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调解化解社会矛盾 以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2024-04-10

用调解化解社会矛盾 以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精选6篇)

篇1:用调解化解社会矛盾 以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用调解化解社会矛盾

以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成立巡回法庭,由法院对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件进行审理,这一做法开辟了交通事故“处理、调解、诉讼、赔付”的绿色通道,有效地简化了诉讼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是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创新举措,是禅城法院与禅城交警第一大队共同创造的一个亮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要求在下一阶段,各区大队要虚心借鉴禅城交警第一大队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的成功经验,迅速行动起来,紧密结合本大队的实际,积极主动与当地法院联系、协调,认真筹措成立交通事故法庭的具体事宜,尽快建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并力争“三个提高”,一是使工作效率提高;二是使社会效果与执法效果有机统一,执法水平得到提高;三是使人民群众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张凯军副局长还强调,各级交警部门要在实际工作中坚决创新工作理念,要本着“执法为民”和“司法为民”的原则,虚心向法院部门学习,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齐心协力建设平安、和谐的佛山交通。

关于建立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

各相关单位:

为及时有效地依法调解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整合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资源,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创新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机制,更好的体现为民、便民、利民、爱民的执法理念,充分发挥巡回法庭与人民调解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依法得到保护,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依法得到支持,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依法得到解决,为构建“和谐深圳”、“平安深圳”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关于建立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践“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针对当前深圳道路交通事故及损害赔偿矛盾纠纷频发的突出特点,建立健全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的巡回法庭以及调解民事纠纷的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充分利用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的手段化解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社会矛盾,通过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不和谐因素,通过建立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互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二、工作目标

要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政法部门的指导协调下,通过建立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机构工作,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新的调解解决机制。一是使基层法庭在交通事故发生地定期受理并尽早介入案件,实现诉调对接,简化受理手续,缩短诉讼时间,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二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维护社会和谐中的基础性作用和职能优势,积极探索建立调处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工作的调解组织,形成政法各部门相互配合、司法行政部门指导有力、调解网络健全、工作领域拓展、调解质量优化的工作格局;三是通过有序开展调解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纠纷的案件,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做到基础扎实、程序规范、效力提升。

三、重要作用

传统的道路交通事故民事纠纷解决方式,除了部分纠纷由法院判决和调解外,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民事纠纷是通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调解方式解决的,这样不但牵制了过多的警力,影响了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行政调解后如果一方不履约的,受害方还必须通过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就原纠纷重新进行审理后方能解决。这种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解决方式不仅占用过多的行政和审判资源,也成为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负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交通事故当事人对损失不大的民事纠纷不愿意走繁琐的诉讼程序,由此引发的越级上访和干扰政府正常工作秩序的现象日趋增多。通过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作为化解民事纠纷的司法救济途径,采取多种形式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问题,能有效解决传统方式的不足,使之在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纠纷调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能

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人民调解室。各区司法局根据实际情况,在特区内交警大队以及高速公路交警大队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驻交警工作室),在宝安、龙岗交警大队和光明、坪山新区各辖区交警中队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由各区或街道聘请2-4名人民调解员,负责依法调处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案件。各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驻交警工作室)可设立法律咨询室,为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并引导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向法律援助部门提出申请。

五、建立道路交通事故诉调对接机制

各基层人民法院在各行政辖区交警大队设立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工作日内按需要派若干名精通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法官驻点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现场办公。负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庭调解、审判和执行等工作。

六、职责分工

(一)人民法院职责

l、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协调各基层人民法院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并加强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处理的指导;

2、各基层人民法院负责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并依法开展工作,各基层人民法院应加强对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

(二)公安交警职责

1、为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工作室等提供办公场所,购置安装饮水机、空调、电话、电脑等相关办公设施;

2、参与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交通法规的培训、档案卷宗管理、业务指导和考核等;

3、提供经过调查取证的相关证据材料移交给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道路交通事故法庭;

4、负责安排有关保险公司参与人民调解过程;

5、负责办公场地秩序的管理,在调解工作人员及双方当事人遇有紧急或突发情况时,及时予以协助解决。

(三)司法行政部门职责

1、负责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人民调解组织的建立;

2、负责对人民调解员的招聘录用、技能培训、规范卷宗档案、日常业务管理、工作指导和考核等;

3、负责向各级政府申请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的设立经费、专职调解员聘用经费,编报和管理交通事故人民调解经费的预算及使用。

(四)保监部门职责

1、在保险行业内进行宣传,提升全行业对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机制工作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保险行业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保险赔付义务;

2、指导保险行业研究参与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过程的方式方法、工作流程等事项,开展对人民调解员的保险专业知识培训等工作,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保险知识水平;

3、指导保险行业按照保险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对调解结果进行审核确认,依法执行法院所作出的相关裁判文书(包括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及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义务。

七、工作要求

(一)各方协同,形成合力,成立专门联动机构

各有关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密切加强联系与配合,对复杂疑难矛盾可采取联合调解的方式,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的合作机制。人民法院在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要引导当事人到巡回法庭,简化受理手续,减少诉讼时间,开辟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调解、诉讼、赔付”的绿色通道,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解决民生问题。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纠纷,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中的积极作用,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公安交警部门要大力配合和支持解决办公场地、设备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要与法院审理人员、人民调解员相互协作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及时调处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和化解矛盾。各有关单位要成立专门联动机构,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调整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严格规范、提高质量

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遵循依法调解、平等自愿、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依法依规调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要健全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各项工作制度,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全面提高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工作质量。

要统一人民调解各类文书的制作,规范人民调解文书的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司法所对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审查备案、讲评考核等各项制度,提高调解协议书制作的数量和质量,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打好基础。

要规范专职人民调解员录用标准:除原来已经从事交通事故纠纷调解的人员外,新录用人员一般要求具有法律大专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具有司法任职资格、律师资格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和从事三年以上人民调解员工作资格的可优先录用或适当放宽标准。对录用的专职调解员要求按有关规定签定合同,保障落实相应劳动工资待遇。司法行政部门在实施中认真组织好专职调解员的上岗培训、授证、考核工作。每个人民调解交警工作室不少于2至4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司法所负责管理指导日常工作,公安机关派员协助。

(三)加强宣传,增强实效

要加大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中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形成合力确保人民调解工作有效推进。要坚持在调解过程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着重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素养和道德素养,结合调解实例有针对性地宣传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工作实效,从道路交通事故的源头上防范矛盾纠纷的发生。

交警大队法律咨询室工作职责

一、为来访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积极合理地疏导矛盾纠纷。

二、对可以通过司法或调解途径得到解决的案件,引导当事人走司法或调解等程序,根据化解矛盾的需要提供相关法律服务。

三、为重大疑难案件的处理和突出矛盾纠纷的化解提供法律意见;

四、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指引或代理申请法律援助;

五、定期参加情况通报会,及时总结经验,纠正偏差,完善机制。

人民调解委员会(交警工作室)工作职责

一、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公开调解,确保调解工作公平、公正。

二、督促当事人履行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协议。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以因未调解或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为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或代理人)提供法律咨询或引导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提出申请的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协助提供法律援助。

五、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宣传,提高公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六、抓好人民调解委员会(交警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和人民调解员队伍管理,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篇2:用调解化解社会矛盾 以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近年来,xx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日益多元化,矛盾纠纷愈加复杂多样。针对我县人口多、分布广,村规民俗文化差异大的县情,希望推动矛盾化解机制从过去的政府信访部门单一主导,向“党委引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转变。为此我县构建起以“一老”(指的是离退休老同志)、“三类人物”(指的是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八方力量”(指的是工会、共青团、妇委、工商联、残联、个协、民间组织、乡贤能人)的“138”综治信访维稳网格调解工作队伍。调解成员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具有较高的威信和群众基础,并且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素养。

今年6月xx县出台了《xx县综治工作“一中心一品牌、一年一亮点”建设工程实施意见》,县政法委领导高度重视,召集了各镇综治中心分管领导专题研究“138综治信访调解工作机制”,要求依托镇级资源把“138综治信访调解工作机制”的措施落到实处。各镇综治部门主动作为,根据“138”成员工作档案,整理出“138”成员架构,由镇综治办为“138”成员下发聘书,并制定了《“138”调解成员工作制度》,规范了“138”成员的职责与要求。

(一)xx镇成立婚姻调解委员会(简称“婚调委”)。

婚调委是xx县xx镇“138”信访维稳机制的亮点品牌,利用“138”信访维稳工作机制的显著社会地位,婚调委聘请了9名“138”成员作为婚调委的人民调解员,主要负责开展婚姻家庭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提供婚姻纠纷维权咨询服务及诉前离婚案件的调解工作。一是多措并举,便民利民;调解工作方式采取“预约调解”和“实时调解”、“固定场所调解”和“上门调解”相结合,方式与时间灵活,当事人自主选择,满足群众需求。二是线上线下,同步受理;调解工作可以采取线下到场请求受理,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上预约受理。自“婚调委”成立以来,婚调委共受理婚姻家庭纠纷69宗,调解成功57宗,为许多因冲动或考虑欠成熟而一心要离婚的夫妇修复关系。

(二)xx镇成立“138企业之家”。

xx镇为了更好地服务好当地企业,力促当地经济和谐发展,借力基层党组织治理的推动,率先在xx县华南再生工业园区成立“138企业之家”。由“138”成员为主力,以设立常驻和巡回办公点两种方式相结合,不定期开展现场摆摊帮助工业园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的帮助,协调政府与企业间的“隔膜”,化解园区员工矛盾与纠纷,普及法治宣传教育等。“138企业之家”接待园区及周边群众咨询共200多人次,处理矛盾纠纷共50多宗,协助企业办理公务达20多次;其中个别“138”成员在企业决策方面曾多次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意见,获得企业领导的充分肯定,被企业聘为兼职“法律顾问”。

(三)xx镇成立村级篮球协会。

xx镇素有“xx篮球摇篮”的美誉,各村居都有举办篮球比赛的习俗。该镇“138”成员看准时机,借助浓厚的“篮球”联谊的氛围,主张推动各村成立“篮球协会”,并由各村“138”成员担任协会理事。有一次在曾宽村上寨和曾崀村曾因水田灌溉发生过矛盾,村民间互不相让,更声称必须去找县领导协调。“138”成员知道必须及时处理,不能让矛盾继续激化,想到通过“篮球协会”组织的一场篮球赛使双方搭建起良好沟通的桥梁,“138”成员亲力亲为,赛后组织双方协商成功,达成一致共识,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篇3:创新社会管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关键词:社会管理,农村社会矛盾,问题与对策

2011年2月19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第一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论断。近年来,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 农村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凸显, 科学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矛盾, 把握其规律特点, 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切实做好化解工作, 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

一、必须高度重视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社会矛盾

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利益之争”上,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 因宅基地引起的纠纷。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宅基地纠纷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主要有村庄规划不够科学、不够规范;部分村民法律意识淡溥, 对有关法律法规视而不见, 自主翻建新建, 侵犯了他人宅基地使用权或集体土地所有权而引起矛盾纠纷;某些村民在翻建房屋时, “建新不拆旧”, 形成事实上的“多占抢占”, 因而产生的矛盾纠纷;有一些干部不依法依规办事乱批地, 也造成了许多纠纷;“外嫁女”不愿意走, 要求划分宅基地产生的纠纷。

第二, 征地补偿和拆迁引起的纠纷。目前征用土地引起的纠纷有几个特点:一是上访要求补偿数额特别大, 有的要求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二是上访人掌握有关土地方面的政策;三是上访人的思想工作做不通, 解决时限长, 一般都在2年以上, 甚至更长;四是上访人见缝插针, 沾边就赖。

第三, 因诉求得不到合理解决引起的纠纷。社会不断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不断增多。但有些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解决, 致使“小事拖大, 大事拖难”, 最终演变成“老大难”问题;一旦发生矛盾纠纷, 有些村民不是按照正常程序要求处理, 而是争相拉关系找后台, 出了点小纠纷互不相让;打官司难也是造成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当部分群众认为打官司费时费力费钱, 还是上访制造影响施加压力解决快。

二、深刻认识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前的农村社会矛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表现为:

第一, 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农村基层干部任劳任怨, 扎实工作, 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维护农村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在一部分干部身上也确实存在素质不高, 作风不正的问题。“官本位”思想严重, 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较差, 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 不会使用新办法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 动辄强迫命令, 方法简单粗暴;不能够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 踢皮球。

第二, 对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得不够稳妥。有的部门对群众反映的工程建设、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和突发性重大事故等, 处理得不够及时、不够公正, 引起了一些群众不满;有的单位对群众反映的村务财务、干部作风等方面问题处理不够公正;还有的是对企业与驻地群众之间矛盾协调不力、处理不当而引发的问题。特别是城区村居企业多、人员杂, 所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公共资源使用问题等应当引起我们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三,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主要是因为个别部门的保护主义, 为了自身的好处, 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 对劳苦大众的利益更是置之不理, 导致了部分人员或部门“法外开恩”, 绕过法律政策办事, 这样导致了矛盾的产生。

三、创新社会管理, 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构建平安和谐新农村

依法、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应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努力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方式, 构建平安和谐新农村。

第一, 建立健全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乡 (镇) 、企、警的三位一体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机制。要建立社会矛盾信息员制度, 注重开辟信息来源, 拓宽信息渠道。领导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民情民意调查, 及时捕捉群众的“第一信号”, 把握群众的第一愿望, 在帮助群众中了解群众心声, 在服务群众中把握群众脉博, 在深入群众中体会群众情绪。要落实“早发现、早报告, 早控制、早化解”机制, 定期排查、定期召开社情民意通报会分析会, 超前谋划, 及时化解。

第二, 充分运用各种调解手段, 加大对社会矛盾调解力度。一是充分发挥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中介调解、行业协会调解、群众团体调解的作用, 做到小事不出村, 大事不出乡, 及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加大对轻微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调解力度。按照《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 加大对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工作力度。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 对适用治安调解的行政案件, 采用说服教育感化方式, 做到案结事了, 使矛盾双方互谅互让、和睦相处, 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第三, 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加强政策法规教育, 扩大普法力度, 采取各种宣传方式, 如广播电视讲话、法律讲座、文艺汇演等喜闻乐见方式, 教育群众运用法律知识保护合法权益。大力推广村务公开, 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务管理, 使干群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同时,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提高村民道德水准, 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四, 着力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心在基层, 关键是干部, 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密切党群联系, 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建设平安、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篇4:用调解化解社会矛盾 以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对于调解制度的重要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容忽视,应充分发挥这一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积极作用,以避免我国的法制进程遭受不必要的障碍。

一、提高调解解决纠纷的两种认识

首先,做为司法调解人员应清楚的认识到,调解并非运用审判权强制解决纠纷的过程,而是司法调解人员行使审判权和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相结合的产物。实践中调解者要避免以家长式的角色出现,而应成为当事人之间交流与勾通的促进者,要清楚自己的作用是帮助当事人而非训诫当事人。

其次,应认识到调解是在充分尊重当事人双方合意的基础上,由调解者做为中立裁判者、建议者所进行的解决纠纷的活动。这里的关键是当事人的合意,只要双方合意,且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原则,不损害第三人的利益,就应该确认其有效性,有效性一经确定即可当即签发生效令。应彻底摒弃以往协议达成,再制作调解书,而且调解书须经当事人签收后才具有法律效力的做法。另外,调解者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调解中的“中介”、“桥梁”作用。当双方对话陷入僵局时,应及时调整策略,帮助双方沟通和恢复对话,为双方尽快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掌握调解解决纠纷的有利时机

由于当前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适用,司法实践中对审前准备愈来愈重视,审前准备主要是由法官行使释明权,告知当事人举证原则和举证责任分配等。另外,还可组织当事人进行庭前证据展示和交换。通过法官的释明,可以让当事人明确胜诉的根本是证据的证明,若证据不充分或无证据就有可能败诉。同时也可使当事人明确举证责任的承担者及举证责任的范围等。当事人双方清楚以上两点后,再通过证据的展示或交换,双方心中已基本有数,此时调解者通过与双方交谈,全面斟酌和掌握双方利益有无交叉重叠,有无互相合作、包容对方的动机和可能。如是,调解解决纠纷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有了以上基础,在庭审开始直到法庭辩论结束,此时双方的观点已十分明确,已基本清楚调解解决纠纷对自己的利弊,调解解决纠纷定局亦似乎无庸质疑。但此时调解者还需注意,对于没有聘请律师的当事人,调解者应及时告知其权利、义务,让当事人自己用法律标尺衡量自己的诉讼,然后作出预测,以尽快促成其形成合意。

当然,无论庭前调解还是庭审中调解,其前提是当事人双方都提出了相应的证据。如无此前提,则形成的调解必然是和稀泥式的调解,就会丧失调解中应坚守的程序正义,从而使司法活动失去本性。

三、强化基层法庭的调解功能

设立基层法庭的初衷是为实现“两便”。但实践中,基层法庭因人少、任务重所造成的滥用简易程序等问题十分突出,立审不分,书记员代办案件等现象十分普遍。因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关系案”、“人情案”,超时限审判和审判不公的问题较为严重,因此“撤销”主义理由似乎十分充分。但我们还应看到,我国是一个封建意识浓厚的国家,尤其在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封建意识和文化阴魂不散,相当一部分人的法律意识仍停留在“刑罚”层面,有的根本分不清法庭与派出所的区别,有的现在仍将律师视为法院工作人员,强烈的保留着找“官”申诉、伸冤的习惯。其实,农村纠纷大多是离婚或一般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由于居住区域的狭小和固化,再加上多数纠纷都在亲戚间发生,因此,通过说服教育、批评劝导,使纠纷得到较好解决的可能性很大,这正好符合调解的实质和要求,所以,弱化基层法庭判决功能,强化其调解功能,不失为目前的一种明智选择。因为如此既便调解人员素质有限,但起码也能发挥其农村普法之功能,更能为调解至诉讼的缓冲和准备提供有利条件。

篇5:用调解化解社会矛盾 以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当前,我国社会尚处在转型时期,市场主体众多,利益主体多元。各类利益群体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难免发生冲突,有时冲突表现的甚至比较激烈,只要这种利益主体多元的格局没有改变,矛盾冲突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化解矛盾,平衡利益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唯一选择,而调解是化解矛盾,平息纷争最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发挥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职能作用,近期,我们对我区的调解组织建设以及调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区调解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3年我区以基层司法所为依托,率先在村(社区)镇两级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区建立了调解网络,刊刻公章,配备人员,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几年来,两级调解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调处了一批案件,化解了一部分矛盾,以今年8月为例,全区共排查矛盾纠纷158件,而当月调处化解的就达65件。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凡是调解组织健全,调解工作扎实开展的地方和单位,矛盾纠纷发案率都比较低,相反则较高。某镇是全省调解工作先进单位,该镇8月份矛盾纠纷仅三件,而且全部化解,而某某镇8月一个月就排查矛盾纠纷23起,无一化解;区法院切实贯彻和谐司法理念,将诉讼调解贯穿诉讼和执行的始终,今年1至10月共受理民事案件1456件,调解结案的就达532件,当事人上访缠访案件大幅下降,今年9月院长王某亲自出面调解,使一起长达十年的涉法涉诉重复访案件息诉罢访。在我们这次调研中同时也发现我区调解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调解网络单一,只有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网络未建立,多行业、多部门参与的大调解格局未形成;其次,调解工作开展不平衡,部分调解组织仅存于纸上,村(社区)一级调解人员变动频繁,甚或没有人员,调解工作未真正开展;再次,有些调解工作人员政策业务能力不够,化解矛盾能力不强,调解效果不够理想;另外,调解工作协调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成因:一是个别部门和领导对维稳工作重视不够,一味强调发展,从而不重视、不支持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二是调解工作经费未能达到保障,有些工作例如培训,交流等工作都无法开展,二、调解网络建设及调解工作的现实意义

首先调解网络是一个信息预警网络,化解矛盾的前提是发现矛盾,只有发现的早,才能控制的住,也才能处理的好,调解网络搭建在最基层,一有矛盾纠纷便可通过网络汇集到相关部门,从而实现提前谋划,超前应对,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其次调解网络是一个矛盾纠纷化解终结网络,调解的过程是双方当事人互通信息,就彼此利益互谅互让,寻求双方合意的过程,其最大的优点是案结事了,避免防止当事人不服处理结论上访缠访,实现和谐。再次,调解网络也是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网络,矛盾纠纷发生时往往也是当事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的干部在第一时间,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帮助解决问题是密切联系群众,改善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三、完善调解网络,加强调解工作的几点设想

(一)强化领导层面的维稳责任意识。行为是思想的外化,只有认的上,才能做的出,要强化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维稳工作责任意识,树立稳定也是政绩的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了解调解网络建设的现实意义、掌握调解的基本理论和做法,只有领导重视,网络建设才能从根本上予以落实,调解工作也才能顺利开展。

(二)、构筑调解网络,搭建调解工作平台

调解网络是调解工作开展的平台和载体。调解网络建设的目标,要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人做调解工作。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

一是健全村(社区)调解组织。村(社区)的稳定是全区稳定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在每个组(片)选聘一到两名在该组(片)有威望、有经验的村(居)民为调解员兼矛盾纠纷排查信息员。村(社区)设立调解委员会,主任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或村(社区)委会主任担任,“两委”班子成员及各组(片)选聘的调解员为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在村部设立固定的调解、刊刻印章、建立文书档案、按上级调解组织制定的工作制度开展工作

篇6:用调解化解社会矛盾 以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 新闻焦点 ——————— ■

·国家将立法解决农村集体用地...·北京规定自持档案人员可参加...·北京将出台首个行政处罚自由...·甘肃:开工前部分工程款“押...·新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发布

·形形色色“关系骗子”猖獗...·法院:司机伪造驾照 出租车...·“福寿螺”案再次开庭 蜀国...— 本周公检法司热点 ———■

·最高法已做好出台实施《物权...·最高法院确定审理死刑案件基...·最高法:各级法院审案时要统...·最高法确定2007年法官职...·法官自由裁量权不能滥用

·最高人民法院将完善缓减免交...·最高法院副院长:要大量减少...·全国首例:广西法官全身伤痕...更多公检法司动态>>

— 新法速递 ——————— ■

·安徽省省级储备粮轮换管理办...·呼和浩特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北京市农村集贸市场升级改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农业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物...·江西省品牌发展资金管理暂行...·济南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

更多法律法规>>

— 最新论文 ——————— ■

·浅谈无效婚姻

·中国的“磨坊”今安在?――从最高人民法院败诉说起

·浅谈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及对策

·国际反倾销对江苏纺织业企业的影响及其法律对策

·人民陪审员制度初探

·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建立健全五种办案工作机制·浅论贿赂案件证据的特点及其收集

·对视听资料作证的若干问题探析

·经济法与公益诉讼的契合性分析

·非监禁刑:文明社会的刑罚选择――以欧洲为视角的思考更多理论文章>>

沪区县法院设人民调解窗口 化解社会矛盾于萌芽

来源:解放日报陆一波2006年09月15日 10时55分

[ 相关资料 ] 主题分类: 调解仲裁

“调解窗口”相关资料:新闻动态 法规文件 典型案件 论文文献

上海市一楼居民安装的防盗栅栏影响了楼上苏先生家的安全,为此苏先生准备打官司解决纠纷。人民调解员受法院委托对双方进行调解,纠纷很快得到了化解。今后,类似这样的涉诉民事纠纷都可委托人民调解,截至8月底,上海市19个区县法院都已设立人民调解窗口。

近年来,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逐年递增,其中许多都是事情清楚、法律关系并不复杂的普通矛盾纠纷。为此,上海市高院和上海市司法局联合出台规定,明确:凡属第一次起诉的离婚、“三费”(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小额债务、物业管理纠纷、相邻纠纷等案件,获当事人同意后可委托人民调解,直接进入调处程序。根据这项规定,诉前接受人民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无需支付费用;经人民调解组织主持调解达成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还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专职人民调解员由上海市各区县司法局聘请;法院负责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记者在上海市长宁区法院看到,调解室里共有7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其中3名是退休高级法官,另4名则是长期从事调解工作的资深调解员。

61岁的首席人民调解员周进告诉记者:人民调解员必须做到“四心”、“三情”,即对当事人说服教育要“耐心”,观察矛盾发展变化要“细心”,为当事人排忧解难要“诚心”,居中评判是非要保持“公心”;此外,还要注重利用“亲情、友情和感情”开展调解。

人民调解窗口设在法院内,减少了当事人往返奔波,不仅“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还节约了诉讼成本。父母离婚后,小琴随父亲生活。因年级上升,学习花销增加,小琴把母亲告进卢湾区法院,要求增加抚养费。了解到小琴母亲身患重病,马

上要进行换肾手术,人民调解窗口“快处快调”,第二天便对母女两人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小琴和母亲都了却了一件心事:“走诉讼程序要等法院排期开庭,起码花一个月时间;接受人民调解,前后仅花

2天,还没花一分诉讼费。”

人民调解窗口,不仅通过调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还通过提供法律咨询,避免了许多矛盾的发生和激化。江老伯和妹妹因为房屋产权问题产生矛盾。因为“诉讼费用大又伤感情”,他们谁也不愿率先将对方告上法庭。于是,他们找到上海市闵行区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员耐心与兄妹俩一一谈话,了解双方观点,不厌其烦做双方工作,终于促使兄妹达成协议,还陪着他们完成了产权过户手续。兄妹再次握手言和。

上海市市高院表示:为促进社会和谐有序,上海法院将进一步拓宽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共同构筑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据悉,上海法院将于近日正式启动律师参与诉讼和解机制;同时,将积极引入各行业协会参与调解,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共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

[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匿名 │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 留言须知>>

进入论坛>>

[ 相关新闻 ]

·昆明首次出台“民告官”调解规定

·律师调解:民间调解新的成功探索

·北京全市将建四级物业管理纠纷指导和调解组织

上一篇:塔松作文300字下一篇:广水市一中2011学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