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

2024-05-06

如何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精选10篇)

篇1:如何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

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

如何把教学点数字资源用起来、用下去、用出实效?如何让远程教育不再遥远?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深刻地体会到合理地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不仅让学生视眼广阔,学习热情高涨,而且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他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真正享受到远程教育的益处。

一、细心挑选,精心整理

教学点数字资源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带到了学校,让广大农村的孩子享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高质量的教育。面对教学资源,不能被资源的海洋淹没,而应通过“融”、“改”、“疑”占有资源,优选资源,创造资源。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进行细心地挑选、精心地整理,让数字教学资源更好为教学服务。

在教学前就应立足自身的基础与教学实际,敢“疑”敢“改”,不盲目跟从,刻意模仿,要进行筛选融合,取他人的精髓,进行创造性的吸收,并化为自身的特点。有效地挑选、整理信息,充分开发统筹教育资源,教学中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使拓展与延伸与课堂主干水乳交融,实现各种教学要素的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学科知识、素养全面发展,构建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小心导航,合理运用。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建构的学习,尤其突出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一来课堂教学中的老师的角色地位也要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由传统教学信息资源的垄断者变成为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导航者。因此,课前要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查找资料,细心地指导学生对各种信息资料的获取,指导学生获取丰富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材料后,关键的问题是就是引导他们处理信息。一般说来,可围绕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提示,引导学生对信

息资料进行分析、重组、选择和综合。

三、教学点资源使用存在的不足之处

班级的电视安装位置偏离中心导致看课件时有四分之一的同学看电视时屏幕反光,观看效果欠佳。因此上课过程中只展示一些图片,或者是音频、视频材料最好。

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合理地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通过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手段开展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资源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这一个窗口放眼世界,让乡下孩子的视野从故乡的山间小道延伸到祖国的大江南北、海角天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合理运用远程资源,有机整合的课堂必定鲜活、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课堂;是符合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课堂!

太子井完小孟军杰

2014年3月21日

篇2:如何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与各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际中,需要教师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便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 信息技术 合理 有效 辅助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也使学校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更是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探索创新的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从而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不断创新的能力?现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提高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老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也在随之提高,要与时代同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计算机网络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电脑技术,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质,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知识面。

我校在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发觉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是很少接触计算机,所以还需从最简单的入门,最主要是教师自己多操作,多练习,在操作中掌握要领,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学习信息技术科学知识:像物理、化学一样,信息技术科学也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学生应当学习信息技术科学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构成、程序语言、历史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2)学习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作为未来社会的公民,学生应当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如开关机器、使用键盘和鼠标、管理磁盘软件等。

(3)学习信息技术对社会的用途和影响: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生应当了解信息技术给社会各领域带来的变化及问 2 题,知道信息技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4)分层对教师们进行了理论培训,让教师们都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任务、构建主义的基本观点、在信息化环境下,基于构建主义的教学策略、基于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在校内迅速铺开,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涌现了一批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在地区领先的学科带头人。现在计算机已成为教师们备课、上课和进行教研的工具,自编制辅助教学软件、课件已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为。自觉地应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其作用是辅助教学,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揭示知识的形成及来龙去脉,让人感到生动、形象、真实(实况录像),便于学生接受。但在学校组织的多次听课中,我发现大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的播放时间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课件成了讲课的主体,代替教师上课,教学效果达不到目标。原因在于大量的媒体信息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直接或间接的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重点不再突出,大部分没有接触过多媒体教学的学生精力放在了这些动画、文字颜色、声音上,内容对其已没有吸引力。其实一节课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可以利 用一个教学片断,一个具体事例,解决一个知识点,一个具体问题,这样的简单课件也同样是一个好课件,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不是信息技术用的越多越好,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要用到恰到好处,要与传统教学方式取长补短,交相辉映。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也可以利用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三、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动静结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更容易领悟知识,并且深入地领会其内含,最后得到升华,也就是所说的创新,但有些课件过分强调课件的修饰,什么动画、影像、图片一起上,重视了它的信息技术含量,而忽视知识的掌握上,过分情境化,喧宾夺主。这样的课堂,自然课上气氛活跃,热热闹闹,有时甚至产生一些笑料,让人难以接受。这样的一节课学生自然是在轻松、愉悦的情景 中度过。但课堂毕竟不是娱乐场所,不能被过份的活跃冲昏了头,让华丽课件修饰而忽略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动的同时要让同学们合理的静,要动中有静,让同学们静下心来开展自主学习,探索学习,让他们静上心来去想、去悟,给学生提供创造灵感的机会,给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灵感的环境。

四、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多媒体的关键作用

多媒体技术把文本、图形、图象、动画、声音和视频集成处理,使信息更生动更丰富多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应用在学科课堂教学当中,创设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与效益。首先网络化的教学系统实现了高度的资源共享。如在备课时,我们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教案库和计算机教学软件库中的资源,设计教案,以提高备课质量。教师通过浏览、选择、组编,设计成一个个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既快捷又高效。课堂上应用这些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

五、合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能更好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我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特别在课程中安排了计算机实践课。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些学生利用网络接触广阔的世界,获得广阔的知识基础,认识广阔的 5 世界。这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排版设计美观大方,深受全校师生的欢迎。

目前,我校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集中演示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集中演示时教师向全体学生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片段,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小组讨论或欣赏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网络教室里,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的通讯功能进行协作学习。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已有了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探究知识的能力,并且能与同学合作学习,这充分体现了新生一代所要具备的能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服务。

篇3:如何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

1. 创设情境,激趣促学——利用 数字化资源引路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数字化资源导入新课,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如:在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九寨沟》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神奇的九寨》。在歌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后设疑:“九寨沟到底神奇在哪呢? 为什么说它是人间天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九寨沟的神奇之处。”

运用数字化资源创设情境,就好像是一种诗意的发现,获得生命的惊喜。这种发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这种基于诗化哲学的数字化资源, 更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诗心,激发儿童的诗情,那么,探究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数字化资源综合运用形、声、色、光,声画并茂,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生情感, 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2. 创设情境,陶冶情感——利用数字化资源护航

运用数字化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教学中,让学生在视、听、思中丰富感性知识,产生再造想象, 入境动情,形象地感知,理智地思索,动情地描绘,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描写刘伯承做手术的那一段,我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抓住细节,如“紧紧抓抓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抓破了”,领悟刘伯承的坚毅和刚强。接着再让学生有目的地观看刘伯承做手术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体验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并提醒学生注意他的其他表情、动作。之后,让学生回忆画面,交流感受。他们就有话可说了,比如:疼痛的汗水打湿了头发,打湿了床单;刘伯承一脸镇定,面无惧色,紧闭双唇。这时,学生通过感知、思索,就会由衷地赞美刘伯承的军神形象,联系沃克医生的那一段: “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当下的语文课堂,不仅是对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能力,更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数字化资源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我们把数字化资源与文本巧妙地结合,让学生体验到了人物的情感,与文中的人物情感产生了共鸣,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3. 巧设质疑,拓展思维——利用 数字化资源飞翔

数字化资源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如在讲《九色鹿》这一课,当学到“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重金悬赏时”这一部分时, 我放了一段录像:许多官兵来到城门口,贴上皇榜,围观的人越聚越多,人们都长大了嘴巴……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你们觉得皇榜上写了些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重金悬赏一万两黄金”,“这还不够,除了黄金还封他做个一品大官”, “我觉得有可能还将赠送四分之一的国土”……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答案,这种由课文到录像再回归文本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自主探究的意识。

例如,在《春联》一课教学时,我设问:你想写一副什么样的春联,要表达什么祝愿?通过数字化资源光盘中一些春联的引领,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 让学生随着音乐,闭上眼睛,先说再动笔,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积极地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本不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越来越多的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源出现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它们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在情境创设、时空变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文本的内容。光盘资源为我们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篇4:如何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

关键词:现代教育;多媒体;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17-01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多媒体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受到老师们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它的优势是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扩充了教育的内容资源,丰富了教育的方法、手段。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即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便利,但不合理的应用也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造成负效应。恰到好处的运用,发挥其最大的正效应,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来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更新音乐教学手段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首先,多媒体技术是视频图象、音响、图形和文本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而实现的有机结合。教学中,通过语言、图象和声音的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听、唱、看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注意力好集中,适应能力强,丰富的多媒体画面有助于理解授课内容。例如,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通过看动画片,让学生与小女孩产生共鸣,再去选择背景音乐,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涨,相比之下,单纯的读故事选音乐,就枯燥无味,更难以吸引学生。实践证明,高年级学生在短暂被画面吸引后,能继续听讲,完成学习内容,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课堂上,学生们很容易被课件内容吸引,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了,但课堂气氛也较难控制,往往会让教师难以进行教学程序,有时也会颠覆了教师的教学目的。在赛课中,有一节二年级的课,课件是比较丰富的,但正是因为内容有趣,学生们被画面所吸引活跃起来,根本不在注意老师的讲课,这时教师连忙组织纪律,既耽误了教学时间,又打乱了教学思路。因此,多媒体的应有效果也应当是备课时要考虑进去的一项内容,不能盲目的使用。

其次,兴趣和动机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多媒体课件是集多种优秀的教学手段于一身,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它操作简洁、方便,内容丰富,让原来呆滞、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原来抽象、陌生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变得直观、具体多了。但过于依赖多媒体,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准备课件而忽视备课和搜集教学教材,课堂上脱离了乐器,缺乏应有的教师范唱、范奏,甚至学生上课不需要翻开教科书,教师不需要粉笔、黑板,课堂仅需要电脑、大屏幕和印象即可。也许课堂会显得活跃热闹,但喧闹过后,仍会让人感到遗憾。我们也听过这样一节课,课堂上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积极活跃,就连听课的老师也被画面吸引目不暇接,一堂课下来倒没记得多少内容。如此这样的课堂,有时会让人觉得,即使不是音乐老师也能上下来。

再者、声、文、画、像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多媒体教学信息都是由教育专家以及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研发的,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学经验于一体。同时保证了图象与声音的高清晰、高保真,因此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前提。但也不能喧宾夺主。老师们又是被多媒体教学课件牵着走,导致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灵活性,一旦教学中出现了意外情况,教师就会素手无策。其次,不能用课件代替、限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用上了课件以后,有了精美的画面,再长的曲子他们也能听得、看得津津有味。但是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被画面限制了。我曾上过这样一堂欣赏课,欣赏曲目为《幻想曲》,我有意在两个班进行两个版本的教学。一个班先出示曲目,结果大家都局限在了幻想这个词里。另一个班先听再总结归纳,结果后这个班的思维更为活跃,甚至引起争论,这时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感受体会音乐效果,达到了教学目的。所以,课件画面出现的要恰到好处,先给学生一个想象、创造的空间,然后再结合画面学习,让学生更能仔细倾听,分析得更透彻。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也不是万能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正确对待。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讲求以情动人,因此教师必须能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露的情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这些,多媒体技术是不可能胜任的,也就不可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多地运用课件,教师就成了点击鼠标的操纵者,学生成了观看电脑者,一节课应接不暇。这样的课谈不上师生交流互动,学生欣赏不到老师亲身的演唱、演奏,如何能得到真正的享受呢?我觉得,课件设计要尽可能多留师生情感交流空间,如教师尽量范唱、范奏,以此来感染、打动学生;要准备精心的设问,促进师生间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积极配合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篇5:数字信息资源合理使用问题探讨

【内容提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数字时代,数字信息的合理使用问题成为各行各业激烈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数字信息合理使用的含义及其必要性,并就如何合理使用数字信息作了重点探讨。

【摘  要  题】图书情报工作论坛

【英文摘要】The  thesis  analyses  the  meaning

1合理便用的含义及法律依据

合理使用,是指公众为了学习、引用、评论、注释、新闻报道、教学、科学研究、执行公务、陈列、保存版本、免费表演等可以不经版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而使用其作品的权利。合理使用是版权法中为平衡版权人的个体利益与言论、信息自由的公共利益而创设的一种制度,是赋予公众对利用版权作品的一种豁免权。世界大多数国家为了确保图书馆所担负的公益性社会教育职能的充分实现,都在其相应的法律中作出了合理使用的规定,我国在《著作权法》中对图书馆的合理使用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中规定了十二种合理的使用方式,其中与图书馆有关的主要为第六款与第八款。如第六款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发行;第八款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可以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合理使用体现了版权人与公众利益之间、版权垄断与信息分享之间的平衡点,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而对版权所施加的限制,它协调了作者、传播者与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又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与利用。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范围一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以保持版权人独占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其价值、目标在于通过均衡保护的途径,促进科学文化与信息交流的发展。

2合理使用是数字时代版权法和文化信息交流发展的客观要求

2.1数字信息与现行版权法中合理使用制度的冲突

数字信息是以0和1两个数字的编码组合来表达各类信息资源,它以数字化方式存储文献资源,用计算机网络传递文献资料,通过虚拟链接提供网上信息服务,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对文献信息的传播与利用方式,为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创造了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资源传播的地域界限不复存在。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地区的读者只要拥有一台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并遵循数字信息的相关借阅规定,就可以浏览、检索、复制、下载网上的数字信息,而不会因地域界限所造成的文献传播障碍所困扰。二是阅览文献时的独占性不复存在。人们通过网络阅览文献时不再需要同时占有该文献的载体,使得不同读者在同一时空中可以阅览同一文献,从而消除了印刷型文献所固有的文献载体与文献所包含信息不可分割的矛盾。数字信息在给人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的版权问题。由于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律的制定是基于传统图书馆中的印刷型文献,从而造成传统版权法中合理使用的规定与数字化信息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而且随着数字信息特别是当前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这种冲突将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2.2数字信息合理使用的必要性

数字信息和现行版权法的冲突必然带来合理使用制度的修正。从总的趋势看,版权法的每一次修订都在缩小合理使用的范围,争论的焦点始终集中在版权法赋予图书馆和公众合理使用限制与反限制上。版权至上主义者主张维护版权人在版权法中的地位,认为数字信息不能完全适用目前版权法规定的图书馆和公众对信息合理使用的规定,因为对数字信息资源的利用不同于对传统信息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和广大使用者则在为捍卫合理使用而努力,他们担心商业利益会造成因应用新技术而建立一个严格地实行看一次付一次钱的世界。在这种有限制的环境里,许多使用者将被剥夺合理使用信息的权利。

笔者认为法律的`精神―平等、公平、合理,始终是版权法追求的价值目标,合理使用制度仍应继续发挥其作用。这是版权法和人类文化信息交流发展的客观需要。版权人、出版者与使用者、传播者有如天平的两端,版权是中间的支点,二者之间是双赢与双输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创新的角度说,对版权保护不足和保护过度都会阻碍创新。保护不足,则创新热情将会随创作收入而减少;保护过度,则会使权利过度集中在版权人手中,不仅损害了善意传播者和使用者的正当权益,而且因市场上作品的价格上扬,而有可能挫伤公众对作品使用的积极性,使作品的传播受到阻碍,不利于对前人和别人成果的借鉴,从而使创新成本增加,既影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必将对版权人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总之,在数字时代,版权法的立法目的要得到充分的实现,就不能仅考虑版权人的经济利益而限制和拒绝使用者的合理使用,就不能忽视图书馆及其所代表的公众利益。合理使用仍将作为调整版权人与使用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继续存在。

3如何合理使用数字信息

3.1数字信息合理使用的范围

3.1.1公有领域的数字信息的合理使用

公有领域信息是指,不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可视为进入公有领域,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可以自由使用。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不适用版权法保护的作品。世界各国都有将某些作品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的制度。我国不适用版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①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它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②时事新闻;③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2)已到保护期限的作品。我国版权法对一般作品的作者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实行永久保护,而对作者发表权与复制权、获得报酬等财产权利的保护期限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后50年。因此对外国古典作品的翻译、对中国古籍的整理、注释、汇编、复制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进行。

(3)超出地域制约的作品。1993年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为特定目的的使用外国作品特定复制本的通知》,严格限制对外国作品的复制。但这种限制仅及于《伯尔尼公约》成员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3.1.2受版权保护的数字信息的合理使用

对作品非营利目的的使用若符合合理使用原则,则不需版权人授权,也不需支付许可使用费;否则需依法取得版权人授权并支付使用费,若符合法定许可或强制许可制度,则不需版权人授权但需支付费用。受版权保护的数字信息合理使用包括如下形式:

(1)法定合理使用制度。我国版权法列举了合理使用的12种情况,以下几种对数字信息的使用属于合理使用: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发表过的作品;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过的作品;③为学校课堂教学或科研翻译工作、国家机关执行公务等需要少量复制已发表过的作品,供教学或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也不得损害原作品版权人合法权益;④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保存版本

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⑤对设置或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等。

(2)法定许可制度。法定许可是指使用者使用作品不需经版权人许可或同意,只需支付一定数额的法律认为合理的报酬。法定许可公适用于已发表的作品,且不得侵犯版权人的其它各项人身权与财产权;对于未发表的作品,使用者必须事先征得版权人许可。

(3)强制许可制度。强制许可又称强制许可证制度,是指版权人在一定时期内未许可他人使用已表的作品时,使用人可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过一定程序获得强制许可证,可不经版权人许可而使用其作品但应向其支付报酬《伯尔尼公约》、WIPO公约规定了强制许可,我国版权法无强制许可的规定,但作为两大公约的成员国,也应适用强制许可。

3.2数字信息合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侵权问题

3.2.1未经许可通过网络传播版权作品的侵权行为

(1)将他人作品擅自上网传输以获利。在网络中免费为个人使用的作品,并不等于可以自由使用的作品。如果把他人的作品,把从其它网站上下载的作品,或者从快报刊上扫描下来的作品重新编排制作后在网上传播,借以出售赚钱或者吸引众多访问者和广告商以赚取广告费均属侵权行为。

(2)将版权作品放在免费网址上,以供浏览、使用,但如果未经许可,且不属于合理使用,这种行为侵犯了版权人的公开陈列权。在个人网址上使用和复制他人作品,必须得到版权人的允许,将受版权保护的作品送入网络服务器,即使未做任何改动,也犯有间接侵权,因为这样做会为他人浏览和复制版权作品提供方便。

(3)用公告板(BBS)传播版权作品以供用户免费使用,也是一种侵权行为。

(4)利用电子邮件传播版权作品属于侵权行为。

3.2.2破坏版权管理信息的侵权行为

WIPO版权条约规定享有权利标示权,即版权人有禁止他人删除或篡改、伪造、更换由版权合法施加于其作品之上的有关作品、作者、版权所有等版权管理信息事项的标示的权利,特别是以数字或代码显示的标志,也禁止对明知已被改动了权利信息的作品传播、复制等。

3.2.3破坏技术保护措施的侵权行为

WIPO版权条约草案规定,缔约各方应将任何人经许可从事破坏作品复制件上的技术性保护措施的行为为非法,即数字化作品版权人具有禁止未经许可对其作品进行解密这种反向行为的法定权利。同时规定,将未经许可的解密及提供从事解密等反措施行为视为侵权,缔约时,这项保护简略为一句话,即由各成员国自己立法去规定以何种方式禁止反措施和保护权利人。

【参考文献】

1刘志刚.电子版权与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情报理论与实践[J],(2)

2董炳和.合理使用:著作权的例外还是使用者的权利.法商研究,(3)

3柳晓春,方平.版权保护与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图书情报工作,(3)

4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

5张玉瑞.互联网上知识产权诉论与法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11

6秦珂.数字图书馆的法律地位及其版权问题[J].图书馆学刊,,(3)

篇6: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作者: 何春梅(小学数学

广西龙州县小学数学二班)评论数/浏览数: 9 / 7562 发表日期:

2011-11-09 22:33:25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而多媒体教学以其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大容量、直观性强和易接受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青睐,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优势,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能呢?下面谈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要“务实”

在用多媒体课件时,不一定是课件越漂亮越好,场面越壮观越好,关键在务实。但很多老师制作课件,不惜花时间、花精力对课件进行包装,追求“新、奇、特”。过分注重画面绚丽壮观,对知识的涉猎更是面面俱到,整个课堂热闹非凡。在课堂上,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了画面的浏览上,把课堂掌握的重点却抛之脑后。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务实,让实用性课件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主流,课件要求不必特别美观,涵盖的知识不必很多,只要能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的直观、易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内化所学知识就够了。

二、多媒体电子板书要与黑板板书相结合

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在黑板上提纲契领地写出来的讲授提纲或者画出来的图表。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教师要板书课题;在引入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探究规律、研究性质时,要板书定理推论;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要板书主要的思考路径;在证题或解题时,要板书证明或解题的过程;在复习与总结时,要板书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的联系,以及主要的结论和注意之处。虽然这些层面有的可以用多媒体代替,不过板书是学生模仿的蓝本,像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一开始就使用多媒体代替。如必须让学生明白函数图像的产生过程:列表—取值—计算—描点—平滑连结之后,才能使用媒体画图像,否则学生对知识的产生过程模糊,在纸上就不能正确地画出函数图像。

三、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节奏,避免走马观花“看电影”。

在使用媒体课件教学时,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合理使用课件,课件始终应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教学围绕着课件。但好多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播放画面如走马观花,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接不暇,吃了夹生饭,多媒体教学变成了看电影。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该使用的时候使用,不该使用时不用,避免教师急于向学生展示自己高超的制作技巧,一下子把课件从头到尾演示给学生,学生因此而倾倒,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感到钦佩,而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四、对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明确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目的不明确,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自己的教学就先进、教学手段就现代化、学生就能学的好,这样恰恰忽略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特性。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目的要明确,切忌不考虑教学实际,把课件制作的色彩艳丽、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声音轮番上阵,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延续性有违多媒体使用的初衷。

五、尽量地让学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来

自从媒体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一直是课件的操作者,学生虽然受到了多重感官的刺激,但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尽量让学生参与课件的操作和制作过程,如此会使学生不仅是学习者更是研究者,这样的课堂回彻底改观,学生的参与意识会空前高涨,学到的知识当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软件当然是首选,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一起操作、一起研究,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篇7:如何合理运用地理学习评价的结果

扬州市地理教研员朱雪梅

【理论阐释】

实践中的课堂评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堂评价结果处理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一般来说,日常性的、即时性的评价,可以采用某一种评价结果处理形式,例如,课堂理答就是针对于课堂中学生回答情况的反馈;而阶段性的评价,则应该将几种形式加以组合,如通过“分数或等级十评语十档案袋十学生自我评价卡”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从评价结果处理的发展来看,将各种形式加以组合,以博采众长,克服彼短,成为一种趋势。

地理学业成绩评价结果的应用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促进教师发展,而非打分、记录分数和排名次等一次性的处理,更不应该成为评定教师等级、发放教师薪酬的主要依据。《标准》指出:“给学生作出评价结论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具体来看,地理学业成绩评价结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诊断学习效果

评价的实质是价值判断,所以“诊断”是评价结果最显性、最直接的作用,特别是每一次测试的分值或等级就是对教学效果的一次定量诊断。一般地认为,地理测试中高的分值代表学习效果良好,对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高,学习目标的达成率高;反之亦然。当然,这样的诊断结论并不是绝对准确,因为测试分数的高低还受其他非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状况、试题的熟悉程度等。所以,对学习效果的诊断还需要结合过程性的表现性评价作出综合判断,应该采用定性评语与定量测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习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诊断不是最终目的,诊断后对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使之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2.调控教学进程

地理评价结论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的、比较全面的和有效的反馈信息,评价者将反馈信息与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相比,可以对今后的教学进行调节与控制。如果评价结论显示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过于轻松,并能达到更高目标时,会将目标调高,将进程相对调快;而如果认为学生还未能达到目标要求时,可能将目标调低,将进程相对调慢,使之符合学生的相对水平。就具体的教学过程而言,地理评价的调控作用一般是通过调节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程和节奏、教学速度和难度等来实现的。

3.激励学生成长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也是地理评价的最终追求。《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指出:“评价结果解释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作

出多角度和较为全面的评价。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地理评价结论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回顾地理学习的历程,反思学习的得与失,如引导学生思考:评价结果显示我的地理学习优势在哪里?我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我还有哪些地理问题没有解决,我能采取哪些措施来改正?另外,对学生地理表现的评价,特别是档案袋评价的成果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助于学生维持学习的内驱力,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方法探索新知识,以获取更好的评价结果。

【案例1】评价结果的再评价――用橡皮泥制作地形模型

一、准备阶段

提前一节课通知准备材料: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至少带一盒橡皮泥(最好四人商量后,8颜色而异)和一团线(线的颜色与橡皮泥对比要强些)。

二、布置制作任务

(1)制作一座山地模型,每人必有一份作品,且在课堂上当场完成。

要求:①突出五要素:山脊、山谷、山顶、陡坡、缓坡。②再缠上3~5条线,代表山地的等高线。

教师当场制作一个山地模型供学生参考。

(2)制作山地、高原、丘陵、盆地等四种陆地地形。按四人小组进行,分工到位,每人制作一种地形,并能简要介绍所作地形的突出特征。

教师巡回参与制作、指导、提示改进。

三、评选优秀作品

每班选出3~5人优秀作品,展示出来,保存好,并在科技节期间向全校展示,获奖情况张榜公布。由备课组向学校申请经费,进行适当奖励,摄影留念。每份获奖作品均写上班级、姓名、座号,获奖作品的照片送给每位获奖者作留念,好的图片留作资料。

四、评价方式

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不理想”四个等级。(1)自评:先小组内自评。(2)互评:前后桌同学互评。

(3)师评:本着鼓励原则,将成绩定高一些。【案例1解读】

本案例是用制作模型的方法检验学生对地形基本类型及等高线概念的理解。从学习进程看,学生用橡皮泥制作而成的地形模型就是表达等高线地形图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结果,1陈淑妙.用橡皮泥制作世界地形模型[M]//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8-49.这一表达形式与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地形类型相比,更加直观、生动,也加深了理解的深刻性。

本案例的亮点在于对等高线模型这一评价结果所进行的评选与展示活动,这一活动能够促使师生反思教与学的效果,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优秀作品的诞生是小组成员自评、前后桌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共同结果,在这过程中,学生只有深刻理解地形类型及等高线的基本内涵,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定,这是一个学习反思的过程。教师在评选学生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从而判断教学的效果,并可能会向学生指出错误所在,分析原因,给予指正。

将优秀作品进行摄影留念、在科技节上展览,以及对获奖者的奖励,均起到激励学生成长的作用。对获奖者而言,是其努力学习与精心制作的回报,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得到更大的驱动。对未获奖者而言,能够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差距,激发未来的地理学习动机。【案例2】莫用测试成绩排名次――某市2008年地理会考成绩的运用

某市每在6月份举行初中地理结业会考。测试及阅卷工作由市考试院组织,全市所有在籍初二年级的学生全部参加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合格为60分。以2008年的会考为例,其成绩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地理会考成绩是中考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记入学生档案。成绩合格者方可在2009年报考三星级及以上普通高中。

2.该市教研室对所有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向各县(市、区)教育局与市直中学公布了下列统计表。(注:县、市、区名称与学校名称用代号表示)

表1 某市2008年县(市、区)地理会考成绩统计

县市区 代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全市

人数 7682 6387 10263 7247 9824 12218 53621

≥90以上人数 4116 2073 2713 2744 5008 5430 22084

优秀率 53.58% 32.46% 26.43% 37.86% 50.98% 44.44% 41.19%

80-89人数 1687 1464 2506 1689 2787 3002 13135

良好率 21.96% 22.92% 24.42% 23.31% 28.37% 24.57% 24.50%

≥60以上人数 7162 5380 8613 6432 9371 10991 47949

及格率 93.23% 84.23% 83.92% 88.75% 95.39% 89.96% 89.42%

均分 85.5077.87 76.35 80.41 86.02 82.37 81.53

表2 某市2008年市直中学地理会考成绩统计

学校 代号 A B C

人数 788 173 596

≥90以上人数 684 136 455

优秀率 86.80% 78.61% 76.34%

80-89人数 83 31 108

良好率 10.53% 17.92% 18.12%

≥60以上人数 788 173 595

及格率 100.00% 100.00% 99.83%

均分 94.9292.6292.48

D E F G H I J K L 645 353 156 449 630 315 573 57 307 480 247 97 257 334 158 242 16 106 74.42% 69.97% 62.18% 57.24% 53.02% 50.16% 42.23% 28.07% 34.53% 122 79 43 108 153 93 173 24 62 18.91% 22.38% 27.56% 24.05% 24.29% 29.52% 30.19% 42.11% 20.20% 644 353 156 438 602 304 544 57 271 99.84% 100.00% 100.00% 97.55% 95.56% 96.51% 94.94% 100.00% 88.27% 91.9490.9090.0087.7886.1986.0784.1783.4479.32

3.市直各中学根据本校成绩的排位考核地理任课教师业绩,并发放相应的奖金。【案例2解读】

初中地理结业会考是一次大规模的终结性测试,测试结果表现为量化的分值。案例中测试结果的应用方式在当今是普遍现象,这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危害性。

案例中第1条应用方式,体现了终结性测试的诊断与选拔功能,在目前评价制度中发挥了其应用的甄别作用,这是积极的一面,也说明会考是衡量学生地理学业成绩的重要手段。

测试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诊断与选拔,更应该是为了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案例中第2条的成绩统计表实际上公布了成绩的排名,第3条以学生成绩评定教师奖金,这样的应用方式简单、粗暴,体现了分数决定论的思想,这抑制了测试的积极意义,只能加剧应试教育的程度,教师难以体验到地理教学的愉悦之感。

篇8: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一、哪些内容需要采用多媒体手段

并不是所有课程的所有内容都需要采用多媒体手段。笔者认为如下几种情况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一是展示设备的结构。在讲解设备的结构时, 不能搬到授课现场的设备, 这时可以用图片、视频播放出来;二是展示某些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可以通过仿真、动化展示出来;三是展示图片、表格。某些图表容量大, 在黑板上画浪费时间, 这是需要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四是展示案例。某些来自实际的教学案例, 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 教学过程如何开展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提高教学效率, 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教师的一部分工作。但必须记住, 多媒体只是手段, 教师不能依赖于多媒体, 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需要教师去把握, 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去引导, 教学手段变化了, 但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始终没有变。因此笔者认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来开展教学, 即“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两个基本点。我曾经听过两位老师讲的同一门课程同一个内容, 一位老师整堂课程都是以多媒体进行的, 看上去有文字有图片有视频, 教师讲得很精彩, 但从头到尾就重在展示那些文字性内容和图片, 总感觉到这是一个人在表演, 充其量只能说是让学生在看戏、在看电影罢了。而另一位老师在讲同一门课程同一内容时, 也采用多媒体手段, 但他只部分内容展示了需要讲解的设备实物, 依然利用黑板板书和讲授, 突出了重点, 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我感觉到这才是一堂好课。因此多媒体的内容要结合教学思路放, 边放边讲解, 边让学生思考, 有些重点难点内容, 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 需要在黑板上进一步板书并讲解。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手段有效结合起来。

三、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 不要把讲课当做讲座。

教师不要坐在讲台不动, 只是操作鼠标、动动嘴巴, 最好是站着讲课, 要利用姿体语言对学生产生作用, 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要记住, 教师是在讲课, 而不是讲座。

2. 多媒体课件准备要充分。

切忌操作不当, 或前后内容链接不合适, 讲到某内容时来回地寻找, 浪费时间。

3. 不要有了“刀叉”就忘了“筷子”。

多媒体手段好比“刀叉”, 传统教学手段好比“筷子”。人们过去常采用的粉笔、黑板、挂图、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黑板具有随讲随写的灵活性, 挂图模型具有可操作性与直观性等优点。同时, 各学校受条件限制, 不可能满足所有老师、所有课程都使用多媒体, 这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作取舍。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手段的优越性而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要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篇9:如何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英语;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31-01

教育游戏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因此属于电子游戏的一种),它由游戏设计和制作人员创作,具有教育和娱乐目的,它可为游戏者提供一定教育内容的游戏,游戏者可在游戏中学习[1]。教育游戏可以是专门为教育开发的游戏,也可以是具有教育应用价值的商业游戏,它具有规则性、竞争性与娱乐性,并带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一、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教育游戏具有针对性、安全性等多种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游戏的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还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的教学氛围,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轻松,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在英语教学中逐渐找到自信。而且,将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还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的缺陷,更适合学生扩散思维的培养。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1、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教师在讲解英语单词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插人一些小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例如,在学习各种水果的单词时,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一遍,如这节课要讲解的单词是orange、apple与banana。并告诉学生几个单词分别是橘子、苹果和香蕉的意思,然后老师指定4人一个小组,其中有三个人分别代表这3种水果,然后另外一名同学充当发问角色,可以问他们“who is orange”或 “where is apple”。学生回答:“I am”或“I' m here”。这样反复练习变换角色,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对这几个单词有了记忆并印象深刻,而且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课堂氛围活跃。

2、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听、说是英语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两项。教师应尝试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来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例如,在一次听力课上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画画,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听话画图”。笔者先让学生准备好纸和笔,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录音绘画出里面的内容。

如:Let's draw the girl.

Hello! I am lily.I' m eight but i am very tall.My hair is long and Ihave a pair of big eyes .I wear a short skirt.I am in my classroom.There are thirty desks and thirty chairs.A blackboard is onthe front wall.There are four words on it.They are friend 、parent 、brother and sister.

录音播放过会请几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自己听到的画面,在运用这种方法后,笔者发现所有学生的学习情绪非常高,同时增强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更加喜欢这种活跃、生动的课堂氛围。

3、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语法教学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育游戏的运用同样可以发挥以上两项应用中的作用,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一次在讲现在进行时态和情态动词can时,笔者让所有同学坐在座位上,然后要求其对一些事物用英语进行描述,如果描述的内容正确学生就做出相应的反应,错误也是一样。如:A bird is flying in the sky.学生就学鸟叫“喳喳”,如果错误,就不出声,有出错的学生要退出游戏,最后剩下的则是获胜者。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现在进行时和can的印象,更有利于他们掌握和记忆。

4、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发音的标准与否对于处于小学阶段刚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在我国很大部分学习英语的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在自我表达的时候很通畅,但是别人却听不懂,原因就是发音不标准,从初学英语阶段开始造成的。因此,小学阶段的语音教学十分重要,但大量的单词、词汇很难让小学生接受,经常会混淆。恰当的运用游戏教学能够使学生轻松的掌握一些列相同发音的单词。

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要学习的单词用动漫的形式放映出来。

Teacher:同学们,今天将有一位新朋友要来和大家见面,并且要同学们帮助它找朋友。(将字母“O”用动画效果展示,并配音:同学们你们好啊,你们能帮助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吗?)

Teacher:同学们,我们之前有没有见过它的朋友呢,都有谁呢?

Studentl:book;

Student2:look;

Student3:foot;

Student4……

Teacher:很好,还有good、 stood也是对不对呀,大家一起读下。

Student:good 、look 、foot......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一个单词的发音掌握一些列相同发音的单词,对于提升语音教学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总之,教育游戏在以后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同时要想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必须要求相关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以及游戏设计者一同努力,使其有效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课堂的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代丽霞.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体现[J].才智,2014,15(07):53-54.

篇10:如何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

[摘要] 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引发了教育教学手段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突出表现就是信息技术逐渐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广泛传播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为教育的普及和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我国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字] 教育资源合理运用愉快高效

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更利于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怎样才能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有机整合并使之为数学教学服务?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移植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选择、加工、整合,创造性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开阔教师的视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 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理正确的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愉快的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成功最好的老师,对于一堂数学课,课前创设情境,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新课的奠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远程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

力强的特性,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的音、像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享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小数的认识”一课,在引入新课时,播放远程教育资源小明小红超市购物的动画,出示商品价格,提出问题:“你能读出这些价格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你发现了吗?”这样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读价格”的活动,自然地创造了学生的展示生活经验的空间,巧妙地导入新课。真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又如教学“找规律”一课,远程教育资源出示地面和墙面两种不同规律装饰的漂亮图案,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主动观察,然后出示:这些墙面和地面的图案都非常有规律,你能设 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自发的产生一种我想设计的欲望,愉快的进行新知的学习。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一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是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在这一点上,远程教育资源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数学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无法要求学生完全到

现实中学习数学,课堂上只能提供相对真实和模拟出的现实生活情景。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能充分展现多样、生动、直观的现实情景,有利于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变抽象为具体,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教学“认识时间”时,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此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问题就迎刃而解:先出示钟面,课件闪烁出示12个数字,即钟面有12大格,再用不同的颜色闪烁出示每大格中的5个小格,让学生很容易得出钟面有个12大格,60个小格,然后用flash动画演示分针走一圈时针就走一大格的过程,得出1时=60分,同样也得出1分=60秒。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非常有限,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时候,探索长方体展开图中6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是一个难点,因此,我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运用远程教育的媒体资源动画展开,并用不同颜色线条分别闪烁并标示长、宽、高,便于学生计算,从而轻松的总结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体积单位的换算”需要解决:“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中,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这里需要的正方体规格严格且数量众多,教具和学具准备有相当的难度,如果用远程教育资源来演示就直观多了,先一个一个摆,10个摆一排,再一排一排摆,共10排,再一层一层出示,共10层。这样学生很直观的就能得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10×10=1000,既加深学生的理解,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三、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有机提高课堂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训练为主线”的特点,适时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可较快地展示演算过程,展示练习题,开拓思维,省去粉

笔书写板书的一些繁琐,可以大量的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笔算乘法”时我们可以借助课件展示演算过程,出示一些基本的练习题目,最后拓展练习出示远程教育资源“九层数塔”,引导学生观察九层数塔是由哪些有趣的等式组成,使学生对数学的有种神秘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找规律”中,要求学生练习用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案,资源中就有非常实用的课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汇报,再分别用鼠标拖动图形一一演示不同的排列方法,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容易接受,又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师还可以选用部分习题,让学生寻找规律,加深对新知的掌握。

上一篇:《王冕学画》的教后反思下一篇:《线段、射线、直线》教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