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2024-04-22

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精选9篇)

篇1: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一、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及物品: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操作台、治疗车、负压吸引器、高压水枪、计时器、通风设施,50 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无菌巾、治疗盘等。

二、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1、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乾净.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6、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7、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网篮、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用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

8、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9、清洗后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时间为10小时,如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乾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10、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三、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1、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并擦乾。、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3、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时间为10小时,如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4、应当将清洗擦乾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5、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硬式内镜,灭菌后应当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擦干。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四、注意事项

1、每日诊疗工作结束,消毒后的内镜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储柜内表面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2、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晾干备用。

3、清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4、内镜置入清洗槽时严禁弯曲过度,损坏镜体。

5、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清洗室工作制度

1、合理分区:应分为清洁区、清洗消毒区。

2、使用合格消毒液与消毒器械,并应按规范使用、检测与登记。

3、严格遵守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与灭菌原则。对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须灭菌处理。

4、严格按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步骤、方法及要点进行,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行终末消毒。

5、工作人员在操作、消毒内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6、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型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清洗人等事项。

7、消毒剂必须每天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8、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记录

9、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并做好登记。

篇2: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内镜清洗前先进行漏水测试,确认无漏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清洗。流动水彻底冲洗用纱布擦拭,用清洁毛刷刷洗活检孔道,用高压水枪水反复冲洗擦洗镜身及清洁操作部 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导管 活检孔道及送气送水管道,(纱布一次性使用)(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洗后吸干水份

(清洁刷一用一消毒)内镜置于酶洗池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注各管腔,操作部等表面用多酶洗液擦拭,全镜多酶液 浸泡2分钟。然后内镜从酶池中取出,用清水冲管腔和镜身,之后吸干水份。多酶洗液每清洗 一条镜后更换。

内镜置于酸化水池中,用注射器抽吸酸化水注各管腔,全镜酸化水中浸泡3分钟。

更换手套,将内镜置入冲洗池中,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各孔道,然后向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装上各类按钮、阀门。

2014年11月28日

注:每日术前需将每条内镜按流程清洗消毒备用。

感染病人需在阳性酸化水池中浸泡5分钟后,在常规清洗消毒。

内镜附件清洗灭菌流程

各类附件用后放入清水中,用纱布反复擦洗,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擦干。(纱布一次性使用,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附件放入盛有多酶洗液的超声清洗器内清洗10分钟。然后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

可用压力蒸汽灭菌的附件(如活检钳)晾干后送供应室进行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压力蒸汽灭菌的附件放入2%戊二醛中浸泡10小时,然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再用无菌巾擦干。

篇3: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手术供应部共有人员13人, 其中护士9人, 工人2个, 消毒员2个, 年龄22~48岁。工作年限3~20年, 学历:中专7人, 大专3人, 本科1人, 初中2人, 主要承担手术室手术后所有器械、器具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 保证手术器械的正常供应, 每日手术量约100台, 使用腔镜手术每日约22台。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2013年12月手术供应部采用自愿参加原则, 由7名工作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 选出一名圈长, 由消毒供应部主任担任辅导员。圈员们采用头脑风暴推出5个圈名, 最后用投票的方法选定了“大小S圈 (Ss圈) ”为圈名, 大S为手术室, 小S为供应室, 寓意大小S紧密团结, 共同为手术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2]。

1.2.2 确定主题

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 推出多个可实行主题, 按上级政策性、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依照最高5分、普通3分、最低1分进行评分, 最终总分最高者的项目“提高硬式内镜清洗合格率”列为本次活动主题。活动周期为6个月, 旨在通过提高硬式内镜清洗的合格率, 降低腔镜手术患者的感染率。

1.2.3 现状调查及查找原因

收集2013年9-12月共1936台 (15 486件) 硬式内镜清洗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未严格执行清洗流程37.22%、对腔镜的清洗技术掌握不足25.77%、清洗流程不合理12.00%。针对影响硬式内镜清洗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由品管圈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 积极发言, 集体评分筛选的方式, 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画出原因型要因分析图, 见图1, 提出影响腔镜清洗合格率的的主要因素。

1.2.4 目标设定

依据改善前现况把握柏拉图分析结论的74.99%为改善重点, 本圈的圈能力为78%。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 (1-现况值) ×累计百分比×圈能力]=0.9045+ (0.0955×74.99%×78%) =0.9045+0.0558=96.03%。经过计算, 目标设定将腔镜的清洗合格率从目前的90.45%提高至96.03%。

1.2.5 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

品管圈小组成员按照PDCA方法, 并根据“二八法则”抓住主要问题[3], 对影响清洗原因分析的前三位“未严格执行清洗流程、对腔镜的清洗技术掌握不足、清洗流程不合理”进行重点整改。 (1) 进行腔镜清洗重要性的学习, 要求全体员工要有责任心及慎独精神。 (2) 修订流程:针对原来的流程进行修改, 确定新流程, 见图2。画圈为这次修订部分。 (3) 培训:每周2次的品管圈会议, 进行全体员工的强化培训包括清洗流程、腔镜器械如何拆至最小化、清洗剂如何配置、如何检查清洗的质量等[4]。 (4) 考核:进行人人操作考核, 不合格不上岗。 (5) 实施:严格按清洗流程进行落实, 并进行自我清洗质量监测。 (6) 质控:包装人员进行清洗质量的监测, 将不合格的问题记录下来, 采用不记名, 每日针对前1 d清洗存在问题进行点评, 及时进行自检与检讨, 促进清洗质量的持续改进。

1.2.6 效果评价

经过连续4个月后评价效果, 对清洗后的硬式内镜清洗质量监测, (1) 日常监测:由配包护士对每一件硬式内镜清洗质量采用目测及放大光源进行检查。 (2) 定期监测:由院感监控护士每周二次抽查, 每次随机抽查10件采用目测及放大光源进行监测清洗质量。 (3) 生物监测:每月随机取10件硬式内镜的器械送微生物室进行生物监测。清洗质量合格标准:腔镜表面及官腔内、关节处清洁、光整、无肉眼可见的残留物存在, 生物监测无细菌生长[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分别统计品管圈活动前15 488件和品管圈活动后15 544件硬式内镜清洗质量情况见表1。 (1) 合格率:品管圈后清洗合格率为=清洗合格腔镜/清洗腔镜总数=15 231÷15 544×100%=97.98%; (2) 目标达成率=[ (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 ÷ (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 ]×100%= (97.9-90.45) ÷ (96.03-90.45) ×100%=7.45÷5.58=133.51%; (3) 进步率=[ (改善后数据一改善前数据) ÷改善前数据]×100%= (97.9-90.45) ÷90.45×100%=8.23%。

2.2 无形成果

设计圈员素质自评量表, 自评内容包括责任心、凝聚力、积极性、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等6项, 最高5分, 最低1分, 开展品管圈前后让圈员进行自评, 统计结果如下, 见表2。

3 讨论

3.1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硬式内镜清洗的合格率

微创手术的迅速发展, 对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腔镜的清洗质量影响灭菌的效果[6], 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安全。本次品管圈活动全体人员运用群体智慧、团队精神、PDCA循环改进程序, 圈员们共同参与、商讨、调查, 把提高硬式内镜清洗合格率作为活动主题, 制定活动计划, 提出未严格执行清洗流程、对腔镜的清洗技术掌握不足、清洗流程不合理三项重点解决的问题, 针对问题拟定对策并督促实施, 完成活动前制定的目标, 使硬式内镜清洗流程更加顺畅, 合格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2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通过品管圈活动, 笔者针对检查存在问题采用只记录时间及问题原因, 第二天进行集体分析讨论解决问题方法, 使成员感受到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 为解决问题而工作, 积极寻找工作中可改进项目, 掌握了腔镜清洗的方法与技巧, 为能清洗腔镜而自豪, 圈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都有了大大的提高, 无形成果得到提高。

3.3 开展品管圈有利于质量的持续改进

为使对策效果能长期稳定地维持, 将硬式内镜清洗流程制作成标准化, 标准化的目的是技术储备、提高效率, 防止再发和教育训练[6]。由于品管圈的运作并非一个圈完成而终止, 而是持续不断地针对部门内的问题进行改善, 虽然本次活动结束, 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经讨论活动后影响清洗的主要原因为腔镜的周转快速, 清洗的时间不足, 对腔镜清洗流程就降低了要求。我们提出了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的重要性, 只有参与者切实参与其中, 才不会流于形式, 共同做好科室的质量管理。

通过开展品管圈质量管理模式的实践, 全体人员自愿参与了硬式内镜的清洗质量管理, 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圈员学会了品管圈的十大步骤: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解析、拟定对策、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总结与改进。本期品管圈活动结束后, 分析本次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如圈长对品管圈的科学管理经验不足, 会议时间过长, 资料收集不全面, 不及时, 及由于腔镜的周转快影响腔镜的清洗流程等是今后要改进的方向。因此笔者提出将硬式内镜的清洗合格率提高至100%作为下期活动主题, 以贯彻品管圈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庭芳, 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5.

[2]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践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1-2.

[3]张健, 白晓霞.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升门诊手术患者满意度[J].护理学杂志, 2013, 7 (28) :15-17.

[4]徐嬉平.品管圈活动在刮宫吸引管清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13, 23 (15) :3715-3716.

[5]华国莲, 何剑颖, 戴汝萍.持续质量改进在腔镜清洗质量中的应用[J].康复与护理, 2012, 6 (11) :565-566.

篇4:硬式内镜器械清洗灭菌质量控制

为了提高硬式内镜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我院硬式内镜包括腹腔镜、宫腔镜、胆道镜、膀胱镜、关节镜等采用统一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成立硬式内镜器械清洗灭菌质量控制小组

根据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況,制定硬式内镜清洗灭菌相关制度,设立专职硬式内镜器械清洗灭菌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内镜清洗与消毒灭菌技术。不定期请厂家人员现场培训,演示拆卸与组装技巧,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完善硬式内镜器械清洗设备

清洗前的手工刷洗程序必不可少,使用人工加机洗加多酶浸泡的综合清洗方法,使清洗更彻底,效果更可靠。需配备流动水清洗槽,高压水枪、高压气枪、超声清洗机、各种规格的软毛刷,注射器,多酶,润滑剂,泡沫棉等必要工具。

3 制定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流程图

学习《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制定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图,严格执行内镜清洗灭菌操作规程,达到自觉执行规范的洗消标准流程的目的。

3.1预洗 硬式内镜使用后,由相关专业人员及时将各套管芯抽出,放入槽内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以去除表面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3.2超声波加酶洗 将镜头、镜鞘、导光束(除连接部)酶清洗液中5—10分钟,并拆卸到最小单位,放入超声清洗机内;用注射器对各管道冲水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内镜附件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用清洁软毛刷彻底刷洗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刷洗时必须两端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清洗纱布应一次性使用,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3.3 干燥 将清洗后的器械用流动的纯化水漂洗,然后放入可调温的干燥柜内彻底干燥,细小狭长的钳类器械可用高压气枪干燥。

3.4检查包装灭菌 将清洗干燥的硬式内镜放入专用的内镜器械盒内,检查器械清洗质量、功能是否完好,符合要求后包装灭菌,耐高温的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适合高压灭菌的采用低温灭菌。

3.5做好登记工作 硬式内镜清洗灭菌后,专人做好登记工作,项目包括内镜名称、清洗时间、灭菌方式及时间、失效时间、相关操作人员等信息,确保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篇5:内镜清洗消毒制度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必须独立设置,并保证通风良好。

3、进行内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HbsAg,抗-HCV,抗-HIV筛查,并有记录。凡检测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4、内镜及附件数量应当和接诊病人数量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不得混用。

5、内镜凡能拆卸的部分顺拆卸,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清洗纱布一位一用一废弃,清洁刷一用一消毒,多酶洗液一用一更换。

6、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7、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8、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的内镜,附件及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等必须灭菌。

9、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须进行高水平消毒。

10、采用戊二醛消毒的内镜及附件须做到:

(1)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消毒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

(2)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消毒不少于45分钟。

(3)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须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浸泡消毒时间延长至30分钟。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5)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专用洁净柜内,储存柜内表面光滑无缝,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等必须置于无菌物品柜内存放。

11、弯盘,敷料缸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12、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著深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定期做好内镜及附件,器械,消毒剂的生物学监测。

13、每日诊疗工作结束,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刷洗干净后备用。

篇6: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试题

一、单项选择(10题)以上都不是

1、清洗用的多酶洗液应多长时间更换(C)

三、填空题(10题)A 2h B 1h C 每清洗1条内镜后

1、内镜室应设立单独的清洗消毒室 和内镜诊疗室,使内D 一周 镜清洗与诊疗分开。

2、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不少于多少

2、内镜清洗步骤是水洗、酶洗、清洗。(D)

3、上、下消化道不能做到分室检查的应分开时间段 进行 A 30分钟 B 15分钟 C 1小时 D 10小时 检查。

3、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

4、内镜清洗用纱布应采用 一次性使用 的方式;清洗刷应 间不少于多少(B)一用一消毒。

A 30 钟 B 10分钟 C 1小时 D 15分钟

5、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

4、支气管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多少分钟(c)A 30分钟 B 15分钟 C 20分钟 D 10分钟

5、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

消毒时间不少于多少分钟(C)A 30分钟 B 15分钟 C 45分钟 D 20分钟

6、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时,应延长消毒时间至多少分钟(D)分钟 B 15分钟 C 20分钟 D 30分钟、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D)A 细菌总数<20cfu/件 B 细菌总数<10cfu/件 C 细菌总数<100cfu/件 D 无菌检测合格。

8、内镜的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多少平方米(C)A 10平方米 B 30平方米 C 20平方米 D 15平方米

9、经过水洗、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

清洗器内清洗多长时间(B)A 10~15分钟 B 5~10分钟。C 20~30分钟 D 30分钟

10、灭菌后活检钳应多长时间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B)A 每季度 B 每月 C 每天 D 每周

二、多项选择(10题)

1、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那些必要的防护用品(ABCDE)A 工作服 B 防渗透围裙 C 口罩 D 帽子 E手套

2、下列哪些内镜应该在手术室的条件下检查(BCDE)A 气管镜 B 腹腔镜 C 膀胱镜 D 关节镜 E 胆道镜

3、下列哪些内镜必须灭菌(ACD)A 腹腔镜 B 气管镜 C 膀胱镜 D 关节镜 E 喉镜

4、下列哪些内镜可以采用高水平消毒(ACDE)A 肠镜 B 脑室镜 C 直肠镜 D 支气管镜 E 胃镜

5、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内容包括有哪些(ABCDE)A 病人姓名 B 使用内镜的编号 C清洗时间 D消毒时间 E 操作人员姓名

6、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AD)A 细菌总数<20cfu/件 B 细菌总数<100cfu/件 C 细菌总数<50cfu/件 D 不能检出致病菌 E 细菌总数<200cfu/件

7、下列哪些是内镜基本清洗消毒设备(ABCDE)A 超声清洗器 B 负压吸引器 C 干燥设备 D、高压水枪 E、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

8、选择内镜清洗酶应至少含哪几种酶,才能有效分解内镜上所有的生物污染(ABCD)A 蛋白酶 B 淀粉酶 C 脂肪酶 D 糖酶 E 以上全不对

9、下列哪些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ABCD)A 细胞刷 B 切开刀 C 导丝 D 碎石器 E 以上都不是

10、下列哪些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ABCD)彻底冲洗 的方法,去除残留消毒剂。

6、病人使用的弯盘、敷料缸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

7、内镜使用的含氯消毒剂必须每日监测其浓度;2%戊二醛应每日监测其浓度并做好记录。

8、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 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

记录。

9、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

录。

10、内镜消毒灭菌监测采样部位是内镜的内腔面。

四、判断题(10题)

1、胃镜和肠镜的清洗消毒可以在同一清洗设备内清洗。(×)

2、同诊室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可以在同时段进行检查。(×)

3、活检钳、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

4、每日内镜诊疗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如采用2 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

疗。(∨)

5、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

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

6、硬式内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可使用环氧乙烷灭菌不能采

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可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7、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

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

8、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

菌纱布擦干。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硬式内镜,灭菌后应当用无菌水彻底

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9、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 mg/L 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10、非全浸式的内镜的操作部用后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酒精擦拭消毒。(∨)

五、简答题(5题)

1、简述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

答: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

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2、简述内镜检查中达到灭菌要求的内镜有哪些?

答: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必须灭菌,有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

3、简述内镜检查中达到灭菌要求的内镜附件有哪些?

答:达到灭菌要求的内镜附件有活检钳、高频电刀、细胞刷、切开刀、导丝、异物钳、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等,必须一用灭菌。碗盘、敷料缸等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4、简述内镜检查中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内镜有哪些?

答: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内镜是: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

5、简述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内容包括有哪些?

答: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包括水洗、酶洗、清洗时

篇7: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应当保证通风良好。

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第八条: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第九条: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第十条: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第十一条: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备相应内镜及清洗消毒设备:

一、内镜及附件:其数量应当与医院规模和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达到相应的消毒、灭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二、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三、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第十二条: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一、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二、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三、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四、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五、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六、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七、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第十三条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第十四条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范,负责对本机构内镜使用和清洗消毒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软式内镜的清洗与消毒

第十五条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水洗

(一)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

1、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二)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三)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四)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二、酶洗

(一)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二)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毫升,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

(三)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分钟。

(四)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三、清洗

(一)多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水枪或者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以去除管道内的多酶洗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

(二)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第十六条软式内镜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并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

第十七条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第十八条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为:

(一)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

(二)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

(三)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

第十九条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第二十条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

第二十一条采用其它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器械时,必须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在使用器械进行清洗消毒之前,必须先按照第十五条的规定对内镜进行清洗。

第二十二条软式内镜消毒后,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冲洗和干燥:

一、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应当更换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气,以去除消毒液。

二、将内镜置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三、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取下清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用的各种附件,方可用于下一病人的诊疗。

四、支气管镜经上述操作后,还需用75%的乙醇或者洁净压缩空气等方法进行干燥。

第二十三条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第二十四条内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或者选用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规定的适用于内镜消毒的消毒剂、消毒器械进行灭菌,具体操作方法遵照使用说明。

二、弯盘、敷料缸等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采用高水平化学消毒剂消毒,如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后,用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用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第二十五条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第二十六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第二十七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二、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过氧乙酸擦拭。

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

第二十八条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如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第四章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

第二十九条硬式内镜的清洗步骤、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并擦干。

二、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时间按使用说明。

三、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管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四、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第三十条硬式内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二、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于各种内镜及附件的灭菌。

三、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附件可以使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四、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如喉镜、阴道镜等,可采用煮沸消毒20分钟的方法。

五、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六、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本规范第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具体操作方法按使用说明。

第三十一条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硬式内镜,灭菌后应当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第三十二条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第五章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第三十三条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第三十四条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第三十五条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一)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二)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设有内镜诊疗中心的,其建筑面积应当与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功能相匹配,设立病人候诊室(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贮藏室等。

诊疗室内的每个诊疗单位应当包括:诊疗床1张、主机(含显示器)、吸引器、治疗车等,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

第三十七条本规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篇8: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

近年来, 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消化内镜检查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 内镜检查和治疗的直观性、可靠性、微创性, 使得消化内镜病人不断增加, 消化内镜也从最初的诊断工具演变成了重要的治疗工具, 但由于消化内镜的材料特殊, 结构复杂, 不适宜高温消毒, 同时也由于其使用频率高, 往往由于清洗消毒不彻底而引发的医院交叉感染和医源性传播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1]。因此, 在内镜的检查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 预防和杜绝由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而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是当前各级医疗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杜绝内镜消毒不合格现象, 预防由内镜造成的医院感染, 不少内镜清洗消毒设备生产厂家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4年版) 》要求设计了种类繁多的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设备。我院于2009年3月对内镜清洗消毒进行了全面有效的改进, 购置了“老肯”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 (胃肠镜各一套) 及洲际资源牌氧化还原电位水生成器1套, 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清洗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 切实保证消毒质量, 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仪器与设备

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 包括水洗槽、酶洗槽、清洗槽、消毒槽、末洗槽、干燥台, 每槽均配备了具有定时功能的自动注水、注气系统 (酶洗槽、消毒槽为循环系统) 、水气自动切换装置、高压水枪、高压气枪, 另备长刷若干、纱布、多酶洗液、酸化水生成设备。

1.2 方法

所有内镜均按床旁清洗—水洗—酶洗—清洗—消毒—末洗—干燥程序进行。

1.2.1 床旁清洗

内镜使用后立即用含酶清洁液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 并反复送气送水至少10 s, 然后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帽置合适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1.2.2 水洗

将内镜置水洗槽中, 严格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4年版) 》要求,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 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 卸下吸引按钮、送气送水阀, 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用清洁刷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及吸引管道, 必须两头见刷, 并洗净刷头污物, 安装全管道灌流器, 注液、吸引各15 s, 水洗完毕后擦干镜身, 防止稀释多酶洗液。各类按钮等附件用完后及时置于第一槽中, 随内镜逐槽进行清洗消毒, 活检钳钳瓣内血液及黏液用小刷刷净, 擦干后置于超声清洗机中振荡处理, 最后送高压灭菌, 清洗纱布一次性使用, 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1.2.3 酶洗

多酶洗液温度、浓度严格按产品说明配制, 启动自动注液器3 min, 镜身全部浸泡, 用纱布擦拭操作部, 附件需在超声清洗机内清洗5 min~10 min, 然后充分清洗, 多酶洗液应每清洗一条内镜更换1次。多酶洗液是一种含有蛋白水解酶的多种生物酶清洗剂, 能迅速有效分解内镜表面和管腔中难以清洗的有机物, 且含酶洗液为中性复合类制剂, 对器械无腐蚀老化作用, 清洁后器械清洁光亮, 达到清洁彻底的目的[2]。

1.2.4 清洗

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 去除内镜外表面的多酶洗液, 启动注液器15 s, 吸引15 s, 用气枪吹干各孔道, 用纱布擦干镜身。

1.2.5 浸泡消毒

把内镜放入酸化水槽中, 启动自动注液器5 min。酸化水抗菌谱广, 杀菌力强, 可通过多种作用抑制、破坏细菌生长所必需的酶而使细菌死亡。另外, 酸化水为非化学制剂, 其原料为自来水和氯化钠, 使用后又还原成水, 无残毒存留, 对内镜及附件无损害, 用于各种器械浸泡、术前洗手、创伤和感染清创, 器官冲洗和食品加工前的消毒灭菌[3]。因此, 酸化水用于内镜的消毒高效、速效、安全、方便。

1.2.6 末洗

更换手套, 在流动水下清洗内镜外表面, 启动自动注液器30 s, 吸引15 s, 用气枪吹干各孔道, 用纱布擦干镜身。

1.2.7 干燥

将内镜置于干燥台上, 用气枪再次吹干各孔道, 用纱布擦干多余的水分, 卸下全管道灌流器, 安装诊疗所用附件, 置合适容器中送诊疗室。

1.2.8 其他

每日工作前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进行消毒, 干燥后方可使用。做好每条内镜的清洗消毒登记工作, 包括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及清洗人员的签名。当日工作结束后, 使用后的内镜清洗、消毒、干燥后, 挂于专用储镜柜内保存, 储镜柜每周紫外线消毒30 min并记录, 做好储镜柜的干燥防霉工作。从事内镜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 内镜工作人员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操作前必须穿防护服、戴橡胶手套、配护目镜及面罩, 以防患于未然。

2 结果

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合格标准为每件胃肠镜细菌总数<20 cfu, 未检出致病菌;灭菌后的附件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高压灭菌后的活检钳、注射针等治疗用物无菌生长, 均监测合格。

3 讨论

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简化了内镜清洗消毒的操作步骤, 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4年版) 》要求对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流程进行整体安排与布局, 配置了由电脑控时的自动注水注气吸引系统、水气自动切换装置、全管道灌流器, 能同时完成注气注水管道及活检吸引管道冲洗且冲洗量可以调控 (通过电脑控时系统) , 冲洗完毕自动注气干燥各管道, 清洗干燥一次完成。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的清洗消毒只需连接好全管道灌流器后, 将内镜放入相应的清洗消毒槽, 连接快速接头, 启动电脑控时开关即可, 明显简化了内镜清洗消毒的操作步骤, 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易操控性及可执行性, 不易受具体操作人员的影响, 保证了清洗消毒的合格率。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强度。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采用电脑控时简化了清洗消毒程序, 使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从而提高了内镜的使用率和消毒质量, 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预防了由内镜引发的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李冬英, 周会新, 石泽亚, 等.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新旧方法的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 (12) :1739-1740.

[2]王烨芬.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的流程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9) :7120.

篇9: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

1.1 整合全院软式内镜资源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拥有各种先进的内镜检查及诊疗设备,包括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喉镜、支气管镜等,由于未进行集中管理,导致内镜的清洗消毒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较大的医院感染隐患。为了更好的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我院加大力度对内镜诊疗场所进行了改造,建成了大约900平方米的内镜室,新建成的内镜室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并将全院的软式内镜设备集中管理,并实现了内镜清洗消毒的信息化管理;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且更有利于规范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达到资源共享,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服务的目的。

1.2 合理的人员配置护理部根据科室的工作性质合理的进行人员配置,设专业护士8名,经过培训的清洗消毒人员3人,负责所有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质控护士对其进行全面监督,护士长不定期督查,使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得到保障。

1.3 制定和完善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并认真贯彻落实。

1.4 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的管理 内镜及附件的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附件如活检钳、注射针等在内镜检查治疗中需突破人体黏膜屏障而造成损伤,这些均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其消毒问题已成为保障患者健康和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问题之一[1,2]。因此,加强加强内镜清洗消毒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严格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规范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程序是阻断感染途径的关键。

1.5 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 内镜清洗消毒的计算机管理充分利用内镜清洗消毒流水线中数据采集终端的强大功能,实行电脑化的数据管理。操作人员只需输入病人姓名以及刷内镜编号卡,计算机便逐一自动记录每条内镜清洗消毒的步骤,自动检测非正常清洗记录和提示,控制人为错误、语音提醒人员按要求清洗内镜,且同时监控多条内镜的清洗;并自动进行资料的备份处理和打印,确保了每位病人使用内镜后严格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清洗消毒的完整性,完全避免了人为不真实的因素;数据库中的数据采用磁盘和打印文本两种形式保留数据。

1.6 加强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及职业防护 由于内镜诊疗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在体内与组织细胞、体液等发生接触,故有潜在传播传染病的可能。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同时艾滋病感染人数也在迅速增长,内镜的清洗消毒是否彻底可靠,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因此,应积极组织学习《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并进行相应考核,新上岗人员必须加强岗前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内镜清洗消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内镜的消毒灭菌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诊疗过程中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操作人员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血液、粪便及污染的器械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在内镜操作时除要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隔离衣外,对特殊感染的患者或预计有飞沫、血液、体液喷溅的操作,应戴护目镜或面罩;清洗消毒时要戴橡胶防护手套、防渗透围裙等。

1.7 加强对内镜使用及清洗消毒质量监督管理严格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加强对内镜诊疗质控环节(术前、术中和术后)和质控要素(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内镜器械的配套和性能、质控措施和操作常规)的管理,从各个环节把好内镜诊疗的质量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日专人负责监测消毒剂浓度并做好记录,消毒剂使用时间不得超过规定期限;加强对内镜生物学监测,由院感质控人员对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监测,对灭菌后的内镜每月进行监测;定期对镜室内空气和无菌物品进行细菌培养;不定期检查无菌物品及一次性物品的有效期,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

加强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的培训

2.1 加强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的培训是内镜消毒灭菌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保证。内镜检查作为一项侵入性诊疗技术,在诊疗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黏膜组织的损伤,这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交叉感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内镜的清洗消毒是否彻底,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因此,内镜的清洗及消毒彻底与否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组织全体从事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的人员分期分批参加省、市医学会举办的《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岗前培训》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强化职业道德,熟练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与消毒灭菌技术,严格执行内镜操作规程,使内镜的消毒灭菌达到有效性和安全性[3]。

2.2 加强内镜清洗消毒与维护保养加强内镜清洗消毒与维护保养,对提高内镜使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领导重视将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到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增加院信誉等高度来认识,增加必要的设备投入;内镜中心工作人员统一认识,在清洗过程中,特别要加强酶洗[4],使内镜管腔不至于堵塞,内镜表面光洁透亮,从而使消毒或灭菌效果更佳,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更充分发挥了仪器的性能,延长了仪器的使用期限,提高了仪器的使用价值,为内镜诊疗工作的质量和医疗安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上一篇:微信活动的5大好处下一篇:农业气象服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