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024-05-02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精选4篇)

篇1:新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除法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9页(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形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除法估算的方法,正确地进行除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从下面两组题中任选一组进行口算,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1)640÷8= 210÷7=

4200÷6= 150÷3= 60÷3= 120÷4=(2)85÷4= 138÷7=

348÷5=

161÷2= 419÷6= 179÷3=

生:我们选择第1组。第一组中的题都可以借助乘法口诀直接口算出来,比较简单。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题目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结合乘法口诀来完成除法口算比较简便,为除法估算的学习做铺垫。

2、你能估算出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6÷6≈

17÷5≈

59÷7≈

30÷8≈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用表内乘法可以解决的除法估算题,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想除数与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商几十几。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像第二组题目中的数,他们并不好口算,但我们又需要知道它的大约结果的问题,例如(出示例8)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住宿3天一共花了 267元,求每天的住宿费是多少。题中的“大约” 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求每天的住宿费大约 “大约”的意思? 生:大约是大概,差不多,估计.......生:我认为求大约多少钱,就是不用算出准确的钱数。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每天的住宿费=总钱数÷住的天数,因此可以用除法来解答。267÷3≈

(二)探究解法

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小组交流想法。展示、交流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生1:267÷3≈100(元)

267元接近300元。300÷3=100,所以:267÷3≈100 生2:267÷3≈ 90(元)因为267元接近270元,270÷3=90,所以:267÷3≈90 生3:267÷3≈:80(元)

把267元看成240元。240÷3=80,所以:267÷3≈80 2.引导学生对比以上三种估算过程和方法。(1)这三位同学的解答合理吗?为什么?

生1:我认为都是合理的。因为不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他们都用估算的方法,很快求出了结果。

生2: 我认为都是合理的。前两位同学是往大了估,而第三种是估小了。生3:我觉得第二种估的最准确,他把267看成270,只比被除数大了3.这种估法更合理些。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从多种估法中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达到方法的最优化。(2)对比三种估算的过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怎样估算呢? 生1:想几时于除数相乘,比较接近被除数。生2:也可以想除数与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生3:除数不变,被除数可以估大,也可以估小。生4:被除数和除数要是倍数关系。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看来做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时,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是几百几十的数而且二者还得是倍数关系,这样才能估计出大概的结果。(3)师: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多还是比90元少?

生:比90元少。因为如果每天90元,3天要花270元,而实际只花了267元,所以比90元少。师:比80元呢

生:比80元多。因为如果每天80元,3天要花240元,而实际只花了267元,所以比80元多。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问答,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的选择估算的方法。

三、知识运用

1.练习六第一题:下面算式的结果比较接近几十?

78÷4≈ 98÷9≈ 361÷5≈ 470÷8≈ 178÷6≈ 500÷7≈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解决问题。

在汶川地震的一次余震中,有灾民184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个帐篷,大约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知道了有灾民184人,每4人发一个帐篷。求大约要准备多少顶帐篷。不用求所需帐篷的准确数,可以估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67÷3≈100(元)267÷3≈90(元)267÷3≈80(元)(300)(270)(240)

篇2:新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4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教材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地突出了三位数除一位数的运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用情境导入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对数学的熟悉程度。【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掌握基础乘法的运算,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本课用一课时完成教学。【教学目标】:

1、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

2、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列算式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难点: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最终列出综合算式,尝试多种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解法、引导法。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巩固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卡片。

57×40= 40×25= 82×50= 39×5= 93÷3= 804÷2= 128÷8= 245÷7=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上一课时我们了解了连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那我们今天的方法和解决技巧又是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53页例4.引导学生读出已知条件:共有60人,平均分成2队,提问:那么每队多少人?我们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60÷2=30(人)

现在每队要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30÷3=10(人)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你们能不能将其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学生思考。

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60÷2÷3=10(人)。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现在总共60人没变,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那么总共分成了多少组?

学生回答:60÷6=10(人)列出综合算式:60÷(3×2)=10(人)总结: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例4.2、你们能验算一下吗?我们求得一组10人,那么3组呢?(3组30人)一队3组,现在2队,总共多少人,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3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两名学生写在黑板上,然后集体订正。(2)提问:我们可以运用哪两种计算方法?每个步骤的含义是什么?

(3)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7题。(1)学生独立完成。

(2)订正时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每个步骤的含义是什么?

3、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路。

4、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12题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上完成。

四、总结提升。

如果我们将上一节课归纳为连乘的运用,那么你能将此节课的解决问题归纳成什么呢?你能自己编写类似的问题然后解答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二)第一种:

第二种:

60÷2=30(人)3×2=6 30÷3=10(人)60÷6=10(人)

综合算式:60÷2÷3=10(人)综合算式:60÷(3×2)=10(人)

课时作业 解决问题

1、有960千克货物,2辆车4次就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篇3:新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生活中经常出现字母表示事物,如CCTV KFC WC。课件展示

其实字母不只是表示上面的名称的缩写,更重要的用来表示数,你见过哪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出示扑克牌。8和K,谁大?为什么?J、Q、K、A分别表示什么数?(展示扑克牌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兴趣)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板书课题)

二、观察思考,引导探究

(一)、出示:下面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数。(课件展示)

1、0,1, 2, m,4, 5 ,6 „

m= 2、1.5 2.5 3.5 4.5 a 6.5 7.5---

a= 3、2/15, 4/15, 6/15, x, 10/15 , 12/15---

x=

完成后汇报。

想一想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小数、分数)

(三)、课件显示小红和爸爸的年龄图

图中小红和爸爸也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师生一起理解表格,小红1岁时,爸爸的年龄是1+30=31(岁)-------把信息做成表格---填表格

显示:小红的年龄

小红爸爸的年龄

课件显示表格

1+30

2+30

3+30

„ 你能继续写下去吗?完成作业纸上的表格

大麻烦了。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简单明了地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独立思考,然后再全班交流)(注意了解学生的表达方式)通过填表格,学生能很快列出式子: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追问:“小红的年龄”用汉字写起来还是有些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简便些?

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红”、“红”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里写一个a什么意思?(假设小红的年龄是a)板书 a+30 呢?(小红爸爸的年龄)板书

课件表格显示:分析表格

当小红的年龄是1岁时,爸爸的年龄就是1+30,当----小红的年龄

小红爸爸的年龄

a=1

a+30=1+30

a=2

a+30=2+30

a=3

a+30=3+30

a =

a+30 =

理解a与 a+30 当小红的年龄a是一个具体的岁数时,a+30表示什么?(爸爸的具体岁数)(板书:数量)

明确:a+30既可以表示爸爸的年龄,又可以表示爸爸年老和小红年龄之间的什么?(年龄关系)(板书:数量关系)

爸爸的年龄随小红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30+a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板书:在a和a+30之间划一条线,在线上写上变化)明确: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代替上面所有的算式,既简单又方便。追问:是不是只能用这些字母表示?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

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任意字母来表示小红的年龄。比如:b,c,d,m,n,x,y---思考与讨论,(重点讨论和理解)1, 2,3与a有什么不同?

(3是固定的数,a是变化的数;3是自然数,a是未知数;3只表示小红的一个年龄,a表示了小红所有可能的年龄。)

(二)加深认识 a+30=b 问题:1.刚才有同学是这样表示小红和爸爸的年龄的,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想法吗?

a可以是哪些数?(1到无数都可以?0可以吗?a能是200吗?)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这里的字母能表示从1开始的自然数,但是不能表示太大的数,不能表示200,因为人不可能活到200岁。

引导学生小结:用字母表示数时,在一个实际问题中,字母表示的数是有一定范围的,字母表示的数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

(三)新知识运用

今年你几岁?你爸爸呢?

对于a+30这个字母式子,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学生回答

板书:a+30=11+30=41(岁)

(四)再次感知

问题:1.如果先告诉我们小红爸爸的年龄用m表示,那小红的年龄应该怎样表示?

m-30

(二)教学教材第53页例2。

1.引导: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月球上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出示教材第53页例2):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在地球上我只能举起l5kg。

你们知道为什么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吗? 拓展:是月亮的质量小的原因,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2.探索:在地球上能举起l千克的物体,那么在月球上能举起多少千克?在地球上能举起2千克的物体、3千克的物体,在月球上能举起多少千克呢? 出示:教材第53页的表格。

通过刚才的列式,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入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把人在地球上能举起的质量用字母表示(以用x 表示为例): 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就是x ×6千克。3.简写乘号。

直接教学:x ×6,我们可以写成6x,中间的乘号省略不用写。在省略乘号时,一般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想一想: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引导学生小结:人能举起的质量是有限的,因此字母表示的数也是有一定范围的,不能过大。4.(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6x =6×15=90(千克)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纸条的面积公式:长×宽。引导:此题的宽是3cm,怎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长方形纸条的面积? 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列式汇报:3x。教师提示乘号简写的注意事项。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

先让学生回忆厘米、千克用什么字母表示(厘米:cm;千克:kg),再自主完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一个结果以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在特殊情况下,字母的取值是有一定范围的。2.在省略乘号时,一般要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作业: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3、7、8题。

插入用字母表示数的来历——介绍韦达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2、3题

先让学生回忆厘米、千克用什么字母表示(厘米:cm;千克:kg),再自主完成。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都很棒!很成功(课件显示爱因施坦成功秘诀公式)最后老师想送大家一个字母式子。A=X+Y+Z

这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决时写下的一个公式。他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多媒体)老师把这个公式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个公式中得到启发,刻苦努力。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小红的年龄

小红爸爸的年龄 a

——变化——— a+30 表示数

也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字母表示的数有一定的范围。

篇4:新人教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主要采取动手操作与计算周长紧密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1.阅读理解,明确要求。

在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之前,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中的要求和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探究活动,为学生的探究明确了目标。2.分析解答,指导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明确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后进行操作,提高了探究的有效性。同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方法进行探究,或摆或画,帮助学生拓展想象空间,发展空间观念。

3.回顾反思,总结规律。

通过课堂活动卡的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几个不同图形的长、宽、长与宽的差及周长的变化规律,从而发现并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提高了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 学生准备 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方格纸、直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完成学情检测卡,并展示拼图方法和周长计算结果,讨论拼成的图形的区别。

(1)展示拼图方法和周长计算结果。方法一

周长:(4+1)×2=10(厘米)方法二

周长:2×4=8(厘米)(2)讨论两个图形的区别,全班交流。

区别一 方法一拼成的是长方形,方法二拼成的是正方形。区别二 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2厘米。2.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的拼图完成得非常好,周长计算得也十分准确,尤其是我们发现用同样的4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两个图形,不仅形状不同,周长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拼图、计算周长和比较不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基础。⊙阅读理解,明确要求(课件出示教材86页例5)1.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2.汇报交流。数学信息:要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长方形和正方形。

要解决的问题: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分析解答,指导方法

1.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拼一拼,或者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提示:先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再进行操作。

2.课件展示学生的拼图结果,讨论是否还有其他拼法。拼法一 拼法二 拼法三

(明确没有其他的拼法了)3.算一算你拼成的图形的周长,然后全班交流。(大屏幕对应每个图形,展示算式)拼法一(1+16)×2=34(分米)拼法二(2+8)×2=20(分米)拼法三 4×4=16(分米)4.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三个图形形状与周长的不同,全班交流。

区别一 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都是长方形,第三个图形是正方形。

区别二 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最长,第三个图形的周长最短。⊙回顾反思,总结规律 1.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活动卡。2.引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课堂活动卡上的数据,思考、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汇报交流。

发现一 这三个图形的长越来越短,宽越来越长。发现二 长与宽的差越来越小。发现三 周长也越来越短。

4.总结规律:用相同个数的正方形拼图,拼成图形的长与宽的差越小,周长就越短。

上一篇:参加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下一篇:鼹鼠的月亮河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