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模式生物教学论文

2022-04-22

摘要: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变异、进化和生态的科学,它与其他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许多科学与技术的基础。针对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选择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显然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生物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探究式教学模式生物教学论文 篇1: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主动性被压抑,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一、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提出了探究式教学。他认为,科学知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探究方式的更新,会不断地被修正,因此,不能把科学知识当做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而应作为有证据的结论介绍给学生。

探究式教学往往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注重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和过程。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1、发现问题,自主探究

探究能力培养的第一阶段是学生提出有意义问题的能力形成阶段。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茫然,从而产生认知冲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所以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源头,是主动学习的基础。我经常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多思考问题。这样可逐步使学生学会在阅读、收听、观看材料的同时积极思考,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初步形成一定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2、激趣引导,实验探究

探究能力培养的第二阶段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促进提出假设能力的形成阶段。在学生提出假设时,教师要教会学生用事实支持假设。通过第二阶段的教学,学生能逐步形成提出假设的能力,增强假设的可验证性。

3、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促进学生设计能力和预测能力的形成。针对这些方面,教师可在完成前面阶段训练的前提下,在每一节课堂教学时,依据教材提出问题并作出可检验性的假设,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即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讨论,共同协商可以选择的实验方法,使每一位同学在参与小组讨论中能充分认识其他同学的长处,又可以弥补其考虑不周全的欠缺。通过第三阶段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会合作学习,而且设计完整实验方案的能力也在合作学习中逐步提高,预测实验结果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4、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创造人人都能参与探究实验的学习情境和空间,在实验中要尊重学生的见解、技能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指导学生克服实验中的困难。无论实验结果如何,教师都要从中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通过第四阶段的训练,学生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实验技能和总结交流的能力。

(责编 涵 冰)

作者:邓祖丽颖

探究式教学模式生物教学论文 篇2: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摘 要: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变异、进化和生态的科学,它与其他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许多科学与技术的基础。针对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选择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显然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生物学科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化阶段,但仍有一些教师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融入到新课程的改革中去,教师教得十分疲惫,学生学得也没有乐趣。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进一步改变教学观念,建立起符合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要求的科学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及有关理论的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尝试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的方法,树立正确的观念。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走向。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1.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

这个环节实际上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目标引导学习过程,每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达成预先设定的目标。问题的提出主要有三种途径:①教师将教学重点置于一个大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情景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②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一个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围绕着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③学生从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可采用下列探究式学习:

(1)出示《1998年抗洪救灾现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用黄豆、大米堵管涌?

(2)展示数十粒黄豆和一个培养数十条根尖的紫色洋葱,鼓励学生讨论质疑: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怎样吸水?成熟的植物细胞怎样吸水?

(3)请你“像科学家一样”自己动手设计“怎样使水往高处走”的探究实验。

(4)联系生产实际,农作物为什么要合理灌溉?如何合理灌溉?

2.教师引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探究。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是生物学科常用的学习方法,如学生在学习草本茎时,通过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玉米茎的机械组织、薄壁组织、维管束三部分;有了光学显微镜不仅能观察到玉米茎的机械组织、薄壁组织、维管束,还能观察到表皮、维管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以及导管、筛管等更微小的结构,从而总结出草本茎的结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如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等。

3.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学生在教师提示下,根据各自的特点,独立地选择方法进行自主探索,对各种标本和模型看一看、摸一摸,再阅读教材或挂图,或从其他可查询的资料中去寻找有用的信息。

4.交流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先由学生代表讲述自己的结论或板演,再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讨论、比较、归纳,获得正确结论或选出最佳结论。评价这一环节也应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因为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也能增强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自己。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应采用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故事、科学资料或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例如:学习光合作用时,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先展示几棵大葱,观察埋在土壤中的葱是白色,露在外边的是绿色,从而起到引起学生注意,起到创设问题情景的作用,再让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另外要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出的问题难易适度且多元化,让学生乐于探究。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个体差异,要难易适度。提出的问题过难、过深,超越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出的问题过浅、过易,不仅起不到启迪思维的效果,反而会抑制学生的思维。

3.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

首先教师应经常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思考价值的、带有启发性的,尤其是能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鼓励学生自觉的、独立的、大胆的去思考,去发现,学生思维所得答案或结论也许并不十全十美,但只要学生的思路和结果是合情合理的,教师都应当肯定。

探究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可以实验探究,自学探究,也可以讨论探究等,选择何种探究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的个体优势以及教学设备资源等大胆实践,不断改进,相信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2]周美珍等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作者:刘金平

探究式教学模式生物教学论文 篇3: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化阶段,但仍有一些教师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融入新课程的改革中去,教师教得十分疲惫,学生学得也没有乐趣。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进一步改变教学观念,建立起符合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要求的科学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及有关理论的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尝试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的方法,树立正确的观念。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走向。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所谓的“五段教学法”是指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及其变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较高。但是从新课程的教学观来看,不仅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内涵外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体味科学发现的巨大魅力,了解科学家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科学家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中学生处于从儿童

走向青年的一个过渡时期,成人意识开始增强,具有较强的上进

心,已能主动地为自己确立目标,并寻求相应的方法来完成任务。他们的认知能力有所增强,辩证思维已萌芽,具有一定的独立评价意识。针对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选择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显然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模式即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45分钟时间内,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提出一个课题和若干个子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或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其基本步骤有:

1.教师引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如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等。

2.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学生在教师提示下,根据各自的特点,独立地选择方法进行自主探索,对各种标本和模型看一看、摸一摸,再阅读教材或挂图,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发言,补充或质疑别人的意见,最后总结大家的观点,这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3.交流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先由学生代表讲述自己的结论或板演,再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讨论、比较、归纳,获得正确结论或选出最佳结论。评价这一环节也应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因为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也能增强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学生的认识不免偏颇、肤浅,最后教师要抓住时机对重点和难点问题做必要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真正领悟问题的

实质。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与合作的特殊学习方式,这个过程中要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教师要善于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故事、科学资料或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寓教于乐,学生都明白了“生物适应环境就生存,不适应环境就会被淘汰”这一知识点。古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在探讨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寻求真知。

2.提出的问题难易适度和多元化,让学生乐于探究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个体差异,要难易适度。适当分解为几个步骤,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探究。同时,我们在探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也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扬长避短,对学生的学习要进行多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3.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

首先教师应经常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思考价值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回答后继续提出问题,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一次创造性思维的闪光。教师不能先入为主看待学生,否定学生的提问,相反要热情鼓励,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发问是有价值的。教师可以扫除学生知识的盲点,避免学生进入思维的误区,但决不能包办,主要是引导和点拨,使得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探究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可以实验探究、自学探究,也可以讨论探究等,选择何种探究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的个体优势以及教学设备资源等大胆实践,不断改进,相信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余丹.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编辑 马燕萍

作者:杨德忠

上一篇:汽车制造技术多媒体教学论文下一篇:田园风格家居室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