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2024-04-09

“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通用8篇)

篇1:“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构建“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打造生命课堂

山城区十小

一、“探究式五环节” 教学模式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生命课堂”就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活动,其目的是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前提下,通过深入实施探究学习、合作教学,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

“生命课堂”最真切的意义和最本质的使命就是充分地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让每个学生自由、充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生命课堂”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自主、合作、探究。我们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主要采取“探究式五环节”课堂新模式,打造“生命课堂”的有效性研究。探究五环节,即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流、解惑、展示)、实践探究。

二、“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研究的内涵

“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其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1 探究、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合作探究形式解难释疑,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的一种教学形式。

1、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感受和素养的累积。

2、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对新知的有效内化程度。

3、更加重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

4、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求真、求实态度的追求。

5、更加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三、“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研究的目标

1、总目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追求卓越。

2、教师目标: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

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作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

4、课程目标: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

5、成效目标: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

四、“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研究的内容

(一)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主探究首先要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那么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性的提问,鲜明直观的实验模型和精彩的游戏以及动听 2 的音乐等各种课堂教学手段来创设新、趣、奇、疑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达到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质疑的热情。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方法,或阅读文本,或演算例题,或自主实验,或查阅资料,并记录自学中的收获和疑点,为合作探究打基础。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回指导、点拨,督促学生自学并了解自学的效果。

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教师在激起学生探究欲望时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针对性,关联性,层次性和趣味性。

(2)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时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发现、分析、比较、概括、记忆、想象、探索等,实现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的有机结合。

(二)合作探究(交流、解惑、展示)

合作探究由交流、解惑、展示三个环节组成,三个环节是循环式的。

1、交流

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师生交流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自学、感悟、求解。在苦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再借助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能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开阔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交流讨论,学生能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开阔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合理分组。4人一小组最为适宜,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原则。要做好小组长的培养工作,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主动引导小组成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有秩序的安排小组成员交流,鼓励组员大胆发言,善于收集本组合作交流的信息并能及时向老师汇报。

3(2)精心预设合作探究的问题。教师要使合作的问题具有探究性,实效性,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问题不要过于简单没有探究价值,也不要过于苦涩深奥。小组合作的问题也不要设计太多,一般一课堂设计1—3个即可。

2、解惑

小组合作交流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作适度点拨引导,导在重点处、疑难处和关键处,引领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的讲解。这也符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

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教师的点拨精讲必须具有艺术性。教师点拔的内容一定是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对学生自学、合作中出现的偏差,老师不要急于给出明确答案,可以设置一些铺垫性的问题或提供一些信息和事实,让学生再进行必要的讨论,然后进行准确点拨。教师的点拨要巧妙,即点在要点处,点在疑难处,点在规律处,点在学法上„„

(2)教师要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和讨论后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以及遗漏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已经掌握的问题,即使是教师认为是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也不需要再次重复,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要把握好“讲”的分寸。

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讲多少,都要把握好一个适当的尺度。归纳时一定要做到“三讲三不讲”。教师的任务是点拨、诱导,引领学生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深入思考而理解,切勿把答案全盘授予学生。在学生经过上述步骤仍不能明确的问题,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做必要的归纳讲解。这种讲解可以是寥寥几语的启发式精讲,也可以是畅讲。但不能脱离问题实质,还要注意时间。对于新的知识点或教学拓展中需讲解的地方,教师则必须放开手脚,仔细认真地讲清楚,讲明白。

(4)对学生的要求。

这个环节,学生应做到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这是拨开迷雾的关键;此时学生的角色应从主动学转变到主动听、主动想上来;同时把老师讲解 的问题选择重要的记录下来,一方面加强记忆,一方面便于以后温习。对于教师讲解不清楚或不明了的问题要敢于提出质疑。

3、展示

或自主探究后学习成果的展示,或合作探究后学习成果展示。展示中生成的共性的、有效的问题,师生、生生再次交流,教师再作适度点拨引导或有效的讲解。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实现思想的碰撞,心灵的震撼,素养的提高。

合作探究中的这三个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它们既有紧密的联系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既可联合进行,又可单独进行,还可交替反复循环进行。例如,学生展示过后仍有疑问悬而未解,我们便可再交流、解惑和展示,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疑问解决或有新的进展。

(三)实践探究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了教材内容,我们还要经过实践探究的检验才行。学以致用是对学习最好的检验。我们可通过教师抽查、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对错题进行点拨,确保学习的有效性。另外,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也是实践探究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凭借,把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通过观测,调查,查阅文献资料,观看影像资料和上网等形式,去获取更多的知识。突出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与迁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当运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得失,使之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这一环节应用检测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要精心设计有梯度的变式练习,充分考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检测的效果。

五、“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操作的基本要求:

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实现“三会”—学会、会学、会用 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六、“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堂评价的基本要求:

遵循“三结合”的原则,搞好课堂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激励评价与挫折评价相结合;整体评价与个别评价相结合。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是否以各种方式自主学习)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尤其是时间分配)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思维是否真钻进去了)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要亮出学习的结果)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以看学生写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听、说、读、写、算、练、思的基本能力)

以学为本,因学定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行为上充分依靠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开放、民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学、学会、会学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2:“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五环节”教学模式和“引导-探究”教学模式,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是以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下面我介绍一下这两个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操作程序就是“教”与“学”的基本课堂教学流程,也是一个完整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步骤。

(一)“五环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 1.明确目标,设置问题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学习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标。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实施小坡度、密台阶、大容量、有挖掘深度的问题设置,有利于课堂上突破重点、分解难点。

2.自主学习,问题质疑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结合导学案上的问题进行独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自主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对于自主学习不能解决、产生质疑的问题,要作出标志,提交小组讨论解决。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会鉴别、阅读、分析、整理材料的能力,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3.小组探究,展示交流

小组(小组的建立争取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教师安排好小组的组长,组长负责组内同学的学习、活动、检查等任务,保证本组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探究的问题来源于本小组学生自主学习中产生的质疑问题,小组成员要积极讨论、分析、探究,通过小组内同学间的互助合作、探究学习,使问题在本小组内解决。对于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直接提交到班内(或写在黑板上或口头提出)其他小组研讨,能解决问题的小组进行展示交流,展示本小组探究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达到全班同学理解,通过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及展示交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了知识的获得过程,提升了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可以使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主动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4.教师点拨,知识梳理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和解析,帮助学生解决那些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虽然学生没有提出异议,但是学生有可能出现错误认识而自己没有发现,教师对这样的问题也应该作出必要的点拨和讲解。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科学的知识结构之中,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结构化、网络化和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做到举一反三,综合运用。

5.达标检测,总结提升

达标检测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为了检测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所进行的又一次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

一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究竟如何,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必须辅助一定的检测手段——达标检测。达标检测要从基础知识入手,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设置,检测的内容要形式多样,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力争人人达标。对于没有达标的学生可以采取小组内“兵教兵”等方式进一步解决。总结提升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总结,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实际情况,适当给与补充。

以上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可以在教学中彼此交错,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时增减。

(二)“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1.设疑引导,明确目标

在进行教学准备时,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围绕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和活动,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具体的操作要求。

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主线,依据学生的现有能力水平,把所要达到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有效的问题,且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问题要有层次性,力求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全面,并富有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深入思考。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是学生带着问题采用阅读、识图、观察、讨论等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探究知识的心理,感受学习的快乐。

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学生通过读书、识图、简单的观察就能解决的问题,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对于内容复杂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采取小组互助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研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出结论。

3.交流研讨,分析归纳

各小组的代表代表本组同学说出探究的内容和结论,通过全体同学的讨论、争辩、交流,达到共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学生在自主完成知识建构的同时,发展了能力,培养了情感,提高了综合素质。

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知特点、经验水平不同,对事物理解存在差异,通过讨论交流,错误观点能得到及时纠正,片面的见解得到补充和完善,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4.反思评价,拓展延伸(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评价内容,评价内容要形式多样,有层次、有梯度、有针对性、有开放性(可拓展),要体现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延伸到生活、生产实践中,学以致用。

篇3:“五环节”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五环节”英语课改教学模式就是基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互助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练习性学习、补偿性学习”五种学习能力,表现形式为课堂结构“五环节”,即“成果展示—拓展延伸—补救反思—自主学习—尝试练习”。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具体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便于实施和检测。课题关注“五环节”课堂,突出课堂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教学设计的目标达成度、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注重研究现代学生的新特点,“学教合一”,制定有针对性的学案和教案;改进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循环达标”,实施分层教学;搞好师生和谐关系,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合作性学习,发展个性特长。

(一)初步试验

首先,我们对“五环节”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经过多次专题讨论和反复论证,大家的思想认识逐步得到统一,树立了开展课题研究的信心,同时以适当形式向学生进行课题讲解,让学生也作为实验者身份参与课题研究。

其次,确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促进课改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对实验班级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性别差异、家庭背景等情况划分为六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推选出本学科的学习组长,调整了座次,力求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便于小组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付诸教学实践,将使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以及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能力。[2]

第三,进行前期实验。

1.统一教学模式:最初笔者提出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是从“自主学习”环节开始的。要求所有实验人员必须遵循“自主学习—尝试练习—成果展示—拓展延伸—补救反思”五环节教学模式,即:学生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基本知识的练习,然后在自我检查中纠正错误;困难问题组内解答或提交班内讨论,之后个人总结、巩固、反思。

2.编写教案:要求所有实验教师提前一周进行集体备课,对每节课都要认真细致地研究,严格按照“五环节”编写教案。教案完成后,可以根据班情、学情进行适当调整。

3.限定教师授课时间:要求教师每节课讲课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以便把较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同时也力促教师不断地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4.收集反馈信息: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做好实验记录,写好总结。

(二)反思改进

随着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学生方面:由于学生两极分化较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存在差异。学生合作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展示不主动,少数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教学效率低下等。

教师方面:对教材内容挖掘不够深刻,问题设计简单,启发性不够;练习设计针对性不强,不能体现层次性、递进性。

面对出现的问题,课题组适时召开会议,总结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决定从两方面进行改进。目标之一是“实”,就是落实课题要求,实践“自主性、互助性、反思性、练习性、补偿性”五种学习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实提高;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内容总量×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由此可知,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然而,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并非教学内容,而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3]因此,实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目标之二是“逼”。“逼”着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更深入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增强课堂施教能力;“逼”着学生改变固有的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力求在合作中补偿纠正,在交流中对比反思。

二、改变思路,优化学教流程

2009年开学伊始,伴随着岚山区课题研究工作进入第二阶段,课题组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的认识理解,对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反思,重点部分进行专题讲解,提出了实验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向。

(一)改进内容

1.学教合一,编写学案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时候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有创建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看法。[2]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课题组决定“学”“教”合一,把教师的教案作为学生的学案。这样一来,教师的备课随时与学生共享,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备课当中,明确学习目标任务,熟悉学习内容和流程,起到了非常好的导学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2.紧扣“五环”,调整步骤

为有效落实“五环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对课堂教学步骤进行了调整,将“成果展示”“拓展延伸”和“补救反思”等环节调到每节课的前半部分,“自主学习”和“尝试练习”放在每节课的后半部分。表面看,是形式上的简单调整,实则不然,它遵循任务教学、目标导学,符合发现学习和建构理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方向和目标,探究时间、频率远比课堂上更充裕、更灵活。这种模式,我们随后将它命名为“学教合一,循环达标”教学模式,作为构建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实验模式。

(二)具体流程

“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成果展示——加强自主学习与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具体做法是:一堂课中,先对上节课的自学内容进行展示、补救巩固和反思,时间大致为30分钟,其目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在合作中开展互助性学习、练习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和补偿性学习。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生生、师生的合作互助,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如在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的第一课时教学中,针对What are you going to be?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我们做了如下设计: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以下分层展示:首先,让小组中基础薄弱的同学展示如下句型:

A: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B:I am going to be...

A: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B:I am going to...

其次,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对此句型进行第三人称的转换操练;

最后,让优等生进行小组汇报并组织好小组内的语篇练习。

这种英语小组互助学习,让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积极互动,互相帮忙,增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激发了学困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使小组内成员的整体能力得以提高。

2.拓展延伸——拓宽视野,升华自学内涵

为进一步体现课堂教学知识的层次性和梯度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适当拓展,巧设问题,让学习内容延伸至课外。

如在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第一课时的成果展示之后,就学生所选择的职业进行互评,让他们明确如何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并引导他们意识到职业无贵贱之分,实现了情感教学目标的渗透。

3.补救反思——巧疑妙问,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它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为此,实验教师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通过问题情景促进学生反思;

2)通过小结让学生进行反思;

3)通过精练进行纠错反思。

通过补救反思,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自主学习——立足“学”字,在自主感悟中学有所得

学生对照学案,个人独立学习下节课内容,并且对照目标要求进行个体检查补救,及时记录收获和困惑,有待课下或下节课进行合作、互助解决、交流。此举将传统的课前预习放在课中,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学习深度,提高学习效果,弥补课前预习的不足,体现了自主性、练习性、补偿性学习,逐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第三课3a中,笔者设计了如下自主学习内容:

1)Are you healthy or unhealthy?

2)How do you keep healthy?(food/exercise/sleep)

3)Can you write an article about your family’s lifestyle?

5.尝试练习——有“的”设练,让学生在训练中领悟提高

自学完成后,对照练习题,检测自学效果。要求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产生的疑问先试图自己解答,记录自己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以便组内和班内解答。

(三)成果展现

由于教师改变了实验思路,优化了学教流程,因此课题研究在第二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

教师们放下“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乐学、巧学、会学、善学”,由习惯地“背”着学生走,到“领”着学生走,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英语教学方式中,大力倡导把learn how to learn放在首位,然后再是learn what to learn,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转变,学习能力得到较快发展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借助教师创设的语境,把课文的知识点与他们关心的话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learning by doing,learning by using和learning is to use。[4]逐步改变了学生有话不敢说的弊病,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活跃了,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并且加大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四)问题和困惑

1.传统习惯影响较大。受多年传统教学的影响,有些教师的教学思想在授课时转变不彻底,出现了越位现象;不少学生也习惯于被动接受,不肯动手动脑,惰性较强;另外,部分家长片面追求分数,不认同实验的教学模式等等,降低了“五环节”的实践效果。

2.语法教学有待改进。面对语法教学,教师讲解得过多,不能做到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实现语法规则的内化。

3.忽视小组讨论的质量。小组讨论的次数不少,但讨论内容的必要性不强,实效性不强。

4.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统一、让学生学习兴趣长久保持、对问题的及时点拨引导、课堂的整体调控等,也是实验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

三、回归课堂,践行“五环节”教学

2010年3月,课题研究进入第三阶段,重点落实课堂教学实践,逐渐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情、调整教法、进行学法指导,力求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成功的秘诀、体验成功的喜悦。本阶段的研究我们取得了较大成果:

1.教师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

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尽力做到创造鲜活、实用的课堂效果。

2.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小组之间的会话、单词接龙比赛和问题抢答比赛、英语小话剧、小故事比赛等活动不仅增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还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3.课堂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五环节”教学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消除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随着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师也在不断地成长。人人都在不断钻研教材教法,努力寻求英语教与学之间的联系。丰厚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等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五环节”教学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去感悟英语、理解英语、体验英语,继而饶有兴趣地去学习英语,解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恐惧心理,也消除了学生学习哑巴英语的坏习惯。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明显的改观,英语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践证明,“五环节”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实验是有效的、成功的。但这个以旨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研究方向的课题研究仅仅是初步的尝试,今后的研究还将是一个长期的更为复杂的过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理解课题内涵,需要先进理论和专家的引领,需要课堂教学的深入实践,从而更科学、更准确地实施研究,以收获更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2-63.

[2]张德伟,何晓芳.新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12—113.

[3]陶晓彦.2010.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EB/OL].http://www.xhedu.sh.cn/cms/data/templates/forum/attach/200809/05/1220575164-embed-lunwenzuoye.doc,2010—08—25.

篇4:五环节单元整体探究模式

(一)问题情境探究

1. 搜集家中的药盒,看看它们都有几个面?这些面形状一样吗?大小一样吗?观察后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观察、记录、写感受)

2. 小张同学的床有20张大纸,小李同学的床也有20张大纸,由此说这两张床一样大,对吗?(先独立思考,再与家长讨论)

3. 制作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一页挂历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那么大?量时你有什么感受?(操作和初步感受用平方分米量)

4. 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个小药盒面的大小可行吗?怎么办?量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操作和初步感受用平方厘米量,初步归纳量中的规律)

5. 在室外画一个长是5米,宽是3米的长方形,用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塑料布量一量看它有多少个塑料布的大小,如果不量,你能很快说出它有多少个塑料布大吗?(操作和初步运用规律,感受用平方米量)

6. 测算数学书的封面的周长是多少?测算并描述它的面有多大?(应用规律)

上面的6个探究题并没有谈及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含义、面积公式的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它却渗透了上述概念和规则于具体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关概念和事例的表象,初步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这些活动安排在课外(也可以由教师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避免课堂时间紧所造成的形式化探究。探究问题,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和操作的兴趣,而且提供了操作指导,思考提示,同时构成了环环相扣的系列,便于学生有序操作,有利于将学生的探究不断引向深入。

(二)自读探究

这一环节安排在课内进行。学生经历了操作探究之后,可能顺利地解决了探究问题,并获得了一些体验;也可能按要求操作了,但印象不够深刻。此时让学生自读教材,便可以澄清操作探究中所产生的模糊认识。自读探究前可以启发说:“你们想知道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到哪些方面的知识吗?你想详细地了解这些知识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把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读懂,把书中的图画与文字结合起来读,练习用自己的话说明图意。遇到不懂的问题请做好记录。”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所学的单元便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归纳存疑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精读教材,归纳主要知识,形成学习笔记,画出不懂的地方,留到交流中解决。引预自探这一大的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问题情境探究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归纳、计算、推理,达到对本单元核心概念、思想方法进行操作性整体感知的目的,再通过自读探究、归纳存疑两个环节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明确知识细节。这种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建构新知的做法,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打破了传统的按知识点逐一分散学习的惯例,便于学生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整体输入是有结构的,环环相扣的。学生的探究就像登山一样,越接近顶峰就越充满胜利的渴望,就越激发出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种探究充满了情趣和挑战,充满了快乐和成功。

二、交流存疑

学生个体探究中总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交给教师解决吗?不,这其中的许多问题完全可以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解决。此时,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在小组交流中解决个体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再把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待下一个环节来解决。

三、合作释疑

对各小组存在的难点问题,分别由各小组逐一提出,归纳出重点问题,由各小组共同合作解决。集体合作中,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引导,也可以重点讲述,指导看书,最终克服困难。

第二三环节都是采用合作的方式,不但给待进生提供进一步向学优生学习的机会,而且使学优生通过帮助待进生解疑,使他们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使所学更加明晰、深刻。

四、实践运用

这个环节分简单的实践运用和综合的实践运用。简单的实践运用是指概念法则的直接应用。如,面积单位的换算、面积单位的选择、简单形体的面积的计算。综合实践运用是通过一两个较为复杂的现实情境,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任取一张长方形纸,测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从中剪取最大的正方形,可以剪几个?求出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用100米长的绳子围长方形,有多少种围法?计算它们的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五、课外延伸

篇5:五环节教学模式介绍

“五环节”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积极响应县局的号召,在消化吸收问题导学模式理论、安阳殷都经验、太谷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总结出了符合我校校情的“五环节”教学模式。现将操作程序具体介绍如下:

第一环: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温馨提示的引导,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伙伴、互联网、图书室等学习资源自主展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这是学生主动学习,建构知识的核心,同时又是学生以后几个环节学习的基础,只有经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对学、群学、课堂展示中才能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据可辩。

第二环:组内交流,合作提高;

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交流为主要学习手段,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实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方法的优化互补,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第三环:展示互动,评价激励;

在“预习”的基础上,对导学案里的内容进行深入地探究,并将自己或本组的探究结果用简洁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要求展示自己组提出的有价值的、未解决的问题,达到成果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该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在学生展示阶段,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体态、分值、物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反馈,已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的作用,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完成。

第四环:引导探究,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探究知识、发现规律。教师要恰当的引导和点拨才能和学生有效探究相得益彰。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领者而不是指使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除了要创设探究氛围,还要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随机抛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要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点拨者的作用,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保障自主解决问题的课堂秩序,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探究热情,促使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

第五环:练习巩固,达标测评。

一堂好的课,需要“动与静”的结合、“活与实”的结合。“动与静”的结合、“活与实”的结合就需落在课堂练习和当堂检测上,练测结合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对学生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同时能让学生通过检测,真正感受到“学有价值”、“学可致用”,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能进一步得以内化,并有意识的转化为知识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让知识走出课堂、回归生活。

检测时做到堂堂清,测评节奏要快、反馈要及时、准确。要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分层检测,即基础知识题全部过关;闯关提升题,分级完成。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篇6:五环节教学模式总结

一年级数学组 2016年6月

随着我校“五环五疑教学模式”的深入和逐步推广,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新时期。每位教师也在充分学习和思考的基础上,深入实践“五环五疑教教学模式”,倡导教与学行为转变的创新性和时代性的开放课堂;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充满生命活力的愉悦课堂。

在“五环五疑教教学模式”基本思路的指引下,我校全体教师展开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充分利用我校的多媒体教学系统,逐步形成了我校特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五疑”教学模式是指:1.导学设疑。2.自学质疑。3.合作排疑。4.展学释疑。5.用学生疑。

一、导学设疑:创设情境——设疑导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实物投影仪,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学习的目标和自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初读文本教材,解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把筛选提炼出来的重点问题当作下阶段学习的切入点。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以读和写为主。如果这一步处理得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调动,新知识和重点、难点也能较好得到解决。

二、自学质疑:认定目标——独立自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上个环节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调整思维方式,积累做题经验,对做得好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活起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让他们的好奇心,成功欲得以极大满足,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探求知识;独立思考加上团队的合作交流,就能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这个环节学生的交流活动主要以说为主。

三、合作排疑:针对难点——互助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在学生自学、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反馈交流。交流展示的过程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各小组推荐代表或各组按序汇报、板演展示。

(2)利用教室的实物投影仪展示个人或小组探究的结果。

(3)各小组就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开展小型的辩论会。

(4)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要针对各组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予以指导、点拨,切实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四、展学释疑:目标反馈——展示释疑——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盘”,采取合理、灵活的探究方式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在这个环节,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个人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不能跳过学生个人探究的过程,学生只有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够在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中有言可发,才能互相碰撞出思维的的火花。

(2)以优势互补的个体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亲密协作,互相启迪,碰撞思维,激发想象,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达到资源共享,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3)老师的任务在于“导”。重在学习方法上的导、牵、引。如怎样从课文中找依据,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据,而不主观臆断;怎样从表象推究本质等。把解决重点问题和对重点段落的深入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使解决重点问题的过程成为抓住重点深入阅读的过程。

(4)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突破文本阅读中的难点

五、用学生疑:训练巩固——拓展运用——培养运用创新能力。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习研究的问题认识更全面,理解更深刻,巩固学到的知识,运用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新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迁移知识和应用创新的能力。因而练习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学生认知能力的层次特点,要注意总结性、巩固性、层次性、变式性、可测性、开放性。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巡回辅导,适度指导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学习掌握解题技巧、运用解题技巧,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发展能力。

评的环节,教师根据学生“自练”中反馈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情况,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自主谈出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发展情况,在学生交流评价中又一次促进知识的系统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便调整后续教学。

篇7:教学五环节(范文)

1、检查理论学习笔记;

2、听录像课《凑整》,认真作好听课记录,写好点评并每人交流。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实减负增效。2月12日下午,光启小学邀请了汇师小学汪耀鸿校长来校,就有效教学对全体教职工做了一次生动的讲座,汪校长用大量多年来教师教育教学的实例,浅显易懂的语言,切身的教学经验,向大家介绍了汇师小学是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夯实教学五环节的,让光启小学的每一位老师受益匪浅。

汪校长报告中重点讲述了有效教学要瞄准教学五环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课堂,这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基点。学生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喜欢这门学科,喜欢这位老师上的课,这也是有效教学的最好体现。如何让学生最终喜欢课堂,就需要教师有高尚的师德情操,有精湛的教学艺术,需要靠教师的责任心和对学校的归属感以及教师对学校教育理念的高度认同。而真正落实有效教学的起点就是教学的五环节,即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对于每个不同的环节,汪校长将他们学校的一些要求和经验,与我们进行了分享。就备课方面谈到,汇师小学寻求的备课,是在教育与学生之间找到“共振点”,让备课具有高度;在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中找到“启迪点”,让备课具有宽度;在已知未知的对接中,找到“相通点”,让备课具有深度;在个体与集体力量中找到“平衡点”,让备课具有力度。就这四点四度,将备课的精髓进行了高度概括。另外,汪校长也就学科作业要求提出了几点建议。例如语文学科作业要讲究兴趣,数学要讲科学,英语要讲层次等。最后汪校长概括到:“有效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

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全体教师聚精会神地聆听汪校长的报告,并认真地做好笔记。最后,曹校长就此次交流进行总结性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努力实践,并对汪校长的到来表示感谢。报告会后,老师们深启发,深有体会,大家真正认识到:抓好、抓实每一个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强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不是口号,只有切实抓好教学的五个环节,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使自己明白。这一点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是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另一类是阶段性目标。其次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再者要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教学的核心点,教学难点是学生的障碍点。最后要明确知识的逻辑关系。这里她还介绍了设计预学单时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设置问题要有梯度;突出学习重点,不应面面俱到;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等。

第二,使学生明白。这一点体现了学科的科学性,首先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最后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第三,使学生容易明白。这一点体现了学科的艺术性,教师要在宏观层面把握教学内容,并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促进学生的思维。

杜老师和风细雨,侃侃而谈,为第二场论坛开了个好头,她的三个“明白”,也让如何做到备课环节的有效在每个人心中明明白白。

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传统的作业评价常常采用对与错来评判正误,太过一刀切,而且作业是教学常规一个重要环节。

二、实践与探索:从作业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评价的主体三个方面尝试。评价内容可以是质量,思想性,创造力,也可以是态度,避免一刀切的情况。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有评语,张贴,积分,口头评价,当面评价等,用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内在动力。评价的主体不再仅局限于老师,还可以是学生互评,家长评价。

三、提炼与总结:要重视作业评价,丰富评价方式。徐老师的很多作业评价方式,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效地参考。

一、教学环节是学习的进程。

教学五环节是教的过程、学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教学方法、规律就在环节上,在每个环节上历练自己的能力。五个环节既是线性的,又是跳跃的;既是渐进的,又是往复的。

二、环节目标的知识重心不同。

备课重在教师理解,上课重在学生学习,作业是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学科知识是目标,语用知识是课文,依托课文确定目标,最后呈现知识是教学方法、模式的运用过程,而我们语文教师的障碍就在于学科知识和语用知识如何呈现的问题。要根据学情实际,如:城区学生与乡镇学生,重点高中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等不同情况进行教学。

三、环节达成度,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这个问题涉及到师生和谐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名家之言,言简意赅,理论厚实,高瞻远瞩,“春风”拂面。

末了,关老师再次提醒我们,论坛应注意:主题鲜明,方法明确,语言简洁,还有着装得体,风格严谨。并强调青年教师要有所得,要修为思想型教师,必须养成“用笔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道出了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校已经启动的“五步骤五环节小版块”有效课堂模式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是一种心灵之间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成了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安排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成了课堂主要的活动者,并在活动中领悟,学习并最终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分散了重点,分解了难点,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学习时减小障碍,各个击破,逐步理解、形成和掌握知识;有利于调动教师严密组织教学,改革教法,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本次的讲课和听课我受益匪浅。

一、授课思路清晰,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小版块五环节的授课模式。

在活动开始时,我对这一模式朦朦胧胧不甚了解,通过我们年级组的反复学习、谈论,初步探索出符合英语学科特点的教学思路,然后又通过个人讲课听同年级组老师讲课、听其它年级英语组老师讲课,逐步明确了授课思路。本次英语组进行了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探讨。各位老师的授课思路非常清晰,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无论是听说课还是语法课,都清晰地体现了小版块五环节的授课思路,分散了重点,分解了难点,降低了难度,学生很容易接受,课堂效果好。

二、先学后教,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通过本次听课可以看出老师们很看重这一点,各位老师设计的教案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教法,达到了先学后教,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等。

各位老师都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教师注重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发展。

三、把课堂教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这个观念在第二个环节-展示和第五个环节回思,体现得尤其明显。在学生经过了自学环节后,他们有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老师不是马上讲解或给出答案,而是让小组讨论,这样就给了优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内动力,兵教兵的做法会带来很高的效益。在带领学生回思阶段,老师们都尊重学生个体,注重乐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对于底子薄的或性格内向的同学,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当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老师们还为学困生创设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初

四、初三老师的词汇复习,初

一、初二老师们的小组活动安排,从老师们提问的问题我可以看出,她们有意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学困生;请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当学困生们回答正确时,总是面常笑容地说:“very good”,请大家给他们掌声,鼓励他们等激励性语言。

四、打破旧的框框,边训练边回思,将知识活化。

从前的课堂小结要么让学生总结,要么老师总结,或者师生共同完成,这个环节均放在课堂教学结束前。而五步骤五环节小版块要求我们每进行一个知识点就跟上同步训练题组,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教师释疑和训练题后,自己就能够找出或总结出所学内容的通式,这比老师讲解后再总结,再让学生记忆要好得多,最重要的是学生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知识有一无所知到豁然开朗,乃至于熟练运用,这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技能。他们会终生受益的。

是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适应形势。总之,我校的五步骤五环节小版块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一定吃透精神,用活环节,不死板硬套,认真备好每一节课,高效讲好每一节课,做到事半功倍,做领导放心、家长拥护、学生喜欢的老师。

一、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情境。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倡合作与交流的课堂气氛。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都要以“发展学生为本”为核心。正像高老师所说的,要有导致学习活动产生、师生一定要互动、以学生的思维为核心。找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开放性练习,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解题策略的开放——让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题策略的比较逐步树立策略优化的思想。

(2)题目条件的开放——让学生能从实际出发,对所要解决问题的条件作全面分析、周密思考,根据不同的条件驿问题作出不同的解释,提高全面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所求问题的开放——让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去思考所能解决的各种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4)题目答案的开放——让学生面对条件、问题相同的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分析,获得不同的答案,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独立探究

3、合作交流

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以下合作技能的培养:

(1)听的技能——要培养学生专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2)说的技能——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说话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

(3)交往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4)策略的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取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

4、实践运用

5、评价体验

对学生的评价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评价要突出全面性、自主性和激励性。

②评价方法多样化,扩大学生展示学习成功的空间。③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培养上。

问题情境——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五个环节构成了新的教学活动系统,每个环节中学生的活动都是开放的,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三、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

1、开放教材

2、开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开放学生的思维

4、开放学生的思想,促进个性的发展

四、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怎样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1、把微笑带进课堂。

2、把爱带进课堂。

3、把赞美带进课堂。

4、把鼓励带进课堂。

5、把民主带进课堂。

篇8:“探究式五环节”教学模式

一、基本框架

二、实施程序

1. 自学感悟,质疑寻难。

这一环节既包括课前的预习,也包括课上的自学。一、二年级重在课内自学,教师对自学方法进行精心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三年级开始逐步要求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按一定的学习程序及自习提纲,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借助各种学习资源,初步理解学习内容,试着解决一些问题,并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

本环节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并指导学生做自学笔记,记下自学过程中的所得与所疑。

2. 小组交流,互学共享。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预习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学成果及练习说话的机会和平台。就预习笔记,各自谈自己的自读收获,不重复,可补充。之后,提出自己发现的疑难,相互合作,尝试解决一些难度不太大的问题。

交流中,学生享有充分的“话语权”,他们可以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独特感受,可以提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疑点,发表自己对他人反对和赞赏的看法和意见。学生交流时,教师要行间巡视,以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点拨和启发,引发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把握思维的流程。

在这一环节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逐步学会质疑,使学生的质疑由浅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这一层次的核心是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不用教师讲解,自己就能读懂一些内容,解答一些自己或他人的疑惑,打破对教师的依赖性,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学习、主动获取的欲望。

3. 提炼要点,合作探究。

在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的基础上,筛选出几个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应该是围绕学习重点、难点的,并且是学生普遍感到疑惑、急切想知道的,有思考和研究价值的问题。重点问题最好来源于学生。当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和学生讨论,提出重点问题并得到学生的认同,使教师提出的问题切实成为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

筛选提炼出的问题应当成为本阶段学习的切入点,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辩论等。在这一环节中,仍然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个主体,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多提供恰当的学习、思考、交流及展示的机会。欢迎、提倡、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说错、答错,允许他们改变观点。善于点燃学生闪烁着创新意识的火花,使之成为创新的火种,经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不断传递,最终将创新火炬点燃,迸发出极高的创造力。

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导”显得举足轻重。教师要做学生的合作伙伴,做他们的朋友。在学生说得欠准确时,引导他们说准确;当学生遇到疑难时,给他们指点迷津,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探索,品尝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说得精彩时,要发自内心真挚地夸赞他们,让所有的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4. 巩固检测,拓展提高。

在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刻理解和领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一些巩固性、拓展性的练习,进一步消化、巩固,并检测所学知识。通过知识拓展与迁移,运用于实际,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技能。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练”。在教师指导下科学地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实践、练习,进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和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在“学”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学会的基本知识和掌握的学习方法以及形成的初步能力解决问题,从中训练思维、发现规律、获得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课堂检测环节和拓展延伸环节。

在检测环节中,使用精心设计的“课堂检测卡”对学生当堂进行达标检测,并进行星级评价。“测”可以使学生从自己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中纠正自己的学习,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测”中诊断教学效果,对教学进行及时矫正,查缺补漏,得到教学的最优化。同时,及时有效的当堂星级评价也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上进心,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注入活力。

拓展练习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探索新的、更深层次的内容。练习题要精心设计,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题,为每一层次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励求异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创造者,发展创新思维。

5. 总结反思,自我建构。

在对教学内容探究解决后,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想想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或与众不同的见解,并说说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懂得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受到了哪些教育,想说点儿什么等),使所得到的收获真正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这样既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深入,又可以提高他们思维创新的意识。

教学模式只是为教学活动而提供的一个基本的框架,或一条思路。在具体实施运用中,不能死搬硬套,否则将使教学变得机械和死板。

以上教学模式的“五环节”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彼此包含和融合的。如:自学、讨论、探究、交流等教学活动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五环节”是相对于某一教学内容的全过程而言的,而不同的内容所用课时又不同,因此,哪一课时进行本模式的哪一阶段或层次,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上一篇:焦点访谈节目观后感下一篇:给聋哑朋友的一封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