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22-09-12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唤醒、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 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引导、帮助, 需要长期的、有计划的进行。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 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不要教死知识, 要授之以方法, 打开学生的思路,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因此,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 激发兴趣, 培养自学能力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表明了兴趣对学习的意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知, 只有浓厚的兴趣, 才能产生很强的注意力, 才能调动学生的自觉的积极性;反之, 没有任何兴趣强迫学生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 兴趣有待于培养, 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老师的指导。有了兴趣, 才谈的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兴趣是学生的内因, 语文教学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 学生在观察、感受时, 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 用语言表达情景时, 擅长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兴奋, 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 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参与的兴趣和意识, 培养了参与的能力。

2 各种形式的语文训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人的思维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知识越多, 思路越广, 对思维的发展也有利。因此思维的扩展触及更多的知识, 产生联想, 所以掌握丰富的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基础。能力发展了又将促进知识的掌握, 二者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语文课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各种形式的语文训练分不开。

2.1 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是自学的好方法

默读是我们自学课文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不指读 (用手指文章) 、不动唇 (小声叨念) 。因此, 我们在默读中, 应该做到:

养成按句默读的习惯。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个句子, 而不是按字或一个个单独来瞧, 以提高默读速度, 培养整体观念。

养成边默读边查问的习惯。对不明白的地方, 要及时查字典、翻资料、找工具书, 弄懂了再读下去, 不马虎了事。

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 一边看句子, 一边想这句话的意思。学生有感情地读不仅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 同时也是想象的过程, 边读边思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 这样的朗读才会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如:默读文章中描写情景的句子时, 在自己的头脑中也应该相应地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读中思考, 就是让学生读完一部分要停下来想一想, 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读不懂的, 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下记号, 再往下读。等读完全文, 原来读不懂的就会一目了然, 也就想通了。

养成边默读边画批的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 在默读过程中, 要逐步养成边读边作记号, 逐步具备批注的能力。如教《火烧云》一课时, 要求边读边画出文中有关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的词语。描写形状的、描写颜色的、描写时间的。画出后引导学生适时运用, 这样, 既点击了该课教学重点, 学生迅速感知了火烧云的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又有效地积累了语言。

养成边读边记忆的习惯。在默读中, 要边读边记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一些关键的词句和一些优美的片断。比如:讲读《林海》的第二自然段时, 我让学生喜欢哪句就针对哪句谈理解;喜欢哪个词, 就针对哪个词谈理解;自己感觉对哪句话理解得好, 就把哪句话读给大家听, 自己最喜欢哪句, 就先把那句背下来…结果, 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 在讨论和背课文中, 思维更积极, 感知更敏锐, 想象更丰富, 记忆更牢固。几乎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 读得有声有色, 入情入境, 课近结束, 学之未尽。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丰富了学生的感情, 而且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了材料。

2.2 读、写结合是自学的好途径

读、写结合是语文智力和能力的集中表现。读、写结合, 使学生既动脑思考, 又动手写作, 如在讲解新课前留预习作业时, 就注意这方面的练习, 既促进知识掌握, 又促进了自学的能力。如《圆明园的毁灭》这课, 在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这段内容时, 我们让爱好朗读的学生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展现圆明园的美好风光;让想象力强的学生具体描述圆明园的奇丽胜景;让擅长书画的学生题诗作画, 再现圆明园的辉煌。

总之,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 学生可以终身受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只有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 才能把语文知识深深印进学生的脑海里。

2.3 启发思维, 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托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没有思维能力的人根本就谈不上具备自学能力。因此, 要培养自学能力, 就必须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 让学生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 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化“身外之物”为自己的财富。这样, 自学能力才有依托, 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兴趣要激发, 思维更少不了启发。要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就必须善于“质疑”, 激起学生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要做到这样, 教师必须致力于问的艺术, 必须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着矛盾, 因为思维是从矛盾开始的, 没有矛盾就没有思考。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不假思索就能随口答出, 就难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浪, 所提问题也就失去了价值。倘若提出的问题超脱学生的实际, 学生就会茫无头绪, 起不到引起积极思维的作用。因此, 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 把“果子”挂在适中的地方, 既不举手可摘, 也不高不可攀。这样, 学生才会跃跃欲试, 越跳越高, 摘取挂在更高处的“果子”。同时, 我还根据理解课文的需要, 设计学生喜欢的多种多样的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思维, 吸引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 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2.4 培养良好习惯, 养成“自学精神”

学生有了兴趣, 懂得了方法, 明确了方向就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有了这个习惯, 学生就不会依赖教师, 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 所谓“自学精神”是指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和具备自学能力后, 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 而决不中止自学的一种意志品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除必要的指导、督促、批评、表扬外, 有时还须采取持久而耐心的训练。如:坚持写日记, 写周记等。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那样:“不好的教师是传播真理, 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所以要教会学生自学。再加上语文这门学科有自己的特殊性, 那就是适合自学, 容易自学。

总之,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能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总结, 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摘要:自主学习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来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 自主学习能摆脱外在的控制力量使学习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经验, 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自学能力

上一篇:重庆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下一篇:如何做好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