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022-09-20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不断发展,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信息化教育不断深入人心, 远程教育不断应用于课堂。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生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 符合世界科技教育发展的潮流。如今, 远程教育犹如一缕春风吹绿了西部农村, 远程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广大农村教师进步、提高的知识源泉。而语文学科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已成为农村教育一大亮点。充分利用这些远程教育资源, 可以更好地优化语文教学。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 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 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 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 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 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 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死海》一课, 是一篇介绍科学地理知识的说明文, 主要描述了死海“死”与“不死”的特点。但是, 课文中所提及的死海、人们在海中自由游弋等画面都是学生未曾见过的, 那秀丽的风光、童话般的仙境更是许多学生难以想象的。在教学中如果只出现课文插图, 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 难以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十分有限。于是, 我上网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 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 向学生进行展示。把学生带到了令人向往的死海, 领略着死海的无限风光, 刺激着他们的视觉、听觉神经, 令他们目不暇接,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一开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发出了众多的感叹:"哇, 多漂亮, 死海真神奇呀!要是我们能去就好了!"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绝不能达到的。因此, 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 创设教学情境, 渲染气氛, 制造氛围, 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 使他们更加兴奋,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 学生自然爱学、乐学, 乐在其中。

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 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而有效地利用远程教育技术,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多媒体、CAI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 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中, 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点, 变抽象为直观, 变静为动, 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 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 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如课文《秃鹰之死》, 这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说明文, 其中“光化学烟雾”产生的原因是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 特别是产生的原因这个科学性的知识点学生不易理解。运用多媒体, 利用计算机中光盘中形象的影像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情景之中, 把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形象的画面, 亲眼目睹它的变化, 如身临其境, 使学生对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通过阅读课文的环节, 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再如“日本的水俣病”、“长江被污染的水面”、及“潜在核污染和石油泄漏”等。课文仅用了几句话叙述, 这对于知识贫乏的学生来说, 单靠教师采用传授、口述等一般媒体设境进行这一段语言文字教学, 是难以掌握课文内容的, 还会觉得枯燥、难以理解。而通过应用远程教育技术手段, 进行动画的动态演示, 形象生动、逼真, 趣味性强, 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顺利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目标。由此可见, 计算机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协同运用, 确实能促进课堂状态的和谐,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不仅突出了重点, 而且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使没有观察过的或很少观察的现象在学生脑海中有具体的表象, 重点、难点不仅易于突出, 更易于突破。

三、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他们一般对具体的、趣味化的知识易理解接受, 而对抽象的枯燥的东西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 选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枯燥的东西趣味化, 静止的东西动态化, 学生通过耳濡目染, 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模仿是小学生的特点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播放范文朗读, 优秀朗读者那声情并茂、独具魅力的朗读, 不仅可以深深扣动学生的心弦, 使学生受到情绪的感染, 而且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抱着仿效的心理去朗读尝试。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根据儿童善于想象的优势, 朗读教学中创造条件, 放飞想象的翅膀, 享受文字后面那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 品味其中之美。例如《草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教师借助录音组合的优势, 使朗读教学达到了理想的境地。上课伊始, 播放配着草原风光的《骏马奔驰保边疆》这首乐曲, 教师在乐曲的行进、画面的转换中朗读, 学生在优美的旋律、生动的画面与课本内容和谐共鸣中欣赏。广阔的草原、流动的羊群、马儿的奔跑、牛儿的静立, 课文中一个个鲜活的意象, 宛如一幕幕活动的镜头, 在头脑里过“电影”。老师读罢, 学生中有的要求配音朗读, 有的联想到乐府民歌为全班朗读“赤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炉,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可见课堂成了美好的乐园, 学生融于其中, 乐于其中。

上一篇:从“先学后教”到“以学活教”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下一篇:创新,化企转型最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