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2024-05-02

参加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共9篇)

篇1:参加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2014年9月,我参与了《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的研究,这个课题我既是负责人,又是参与者。

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于我来说,感受良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做课题这个过程中的体会:

一、好的研究氛围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需要。

我庆幸,能成为课题研究成员,我们学校参加这次课题研究的共有四位教师,我们经常在一起通过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反复地进行讨论、分析,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及时交流研究的实践经验。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不断地产生碰撞与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有了这次课题研究的经验,我们一定会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为我们共同的教育事业而努力。

二、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科研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填补了我教研活动的空白。课题研究,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制定出来的,它需要科学理论做依据,有实践经验做支撑,这就迫使自己认真地去学习,研究。在课题研究前期,我们在课题组的组织下,通过听讲座,查阅大量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学习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案例等,自己也查阅了专家的学术著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量,提高了自身素质。随着理论素养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也不断增强。尤其体现在文本解读的深度和教学设计的环节上。课堂上,我努力实践有效教学,突出学段教学特点,引导学生初读感知、熟读感悟、美读抒情、读后延伸,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效益,与学生共同成长。同时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课题磨砺了“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意志。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个成语沿用到今天,几乎是家喻户晓了,它告诉人们:恒心是成功的必备条件,这个成语在我们写文章中仍然体现出来了,它在一个人的成功中有着不可抹灭的作用,在其中支撑我们永不放弃的力量便是恒心,我们都明白“吃尽苦中苦,方知甜上甜”的道理,事业的成功,需要付出漫长的岁月和超长的代价。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不可能获得成功,就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今天,我们的研究也是需要恒心的,因为知识是从一个字、一道题、一本书、一门课,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如果没有恒心,不从“一”开始,不进行坚持不懈的的积累,想一鸣惊人,那只是空想。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探求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人,才能登上高峰。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使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自主阅读学习习惯和科学的自主阅读方法,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虽然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因为课题的研究涉及到许多现代教育理论问题,再说,我们教学实践时间又短,难免存在着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还需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通过总结和反思,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教研、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我们课题组认真了解了“当前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后,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读制度”、“图书交换制度方法” “一帮一制度方法”等。这样就能有序、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当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并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学习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记得刚接手我现在任教的这个班时,在阅读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读一篇课文必须先标上小节号必须要了解主要内容。这样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例如:“写人记事”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写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文章,了解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了解写作顺序或观察顺序;第三步,读,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写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去体味感情。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把主动权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首先,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那样的读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应当在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特别是合作学习,除了明确学习目标外,还应当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真正成为合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发言者。使小组学习有序、有效的开展。小组长轮换制,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不是教师不闻不问了。

教师应在巡视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醒学生有必要时甚至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听取学生不同见解。这样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才有效果。最后,主动权给学生,在阅读教学的汇报、交流时,往往一位学生答对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错了,就请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对了,于是,这个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对了,就能代表全班学生都懂了吗?显然,这是重结论、轻过程,面向少数人的表现。同时,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较普遍,如:一些学生掌握了,另一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就会受到批评。提出把主动权给学生,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四、提高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可以丰富词语,又可以广泛的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将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当作故事课来上。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组织读书活动,检查阅读效果。组织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看谁读的书多;举行故事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谈体会,谈收获,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检查读书效果。检查后,认真总结,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总之,要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做到:热爱学生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法,大胆创新。阅读过程中既要集中注意力,更要动脑子,还要勤于动笔,这样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参加课题研究以来,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它不仅拓宽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通过这次课题研究的实践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

我们课题组认真学习了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里面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具有阅读的能力,小学阶段每个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以上。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下面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谈一下心得体会:

一、激发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作为老师我们有必要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主动地、愉悦地进行阅读。他们在读的过程中会获得大量的生活信息和阅读能力,写作水平都会潜移默化地增长。我的做法如下:

1、从课堂中延伸。比如说我们在进行了《亡羊补牢》教学后,我会让学生告诉我自己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故事,请他简单为同学们介绍一下故事内容,并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及时鼓励,让同学们对这孩子产生崇拜之情。当然当天我还会布置一项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收集相关资料,贴在我们班教师后面的“课堂内外”区域,供全班孩子阅读;也会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开展讲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选参加全班总决赛等形式促使孩子阅读。

2、建立班级图书角。一般我会要求每个孩子带一本以上自己最喜欢的课外书到学校放在我们教室前面“图书角”区域,建立班级图书角。孩子们就可以在图书角自由取书阅读,常常会有孩子凑在一块读一本书,也有几个孩子同读一本书的情景,通过这样的形式阅读更有利于孩子们的交流,通过孩子们的交流也更激发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3、共读,即全班孩子共同读一本书甚至共同读同一篇文章,创造属于孩子们的共同语言和密码。这样的主题阅读也更利于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更能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

苟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会轻松面对语文学习,助益颇大。

二、传授方法,有目的性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但孩子光有学习兴趣,毫无目的,光凭兴趣走马观花地读这样也收效甚微。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向孩子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经验。这里我就谈几种我常用的方法:

1、单元阅读收集法。现在的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比如我在进行鸟这个单元教学后,我会让孩子从书上,网络上查找一些与鸟有关的文章,一些鸟的介绍。孩子们阅读完后会把自己喜欢的,认为好的,值得为同学们推荐的文章复印或打印出来,贴在我们班专用来收集资料的区域“课堂内外”进行展出,进一步激发孩子阅读收集的兴趣。这件事我也坚持了一年多,每个单元我也这样做,应该说每个孩子每个单元的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扩展。

2、勾画法,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我会要求孩子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用不同的符号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好词好句好段,让后注音细品。这样有利于孩子全身心投入阅读,调动自身多种感官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勾画,逐渐养成了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摘抄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先摘录下来,然后积存进孩子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我每天要求孩子必须摘抄五个好词,两个好句。这样不仅利于孩子积累,其实也是在强制性要求孩子每日进行必要的阅读。我相信通过孩子们的日积月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4、晨诵、午读、暮省法。这个方法是由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晨诵,我是让孩子在早晨在教室,在轻柔美妙音乐的陪伴下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午读即让孩子们利用中午的时间阅读他们自己童年的书籍,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小王子》、《木偶奇遇记》……;暮省我是让孩子在自己的读书记录中写上今天自己读了什么书,想对书中的朋友说说什么。

三、保证孩子每天必要的阅读时间。

作为教师,我们应指导家长督促孩子每天进行三十分钟阅读,其中十分钟用于读报。在这十分钟读报时间通过中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的默读,快速地观其概貌,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在第二天语文课前有三分中新闻汇报时间,有本班成员轮流汇报新闻。

四、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读物或文章。

这三年来我每月都会通过班级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孩子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让孩子们觉得有书可读,有目标性阅读。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总之,在新世纪里,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语文老师要从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传授方法,有目的性指导阅读,保证阅读时间,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读物或文章四方面,对孩子进行长期不懈地引导,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良好的语文素养,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五、指导学生学会评价阅读结果

具体的课外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评价自己所制订的目标、计划、实施情况,以及所获得的知识,提高应用能力。阅读结果是阅读过程的产物,可反映出学生的基本阅读情况。因此,评价时,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从阅读结果出发,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反省,从而体验成功,养成习惯,促进学习目标完成。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采用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手抄报以及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有一个展示学习效果的平台,使学生进一步产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等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促使我们小学语文课题组的研究人员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课题研究经验,我们的科研能力逐步提高,同时我们的个人素养、教学水平等等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学生们更是最大的受益者。

《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忙忙碌碌的课题研究工作就要接近尾声,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收获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在困难面前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一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我们语文老师要下苦功夫,狠抓阅读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农村学生语文学习现状,我觉得阅读教学的重点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生只要有了阅读兴趣就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我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歇后语比赛,成语故事大王,读书能手等等。学生非常感兴趣,都跃跃欲试。阅读自己早已精心准备的材料。其实这个准备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积累的过程,还能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能力。通过精彩地读书活动,有些同学展示自己,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找到不足之处,得到了进步;还有的同学通过倾听,思考,记录,学到在课本上没有接触的内容,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知识。我班有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叫陈妍润,她思维灵活,语文基础较好。语文活动课她总是班上的积极分子。记得有一次歇后语比赛的语文活动,当读到“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时还摇头晃脑,不但字音准确,而且入情入境,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

二、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

学习语文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就是朗读,它对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文章内容的理解有着特殊的功能。当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离不开老师精心指导,一个朗读能力强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学生有感情朗读。当老师能说出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并且能有感情朗读文章,学生会深受感染,并且喜欢上这位老师,喜欢语文这门学科。

首先,老师要多肯定,少批评。一次阅读课上我让学生先自由读,教师再示范朗读,然后指名学生朗读,并且及时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好的方面给予鼓励、表扬,不足之处指出,且教给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孩子有所进步。

其次,根据情况分层次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朗读。班上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外,还应读出感情。对于中等生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或者句子能读出感情。那么部分存在认读困难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能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提高朗读的信心。

再次,训练学生语感。我经常会准备几篇适合本班学生朗读的文章,请学生读,读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再综合几条比较好的,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学生就能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了。来自单亲家庭的李向阳是我们班的学习尖子,头脑聪明,学习认真,酷爱课外阅读,多次在语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为班级夺得荣誉。阅读展示课,总能看见他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朗读他时声情并茂,非常投入,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无不对他投以赞许、羡慕的目光!

三、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默读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做到不出声,不能指读,主要运用视觉接受信息。默读训练之初,我不过分强调读的速度,不会提出过多的思考要求,只要学生集中注意力,能认真读课文就可以了。当好的默读习惯养成了,我就会对学生默读的速度提高要求,培养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在默读过程中找到问题,如:课文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这又是一个大脑思考、提炼的过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会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有些让学生自己从文中找到答案,有时展开小组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

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有目的地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例如: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有的词语同学们不理解意思,我通常会让他们用找近反义词或者造句的方式来理解,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词语意思,还锻炼了学生说话、造句的能力。遇到较长的、难懂的句子时,通常学生自己很难理解,我就会采用同桌讨论,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成一致,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如果其他小组不同意小组或要补充答案,就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我再综合各小组的答案。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准确理解词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五、拓展阅读,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农村孩子不如城里学生知识面广泛,词汇量丰富,所以往往表达时不够具体,不够生动。我在教学了《动物的睡眠》后,让学生去书店购买或者借《昆虫记》来阅读;学了童话故事,我又给学生讲格列佛到大人国被指控,只得逃跑的故事。学生听得入了迷,我就让学生课外阅读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了解更多有关格列佛的有趣故事。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还能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它会永远指引着我们继续去探索,前进。

篇2:参加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助攻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收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关系到学生语文多种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

2.学生的阅读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阅读习惯欠佳能力弱,缺乏读书的兴趣,过多沉迷于游戏看动画片中,主动读书的人很少或仅限于语文书,课外书籍几乎无涉及。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缺失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颇为担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识,过多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懒于动脑思考感悟,缺乏自己的感受,他云亦云,以他人的认识代替自己的见解。教师的付出多,过于亲力亲为,费时费力却效果不佳。

3.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共同需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深切的融入文本,去探究、理解、感悟,才会有个性化的体验,才会在语文能力上得到提高,同时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形成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

2.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意识和能力,学会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践行有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关键词

“阅读”是搜集处理n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自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地选择要阅读的书目。自主阅读能力,它是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贵在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感受、认识。

二、课题名称解读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旨在立足语文课堂,结合课内课外阅读,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问题、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力,寻求解决之道。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了解本班学生阅读的现状,阅读兴趣缺乏的原因,寻找探索一定的方法,对学生有一定的引导。

2、对于阅读的一些不良习惯行为予以纠正,加以正确引导,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方法。

3、立足语文教学,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的自主意识、思考习惯、提取信息的能力予以培养提高。

4、提高学生主动学、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5、有针对性的解决 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践行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研究步骤

㈠准备阶段(2013.5-2013.6)

1、确立研究课题

2、进行理论准备,制定研究计划

㈡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确立研究对象,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确立研究方向。

⑴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有多少人对阅读感兴趣,有多少人对阅读缺乏兴趣。

⑵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有哪些? ⑶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使其有自主阅读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方法,有自己的认识。

⑷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总结一些可操作的方法措施。

2、第二阶段:通过调查谈话了解学生阅读现状,缺乏阅读兴趣的原因。立足课堂对自己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结合理论支持,探索解决之道。

3、第三阶段:在课堂上实践,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步骤方法,改进阅读教学的无趣苍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

㈢总结阶段

结合教学实践,撰写心得体会、随笔、教学设计、论文,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总结可操作的经验方法。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结合本课题撰写有关的随笔、教学设计、论文等。

2、对学生的阅读现状有所改善,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有提高。

篇3: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本文对话,与文本交流。自主阅读能力正是培养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的富有个性的阅读。学生只有在充分的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悟出文本的精髓,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调查对象和设计

1. 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本班的50名学生,采用问卷法了解学生自主阅读的现状。

2. 调查设计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法了解学生自主阅读的基本情况,笔者对个案进行了入度研究,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主要目的是调查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了解学生自主阅读水平欠缺的原因。

三、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 自主阅读内容选择的盲目性特征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自主阅读大多以训练阅读分析能力和提高写作水平为主要目的,因此教师推荐的自主阅读,大多以阅读理解训练和小学生优秀作文为主,名著和著名文学作品则很少有人问津。在小学生自主选择的自主阅读内容方面又以青春小说、漫画游戏为主,这类作品的品味一般较低,只能作为放松身心的一种消遣,并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2. 自主阅读层次的浅显性特征

小学生的自主阅读主要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一些粗俗、不健康的文学作品在小学中普遍流行,这类文学作品的语言、文章结构以及所传达的中心思想,都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造成小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大多只能接受一些轻松愉快的笑点内容或者一些浅显的白话文章,不存在对文章结构、文章立意的深层次分析,在文章思想上也没能够激发学生学生认真学习的热情。对自我人生发展的思考。

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1. 以问题设计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从不知到知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表面看似毫无疑问的地方设置疑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以分析一点为出发点,达到以点促面的效果

自读课文不同于讲读课文,不需要教师面面俱到,自读课文的学习只需要通过教师的点播,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剖析具体的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教师的分析方法,全面学习自读课文,达到以点促面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课文所获得的成就感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增加了兴趣,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3. 通过教学策略的指导,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起点。语文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固定的定理和推论,语文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呈现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也指导着学生的学习,这些共同的规律就是我们需要交给学生的学习策略。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的富有个性的阅读。学生只有在充分的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悟出文本的精髓,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摘要:自主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法的富有个性的阅读。学生只有在充分的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悟出文本的精髓,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主阅读包括语文课文的自主阅读和学生课外自由选择读物的自主阅读。本文通过调查了解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现状,并探究通过课堂教学促进自主阅读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冯燕.语文自主阅读的教学现状分析及矫治[J].中学课程资源.2013(7)

[2]张圣忠.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的几种教法[J].中国民族教育,1996(5)

篇4: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抑或是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民族。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主要渠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一部分必须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熏陶、浸染中习得的。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

二、实施过程及措施

1.确定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这么大的阅读量应怎样得到保证?学生应阅读、适合阅读哪些材料呢?为此,我经过反复研究,认为理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具诵读类

包括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像《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读古诗词80首》及里面的补充诗词240首,《三字经》《小学生优秀作文》《名人名言录》《常见歇后语》等宜在晨读课、语文课及各种活动课中让学生吟诵、熟读,以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长期坚持,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经典名著类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条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我们列出的必读书目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神秘的草房子》等10本;世界著名少儿历险故事丛书——《奇境历险》《绝路逢生》《鲁滨孙漂流记》等6本;《中国儿童阅读文库》——小说篇、古诗词篇、散文篇;世界著名童话系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童话365夜》;世界著名神话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中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童话故事集》《红岩》等。

(3)了解浏览类

老师应该把引导学生阅读报刊、网络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之一。如果能让学生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那么语文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主要报刊有《小学生文摘报》《学生天地》等。

2.举办读书成果展览会

(1)读书笔记展示

(2)课外古诗词背诵比赛

(3)选拔优秀活页作文进行奖励

三、取得的成果

1.初步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自主阅读的研究与实践,改变了我们班的课堂教学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化:(1)变被动接受为积极阅读;(2)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3)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

2.学生的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

(1)自主学习兴趣得到一定激发

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代课教师来上课,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较活跃。

(2)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一定培养

好些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他们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学生不需要老师多讲,而是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查工具书,同学之间开展讨论,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3)学生个性得到一定发展

由于在課堂教学中建立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和交往的主动性、自信心得到增强,他们不仅敢向同学挑战,还勇于向老师、辅导书挑战,课间、课上学生会向老师提出很多问题,甚至对老师的看法、结论、辅导书的答案提出意见。他们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答案。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1.理论上

主体性教育思想和理论作为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在实践探索中,我对理论的认识和把握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学校课程、教学、德育管理中,如何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还缺少深入的思考。

2.方法上

在研究的方法上,我更多地使用行动研究法,强调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和提炼。但是,由于我研究经验的局限和平时工作强度的影响,疏于对研究过程的记录、总结和反思。

3.对学生的态度上

我对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不够,学法指导还不够。一些长期被动接受的学生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引导和督促。

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实践和研究中要不断加以解决,加强学习,调整和完善课题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同时进一步寻求有关专家的指导,借鉴同类研究成果,力争使我的研究更富有成效。只要不断地思考、实践、反思、探究、再反思、再实践,相信一定可以使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篇5:参加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研究,初步摸索出关于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读书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学科探究的积极性、学生课堂参与度有了明显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也促进了我们教学理念的转变,使课堂教学的面貌大为改观。

一、师生反响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对学习语文课和写作文提高了兴趣,课堂效果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习变得主动起来了。

1、学生在课堂上状态积极,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求异求新的欲望强烈。

2、学生初步养成了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良好习惯,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每个学生都在读书中取得了不同的收获。

3、课题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二、结论与思考

(一)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可行性。小学生阅读兴趣日趋浓厚,学习质量明显提高,语文课和作文课和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在课堂上状态积极,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求异求新的欲望强烈,推进课堂有效性的实现。

(二)课题研究的体会与反思

在将近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和心得,但我也清醒的看到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1、心得体会:

(1)课题研究不是一个纯粹从经验到经验的简单过程,而是必须用一定的理论知识作支撑,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理解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控制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应的研究技术等,这是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保证。

(2)开展有效教学研究,除了必须重视理论指导外,还要注意借鉴和汲取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校情加以改进,这是一个借鉴与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3)要注重实践。课题研究不是一个纯粹从理论到理论的简单过程,“理论的实践乏力,实践的理论疲软”,都是课题研究不能上水平、上层次的重要原因。必须真抓实干,实现基本理论走向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

2、反思。

(1)个人科研素质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研究积极性、持续性不够,课题研究有脱节断档现象。科研能力需进一步的提升,课题研究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局面。

(2)在课题研究中过分关注了自己表达水平与能力的提升,然而对学生表达的关注却显得有些薄弱,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不能很好 2 的同步发展。通过研究,我还发现在提问过程中调动学生兴趣的策略和方法还缺少一定手段,还有许多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篇6:参加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办事处杨店小学

【摘要】本课题由我组语文教师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汲取知识、丰富视野的方法。初步达到:学生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读书方法,掌握从书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阅读阅读能力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社会是文化多元,环境复杂的社会,人们在当今知识总量以成倍速度递增的前提下,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有了自学能力,可以去有效地掌握知识,开发独立思考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量太少,对课本以外的知识知之甚少,读书习惯有待养成。个别喜欢看课外书的学生缺少读书的方法,经常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我们确立了研究课题: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

我们在早餐之后特别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晨读30分”,专门对学生进行具体、切实的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指导课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

(二)选编小学生阅读书目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结合本校各年级学生知识特点,我们选编了一套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1、诵读类。包括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

2、童话类。中外著名童话故事。

3、浏览类。时文、报刊、网络的阅读。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他们不仅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阅读报刊、网络新闻等,让学生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增加阅

读量,提高阅读效率。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利用阅读指导课,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读书方法,如浏览、略读、精读等。对于时事新闻只需要浏览和略读,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文字的大致内容: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何事,老师利用报纸或电脑网络对学生进行训练。对于词藻优美的句子或是富有哲理的话语,要学会细细品读,也就是精读,边读边想像,把自身融入其中才能体会到深刻的涵义。比如教学生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时候,因我班学生都见过大山和漳河水,所以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结合对山、对水的认识来体会“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意境,从而让学生想像出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的画面。

除了教学生品读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如摘录型、介绍型、体会型等,培养学生善读的习惯,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每个学生都有一本笔记本,在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先记录下来再独立解决。遇到的优美的词语、句子也摘抄下来,反复体会,学以致用。

(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使学生勤于阅读、乐于阅读,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才能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从而保持旺盛的阅读热情。因此我们为学生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外阅读经历。

1、激趣导读,读给学生听。语文教师选择性的在晨读时间绘声绘色的为学生朗读经典文学,如《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木偶奇遇记》等学生感兴趣、喜欢听的故事。小孩子都爱听故事,每次讲故事都是心甘情愿地坐端正,全神贯注地聆听故事,这告诉我们教师,要好好利用孩子的这点兴趣大做文章。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但能记住故事的情节,同时也刺激了他的阅读神经,建立起读书是一种乐趣的观念。

2、自由阅读经典文学。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为主,低年级也有适合的各种图画书和绘本。

3、比较读,以讨论为主。因为学生们读了故事以后,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讲出来,设置这个环节,完全是给了学生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

4、回家向家人讲故事。家长听完后要给孩子提提建议该如何改进。

5、睡前阅读一则小故事。形式自选,可以是家长读,可以是自己读,也可以是亲子阅读。通过亲子形式的阅读,增进父母也子女的感情,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

6、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①制作剪报本——学生用A4白纸自己装订成剪报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从报刊中看到的最喜欢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这些本子上,同时加上标题,在四周添上花边,或在适当处加插图或加一段读后感,很多学生制作得精美别致。

②坚持写摘记——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厚硬皮本,专门摘记从课外书报中读到的重要信息,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知识、写作知识、对联、4字成语、文学常识等等。

③教务处组织举办了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知识抢答等有趣的活动,来营造积极阅读的良好氛围。在2013年“六一”文艺演出中,二年级同学表演的课本剧《抗日英雄王二小》以精彩的表演、真挚的感情,博得了所有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演出后剧中的台词成了校园的流行语,同学们对课本剧的表演热情空前高涨。

三、课题研究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素质。

1、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有了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掌握了多种自主阅读方法,这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早晨的“晨读30分”时间,学生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我任教四年级的有些同学平时不爱看书,业余时间都是看电视玩电脑,经过半年多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现在他们都开始喜欢书了,每到星期一总会有同学拿着新买的书向同

学们“炫耀”,然后同学们投以羡慕的目光。现在班上读课外书已蔚然成风,同学们互相传阅书籍,广扩视野。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课内外的巩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包括: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勾、画、圈、点、批,以笔助思的习惯;品词评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都大有好处。

3、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老师近一年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许多自主阅读的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几种读书方法;将阅读与讲述、画图画、表演、思考、比较、写作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会记眉批笔记、摘录笔记、提纲笔记;会写读后感。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二)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阅读教学得到优化。经过课题实践,教师走出了以往的阅读教学误区:注重数量,忽视质量;指令性太多,自由性太少;放羊式朗读太多,指导性朗读太少。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所转变,倡导自主阅读教学,使得阅读教学得到优化。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仅让学生受益,语文阅读教学也有了提升。以前语文课预习阶段完全由老师引导带领,现在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学生掌握了预习课文的要领,并能在初读和精读中体会文中的含义,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只需要稍作点拨学生就能心领神会了,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语文阅读教学也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课题名称: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编号:Xkt2013470

课题主持人:刘圣华

篇7:参加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铁锋区和平小学张伟和

一、问题描述(选题依据)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未来的文盲定义为“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面对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快速纷繁,“终生学习”已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学会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指出“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一辈子负责,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更是引发学习的地方”。

实践证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单一化,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匮乏。只有倡导和实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得到主动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突出应用及推广价值):

面对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教师要率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来实施和落实。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兴趣活动,并通过对学生进行自学策略的辅导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指

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技艺、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分组学导式

按照一定的组合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单位,由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评价,这种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就叫“分组学导”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的“自学—反馈—点拨—认知”四个环节的“分组学导”教学模式。

2、问题推进式

这一模式是在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性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只是相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做对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3、启发讨论式

这一模式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有两种基本的讨论形式。

4、实践探究式

为了给课堂带来鲜活的知识和无限的生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发动他们搜寻学习资料,从自己的世界出发,动手动脑去寻找、发现和辨析学习资源,从而真正地摆脱教材和教师束缚,自主地拥有一片广阔的学习的学习空间。

四、课题研究方法:

讨论分析法、研究活动法、总结概括法、材料分析法、直观图示法。

五、预设课题实施步骤和保障条件:

1、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的研究准备(时间2013-3月—4月)

(1)成立课题组

(2)拟定课题实践方案

(3)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测评

第二阶段:实验的进行(2013年3月——2013年12月)在教学实践中,探明实验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与推广价值。

第三阶段:实验的总结(2014年1月)

(1)实验后,以前后测评结果判断学生的能力提高。

(2)将课堂实验的活动过程上升到理论,总结出一套“自主学习”模式,并全校推广。

(3)有关成果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科研。

2、保障条件:

1、校领导对该实验课题高度重视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本年组老师的共识。

3、有班级管理能力强、素质高并热心教改工作的青年班主任全力支持。

篇8:参加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1 制定阅读计划

1.1 安排合理的阅读时间

根据人体生物节律的显示, 一个人的记忆强弱和情绪高低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内表现不同。“一天之计在于晨”, 早晨空气清新、头脑清醒, 比较适合记忆。因此, 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应在每天早晨七点至八点这段时间里, 大声朗读课本原文, 背诵其中的经典佳句, 朗读课文的延伸材料如背景介绍、作者简介和知识链接等。中午在十二点到一点这段午饭之后、午休之前的时间里, 泛读一些感兴趣的、有关百科知识的书目。鲁迅在《随便翻翻》一文中就倡导我们要随时放一些书在手边, 逐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最终从书中获得许多好处。这个时间段人的思考速度较慢, 不利于高难度及深层次的思考。因此, 阅读感兴趣的百科书目, 既顺应了自己的心理习惯, 同时利用潜移默化的作用补充了知识和素养的某些不足。晚上十点到十点半之间, 心绪宁静、思维开阔, 则比较适合阅读一些中英文的经典著作, 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当然, 阅读时间的安排并非一成不变的, 因每天的事务以及每个人的生物节律不同, 所以学生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阅读时间的安排。

1.2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 “课堂教学根本无法保证学生摄入足够的语言输入, 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的实践, 学生的外语能力只有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逐渐培养起来”。 (束定芳2006) 课本里泛读材料的量远远不够, 还需选择补充大量材料来扩大知识面, 并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和人文素质。然而书籍的世界是知识的海洋, 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 课外阅读材料如此之多,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呢?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 (1985) 的输入假说认为, 语言输入在学习者理解的基础上增加一点新的东西, 但又不能超出学习者的理解水平, 这样的输入材料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才会有利。培根的《论读书》中也提到过:“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慧, 学习数学使人精密, 学物理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高尚,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见, 不同的书对于学习者各有不同的作用。因此, 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 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多选择专业性强的书籍, 比如课文中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与课文主题相同的其他文章, 以及有关商务翻译、英语教育、英美文学等方面的阅读材料都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其次, 多读中英文经典著作, 虽然有点晦涩难懂却相当有价值, 因为经典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经大浪淘沙后沉积下来的美文珍品。这些经典包括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圣经故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傲慢与偏见》等等, 都是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且写作技巧高明, 都值得认真品读。最后, 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还应涉猎百科全书的阅读, 包括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其它领域书籍。因为英语专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与独特性, 且如今社会正迅速发展, 各科知识联系越来越紧密, 所以有必要了解和接触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 以弥补这一缺陷。

2 使用阅读策略

学生在选择好阅读材料之后, 便要开始浏览目录和前言, 然后相应地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对于有一定难度、写得较好的文章, 尤其是教材中的优美篇章, 要进行精读, 即认真剖析、归纳, 最后获取详细信息和深层次内容。对于与文章主题相关, 有一定延伸性的课外读物, 如《二十一世纪》、《英语周报》、《海外英语》等, 可选择泛读, 这样有利于积累大量词汇、结构和句型, 培养语感, 提高对文字的反应能力。而对于其他专业或领域的书籍, 可选择略读, 大致了解内容即可, 以此扩大知识面, 补充自身知识和素养的不足。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可以在每个月的月初将阅读材料选择好, 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阅读策略, 将阅读目标明确化、具体化, 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2.1 阅读目的为获取专业知识

丰富英语知识、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所指的丰富英语知识包括三个方面:扩大词汇量、掌握全面的语法知识, 以及积累一定的西方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知识。然而这三方面并非独立分开的, 而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赵云丽等 (2009) 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指出“如果学生词汇水平差, 就很难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 更谈不上阅读理解能力了”, 且进一步发现“英语专业学生最大的阅读困难是阅读材料太难, 文章长, 生词多, 主要原因是自身词汇量的缺乏”。可见, 词汇量的大小极大地影响着阅读能力的高低。而牢固掌握语法知识, 则可以在阅读中遇到令人费解的长难句时, 对句子进行恰当的分析, 从而准确理解并把握正确的信息。另外, 平日多积累英语国家的社会、地理、历史、风俗等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有利于提高阅读水平。因为文化是生活的反映, 一个民族的作品总是跟它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的。获取专业知识这一目的决定了采取精读的策略。因此, 学生在晨读时, 应做到全神贯注大声朗读, 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 有计划、有目的地背诵;无声阅读时, 要准备好一本词典和一支笔, 逐字逐句地品悟, 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一旦遇到不理解的字词, 一定要勤查字典, 然后用笔圈点、批注, 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应将新学会的知识以及瞬间的灵感记录下来并日复一日地积累。因为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有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这样长期坚持, 必将使学生们极大地提高英语专业知识, 轻松应对大二学年的专业四级考试和大四的专业八级考试, 甚至可以受益终身。

2.2 阅读目的为获取百科知识

如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 而“读”是获取直接信息的基本手段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慧, 学习数学使人精密, 学物理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高尚,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且, 知识面的狭窄可能导致常识性或原则性的错误发生, 而大量的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们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并提高审美能力。可见, 涉猎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必要, 而且十分重要。然而, 面对着如此浩瀚的信息量,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必要有效的信息呢?采取泛读策略无疑是个较好的选择。阅读时, 学生应做到抓住主要内容、领会大致意思即可, 要避免出声读、点读、回读或查询所有生词字义等不良习惯, 打破追求完美的心理。只有这样, 阅读速度才能提高, 知识面才能得到更大拓展。

3 完善阅读后期活动

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 涉及到阅读前后所做的各项活动, 因此在阅读过后做好相关工作也是相当重要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只有博学善思才能在自主阅读中取得丰硕成果。由于精读和泛读是两种不同的阅读策略, 因而阅读后期活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3.1 完善精读后期活动

精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读后首先要勤于动脑、认真思考, 仔细分析并归纳总结作者的意图观点、写作手法及社会意义等。其次, 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形式不拘一格, 可以摘抄佳词妙句、精彩片段, 可以写出读后感, 也可以点评图书内容。通过做笔记的方式扩大词汇量、巩固语法, 全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最后, 对于某些较好的专业性文章, 学生可自行练习缩写、改写或复述。这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 不仅可以加强综合概括语言知识的能力, 而且还可以训练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3.2 完善泛读后期活动

泛读过程中, 不论哪个领域、何种体裁, 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且主题有意义的阅读材料, 都可以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在增长信息量的同时提升自我思想高度和人文素养。其次, 积极地与同学进行阅读交流、讨论看法。阅读交流是同学间相互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的重要途径。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的价值观、思考角度不一样, 因此阅读之后的感想也不尽相同。阅读完某部作品之后, 可以就写作技巧、修辞手法、中心主旨等多个方面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也可写下读后感与他人分享。这样, 思路才会越来越宽, 收获也会日益增多。

4 结束语

大一学年既是由依赖型的高中生转变为独立自主型的大学生的过渡阶段, 又是为今后大学学习生活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 而且当今社会知识更替日益加快、提倡终身学习, 因此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对于英语专业大一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这个目标, 则应该从读什么、怎么读、什么时间读、阅读后怎么做等方面入手, 做到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 使用正确的阅读策略并切实做好阅读后期活动。只要将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坚持不懈地执行, 那么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将能够得到很大提高, 同时也有利于为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1985.

[2]杜学增.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3]高吉利.国内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状况分析综述[J].外语教学, 2005 (1) .

[4]黄和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

[5]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J].外语界, 2002 (6) .

[6]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 2006 (4) :29.

[7]王后.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策略调查报告[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1.

[8]翟文明.阅读能力提高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篇9: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关键词:阅读教学;自主能力;策略

在任教小学语文教学的年年岁岁里,总感到学生阅读感悟之目标是普遍能够达成的。但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自感存有相当的不足。也因此进行过比较有意义的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循环往复,已开始获取阶段性的研究效果。

一、在学生阅读中让学生随文本学习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篇目目,说其是姹紫嫣红的园圃,值!说其是美甲胜天的富矿,可!因为都处于大家之手,入选教材时,有的还被编者做出一定的删减,比较适合小学生去阅读。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人们都比较关注学生以阅读去获取信息,并达成相关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目的,学生也因此在这些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一定层面的教学活动中,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还没有得到比较充分的培养,究其原因是平时的阅读人们比较忽略学生随文本去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譬如,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修辞手法,是我们小学生在阅读中都喜闻乐见的,而我们在教学时,一般都忽略了。一方面是新课程标准对此没有做过多地强调,另一方面是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感悟可以说是千头万绪,我们的教学也多是那样的无暇顾及。殊不知,修辞方法不只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习作语言的运用问题。所以,作为阅读教学,文本中的修辞是绝不能忽视的。至于文本中的修辞,让学生去随文本进行学习,我们必须考虑其策略,多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不必去讲授关于修辞的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常识;至于文本的修辞,我们还可以多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模仿去进行实践性的运用感悟。类似于修辞方面的语文知识还有许许多多,犹如词语运用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一样,也都是我们小学语文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义词一般人都认为就是说同样一个意思的话,换个不同的词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在语文教材文本中,越看似简单的东西却越包含着越多的内涵,需要引导学生细心地去挖掘、思考,当学生都去细心地挖掘思考时,从中得到的也就会很多很多。

二、在学生阅读中让学生随文本扩大阅读范围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篇目目都出自大家之手,这是人们所皆知的。但因教材的篇幅有限,入选于教材的都是选取的相关章节的内容,或者就是已经改编着的内容。如果让小学生也能够达成自主阅读感悟的目的,那我们所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让学生局限于对教材文本的阅读,必须力求做到能够让学生的视野得以充分而又不断的扩大。在平时,虽然我们也在学生扩大阅读面上做了一些事情,但大都是些无用功。要想真正让学生能够扩大阅读面,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学生感到喜欢读的资源,或者就是需要迫不及待地去阅读的资源。怎样的资源是学生喜欢和迫不及待需要读的资源呢?平时的阅读视野的扩大,力求做到与教材文本的紧密联系。譬如对一些教材文本中古诗文的阅读感悟,小学生就会遇到不少的困难,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我们小学生所不够知晓的,作家的生活经历也是学生所陌生的,作品所处的时代也是远距我们一个个小学生的。所以,有必要激发小学生广泛阅读的情感,也在阅读中比较理想地为学生做些知人论世的铺垫,当学生能够获取一定的知人论世的相关知识后,那学生阅读古诗文,无论是兴趣还是能力则可以得到比较现实意义上的提高。譬如教学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我们不仅仅就让学生从律诗的文字和韵律上进行感悟,而让学生去阅读一些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也让学生初步涉猎毛泽东这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人物的丰功伟绩,那学生对《七律·长征》的阅读感悟则会深一些。

三、在学生阅读中让学生随文本选择阅读材料

从一定意义上讲,阅读感悟是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化行为,小学生的阅读感悟,我们是否也需要这样去理解?其回答应是必须肯定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或者就是比较逐步意义上的提高,也完全需要实现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现,不可能就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也不完全就是我们能够心想事成的,甚至还完全就有可能是事与愿违的。是否就是遇上诸多困难,我们就不去思考应对之策略?回答则应当是否定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可以去个性化阅读的,只要我们能够让其随文本阅读相关的辅助材料,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也就完全可以实现。平时,小学生手中的阅读资料显得比较丰富,小学生辅导材料的阅读渠道也是相当的开阔。可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多数同仁则给学生以一定的限制,生怕学生的阅读广泛影响学生感悟的唯一性。应当说这就不很理想了,阅读感悟人们崇尚的理念是一千个读者就应当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阅读感悟的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获取,没有学生的厚积薄发是完全不行的。对此,在学生阅读中让学生随文本选择阅读材料,而且就是近乎完全意义上的自主选择显得尤其重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时或者就是十足意义上的拓展延伸性学习,多让学生去自主选择阅读的材料,多让学生去阅读自己喜好的阅读材料,比较理想地促进着自主阅读能力的增强,更值得欣慰的是一个个学生还出现着诸多创新性的阅读和创造意义上的感悟。

参考文献:

[1]赖相卫.对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素养的思考 [J].课外语文,2012(18).

[2]曹建平.校本课程开发对教育生命意义的追寻[J].湖南社会科学,2003(2).

上一篇:版专利法实施细则下一篇:新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