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其中以主题探究式的地理教学,不仅立足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同时还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培养方向,使学生在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迀中,也同时提升了其获得地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进而还增强了其情感体验。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探究式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探究式地理教学论文 篇1:

核心素养视域下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主题探究式地理教学探析

摘 要:文章探讨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学科教学,尝试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创设主题探究式情境、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并成功开发一系列主题探究式精品课例,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主题探究式地理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教学的课堂较为活跃,且教学效果较好。同时,地理教材中的素材满足不了教学设计的需求。基于此,笔者尝试立足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学科教学,开发主题探究式地理课例。

一、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创设主题式教学情境

如何运用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主题探究式地理课程资源呢?笔者发现,现行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具有多探究活动的特点,故带领备课组团队紧扣课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出了一套图、文、声、像并茂的主题探究式课程资源,为创设主题式教学情境做准备。不仅要收集几个版本的地理教材中的课程资源,还要搜集高清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在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笔者开发了“战‘疫’中的中国农业”这一课时。笔者利用网络收集全国各地“搬家式”驰援武汉的农产品图片和新闻视频,将其设置为教学情境,通过制作微课,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东部地区“南米北面”、西部地区“肉食”特色的美食分布大致格局。清晰的视频、诱人的美食图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境下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的农业分布特点,学生是非常乐意的。这不仅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课,要识记的内容多且枯燥。对此,教师可以播放从网上下载的《小苹果版中国行政区划歌》视频,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中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轮廓及分布情况。

二、开发主题探究式课例,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主题探究式地理教学,就是用贴近时代气息的新闻事件、生产生活场景或其他新颖情境等作为课例设计的载体,通过挖掘、收集、改编及设计等途径,围绕某个主题,紧扣课标,用追问的方式层层递进来设计教学过程和主题探究学习活动的教学。它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多种感官,主动获取知识。具体的做法为: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学科教学中,开发主题探究式地理课例。例如,“地球的运动及产生的现象”一课,怎样让学生探究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呢?事实上,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智力发育还不成熟,单靠教师讲,学生听课较困难;用地球仪演示效果也不理想。若能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仿真模拟演示太空中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观察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以及两极部位极昼极夜现象的变化,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抽象为直观形象,将能大大降低学生认识的难度,提高其综合思维能力。

又如,分析黄河含沙量的大小时,教师在课前制作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微课;在学生学习后,引导他们归纳黄河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学生就会从降水强度、植被、土壤、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等角度综合分析得出其成因。这种综合性思维的训练,还可以应用于对河流其他水文特征的分析。

三、提高读图探究能力,培育地理实践力

在地理主题探究式教学中,少不了用到各类地图,而初中生的读图探究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章“认识大洲”,《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探究分析地形图、气候图、河流分布图,认识其特点与联系”。这时,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如把河流的流向动态展示出来,帮助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河流流向的特点及与地形地势的关系;展示青藏高原范围时,采用多次闪烁的方式展示青藏高原周围的山脉,提高学生对青藏高原范围的认识速度;在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时,笔者给学生出示“黄河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的动态过程图”,让学生很快理解了其原因及形成过程。还可以引入用Flash制作的地形填图游戏等,加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振雄.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探微[J].亚太教育,2016(34):35.

[2]夏 青.情景化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系列化設计案例——以《滚滚长江》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143-144.

作者简介:曹正强(1975—),男,湖南祁阳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地理教学与研究。

作者:曹正强

探究式地理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探究式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其中以主题探究式的地理教学,不仅立足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同时还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培养方向,使学生在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迀中,也同时提升了其获得地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进而还增强了其情感体验。为此,通过对高中学生应具备的地理核心素养展开分析,进而对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主题探究式教学进行策略探讨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主题探究式 地理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展开了以主题探究式为主的创新教学探索。这一方式主要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一个主题,或者多个主题展开学习探究活动,使教学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由此促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得到有效落实,并能发挥出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作用。

一、高中学生应具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与思维引导中而逐步形成了。由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具有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思维能力的关键性作用,而且对于其未来成长形成较为稳定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具有同样的价值作用。在新课标中,从基本活动经验、基本价值观念、基本思想与方法三个维度提出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四要素:一是人地协调观,二是综合思维,三是区域认知,四是地理实践力。这不仅要求学生在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发展地理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技术措施,在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中,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并具有环境保护的全局性理念意识。

二、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主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1.围绕教学内容明确进行主题选取

当前,在教学改革的积极推进中,高中地理教学正在将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不仅能易学、易会、易掌握,更能在易于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既具有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同埋还包容了思想性与实践性的特征,为此,教师应在围绕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明确地进行主题内容的选取,使学生既能感受到知识内容的鲜活性与生动性,同时还极具时代感,由此激发其产生自主探究兴趣,也充分体现出主题选取的核心素养导向性作用。例如,对学生识图、辨图能力的培养,作为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能够在图例法、区域法与等高线法的教学引导中,教会学生用地图表达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能力培养。

2.问题引导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的有效设计不仅能对学生起到思维驱动作用,而且还能引导其进行情感体验,这既是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同时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一方面,问题的立意十分关键,可以说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灵魂所在,不仅要能够突显地理学科在各方面能力培养中的优势特点,还应使其能够结合自然、科技,以及社会经济进行综合思维训练,由此促进学生核心知识结构的构建。另一方面,问题设计应具有层层递进的效果,在核心素養指引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主题问题设计,既要保证各个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关联性,同时还能体现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与综合性,使学生能够在层层深入的思考过程中,不仅能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更能由此塑造与培养其具有正确的人地观念,充分体现出高中地理的育人价值作用,同时也有效落实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山地地形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在丘陵山地如何开展农业生产?引导学生从生活、生产、生态进行层层递进的思考,使其可以有效地推导出丘上种树、缓坡种草,以及山脚下种粮、水库里养鱼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既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同时也获得了区域生态效益与农民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3.自主探究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对于高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来说,能够引导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并针对主题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不仅可以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而且还能帮助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良好教学环境与氛围的营造,同时还应通过主题问题引导积极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既可以以分组模式展开讨论,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其在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中,不仅能掌握明确思路与方法,同时还能进一步获得情感体验,由此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其核心素养。例如,针对某个特定地形区域的学习,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行建模,进而分析其农业因素影响,在掌握其地理规律与地理原理中,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这正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开展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主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在良好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下使学生树立了环境保护意识,这既是可以促进其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同时也在地理思维引导下使学生能够从兴趣出发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主题问题设计,使学生不仅产生了探究的兴趣,更能在积极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叶回玉.培养高三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探析——以福建石斑鱼生长及其开发利用的主题为例[J].地理教学,2016(24):35-39.

[2]程菊,徐志梅,舒建秋.从主题教学走向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地理教育,2016(2):4-6.

[3]相扬.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赢未来,2017(20):0223-0223.

作者:杨晓

探究式地理教学论文 篇3: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探究式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新课改越来越强调初中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已经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主题探究法来促进初中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提高。主题探究法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初中生在获取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加深他们在地理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对如何利用主题探究法来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并且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以此为基础,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教育,应该如何使用主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 核心素养 主题探究式 确定主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主题探究式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此代替教师的教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初中生对地理学科抱有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探究的科学方法,形成实事求是的探究品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是完全符合现代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学方式。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人类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学好地理,对于初中生正确认识现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下面,笔者从确定探究主题、提出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面,讨论如何利用主题探究法,来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一、确定主题

“主题”是主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核心要素,也是开展主题式探究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地理教材,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探究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以教材中某一节的知识为主题,也可以是与这一主题相关的各个章节。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按照自己事先制定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指导初中生学习地理,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再加上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初中生的主动学习与感性认知,使得很多初中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要与学生一起确定探究主题,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中国的疆域和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差异》这几个章节都与中国的自然环境有关,于是,我准备将这些章节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并且与学生讨论,确定探究主题为“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个主题包含了各个章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综合起来进行学习,使其从整体的角度上来看待我国某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但这为初中生加大了学习难度。于是,我又组织学生根据这些知识点的特点,将这个大主题分为几个小主题,即“区域划分”“区域自然地理差异”“区域自然地理对当地人类的生活影响”。下面,笔者以“区域划分”这一主题的课堂探究进行阐述。

二、提出探究问题

“学贵思疑”,培养初中生的质疑意识,是真正提高初中生探究能力的基础。古往今来,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由问题引起的。提出探究问题,是引领整个主题探究活动的开端。在提出探究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以既能够调动初中生的探究积极性,又高于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的问题来指引主题探究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地理课堂之中。在“区域划分”课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新疆高山牧区、云南傣族竹楼、长江三角洲的工业景观等图片,并用声情并茂的语言为学生讲述这些景观特点。展示完毕后,我会让学生介绍他们的家乡中独具特色的景观,或者是用一些词语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在将学生引入特定情境之中以后,我对学生提问:“为什么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有著相同的特点,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有着完全不同的地理性质呢?”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表达想法。紧接着,我问:“我国有几个地理区域?”“秦岭——淮河这条地理线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学生必须要为得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展开探究。有的学生在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中,发现不同的学生的区域划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但都很有道理。于是,有位学生提问:“这是不是因为,一个地区并非只属于一个地理区域的原因呢?”我及时表扬了这位爱思考的学生,并且让其他学生思考与探究,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三、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指在确定主题、提出问题之后,教师组织初中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通过初中生自主收集资料、分析信息、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完成主题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探究形式便是小组合作,因为这个活动既能够保证初中生有自主探究与思考的时间,也可以使其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与合作下,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丰富自己的视野,使得探究所得到的答案更加全面。然而,很多初中生由于自制力较差,对地理的兴趣比较浅,所以他们会利用小组合作活动,进行与地理学科无关的交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必须要指导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明确的分工,使其在集体责任感的促使下,主动参与 小组探究活动。另外,虽然小组合作是最主要的探究形式,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探究手段,如果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探究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或者是探究主题的难度不大,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但是,不管是哪种探究形式,教师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指导者,切不可以随意打断学生,只有在学生遇到一些阻碍探究活动继续进行或整个探究活动偏离预期方向的时候,才可出手相助。在“区域划分”中,提出问题之后,我组织学生根据课本展开自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根据课本中的图形、文字,初步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然后,我以“划分四大区域的分界线以及划分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紧接着,我将学生以4个人为一组,讨论我国区域划分的分界线是什么,并且指出划分区域主要是依据哪些因素。在这个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必须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人负责领导小组合作活动,维护小组讨论秩序,有的学生需要记录每个学生的发言情况,还要有学生总结每个小组成员的观点,最终推选出一个小组成员将探究结果进行表述。然后,教师要做好课堂小结。在整个课堂小结中,我会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知识点,了解我国划分地理区域的依据。然后,学生之间要进行互相评价,互相激励,彼此促进。再者,师生之间要进行互评,老师在肯定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作出改正。“区域划分”主题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我在班级中评出了最优秀小组与最佳个人,希望其他学生能够向他们学习。

总之,地理对于初中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树立环保意识等有积极作用,利用主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推动初中地理课堂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地理成绩,还可以使其具备良好的地理科学素养,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受益一生。教师需要深入钻研地理教材,确定一个能够引起初中生兴趣与好奇心的探究主题,这是开展主题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要提出与初中生认知相符的地理问题,利用这个问题激起初中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要指导初中生以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完成主题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1] 金子兴.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基本策略探讨——基于一堂“水循环”课例的评述[J].地理教学,2016,(07).

[2]刘玉岳.谈主题探究题型在地理教学中的导向性功能——以2014年和201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

作者:熊霞

上一篇:农业科技英语的论文下一篇:医学院商务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