成为可能和事实。

总之,面对课程改革,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人格魅力、积极饱满的情绪,新颖有趣的方法,公正平等的态度来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领会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学会、会学、乐学,在愉快中反省,在探索中提高。

宋黄儿

篇3:小学语文生成性课堂的驾驭艺术

一、关注学情, 选好切入点预设生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是学习活动的积极探索者和反思者。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 总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 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 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 应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能力, 了解他们的学习差异, 关注他们的生活及现有的语文发展水平。如在设计人教版第二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教学时, 为了拓宽学生认知的深度和广度, 我有意预设了以下教学流程, 结果学生的生成异彩纷呈。

(一) 设计一:联系生活, 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 如果让你选班长, 你会选怎样的人当班长呢?生1、2、3……:学习成绩好的、关心同学的、乐于助人的、诚实的、能管好班级的……

师:如果选三好学生呢?生1、2、3……:尊敬老师的、热爱学习的、体育成绩好的、学习优秀的、劳动积极的……

师:那么选国王呢?生1、2、3……:有智慧的、英俊的、有爱心的、不贪心的、会打仗的、勤奋能干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选国王”的童话故事, 课文中选怎样的人当国王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 说说你自己的认识。生1、2、3: (一致认为) 课文中是选诚实的人当国王的。

师: (故作轻松) 原来选国王这么简单, 只要诚实就行了。 (怀疑地) 是这样吗?生: (面面相觑)

(二) 设计二:朗读感悟, 发现明理

师:请小朋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师:刚才老师发现小朋友们读得特别认真, 特别投入, 请你们读给大家听好吗?师: 你们读得真棒 (竖起大拇指) !现在你们心里有个怎样的雄日呢? 生1、2、3、4……:勤劳的雄日;做事认真仔细的雄日;永不放弃的雄日;做事不灰心的雄日……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 从雄日种花的过程中发现了雄日这么多其他的优点。那他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教者深谙一年级学生熟悉的话题, 由于选准了谈话的契入点, 所以学生能说得趣味盎然。学生对雄日前后两次认识上的生成推进, 不仅正确理解了课文内容, 而且帮助他们形成了正确的辨别能力。

二、读“透”文本, 找准加工点实时生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如果只是把课文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没有思维活动的过程, 根本无法很好地解读文本。因此, 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时, 除了要关注学生, 还要熟读文本, 针对文本的特点, 对其进行科学和艺术的二度加工, 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 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例如, 《北京》是人教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 针对这篇文章的特点, 我在读“透”文本的基础上, 找到了用比喻的方法描写立交桥的两句话:句一: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句二: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 川流不息。这两句话比较冗长, 学生朗读时很难正确停顿, 而且这两句话的比喻手法很不明显, 二年级学生需要教师引导才能体会。于是, 我先请学生试读, 读出停顿, 再指名读, 规范停顿。然后我引导学生层层推进地读句子。

师:读了句子, 你知道这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生:第一句写立交桥四周的草坪和花坛。第二句写立交桥上的汽车。

师:再读句子, 你知道这两句话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吗?生 (长时间地朗读) :这两句话都是用比喻的方法写的。

师:你真聪明, 这么不明显的比喻也能体会到。请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 这两句比喻和我们以前学的比喻句有什么不一样。生: 这两句话没有很明显的“像”、“好像”这类比喻词。

师的:是的, 虽然没有比喻词, 但你们还是发现了, 所以你们很棒!其实句一中有个词相当于“好像”, 你能找出来吗?生:“似的”。

师:非常正确。请你们再读读句子, 说说每句话分别是把比作。生:句一是把草坪比作绿毯 。

师:句二呢?生: (摇头)

师:那你们知道“川流不息”的意思吗?生:“川”是指“大河”, “川流不息”是指大河里的水流个不停。

师:句子中是指川流不息。生: 汽车川流不息。

师:现在你知道是把比作。生1 (恍然大悟) :我知道了, 是把汽车比作流水 。生2 (我还有补充) :还把立交桥比作大河。

师:你们太棒了!很快破解了这两个比喻句的密码。让我们再一起读读句子。

因为这个活动情境与文本内隐的言语形式、人文色彩相和谐, 所以学生不仅理解了言语的内容, 而且感受了言语形式的魅力, 丰满了课文传递的信息, 活化了书面语言, 并使学生在互动中碰撞、启迪, 共同演绎出了一幕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话剧。

三、洗耳恭听, 巧用质疑点动态生成

我们知道,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 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 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 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 这就涉及了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动态资源。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 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 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学会倾听, 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 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比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最后一节时, 当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时, 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 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 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要泼掉许多水, 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 教师请学生再读全文, 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是什么含义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 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 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他们相信, 虽然傣族人民生活在水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西双版纳, 但爱水的民族, 肯定最懂得水的珍贵。

短短的五分钟, 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熏陶。试想, 如果教师不认真倾听并及时发现“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是在浪费水资源”这有益的动态资源, 课堂上怎能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获?现在的课堂, 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 旁逸斜出, 甚至出现与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面对这些“异样的声音”, 是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 还是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 大大方方地挖掘? 实是挑战教师的理念与智慧。跟着学生走, 势必打乱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 冲击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牵着学生走, 无疑置“生成”于不顾,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例中的老师面对学生“异样的声音”, 不急于表态, 而是把球踢回去, 是非曲直由学生说。只要我们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多一些欣赏, 多一些机智, 课堂上“异样的声音”将如珠玑落盘, 悦耳动听。

四、独具慧眼, 捕捉资源点灵活生成

一个现代教师, 不仅要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还必须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教师要有一双慧眼, 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 并能在亮点处引领, 在冷场处引领, 在迷茫处引领, 在错误处引领, 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 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 从而再有所发现, 有所拓展, 有所创新, 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这样才能捕捉到教学过程中稍纵即逝的、极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二册《美丽的小路》, 学生学习课文后, 便布置了如下要求:“故事里这么多小动物, 你喜欢谁呀?请你与学习小组里的其他小朋友合作, 把这个故事演一演。”老师话音刚落, 教室里热闹非凡, 可是后来老师发现, 其他小组成员还在为角色分配不公而争论不休的时候, 有一个小组的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后, 已在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呢!这位老师马上让全班学生暂停活动, 专门请这一小组的学生介绍愉快合作的诀窍。其中有一位学生说道:“我们先分好工, 然后开始读书、表演。在分工时, 我先让他们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剩下的小动物就由我来演。”老师连忙称赞:“怪不得你们合作得这么愉快, 原来你们先分好工, 使小组里的每个人都有任务, 而且在分配角色时, 每个人都懂得尊重他人, 互相谦让呀!其他小组都看到了吗?好, 开始吧! 祝你们合作愉快!”后来在汇报表演中, 学生不仅表演出色, 而且享受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 这位教师在学生参与合作时, 并没有闲着, 而是深入各小组察言观色, 捕捉动态资源, 把合作学习的技巧不露痕迹地传递给了学生。

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系统, 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过程。因此, 教师要灵活机智地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 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观念调控课堂教学, 掌握生成性课堂的驾驭艺术, 让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2) .

[2]郑金洲.生成教学[M].福州:福建出版社, 2005.

篇4:用教学艺术驾驭语文课堂

常听人们说,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课之所以上得好,其“秘诀”就在于执教者成功地运用了“教学艺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用教学艺术奏响语文课堂的主旋律,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畅游。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运用教学艺术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呢?

一、课堂导入的艺术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它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我在上《惊弓之鸟》时,开篇就布疑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打,用弹子弹……至此,我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峰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是只拉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

二、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在课堂中,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尤其是针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注意化零为整,化难为易,循循善诱,分层启发,就能水到渠成,很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我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中的“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动的颤动起来。接着,第二次,第三次......”这一句时,学生自己理解不到位。于是,我这样设计问题:<1>这段话中有两个比喻句,第一个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比?(突出表现了老天鹅勇敢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 <2>第二个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比?(通过生动传神的描绘冰面的质感,来体现老天鹅的勇敢顽强。) <3>省略号表明什么,从中反映了什么?(省略号表明老天鹅重复一个动作,无数次扑打,反映出老天鹅惊心动魄的力量。)这样通过一组由易到难的提问,学生对文章内容就容易掌握了。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一定会在不经意间收获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

三、教育机智的艺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对象》中提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可见,教育机智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巧妙地运用教育机智艺术的例子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一件千变万化的“艺术品”,它要求教师善于觉察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独特而细微的变化,并运用教育机智随时调控教学,使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比如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接近尾声时,突然,有一个学生举手问:“萨莎的爸爸为什么不直接把雨衣给萨莎呢?”顿时,教室里热闹了起来,我也被他们问住了。因为课前备课时确实没有想到这一点.不过,我马上回过神来说:“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吧!我们都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先静静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这个问题。”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学生们开始读课文.我经过冷静地思考之后,看同学们读完课文,问:“萨莎妈妈是怎样回答萨莎的问题的?”学生齐答:“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我接着问:“能不能改成‘每个人都要保护最弱小的人?”生答:“不行,意思是不一样的。妈妈说的意思是比我们弱小的人,我们就要去保护。而第二句的意思是要保护最弱小的人。”“那么,萨莎的爸爸一定要把雨衣给萨莎吗?”我紧接着问。沉默片刻,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明白了,爸爸把雨衣给妈妈就是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他是随意的,只要是比他弱小的人,他就会去保护。那个人是不是最弱小的,他没有去研究。” “对呀!妈妈没有把雨衣给托利亚也是这个原因,妈妈并没有去分析,接下去是谁,该保护谁,当她身边有需要她保护的人,她就去保护,至于有没有按顺序,是不是最弱小的,她没有去想那么多。”一位学生兴奋地说。“可是,保护最弱小的人,难道不对吗?”有几位学生提出质疑。同学们面面相觑。 “那么,谁是最弱小的呢?”我轻轻地问。“是萨莎。”“不对,是蔷薇花。”“不,一定还有比蔷薇花更弱小的,像风雨中的小草,小虫。”

“老师,我明白了,如果我们一定要保护最弱小的人,那么,我们根本无法确定谁是最弱小的,这样,我们就会一直在寻找,而不能付诸行动。”一位学生响亮而激动地说。

至此,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答.本来是突发的问题,经过老师机智艺术的处理,通过交流探讨,同学们共同得出答案。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成为师生一起真正学习的一堂课。

四、课堂结尾的艺术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而且还要有完美的结尾, 课堂教学的结尾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归纳、小结的作用,对他们的思维起着整理的作用,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回炉”提炼的作用。它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教师在即将结束教学时,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厚望于学生,打动学生心扉,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教《颐和园》这一课时,讲读完课文后教师小结:“颐和园真是美丽极了,所以它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往观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作为他们的子孙,我们为他们感到自豪.作为他们的子孙,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愧为他们的子孙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子孙也以我们为自豪呢?”教师的情绪感染激发了学生,我想这种结尾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远的。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已经取得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时,为了加深拓宽学生的视野,常要跳出教材,把他们的眼光引向课外,开辟广阔的第二课堂,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我执教《太空》将要结课前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太空中怎样活动,怎样吃食物,你还想了解什么问题?”学生争着回答。教师趁学生兴趣正浓,建议学生可以就同一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一个或者几个研究小组共同探讨研究,这样很自然地沟通了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能力。

篇5:读《课堂教学艺术》的体会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这个假期,我阅读了《课堂教学艺术》感受颇多,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理解第三章关于语言艺术的体会。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是确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任何一位教师都应掌握高水平的教学语言艺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教学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时,讲究语言艺术,学生不但易于接受知识,而且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一、要注重提问艺术的多样化。

现今的小学课本,里面插入了大量精美、有趣、鲜活的图画,不但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还非常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为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而生动的素材。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语言尽可能多样化,再辅之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灵感。例如,提问时可说“你能帮老师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你能替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吗?”、“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与老师和同学们商量吗?”形式多样的提问,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老师显得亲切随和,对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

教师可根据插图内容提问:如“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要求在自己编的故事中融入自己想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中发现或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而另一面也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

二、要注重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出现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你们真聪明!”这样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大的鼓舞和推动,而且师生的情感得到发展。老师提出问题后,有的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学生却默不作声。或因为性格内向,羞与发言,或因为基础不扎实,对老师的问题没有把握。怎样让他们大胆、自信地发表见解呢?这时可以对学生说:“不要紧,你可以轻轻地将答案告诉老师。”然后,老师走到他身边,侧耳倾听他的悄悄话,当倾听到学生的答案正确时,教师把答案公布于众,并给予赞赏,并适时引导:“×× 说得多好呀!”下次你自己大声地把答案告诉大家,那样会更好的!”对于答案不足的学生,教师则把答案稍加修正,并充分肯定学生思维劳动的成果:“ ××说得有道理,其他同学再补充补充吧!”对于错误的答案,教师话锋一转说:“某某同学已经积极动脑告诉了我一个答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全体学生把问题深入讨论下去。“你的答案非常接近正确答案了,如果你再认真想一想,老师相

信你会成功的。”宽容学生的错误,善于从学生失利中寻求成功的一面,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有效地使缺乏自信的学生,逐渐树立信心,敢于表达、乐于交流,学会合作。因此,教师要乐于和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层面上,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乐于发现儿童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用自己的真情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要注重批评语言的幽默化。

温和而不伤感情的批评性语言能及时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避免了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因而能创设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例如,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同学们真安静啊!看哪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你是不是掉金子了!”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问他“你梦见吃汉堡了吗?味道怎样?”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同时,老师也要像一个演员,有时得故意装傻,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应充分表现疑问的语气,促使学生思考。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语气要平和中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表扬是真诚的;与学生幽默一下时语调要诙谐,充满喜剧色彩,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完成教育的“真谛”。

篇6:读《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心得体会

现根据自己平时的已有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一、还学生自由的空间: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多给他们创造时机,营造自由学习的空间、想象与活动的空间,去发挥他们的特长,表现他们的个性。根据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少给孩子条条框框束缚的东西,少一点示范性的东西,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想象空间。把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也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相信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他们定会给你一个出人意料的惊喜。

二、学会授权,省事省心: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有一个著名的管理理论——“管得少”才能“管得好”。要管得少,又要“管得住”,就必须进行合理的委任与授权。这个理论也同样可以应用到课堂管理中。在班集体中,老师应该放一点权力给学生。如果我们经常怕这怕那,不敢放手让学生去策划、组织活动,凡事都亲力亲为,就好像扶着小孩走路一样,怕他摔跤一直不放手,那么小孩就很难自己学会走路,学会奔跑。而教育中的授权就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信任,被授权的学生会认识到老师对自己的信赖,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所以,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就会多提供一些机会、多创造一些条件让我的学生去参与,不要怕他们会失败。只有让他们从小成为学习、生活的小主人,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

三、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在课堂管理中,所谓“放”,就应该给学生创造能够展示自我、启迪思维的环境和氛围,允许学生自由想象。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改变过去在统一、规范的要求掩盖下,忽略学生个体的存在及限制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质疑、提问权利的现象,调动学生主动、愉快学习的积极性。所谓“收”,既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肯定学生创造性思维成果,激励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和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并对不同意见和不同结论通过比较与鉴别,引导、矫正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纠正理解上的偏差。教师要有在“小”课堂中寻找“大”智慧的意识,只有真正理解教育,才能改变教师课堂上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做到:即“放得开”又“收得拢”。

通过本书的阅读和借鉴,总结了有效课堂管理的以下方法:

1、打好爱的底色:能时常站在自己童年的角度理解当下的孩子;通过观察自己孩子的成长,将心比心地看待学生,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是我们眼中的全世界;如果下节课是我的课,下课铃一响我就有想立刻冲进班级和孩子们待在一起的冲动。

2、创设安全的课堂气氛。

3、充满自信与激情走进课堂。充满激情、自信、阳光走进课堂,因为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4、让学习变得容易。(1)抓住教材的核心要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2)会用最简洁、明晰的语言把核心内容讲清楚。(3)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5、合理的课堂结构。(1)减少单纯听的时间,增加学生的参与时间。如: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动手操作操作。(2)保持动量,让不同的学生始终有事情可做,关注维护整堂课的积极动量。(3)管理过渡。有效管理好过渡主要有环节之间的过渡和学生行为过渡的一致性。(4)动静搭配。(5)时间管理。明确时间意识,本次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课的导入需要几分钟,新授需要几分钟,课的练习又需要几分钟等等。

6、忽略和表扬。(1)善于淡化甚至忽略学生课堂中的某些不当行为。(2)改变表扬方式。(做对的向老师招招手、微微笑……)

7、别等事情变得更坏。

8、学会等待。在课中不要让几个优生垄断课堂。要注意差生的情绪变化。

9、重复很重要。(1)学习指导语的重复。例如:万以内加法自主合作学习要求:A、自学书本第16页例1,和同伴交流一下计算方法;B、试着完成第16页的做一做。(2)技能的重复。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在例题讲完的情况下,在让学生练习做一做,做一做讲完,再让学生按刚才的再做一遍。

10、移开讲台,到学生中间去。

篇7:读《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心得体会

那么,如何让你的学生对你“一见钟情”,无法自拔呢?《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一书给了我很好的启示。

首先,当然也是必须的,那就是上好第一堂课。有的教师认为,上好课还不是小菜一碟,其实不然。第一堂课不同与后面的任何一堂课,它是你与你的新学生第一次见面,它的意义就是给孩子们的第一印象,让他们喜欢上你,喜欢上你教的这门课。即便是中途接班,也同样如此。为什么有的班级,一换老师,成绩突飞猛进,有的却突然下降,这与接班老师的魅力有着莫大的关系。有人说:“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别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那么,上好第一堂课吧!虽然仅仅是短短的45分钟,却是每一秒都很关键,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

个人以为,要从感性层面和理性层面去塑造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更多偏于感性层面,那就先从这方面入手。学生喜欢的,就是我们要去做的;而学生讨厌的,就是我们要避免的。

得体的穿着、轻松的微笑,这很重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喜欢美丽的老师。但不是每个老师都美丽,那就给他们感觉很舒服。这一天不必西装革履,却一定要穿着得体。进门就对学生微笑,以欣赏的目光、赞许的眼神扫视他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后排的学生,给他们受重视的感觉。

然后就是自我介绍和点名。而这自我介绍和点名就是师生之间彼此了解的第一次,这一细节很关键。很多教师忽略这一环节,以至于很久后学生都记不住这个老师的名字,而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名字也是一个学期后还会有张冠李戴。这让学生怎么能喜欢上你呢?那就给他们一个难忘的自我介绍吧!每个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信息,用幽默的方式去告诉学生,因为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丁荣老师的“园丁光荣”,郝沁老师的“大家都叫我好(郝)老师!”都是个中典范。如果自己的个人信息没有可以幽默之处,不妨用一些幽默的故事、警句、妙语、笑话来做开场白,相信学生一定会记住你,喜欢你。

每个人都喜欢被人重视,这是人的五大需要之一,学生更是如此。点名时切忌不能喊错学生的名字,所以上课之前一定要请教班主任或者查字典,避免有生僻字、异读字,在全班同学面前被喊错名字是很丢人的事,学生可是很讨厌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不妨事先从班主任那里拿到他们的家庭情况资料和以前的学习情况,给他们一点鼓励,让他们第一次就对你感激不已,念念不忘。书中介绍了一个老师的做法,他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为班级的每个学生的名字写了两句诗,其中包含他们的名字,还有鼓励和祝福,特别是那些后进生。写在小纸条上,在第一堂课上发给每个学生。试想,这堂课的学生拿到这样的纸条会是如何的开心和激动,他们会多么喜欢这个老师!学生喜欢老师,那么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趁热打铁,既然你们喜欢我,那么更进一步,让你们崇拜我吧!还记得一位学生的作文写道:“他第一次给我们上数学课,随手画了一个圆,比圆规画出来的还好看!帅呆了!”如果你是文史老师,给他们来一次文化的洗礼,让他们知道你有多么渊博的知识,再板书一个漂亮的课题,用抑扬顿挫的语调给他们吟诵一首长诗,或是像易中天一样给他们讲一个三国的故事。如果你是物理化学老师,第一次就可以用给他们打开一个美妙的殿堂,让他们喜欢上这门学科。记得我初中的化学老师第一堂课,用制造氢气的仪器做了一次实验,叫“彩云追月”,我永难忘怀。蒋旭东老师的用电影片段导入物理教学的方式就很受学生的欢迎。精湛的教学技艺,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魅力最大的依托,让学生从喜欢你到崇拜你,这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必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包括导入、问题的设计、活动方式、点评总结等等。

喜欢你,崇拜你,这还不够,还要让学生真正的爱上你!那么,第一节课中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首先,喊学生发言的面要广,尤其是后排学生和基础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你的课堂上得到赞赏,找到自信。其次,开展活动要充分,要让你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参与进来,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喜欢上这样的课,但不是放任不管哦。再次,遇到突发事件要处理得当,心气平和,如第一堂课就有学生迟到,你可千万别喝斥或者罚站,问清理由或课下处理,而你的宽容会获得学生的感激,让他这堂课能安心学习。最后一点,也是第一堂课很重要的完美收官——千万别拖堂!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喜欢老师拖堂。这不仅违反学校的作息制度,更是践踏学生的休息权,是破坏师生关系的罪魁祸首,同时也会让下堂课的老师上课受到影响。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第一堂课,你要让学生喜欢你,崇拜你,但更重要的是,你要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然后爱上你!

这第一堂课的重要就好比修炼要打好根基,建筑要打好地基,学生对你的第一印象是否美好至关重要。这些多是感性的层面,然后,就是其他的第一次了,更多的是理性层面。而这里我想起了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那个一身影响着鲁迅的老师。他给鲁迅修改的讲义,关心他的解剖实习,离开时的关心他的前途。每一个细节,鲁迅都记忆深刻,他是非常敬重他的这位异国老师的。

那么,我们第一次给新来的学生批改作业,就要精心、细致,让他们知道我们的严格;学生第一次不交作业,就要追根究底,让他们知道我们的严厉;学生第一次犯错,我们既要处理,更要晓之以理。严师出高徒,严格是理性的需要,更是让学生对你念念不忘的需要。

但光有严还不够,还要让他们继续喜欢你。活动课让他们自己设计,展示他们的才华;推荐他们课外书籍目录,让他们有更多的阅读兴趣;体育课和他们一起打打篮球,课后和他们聊聊天;春秋游的时候,和他们一起玩,让他们亲近你……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事情的第一次都做好,那么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你,自然你的课他就会喜欢上,你的话他就会听。“亲其师,信其道。”古语有之,诚不我欺。

篇8:读《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心得体会

一、科学设计和谐统一的三维目标, 用先进的理念创建示范特色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过程和多样化的认知方式, 使学生在观点的论证、碰撞和比较中全面发展, 获得应该具备的音乐素养, 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同时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音乐审美能力,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活动时都要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并在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上做到: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中, 要不断充实精神生活, 完善自我人格, 提升人生境界,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为创建艺术特色示范学校提供有力保证。

二、有效设置可以达成的教学目标, 用科学的教法创建示范特色

高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置不仅要重视实践课程与音乐理论目标, 还要把能力与情感培养作为根本目标。不仅要考虑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更要注重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教学, 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要以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音乐体验等要素为基础, 确立学生可达成的教学目标, 以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认识与体验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与评价。因此,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以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理念, 以课标、大纲、教材、单元、音乐欣赏设置为依据, 明确、具体地体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精神, 科学创建艺术特色示范学校。

三、全面贯彻目标统领的教学活动, 用优化的内容创建示范特色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的选择。因此, 音乐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 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 关注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音乐学习、交流探讨, 科学掌握音乐审美的基本技巧。教学活动中, 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与审美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的方法与组织的形式, 教师要组织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参与音乐活动。其次, 教师要从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出发, 激发探究艺术活动的兴趣和动机, 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音乐审美情趣, 创建艺术教育示范特色。

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意识目标, 用新颖的教法创建示范特色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要依据学生实际和具体教学内容, 选择班级活动、分组活动、个人活动等教学组织形式。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的差异而作相应的调整。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音乐课的启发性、多样性, 教师教学组织的思路要清晰, 教学的实效性要好, 课堂效率要高, 才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 更要加强学法指导,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组织歌咏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音乐特长生培养、音乐爱好者调查、音乐赛事规划设计活动等, 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 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下, 开发学生的潜能, 以此来创建艺术特色示范学校。

篇9:读《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心得体会

连云港市中云中学 张艳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中心环节,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何驾驭好课堂是每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语文教师要驾驭好课堂,就要做到:妙设巧问,妙语引题,真诚赞赏,善用提问,适时小结,注重自身形象,①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巧问 引题 赞赏 提问 克服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的中心环节,如何驾驭好课堂是每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语文教师要驾驭好课堂,就要在“问、引、赞、提、结、克”六个字上下功夫、使实劲、求突破,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妙设巧问,增强课堂的诱导性

②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设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技能。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会不会设问,设问水平的高低,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别于“注入式”、“填鸭式”教育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好课堂上的设问。

设问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引导式。就是在讲课开始,根据授课内容,提出一些思考题,激发学生阅读教材、认真听讲和热烈讨论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老山界》时,就可以这样提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不长征行不行?长征为什么不走大路,而是爬雪山、过草地?这些问题一提出来,学生就急切想知道答案,就会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听课,就会达到教育的目的。二是矛盾式。就是把有些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从中引出矛盾的方法,让学生去争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争论是非。比如我们讲《孟母三迁》时,为反对这种观点,就可以让学生去争论,也可以举这样的例子,“温度能使鸡蛋孵化成小鸡,为什么石头却不能变成小鸡”这样的设问,一下子就可以把学生对环境(外因)的不可抗拒性的认识扭转到主观能动性(内因)上来,然后进一步去探讨孟子为什么能够成才的道理,并提出更深层次的提问,有的同学说我们的家庭条件不好,或者学校教育不好,这是不是学习不好的理由呢?最后得出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内因)是人变化的根本这样的结论,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能够成才,能学习好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三是悬念式。就是提出只问不解的问题,教给学生一些学习和分析问题的原则、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做出结论,这是一种引而不发的设问,主要运用于承上启下的内容上。比如讲《统筹方法》,这些方法,本身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有些错误的做法,表面上看却有成功的实事;有些正确的做法,实际中却常有失败。到底怎样呢?教师自己不表态,只是做故事性叙述,然后让学生去讨论,去辩论,去座谈,或通过墙报、黑板报去争鸣,等到真理快显现时,教师再做结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抽象、概括和综合问题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自我总结,提高思想觉悟,这种效果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四是比喻式。就是在教学中,抛开事物本身,运用某些能启发人思考的比喻,去开拓学生的思维,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妙语引题,强化课堂的优先效应

讲课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在讲课的过程中居于显要的地位。一次语文课能否成功,往往在于开头的几句话能否吸引学生。开头的作用是: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联系;创造宜人的课堂气氛,为全堂课的效果定下基调;能打开局面,引人入胜;能点明要旨,抓住全体学生的心。这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认为,是优先效应在起作用,就是教育者最先留给人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如何讲好开场白呢?应该说形式是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从一些老教育工作者的经验看,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从课文的题目开头。这样可以吸引学生,使人感到自然流畅,愿意听到“下文分解”。二是从教育目的开头。使学生弄清本课的来龙去脉,从而增强参与意识。三是从提问开头。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兴趣,把精力集中起来。四是可以从名言警句开头。以特殊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等等。无论怎样情况,形式都要别致,内容都要有趣,语言都要特别考究,教师的精神面貌,都要激昂向上,给人以信心。

三、真诚赞赏,缩短教与学之间的感情距离

③及时、真诚地赞赏,都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是教师驾驭课堂的最好方式之一,它比批评的作用更有效。教师的赞美,能使学生从正面教育中得到奋发向上的力量,从而更加乐意遵守课堂纪律,心情愉快地接受知识。法国的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说:“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赞美能令人愉快。“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人,男人、女人,甚至最骄傲的人都有某种‘自卑感’。漂亮的人怀疑自己的智慧,强有力的人怀疑自己的魅力。向一个人指出他浑然不知或忽略了的可爱之处,是一件十分令人快乐的事情。听到热烈的赞美,腼腆忧郁的女子会像阳光照耀下的花儿一般心花怒放,男人爱听奉承话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更多。驾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运用赞美的手段。台下学生的一次主动的发言,一次成功的回答问题,哪怕是端正的坐姿,都可以给以赞美,加以肯定。即使某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得一无是处,也要在更正问题时,对其思考问题的方式或什么优点给以及时鼓励。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缩短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消除或减弱因年龄、地位等差异形成的隔膜。

四、善用提问,让学生多思考、多活动

提问和设问,是两种具有本质区别的教学技法。提问则不同,提问的对象是个别人,所提的问题是根据课堂效果的需要出发的,并且具有随机性。提问有自己的特殊性。④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通过提问,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的方式:一是导入式引题。对那些容易引起认识分歧的内容,要多用导入式。就是教育者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在讲述容易引起认识分歧的内容时,特意提问思想觉悟比较高,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用少部分学生的正确认识来否定其它学生不正确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教师听取回答后,除了给予充分肯定外,还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答案,使持有其它不正确认识的学生,自觉放弃自己的观点。二是暗示式喻题。有些问题,已经提出了论点,也罗列了论据,但有意识把结论留给学生,让他们回答结论。这种提问虽然很简单,一语就能中的,但让那些学习一般的学生来回答,能使他们获取鼓励,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三是描述式说题。有时提问的内容也和生活体验有关系,为了避免正确提问带来的副作用,有意识对问题描述一番,以激发其回答问题的热情。比如议论文《俭以养德》,就可让学生大胆地说出亲身感受来。四是连续式扣题。有些问题是由若干个小问题组成的,问题之间是递进关系,回答了第一层问题后,接着就下一个问题再提出来。或者,如果对其中一个问题回答不上来时,可以接着提问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的下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回答问题的人同样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五是散花式启题。为了检验对某一教育内容的效果,同一问题可以让若干学生来准备答案,并一一提问,让大家各抒已见,即使后者与先前回答者的意见一致,也要求其复述一遍,这样,既可以引起更多人集中精力分析问题,又检验了学习结果,还会因答案五花八门、千奇百态,调节了课堂的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五、适时小结,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⑤教师要注重课标中三维目标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意识,有时受制于认知能力。如果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某些思想和知识缺乏认同,课堂上就坐不住,就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课中适时小结,就能够引导学生跟进思考,从而提高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认知能力。而这种认知能力越强,学习的自觉性就越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小结的方法可以有这几种:一是经验交流法。在讲授某些与人生感悟有联系的内容时,要善于把自身的经验教训拿出来,去证明某些观点,这样能强化理论的真实性。特别是在解剖自己的同时,再用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加以证明,效果就更好。二是系统概括法。一个问题讲完以后,要及时地把主要观点的含义及彼此间的联系,串起来分析一遍,最后提出比较准确的结论。课堂教学最忌讳“猴子搬包谷”式的作法,讲了一大堆的知识,由于缺乏系统概括,使学生不知所云,抓不住重点。三是对比深化法。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因此,讲正面的东西,换个角度从反面去总结,或者讲反面的东西时,从正面去总结,都有利于把规律性的东西揭示得更深刻,更形象,更能吸引人。

六、克服痼癖,深化效果,美化形象

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受到教师世界观、道德面貌、思想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克服教师在讲台上的痼癖行为,努力美化师者形象,十分重要。这个问题既属于个人修养范畴,同时,又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个重要技能。教师的痼癖集中有三类:一是用行政手段来维护课堂秩序。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用行政手段批评不良行为,看起来,教师十分认真,其实,这是驾驭课堂的一大忌讳。从教师方面看,这种行为一方面容易中断教学思路,导致教育效果降低,另一方面占用了大量的信息传播时间,实质是喧宾夺主;从学生的方面看,“一人害病,全班吃药”,课堂充满火药味,既使学生信息输入受阻,又容易导致对立情绪的产生,甚至激化矛盾。二是讲台行为随便。主要表现在语言不利索,多用家乡土话,甚至出现脏话脏字;形态随便,要么站着不动,给人一种呆板感,要么左摇右晃,给人一种心神不宁感,要么双手撑桌面,给人疲劳感。另外就是有刺激性动作。有的在讲课时,挖耳屎,掏鼻子,拔胡子,引起学生的反感。三是拖堂。已经到了下课时间,却不能三言两语结束,全不顾广播声和饭堂里飘出来的气味的干扰,闷着头往下讲,其实,这时学生的心情早已到课堂之外了。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产生条件反射,下次讲课,无论你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学生就会立即联想到你课堂上的某些痼癖动作,使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

另外,为检验学生接受教育的实际状况,深化学习效果,适当地进行反馈练习不失为驾驭课堂又一种好形式。同时,这也是给学习较不自觉的学生形成压力,提高沉重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更能改善“满堂灌”带来的沉闷气氛,调节学习情绪。反馈练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点名提问,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与大多数人之间的差别,可以书面作业,用简短语言概括某些认识和体会,使人人都有动脑思考问题的机会;也可以阅读某些参考资料,如指定教材的某些章节,使引导与自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当然,反馈练习只是一个环节,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分量不要太大,难易程度要适当,次数不宜太多,要根据课堂效果来把握。

篇10:读《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心得体会

赵志祥老师《鹿和狼的故事》

广州市天府路小学区燕玲

上周五下午,深圳名师赵志祥到广州作课。以下是我的记录与思考:

一、导入

1、课件出示课题《鹿和狼的故事》,齐读,听音乐(开阔的、舒服的)。

2、这音乐给你什么感觉。

3、看画面,“凯巴伯森林”。先看整个森林的全景图,再看特写:小花、小蜜蜂、蝴蝶、蒲公英)

在看蒲公英画面时,师问:给你什么感觉:

生:飘飘然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蒲公英自由地飞,这就叫飘飘然。

师:不过,现在,飘飘然有不同的解释。谁知道还有什么解释? 另一生:骄傲。

„„

二、练习:填充词语、理解词语。

松杉()郁生机()()

„„

(词语来自课文,既是好词,也是帮助理解课文的关键词)

1、学生填空,不懂的看书。

2、汇报答案,提醒要注意的生字。

3、再看图,用上刚填的词语形容。

4、图1:松杉葱郁生机勃勃

5、图2:到了晚上怎样?

松柏挺秀星光灿烂

6、图3:雾中的森林

薄雾如纱恬静幽美

如果我们在这里散步,会有什么感觉?(舒服、优美)

7、传出狼声,月光下一匹狼出现,学生说词语:阴森恐怖凶恶残忍读这两个词语、读出害怕。

出示与狼有关的成语:

狼心狗肺豺狼之吻

„„

8、如果用其中一个词语来形容你,你愿意吗?

9、出示小鹿图。找一个词语形容。

师小结:鹿美丽善良,狼凶恶残忍,这就是千百年来人对这两种动物的看法。

三、课文学习

1、自由读课文,看能否改变你对鹿和狼的印象,找出句子划起来。(学生用尺子在画,师立刻纠正: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2、出示毁灭森林图,用一个词形容。

出示词语:面目全非森林毁灭生态灾难

仔细看画面,把画面记在你的脑海。

3、看鹿图

把词语送给鹿

罪魁祸首苟延残喘生态灾难

用“罪魁祸首”、“生态灾难”说一句话。

(老师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本来是想让学生得出结论:鹿凶恶残忍,狼美丽善良。

可上课的这些学生就是不依不饶,由开始的一个学生坚持说“鹿美丽善良,狼凶恶残忍”,到后来一个又一个学生说“鹿和狼既美丽善良,又凶恶残忍”。到后来语文课代表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在场老师的掌声。这时,赵老师边点着PPT,边有点无奈地说:“你们这班学生既让我喜欢----因为你们太聪明了,又让我有点不喜欢,因为你们太有主见使得我的教学设计没法往下进行了,你看我本来准备这样往下教的,结果„„这时,在场的老师都在为赵老师捏了把汗,不知他会怎样进行他的教学。可名师的应变能力确实很强,一番话语后,他接着出示了下面的画面)

4、出示狼图。(狼露出哀怨的眼神)

师在哀怨的乐曲中说:这是森林中剩下的狼,出示狼说的一段话:人类总说我们凶残,可是,对森林来说,谁凶恶?

5、再出示狼悲惨图。

齐读:枪声在森林里„„

现在,你们还会坚持刚才的想法吗?你还能用哪些词送给他们?

四、练习

填空

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总统用找个习惯看法和原则制定政策,下命令消灭狼。总统先生下这个猎杀命令的时候,没有弄明白„„

五、拓展

介绍罗斯福

六、堂上练习

1、用狼或者鹿的口吻给罗斯福写一封信。

提醒信的格式,语气要委婉。

2、推荐《狼图腾》

看书中的一个片断,读。

上一篇:推荐英文名著下一篇: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