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情绪主宰自我》教学设计

2024-04-24

《驾驭情绪主宰自我》教学设计(共4篇)

篇1:《驾驭情绪主宰自我》教学设计

自从2002年Pekrun等人最先提出了学业情绪这一概念以后, 学业情绪就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和研究者们的关注。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愉快、放松等积极低唤醒情绪状态的时候, 对其注意、记忆、判断、推理等认知活动的促进作用最大, 进而能够诱发或保持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学业情绪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一个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时, 就会愿意学习, 善于学习, 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纪莉莉, 2010) 。

学业情绪作为一种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密切联系的非智力因素, 对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活动的开展、学习动机的激发以及外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学业情绪的变化对外语的学习能够产生重大的意义, 不仅会影响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认知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态度、动机的建立, 而且也对外语课堂内外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 研究外语教学中青少年学业情绪干预和调节是很有必要的,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外语的习得过程中拥有各种积极正面的学业情绪, 增强学生对于外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感, 提高对自身的自我认知, 从而最终达到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外语习得成效。

二、外语教学中学业情绪的干预原则

首先, 要遵循差异原则。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及其能力的长短处, 注重培养学生的长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尊心, 注重增强自信心、竞争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沈琳, 2012) 。毋庸置疑, 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学习个体的认知方式, 外语学习的学习步骤、方法和过程都存在着差异, 所以外语教学研究者应该重视并关注这些外语学习者的迥异的因素和特征, 善于发现每个外语学习者的特点及其能力的长短处, 设立对其合理的成就期望, 最终对这些外语学习者进行分类或者分级, 区别并弹性对待不同的外语学习者个体, 从而开展学业情绪的个别干预和调节。

与此同时, 外语教学中学业情绪的干预也应面向全体外语学习者, 面向全体学习者。外语教学研究者应该能够找到并针对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有共性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普遍开展学业情绪的干预和调整活动。

也就是说, 外语教学研究者在对外语教学中学习者学业情绪的干预和调整时, 应该要本着个别干预与团体干预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区别对待具有不同的家族环境、生活经历、能力、需要、兴趣等的学习者个体, 因人而异, 运用各种教育干预策略进行个体干预。另一方面也要面向全体学习者采取团体干预方案, 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互为补充, 互为衬托的有效体系。

三、外语教学中学业情绪的自我干预策略

1. 自我干预和调节策略理论基础

Abramson等 (1989) 的研究认为, 许多需要调节的情绪体验本身, 都存在着认知方面的问题。例如, 极度忧郁或焦虑的产生, 往往是当事人认为所期盼的结果无法实现或相反的结果必将产生, 而自己对之又无能为力的结果。因此, 许多研究者指出, 改变认知或学会合理认知, 是情绪调节的重要方法之一。外语教学研究者和心理专家们需要帮助学习者制定适合自己的外语学习成就目标, 因为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的各种学业情绪和其自身设定的成就目标往往有一定的联系。当这种外语学习成就目标设置过高或者不合理时, 学习者经过了很大的努力却很难达到目标时, 往往会体验到更强的焦虑感等消极的学业情绪。只有当目标适合自己的认知水平时, 学习者对外语学习就会产生愉悦等各种积极向上的学业情绪。

情绪调节能否有效, 取决于个体的自我功效感, 即是否能有效应付情境的主观感受。管理积极、消极情绪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个体对未来的积极期望、维持积极的自我概念、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感知到生活的幸福, 从而有效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汤冬玲, 董妍, 俞国良, 文书锋, 2010) 。外语学习过程中如果学习者能够增强对外语学习成就的积极期望, 正确认识并对待外语学习和学习成绩, 为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涵养而学习外语, 从而能够体验到更多积极学业情绪, 如, 愉悦感等。

2. 自我干预和调节策略具体内容

2.1.教师情绪的自我干预和调整

首先, 外语教师自身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努力建立积极的情绪, 通过这些正面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帮助他们体验到愉快、积极的学业情绪, 改善外语学习效果。因为青少年的心理还处于不完全成熟状态, 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支配。一方面, 外语教师身上所体现出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以及对外语学习的热情, 会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到学生, 由此易使学生激发出比较强的外语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而这些又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学习外语的自豪感和愉悦感。另一方面, 教师自身的不同情绪体验, 都会对学生的学业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 外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尽量以鼓励为主, 充分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这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态度, 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增强自信心和兴趣, 从而挖掘出其内在学习动机。基于这种肯定的评价理念, 满足学生对于外语教师的情感需求, 那么营造具有情感互动的师生交往关系就往往可以成为现实。

另外, 外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本着平等和尊重的前提, 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和心境中习得、发展认知能力, 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每一个个体, 也能努力关注每一个学习者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学业情绪困境, 理解并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2.2.学生学业情绪的自我干预

一方面, 学生是具有鲜活个性的独立个体,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思维模式, 让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学业情绪以及各种积极正面的情绪体验的成效是非常有必要的。帮助学生增强这些方面的了解, 光靠学生自身对信息的寻求是不够的。这时候需要通过专业的学业情绪课程辅导等来介入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认知的目的。所谓专业的学业情绪课程辅导可以是关于学业情绪和情绪调节的主题班会, 也可以是邀请校外的专家人士进行相关主题的讲座和辅导。

另一方面, 由于很多外语任课教师缺乏在专业的心理学上接第220页知识方面的知识, 因此, 有必要转向学校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求助, 邀请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学业情绪辅导, 帮助他们改善不良的学业情绪, 走出不良情绪困境, 促进外语习得成效和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Abramson, L.Y., Alloy, L.B., &Metalsky, G.I.Hopelessness depression:A theory-based subtype of depression.Psychological Review, 1989 (96) :358-372

[2]纪莉莉.青少年学业情绪研究进展及其教育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 10.

[3]汤冬玲, 董妍, 俞国良, 文书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0, 18.

篇2:别让“替代思维”主宰课堂教学

一、形象思维替代抽象思维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如今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这让课堂学习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但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妨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看到:学生课堂探究演变为视频播放,代替了学生的操作活动;用媒体展示代替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思维活动等。

比如,在教学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很多教师都突出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而忽视了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往往都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三角形的底与高和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比较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之间关系,这样势必造成了知识灌输的嫌疑,忽视了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以多媒体直观形象展示替代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活动。其实这样的播放隐性地将公式给了学生,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过程,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仅仅满足于学生的死记硬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突出“做数学”的理念。

二、教师思维替代学生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设计必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教学,积极思维,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综合能力。所以,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好探究背景,同时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和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课堂点拨能够指导学生的积极探究、有效思维。但在教学实际中,教师提问与点拨还存在许多不良现象,如对教学前期分析做得不够细致,对学生的知识起点和认知水平缺乏准确的评估,提出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缺乏思考的机会,都容易导致点拨过度。

有些教师习惯于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师生一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问: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宽相当于圆的什么?

答: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问:那么圆的面积又怎么计算呢?教师大屏幕出示:圆周长的一半×半径=圆的面积。

这种的课堂探究犹如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教师的引导形同虚设,显示教师焦急地进行教学铺垫甚至于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以一句“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来渡过困境。这就是典型的教师的思维来代替学生的思维的课堂教学形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思维地位,课堂提问简单的为“是”“不是”等来回答。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经验,精心预设,以学定教,真正实践“动态生成”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三、优生思维替代待进生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倡导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形式,但由于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策略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欠缺,合作探究学习形式对他们帮助不大,有时独立思维被同组的优等生替代。主要表现为:探究活动中,待进生不能参与到活动中,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的结果往往都是由优等生直接灌输,没有自己的个人见解等。这样的探究活动是被动的,往往在活动中充当了一个看客的角色。所以,对于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决不能流于形式,一方面,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将学生能力差异不大的学生进行分组,同时有明确的分工,关注每位成员的活动感受,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促进每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来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但由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时,没有针对性探究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都以优等生发现的结论为准,没有其他个人的想法,他们便都充当了看客的角色,探究活动的质量大打折扣。

一般的课堂教学时,很多教师都会觉得优等生的课堂发言“权威性”对其他学生的想法起到引导作用,他们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和盲目的跟从性,有时主导其他同学的个性化思维活动,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对于这问题,我们提倡优等生思维可以鼓励,但绝不能出现优生独霸课堂,待进生“坐享其成”的尬尴局面,如果大多数学生没有获得独立思考的时间,小组讨论就会被少数学生占有,很大一部分都会无从说起,特别是思维较慢的学生只能做听众,甚至人云亦云,长此下去易造成两级分化。因此,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和小组交流活动时,首先要提倡每个学生的不同想法,让他们大胆开口,鼓励个性化的答案。同时要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更关注待进生的发展。

对于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优生与待进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正视差异,关注每位待进生的发展,并采用有效教学手段,让他们得到同样的发展。比如:课堂上对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问,不需要学生一同回答,给待进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让待进生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等,这样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防止“替代思维”主宰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灌输的机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势必造成“高分低能”,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所以,有效课堂教学,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并让每位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观点,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升数学综合素质。面对教学中的思维替代现象,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处理,突出学生的主体第,正确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摘要:新课程背景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计数学实践、独立思维等过程,获取必备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思维被替代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形象思维替代抽象思维,教师思维替代学生思维,优生思维替代待进生思维。本文从以上三点作出肤浅阐述。

篇3:《驾驭情绪主宰自我》教学设计

一、以唤醒幼儿积极情绪体验为特征的“环境浸润”策略

1. 以安全的外部环境浸润人

幼儿的心理状况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因此, 我园努力从环境创设入手, 尽可能地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孩子们活动, 如, 新进幼儿园的小班孩子, 常有哭闹发生, 我们要求, 小班教室的布置尽量生活化, 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这里找到“家物”, 让他们有一种家的感觉, 不开心的时候, 可以去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

2. 以尊重的心理环境发展人

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我们始终要求教师要以关怀、理解、平等、尊重的态度去与幼儿交流互动。如, 在与幼儿交谈时, 要尽量蹲下或弯下腰, 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 并强调要多用商量的口气。与此同时, 我们还积极为幼儿创造条件, 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从中获得美好的情绪体验, 并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调控自己本来可能有的不良情绪。

二、以增强幼儿理解、包容、体验为特征的“情绪释放”策略

幼儿虽然年龄还小, 但作为生活的一分子, 特别是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他们当然也难免会有不如愿的时候。所以,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 都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 同时要尽自己所能, 去帮助幼儿掌握不良情绪释放的方法———这是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 在理解中释放不良情绪

幼儿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触发情绪反应情境的理解。譬如, 有一天, 大家正在兴高采烈地玩着玩具, 突然, 一个幼儿的玩具被另一个幼儿弄坏了, 于是, 那个被弄坏了玩具的幼儿就在一边“哇哇”大哭起来, 看哭解决不了问题, 于是又动手打起来……很显然, 哭和打都是幼儿不良情绪的体现, 但这样的方式只会使不良情绪进一步加重。因此, 我们要求教师在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时, 一定要注重引导幼儿首先学会用说的方式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 如, 可以这样告诉同伴:“你把我的玩具弄坏了, 我没有办法玩了, 所以我很不高兴……”当幼儿能够这样心平气和地表达的时候, 他的不良情绪也就会在自然而然中得到释放, 同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他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

2. 在包容中释放不良情绪

从幼儿成长的角度看, 每个幼儿都会有消极情绪, 这是他们成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 教师不能一味地压抑、控制幼儿的消极情绪, 而要帮助幼儿学会包容, 选择对自己和他人无伤害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这种情绪。引导幼儿把情绪表达出来, 鼓励幼儿用“说”的方法缓解心理压力, 为幼儿释放不良情绪提供支持和帮助。教学实践中,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机会诉说自己心中的感受, 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被我们在实践中称之为的“破涕为笑法”, 就是引导幼儿释放不良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以提升幼儿乐观、自信体验为特征的“移情教育”策略

1. 乐观积淀愉快经历

鼓励是激发幼儿乐观精神的最好途径。我们一贯强调平时一定要学会对幼儿说“你一定行”, 因为, 这样一句看似极为简单的话, 却常常能激励幼儿产生积极进取的心理, 增强他们的乐观精神, 从而促进其情绪自我调控能力的形成。我们要求教师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幼儿的位置上, 从幼儿的角度去体验幼儿的感情, 这就是心理学上称之为的移情教育。有一个叫怡怡的小女孩, 看上去很文静懂事, 但由于她母亲平时太宠她的缘故, 所以总是很喜欢撒娇, 情绪也常常表现得不怎么稳定, 而且, 课堂上老师叫她回答问题时, 她总是扭扭捏捏, 显得很不自信。在一堂儿歌复习的语言活动课上, 当怡怡面对教师的提问再次显现出那种“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的神情, 并且边上的小朋友也都在说:“老师, 怡怡她答不出来”的时候, 我们的教师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只是让她坐下算了, 而是微笑着走到她身边, 然后拍了一下她的肩膀, 对着全班的小朋友跟她说:“谁说怡怡答不出来?怡怡一定行的!”说完, 教师还带头请全班小朋友一起为怡怡鼓掌……这堂课后, 我们高兴地发现怡怡在课堂上开始能主动地举手发言了, 平时撒娇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这位教师能够站在怡怡的角度想怡怡之所想, 及时鼓励, 终于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这就是移情教育的魅力。

2. 自信激活积极体验

我园非常注重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 去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如, 具有我园特色的“勇敢的战士”“爬山洞”“送信”等体育活动, 既可让幼儿在活动中去勇敢参与并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 又能使他们在战胜挫折、获取成功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观和自信的重要, 并在这样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习得如何去调控自己情绪的方法。

四、以增进幼儿支持、信任、体验为特征的“家园合作”策略

1.“以家优园”重沟通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幼儿园值得挖掘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工作中, 我们充分挖掘具有一定教育理念与经验的家长, 把他们请到幼儿园, 和教师一起组织教育活动, 为孩子成长提供帮助和支持。小班的果果一天到晚总是坐不住, 而且总喜欢去碰碰其他小朋友, 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 动不动就发脾气,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 教师想了很多办法, 也与果果的家长进行了密切的沟通, 但效果甚微。最后, 在幼儿园家长资源库里发现了一位心理学教育专家, 在这位家长的帮助下, 经过一个学期, 果果的表现明显好转了。经过这件事, 不仅帮助了这名孩子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 也培养和教育了该班的教师。

2.“以园促家”重调控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角, 但家长毕竟不是教育工作者, 在面对子女的一些教育问题时, 往往力不从心, 束手无策。我们的主张是, 幼儿园教师主动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 了解孩子的教育状况, 与家长一道来解决问题, 起到调控家庭教育的作用。

有一位家长曾特意来到幼儿园, 向我们讲述她女儿“绝食”的事件:一直都是婆婆送女儿去幼儿园, 那天, 因为婆婆有事送不了, 结果, 女儿不乐意了, 非要奶奶送不可, 又是哭又是闹, 甚至不肯吃早饭。弄得没办法, 最后还是如了女儿的愿, 让奶奶送。不仅如此, 有时面对穿什么衣服, 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明明天热了, 她还是要穿那件漂亮的冬装, 不让她穿, 她就又会如此这般给你“表演”一通……这位家长很无奈, 向老师咨询。这件事让我们切实地感觉到在培养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方面, 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事后, 我们通过家长会集体辅导及个别沟通交流等方法, 让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后来的一次家长经验交流会上, 就是那位妈妈向别的家长介绍了在她再次碰到女儿要“绝食”时的成功处理办法。这位家长不仅有效地化解了“绝食”危机, 也让女儿的不良情绪在自觉不自觉中得到了很好的调控。这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加强家园合作, 以园促家, 确实是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形成的得力推手。

总之,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 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是一个既迫切又现实的问题, 而让独生子女们从幼儿时期就学会情绪自我调控的方法、形成情绪自我调控的能力, 既是促进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也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责任和义务。当然, 除我们上面提到的四大策略外, 独生子女情绪自我调控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应该还有不少, 为此, 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去作进一步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摘要:从四个方面谈了独生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策略。

篇4:《驾驭情绪主宰自我》教学设计

1.情绪管理及其必要性

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对“情绪”有过定义。在《人类情绪》一书中,孟昭兰认为“情绪是多成分组合、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孟昭兰,1987)情绪管理已成为组织行为管理学中比较前言的课题,是国家“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落实;在现代企业中,不少公司将情绪管理作为公司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情绪管理同时涵盖了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方法,“情绪管理实质就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它是研究人们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是对情商的挖掘和培植,是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李曙光,20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进一步改革,教师压力和情绪问题日益突出。《教育事业“十五”规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中提出“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高校是高等教育的基地,是教书育人,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则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直接决定者,是知识传承、教书育人最直接的参与者,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教师的言行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塑造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个人特质、管理和教学技巧都时时刻刻影响着班上的每个人。而情绪的波动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其产生“是人对外界刺激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李曙光,2012)。每个人都会因为工作、生活中的种种事情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教师本身不能管理好情绪,其本人和班级里学生就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因此,“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要求教师自身身心健康,做到有效地进行自我情绪管理。

高校公共英语课教师是高校公共基础课的主要力量之一,承担着全校各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任务,学生专业跨度大,水平参差不齐。同时,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改革的深入,同一班级和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差距增大,课堂教学和管理上的新问题不断涌现并日益突出。对高校公共英语课教师而言,面临的工作环境愈加复杂化,工作量无形加大,久而久之会在工作中产生各种负面情绪,甚至倦怠。因此,高校公共英语课教师的自我情绪管理,分析其对策和解决方法,是提高大学基础教育质量,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深化的重要途径。

2.高校公共英语课教师主要情绪来源

每个人都有情绪,高校教师也不例外。教师同时承担工作和生活双重角色。首先同所有教师一样,公共英语课教师也有生活压力和不良情绪。焦丽敏(2008)在《论教师的情绪管理》中认为教师的情绪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内部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其中包括教师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和社会对其期望、学校的软硬环境、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性格等。根据数据统计和各高校的现状分析,现今高校公共英语课教师情绪主要来源于上述因素。

首先,社会因素方面。“教师的社会地位包括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焦丽敏,2008)。高校公共英语课教师与英语系教师相比,普遍存在职称低、年龄低、收入低等现象。低级职称教师占三分之一及以上,副高及以上职称比例在一些地方性高校不到20%。同时,公共英语课教师年龄普遍偏低,40岁以下教师比例超过50%;年轻老师课时多、工资收入低,职业声望较低,面临巨大的职业发展压力。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情绪状况。如果在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教师收入待遇差,和现实社会物价房价等飞涨形成鲜明对比,就会产生抱怨从而无法全身心、充满激情地投入教学工作,“甚至无心工作”。

其次,公共英语课教师面临更多和更大的职业压力和经济压力。高校的扩招导致工作量的加大,课时量增加,部分高校每周课时数达到20节左右,严重压缩了用于科学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客观上导致科研水平滞后;但在职称评审中,公共英语课教师面临和其他专业教师相同的评判标准。

再次,各学校对学历要求的提高,不断压缩年轻教师的发展空间,没有博士学位无法晋升更高的职称已成大势所趋。因此,大量的工作和晋升门槛的日益提高必然导致其负面情绪的产生。同时,由于职称和年龄偏低,公共英语课教师所获得的报酬和繁重的工作、身心的付出及自身的教育投入不符。最近10来年,高校教师收入远远跟不上不断飞涨的房价、物价,以及在自我深造、论文发表及家庭各项支出。这些不可避免地造成公共英语课教师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

另外,学校的软硬环境对其负面情绪的产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对公共英语课的重视程度、人际关系、行政管理、学校为教师提供的平台等都可能影响教师情绪。

3.自我情绪管理

针对各高校公共英语课教师的各种情绪来源,教师的自我情绪管理十分重要。“教师情绪自我管理就是教师运用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觉察和分析,采取各种方法对情绪进行调适,缓解和消除不良情绪并使情绪处于积极状态的自我情绪管理过程”(焦丽敏,2008)。

首先,教师本人要建立起情绪疏导机制,让心中的不良情绪有发泄渠道。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认知评价,将意志力和情感结合,放平心态,不把自己的消极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学生,不让自己的心情影响对学生的评价,影响师生关系;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给予不同的期望值。建立积极健康的情绪发泄途径,例如参与运动、棋类、舞蹈、艺术等有效激励自己并放松身心的活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以博爱之心公正、无私、宽容、平等与同事和学生沟通,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塑造学生,在与学生轻松愉快的沟通中教学相长,使不良情绪得到正常发泄。

针对工作的压力和职业困惑,建立起长远的职业规划,引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策略探讨

(永安市第九中学,福建永安

对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有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其专业素质决定课程教学的实效。然而,事实上目前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专业素质距新课程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非常重要。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队伍构成复杂,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比例不高。

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一支专业性很强的教师队伍。然而,目前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专任教师的构成相当复杂。真正系统接受过信息技术专业培养、科班出身的教师比例并不高,不少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都由物理、数学物理、数学、地理或生物教师兼职或代授。这种复杂的专业背景必然会影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

2. 部分教师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构成不均衡,有一定欠缺。

为了既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让学生接受一些必要的信息技术前沿知识,新课程标准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与选修模块。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具备相当扎实的信息技术专业基础,另一方面还要随时跟踪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但中学在岗的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情况相对复杂。一方面,兼课教师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不很扎实,更谈不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知识了。另一方面,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任教师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包括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也跟踪和更新不够。

3. 部分教师教育学相关知识有所欠缺,导致教学能力不强。

除了专业知识外,教师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但目前,一些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老师没有师范类教育经历,而一些本来具有师范类教育背景的信息技术教师又缺乏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这就导致许多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的相关教育学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尤其是对于现代教育的理念掌握相对不足。正是因为其教育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及现代教育理论的缺失,导致一些老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有所欠缺。一些老师对信息技术教材处理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导自己一步步实现。教师的职称评定,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是影响教师教学动机的一个关键诱因。要抱着“积跬步,行千里”的思想,不断自我充电和自我完善,静下心来搞科研。心理学家认为人类“起主导作用的情绪和情感与人的最基本需要相联系,当这种需要获得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张磊)。了解自身价值、信仰及态度,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动机,从职业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不断地自我激励,实现自我的成长和进步。对公共英语课教师来说,在繁杂的工作之余,为自己安排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解除职业的困惑,早日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应呼吁并督促高等学校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的改变。针对公共英语课的特点,对教师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考核。

4. 结语

在现今高等教育发展中,公共英语课教师承担了大量的基础教育工作,但同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由此带来了许多负面情绪。人非圣贤,教师同样会受外界事物影响产生各种情绪。然而,有效的自我情绪管理能使公共英语课教师更合理地应对各种压力和不良情绪,从而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保持头

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一些老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一些老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还有一些老师不能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实行放羊式的管理。

二、影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不足的现状是外在环境和教师个体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笔者认为,最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长期以来,在中学教育中盛行的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功利主义教育理念和环境。正是这种教育环境造成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信息技术教师个人、中学生及家长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误区,才造成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人才配置的不均衡发展,包括教师专业素质的非均衡发展。

在目前福建省的中学教育体系中,中考和高考都不考信息技术科目。因而,在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驱使下,无论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本身,再加上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意义都存在认识误区:各地中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管理都是内紧外松。升学率仍然是他们主要甚至唯一考虑的东西,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对于他们而言,基本上是应付教学大纲的要求,无论是在师资配置,还是在软件、硬件配备等方面是能省则省;信息技术教师本人对所任教课程存在非常严重的职业倦怠,对所任教的学科缺乏成就感和压力。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认为,对于应付学业水平测试来说,他们认为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已经绰绰有余。所以在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方面,基本抱着够用就可的想法;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信息技术课程固然重要,但都是以后的事情,当务之急是学好考试科目,争取考上一个好高中或好大学,因此,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感兴趣,应付了事。

三、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路径分析

1. 各方要转变观念,克服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真正重视信息技术教学。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推动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必须先从观念入手,走出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上的误区,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大环境。从客观脑清醒、目标明确,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将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摘要:高校公共英语课教师承担了除英语专业外的绝大部分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任务。在繁杂的工作背后,他们承受了职业压力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情绪。针对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公共英语课教师应进行自我情绪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自身职业发展。

关键词:公共英语课,教师自我情绪管理,大学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Stephen Neale,Lisa Spencer-Arnell,Liz Wilson.Emo-tional Intelligence Coaching:Improving Performance for Leaders,Coaches and the Individual[M]London and Philadelphia,1998.

[2]焦丽敏.论教师的情绪管理[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3]李曙光.情绪管理:幸福科大建设的一个维度——在2012年全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B/OL].山东科技大学.http://sdkdb.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618675,2012.

[4]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5]张磊.青年教师工作中的困惑的调查与思考.[DB/OL].http://www.docin.com/p-186895564.html.

[6]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

上一篇:班风建设总结下一篇:8《致女儿的信》(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