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民生少纷争,化解矛盾促和谐

2024-04-16

服务民生少纷争,化解矛盾促和谐(通用7篇)

篇1:服务民生少纷争,化解矛盾促和谐

服务民生少纷争,化解矛盾促和谐,-------XXX社区创建调解矛盾纠纷特色社区

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是综治维稳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不仅可以把矛盾纠纷消化在萌芽状态,维护基层社会和谐。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很多“民”转“刑”事案件的发生,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近年来,XXX社区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综治维稳工作的第一抓手,建立起镇、村两级排查化解机制,提出以“大调解”换“大和谐”,深入排查化解辖区内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我社区的和谐稳定。

一、是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我们把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宣传有关下岗安置、再就业、拆迁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宣传维护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讲政策、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群众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正常合法渠道主张诉求,教育引导群众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谋求发展上,依法依政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居民XXX因房屋问题和 产生了矛盾,一度心态极为不稳,社区立即上门,多次反复的劝道,使其放弃了以极端手法解决矛盾的行为,从而走司法程序,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强化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社会发展环境

XXX社区位于介休的老城区,平房多,老旧房屋多,危房多,街道窄、乱、破,辖区内老人多,街社民情十分复杂,因排水、占道、等矛盾引发的纠纷屡有发生。若不能正确、及时地化解和调处,势必会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群众集体上访,影响我街道的社会稳定。我社区始终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制定了《开展集中排查调处重点矛盾纠纷活动实施方案》,坚持边排查、边调处、边化解,通过及时向群众做好耐心、细致地说服解释工作,深入辖区开展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使原来的事后被动调解,变为预防在前的主动调解,实现重心前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了矛盾激化。我们在经常性的走访中了解到旧粮食局的部分离岗职工,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一卡通和保险无法解决,我们就多次跑粮食局和市委有关部门协商,终于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避免了上访和矛盾的激化。

三、创新方式方法,解决难题,调解工作到位

实行跟踪服务工作机制,消除矛盾隐患。根据实际需要,及时主动上门走访,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在调解方法上,积极开展“三多”工作法,即“多打电话问问,多下辖区跑跑,多到社区居民家聊聊”,使调解员对辖区内发生的纠纷底子清,情况明,调解过程中能够切实做到有的放矢。一旦出现矛盾苗头,社区有关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调解决。在社区硬化路面的时候,双槐巷居民、堡上巷居民因院内无下水道而拦阻施工人员,使工程无法正常进行,社区主任、书记和调解员及时到现场,做说服工作,特别是双槐巷居民多次劝说都无功而返,我们就找到和这户居民的朋友加入劝说中,最终得以圆满解决。让路面硬化工作按时完成。

四、是始终坚持破解难题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在调解重点上有突破。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具有多发性、广泛性、敏感性的特点,街道“大调解”工作的着眼点和重点放在对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的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性质严重的热点、重点问题上。我们辖区有房管局在八九十年代修建的改造楼4栋,接大暖以来,暖气不热一直是居民们不满意的,今年矛盾爆发,经过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多处协调,先是城建局提出改造供热管道,而居民不愿意出这部分资金,事情出现僵局,将近11月了,还是无法供热,社区再次协调居民和供暖、城建局等部门,达成了有城建局出资改造管道,住户结清取暖费用的解决方案。终于在供热一个月后给这些部分居民开始了供暖。通过我们的努力,近年来,有效化解了一批棘手的矛盾纠纷,从而在突破遗留难题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有了新的进展。

五、是对家庭邻里矛盾纠纷,采取人性化调解原则。针对继承、赡养、宅基、土地、经济、婚姻等家庭邻里纠纷,我们采取说服教育的办法,以构建和谐、以人为本为理念进行人性化调解。如宋佳牌楼巷的居民

因修建厨房阻隔了居民去厕所的行路,引发了矛盾,社区主任和调解员多次上门,进行劝说,协调,双方平和的解决,避免了邻里之间的尴尬。居民XXX,年老多病,家有三个女儿,在赡养中,出现了矛盾,二女儿一气之下就把老人遗弃在办事处,社区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和派出所联系,到她几个女儿所在的村、居住地,以法律为依据,多次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让大女儿把老人接回的家,并办理了低保手续,使该矛盾得以化解。

六、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经常化。

以维护“两会”、“两节”、“五一”、“**”等敏感期安全稳定为重点,坚持条条排查与块块排查、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做到矛盾早发现、早治理、早调解,建立健全重大矛盾纠纷一事一报制度,确保将各类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矛盾纠纷排查的经常化。

为了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依法治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几年来,我们社区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坚持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以服务民生、保障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新路子,进一步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大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

篇2:服务民生少纷争,化解矛盾促和谐

----阿图什市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验材料

阿图什市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从决策、措施、机制和责任四个环节把握主动,以强化矛盾纠纷化解的联动衔接、基础建设、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工作,实现了“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就在哪里调解”,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格局。

一、建立体系,创新模式,规范流程,较好整治了矛盾调处秩序。一是建立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五大联动机制。即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联动工作机制;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重大矛盾纠纷联动工作机制;跟踪回访机制,初步实现了有机结合、有效运转。二是基层建立了“三调两会一报告”工作机制。“三调”即在村级进行人民内部调解;通过乡级政法综治中心进行行政调解;通过乡政府出面进行调解。“两会”即矛盾纠纷(信访)专题党政联席会和矛盾纠纷(信访)专题党委会。“一报告”即矛盾纠纷(信访)专题报告。针对一些矛盾纠纷比较复杂,涉及范围广,涉及到法律法规答疑解惑以及涉法涉诉等,依靠基层力量难以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以报告的形式进行转交,力求为当事人双方找到合法解决的渠道。三是农村基层创新了“三纵三横”调解模式,“三纵”即通过在乡政法综治中心和村政法综治工作站分别设立信访问题接待处,实现了市、乡、村三级网络纵向贯通,畅通了信访渠道,构建了立体调解体系,1大大方便了群众诉求。“三横”即通过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实现了调解工作的横向联动,大大提高了调解效率。通过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受理的信访问题实行统一受理、统一登记、统一疏理、归口办理并实施“五步”工作法即:第一步村级人民调解,先由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努力调解在最基层;第二步中心行政调解,当事人对村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满意的,由村委会给当事人开据《人民群众矛盾纠纷(信访)联调介绍信》到乡政法综治中心,乡政法综治中心在接到村委会的介绍信两个工作日以内报中心主任或常务副主任(乡党政一把手)批示,再由中心按照案件性质和疑难程度进行分流调处或协调办理;第三步乡信访联席会议解决,当事人对中心办理不满意的,由中心提请乡信访联系会议解决;第四步乡党委会研究解决,当事人对乡信访联系会议研究解决仍不满意的,由信访联系会议办公室提交乡党委研究解决;第五步司法调解,当事人对乡党委会研究解决还不满意的,由当事人到相关司法机关申诉。对重大矛盾纠纷、疑难信访问题相关部门或各级可提前介入,否则见不到介绍信等材料层层不予受理,有效地规范了信访秩序,预防了越级上访。

二、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明确任务,较好地促进了工作职责落实。从社会矛盾的预防、排查、受理、接访、下访、调解、分流、联调、领导包案、督办到群体性事件的处臵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规范,有章可循。一是建立了日报告、周例会、月研判和日常排查、集中排查、领导大接访、干部大下访等工作长效运行机制;二是实行领导联合接访制度,对重大矛盾纠纷按照分级对口的原则,包案到

领导,将党政“一把手”推向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健全了首问负责和责任查究制度,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逐一登记在册,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时化解,使每项工作和每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有力推动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三、狠抓排查,注重预防,积极化解,较好地实现了矛盾调处有序。我们在工作中,变被动调解、等案上门为主动出击、注重预防,突出抓早、抓小、抓苗头,坚持开展“五项排查”活动,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早发现。一是日常排查,平稳时期每周排查,敏感时期每天排查;二是集中排查,每月定期开展集中排查,做到不留死角和盲点;三是重点排查,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对重点单位、重点地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开展全面排查;四是下访排查,按照“四包”机制,每季度组织包乡(村)、街道(社区)、学校、清真寺领导和包户干部深入联系点,变上访为下访,开展大下访活动,全面排查化解;五是滚动排查,对一些可能滋事的重点人员,可能引发集体上访的热点问题,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的突出矛盾逐村组、社区、单位滚动排查,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始发阶段。早预防。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建立了信访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一些涉及征地拆迁、事关民生的重大事项和重大建设项目在实施前,组织开展稳定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大小和有无风险实行四级评估:即风险很大、有风险、风险较小和无风险,多渠道、多途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赋予群众知情权和表达权,对大多数群众满意无风险的快办,大多数群众不理解有风险或风险较小的缓办,大多数群众不满意风险很大的坚决不办,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重大社会矛盾纠纷、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发生。早化解。结合“三项工作机制”组织小队维稳干部、基层人民调解员、驻村集中整治队员、包户干部及时逐户、逐村开展拉网式排查化解。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员、治安信息员、联防队员等基层各群防群治力量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调处。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登记,能解决的当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登记在案上报,逐级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经济、教育等手段及时化解,确保将大量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一线。

四、统一领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确保了各类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近两年来,我们以民生建设年为统领,以效能建设为抓手,综合运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实施“信访积案攻坚年”活动,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排查信访积案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一是创建巡回法庭工作室,由法院牵头负责,在全市村居(社区)挂牌设立巡回法庭工作室,向群众发放“便民联系卡”公开联系电话,巡回法官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确定重点工作,走访联系群众、了解社区民意,提供法律咨询、调处简易纠纷、指导民事调解、进行普法宣传、案例讲解、协助办理立案手续、协助解决信访问题,为困难群众做实事、做好事,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二是创建“人民调解工作室”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负责,依托

乡(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建立了9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充实调解员419人,农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切实做到了村村有调解组织、小队(单位)有调解信息员,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调解网络,叫响“有纠纷去调解,有上访找司法”的工作理念。通过采取有效调解措施,达到了“三个明显减少、两个明显提高”的总体目标。“三个明显减少”即民转刑案件减少;重大群体性事件减少;群众上访事件减少;“两个明显提高”即调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预防和化解纠纷的实际能力有所提高。三是扎实开展“信访事项办结、积案化解攻坚年”活动,采取“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方法,扎实推进积案化解信访事项办结工作。将重大信访、重访全部纳入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千方百计予以化解,防止重大信访、重访演变为信访积案,有效防止了因信访案件引发的重大矛盾纠纷发生。2010年至2011年8月,人民调解领域共排查矛盾纠纷8005件,成功调解8001件,调成率为99.95%;行政调解领域共排查受理信访问题81件,解决64件,办结率为80%;司法调解领域共受理民商事案件1903件,成功调解1142件,调成率达60%,切实将一批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将一批信访问题解决在了当地,有效地预防了矛盾激化和越级上访。

阿图什市综治办

篇3:服务民生少纷争,化解矛盾促和谐

一、围绕热点难点, 主动排查落实措施, 从源头上遏制矛盾纠纷的蔓延

(一) 开展“大接访”活动, 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 该院院领导积极参与到县委政府组织开展的领导干部“信访维稳”大接访活动。同时该院在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开展由检察长和相关中层部门负责人共同大接访活动, 面对面做上访群众工作, 倾心听取群众合法诉求, 认真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同时, 根据大接访所掌握的情况, 坚持源头防范, 超前化解容易引发群体事件的矛盾纠纷及苗头隐患。2012年至2013年2月 (统计数据起止时间, 下同) , 该院检察长大接访接待来访群众57天, 接待来访群众50件162人, 检察长批办、交办案件48件, 均已经办结。

(二) 关注民生, 带案下访察民意

在做好接访工作的同时, 该院高度重视民生和稳定问题, 把解决问题的重心下移, 按照检察机关“带案下访、定期下访, 有案办案, 无案宣传, 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的基本要求, 组织干警下访接待群众, 深入基层与群众加强交流。对于各种历史积案和重大不稳定问题, 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 落实“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专人、一套方案”的“四个一”包案制度。

(三) 细致排查, 强化稳控

该院按照县委提出的“排查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目标, 实行敏感时期天天查的制度,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特别是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非正常赴邕进京上访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和重点问题摸排清楚, 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策。

二、立足检察职能, 在执法办案中顺势化解矛盾纠纷

该院坚持把化解矛盾纠纷贯穿执法办案的始终。在确保案件依法正确处理的基础上, 主动把执法办案工作向化解社会矛盾延伸, 认真开展释法说理、心理疏导等工作, 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教育, 积极引导和帮助当事人化解积怨, 使执法办案的过程变成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过程。

(一) 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

该院通过严肃查办职务犯罪,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 化解社会矛盾。重点查处企业改制、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发生的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职务犯罪, 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化解矛盾冲突。该院共查处企业改制、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职务犯罪案件21件25人。

(二) 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坚持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刑事犯罪, 加大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特别是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力度, 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在履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职责中, 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 不断提高审查逮捕和指控犯罪的能力和水平, 保证案件质量。认真落实依法从宽处理的政策。建立健全对初犯、偶犯、老年人犯罪以及因邻里、亲友纠纷引发的轻伤害等案件依法适当从宽处理机制, 运用法律政策化解矛盾纠纷、增进社会和谐。

(三) 强化诉讼法律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

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 全面加强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和民事审判及行政诉讼审判监督, 完善和细化加强诉讼监督的措施, 强化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内部衔接配合和检察机关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的协调协作,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不公问题, 促进行政、维护司法公正, 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三、建立完善机制, 促进检察环节化解社会矛盾长抓不懈

(一) 建立健全维稳形势研判机制

健全检察环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结合执法办案工作, 定期对社会稳定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和排查, 及时发现并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置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切实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 建立健全检察环节应急处置机制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建立检察机关的应急工作机制和快速反应系统,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和工作预案, 完善组织体系和协调保障。加强对院领导、侦监、控申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干警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专题培训, 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判、现场指挥、依法处置、舆论引导能力,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依法处置突发事件中的职能作用。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成由20名干警组成的应急分队, 随时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三) 建立检调对接工作机制

篇4:化解矛盾促和谐

坚持正面教育疏导,夯实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价值取向。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价值导向,营造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是化解社会矛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当前因利益关系调整诱发诸多社会矛盾,处于不同利益区位上的人们会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诉求和价值选择。思想政治工作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人们思想认识,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取向,由此凝聚起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共识和精神力量。同时面对人们思想活动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做好引导、疏导工作。由于不同社会阶层人们的发展不均衡,取得的利益不相同,也由于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遇到的实际问题不同,人们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协调、不和谐,从而引发一些思想实际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讲究教育的层次性,注意及时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和解决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社会矛盾增多,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加大,容易产生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特别是当事不遂意时,更容易产生焦躁、郁闷、激愤甚至仇恨等情绪。如果调节不好,于己于人于社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心理疏导,促进心理和谐。要引导社会成员学会心理调节;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要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加强社会成员心态的分析预测,加强社会沟通,畅通交流渠道,防止不良心态积累恶变,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积极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当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群众各种诉求表达明显增多,维权的方式及手段日趋多样、复杂、激烈,甚至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各种诉求。当前社会矛盾,几乎没有不涉及不同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诉求的,同时还表现出以往不曾有或很少有的新特点。利益群体相互博弈,党和政府首当其冲成了矛盾的焦点,社会矛盾日趋激化诉诸冲突,诉求表达往往采取多途径、多样化的形式,而且有些维权目标与手段背离。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人们合理表达各种诉求,通过合法的渠道进行诉求表达,相信组织,依靠组织,尊从法律,按照组织程序,逐级反映,合理表达。不能不顾客观实际条件,盲目攀比,提解决不了的要求;不能要求需要不断努力逐步解决的问题,一下子得到圆满解决;不能因为自身的利益诉求是合理的,就违背法律程序,采取极端的手段。引导人们在合理表达诉求的同时,采取正当的诉求手段,不能采取激化、尖锐,甚至恶性冲突的方式,要理性、理智地行使诉求权利,不能做出损害社会和谐稳定和违法的事情。

要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对群众各种诉求表达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区别不同情况,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同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是政策层面的问题,就要坚决按照政策规定办事;是法律层面的问题,就要依照法律,切实维护合法权益;是思想层面的问题,就要通过开展正当教育疏导,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共识;对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就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多做群众欢迎的事、群众满意的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让人民群众真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善于超前化解矛盾,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超前化解各种矛盾,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构建预警预测、及时发现机制。社会矛盾能否超前化解,首先取决于尽早发现。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预警预测、及时发现机制。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到第一线,深入调查研究,在与群众面对面的接触中,掌握群众思想脉搏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要高度重视舆情信息,通过日常管理、服务调研以及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新手段、新途径,广泛搜集社会信息,敏锐观察和分析社会热点焦点难点,及时捕捉和把握群众的呼声需求、心理情绪以及各种负面苗头倾向。获取群众所思所盼、所喜所忧的第一手资料,对社会矛盾的产生及变化做到心中有数,为做好矛盾转化工作奠定基础。

构建事前引导、有效化解机制。未雨绸缪,超前应对是化解矛盾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要立足于主动、能动地开展工作。要随时随地了解社会各阶层人们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关心些什么,特别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重大决策出台前,要科学分析人们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倾向性问题,从小中见大,及时消除和化解隐患。切不可等到问题闹大了,群众情绪恶化了才去处理。对已经发生的一般性的突发事件要冷静处理,切不可态度粗暴,简单从事。要立足于说服教育、疏导、沟通,以理服人,避免规模扩大,事态升级,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当地。还要努力做到防微知著,防微杜渐,及时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对可能出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及时制订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警防范措施,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力度,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不给任何不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的错误思想和言论提供传播途径。要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尤其是他们遇到困难时,更要主动关心帮助,尽最大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即使一时难以解决的也要解释清楚,争取获得群众的谅解,千万不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或借口推脱。否则,就会增加以后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篇5:关注民生化解矛盾谋求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 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是“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管子·霸业》指出:“以人为本, 本治则国固, 本乱则国危。”《左传·庄公三十三年》强调:“政之所兴, 在顺民心。”这些论述, 无不反映了古代先贤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与一贯坚持全心全我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目的是分不开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真正把民生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的, 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新时期, 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重要标准, 强调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十八大报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 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十八大报告具体论述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 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些令人鼓舞而又实实在在的举措, 彰显出执政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 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 明确地把发展观落实到人民的生存、发展等基本民生问题上。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的理念正在引领着我们国家迈向现代、文明、进步的全新发展阶段。

永仁县是一个集山区农业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小县。由于经济不发达, 民生问题较为突出。当前, 永仁县民生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现的问题

(一) 农民收入低

当前, 永仁县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打工收入, 总的来说是有所增长但增长缓慢。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举措, 包括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产业扶贫开发等, 使得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幅较大, 但这只是阶段性的增长。政策只能减轻农民负担, 帮助农民增收有限, 农业产业的弱势性制约了农业增收的空间。二是城市困难居民处境艰难。城市困难居民主要是指部分下岗失业人员、进城打工的农民和少数失地农民以及其他特困群体。这个群体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一是生活难。基本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 靠低保金过日子, 这部分人绝大多数年龄在40-50岁, “上有老, 下有小”, 家庭生活压力很大。二是就业难。相对于其他群体, 这部分人往往文化水平较低、能力较弱, 加上永仁县企业不多, 就业空间小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群众想就业但就业无门, 想外出打工, 但又受到家庭、年龄等因素的牵制。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三是就医难。大部分城市贫民有病无钱医, 特别是重症病人根本看不起病, 虽然国家近年在社会医疗保险, 大病救助统筹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 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困难群体的需求。四是住房难。房产价格的迅速上涨, 远远超过了广大群众的支付水平, 绝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和困难市民的居住环境都非常简陋, 有些还是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面。

(二) 就业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当前, 永仁县就业面临着来自城乡的双重压力, 劳动力总量与劳动力素质结构的彼此困扰, 新生劳动力与失业人员的相互交织, 导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永仁县本身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就非常有限, 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加大, 导致了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 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的问题非常突出, 技能人才短缺, 远不能适应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化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的要求。

(三) 劳资关系问题较为突出

随着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深化, 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化。劳动合同基础薄弱, 协调机制还不健全, 收入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 一些法律法规未得到较好落实, 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在一些用人单位仍然大量存在。

(四) 改革发展欠帐较多

这几年永仁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 特别是在体制改革、招商引资等方面力度很大, 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阵痛”, 产生一些遗留问题。一是土地征用问题。随着建设用地大幅增加, 无地农民增多, 土地管理和土地征用可能会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二是征地补偿较低,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加上有些征地补偿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导致被征地农民处于“失地、失业、失保”的境地。三是企业改制遗留的问题。其中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企业重组、兼并、破产后资产处理和职工安置问题, 企业改制中引发的职工利益保护, 拖欠工资、工龄买断引发的矛盾, 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五) 社会矛盾仍然复杂

近年来,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较好地化解了一些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 目前, 仍然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期。这些社会矛盾, 个案问题具有突发性, 群体性事件具有联动性, 情况及表现形式相对复杂。

(六) 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滞后

一是农村公路使用效率低。县内农村公路等级低, 属无路面、无涵洞、无边沟的“三无”公路, 晴通雨阻, 难以发挥其应有功能。二是农村公路建设难度大。由于县级财政困难, 无项目建设匹配资金, 在修建通村通组公路工程中涉及占地、迁坟、拆房和毁坏经济林等, 均没有资金来补偿, 部分群众损失较大, 意见也大, 影响了公路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三是农田水利工程性缺水严重。永仁县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山高水低土薄, 蓄水能力弱, 水利工程少,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全县仍有较多自然村人畜饮水困难或不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农业靠天吃饭十分突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 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二、原因

以上主要问题的产生,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发展不足。这也是根本原因。发展是解决民生的关键, 只有更快更好地发展了, 才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才能为改善民生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二是利益格局的大调整。改革开放的实质是一场利益的大调整。在这次大调整中, 在许多具体和直接利益上往往表现为矛盾和突出, 尤其是以农民和企业下岗职工两大群体受到的损害最大。三是转型时期的大磨合。体制转轨、社会转型, 带来社会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和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四是思想观念的大变化。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 民主观念、人本主义思想正在生成和发展, 追求公平正义, 维护私有财产和个人利益的理念逐渐形成, 这些思想观念的变化直接导致社会行为的转变。为此, 需要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三、解决方法

(一) 全力促进跨越式发展, 提供物质支持

紧密结合我县改革发展实际, 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大县、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坚持招商兴县、农业活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以做大永仁经济总量、增强永仁综合实力、紧紧围绕实施“四个三”工作思路, 牢牢把握“兴工、强农、扩城、活商、固基、和谐”工作重点, 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建设民富县强和谐文明新永仁提供强大的思想和物质保障。

(二) 鼓励全民创业, 提供活力支持

充满活力是和谐社会的显著标志, 社会创造活力来自于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改进民生, 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 充分激活民间的创造潜力, 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创造性, 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出来。

(三) 推动就业再就业, 提供服务支持

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 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做好“4050”人员就业帮扶工作, 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 使有就业愿望的“4050”人员基本实现再就业。积极鼓励多种形式就业, 使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就业。

(四) 完善社会保障, 提供基本生活支持

发挥社会保障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促进不同社会阶层利益格局合理化上的作用。按照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方式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从永仁的实际出发, 不断扩大保障的覆盖面, 合理确定保障水平。

(五) 协调利益关系, 提供权益支持

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 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 是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一是制定政策要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使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抓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 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 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 使社会各阶层的诉求都能得到反映。建立和完善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制度, 健全公共决策听证会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以及重大问题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协商制度。三是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六) 深化平安创建, 提供环境支持

篇6:化解社会矛盾 服务保障民生

关键词:化解社会矛盾;服务;保障民生

中图分类号:D9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6—0146—02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必须在维护法律公平正义工作中服务于党的领导。服务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服务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成为当前检察工作服务改革开放大局的重要任务。

一、分析矛盾特征,强化化解矛盾的责任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蓬勃发展,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都发生了深刻变迁,对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影响重大,必然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价值取向、利益分配在这种全新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了激烈碰撞,同时伴随公民权利意识的唤醒和强化,各种社会社会矛盾的积累和激化,势必对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现阶段社会矛盾的诱因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矛盾呈现出社会关系的多层次、矛盾主体的多样化、利益冲突的多领域等特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个别单位和部门对社会矛盾化解不力,随之产生的一些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现,导致非正常上访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矛盾激化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上访。应该说,社会矛盾是现阶段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所出现的阵痛,从本质上说,这些社会矛盾和我国的国家政治体制没有根本的冲突,属于人民内部利益的不均衡,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认清这些特性有利于我们争取化解社会矛盾的主动权。

化解社会矛盾是检察机关的历史责任,没有稳定和谐的秩序、统一安定的国家,民主与法治就是空谈。作为执法部门的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时,必然也必须以大局工作为重,紧紧结合党的大政方针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检察机关直接面对社会和群众,承办的每一起案件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可以说,检察机关办案的过程,就是处理社会矛盾的过程。同时,在这个处理的过程中,检察机关所面对的利益冲突关系又是具体的,所解决的社会矛盾也是具体的,因而所维护的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而合理、合法地处理化解这些社会矛盾,毫无疑问将赢得群众的尊重与信任,树立法律的尊严与权威,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因此,检察机关应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其政治使命,以促进社会的民主法治进程为其出发点,以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其着眼点。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历史责任感,才能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更新司法观念,完善社会矛盾的应对机制

新时期、新阶段的社会矛盾有其鲜明的时代特性和它的复杂、多样性。检察机关要将社会矛盾的化解贯穿于检察职能的各个环节,完善调处化解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体制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

1.将化解社会矛盾工作贯穿检察执法的始终。从受理举报、申诉到职务犯罪侦查、刑事案件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以及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等检察业务的各个环节都融入了群众的利益,包含着此利益与彼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现实情形对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检察机关必须将化解社会矛盾的司法理念贯穿到每一个检察环节。只有合理合法地配置司法资源,运用政策、法律等手段,充分发挥公正的检察权能,切实承担起法律监督的职责,认真对待本环节群众的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才能让群众对检察机关产生真正的信任,防止社会矛盾的升级和激化。另一方面,在检察工作中,处理群众的诉求,必须对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给予高度的重视关注,并将这种对群众权益的重视融入具体的检察工作中去,认真做好释法说理、心理疏导工作。只有将这两个方面同时做好、做实,才能承担好化解社会矛盾的政治责任。

2.完善内部化解社会矛盾的应对机制。严格落实社会矛盾首问首办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要求,在规定的案件办理时限内结案,明确质量标准和化解调处办法,使每一起案件都能首次办理成功,不留后遗症,把涉检的社会矛盾问题解决在首办环节。对办案干警不负责任,案件办理质量不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重视,办案效果不好,造成越级上访的,必须进行责任追究。(1)建立良好的内部协调互动机制。各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业务部门与控申部门之间要建立、完善良好的社会矛盾处理互动机制,相互之间及时地沟通、配合和协作,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交流沟通,对同一社会矛盾明确各自职责,通力合作。(2)建立公开听证质询制度。对于涉及重大、疑难案件的社会矛盾,特别是该社会矛盾已经激化,上访人无理取闹、缠访缠诉的案件,应由检察机关组织采取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社会各界人士和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参加公开的听证和质询的措施,依靠社会力量和群众舆论做好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以达到息访息诉的效果。(3)建立承诺答复制度。对于涉检的社会矛盾,在自愿的基础上,检察机关可以与当事人签订书面协议,检察机关承诺在规定时间内对当事人提出的事项进行调查处理,并依照程序给予答复;当事人则承诺在检察机关调查处理期限内,不就同一问题重复或越级上访。以签订责任书为载体,规范检察机关、当事人各自的行为和责任,促使双方全力配合,互相信任,共同解决问题。(4)建立社会矛盾化解调处的培训机制。在检察机关内部建立社会矛盾调处领导机构,明确各个部门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社会矛盾岗位职责。同时,加强社会矛盾调处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通过教育培训,坚持"为民执法,为民服务"的理念,坚持以真心、诚心、爱心对待每一起社会矛盾,协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好社会矛盾的化解工作。

3.完善外部配合化解社会矛盾的应对体制。检察机关的化解调处工作仅仅是全社会化解社会矛盾的一个组成部分,检察机关服务党委的统一安排,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及社会公信力等优势,积极参与到调处群体性、综合性事件中去,协调社会综合力量,切实加强与信访、纪委、政法委等相关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建立经常性的协作网络。一方面,检察机关工作环节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制度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理解和帮助,不断提高当事人的息诉满意率,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工作效果,使化解调处工作逐步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另一方面,在一些突发性的群体事件中,地方党委政府有必要调动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有关部门的力量,共同处理以平息事端。当事群众求检察机关出面调查,检察机关从中可能发现渎职案件线索。检察机关应从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多重角度出发,以积极的态度介入,以公正的立场处理,协助党委、政府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抑制群体性事件扩大化。因此,检察机关必须完善和健全与党委、政府以及职能部门的配合协调、信息通报、联合调处等相关机制,这将直接影响着检察机关维护稳定、服务大局的作用和水平。

三、讲究调处方法,提升化解社会矛盾的综合能力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在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是要立足本职,正确地行使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的职责,合理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不断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寻求化解社会矛盾的最佳方式和效果。

1.提升法律运用能力,善于监督。社会矛盾必然涉及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必然需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解决。法律监督要充分考虑案件特定的背景及当时的综合社会因素,防止简单地从执法的角度出发處理案件。要准确把握和充分用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防止片面强调从严和片面强调从宽倾向。既要集中力量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又要坚持区别对待尽量减少社会对抗,对具备从宽情节的要依法从轻减轻处罚,给犯罪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更要在处理案件中检讨法律政策的执行是否到位,及时纠正执法偏差,防止矛盾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强化法律说理能力,善于疏导。检察机关调处社会矛盾,不仅要准确执行法律,严格依法办案,还要积极主动做好释法说理,通过法制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权、有序维权、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对缠诉闹访、阻碍执法等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增强群众履义务的意识,消除“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养成尊重司法的习惯。要走出单纯依靠司法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的误区,在可能的情况下综合运用政治、经济、道德等多种手段,实现说服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对当事人及其亲属对案件处理有疑问的,要认真听取意见,耐心做好法律宣传、政策解释、思想疏导等工作,解除他们对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的误会。特别要注意做好被害人一方的释法说理工作,着力推行不批捕、不起诉答疑说理制度,针对疑问和异议耐心说明理由,把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融入执法办案的全过程。

3.提高亲民爱民意识,善于把握。解决新时期的社会矛盾,关键在于尊重人们的平等地位,承认其合法权益。在把握这个关键的基础上着力畅通司法诉求渠道,坚持文明接待、热情服务,提高亲和能力,以和谐平等的气氛促使社会矛盾的当事人理顺情绪,接受检察执法,进而同意罢访息诉。同时,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着力提高阐析能力,通过检察执法尽可能地引导社会大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以最佳方式处理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对立面,从而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总之,维护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的重要任务,检察机关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检察工作职责,创新检察工作机制,不断探索研究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篇7:服务民生少纷争,化解矛盾促和谐

一、围绕热点难点,主动排查落实措施,从源头上遏制矛盾纠纷的蔓延

(一)开展“大接访”活动,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该院院领导积极参与到县委政府组织开展的领导干部“信访维稳”大接访活动。同时该院在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开展由检察长和相关中层部门负责人共同大接访活动,面对面做上访群众工作,倾心听取群众合法诉求,认真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同时,根据大接访所掌握的情况,坚持源头防范,超前化解容易引发群体事件的矛盾纠纷及苗头隐患。2012年至2013年2月(统计数据起止时间,下同),该院检察长大接访接待来访群众57天,接待来访群众50件162人,检察长批办、交办案件48件,均已经办结。

(二)关注民生,带案下访察民意

在做好接访工作的同时,该院高度重视民生和稳定问题,把解决问题的重心下移,按照检察机关“带案下访、定期下访,有案办案,无案宣传,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基本要求,组织干警下访接待群众,深入基层与群众加强交流。对于各种历史积案和重大不稳定问题,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落实“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专人、一套方案”的“四个一”包案制度。

(三)细致排查,强化稳控

该院按照县委提出的“排查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目标,实行敏感时期天天查的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特别是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非正常赴邕进京上访的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和重点问题摸排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策。

二、立足检察职能,在执法办案中顺势化解矛盾纠纷

该院坚持把化解矛盾纠纷贯穿执法办案的始终。在确保案件依法正确处理的基础上,主动把执法办案工作向化解社会矛盾延伸,认真开展释法说理、心理疏导等工作,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教育,积极引導和帮助当事人化解积怨,使执法办案的过程变成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过程。

(一)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

该院通过严肃查办职务犯罪,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化解社会矛盾。重点查处企业改制、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发生的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职务犯罪,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化解矛盾冲突。该院共查处企业改制、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职务犯罪案件21件25人。

(二)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坚持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刑事犯罪,加大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特别是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在履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职责中,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不断提高审查逮捕和指控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保证案件质量。认真落实依法从宽处理的政策。建立健全对初犯、偶犯、老年人犯罪以及因邻里、亲友纠纷引发的轻伤害等案件依法适当从宽处理机制,运用法律政策化解矛盾纠纷、增进社会和谐。

(三)强化诉讼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全面加强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和民事审判及行政诉讼审判监督,完善和细化加强诉讼监督的措施,强化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内部衔接配合和检察机关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的协调协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不公问题,促进行政、维护司法公正,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三、建立完善机制,促进检察环节化解社会矛盾长抓不懈

(一)建立健全维稳形势研判机制

健全检察环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结合执法办案工作,定期对社会稳定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和排查,及时发现并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置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建立健全检察环节应急处置机制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检察机关的应急工作机制和快速反应系统,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和工作预案,完善组织体系和协调保障。加强对院领导、侦监、控申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干警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的专题培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判、现场指挥、依法处置、舆论引导能力,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依法处置突发事件中的职能作用。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成由20名干警组成的应急分队,随时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三)建立检调对接工作机制

上一篇: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坚定理想信念下一篇:矿井水回收再利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