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诗歌情境培养阅读能力实现自主探究——走进名师课堂,也谈小学古诗教学

2022-11-25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说明了阅读古诗的重要性。古诗是鼎立于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编入小学课本里的一些五言、七言绝句, 都是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选取的精品, 可以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养成勤劳的美德, 熏陶学生的心灵, 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可是目前古诗教学却处于老师教, 学生读;教师讲, 学生记的“高效低能”状态, 致使学生对古诗失去了学习兴趣。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让古诗教学趣味横生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参加了“重庆市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暨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研讨会”, 中国教育学会名师巡讲团特邀讲师、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朱煜老师展示的一堂《江南春》的教学, 让我走出困惑, 茅塞顿开, 受益匪浅。

一、创设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创设诗歌情境, 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欲望, 真正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 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教法, 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大胆想象, 使学生感受诗情, 领悟诗意, 读出诗味。

《江南春》一课的教学伊始, 朱煜老师出示了四幅江南美景, 配上一段古典音乐, 引导学生从拍摄的时间、背景、人物活动等不同角度观察烟雨蒙蒙的江南、柳绿桃红的江南、莺飞草长的江南。有意识地创设诗歌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想象诗所描写画面, 让学生仿佛置于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境界, 巧妙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二、授之以渔, 培养阅读能力

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教, 今天的学是为了明天不学, 教师应教给学习的方法, 授之以渔。朱煜老师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引领他们反复阅读, 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

教学片断一:

师:听了孩子们的阅读, 老师也真想读一读, 不过老师的读法和你们有些不同, 请你们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听。

学生1说:我听出了老师读“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旗”字读得很长。

学生2说:我听出了老师读得有停顿、有轻重、有规律;因为读的节奏不同, 所以读出的感情也就不同。

学生3说:我觉得老师读得抑扬顿挫, 有节奏, 有轻有重, 像诗人当时读的那样, 好像杜牧再现 (全场笑声) 。

师:这个孩子的听觉非常敏锐, 她不仅仅是听出了老师读得有停顿, 而且听出来了怎么停的。很多古诗都讲究平仄和押韵, 格律要求很严。比如这首七言律诗, 有好几种读法, 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平仄, 我们把普通话中的第一声、二声称为平声, 用“—”表示, 读得长些;把第三声、四声称为仄声, 用“|”表示。出示大屏幕:

千里莺啼绿映红,

— | — — | | —

水村山郭酒旗风。

| — — | | —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 | | | |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 — — — | —

师:孩子们, 你们跟着老师的方法, 再把这首诗读读, 看看谁能读出诗人当时的感情。

解读:朱煜老师要求学生初读, 要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再读, 想想画面, 理解诗意;三读, 感悟情景, 读出诗情。抓住最关键处来理解诗歌内容, 字字领悟, 句句推敲, 采取范读、自读、争读, 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深化。教给学生阅读古诗的方法, 使之受益终身。

三、自主探究, 激发创新能力

华师大博士生导师方智范教授认为阅读不仅仅是方法和形式的问题, 本身就是教学内容。主张诗歌教学要触摸语言的魅力, 理解诗人心灵的博大。学生只有进入诗“境”, 诗歌中的文字才能活起来, 学生内心逐渐与诗人相通, 诗歌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吟唱。

在完成对学生阅读古诗的训练后, 朱煜老师进一步挖掘教材, 由表及里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 拓展学生的思维, 激发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片断二:

师:从这首诗里,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江南繁荣昌盛的景象。

生2:我看到了依山傍水的村郭、众多的寺庙、袅袅的青烟、啼叫的黄莺、绿树红花、楼台亭阁¨¨¨

师:同学们, 这首诗用那么小的篇幅, 居然让我们看到了很多, 想到了许多东西, 所以千百年来流传至今。不过, 在明朝时, 有个人读着读着说, 不对呀, 读出问题来了。千里莺啼, 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 谁人见得?若作十里, 则莺啼绿红之景, 村阁、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明]杨慎。谁能说出它的意思?若杨慎要把“千里”改为“十里”, 同意吗?发表一下你们的看法。

生1:千里好, 能体现出江南黄莺齐鸣。

生2:千里好, 它说出了整个江南当时繁花似锦, 更富有诗意。

师:更富有诗意, 说得好!如用十里, 范围就太狭窄了。因为千里很夸张, 让人有更多遐想的空间, 能看出整个江南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姹芷妍红的景色。

师:古人写诗, 常常把感悟, 然后一边吟, 一边唱。反复吟唱完了, 就提笔写下来成了诗。古人没有普通话只有方言, 诗人会边走边摇头晃脑地吟诵 (方言模仿) 。

生:大笑, 鼓掌。

师:想不想用你们的方言话读一读这首诗, 想的同学就站起来读。

生:全部起立, 用方言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

师:当你们用方言吟诵的时候, 诗人仿佛就在我们身边, 所看见的春色我们也见得, 大屏幕打出3张江南春景, 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张或两张, 如果在叙述时, 用上你学过的古诗就更好了。由此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

解读:“知之者, 不如好知者;好之者, 不如乐知者。”营造课堂和谐,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纵观整个课堂, 朱煜老师的古诗教学像厨师用炆火焖汤一样, 慢慢地熬出了美味;像赵本山的小品, 使人在快乐中感悟生活。

摘要:目前古诗教学处于老师教, 学生读;教师讲, 学生记的“高效低能”状态, 致使学生对古诗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应打破传统的诗歌教学模式,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培养能力,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 《给教师的建议》.

上一篇:医事法律人才培养在学校教育中的形式与目标下一篇:浅谈工程控制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