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庭的实施方案

2024-04-08

关于创新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庭的实施方案(精选7篇)

篇1:关于创新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庭的实施方案

龙曹综【2011】115号

关于创新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庭工作的

实施方案

为建立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及社区(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需要,确保社会的稳定团结,有效解决和平息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作用,特建立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庭,创新调解机构,实现长效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工作原则,坚持“小事不出社区,中事不出街办,出了能稳控”的工作思路,建立党工委领导,综治司法办牵头,调解中心主办,社区服务中心具体受理,职能科室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整合全辖区力量、整体联动、统筹联动、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及时发现、控制、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维护辖区和谐稳定,共建平安街道。

二、目标任务

联合调解庭要紧紧围绕我街道实际,以化解社会矛盾为目标,人民调解为基础,继续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巩固齐抓共管格局,完善“打、防、控”体系,做到“小纠纷不出社区,大纠纷不出街道,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社会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对不同主体、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社会各类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调处、限期办理”,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防止因社会矛盾纠纷激化引发自杀事件、刑事案件、群体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全力营造辖区上下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工作原则

(一)服务大局的原则。要坚持“保稳定、促发展”的调解理念,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解决好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努力消除不稳定因素。

(二)便民利民原则。要把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服务中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纠纷,切实做好为服务群众的窗口和桥梁。

(三)平等自愿的原则。调处工作中涉及的各类矛盾纠纷,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诉权、平等协商、依法调处。调处工作要在当事人自愿基础上进行,不能因强调调解而违背当事人自愿的原则。

(四)公正高效的原则。对调处的矛盾纠纷,要严格调处纪律,在调处程序、调处依据和调处结果等方面要做到公开透明,主动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确保矛盾调处工作公开、公正、高效地进行。

(五)调防结合的原则。既要加强矛盾纠纷的调处,又要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强化预防措施,积极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

四、组织体系

(一)成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联席工作体系和机构。实行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和解决所发生的矛盾纠纷。联合调解组织工作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由综治办、司法所统一组织协调,各有关科室(部门)积极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建立责任制和矛盾纠纷对应制度,牵涉到哪个科室(部门)的由该科室(部门)负责协调解决。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统一组织会诊、协调,确保在第一时间得以化解。

(二)健全和逐步完善联合调解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组织纪律。在原有综治工作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工作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联席调解会的相关规章制度组织纪律,为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提供工作平台。

(三)各社区(村)、辖区有关单位相应建立分支机构,在联合调解庭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同时做好工作目标和计划;组织开展社区单位内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并定期将排查情况、调处结果等数据汇总上报,协助街道联合调解庭调处辖区内的矛盾纠纷。

(四)设立调解信息员。在现有调解员基础上广泛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信息员队伍,重视源头,强化信息管理,建立有效可靠的信息联络网络,及时收集和上报纠纷信息;充分发挥联合调解庭的主观能动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尽一切可能做到大事不出街道、小事不出社区,提高矛盾纠纷信息的预警和调处化解能力。

五、工作职责

(一)分流指派。联合调解庭将受理的矛盾纠纷分流指派给有权处理该矛盾纠纷的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应积极参与联合调解庭工作,不得推诿。

(二)联合调解庭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负责调度有关科室参加矛盾纠纷调处,并指派落实有关人员参加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

(三)对一般的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庭可按照调解程序直接进行调解,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下达调解协议书。

(四)对联合调解庭指派的矛盾纠纷,科室、社区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调解完毕,并报告调处结果,一般矛盾纠纷的调解期限为一周之内,重大复杂纠纷可适当延长调处期限。联合调解庭对科室、社区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有职责督办,同时应负有协办、检查、指导的义务。

(五)联合调解庭对科室、社区调处矛盾纠纷实行全程监督;对因预防、调处不利,或者其它过时原因导致矛盾纠纷激化,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调解中心可以向党工委提出追究相关科室、单位、个人责任的建议。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联合调解庭将构建和谐工作列入党工委的重要工作日程,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综治办、司法所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积极协助党工委落实建立和实施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各项工作任务。社区要高度重视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建设,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运行机制,认真分析影响本社区社会稳定的矛盾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科室要按照各自的分工,认真落实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各项规定和工作措施,具体负责建立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相关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联合调解庭要及时与社区召开调处工作会议,及时沟通矛盾纠纷信息,分析预测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做到对各类社会矛盾早排查、早发现、早调处,建立受理登记、分流移交、办结报告、回访督办制度,使矛盾纠纷从受理、移交、调处等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形成排查、发现、调处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三)强化工作保障。街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加强联合调解庭办公用房、交通、通信等装备建设,确保其正常运行。

曹山街道综治委 2011年10月25日

篇2:关于创新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庭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各级政法工作会议和司法行政会议精神,根据青岛市《关于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部署和要求,市局决定,从现在起至今年年底,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线重点工作,自觉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开展“保稳定促和谐惠民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年”活动,在做好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基础上,针对一定区域内比较突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以及党委政府交办处理的矛盾纠纷,集中进行排查调处,为促进平安莱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集中开展“三项攻坚”。一是集中清理陈年积案。对以往调解工作中遗留、党委政府交办、有关部门和单位委托移交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统计、梳理和分析,分别进行登记,研究调解方案,采取稳控措施。二是集中化解重点纠纷。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重点排查化解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社会保障、劳动用工、物业管理、医患纠纷等领域容易激化升级的矛盾纠纷。三是集中整治重点地区。深入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以国籍、地域、民族、宗教、职务为标志的人群聚居区、治安复杂地区、纠纷多发地区,扎实细致排查矛盾纠纷、越级上访、治安隐患、涉黑涉毒等苗头线索,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整治。

(二)继续抓好“三化建设”。一是继续加强人民调解组织“专业化”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医患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和新建物业小区、新兴行业以及新社会群体人民调解组织,不断扩大人民调解组织的覆盖面。二是全面落实人民调解员队伍“等级化”管理。坚持人民调解员培训持证上岗,继续推行首席调解员制度。三是扩大“个性化”品牌调解室建设。推进调解品牌文化建设,打造一个根植社区、贴近群众、以调解员命名并有一定知名度的个性化调解室。

(三)努力实现“三个衔接”。一是推进司法所和基层法庭“所庭联动”。在所有基层法庭设立“人民调解室”,落实诉前引导选择人民调解,诉中委托开展人民调解和审后执行和解调解的工作机制。二是推进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建立“所所联动”。建立健全涉及治安案件和简单伤害案件民事纠纷联合调处的工作机制。三是推进司法所与法律服务所“所所联动”。建立健全司法所与法律服务所联合调解较为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

(四)着力提高三个能力。在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中,特别是结合“五一”、“十一”、“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元旦”等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等阶段性目标,锻炼基层司法所和人民调解组织的实战能力,提高发现矛盾纠纷的排查能力、调处复杂疑难纠纷化解能力和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能力,使纠纷排查预警率达到60%以上,调解率达到98%以上,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使首席调解员的聘用率、个性化品牌调解室的覆盖率、人民调解经费的落实率得到明显提高。

三、方法步骤

(一)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组织动员阶段(4月1日至20日)。组织司法所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学习上级有关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研究制定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4月21日至12月15日)。按照方案部署,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做好纠纷排查、受理登记和调解信息统计工作。自4月份起,每月1日前报送专项攻坚活动月报表和至少一个预防和制止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案例。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12月16日至12月31日)。对专项攻坚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总结报告报司法局基层科。市局将对活动中涌现出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推广表彰。

(二)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开展人民调解集中宣传活动。借《人民调解法》颁布之机,利用1周时间,集中宣传人民调解法,宣传全国模范调解员和市十佳调解员先进事迹,推荐评选人民调解精品案例,扩大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二是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调处活动。组织百名基层司法行政机关、镇街司法所和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人员,深入社区、农村和企业进行走访,上门帮助基层组织和单位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三是开展“百日攻坚”活动。从9月份开始,集中100天时间开展矛盾纠纷攻坚活动,督查前期调处化解情况,集中人、财、物力,解决疑难复杂案件。

(三)开好三个会议。一是市司法局和人民法院联合召开人民调解与民事审判衔接联动工作督导会,对全市基层法庭设立人民调解室及工作联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二是总结开展人民调解委员会参与交通事故、医患纠纷调解经验,适时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三是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员综合素质和知识化、专业化水平。

四、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任务艰巨,对确保全市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各司法所要站在服务大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加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专项攻坚活动摆上突出位臵,强化领导,抓好落实,确保专项攻坚活动取得实际成效。

(一)落实工作责任。市司法局成立曲娟芝副局长任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司法局基层科。各司法所要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落实机制,对因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引发矛盾纠纷激化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形成强大合力。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研究问题、制定对策,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密切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在广泛发动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调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三)强化督导检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经常深入农村社区,检查督导,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司法局将成立专门检查组,对各镇进行不定期检查,青岛市局也将进行抽查。各司法所要建立常态督导检查机制,开展经常性巡查,保障专项攻坚活动深入扎实开展。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要切实加强对老上访户、刑释解教和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防控工作,从源头上杜绝矛盾纠纷发生,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篇3:关于创新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庭的实施方案

为加大交通事故矛盾纠纷的解决力度, 发挥联合调解的职能优势, 建立了津南区交通事故联合调解工作中心。通过阶段运行, 部分较复杂的交通事故信访案件成功化解, 凸显了调解对于信访案件的解决力度, 验证了人民调解工作是解决信访案件的良方。

建立“五有”工作机制, 将信访案件的解决导向系统引入科学轨道

(一) 有专业的接访团人员

由交警津南支队工作人员、调解中心负责同志、接报民警、调解员、律师等组成的交通事故信访接待小组, 各负其责、各尽其能, 共同接访。交警人员为信访当事人审查、解答行政程序上的疑问;律师帮助当事人分析、理清其信访诉求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并在必要的时候援助诉讼;调解员在上述工作基础上, 抓住信访起因与争议焦点, 对案件进行深入调解, 安抚信访当事人的不满情绪, 使其愿意将信访案件转化为一般案件来调解解决。信访接待小组以第三方的身份对信访当事人予以接待, 有利于信访当事人放下戒备心理, 积极配合调解, 并能更大限度地利用三方职能范围的互补, 进一步在信访案件的化解上取得成效。

(二) 有专门的带队领导

在交通事故信访援助调解机制设立的同时, 交警津南支队负责同志及相关单位领导在调解中心设立了交通事故信访接待日, 体现了交通事故信访援助调解机制既具有第三方接访的身份优势, 又具备第一方身份接访的高效、直接, 通过平时的接访, 将确定的属于信访范畴的案件, 集中预约在交通事故信访接待日进行接待, 让当事人把信访诉求直接反映领导, 使相关领导了解案情, 加大解决力度, 尽快给当事人予以答复, 使案件快速得到解决, 从而缩短了信访纠纷处理时限, 节约了信访成本, 使信访案件的解决更加高效。

(三) 有完备的资料储备

交通事故信访调解工作中心从案件接待、来访登记、案情分析、诉前调解、援助诉讼、结案签订协议、判决书送达、结案备案登记到回访调查、报表统计、档案装订等都建立起系统的登记、记录工作制度, 将工作分工具体落实到个人, 使每一起信访案件从开始到结案都有据可查, 为记录和分析津南区交通事故信访案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和数据。

(四) 有妥当的化解方法

交通事故信访调解采用解释、调解、诉讼三结合方法, 对前来调解的信访案件逐个分析、研究。对有不合理诉求的信访当事人利用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予以说服教育, 通过对案件的深入分析、解释, 理清不明之处, 让其自己认识到误区所在, 进而自愿放弃不合理的信访诉求;对于确定信访诉求合法合理的案件, 接访小组会及时与案件所涉及的当事人及被访部门沟通联系, 将双方约到调解中心, 让他们面对面将诉求点明、将事实说清, 接访小组以第三方的身份通过调解的方式将双方矛盾予以化解;对通过调解确实难以解决的案件, 中心会联合法律援助中心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援助律师代理向法院提起诉讼, 通过法律程序为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同时, 中心实行与检察院的无缝衔接, 将信访所涉及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直接递交津南区检察院立案处理。

(五) 有严格的回访机制

信访案件结案后, 调解中心定期对结案的信访当事人进行回访巡查, 了解对结案调解处理的满意程度。对于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解决的案件, 了解理赔是否完毕, 让当事人对中心信访接待工作评分, 以便发现工作中的不足, 加以完善。对于通过解释、教育后放弃不合理诉求的信访当事人, 了解在调解后是否真正清楚自己诉求的不合理之处, 以探查、确定其是否已真正打消信访念头。这样有效地防止了再访、再诉案件的发生, 更大限度地将信访案件化解在基层, 解决在中心。

发挥信访调解、援助、诉讼机制的“三个优势”, 更大限度地加大案件的解决力度

(一) 为政府信访部门减轻压力

将交通事故信访案件集中在交通事故信访调解工作中心处理, 促进了交通事故信访案件集中、专业和快速解决, 缓解和减轻区信访部门的工作压力, 也为信访案件多元解决机制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借鉴经验, 开办各类专项联合信访调解机构, 实现全区大接待、大化解模式, 分流政府信访部门工作, 提高信访案件解决效率。

(二) 第三方的身份更能取得上访人员的信任

在信访案件中, 当事人的心理存在着一个共性, 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是因行政、执法等国家工作人员的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违法违规行为造成的, 并会有“官官相护”的偏颇认识, 因此即使是在信访部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 也会心存疑虑, 戒备心强。交通事故信访接待小组, 以类似于民间组织的第三方身份对信访当事人进行接访, 这使当事人能很快与接访人员建立信任关系, 愿意通过该渠道解决问题。在事故解决过程, 相关单位领导的参与能让信访当事人快速得到答复。在一些需通过诉讼解决的信访案件中, 调解中心协调法律援助中心为信访当事人提供免费援助诉讼, 帮其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同时节约信访成本, 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

(三) 专业律师参与接待

中心专门聘请律师为交通事故信访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 并参与案件的调解、诉讼工作。律师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及办案经验, 为当事人提供建议, 并从法律、道德及社会角度为当事人分析诉求的合理性、合法性, 有利于当事人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法律界定的基础上可以获得的赔偿数额, 主动放弃无理要求, 最终使其心中的疑虑解除, 将案件成功化解。

存在的不足与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 各单位的紧密结合度尚需加强

联合调解工作中心自建立以来就以联合办公为特色, 进而能使交通事故的解决更加便捷、高效, 得到一站式的服务。作为调解中心新增加的一项职能, 交通事故信访调解援助诉讼机制理应顺承这种联合的优势。但由于试运行阶段未能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联系, 使部分职能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有些甚至仍在搁置之中。因此, 调解中心计划在今年底召开联席会议, 通报一年来信访接待工作取得的成果, 完善各项工作流程以及相关职能分工, 努力协调各单位对信访接访工作的参与配合, 真正使交通事故信访案件的接待解决工作从点贯穿到线、从线横铺成面, 在“从无到有”的基础上, 迈向“从有到优”的正轨。

(二) 人员吃紧待解决

交通事故信访接待站的成立, 使调解中心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人员紧张问题凸显。增加工作人员, 扩充人员编制, 是目前中心亟待解决的问题。调解中心将协调主管部门领导, 为调解中心增加配备工作人员, 把交通事故调解中心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实, 更大限度地完善各项工作中的精细环节, 让调解中心工作得以健康有序运转。

(三) 积极推广新经验

篇4: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方案

关于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大滩乡党委换届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完成大滩乡党委换届试点工作,切实解决影响和干扰乡党委换届试点工作的各类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经乡党委研究决定,全面深入摸排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乡党委换届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的换届氛围。结合我乡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增加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

1、成立专门工作组

为乡党委换届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研究决定,成立以人大主席黄立清为组长,综治办、司法所等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组。

2、明确责任目标

通过集中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行动,全面了解掌握我乡影响或干扰乡党委换届试点工作的各类矛盾纠纷的总体情况,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在为期一周的时限内全部解决。

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扎实做好矛盾纠纷的摸排工作11、确定摸排范围

排查的范围是有可能影响和干扰本次党委换届试点工作的各类矛盾纠纷,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以设施农业建设、水权管理、惠农政策的落实等引发的一些关系民生的各类问题。

2、深入调查研究,化解矛盾纠纷

工作小组要走村入户,加大各类矛盾纠纷的摸排力度,全面了解掌握影响干扰乡镇党委换届试点工作的各类矛盾纠纷的总体情况,扎实做好矛盾纠纷的摸排工作,力争做到问题发现的早,控制的了,解决的好,妥善处理问题,有效化解矛盾,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确保党委换届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立台账

对摸排出来的矛盾纠纷要建立台账,实行销号制,调处一起,销号一起,化解一起,销号一起。

三、建立依法行政机制,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保障服务

1、建立健全制度,突出工作重点

逐村开展摸排工作,对摸排出的矛盾纠纷要逐件按诱因、涉案人数、事态发展预测、时限等要素登记处理,并进行跟踪管理。

2、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建设

篇5:乡镇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意见

乡镇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施意见 今年我镇大调解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县”的要求,深入推进“平安鲜渡”建设,为实现我镇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以实现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今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强化组织领导体制建设

1.加强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中心建设,调配好村调委会主任。做到人员落实,职责明确。

2.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镇村两级调解员的政治理论、法律知识、调解实务、调解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推进调解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村主任、调委会主任、治保主任培训今年不少于两次。努力提升基层调解工作水平。3.加强镇调处中心建设,聘用两名专职调员负责中心的接待、受理、调处等工作。

4.村、企调委会、调处中心在镇调处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履行辖区内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的职能,提高调处实效。

5.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收集信息员队伍建设。做好“十户”信息员的培训和信息报送工作,对选定的信息员要明确职责,做到有其责、有其为、有其奖,更好地激发调解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6.镇调处中心办公室充分发挥调处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具体负责本镇内大调解工作部署、典型推广、督促检查、考

评考核等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对接机制

7.规范“公调对接”。完善镇调处中心与镇派出所与村调委会两个层面有效对接。“公调对接”调处室设在派出所,镇调处中心聘请两名专职调解员进驻派出所调处室,负责调处矛盾纠纷。

8.做实“诉调对接”。在上级的支持下,加强镇调处中心与有庆人民法院的沟通联系,邀请法院到镇调处中心指导,着力提高调解人员素质。大力推行诉前调解,做到能调则调、可调必调、不可调不强调。对调节不成、当事人提起诉讼的纠纷,按规定落实好就近连、快速结案、优先执行等措施,完善“诉调对接”绿色通道。

9.拓展“检调对接”。积极开展以“涉检信访息诉和解”、“轻微刑事案件检察环节和解”、“民事申诉执行和解”为主要内容的调解工作,把轻伤害、交通肇事等多发性犯罪案件、未成年人犯罪和部分过失犯罪案件作为调处的重点。同时,对事实清楚、案情简单、争议和影响不大、社会危害性较小且被害人获得赔偿后自愿放弃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刑事案件,通过调节或和解来结案,扩大调解结案率,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10.完善“其他对接”。在深化“三大对接”工作的基础上,以“大调解”机制为主线,继续探索“访调对接”、“援调对接”等新机制建设。实现化解矛盾纠纷资源的再整合、调解职能优势的再联合、调解合力的再聚合,不断扩大大调解模式。

三、进一步优化运行质态 11.完善排查预警机制,坚持做到主动排查与信息采集相结合。村调委会必须做到每旬组织一次矛盾纠纷的排查,每旬实行有矛盾报纠纷、无矛盾报平安的零报告制度。同时各单位对排查报送的矛盾纠纷要建册立档,落实调处责任人和调处期限,真正做到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12.镇调处中心要积极完善听证对话机

制。13.要深化特色和个性调解。各调委会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擅长调处某种类型和特殊矛盾纠纷的“能工巧匠”,诊治矛盾纠纷的“疑难杂症”。各村要有2名以上专职调解员,真正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四、进一步落实“三三制”大调解工作制度。

一是村民矛盾纠纷在组调委会、村调委会和镇大调解中心三个层次自下而上进行调解;二是每个层次调解不少于三次;三是在调解过程中要做到“1+1+1>3”的效果,将一份责任,一份耐心,一份真情融入其中,提升调解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实效,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五、进一步强化基础建设

14.遵循严谨、便民、高效的原则,严格依政策,按法律、照程序调处矛盾纠纷,确保调处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避免调处工作的随意性。按照既有利于调解矛盾纠纷、又避免不必要的调解资源浪费的要求,科学界定调解矛盾纠纷的类型和范围,提高调解质量。15.建立大调解工作例会制度,原则上镇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例会的内容是交流阶段性工作情况,分析矛盾纠纷态势,研究疑难矛盾纠纷调处方案以及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等。16.各村、各单位要切实解决矛盾纠纷调处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大调解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17.各村、各单位调解组织的台账资料要按照县镇调处中心的要求抓好落实,做到凡调解的矛盾纠纷必须做到一案一档,资料齐全、装订规范。

六、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18.镇调处中心要加大对基层大调解工作的督查指导力度。对大调解工作相对滞后的单位进行重点督查,提出指导性意见,促进整体工作平衡发展。19.各村、各单位要围绕矛盾纠纷的调

篇6:关于创新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庭的实施方案

XXX 矛盾纠纷调解网格化建设工作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创新大调解工作理念和机制,不断提升平安XX、法治XX建设水平,强化对矛盾纠纷调解网格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现结合实际,制定XX矛盾纠纷调解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为民、惠民、便民为宗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园区和社区并举,条块联动,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努力通过这一工作模式,把工作定位在现有管理服务触角的延伸、力量的整合和对村级调解组织职能职责的补充上,理情绪、理体制、理思路,优化“大调解”服务机制,有效解决、预防社会矛盾和问题,为深入推进社会管

理创新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工作目标

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推动人民调解工作。

(一)力争达到三项总体要求:

1、社会管理服务触角有效延伸。建立3个村级三级网格,将3个社区按照村民小组划分建成37个四级网格,把管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户每人,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实现社会管理服务全面有效覆盖。

2、社会管理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以统筹的理念,整合各方资源,使基层问题依靠各级力量和各种资源协同解决,实现基层组织由单体作战到上下协同作战、由单一依靠党政内部力量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转变,不断优化社会管理和人民调解资源配置。

3、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依托管理网格和服务团队,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平台,积极为基层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管理服务水平。

(二)力争实现“五项”工作目标:

1、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建立健全园区、3个社区、37个居民小组的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和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三调联动”网络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调解”机制。

2、信息渠道更加畅通。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发现、收集和上

报,发现和获取不稳定因素相关信息的能力有效增强,不发生因信息掌握不及时而造成事态扩大。

3、管理服务更加到位。构建以园区、社区、居民小组调解员组成的法律服务团队,推行包网负责、责任到格的社会联动调解机制,形成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工作的“绿色通道”。

4、矛盾化解更加有力。园区、社区和居民小组的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达到小事不出小组、大事不出社区、难事园区终结。

5、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通过服务团队,干部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实现重心下移、服务前移,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网格化建设。以着眼发展、便于管理为原则,本着有利于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延伸,有利于理顺管理运作机制,调整完善现有管理服务体系,努力形成层级分明、规模合理、覆盖全面的管理服务工作格局。

1.科学划分管理服务网格。二级网格为园区管委会,组长为杨振宏书记,副组长为袁义副主任;三级网络共3个,分别为景湖社区、联群社区和仝圩社区,负责人为各社区支部书记;四级网络为各居民小组,共计37个,负责人为各居民小组长。

2.创新人民调解组织设置形式。结合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按照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扩大覆

盖的要求,积极探索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设置形式,逐步建立以社区调解为核心,园区调解为依托、居民小组调解为补充的新型基层调解组织体系。

3.合理确定调解员联户规模。根据网格划分和调解组织设置,各社区每名调解员平均联系65户群众,每名调解信息员联系50-80户群众。

(二)专业化服务。根据园区司法行政系统资源的实际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网格内的产业特点和群众对法律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合理组建每个网格的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团队人员的优势和作用。

1.选优配强管理服务人员。以精简、高效为原则,建立由司法行政人员、律师、公证人员和园区、社区、居民小组调解员和调解信息员组成的服务团队,使团队成员更具专业性和多元化,着力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2.明确团队人员工作职责。每个服务团队对所联系网格内的群众要开展经常性走访,通过日常联系、沟通交流,及时掌握社情民意;通过入户宣讲、发放资料等形式,推动政策法规有效落实;通过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深入开展服务团队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通过开展组团式服务、主题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全面掌握群众基本情况,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增强联系服务群众的实效性。服务团队成员在具体工作中,当好“六大员”:一是农户信息采集员。要上门采集农户家庭基本情况、主要社会关系等

法律需求信息,为重点农户建立信息档案。二是普法教育宣传员。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适时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公民道德、科学文化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制意识。三是矛盾纠纷调解员。对群众之间的各种矛盾及时进行劝说、调解,把不安定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对重大不安定因素,要及时上报,并协助上级迅速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四是为民办事服务员。网格团队人员要接受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法律服务内容。各类法律文书,为符合条件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五是和谐建设监督员。深入开展自我监督,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违法等各类不和谐行为,对构成违法犯罪的,要及时上报,切实承担公民道德监督义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六是人民调解信息员。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思想情况和社会舆论,对一些不安定因素和个案苗头,能够解决的就地解决,难以处理的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防患于未然。

(三)信息化运作。

1.积极搭建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程序规范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服务。充分发挥信息管理平台信息采集、数据统计、短信互动、网上办事、情况查询、工作交流等功能,促进信息管理平台与电子政务对接,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平台的日常管理,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确保重要基础信息的绝对安全。

2.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规范有序、高效协调 的工作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定期走访和交流制度。采取集中上门走访、电话联系、蹲点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的联系服务活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集中梳理、分析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对于基层群众反映的、园区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通过共同分析研判、上下联动、左右互动予以解决。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汇总梳理管理服务的有关情况,落实专人加强对问题处理的全程跟踪和参与,并限期做好处理反馈和说服解释工作,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

四、实施步骤

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3月 第二阶段为集中实施阶段:2012年4—5月 第三阶段为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6—11月 第四阶段为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2月

五、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推行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是我县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平安建设的重要载体,主要目的是使平安工作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群众,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各社区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抓好人民调解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行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形成合力。要牢固树立大

局意识,及早谋划,主动对接。各级要统一思想,精心组织,重在落实,切实把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抓好宣传,营造氛围。园区调解“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组织宣传活动,让人民充分感受这种管理模式带来的好处,激发园区人民调解员工作队伍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更多的人投入到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工作中来。要广泛宣传网格调解员和调解信息员的先进事迹和工作业绩,树立网格调解员和信息员的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各级调解组织要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督促检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任务到格、责任到人。园区人民调解网格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全面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这项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参与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这项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附:XX工业园矛盾纠纷调解网格化建设责任人员花名册

中共江苏省XXXX工业园委员会

篇7:关于创新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庭的实施方案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是新时期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按照省委宣传部部署和要求,九江市委宣传部牵头相关部门,对全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行了调研。我们在全市各县区先行调研上报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庐山区、瑞昌市、都昌县等县(市、区),召开各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各方面对我市社会矛盾纷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九江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在各级各部门协同努力下,强化民生理念,着力构建社会纠纷排查调解体系,使之成为化解矛盾、构建平安和谐九江的稳压器,确保了九江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同时为做好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积极的探索。

一、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的做法和基本经验近年来,九江市各级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一手促发展,一手保稳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全市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2009年全市共排查出社会矛盾纷纷12463件,成功调处11889件,成功率达95.4%,在2009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九江市公众安全指数为95.99%,治安好转率位居全省第三。九江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经验和成效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位推进,创新了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网络建设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部门整体联动。九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重要性,2009年市委常委会先后4次研究综治工作,提出了“生产安全、生活安宁、百姓安居、社会安定”的综治工作总体要求,142个正处级市直(驻市)单位全部被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单位,综治工作实现全覆盖。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督查督办和情况通报制度,对重点工作和突出问题进行讲评通报,督查督办。市委市政府把综治工作纳入到县域经济发展目标考评体系之中,市综治委把平安创建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综治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对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坚持严格问责,倒逼工作落实,2009年以来,全市26个单位受到责任查究,43人受到相关处分。二是组织体系健全,覆盖到边到点。市、县、乡(镇)、村都成立了自上而下,守土有责,响应快速,行动有力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体系。各县区均成立了80人以上的专业巡防队,全市组织了8000余人的义务巡逻队员协防。从县、乡两级先后派出8237名机关干部作为综治特派员挂点本地自然村,协助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全市1797个村和居委会成立了和谐平安协会,19364个自然村成立了和谐平安理事会。修水县各村还健全完善了“一室”(综治室)、“二会”(调解委员会、治保会)、“三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员、治安信息员、综治特派员)、“四队”(治安巡防队、社区保安队、平安志愿者队、看楼护院队)的组织设臵。三是加大经费投入,筑造坚实防线。明确规定各级综治办的人员和经费落实,并确保经费的逐年递增。为实现重点区域的全天候监控,九江市还投资上千万元建设“天网”工程,在市区及县城、乡镇等重要地段安装了监控摄像头,筑牢了技防防线。各县区不断加大综治经费投入,2009年星子县落实赴省进京劝返工作经费10万元,并拨付专项经费开通了“民声通道”、“网上信访”和书记、县长热线。

(二)强化责任,创新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 一是延伸信息预警触角,创新了排查机制。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三早”(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在维稳工作上采取“望、闻、问、切”的四排查的良好方法。二是构建矛盾调解体系,创新了联创机制。全市217个乡镇按照统一规范设立了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形成了矛盾纠纷联合调解、社会治安联合防控、安全隐患联合治理、和谐平安联合创建、为民服务联合行动的“五联”新格局。在与外省外市交界处,注重开展跨区域联谊联防,勤走动,常沟通、互通有无。同时积极探索村级和谐平安创建的新载体,以和谐平安协会和和谐平安理事会为平台,实现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和谐新局面。和谐平安三级联创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综治办及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三是整合矛盾调解资源,创新了调处机制。全市各县(市、区、山)政法部门设立了“三调联动”工作办公室,乡镇、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成立了相应机构,制定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衔接配套的运行机制,形成了调解工作的“三位一体、两级互动”体系。

创新工作方法带来良好工作成效,2009年,全市共排查出12463件矛盾纠纷,并得以及时化解,化解率达95.9%。市属84家国有企业现已基本完成改制63家,臵换职工身份3万余人,未发生涉企群体性事件和赴省以上非正常上访。全市和谐拆迁总面积200余万平方米,超过近几年拆迁面积的总和,未发生严重冲突、群体性事件和较大规模的群体上访。瑞昌市在解决赛湖农场分田地的纠纷上,市四套班子带队,20多个市直部门组成7个工作组,深入农场各大队,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和法规,反馈民情民意,圆满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德安县以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为依托,把化解矛盾纠纷与综治考核、治安防控、停访息诉、法制宣传服务相结合,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组、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彭泽县在通过多部门联动,把信息公开争取群众支持,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和化解安全隐患等工作做实做好,确保了核电、铜九铁路等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保障民生,创新了矛盾纠纷调解思路

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在经济增长中得到实惠,打牢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基础,从源头上减少了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

一是实施强工兴城战略,改善了生活环境。2009年93件重点惠民工程全面完成,通过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和“两声三乱”(麻将声、鞭炮声、乱停、乱放、乱摆)整治,城乡环境明显改善。积极实施“绿化工程”、“畅通工程”、“平安工程”,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保障城市饮水、生态和人居安全。各县(市、区)大力开展了文明县城、文明村镇的创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县城、乡镇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二是转变工作作风,促进了科学决策。我市创建了全省首家“民声直通车”自动化综合平台,全年受理咨询、建议和诉求5187件,办结率达99.3%。官场、市场“两场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行政许可项目、投资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审批平均时限缩减35%以上。三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了民生需求。2009年新增城镇就业7.9万人,其中“4050”人员9700人;为残疾人购买1404个公益岗位,免费进行技能和创业培训17余万人,居全省首位。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有了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下岗工人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体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09年各类保险惠及300余万人。

二、新形势下矛盾纠纷的成因与发展趋势

我市各级组织,特别是各级综治部门,认真分析矛盾纠纷的发展变化,力图做到超前预警,提前化解。经分析,我们发现,当前矛盾纠纷呈现出面广量大、触发点多、突发性强、升级快、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的特征,特别是城市、城乡结合部、基层广大农村的矛盾纠纷呈多发状态。

(一)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一是改革进程中因配套措施不到位引发的矛盾纠纷。当前经济社会正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导致了一些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尤其是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矛盾纠纷更为多发。二是政府管理过程中因行政行为的偏差引发的矛盾纠纷。政府有关部门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与被管理对象之间因出发点的不同,也容易产生矛盾纠纷。近年来,城管、公安、交警等部门与被管理的摊贩、车主和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较为常见,计划生育、帮贫扶困工作中的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此外,个别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也极易引发矛盾纠纷。三是市场经济深化过程中因经济利益冲突引发的矛盾纠纷。当前,利益冲突日益成为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纠纷、民间借贷、承包合同纠纷、邻里纠纷、婚姻纠纷和房屋宅基地纠纷、山林湖泊权属纠纷等涉及经济利益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如我市的都昌县、星子县等鄱阳湖周边县区就常因湖泊水域发生纷争,甚至发生跨市的矛盾纠纷。四是突发性事件引发的矛盾纠纷。拖薪欠薪等劳资纠纷,交通肇事认定、赔偿和医疗事故纠纷等突发性事件也常常引发矛盾纠纷。

(二)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变化和趋势。当前的基层矛盾纠纷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表现类型增多。过去占所有矛盾纠纷的80%以上的山林、水土、宅基地、邻里和殡葬等五类矛盾纠纷有所下降,其它矛盾纠纷呈上升态势。近年来,安全隐患、征地、医患、污染、企改等因素引发的纠纷大幅度增加。二是主体逐渐多元化。过去基层矛盾纠纷主体多为个人,现在矛盾纠纷主体可能是个人、集体、村委会,甚至是基层政府或政府部门及公务人员,特别是体现在当前的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和城市管理方面。三是诱因更为复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动而引发的利益调整、观念冲突等原因,导致社会矛盾更加广泛多样和复杂。四是反复性更大。在调研中,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反映不少群众反复信访已成普遍现象。五是群体性纠纷愈加突出。拆迁安臵、征地补偿、企业改制、山林、水土纠纷涉及群体利益产生的纠纷,极易由一般性矛盾演变为群体性纠纷。

三、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提高调解效率的建议 我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基层一线的综治工作人员,为进一步提高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的工作成效,构建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结合实际情况,从组织建设、提高认识和采取有效方法诸方面,对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要建立健全矛盾调解组织体系,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基础。

要建立职责明确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组织机构,在部门联动配合的前提下各司其职,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各部门要成立维稳办公室,并成为常设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拔付专门经费。要注重视发挥村镇等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在人员、经费、装备上加大投入,形成市、县、乡、村、村民小组的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矛盾纠纷调处体系。要加强调解员队伍选拔任用和培训管理,及时总结交流矛盾纠纷调解的经验,建议分期举办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论坛。交流矛盾纠纷调处的经验,探讨新思路、新办法,提高调处矛盾纠纷的工作水平。

(二)要畅通民意反馈通道,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要采取多层面、多途径、多形式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一要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真正发挥“第一关口”了解社情民意,教育疏导群众的作用。二要加强党政领导直接了解社情民意的通道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热线电话、领导接访日等民意反馈通道,为老百姓搭起民意表达、社会监督和对话协商的平台。三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民团体、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的作用,代表群体反映诉求,并通过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协商调解,促使问题的解决。

(三)要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消除矛盾纠纷产生的认识误区。

当前部分群众存在只要有事就得闹,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大不信小的认识误区,导致一些矛盾纠纷的产生和恶化。要纠正这种认识偏差,舆论引导极为重要。

一要广泛普及法律知识。要善于运用电视、广播、网络、短信、宣传单、宣传栏、农家书屋等有效媒体,扩大法制宣传的渠道。要在广大基层干部当中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避免工作失误引发矛盾纠纷。二要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理念。要充分宣传“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远亲不如近邻”、“重义轻利,礼尚往来”等教化群众和睦相处、维护社会稳定的传统文明礼仪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并一以贯之,长期宣传。三要强化警示导向教育。要把极个别胡搅蛮缠,以身试法受到处罚的典型做反面教材,让群众知晓,狠刹“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歪风,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

(四)要加大民生投入和社会保障力度,堵住产生矛盾纠纷的根源。

调研中发现,社会矛盾纠纷的实质就是经济利益矛盾,利益矛盾已经成为其他各类矛盾产生的根源。因此,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改善民生、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是化解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关键。

一要健全公平的利益和保障机制。要努力创造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确保各利益主体在分配上机会平等。要建立健全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机制运行,克服体制性障碍,打击不正当竞争,减少行政干预。要努力健全社会安全网,让弱势群体能及时得到社会救助,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庐山区在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中为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征地拆迁产生的矛盾纠纷大为减少。2009年,该区因省市重点工程的建设共拆迁50余万平方米,涉及3000多户,由于工作到位,拆迁非常顺利。二是政府部门要让利于民。政府与民争利,群众受到不公正对待,就容易导致矛盾纠纷。各级部门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多解决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与民争利。2009年,庐山管理局为保护景区环境,取消了出租车,开通环保观光车。在合理补偿后,又为原来的出租车司机和庐山当地居民提供了300多个环保车司机岗位,切实解决了就业难而导致矛盾产生的问题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要努力缩小城乡和公民身份差别。当前因身份差别和城乡差别导致补偿的巨大差异越来越被人们热议和指责,该现象的存在无疑曝露出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极需从立法层面加以解决。

上一篇:最经典的十大商业模式解读下一篇:注塑部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