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听课体会

2024-04-30

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听课体会(通用14篇)

篇1: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听课体会

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参加“高效课堂”听课有感

通过参加本次小学品德与社会听课活动,我的触动很大。通过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的不易。要上好一堂品德课,需要注意的问题太多,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情感人,以心换心。现在就自己此次听课活动,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首先,新课程理念方面,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活动氛围中学习、感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品德学习中来。第二,教师的基本功和整体素质高。

教师不仅课件制作的好,而且板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此外,教师在设计活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从中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开驰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同学们都能各抒已见,无拘无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着同学们那种争先恐后的样子,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师生配合融洽。

第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些教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再把这种见解,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地创设情景,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行为。

第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生活走进课堂,并且能够打造温馨课堂,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剪辑录像、制作幻灯片走进电教室。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奖励,也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心与心的交流。

此次活动,让我明白了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不仅要带领学生走进班级,走近科学,更要带领他们走近生活,走近社会,走近那些洗涤心灵的人和事。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引路人,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积极美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我们每一位品德与社会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使品德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痕。

李春红

篇2: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听课体会

三月三十日,我有幸听了临沂市思品优质课评选,共计3节课,通过听各位参赛教师的课,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使我对品社这门课的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充实、创新可以说是这次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令人难忘的特色。三节课的容量,使品德与生活课堂展现出来的是教学艺术与语言技术的融合,是教师教育理念与学生本位成长的深刻展现。回想听过的课有这个几个关键词一直在脑海中闪现:生活、活动、体验。下面我就从这几方面谈谈一些感受。

一、生活化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低年级学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主题向学生呈现了活生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手工制作等生活素材,为学生回归生活、体验感悟提供了清新的源头。既然生活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要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给予学生最为直观的感受,与他们一起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

二、活动化

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的灵魂,《品德与生活》以低年级学生日常 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作为场景,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个方面,为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内化构筑了宽泛的平台。在这三节课中,教师在教学中都能以活动串的形式组织教学,很好地突出了活动性,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有些老师能够充分挖掘活动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品德与生活》课所要学习的生活常识等等都是来自生活,教师将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自信、大胆、声音洪亮、语言流利的说出答案来,体现了学生的良好素质。从中可以看出平时老师下了很多工夫,这一点值得我学习。

小组构建非常成功,分组让学生讨论、表演„„老师和学生达成了很好的默契,学生积极动脑,思维活跃。

在这次评优课活动中,我觉得大家对于思品教学生活化的认识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并且很好地落实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同人类其他的活动一样,应源于生活,突出生活化,最后还要回归生活,服务生活,进而指导生活。在思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掌握的、感兴趣的资料入手,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效果显著。其次参赛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演绎课堂精彩。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抽象思维,因此在课堂中,增加教学信息的直观性与生动性十分重要。老师运用课件将声音、图片、图像、文字、动画和影像 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兴趣盎然地接受知识。老师们都使用了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自然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多媒体技术很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教师教学理念新颖,主要表现:一是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有较强的亲和力;二是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凸显。课堂上学生成为活动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成为指导者;三是注重师生之间学习过程的互动;四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而不是灌输者、传授者;五是注重教师形象的感召力,微笑、亲切的表情让学生听不懂也喜欢听;六是目标的完分体现,尤其是在教学目标上得以充分体现,让听课者觉得新课标、新资源的课程就应该是这样教。

这次听课收获不少,但关键是学而时行之,要将这些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轻松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成败的另一个关键,也是注重学生情感的关键。如果一名教师能始终面带微笑,始终令课堂气氛活跃,可以说他的学生在享受课程,她自己也在享受课程。我在这点做得不够,今后要好好改进。最后我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因此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活动很好,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教师的指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开口敢于交流、都有不同的收获。这是我今后将要努力的方向。

篇3: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听课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品德与社会,优质高效

一、趣味导入是优质学习的开始

导入是一节课学习的开始,它影响着一节课的课堂气氛的具体走向,也对整堂课的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特别精心地去设计一些新课导入的方式,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本上来。

如设计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环球旅行去》的导入,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关于环球旅行的视频,大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欣赏世界各地的美景美食,让学生对“环球旅行”有一个直观的视觉体验。接着再让个别学生起来谈谈自己想去的哪些国家旅行,以及对这些国家的认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为这节课起很好的铺垫作用。

如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是班级的主人》这一课,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座谈会的形式来导入教学,让学生先不看课本,大胆谈一谈自己觉得要怎么样做才是“班级的主人”。看法可以是对同学的要求,也可以是对学校和老师的期望。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过后,再来翻开课本进行授课。这无异于是对课本知识的一个热身式的学习,也对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贴近生活是高效学习的捷径

在新课改下,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材的编排顺序及其内容实际上都是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的,且很多课程在生活中都有相当丰富的案例和素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根据教材内容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多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注重深入浅出,用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也就是所谓的“生活发现法”。

正如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只有自己亲身去体验过的,才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充分理解其内在联系,最终再应用于生活之中。

再拿《我是班级的主人》这一课来说,由于学生众多,所以这个“主人”应该是一个整体形象,这样便牵涉到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处理,正是整个小学品德与社会的主题内容。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教师需将教学手段也拓展到课堂以外,如多给班干一些处理班级事务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办事能力,这有助于增强班干的责任心,也有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学生干部在不断的锻炼中提高办事效率,在班级中形成威望的同时还能和同学和睦相处,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同时,教师运用情感教学有利于让学生在掌握品德与社会课内容的前提下,真正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果再加上教师的以身作则,会更具说服力,令学生信服。

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在情感上的感受,科学地利用老师的身份进行课堂外的教学,重视交流与沟通的巨大作用。

三、生动活泼是高效课堂的外衣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理论性其实比较强,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照搬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一板一眼地背诵知识点,这只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那么教师要怎样才能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角色去学习呢?笔者认为,教师应首先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制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才更容易发现其中的品德知识,同时教师的语言也要尽量做到诙谐幽默。

如教师给出一个到邻居家做客的情境,提出问题:“我们在邻居家也可以和在自己家一样随心所欲吗?”给3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该怎样做客才会受欢迎,然后邀请一组学生上台来将他们讨论的结果以短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表演结束后让“主人”和“客人”分别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对方,台下的同学也可以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表扬和指正。这样学生既可以在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客观评价,自觉进行行为纠正,逐步实现行为规范。如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我们的毕业典礼》这一课也可以借鉴这个模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自己的毕业典礼提出希望,这时可以抛开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束,把学生们大胆的想法还原出来,趁机办一场令他们难忘的“毕业典礼”。这样通过着力改变原有的僵化模式,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是导演和演员,师生合力上演一部生活轻喜剧,以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这比干瘪直白的讲述更能为学生所接受。这当中教师的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像精彩的台词,教师幽默的语言可以把学生逗笑,让整堂课都充满了欢乐,使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活起来”。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到知识的外因,学生要想真正掌握知识,需要通过内因即自身进行消化吸收,即通过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将一个个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有趣起来,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通过外因来促进学生消化,才会更容易收到高质量的教学结果。

四、形式多样是优质课堂的保障

据调查,活动课是最受小学生们欢迎的课程,其原因无疑就是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授课形式活泼多样。那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也可以借鉴活动课的形式来进行授课,让品德与社会课以一个新面孔出现在学生们面前。

因此,除了上述的讲故事、演小品以外,课堂活动的形式还有很多,比如“成语 (词语)接力赛”“我来当老师”“挑战高手”“圆桌会议”等,而据采用过这些方式的教师反映,这些活动形式也都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以“圆桌会议”和“小小法庭”为例,学生们针对老师给出的案例,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去分析案例当中的人物的做法有哪些不得当的地方,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以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现象再提出改进方案,这诠释了小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给教师的一个很好的反馈。而活动进行时教师就在学生当中,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零距离的互动平台。这是多种活动形式其实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共鸣——这样的教学方法被称为情境体验法。它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验不同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然后将体验提升为感悟,最后再把这些感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个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课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五、结语

篇4: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听课体会

王林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第六小学 我们的左邻右舍 葛金玲陈定立

马慧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实验小学 当危险发生的时候 史莉周炜

孙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第二小学 合理购物 ABC 李芳

王新燕 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师范附小 陆地与海洋高冬玲

浦婧婷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第一小学快快乐乐上学去 沈万平焦桂芳

牛嘉鑫 广东省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 战争,人类的灾难 王淑丽

诸丽华 广东省佛山大良嘉信西山小学 我和动物交朋友

曾晓晖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 爸爸妈妈抚育我 晏利红

朱红玲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火炬小学 各族儿女手拉手 王彦铭刘英梅

姜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兆麟小学 从古到今话交通 王艳秀

方崇彬 山东省青岛市新世纪学校妙趣横生话语言 王志强

于丽 山东省威海市孙家疃小学走进商场

林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阳路小学 心中的110董永钰黄新清刘慧兰

袁雪莉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岩村路小学 我在长大 韦秋玉唐丽

梁晓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 我从哪里来王淑贤

池昌斌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中心小学 我们这样生活邬冬星

茅燕琴 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实验小学 节日大观 张敏华

吴芳琴 浙江省衢州市石梁镇中心小学 我也棒施燕红

苏艳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 我就是我 黄黎明

房丽丽 安徽省淮北市实验小学秋天在哪里邱援军

李莹 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城四校烦恼来了我不烦 向心丽苏爱敏

冯彧 辽宁省锦州市洛阳小学影响深远的汉字 屈志红李平马玲

张彦 河南省郑州市伊河路小学让世界充满爱王玉娟杨爱珍

陈艳蕊 河南省濮阳市子路小学伟大的先人武凤霞张瑞丽

郭高伶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杨建芳郭爱德

何辉 山西省实验小学集体力量大刘丽萍

李艳红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 日新月异的交通 郭建岗

张莉 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小学我们的大地妈妈 赖文锋俞建

周伟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大塘小学 汉字的创造与发展 叶国翠

马维莎 云南省个旧市鸡街镇中心小学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王林

黄原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水厂路小学我很整洁 孙玮熊卉

刘晟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泰安路小学交通安全要注意 王玲平

姚智泓 天津市河西区中心小学认一认祖国政区 穆宝环

范伟敏 天津市天津师范大学二附小 买卖中的道德穆宝环

鲁付华 天津市津南区双闸小学秋天的收获褚成红

王良 陕西省西安市兴华小学不要忘记 邵亚茹周晓燕

张婕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小窗口大世界 郑颖新王蕾

廖泽萍 重庆市渝中区巴蜀小学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陶元红车立安

洪霞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 好书大家看陶元红吴桂兰

薛宝卫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第二小学 青铜铸造一枝独秀贾美华王颖顾瑾玉赵跃

聂满欣 北京市教科院第一实验小学 这里是北京曹增坤

王永伟 北京市密云县第六小学坐 立 走 姿势好胡玲胡忠海李云柱

王静飞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正阳街小学 食品包装上的学问 薛淑珍陈云华

张雨 海南省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 圆明园的诉说王虎林秀霞

叶锋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小窗口大世界 谢爱兰叶丹扬

王文婷 福建省厦门市实验小学过去的游戏真有趣 苏惠珍陈丽芳

王达 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小学粽香满街话端午 关月梅

耿佳琳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 相约世博会关月梅

王燕婷 上海市静安区一师附属小学 学做班级小主人 关月梅

徐进 上海市一师附小五星红旗升起来 张蔚芹

黄璐 贵州省遵义市文化小学平安每一天 邱侠华珊赖胜蓉

朱小培 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喝水的学问 陈兰

金怡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 可爱的家乡人 胡春娜

柴坤 湖南省长沙市育英学校科技是把“双刃剑”王玲

彭艳如 湖南省长沙市育才学校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段晓宏刘英姿

尹荣 湖南省湘潭市风车坪学校汉字的魅力黄建平

薛芸 四川省成都市天涯石小学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孙保雯

褚媛玲 青海省西宁市红星小学我们的生命 刘静如

篇5: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听课体会

心得体会

杨承琳

2014年4月

山东省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听优质课是作为新教师的我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四月十五日至十七日,我有幸参加了全省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纵观本次优质课,参赛教师们精彩的授课技巧,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课堂调控能力让参与听课的我受益颇深,使我更加认识到我与一名真正的优秀人民教师的距离,激励我要不断学习,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培训,转变观念,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通过两天紧张有序的学习听课,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习领悟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参赛老师们渊博的知识和风格迥异的教学智慧让我更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教师仅仅掌握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过去的老师的形象,我们要做一名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学生快乐的人,这就更需要我们新教师不断学习各类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读书,同时不断向同事和优秀教师学习经验,积极参加省市镇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多学习,多积累,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二、参赛教师的基本功和整体素质高。

在这次听课过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各位参赛教师扎实的基本功、风格各异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魅力。他们不仅教态大方端正,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大胆的进行授课,教授新知时也能够抑扬顿挫,时时因教学内容而变得柔和或慷慨激昂,富有感染力,富有艺术性,每一堂精彩的课都流畅自然,思路清晰。他们独特的教学魅力感染着学生,也感染了听课老师们,让听课者和学生一起走进了他们的课堂里,走进学生的世界里。

同时他们教学手段新颖,所有参赛教师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制作的好,而且板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在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时,优秀教师们能够灵活处理,甚至敢于调侃自己。例如来自菏泽牡丹区二十一中的韩丽在应对多媒体课件出现故障时,不慌不忙地调侃道“看来电脑也被大家的坚强意志吓坏了”。

三、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方式和形式灵活

(一)教学目标把握定位准确,突出主题。表现为:

1、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教师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新闻事件、电视节目和视频图片,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兴趣,同时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学习的环境,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2、教师能着力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民主互动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课堂注重实践环节和实效性。

例如当有位学生说自己遇到的挫折是同学们经常欺负他时,有一位参赛老师调动全班给他出主意,但他仍然说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老师仍就不慌不忙耐心询问他原因,并再为他分析,而且呼吁同学们要帮助他,不要再欺负他,也要求此学生要坚强和强大起来。

(二)教学方式和形式多样且新颖,打造出高效课堂。

在这次听课中,各位参赛老师都运用了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形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比如他们自己会拍摄一些自己学生或孩子的视频、图片,或使用当前流行的电视节目、歌曲等,甚至进行学生竞猜、辩论赛、师生合唱等,以“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这都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特色。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从现在起,学习多种多样的课堂方式,亲身实践,逐步构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

四、课堂教学方面

(一)备课方面。从听课的过程中,我更加看出备课的重要性。各位优秀教师在备课上一定下了很多功夫,所以才能成绩一堂好课。所以备课这一环节对我们新教师来说相当重要。我们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更要备好自己的心态,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数”,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有效乃至高效课堂。

(二)导入新课方面

教师们创设新颖的情境问题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是设计一节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首先在问题情境的选取上,各位参赛老师会根据教材引例进行包装,或选取学生的实际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进行改编,还选取了动画故事、歌曲导入、热点新闻、流行的电视节目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成功打开学生求知思维的闸门。

(三)讲授新课方面

1、教师注重了对学生的引导、评价和点拨,针对材料充分预设问题之后,又能针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与点拨,让学生由具体事例形成理性的知识,水到渠成。

2、创设生活情境,有效激发兴趣。教师都能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和新闻事件,通过资料、图片、视频、小故事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问题设置有效性高,紧贴课本和学生,而且通常会在欣赏视频、看图片或资料等形式前提出来,更加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实践,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

4、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例如辩论赛、观看视频图片、做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且注意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5、教师们都摒除了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创新,例如有的教师就利用自己拍摄的视频或图片、师生合唱、小游戏、共喊口号、宣誓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资源,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环境。

6、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样化,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在这次听课中,有很多优秀的教师紧跟事例、课本或学生回答等采取了多样评价,既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激励学生学习与成长。

7、课程内容的延伸。在教学的最后,教师留给学生当堂活学活用的机会,例如,心灵感悟、畅所欲言、学以致用等,要求学生具体解决事例,或者写下体 3

会。这样做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会提供了一个课外活动资源,安排给学生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8、还有很多优秀的教师还在教学最后将知识升华,拓展学生视野,达到一举两得之功效。例如在<<挫而不折,积极进取>>这节课中,来自日照实验中学的尹萍老师就通过图片加音乐的形式带领学生一起感受了一下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发展道路上来,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也能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9、板书设计新颖,独具匠心,既总结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次听课中也不是每节课都是尽善尽美的,也存在着不足,略谈几点:

一、没有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引领功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的老师上课时,抛开课本上的经典事例不用,自己费尽周折找寻材料,反而不如教材上的通俗易懂。

二、教学结构安排还可以更紧凑,部分教学内容可以优化。粗略统计,有的老师设计的活动一节课不下六七个,过多过滥,有的视频故事很好,探究却没有充分展开,浅尝辄止。而且留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短。

三、很多教师没有合理运用评价,只是简单的重复。总是用“很好”、“不错”几个字敷衍过去,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四、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参与活动的参与度与深刻度不够。各位参赛课堂中教学问题基本上都是老师预设的,都是在试图分析解决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课堂上,基本上没有看到老师主动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更没有听到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五,对问题的设定层次性不够,太笼统或模糊不清,或者问题没在学生看图或视频前提出,如:出示材料或视频后,问学生“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认识到什么”等等,让学生不知道要回答什么或学习什么。

篇6:《品德与社会》听课体会

鹤山乡中心小学:贺永芳

今年寒假学习班2013年2月18号至22号在我校多媒体教室里观看了《品德与社会》的视频学习,听了几位老师的品德与社会优质课,收获颇丰。课堂上学生训练有素,并且整节课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始终很热烈,学生的思维始终很活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游戏导入,激发课堂气氛。

这几位老师都是从游戏出发,这样使得课堂气氛一开始就被激发了!教师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从孩子的学习生活出发,以活动、游戏为载体,引导孩子们亲身感受、体验学习的乐趣。由于这次讲课评比我们市规定了课题,所以难度比较大,但是即使这样,老师还是能深挖教材内涵,充分利用资源,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规则与爱。

二、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丰富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教学中,几位老师都在尝试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评价方式的改变,使用实用、贴切的语言,真正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评价,并采用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小组评价、生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可以说这些老师的课堂教学为我以后的品社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有效的课件辅助,是多元解析教材的重要手段。

视频录象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因为《品社》课在课前需要收集很多的资料来充实课堂,并且与生活走得很近,这些都是学生平时生活的写照,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唤起学生共鸣。

四、行为落实,提高品社课的实效性。

在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当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 等等占有极为重要的分量,而这些成分的形成、变化与提高,都是以个体的亲身经历、主观体验为前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就不会有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性。本次听课多节课中,教师都十分注重到这一点,在学生产生了丰富体验后,继续关注学习效果,组织延伸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

五、教师个人的素质优秀

大家的风格各异,我切身体会到老师素质的重要性,教师的课堂驾御能力 和教学机智,教师的语言,都显得那么重要。教师熟练的操作多媒体,能让课堂更加流畅;教师到位独特的评价,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教师灵活的课堂调控,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的语言有激情,能带动孩子的情感。

篇7:品德与社会听课心得体会

1、课程目标、

单元目标、

活动目标、

人们在行动前,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选择正确的路线和交通工具,安排好行程。同样在选择教学方式前,教师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应当在课程总目标的引领下,吃透教材,借助教学参考书,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确立准确而有科学的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做到方向正确,路径正确,操作方式正确。

2、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体力弱、自制能力差,在进行现场调查和参观访问时,不能到危险的地方,在进行资料调查,不能在分析、概括方面给他们提过高的要求。选取活动时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能使他们在活动中产生感悟和共鸣。教师要根据相关目标,找准切入点,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在玩中会得到身心的愉悦,在玩中,他们会在某一方面去探究,去学习、去创造,并品尝苦与乐。即使经历酸甜苦辣,他们都会觉得是成功、是享受、是欣慰。

3、儿童参与活动的选择

提倡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者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当然儿童自己或参与选择的他们熟悉的、喜欢的活动,更能体现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力。更有利于用儿童眼中的世界进行感悟、发现、探究,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儿童参与的选择活动形式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的选择,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助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是教师为他们提供若干方案,让学生从中选择。

4、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供了发挥教学创造能力的平台,教师要切记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工具,凭借与手段,教材提供的资源只是“诱发”师生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应从教材出发,切实明白教材的编排意图,依据实际,扩大教材的功能,广泛开发和利用其他形式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聆听了十三位教师关于新课改的示范课,也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如朱金梅老师在讲授《李奶奶身上的伤痕》时,给学生组,分别为南京大屠杀中人数伤亡、战争的背景等等的交流小组。最后以动情的汇报展示出来。新课标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在本次讲课中,四位教师都体现了这一新课改精神,成为本次讲课的最大亮点,当然也让我受益非浅。

体现四个互动:

A、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B、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内容互动。也就是有选择的来使用教材。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

C、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D、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儿童间的合作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习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篇8: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探讨

在思想品德课上, 若教学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 则可让学生自己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表演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 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临其境, 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 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 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 就可以让学生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 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 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 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 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行动并外显出来。

二、组织辩论, 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 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 深化明理, 而开展课堂辩论, 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 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征博引, 唇枪舌剑, 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 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探究, 在辩论中深化明理, 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 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 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 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 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 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 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 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 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 学生得到启发, 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都可能暗藏危险, 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 从而提高道德思辨能力和认知水平。

再如上网, 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 社会上的看法众说纷纭。在家长和老师看来, 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 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致屡禁不止。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 有意采用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 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 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 学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到实处。

三、开展实践, 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 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外, 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 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 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有利于知行统一, 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部分家长只重视智力的开发, 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 这就造成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 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 逐步形成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如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 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 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 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 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 有意识地体验不同的工作岗位, 体验劳动的过程, 感受劳动的艰辛, 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理解和尊重劳动者, 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后, 我安排了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 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提高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 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 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 促进儿童由“知”向“行”转化, 知行统一。

四、换位体验, 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 加深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 促使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 有一组名为“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 给他人添乱的事;其次, 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 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 会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 倡导“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理念, 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 只图自己痛快, 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从而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教育, 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教师通过设计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 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 既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又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

摘要: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过于强调让学生接受学习, 学生缺乏主动精神与活力, 易产生厌学心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 不仅要通过课堂完成教学任务, 在生活中也要处处有教育, 时时有教育,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质量。

篇9:随堂听课,促进常态课优质化

进行随堂听课,是推动每一位教师构筑理想课堂的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更是推进学校“以师为本”的现代学校管理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近年来,我们把课堂研究作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主要抓手,把随堂听课作为课堂研究的重要内容进行实施。实践与探索的经历使我们积淀了一些虽是肤浅也算得上经验的点滴之谈。

随堂听课需要舆论先行。通过问卷调查,得知相当部分老师对随堂听课疑虑重重、抵触情绪很大。因为按老习惯,听课是提前安排做好准备的,哪有领导、校长、教研员等不打招呼随时到课堂听课的做法,相当部分教师认为心理承受压力大,这一做法有抓教师“小辫子”之疑。通过大会、小会、印发有关通知等做了一系列解释说明工作,让教师明白随堂听课是按常态课的标准来衡量、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常态课优质化,在于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加上“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这个堂而皇之的理由。通过舆论先行,将阻力消除在萌芽状态,铺设了一条配合、支持随堂听课的畅顺通道。

随堂听课需要制度指引。随堂听课这一措施的实施,是常规教学管理的改革,必须要作为一项整体工作来操作。我们制定《关于认真做好随堂听课有关工作的通知》,明晰随堂听课的启动时间、随堂听课的参加人员、随堂听课的形式以及随堂听课与绩效奖金挂钩等各项细节及操作说明,操作性、针对性、系统性、整体性非常明显,便以操作实施。

随堂听课需要层层发力推动。我们在实施随堂听课的工作中做到层层重视(镇府、教办、学校、科组);层层行动(镇长、分管教育领导、教办领导、辅导员、校长、主任、科级组长一齐深入课堂参与听课评课,有时集中行动听课、有时分批深入学校、有时由教办牵头、有时由学校组织);层层跟踪了解(不定期总结、分析随堂听课情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明确下一步做法);层层督促落实(教办不定期向领导汇报情况,教办主任不定期查看辅导员的随堂听课记录,不定期了解各校随堂听课情况,校长不定期了解行政人员、科级组长的随堂听课情况),由于工作落实,教办、学校的全力参与,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堂听课需要与绩效挂钩。各级领导的层层推动,产生积极作用,作为随堂听课的真正对象(教师个体)是被动参与、表面应付,还是积极、主动行动,这才是关键。随堂听课与绩效挂钩,把每一节的随堂听课的评分与学校、校长、学校全体教师、教师个人(课堂主讲者)的期末绩效奖金挂钩,目的是把每所学校的校长、教师与随堂听课的工作开展、工作效果捆绑在一起,其作用是促进全校的每一位教育者都能高度重视教研工作,积极参与教研工作,促进教研水平的整体提高。因为如果个别人对教研工作不积极参与,造成教研水平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其随堂听课的评分成绩低,学校、校长、教师的绩效奖金就会减少。这就确确实实需要每所学校对教研工作做到全校一盘棋,采取“传、帮、带”,采取“一帮一”,采取“结对子”等等手段、办法来提高教研的整体水平;就确确实实需要从校长到普通老师都重视教研,重视提高业务水平;就确确实实需要从校长到普通老师都重视上好每节课,促进常态课的优质化。

通过近年的随堂听课,我们发现,随堂听课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常态课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随堂听课也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并增强了校长关注研究随堂听课的意识。

篇10:小学品德与社会听课心得体会

2016年5月6日在京小举行的品德与社会课讲课比赛中,我有幸参加,真是受益匪浅啊。

讲课的老师们各具风采,有的激情高昂,有的温文尔雅,有的有条不紊,有的铿锵有力,有的神采飞扬。她们用热情、认真和耐心演绎每一节课,使听课的人也心潮澎湃。

她们引导学生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网络、实地考查、采访有经验的人、亲身体验等方法来搜集资料。在充分的准备之后,课堂上,采用讨论、故事会、交流、表演、实地观察感受等活动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活动起来,主动发现知识,牢记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她们的教学中,由于学科的故事性,学生对内容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所以,教学中他们都能适当把握一个尺度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活了。他们采用不同的语言激励学生不同的表现,让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并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得到老师来自不同程度的认可,继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们在品社学科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有价值的资料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将更多的精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地以饱满地情绪将课上内容消化并吸收。虽然只有两天半的学习,但是我感受颇深,让我觉得只要下苦功对文本进行解读,使课堂更具有吸引力,就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受益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向讲课的老师们学习,学习她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学习她们对教育认真的态度,相信以后我会做得更好,加油!

李卉

篇11: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听课体会

凤鸣小学 闫晓娜

在今年的四五月份,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非常荣幸地聆听了市教委组织的特级教师讲师团的专家授课和区教委组织的省市级教学能手的优质课。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看到了每节课都凝聚了各位教师的付出与智慧,都有其独特之处,可以说是各有千秋,精彩纷呈;每节课都很好地展现和诠释了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和新的课堂教学策略。这次观摩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学习体会与反思。

1.导课形式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纵观所有课,共同的特点是教师准备充分,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注重课前交流。交流是个引子,教师可以通过短短的几分钟和学生进行短暂的沟通,这个沟通很有必要。首先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学的和谐进行。其次消除了学生紧张的心理,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带到学习情境中。有的老师在课前交流时就埋下伏笔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通过活动启迪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

心理的同步发展。

2.善于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各位教师都能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巧妙地把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遵循数学教学“直观——抽象”的规律,既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又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参赛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为我们做了最好的展现,较好地诠释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令我回味无穷。

3.预设与生成如何正确处理?

数学教学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及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由此可见,数学教学过程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自然生成。然而,只要是参加过讲课比赛的老师就非常清楚,最担心的就是在课堂上出现自己意想不到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处理好了可能会成为一大亮点;处理不好有可能会使这节课大打折扣。在本次活动中,这样的情况也出现了不少,但多数老师都能作出巧妙的处理,但仍有部分教师处理的不太好,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也要不断探索和思考。

4、面向全体还是只顾多数?

数学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全

面、和谐、健康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这样的讲课比赛中,有时很难把握。在这方面我有切身的体会: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参加了市级教学能手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我执教的是《百分数的意义》,由于初次参加这种活动,在执教的过程中有些紧张,导致整节课有些环节衔接的不大好,在学生自由探索发言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最后练习进行的较快,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这样的问题在本次活动中这种现象也出现过,这也让我困惑不已,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那么教师如何充分利用每节课40分钟的时间,组织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5、在这次比赛中,老教师的沉稳干练让我印象深刻,老教师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后盾,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值得我学习。

几位参赛教师的激情活力,在讲课过程中都明显的显露了出来。比如我校的郝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内容设计有梯度,问题设置层层递进,形成问题串,问题创设清晰明了;李云芳老师讲课有激情,善于走到学生中间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白爱霞老师善于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调配课堂能力强,能够及时地合理的组织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更多的老师数学教学语言规范,讲课语气有亲和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注意板书的合理设计,使学生一节课下来,能清晰的看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注意了让学生主动探索,更注重了学生交流。

记得有位专家说过:“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这种习惯并不是上课发言、遵守纪律的习惯,而是能够和老师一起思考的这么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形成的前提是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引用一位教授的话说:“课堂教学上,老师讲的拙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引发学生思考,而引发学生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块儿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实实在在的学到东西,做得确实很好。这些,都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值得去好好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总之,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教师走上了讲台,不是重复一次教案,而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应深入解读教材,了解课堂,寻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课堂生命的再创造,争取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走进数学,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并且能自主地进行尝试,为学生真正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态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善于理性思考、积极开拓应用、勇于创新变革的人。

篇12:品德与社会优质课比赛观摩心得

一、寻找“闪光点”

这次获得特等奖的选手,他们的课堂都能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先进,体现课改方向

“千教万教教人做人”,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放在了三维目标的首位,这一点在这次大赛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获得特等奖的几节课更是如此,在他们的课堂中,不是不要知识与能力,而是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理想的教育等,有的时候,为了突出这一目标,知识的教学也尽量淡化,比如获得特等奖的湖北选手和山东选手整节课没有一个字的板书,但是他们的课堂有魂有神,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学氛围民主和谐,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充满激情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开展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全体学生都能积极、热情地参与教学活动,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以学生为本,使每位学生获得发展等课改理念得到了很好地贯彻。

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而不虚化,很多老师都做足了功课,他们选取教学资源充分考虑授课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态势。对学生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导之以行。比如浙江选手讲《诚信是金》时,用学生自己的学校双十中学的校训“勤毅诚信”导入,立即拉近了这节课与学生的距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湖南选手讲《礼貌显魅力》时,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设计了学以致用:“礼貌大阅兵”,厦门是一个旅游城市,要求各组推选一人,以厦门小主人的身份与一位观课老师现场交流2分钟,要求用文明的语言、亲和的态度、端庄的举止与对方交流,可以宣传和介绍厦门或自己的学校,并请老师留言鼓励。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强化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二)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技艺娴熟

这是这次大赛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几乎每节课的整体设计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尤其是一部分选手恰当地采用了板块式教学设计:湖北选手讲《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时,分三站:第一站 承诺的责任,第二站 自觉的责任,第三站 我们的责任,教学环节一目了然,非常清晰。天津选手讲《对不良诱惑说“不”》时,先让学生走进“诱惑城堡”,然后把教材上的知识体系分为六个任务,让各组组长抽选,每组完成一个任务,可获得一把走出“诱惑城堡”的钥匙,最后六把钥匙汇集在一起,才能打开大门,走出“诱惑城堡。这些板块之间的过度紧凑自然,教学思路清晰,结构构建合理,设计的活动精而适量,设计的情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设计的问题思维含量高,利于启迪、开拓学生的思维,整个教学过程优化顺畅,十分有序。

就每个教学环节而言,很多参赛选手的设计也很有创意。以导入为例,有情境式、设问式、震撼式、体验式等等,各有特色。海南选手讲《发现自己的潜能》时,先请几个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当一个同学介绍自己姓“欧阳”时,老师就问“欧阳”在百家姓中排第几,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接着说,有一个十岁的孩子就可以,然后播放相关视频,自然地引出潜能的概念。云南选手正式上课前,先让学生做一个热身活动:同桌讨论,厦门哪个地方最好玩?然后让同桌两个学生中左边的那一位站起来再和坐着的同学讨论:厦门什么小吃最好吃?接着问学生喜欢那一种讨论方式?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要讲的课题:《平等尊重你我他》,等等。

参赛选手娴熟的教学技艺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标准流畅的普通话,富有感染力的表达,行云流水般的课堂驾驭,充满智慧的课堂教育机智,都体现出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仅举两个方面:首先,以点评学生的回答为例,学生回答的问题虽然都是教师预设的,但学生的回答有可能是教师没有考虑到的,这些课堂生成的处理恰恰能体现出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教育机智。如山东选手讲《控制和调节情绪》时,设计了一个环节:“拓展延伸 寻找快乐的理由 ”他先播放“中国达人”刘伟的视频,引用刘伟的一句话:“虽然我失去双手,但是我还有一双腿,所以我感到幸福。”然后让学生仿句,寻找快乐的理由。其中一个学生这样说“虽然我不能战胜别人,但是我可以战胜自己,所以我感到很快乐。老师立即说:“如果你能经常战胜自己,老师相信终有一天,你一定可以战胜别人”。这样的点评把学生的感性回答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反映出教师成熟的教育机智,立即博得了观课教师的掌声。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是这次优质课大赛的最大亮点。课件的制作也许只能用精致来形容,选手运用的幻灯片很少有单纯的文字表述,从内容上看,都是图片、音频、视频的综合选用,从技术手段上看,除一般的POWER POINT制作,还综合运用了会声会影、FLASH制作等手段,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对烘托课堂气氛,达成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即使是一张单纯的文字表述式的幻灯片,背景也做得很精美,十分养眼。也举两个小例子:江苏选手讲《相逢在花季》时,有一个环节是让男女生分别说说自己的优势,表述时间是一分钟。怎样控制这一分钟呢?老师在大屏幕上显示一个大挂钟,老师说开始,这个挂钟的秒针开始运作,与此同时,背景音乐响起,秒针走了一圈,一分钟时间到,学生回答结束,背景音乐停止,整个过程给人以美的享受。吉林选手讲《灿烂的中华文化》时,问学生“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他用了一张幻灯片进行归纳,所有的形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词语色彩缤纷的、千姿百态的组成了一个中国地图的形状,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图形的最核心部位有一个最醒目的、最突出的词语:爱国。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整个设计也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三)教学预设充分,教学特色鲜明

精心的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教师在教学预设上多花一分钟,就可以节约所有学生的一分钟。本次参赛选手不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技术,都在预设上下足了功夫。为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几乎所有的选手都精心选取了与授课所在地厦门双十中学相关的教学资源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他们或拍摄学校的教学环境,或搜集学校的校史资料,或撷取师生的生活片段,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湖北选手选取的“舟曲泥石流”视频,山东选手选取的“智利矿工”视频,湖南选手自拍的DV“小明寻礼记”视频,吉林选手选取的世博会“清明上河图”视频等,都体现出执教者在钻研教材后的精心设计。这些精心的预设,既使课堂生动充满活力,也拓展了课堂的容量,学生接受的知识包含了教材上的、老师自个的、互动生成的等,教材在这些课堂上“只是一个例子”。

总体来看,本次参赛选手大都有较鲜明的教学风格,男教师或潇洒自信,或诙谐幽默;女教师或亲切自然,或深情款款。其中,河北选手温柔婉约,娓娓道来,与学生交流像是进行心理访谈;山东选手语言优美流畅,教态端庄大方,整节课像是在主持一档综艺节目;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吉林选手,他的语言表情风趣幽默,多才多艺,与学生合唱《青藏高原》,独唱东北二人转,以至于课后很多人直呼其为“小沈阳”,他也毫无争议的获得了本次大赛唯一的“最佳风采奖”。

二、弥补薄弱点

平心而论,我们区的优秀教师在学科专业素养、教学技艺方面其实并不见得有多大的差距,最可怕的落后是理念的落后、思维的落后。市教研室吴奇老师在我市教研会上曾提出:“赛课课堂常规化,常规课堂赛课化”,这种提法对于那些只重形式忽视内容的赛课课例是有警示意义的,但是也被很多人错误地理解为平常上课怎么上,赛课时就怎么上。但这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我们的常规课堂究竟是怎样的课堂,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我们的课堂是不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我们的课堂有没有贯彻课改理念,我们的每一节常规课是不是都做了精心的预设。如果我们平常的每一节课都是为了考试的“满堂灌”,或者是走形式的一个又一个,让学生应接不暇的“满堂问”,抑或是没有明确目的,随便一个问题就让学生讨论的“满堂乱”,我们怎能在赛课时创新出奇,真正体现课改理念,从而得到专家评委的认可。所以要想提高赛课水平,还应象吴奇老师所说的,要从常规课堂做起。我们应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改理念,把握好思品课改的方向,把握好尺度;要先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后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既走进教材,弄清本意,悟出新意,重新整合教材,实现再创造,又走出教材,为构建教材贡献力量。

另外,在CAI的设计及使用上,我们应潜心钻研;在教学技艺的完善上,我们仍需精雕细琢;在教学风格的形成方面,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篇13:品德与社会优质课听课体会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因此, 在品德教学中, 我们要特别关注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 做到教学内容安排有实效性、针对性。品德来源于生活, 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学生品德的内化不是凭空实现的, 必须要以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多年的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教学目标越容易实现, 道德观念也越易被学生认同和接受。教育家赞科夫呈说过: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 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在每节课教育内容的安排上, 我极力做到不脱离课标, 不拘泥教材, 让《品德与社会》走进学生现实生活。

选择教学内容力求做到紧扣课程标准, 充分体现《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现实性、社会性。如:教学《我们手拉手》时, 我插入了大家共同关注的“面临埃博拉”这一热点话题作为教学内容, 学生谈兴高涨, 畅所欲言。通过具体实例, 学生轻松地明白了:世界各国在各方面相互依赖的关系, 知道世界各国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这一知识点。在学生情感交流之时, 达成目标完成, 学生分析时事的能力得以增强。

二、创新教学模式

《品德与社会》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 其重要标志是学生主体参与程度如何。教学中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新鲜感, 是唤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的前提。课堂教学体现双边活动, 是因为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乐学+乐探+乐展+乐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本认识上形成的。学生在课堂中不只是倾听者、接受者、被训练者, 而是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探究者加入进来, 他才能有优点要展示, 有想法要表述, 有问题要暴露, 从而反复认识自己, 修正自己, 使自己得到发展。以此为前提, 我实施“四乐教学”模式, 开展学生相互评价, 实现了教学途径的多样灵活。 (1) 乐学——自主学习, 乐思生疑; (2) 乐探——小组合作, 乐探释疑; (3) 乐展——快乐展示, 质疑求新; (四) 乐用——知行转化, 乐于运用。此模式以学生心理认知特点为基础, 以激发兴趣为起点,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乐学、善思中完成学习任务, 并通过过程评价, 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 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如:教学《《战争风云下的苦难》一课时, 我让学生课前看一部战争电影, 从而使学生有所感悟。教学中, 我首先质疑:人们都爱好和平, 为什么还会有战争?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在此基础上展开广泛交流, 并借助那些具有震撼力的悲惨的战争画面, 拉近学生与苦难中儿童的距离, 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战争带给人类的苦难, 进而对和平产生强烈渴求, 以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提倡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提倡教师做学生的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尊重学生的人格, 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准则, 也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因为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教师要对学生多一点关爱, 少一些指责。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 走近他们, 深入到学生群体中, 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差异、特长和人格,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信任每一位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学习发展的潜能, 积极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个性发展;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美好的情感, 学会赏识和欣赏每一位学生, 努力让学生处于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教师还要展现人格魅力, 做到笑口常开。教师脸表严肃, 学生就会心理畏惧。如果多些鼓励, 多些沟通, 让学生各抒己见, 课堂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发言, 争抢回答的场面。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师生关系自然也就和谐了。

四、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

我们知道, 品德课教学除注重课堂明理外, 还应课外导行。教学时, 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 组织学生躬身实践, 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知行统一, 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如教学《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时, 鉴于农村六年级学生对自己的一些消费行为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认识不够, 对身边、对家乡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认识不足, 再加上学生缺少参与环保活动的锻炼机会, 造成环保意识不强。为此, 我组织学生参与白水湖水污染情况实地调查, 我将全班学生分成调查访问、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几个组分别参加实践活动,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初步调查报告, 再召开班级汇报会。

总之, 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方式方法, 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 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 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摘要:《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 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好这门课程对儿童的一生一世有着重大影响。

篇14:怎样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关键词:读懂;创新;精心设计;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33-01

品德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优良的品德,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它往往表现在小事中,表现在细节上,它体现在一个人的谦让、关爱、诚实、勤劳等品质。品德的重要性,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通过《品德与社会》课让我们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良好的品德,作为一个小学品德教师有着不可推缷的责任。那么,该怎样上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几点建议:

一、读懂教材,用好教材,不断创新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目标,我们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个单元总目标来选取的,这些内容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品德教师,我们应该深入大纲,深入教材认真钻研,读懂教材,从而让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服好务。

另外,我们在使用手中的教材时,还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也理所当然要改变。我们要读懂教材,善于利用教材,又要敢于跳出课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课本只是一个蓝本,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于课外。比如,我在上《让爷爷奶奶高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回家问一问,让他们深入老人的生活,去了解老人的内心,感受一下老人是否幸福。然后再让学生做一做,回家亲自为爷爷奶奶捶背、洗脚、剪指甲等,让学生明白,我们尊敬老人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寓教于活动之中的课程。因此,本课程的活动是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中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就应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例如: 《学做小雄鹰》这课,要求学生能分辨哪只雄鹰做得好,并向它学习,从而让学生愿意做勇敢、坚强的孩子,不娇气,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单纯地给他们讲解这些道理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故事导入:给学生讲两只雄鹰的故事,一只勇敢,常常练习飞翔,一只懒惰,一天到晚只想玩。在大风雨来临时,勇敢的那只拍拍翅膀飞上了蓝天,懒惰的那只只能躲在窝里。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所以一下子就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让学生在纸条上写出自己想做又不敢去做的事情,再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展开“帮一帮”的活动,花传到哪个孩子手里,就让他说出自己的困难,其他同学帮帮他。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就把知识掌握了。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抓好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庭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改变。很多父母给子女带来了丰厚的物质生活,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却让孩子们滋生了好吃懒做的思想。一些离异家庭的子女要么脾气怪,行为习惯差,要么自卑,内向;留守儿童们要么没人管,要么被娇惯成小少爷,小公主。据有关心理专家研究结果表明,21.65%-32% 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为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切实抓好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十分重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情感,真实的而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抓好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例如:《伸出爱的手》一课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残疾人需要我们的同情、关心、帮助.让学生自觉地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

上一篇:单位乔迁对联下一篇:世界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