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语文教学网络资源运用论文

2022-04-22

摘要:当代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社会跃入了数字化时代,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深化,网络技术在学校的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其生动、形象、便捷等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语文教学网络资源运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探语文教学网络资源运用论文 篇1:

浅探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化教育

[摘           要]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任何知识点的形成都是依托于实际生活现象,生活也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处处都存在着语文知识,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涵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社会。通过探讨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教育理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关    键   词]  生活化教育;中职语文;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在九年制义务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语文时苦不堪言,他们像是苦行僧毫无生气可言,整日按老师的要求拼命记,埋头写,不断地刷题、做试卷,老师辛苦,学生厌烦,学的东西也不灵活。其中一部分进入职业中学的学生对语文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最基本的语文应用能力比较薄弱。探其原因,是没有摆脱书本这个圈子,没有把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中,脱离现实,缺乏生活的气息。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让中职阶段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感兴趣,从而提高语文应用能力,我认为,在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将语文教学变得更加富有生活性、实践性,这才是最好的出路。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涵是“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社会中去”。要求“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中职语文教学实现生活的目标,能够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练就生活技能,为以后走上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生活中处处皆语文。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语文,感受到语文的存在,大到国际要闻,小到偶偶私语。在一定程度上中职语文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九年义务教育,它应更贴近生活实际,更注重实用性及实效性,更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研究及实践尝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化教育。

一、利用资源走进生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贴近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引领学生在学习中热爱生活,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了解生活中的人和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基本职业能力。

信息化时代资源无比丰富,有人为资源也有活的天然资源,而我们往往为了走捷径而忽略了身边现有的活生生的资源。在讲授《虞美人》这首诗时,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有关虞美人的图片,当在课堂上呈现时,学生惊呼道:“啊,原来这就是虞美人啊,校园里多的是。”我顿时觉得我的图片索然无味。其实我可以在课前布置一项作业,让他们在校园里寻找虞美人,并拍照上传。让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认识虞美人,并发现美。在利用传统课堂教学写作抒情散文时,同样也可以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春暖花开的季节不妨带领孩子们走进校园赏花、识花、品花,或许一篇篇美文就出现了;在枫叶染红的秋天,带领孩子们边扫落叶边吟诗,或许一首首小诗就呈现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大自然的千变万化,用自己的心灵感悟大自然的魅力,这比在课堂上听老师干巴巴地讲要有趣得多,要生动得多。

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的高度发达,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途径越来越多,书本知识已不满足我们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知识。课堂上在学习诗词歌赋时不妨带领孩子们一起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富有文化底蕴的节目,节目中主持人精彩的开场白、每首诗的背景、每首诗歌的古今演绎、每位嘉宾的深情朗读都是学习语文的经典所在。观看过程中,学生能对舞台氛围、舞台表演有深切的感受。网络中蕴涵着各种语文学习的信息,因此要鼓励学生合理搜集、使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结合专业感悟生活

中职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来赏析文本内容,进而感悟生活中的各种情感。

笔者在教授工美专业的学生时,学习《再别康桥》《山居秋暝》《故都的秋》等经典篇目时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进行深入学习,学生根据诗歌内容绘画了康桥美景、山居五图、古都秋景图等,学生在描绘创作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能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象,不断揣摩诗歌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可谓一举两得。当然,针对不同的专业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选择不同的教材来实施,如建筑专业的可以推选《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来对未来建筑设计图纸;如计算机专业的可以让他们根据《寂静的春天》一文在电脑里设计环保海报,根据自我介绍制作精美简历等;表演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药》《雷雨》《茶馆》等剧本来自编自导课本剧,深入社会生活大舞台,感悟人间冷暖,感受不同时期社会的各种悲欢离合。

从培养高素质具有文化底蕴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来看,中职语文教学与各专业教学不是互相割裂的,它们应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语文教学应渗透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两者关联因素,以求更好地加以利用和实施。

三、开展活动体验生活

教学过程是一项师生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近几年,我们的课堂上流行小组活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有时这种活动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此,活动的开展要真实有效,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小组活动的中的合作、竞争、责任等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教材内容实际,充分运用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大力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使生活化教学资源不断输入语文课堂,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中职语文课本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素材。比如在学习走进家乡这个语文实践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实地采访,搜集资料了解自己的家乡名人、家乡名胜古迹、家乡特产……制作成课件展示,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介绍,并互相点评,以导游的身份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活动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了解家乡的相关人文历史,挖掘家乡的传统文化,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表达与交流中“交谈”“讲解”“咨询”等可以进行职场模拟演练,引导学生创设场景,模拟不同职场身份进行演练,让学生初步感知职业能力,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职场应变能力。这些都与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息息相关。

四、微言博文分享生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说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教学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我们的教学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傳统的写作是教师布置一个题目,要求写五六百字,然后学生在教室里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榨出两页纸。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大部分文章东拼西凑,完全是为了凑字数。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学生的作文跟以往写作要求有所不同,从字数上由原来的500字改成250字,要求是微写作。虽然字数少了,可真正要把250字写好却并非易事。如写记叙文,还没有具体描述字数就满了,要发表长篇大论,还没开始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就已写不下了,为此微写作适合写短论,抒写简短的心情故事,这种方式的展现可以通过微言博文让学生来练习。信息化时代,各种媒体广泛应用,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课余时间有的学生喜欢刷微博、刷微信,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我们语文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好电子设备,并帮助自己提高语文能力。当然,书写和发表的内容必须是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作为教师可以帮助审核。这样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习惯,看到某一现象或某一景致,尝试讲讲自己的想法和抒写内心的感受。

学习《故都的秋》一文,布置学生在校园里寻找秋天,可以拍照在微信上发表自己对秋的感悟,或者对自己家乡秋天的体验,通过书写微言博文,鼓励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微写作用一两句话适当点评,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对生活的感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不是让学生埋头只做试卷,不是让学生死读书本,语文教学应是一项生动有趣、充满生活气息的师生双边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的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这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赖超.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17.

[2]丁玲.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152-153.

[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J].考试,2015(10):91.

[4]王婉婷.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诗歌 陶行知的教育诗篇闪烁光芒[J].福建陶研,2010(3).

[5]曲韬君.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生活教育,2018(10).

[6]陈兰.生活:叩响习作之门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作文教学实践[J].福建陶研,2017(1).

[7]方久蓉.生活为中心 表达更出彩 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阅读表达教学[J].生活教育,2018(10).

[8]黄昌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陶研,2016(4).

作者:张亚

探语文教学网络资源运用论文 篇2:

浅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当代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社会跃入了数字化时代,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深化,网络技术在学校的教学中也被广泛应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其生动、形象、便捷等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本文就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展开讨论,并给出具体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网络资源;初中语文;优化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是人们进行交流的语言工具,它既是文字工具,同时也是文化艺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且通过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及语文学习的能力,为学好其他科目乃至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进行积极的改革,适应社会和教育的新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信息化时代下的初衷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技术,利用网络中丰富教学资源和集成功能,进一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一、 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一) 打破教学空间的限制

传统教育主要以课堂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一般利用教案、黑板和教材以及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这样的教学受到时间和地点以及素材的限制较多,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更好地发挥,也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设备使用率不高,并且使用效果也不好。在信息时代,教学实现了将互联网和多媒体设备相结合,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各种教育素材,可以打破教学空间的限制,并且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群,方便课后和家长及学生进行沟通和联系,实现了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

(二) 有助于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给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学类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通过设计整理将其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中辅助教学。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并且因准备充分,所以能够很好地优化课件的内容,知识点全面且重点明确,比传统的教师备课讲解效率提高了很多,并且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连接,教师还可以将网络资源中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对教学中重点难点部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形象化的展示,让学生能够对抽象化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网络资源还能拓宽教学的知识面,利用网络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精力集中,主动随教师的节奏进行思考,从而提高教语文学的有效性。

(三) 有利于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学生通过教师在课题中的教学,能够学习一部分知识,但是需要课后的巩固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并且因为语文学科的特点,仅仅学习课本的知识是无法满足培养语文学习能力的要求的,学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习,才能进一步地丰富自身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以前的语文教学通常利用课外阅读来帮助提高语文水平,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后,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更为便捷地进行课后的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筛选适合的阅读内容和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后以及假期进行拓展学习,还可以利用教学App实现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通过拓展学习,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了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 网络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 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原有的模式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讲,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都不高,也不利于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现代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能够辅助教师实现教学的多样化,将网络教育素材带到课堂中来,因其内容丰富多彩,有形象化的展示,还能利用视频、音频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寓言四则》一课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寓意,但是如果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那么教学显得枯燥,学生一般兴趣不高,也会影响学习的效率。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论证文章中的道理。比如《杞人忧天》一文,文章是文言文的形式,学生在理解上存在难度,因此对于文章的寓意就无法很好地把握。首先,教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然后可以利用准备好的课件,将文中重点的词语的正确翻译进行呈现。比如:日月星修补当坠邪翻译为:日月星辰不就会着落下来了吗?奈地坏何翻译为:那地坏了就怎么樣呢?地积快耳翻译为:大地是土堆积成的罢了。舍然翻译为:释然,舍弃心事……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中的视频资料,用动画的方式来讲解杞人忧天的故事,动画的形式是学生较为喜欢的,相比较文言文,更为有趣和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寓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掌握重点词语的翻译,并且结合动画内容的展示,对文章的寓意有深入的理解,有能力对文章进行准确的翻译,并且能够完成教师提出的和文章相关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列子》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细致的了解,教师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寓意,还应该对文章进行延伸的讲解,例如这个文章的客观意义,它其中的“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反映了自然科学的论断,具有较高的辩证思维,作者的水平是令人佩服的。教师可以通过延伸的讲解,让学生形成深入学习的习惯,不断地积累知识,拓宽知识范畴,并且因为教师丰富的学识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 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课本中的重点难点要进行反复多次的学习复习,学生的学习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而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重点部分需要反复多次强调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可以反复地利用,减少了教师讲解和书写的过程,提高了课题的有效率。并且,将一些较为抽象,教师利用语言进行描述存在困难的部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多媒体进行展示,能够让学生有更直观地感受,从而能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难点知识。

(三) 利用网络资源,创建教学情境

网络资源包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这些形式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高尔基的《海燕》一课时,教师首先利用视频内容给学生介绍本文的作者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并且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出思考的问题:本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教師可以给学生播放海燕的配乐朗诵视频,让学生通过音乐的渲染以及朗读者丰富的情感,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分析朗读者的情感,并且让学生进行文章部分内容的朗诵,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内心感情。从而通过将作者、写作背景以及朗读者的感情相结合,学生能够回到教师提出的问题:本文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一个在暴风雨中无惧无畏、自信、有献身精神的海燕形象,意在鼓舞人们一起并肩战斗,积极地参与到革命斗争中去。教师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理解和感悟,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课程的知识内容。

(四)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

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才能完成,语文学科的考核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比如写作,需要学生有写作能力,并且由丰富的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呈现出一篇逻辑清晰用词准确并且内容丰富的文章。再比如阅读理解的习题内容大多都是课文以外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以及大量的知识的掌握都需要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筛选适合的学习内容和阅读资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也可以利用网络交流软件,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阅读资料和优秀的文章以及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教师可以着重介绍作者,鲁迅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开放性的课后问题,为什么会对鲁迅有如此的评价呢?学生在课后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在网络上进行查询,最终会得出自己的结论。第二天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说下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叙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了解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三部曲《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课后阅读的题材,教师可以让学生任选一本书,写自己的读后感,阅读的内容和数量不做限制,目的是培养学生课后进行有效阅读的习惯。

三、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特点,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并且还能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通过有效的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初中语文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7(2):104.

[2]鲍洪伟.探索运用多媒体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J].中华少年,2017:82.

[3]张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的研究[J].都市家教,2017(3):172-173.

[4]李大伟.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9(6).

[5]孙万里.网络资源介入初中语文课堂的作用探微[J].中学语文,2019(7).

[6]路辉明.初中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现状与改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49.

作者简介:

牛致虎,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种田学校。

作者:牛致虎

探语文教学网络资源运用论文 篇3: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应用

摘 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的信息化,为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形式、师生关系等带来巨大变化,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必将发挥其特有功能。现阶段国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对语文教学研究尚没有完善的成熟的适合学校的方法和体系,因此,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为小学语文教学探索一探套高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对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高效教学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支持网络资源共享、情境创设、启发思考等多方面要求,能够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克服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应体现出人文性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充满自信,善良,有骨气,坚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因此,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高效应用,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继续探索和思考的。

一、转变教师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和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育的现实不容乐观,教师乃至领导观念落,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辅助工具,根本不用息技术,也不愿用信息技术,安于现状,对外面的世界缺乏了解,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与全新认识,不理会信息技术对教育的特有功能。

教师没有现代教育理念,就谈不上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效课堂,即谈不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为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熟练程度;其次是要解决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否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帮助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就要加强和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须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使教师在学习培训中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有功能和作用,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和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其实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培训形式有信息技术现场演示讲解、动手操作、信息技术专题讲座、课件制作及各类素材的网络收集加工处理,同时教师要根据自身条件和所任学科特点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教师之间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整体水平,必须有一支专业的技术骨干队伍带领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应用,学校要积极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开展交流活动。在教学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如教师、学生电子档案管理,这也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要突破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营造富有自主性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参与教学格局,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情境创设、启发思考,能够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体现出人文性教育,使语文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可实现这种教学格局,在多媒体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共享学习资源,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如教学《锡林郭乐大草原》、《小草》、《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课,可以通过网上查找相关图片、视频、历史背景资料等,指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线索,通过多媒体语文教学,学生学会围绕主题自己去查询、学习、处理相关资源,找到自己所需资料,发挥多媒体网络优势,提高学习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音频、图片、视频等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创设,渲染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分辨真、善、美的能力,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如教学《故宫》一课时,播放《故宫纪录片》视频,学生看了故宫的一个个镜头,听了解说员的相应解说,从抽象到具体的对故宫各重要建筑的空间、结构、布局、历史背景等各方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就迎刃而解了。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之心,很好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收到了良好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一味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听,好一点的配上或投影几张图片,则可能讲了半天也解释不清楚,学生听得迷迷糊糊,似懂非懂,课堂效率很低。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易突出分层教学效果和重难点,强化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不同个体,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较好的发挥,而教育信息化为分层教学的实施发挥更好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即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个体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选取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媒体,最能形象体现出抽象思维,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詹天佑》,可按照学生基础和成绩好坏分成好、中、差等层次,提出不同目标,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呈现詹天佑的设计施工及课文介绍,让中等生上台画居庸关隧道开凿示意图,然后请优等生上台画八达岭隧道开凿示意图,最后播放有关这两个隧道开凿示意动画,请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照示意图进行解释说明。根据分层教学,让基础较差学生掌握本文的生字、词语,理出文章的脉络,提出不理解的句子;基础较好学生把握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深入理解重点句子;基础很好的学生进一步理解思考本文的实际意义。通过多媒体交互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学生能根据自身基础完成相应层次练习,即学生完成作业有必做和选做相结合,供学生自主选择,防止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学习现象,同时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有自己的新思路、新设计,经常进行想象训练。如《草船借箭》一课中,播放相关《草船借箭》电影视频,通过导语把学生引入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如此学生就能想象到当时的情境,想象到当时环境下的人和事物,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发展创造力有很大帮助。

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一节课下来,全部是图片、视频等,是无助于教师展开教学的,过度的信息量,适得其反,课堂漫无边际,学生无所适从,达不到信息技术手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就谈不上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最佳组织者和引导者,根据教学需要,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网络信息资料,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享受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朋友关系,即学生享受良好的学习育人环境。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数字相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有其独特魅力。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个体性、差异性、教材内家等,去思考、开展创造性的劳动,做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及选择适当时机,灵活运用。相信语文课堂教学就是生动有趣的课堂,能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育人课堂。

参考文献:

[1]陆宏,孙月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先启,张鹏.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小椿

上一篇:教学管理背景下小学教育论文下一篇:语文诵读创新教学法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