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2022-09-10

21世纪是知识社会。社会经济的变革, 现代地理学发展的趋势, 迫切要求地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改革。现代地理教学的目的, 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 了解他们的生存环境,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法,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发展智力, 让学生得到主动发展。探究式地理教学模式不是以一般的知识掌握为目的, 而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 注意学生的独立认知活动, 通过探索、研究来获取知识, 着眼于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意志.其模式为:探究性置问---探究性讨论---探究性归纳。

一、探究性置问

(一) 创设问题情景。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因此,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教师应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情景的创设, 本质上说就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创设问题情景是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的过程, 通过“设疑”使学习者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 出现心理的不和谐状态, 使之产生好奇心。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典故、故事、活动等方式创设教学情景氛围。例如在讲“大气环境问题”一节中的“酸雨的危害”时, 首先播放动画和漫画“雨中垂钓”, 从建筑物表面的腐蚀、河水的污染, 以及对水生生物、农业生产、旅游景观的影响引出酸雨的概念。这里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 是为了让学生联系实际, 易于理解酸雨的概念, 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将问题情境展开, 从而使学生主动开动脑筋, 明确学习目标, 为开展下一步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二) 学习是围绕“问”开始的。

高水平的富于探究性的提问是教学的精髓。因为它易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积极进行发散思维。可以通过邮票中的地理问题、诗歌中的地理问题、其他学科中的地理问题、新闻时事中的地理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照片中的地理问题等等。如通过邮票探究地域文化, 通过诗词、古文探究锋面天气, 通过新闻探究全球变化、产业调整, 通过旅游照片探究地质构造, 通过石柱县旧城改造探究城市规划……等等。将教学内容激活并转化为一系列“问题”, 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探究性提问,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

要把书本知识转化成问题, 让学生在置疑中获取知识。如二战期间, 德国潜艇长期出没地中海, 未被盟军发现, 取得了军事上的成功。提问:德国潜艇为何能自由进出地中海而未被盟军发现?受洋流的影响。由此进入洋流的教学。

2、提问应具开放性。

探究性提问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开放性问题一般具有形式新颖, 构思精巧, 能通过训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 发现问题的实质, 客观评价事物, 并能够再现, 理解, 巩固所学基础知识。

3、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学生对探究性提问的理解, 不会也不可能脱离教学内容、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而孤立进行, 而且要符合他们知识和能力储备的特点。

(三) 学生置疑。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例如高中地理上册课本上这样一句话:“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在同纬度地区, 东边地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 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很多同学对这一问题难以理解, 并提出:是不是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呢?因此, “疑”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只有“疑”, 学习者才会积极思考, 去质疑、释疑, 在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过程中升华自己。

二、探究性讨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通过学生对教材和有关材料的阅读, 把课堂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使之获得成功的自豪感。探究性讨论是展现学生自我的一种重要途径。讨论可以促使学生思考, 集中注意力, 还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以及说理表达能力。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可以同桌互帮, 四人小组研讨, 全班辩论等, 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 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 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 (1) 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 (2) 要发现多种结论, 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 变教案为学案; (3) 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 闪现思维火花, 激发表现欲, 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三、探究性归纳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学习后可以将课堂总结交由学生自己完成。首先留时间给学生自我归纳, 让学生展示所归纳总结的情况, 教师进行适当点评, 提升观点。教师点解重、难点内容, 并将本节内容整理归纳, 构建基础知识的框架和体系, 形成知识网络, 再布置相应的练习, 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然后留给学生反思, 反思的内容可以是: (1) 本节课你学了什么? (2) 所学内容间有什么联系? (3)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4) 你还联想到什么?等等。要让学生自由发言, 互相补充。教师做适当的引伸与提高, 最终让学生真正的得到自信和新颖的问题。

将探究式教学引入日常的中学地理教学, 通过学生不断地自主探究, 将逐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勤于思考, 勇于实践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敢于大胆发表见解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眼前问题的习惯。总之, 我们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学生的主动参与, 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努力把知识的传授课变成研究课、探究课, 开发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能力, 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培养实用型人才, 地理探究式教学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把传授课变成研究课、探究课, 开发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能力, 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本文是对探究式地理教学的一个初步探索。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式

参考文献

《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地理教育》重庆师范大学

《新课程实用课堂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浅析工业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下一篇:管井降水在海边电厂基坑降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