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

2024-05-25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精选10篇)

篇1: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

吉首市五小

陈慧

以多媒体、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对课程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有着具大的推进作用。

教育资源丰富多采、涵盖面广,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集图、文、像、音于一体,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生动形象,能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可以使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使我们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和协作意识,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设情境——在教学内容应用于生活时: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而课堂教学中提供的实际情境、材料多是对生活的模拟。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设及呈现,利用教育资源中的图、文、声、像、视频,充分展现多样、生动、有趣的实际生活情景,有利于沟通生活与课堂关系,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理解。

知识迁移——在新旧知识衔接时:数学教学中,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凭借教育资源中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进行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在旧知识巩固、新知识衔接、新知识生长上有序发展,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轻松获取新知识。

在教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知道通过剪、拼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运用等积原理,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这种媒体演示,让学生形象、直观的观察,使学生真正感知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知识的迁移。

抽象释疑——化抽象为具体: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有的抽象、有的枯燥,学生往往很难感知和理解,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有趣化,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时,教师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的课件展示 木偶戏,跷跷板乐园,面包房等教学情景。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 所学的知识。

深化知识——在知识达到一定积累时:当学生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拓展 和延伸,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掌握知识,恰当地利用教育资源,能促进知识深化。

如在教授五年级三角形面积时,让学生借助旧知,利用媒体中把两个三角形涂成不同的颜色拼一拼的演示,就能直观地看出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三角形面积=底×高÷2的公式;拓展知识,发散了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丰富语言及视频效果,拓宽想象,把静止的画面“动起来”,把平面事物“立起来”,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减少单调、乏味,它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可以声感人,激活画面,激励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任务。

把远程教育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将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抓住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如多媒体课件活泼、有趣,简洁明快,吸引力强,学生易于接受知识,用作填空、选择练习,可以让学生反复练习,答错有提示,答对有赞扬,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感知的学习情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篇2: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开门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成才。”实现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的目标。

我国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出要表现在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及教学质量这几个方面。由于城乡差异等区域性经济差异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大幅增加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也有明显改善,但教育优质资源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不均衡的方面:一是办学条件不均衡,二是管理水平城乡差异大,共享不够。三是优质师资力量不均衡。四是教育教学质量不均衡。只有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才能优化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推行干部交流。城区学校领导水平较高,管理能力较强,师资实力雄厚,已向立足于电子文化的现代学校管理方式转型,办学特色明显,教育教学质量高。而农村学校领导素质参次不齐,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特色少、创新少、品牌少、影响小,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大多数农村学校仍停留于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办学品位等“软实力”方面,与城市学校差距较大。因此城乡优质资源共享首先应该共享管理,建立城乡学校管理队伍定期交流制度十分必要。

二、统筹城乡师资建设,提高城乡师资队伍水平。城区学校规模大、条件好,吸引了大量农村骨干教师“孔雀向南飞”,汇聚了大批高素质教育人才。学科教师配套,专业对口,专业水平普遍较高。城区学校经费充足,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福利待遇好,专心教育,思想稳定。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缺乏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必要条件,骨干教师大量流向城区。农村教师编制少,学科教师不配套,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相对饱和,英语、音乐、信息技术教师相当紧缺,在村小往往1师1班,在完小被迫多级多科上课,教非所学的现象突出,“万金油”教师是农村学校的常态。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民转公”、“代转公”教师,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农村学校经费紧缺,进修提高机会极少,福利待遇微薄,农村教师不安心农村,不安心教育,不求进取,已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教师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是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一是深化改革,统筹教师配置。城乡学校教师编制实行同一标准,按规定配备农村中心幼儿园和村小教职工,配足、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专职教师。进一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每年定向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新增教师应优先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需要。

二是强化创新,统筹教师培训。加快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打造一流培训基地。制定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扩大互动交流,完善城区学校教师支教服务制度,农村学校上派挂职学习制度。

三是严格纪律,统筹教师流动。深化教师调配制度改革,改变教师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状况,形成合理、有序的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以及参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切实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农村缺编学校教师一律不得调出,新聘任到农村学校服务期未满3年、评聘了中级及其以上职称后未满3年的,不得申请调入城区学校。

四是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实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三优”计划。探索开辟补充农村学校紧缺师资绿色通道,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外引名师,内联骨干,聘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前来授教,把管理经验丰富、教学技术精湛、深受师生好评的教师予以重用。

三、统筹城乡内涵建设,提高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充分深入挖掘和利用学校内部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形成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走质量型、精细型、特色型、创新型发展之路,打造学校特色,提高城乡学校办学水平。

一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加强学校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是强化捆绑发展,增强学校发展合力。建立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或城区薄弱学校捆绑发展机制,组建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紧密联系的办学共同体。实行联校共同体“五统一、一联席、一共享”的运作方式,即统一工作计划、统一管理机制、统一活动安排、统一质量要求、统一绩效考核;定期召开联校行政联席会议,研究办学共同体重大事项;共享联校共同体的各类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篇3: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

一、教育现状分析

如今的教育是一个误区走进了另一个误区, 上级政策前卫务实, 很有前瞻性, 但是到了执行时就变了味, 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如何打破这种定式, 荣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创建“科技创新示范县”、“教育均衡发展县”等活动, 依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教育, 为打造渝西川东教育高地抹上一笔亮丽的风景。从实施几年来, 各项目学校都在积极参与该项工程, 师生热情高涨, 科技创新项目与日俱增, 任何事情贵在坚持, 其因是学校缺乏正确的培训与指导, 加之督促无力, 动力不够, 学校创新工作开始倦怠了, 表现在作品数量和质量的下滑, 无法筛选出精品参加市级、国家级创新大赛。学校领导教育理念缺乏更新, 大家都本作穿新鞋, 走老路的习惯, 对创建荣昌科技创新特色教育不利。要提高荣昌教育的知名度, 可以从多角度, 多学科, 多领域并齐发展教育模式着手, 以科技创新教育为指导思想, 拓展各门学科创新点, 努力发掘各地各校资源, 积极引导师生参与创新, 不断壮大科研队伍, 为创科技教育特色县奠定基础。

二、对症下药, 狠抓薄弱学科

作为基础教育中涉及到得《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发展师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中小学生通过这两门学科, 可以获取很多的科学知识, 懂得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各种原理, 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综合实践活动》则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通过参与社会调查, 社区服务, 劳动实践, 技术探究等形式, 让学生及早了了解社会, 通过参与社会中的各项活动, 对今后学习和工作都起到十分重要作用。鉴于此, 我认为基础教育要狠抓《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两门薄弱学科。盘龙中心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除了搞好常规教学外, 任何学科都视为“主科”, 充分体现学校领导先进的办学理念。确立学校办学特色——建立农村科普实验基地。学校从薄弱学科着手, 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为了搞好《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这两门学科, 学校先后投入3万多元资金购买数码相机3台, 数码摄像机1台, 并对参与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作为市级骨干教师的我, 从事《科学》学科教育20多年, 是荣昌坚持“科学”专、兼职教育时间最长的教师之一。近10次在全县教师培训活动中发言或者进行讲座, 带动了一大批科学教师参与科技创新。近年来, 盘龙镇中心校学生每年的科技发明方案达100件左右, 2011年学生发明方案达到500件, 作品展示贴了满满的一墙, 虽然质量不高, 也极大了提高师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活动开展的成效, 为了尽快让教师熟悉课程, 学校5年派出8名教师到荣昌、重庆参加培训和考察, 带回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提高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水平。教师除完成课程内容外, 还结合家乡特产开发了一系列校本教材, 充实学校课程资源。

三、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以点带面, 扩大影响

2009年开发的——《夏布之乡》科技考察实践活动在重庆市第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第一名;2010年的《姜文化》再次荣获第25届科技创新第一名;2011年的《揭秘“黑美人”》获26届科技创新第一名;2012年再次荣获一等奖两项, 并5次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都获得二等奖。这既是荣昌的骄傲, 也是重庆市的骄傲, 更重要的是让盘龙中心校这所农村学校傲居该项目第一名长达6年。这是团队努力的成果, 更是领导重视的结果, 在2011年学校参加26届科技创新大赛中教师和学生分获发明创造市级二等奖, 填补了我校在科技发明方面零的空白, 之后相继有5名学生获得科技创新县长奖。

虽然学校在科技创新领域成绩突出, 但对全县的影响和带动不大, 其原因是相关领导对该学科重视不够, 认为“副科”学得好与坏都不影响学校声誉。转变观念, 提升我县素质教育发展, 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国家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来提高该学科教育教学水平。如果还不引起重视, 以后即使亡羊补牢, 也为时已晚, 因为教研科研有一定周期性, 需要时间作保障, 它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四、上级科研机构把培训做到实处, 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育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在于培训, 教师的培训又在于教科所或者进修校, 而教研员的水平高低又直接影响教师培训效果。除加强业务培训外, 定期的指导和监督是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 成果展示又是提升师生自信的平台,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教师从“知道做——到我会做——到我想做”的过程, 逐步提高学科水平, 为荣昌教育科研闯出一片天地, 打造自己的教育名片。具体过程如下:

一是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充实教学研究人员, 成立《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和学科专家指导小组, 分解目标、落实责任, 分工负责、密切合作。

一梯队伍团队建设, 时间:每年9月——12月;

任务:完成十大镇中心校团队建设 (每校3—6名教师) ;

二梯队伍团队建设, 时间:次年3月——6月;

任务:完成小镇中心校团队建设 (每校3名教师)

二是加强指导。教研机构要进一步增强“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 加强对《综合实践》新课程实验的指导。

选题指导, 时间:每年9月——12月

任务:完成十大镇中心校选题工作 (每校1-2项)

指导:根据当地特色进行选题, 教研员为他们上示范课, 具体指导教研过程, 每所学校大约花费一周时间完成。

时间:次年2月——6月

任务:完成小镇中心校选题工作 (每校1项)

指导:根据当地特色进行选题, 教研员为他们上示范课, 具体指导教研过程, 每所学校大约花费一周时间完成。

三是加强监督。教委或者进修校加强新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 实时监控课程改革实验进展情况, 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推动实验工作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建立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和实验工作联系人制度, 探索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实验推进机制。积极开展联合教研工作, 建设网络教研平台。通过县级之间相互交流, 校级之间相互联合, 取长补短, 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四是提供展示平台。各教育管理中心定期开展辖区内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活动, 以赛促研, 尽快提升当地《综合实践活动》科研水平, 为县级竞赛选拔优秀案例, 以提高我县教育科研整体水平。师生通过活动展示与交流, 既开拓了视野, 又建立了自信。另外, 鼓励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建立自己的特色教育工作室、特色教育qq群, 通过网络交流、加强联系, 及时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达到共同提高作用。为了促进学校教育科研有序性, 常态化, 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新课程实验校本教研制度, 着力构建学习、教学和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建立民主、互动、合作、分享、探究和对话相结合的新型教研氛围。

五是推广宣传。

1.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向全县师生展示他们的教研成果。2.打造一两所学校向全市开放, 推广其办学理念, 展示科技创新成果。3.通过媒体宣传扩大荣昌特色教育的影响, 为打造荣昌教育名片奠基。

总之, 教育科研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是推进教育改革的中间力量, 教研员要转变职能, 转变角色, 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者和合作伙伴;教研员应将工作重心下移, 即深入学校、课堂, 与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以教研方式的改变来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荣昌的教育科研添砖加瓦。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教材、教法、活动开展在不断变化, 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亲身体验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 感受着课程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在不同地区, 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又存在差异。针对这些问题, 教师该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呢?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运用,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现代教育推进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04-0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的新模式正踏着改革创新的步伐,以崭新的面貌,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我们的学习。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理念,即着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能力,要师生互动形式上课,要搞综合性实践活动,要创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建设开放的语文教学构架,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多渠道开发学生潜能。仅停留于一般的听、说、读、写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能生动、快捷地实现教育目标,加快语文教学改革进程。

一、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国家教育部陈至立部长说:“现代信息技术的掘起,对教育本身也会产生极大的改革,使得人们可以不在学校,教室里学习,使得我们的终身学习有了更好的手段,所以要特别视远程教育。”

当前,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定位于“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把开发研制能力,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习惯的教学方式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这理性的思考和实际效果的启示表明,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依据一套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外来的信息,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知识。教师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完成建构教学思想,使学生的学习,达到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效果,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正符合语文教学改革新理念的要求。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1.教学中加大有效信息的容量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迅猛发展,教育,无疑要作科技的先锋。“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这已成为当今教改的必然趋向。作为基础学科的中学语文,统领各学科的思维和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传媒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我们应如何发挥这一优势呢?首先,一名当代教师如果能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并能依据课程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和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更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获得更多在书中学不到的知识。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立体的表象,由此传递的情思信息、语言信息清晰明,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行,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使之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并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课堂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课文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将丰富的影视知识融入课堂,自然激发兴趣,并在学习中学会欣赏。课堂与课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创设生动、和谐的“情景教学”

语文教材,特别是中学语文教材,记叙文章占多数,教学中离不开“情景”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教师的帮助或其他同学的帮助等等)以及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意义建构”;是学习过程的目标。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意义建构就是帮助学生对当前所学内容及事物的性质、规律,事物与事物的联系达到较深的理解。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情景的创设者,构造者,不是提供者及灌输者。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仅用音乐来熏染,用图象来显示情景,用文字来解释情境,只能部局应用,不易有机结合。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者,不是被动接受者。如果教师能将多媒体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就便于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能力较强的教师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学生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完全进入情境,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创设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信息网络上创设多媒体“情景”也易于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网络多媒体学习“情景”主要是用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网络上的多媒体可以克服以前课件的不足,如:学生可以有选择地选用多媒体资料,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平来进入不同的页面。

3. 现代教育技术开辟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

现代语文教学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表现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这需要学生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但现实生活的某些场景往往又稍纵即逝。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去观察无限的生活。例如,学生写实地观察作文,往往因为事后印象不深,写出的作文没有具体、生动的内容,抓不住事物的特征,无激情可言。如果教师在指导作文时能用多媒体再现当时情景,让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再综合,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但作文得心应手,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5: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

河雍办事处小宋庄小学 刘秋栓

长期以来,我们农村小学语文采用的就是“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课堂一潭死水,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很难有智慧的火花闪现,费时费力,结果总是不能令人满意。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普及,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如一缕春风,吹开了农村学校的教育之花,为农村学校的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现代远程教育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我们带来了教学改革前沿的动态信息,带来了新课标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也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其优势,既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而毫无兴趣时,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农村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从没见过的“电脑”本身的兴趣,超过对播放的内容的兴趣,他们的兴趣在于——好奇。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我认为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上课内容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第一,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演示(资源)。例如:人教版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上课前,教师提问“你们过年穿什么?吃什么?,等一下,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动画,看看里面的小女孩过年时穿的是什么?吃的又是什么?”这样,学生在看动画时,注意力就集中到小女孩的吃和穿上。第二,暂停播放,提出要求。当一段视频放到中途,发现有学生分散注意力,教师可以暂停播放,提出要求或针对视频进行提问,以便学生集中精力后再播放。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语言文字是极其抽象而又极富有想象空间的艺术。传统教学中的“描写、展示”这些方法不能够更好地再现语言文字的魅力。今天,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中的多媒体课件却能够为教师更好地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案示例”“媒体展示”等栏目,提供了许多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资源,只要把它们充分整合于课堂教学,就能让重难点突破左右逢源。如“媒体展示”常常把教学重难点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用动画、实验和问题等方式展示出来。它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降低了学习难度,突破教学中的各个重难点。例如在讲《倔强的小红军》一文,由于年代久远,我在教学中剪取了长征的简介、长征中红军战士历经的的千难万险,配以动人的解说词,在课堂中巧妙地向学生展示,使学生的想象有了基石,体会红军战士的饱受饥寒就容易的多了。再如在教学《荷花》一文,传统教学,都是教师利用挂图,通过语言文字了解,由于学生对书本文字知识的理解差异和接触挂图的想象力不好,难以体会到荷花的美。我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库和外界各种光盘资料,将荷花的美与它相关的内容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资料的形式按一定的方式进行连接做成课堂教学的课件。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观看,直观、形象、生动地看到了荷花的美,从而产生美感。并可以很好地理解各种各样抽象的词,在通过语言文字等相关信息的出现,加深了学生对荷花美的理解,打破了那种由教师讲学生体会的常规,使学生通过观察、观看、聆听,自发地在心中产生自己的真切感受,真正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对今后学习的参与意识。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思维为主,对于一些远离生活实际的抽象内容很难理解掌握,即使记住了,也只能是囫囵吞枣。教学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在学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再现事物的动态及当时的情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降低学习的难度,掌握新知识,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文时,学生对卢沟桥一无所知,对抗日战争也不了解,如果仅凭老师一张嘴,学生如听天书。于是,我利用远程教育及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图片及《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战争电影片段,使学生在视觉的震撼中,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及卢沟桥狮子的象征意义。又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狭窄,对抗美援朝知之甚少,无法理解那段真实的、震撼人心的故事。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心的课件,将抗美援朝纪录片及《上甘岭》《邱少云》等电影片段展示给学生看,将“我的祖国”“跨过鸭绿江”的歌放给学生听,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后,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动力基础。

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使单调的作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其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活本身欠丰富,积累的写作素材少,以至于出现无话可说,写来写去就那么几件事在作文里转悠;二是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认识不深,对生活中出现的人和事他们往往注意不够,甚至听而不闻,顾而不留,在头脑中留下较深印象的生活内容并不多,叙写起来难以做到具体、生动。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大大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感知材料,为他们提供写作素材。

我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找到作文课上所需要的尽可能多的资料和图片,然后再用powerpoint、flah等工具软件把它们制成有趣的作文教学课件,这样的课件生动翔实,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如:写《我的家乡》时,我先让学生投身于大自然,课堂上再讲写作技巧,但学生写出的作文东拉西扯、杂乱无序,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观察时缺少必要的指导。后来,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络搜集到家乡的相关图片,制成了课件,收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上课时,我先播放了一段配有音乐的黄河画面和碧波荡漾的古城湖画面,再播放韩文公图片和有关大文学家韩愈的文字介绍,最后播放了家乡的田野、果园、物产(苹果、梨、葡萄„„)。我让到过这些景点的孩子们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家乡,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争抢着说,有的夸家乡的自然风光美,有的由家乡的人文景观联想到了大文学家韩愈,有的夸家乡的苹果远近闻名„„就连平时上作文课经常走神的孩子也在图片和文字的提示下,也尝试当了一次小导游,我呢,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

真的感谢远程教育资源,这节作文课学生不仅欣赏了家乡的美景,了解了大文学家韩愈,还轻轻松松地完成了习作,收到了传统作文课无法比拟的效果。

五、运用远程资源进行课堂延伸,发散学生思维。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一些问题的解答是多样化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先展示有关课件,一团烈火将邱少云整个包围住的画面,生动再现当时的情景。在学生观看时,我用一段精彩、感人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完后,让学生根据画面中邱少云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邱少云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又帮助学生体会到了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顽强的意志。

篇6: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远教资源对现代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资源的正确运用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热点,那么教师应如何正确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呢?笔者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即:运用资源进行语文学科的备课、正确运用资源中的图片和课件资源辅助教学、其它资源与语文学科活动的整合、利用同步同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谈及这一问题,【关键词】:运用 远程教育资源 服务 中学语文 教学

随着远程教育资源站点在农村中小学校的普及,现在远程教育各类资源能直接服务于学校的教育工作和教师的学科教学,广大教师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信息化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丰富的远教资源和强大的交互性对学校的管理、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教师用全新的育人理念“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重建为中心”“以当前学习为着眼点转变为以人的终身学习为着眼点”为指导,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过程。几年来我一边学习,一边探索,一边创新,有效的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语文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之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自身的业务素质。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其作用,服务于教师个人成长和语文教育教学。

一、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学参考资源进行备课

现在广大农村学校为教师们提供的教学资源以“教学参考书”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受此局限而不能大胆的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但教育平台上的“教学参考”资源,能打破教学参考书的局限性和有限性;还能帮助教师走出教学的陈旧圈子,大胆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革新,教给学生实用的语文知识。同时,平台上还有课文背景、作者情况等丰富的辅助资料,减少了教师在备课中烦琐的资料查找过程。平台上的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又比其它资料快捷、方便、直观,所以更具有参考的价值和指导意义,因此,它是每位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首选。

二、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图片资料、课件资源辅助教学。

随着教育经费体制的改革,广大农村小学大多是经济版的教材,而经济版教材一般以黑白的方式来代替丰富、精美的语文课文主题图,使得原本绚丽多彩、雄伟壮观的图画变得“雾蒙蒙”无立体感的“死”图,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将空洞的文字叙述变为精彩的动画展示,将简单的图片变为连续的动作过程呈现给学生,使抽象、枯燥、静止的文字知识变得具本化、趣味化、生活化,利用这些丰富的图片和课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倍感亲切从而激启学生的求知欲,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使用过程中,一是充分用好各种图片,一方面填补教材的缺陷;另一方面教师把这些图片进行整理筛选,进行重新组建制作成独具教师个性的教学课件,运用于课堂辅助教学。二是适时、适当的运用现有的语文课件资源,在我们的实践运用中许多教师看到了别人用起资源来教学效果相当好,于是把平台中的所有新鲜资源,不管是否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符,不管是不是完全替代了学生的思维,全都一股劲的往课里放,认为越多越好,有时甚至上成了信息技术课,结果一学期下来教学效果反而更糟。通过我的实践,我认为:首先、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来使用课件,凡是达不到这一目标的宁可舍去,也不滥用它来占据课堂宝贵的时间。只能恰当的用它来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其次,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教师要精选细节和资料,舍去与学生实际无关的部分,选择深浅适度、难易适中、与当地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进行使用。不能轻了“语”,轻了文本的解读,轻了必要的双基,必须以语文的工具和人文为重,不能由“头轻脚重”又走向“头重脚轻”。即,媒体只能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写了什么,对于为什么这样写则难以表达,教师应特别注意作者是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教学。所以在运用中教师必须凭借图片动画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回归”生活,探究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来描写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比如: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课件中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众多的图片、音频材料不仅给学生对战争的感性认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后面的“对战争认识”的环节中,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表示今后要认真学习知识,长大了用自己的智慧保卫世界的和平。

三、运用远教的其它资源组织语文学科活动

远教资源除了图片、课件外还有许多有利于教学的其它资源,因此在利用好课堂资源的同时还应用好远教其它资源,一方面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上的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了解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加强信息素养建设,提高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利用示范课例中的资源组织语文活动。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确定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资源使用的方式,充分利用远程资源模仿它那合理的教学设计,用它那恰到好处的教法运用,实验它那新颖的环节与提问艺术,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优化语文课堂,让学生乐学、好学、爱学。比如: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背影》时,模仿他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设计,在“名师”的引导下,按他们的环节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大胆进行革新,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结合校本实际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运用语言文字,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运用资源打破作文教学 “以本为本”的方式,直接利用资源中的场景,学生在情景中实践运用理解知识。比如,在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以先用动画形式展示一些想象中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后,再动笔写一写,这时学生就不会感觉无从下笔了。这些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更使我们的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真是帮了教师,活了课堂。

四、共享同步同课堂 师生共同反思、发展 “同步课堂”与我们的教学同步进行,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加强师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自己定时收看,学习优秀教师们的授课艺术、育人理念,了解新课堂发展的动态,掌握教法、学法转变的方式和实现这一转变的具体做法。每看一节课都对其进行认真的评课,结合自己的课堂情况进行再反思,重建后运用于课堂教学,再反思、再运用的方法循环进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让学生享受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与远程伙伴们一起操作、学习新知、巩固练习,配合教师恰如其分的点拨和点评,完成语文课文的学习,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正如一位学生在听到教师说:“我轻松了一半”后说的“我高兴了2倍”。同时,学生们还能看到自己知识、能力与发达地区的同伴们的差距,自身行为规范的不足之处,这样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其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

篇7: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

◆赵奇伟

现代远程教育为广大农村打开了面向世界、面向全国、面向未来的一扇窗户。各乡镇甚至许多行政村基本上都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室,但不少地方的远程教育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农村小学如能因地制宜,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让远程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通过初步尝试,我深深地认识到,恰当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形象,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集中指向一定事物的能力,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媒体中的形声资料是一种控制注意的工具。据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时利用纯视觉和纯听觉的注意比率是不同的,视觉为83%,听觉为11%,视觉的注意比率高于听觉。农村孩子获取新鲜事物的途径较少,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的播放,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对象上去,对激发音乐兴趣有积极的作用。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一般是通过听录音来欣赏音乐,学生对这种枯燥、单调的欣赏方式早已厌倦,这样有的学生会在听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心不在焉。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上小学三年级音乐课《库尔班大叔喜洋洋》一课时,我选用远程教育资源里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先是播放新疆民俗风情画面,让学生边看画面边听讲解员声情并茂的介绍新疆,从而引入歌曲教学。直观形象的让学生看到美丽、热情的新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高昂起来,为歌曲教学打下了很好的感情基础,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有感情学习这首歌曲。为了丰富学生的视野,我还利用远程资源中的拓展资料,安排了《掀起你的盖头来》和《新疆好》这两首具有新疆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更深的感受异域文化带给他们的愉悦体验。

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使练习形式多样化。

音乐教师们都知道,进行基础知识练习时,因为知识内容比较单一,所以学生往往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予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的表现也更加准确。为学生创设一个故事情境,比如在进行节奏训练时,播放远程教育里农场的内容,——早晨,太阳公公出来了,小动物们醒来了,他们伸伸懒腰来到屋外,农场顿时热闹起来,可小羊还在贪床。羊妈妈咩-│咩-│咩咩│咩-‖地催促小羊快起床,迎接到农场来的小客人。我们和羊妈妈一起来催催小羊吧!这样X-│X-│XX│X-‖的节奏就学会了。远处传来“嘎嘎嘎”的叫声,原来鸭妈妈听说农场要来小客人了,也带着它的孩子小鸭们来欢迎,它们边走边呷呷│呷O│呷呷呷│呷O‖,有谁想学学鸭妈妈和小鸭子?让学生模仿鸭子的动作和叫声,这样XX│XO│XXX│XO‖的节奏学生也会了。这样在故事的情景中,通过画面的启发,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节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使其对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

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很差,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容易感兴趣。远程教育教学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欣赏《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一课时,有这样一段描写三只小猪盖房子时的童谣。“我用木头盖房子,我用木头盖房子,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提琴声音多美妙,快快乐乐做游戏。”由于学生对童谣这种新的题材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对唱童谣这种形式还不怎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利用了远程教育的同步课程录像资源,播放了欣赏课《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课堂录像,让我的学生和电视里的学生一起来上这堂课,让我的学生们从看动画片《三只小猪》――念童谣直观的感受和感知童谣,然后在让学生和电视里的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唱童谣,并且和电视里的同学比赛,还很有创意的用自己的文具盒给童谣伴奏等等。这样我的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唱童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音、动画、影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音乐形象,一幅幅或灵动、或激情、或有趣的作品,这些怎能不给学生留下无限遐想的美好空间。只有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够使我们的音乐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心灵当中。只有恰当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

四、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历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议题,教师都十分注重对这两点的综合处理。过去,由于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只能用语言描述和表达,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就构成了难点。现在利用远程教育教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上《小企鹅》一课时,为了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播放小企鹅互相打招呼的发声练习: 0啊|噢哩呀|噢哩|噢哩哩|哩︱0啊| 噢哩呀|噢哩|噢哩哩|哩 || 0×|×××|××|×××|× | 0×|×××|××|×××|× || 让学生模仿小企鹅,这样轻易的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解决了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五、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运用远程教育教学多媒体制作优美的画面,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绪,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使他们融情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学应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的手段,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是听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如在《音阶歌》一课的教学中,播放远程教育光盘里《音乐之声》的电影,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家庭教师玛利亚和少校的七个孩子共同演唱七个音符的快乐场景。通过这样的教学,枯燥的音符在学生的眼里变的是那么的有趣,《音阶歌》的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篇8: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

一、创新实施“全景化过程式”学生考评体系

学院以英语课程为基础,在学院2013级6个班级进行试点。“全景化过程式”的考评体系是指将学生的课程成绩构成分解为期末试卷成绩、日常作业、定期测验、课堂参与度、出勤等5个方面,仍然采取百分制,各项所占分值比例如下:课程总成绩100%=期末考试成绩50%+日常作业20%+平时测验15%+课堂参与度10%+出勤、纪律等5%。其特色在于:(1)期末考试成绩分值比例适当压缩,但仍占主导地位,其反映学生理论学习水平的主旨意义未变。(2)将日常作业等项目纳入考试成绩,既对教师的日常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明确的标准,实现了过程式的教学管理。其亮点在于充分借鉴了欧美高校普遍采用的“有意义的教与学”理念,主要体现了考评体系的逻辑性、严谨性。课后作业组成了定期测试,定期测试组成了期末考试,其内容量从课后作业、定期测验到期末考试依次增大,每一项都有考评点,既让学生全方位的掌握了课程知识,又避免了“无意义任务”;开放化、多样化的课堂和作业内容、测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后作业和定期测评可以总结为“两固定+两开放”。课后作业分两类:课本固定式作业、主题开放式作业。前者主要来源于课本习题和任课教师补充习题。后者主要是“感思报告”,主要包括:我学习、我知道、我认为、我思考、我提问、我建议6个部分,没有统一答案,内容由学生自己组织总结。这种作业模式“倒逼”学生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习惯,同时,教师也从我建议部分得到了授课反馈,加强了师生沟通。定期测评也分两类:试卷固定式测评和主题开放式测评。试卷固定测评的内容主要来源于课本固定式作业,而主题开放式测评内容主要来源于主题开放式作业。固定试卷固定测的目的是检测学生上课听讲之后的联系和掌握情况,而主题开放式测评主要通过学生在不同主题作业中的表现来测定。如我在两个护理班级以“我—英语—生活”为主题设计了开放式测评,只给了学生3个关键词,内容、展现方式、展现时长、参与人数等都由学生自由设定。结果,呈现的作业令人惊讶,两个班级共收到作业16份,全部学生均参与,形式有朗诵、话剧、PPT展示等,非常丰富。“全景化过程式”的考评体系实施以来,效果良好,受到了任课教师、参与学生的热烈好评,为学院的特色化建设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势,突显现代教学强势

我院在外语教学上,有两大独有资源优势:语音室和外籍教师。传统的英语教学形式单一,教师讲解不够形象直观,学生练习听说的机会也较少。为创造轻松、活跃的语言氛围,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英语学习的情境中,我院于2011年秋申请专项资金,在4号教学楼507、508教室建立了两间现代化的语音室,并安装了蓝鸽语言学习系统。图文并茂、声光俱佳的多媒体教育环境营造了生动逼真的学习场景,充分调动了学生各个感官的能动性。蓝鸽系统可以满足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教学要求;人机交互的方式,可以进行口语考试和综合性考试。语音室除供教师进行常规外语视听教学使用,还定期开放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外语水平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料进行自学,其自主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除语音室外,我院还充分利用独有的资源优势———外籍教师。自成立初,学院每年都专门聘请外国文教专家授课。和中国教师相比,外教多数性格张扬,教学不拘一格,课堂环境轻松,甚至会根据教学内容,变更教学场所,到草坪、操场上授课,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语言。外教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通过“表演式教学”,既清楚地表达意境,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我们还邀请外教参与英语角、英语情景剧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优势互补,打造高水平英语教学团队

为提高全院英语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国际教育学院定期召开英语教学研讨会,及时总结和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讨论,改制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活动。我校高度重视学术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资深英语教育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促进教学相长。2013年10月,我院邀请了美国卡姆登学院英语教育专家赫黛·布莎拉等教授访学交流。在公开课上,外教别开生面的教学设计、即景发散式课堂讨论、灵动多变的课堂活动为我们诠释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随后赫黛教授还为我院教师进行了三场学术讲座,使我院教师能深入了解外语教学的前沿发展。除邀请专家为我院教师进行讲座外,我院还派出教师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借鉴优秀办学经验。2013年4月,我院先后组织教师到兄弟院校考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运行情况。考察结束后,我院举办专题研讨会,讨论了兄弟院校在英语教学中的特色做法,并借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将英语四级考试单词进行任务分解,具体到每周、每天,提高学生四级通过率。2013年5月,我院选派老师到美国皮马医学院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交流学习,并在学习结束后为我院所有教师举行了专题报告会,详尽介绍了皮马医学院职业教育和英语教学特色。

四、成立专门教研室,为英语教学保驾护航

英语课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在我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我院学生与其他系部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方法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我院配备熟知学生情况、了解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的教师至关重要。我院在2013年特申请成立雅思教研室,负责管理我院外语教学与外教的教学活动。目前,我院雅思教研室共有专兼职英语教师7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是一支知识结构完善、学历层次较高、热心教学、团结进取的教学团队。目前我院青年教师居多,存在教研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院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为新上岗的年轻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导师带教,通过“传、帮、带”机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此外,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师资培训,2012年暑期特申请专项经费,选派4名英语教师到北京进行雅思学习与考试培训,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雅思考试的专业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实践。通过教学研讨会、学术交流、教师培训等途径,我院正努力打造一支特色鲜明、素质过硬的高水平英语教学团队。

多措并举,使得我校英语教学,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教学春光满园,花开遍地。学生在各项英语活动和赛事中参加踊跃,表现良好。2013年暑期派往菲律宾交换学习的优秀学生,在菲律宾生活及学习方面已无语言障碍;程度中等的学生,多数已经通过大学英语A、B级等级考试,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克服了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已经敢于开口说英语,并能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会话交流。

摘要:教育部颁布的《中外合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都明确指出: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而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实施的重中之重,是英语教学,其效果直接关乎到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引进和实施效果。作者对自身所在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实施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其对促进这项工作起到积极意义。

篇9: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 中职教学 ; 运用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43-01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前提的,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资源进行合理的设计开发和评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一般以电脑、多媒体、网络电视等信息传输设备为载体,强调其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视觉、听觉的复合冲击,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越来越重视中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中职教学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如何合理高效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中职学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现阶段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形式新颖,满足中职学生学习的需求,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覆盖面积广等优势,合理运用到中职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同时,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二)有助于实现中职教育信息化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创新教学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中职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从而促进中职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这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得教育资源丰富多样,教育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在開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本身就具备创新性,也是促进现代中职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中职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进而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的匮乏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课程的开设与普通高中有所不同,除了必须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文化课程,还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特点,确定学校专业的开设方向和各类课程的设置。由于目前我国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投入力度不足,使得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匮乏,中职学校不可能开设学生需要的所有课程。再加上近年来生源数量的减少,在开设专业课程时要考虑班级结构、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如此看来,如果某个学校要开发所有专业、所有课程的现代教育教学资源,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的匮乏

虽然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但是对于中职学校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仍然不足,严重阻碍着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在现阶段,还有很多中职学校硬件设施不够,学校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现代教育技术难以在中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要实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加大中职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信息化提供强大的支持,从而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为我国培养大批专业化技术人才。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中职学校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中职教师的信息素养

在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之所以应用的不够理想,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信息素养欠缺,在教学中对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不熟练,不能很好的把握信息技术使用的场合和教学环节,甚至还有部分教师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意识,也没有掌握必须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总感觉使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去教学,浪费时间和精力,耽误教学进度。因此,要想使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中职教师的信息意识,强化信息素养。在这方面,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观摩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让教师在观摩中学习,激发中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感,提高信息意识,并通过后期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现代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从而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很好的运用到教学当中。其次,学校还要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让教师知道哪些环节可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该怎么使用等,从而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合理选择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媒体的选择和情境的创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要想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教师应该重视课前的教学设计工作。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对于每一堂课,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其特有的功能,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教学氛围,传递不同的信息,因此,中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并做到合理选择和利用多媒体。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生动的图片、视频、动画形式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进程,突出教学目标,能够促使学生在情感上、行为上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快速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激励他们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目前,中职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校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不断提高中职教师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能够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我国中职教学信息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松. 浅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职学校教学[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8:369.

篇10: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

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洞水小学郭中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程教育资源已在我们农村学校教学中不断进入,远程教育资源对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能实现人机交互式操作。它具有形象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和视听技术两者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远教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训练审美情感。

一、合理利用资源,丰富语文知识

在以前的教学中,由于只有教材和教参,使得我们对课文内容的背景了解的很少,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有限,使本来与课文情节相隔甚远的学生,对课文知之甚少,造成了知识贫乏,视野狭窄,有时学生提出许多偏难问题,教师难以解答,学生又没办法找到答案,只有瞎想,最后不了了之。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得到了改革和创新,教师可以对远教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利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和物,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给学生是抽象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兴趣,给予体验之乐,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培养。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主旨。

三、充分利用音像资料,活跃课堂气氛

远教资源中有许许多多形象、生动的图片、音像资料,把这些图片音像资料运用于教学,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把课堂变得轻松活跃。例 如《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欢快的小诗,在教学中,可以把音、像、图、文融为一体教学。首先观看影片,把少年儿童快乐幸福的画面展现给学生,然后课件演示课文内容,聆听范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播放那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此时,是学生兴致最高的时候了,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边歌边舞,课堂成了学生的乐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幸福和快乐,最后,学生可以自由组合,编出自己喜欢的舞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或演唱。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2

共性,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把学生带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这样,利用音像资料,将比较抽象的或学生不熟悉的,离我们生活太远的意向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掀起课堂高潮,使学生进入作品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发表意见,互相交流的环境,提高了课堂效果。

灵活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灵活教学,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有利措施,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挖掘其中的愉快教学因素,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绪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融声、形、色等为一体的功能,通过生动、形象、动态地演示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的同时,还能化难为易,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在思考与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五、利用远教资源提高人文素养。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确定鲜明的形象,关键在于如何缩小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教学时,单凭词句的分析是不够的。运用多媒体光声的有感模象,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以便准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发挥多媒体的独特功能,诱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十分重要。

上一篇:冬夜征文下一篇:2006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