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

2024-05-07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精选6篇)

篇1: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

一、影响探究式教学适用于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因素

教师方面的影响。在探究式教学当中,首先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其自身必须对地理知识做到精通,同时也应该牢牢掌握学习以及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要明确地知道怎样的知识能够符合探究教学的实施和运行。同时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心理特点等,来做出适当的问题引导。不过,由于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时间较少,而且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压力也比较大,这些压力大都来自于关注学生成绩的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身,所以教师方面虽然可以接受,但很难实施。

二、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原则

(1)选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了兴趣,探究式教学将会大打折扣。所以为了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重视该年龄段的学生所具有的心理及思想方面的特征,要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通过这个视角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

(2)选择因地制宜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主要是指在高中地理的教学当中推行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其选择和应用的条件必须根据学校、班级以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来进行安排,从而推行较为适宜的探究式教学,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选择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相关心理特征、生活经历等来进行;

②需要对学校教学条件、学习资源及地理环境等特点来选择比较适宜的探究方式;③需要充分发挥出当地地势优势及特色来选择一些适宜的探究方法。

(3)选择激励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是教师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效果也是最好的。例如,在讲述“地球圈层结构”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让学生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当中的作用进行深入了解。具体的实验操作可以使用两个不透明的.塑料空瓶,其中一个放置巧克力,另一个则是橡皮擦,让学生分别摇晃瓶子,再让学生去猜猜瓶子里面放了什么,所猜出的结果依据又是什么?教师在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说出自身的感受,这样学生会自觉参与其中,带着问题深入其中进行探究。

三、结语

探究式教学适用于高中地理仍然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就需要从适用性原则出发选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选择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激励性原则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王海燕 单位: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

篇2: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

或许是因为有时凭借学生自学,探究式教学进行的速度有些慢,教师便迫不及待地想把所有知识一股脑儿传授给学生。殊不知,这样做不仅拉远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同时也降低了教师讲授内容的质量。所以,教师应当在今后的探究式教学当中首先做到化远为近,以心为诚,对待学生有一颗真诚的心灵。具体做法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言表达机会,让学生与老师有充分沟通的机会,不要怕学生自学的慢,只要学生能学会自学,从自学中掌握知识,就比教师灌输教育来的强。所以说拉近课堂上与学生的距离,是探究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

二、化虚为实,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可操作性

一直以来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以教师的空谈来代替高中地理本身抽象的理性思考。换句话而言就是一碰到比较抽象难懂的内容教师就让学生死记硬背,用一些较虚的句子来搪塞过去。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并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教师应当化虚为实,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面对一些晦涩、抽象的内容之时教师完全可以尝试用一些临时表演之类的趣味性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更透彻高中地理解问题。例如,地球公转、自转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自我表演。通过这类可操作的游戏来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三、重视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逐渐渗入探究式教学的方方面面。现在课堂探究式教学越来越重视多媒体探究式教学。所以,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在课堂探究式教学中重视多媒体的使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一些幻灯片或者是一些优秀的自然高中地理类的纪录片,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高中地理课的探究式教学效率。最后也可让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课件来亲身感受高中地理的魅力,以及感受高中地理所带来的趣味性和神奇。

篇3:高中地理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始转变, 由过去只强调高中生的学习成绩转变为强调高中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为了突出对高中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怎样才能培养高中生的各项能力呢? 必须扎扎实实地付诸行动, 要针对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变要着眼于对高中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组织和鼓励高中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推进高中生的学习活动。通过我们的引导, 高中生学会主动地观察、验证、推理与交流, 从而使高中生经历学习过程, 获得知识, 形成能力。为此,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促使高中生主动探索,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不仅培养高中生的自学能力, 而且锻炼高中生的思维, 促进高中生主动获取知识。所以, 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 更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1.注重过程性学习 , 强调高中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学习结果, 学习过程同样重要。我们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 努力使高中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注重联系高中生的实际 , 教学要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 注重高中生的主观体验。

3.注重对高中生开展思维训练 , 针对高中生的思维训练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 使高中生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对思维进行有效训练, 使高中生动脑思考,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增长知识, 促进能力。

4.注重发展高中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意识地培养高中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采用分组化教学, 对小组进行有效管控, 促进小组之间的有序竞争, 促进小组内部的高效合作。

5.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探究式教学注重让高中生体验学习过程, 注重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并对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角度和内容强调高中生的发展, 同时教学评价注重高中生的自我评价, 促进高中生自省、自我认知及发展。可见, 探究式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实际要求, 能够体现对高中生能力的培养。

为此,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我们要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 针对探究式教学的各个环节, 做好准备工作, 力求使探究式教学效果最大化, 最大限度地促进高中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式教学往往根据一个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探究的问题要能引起高中生的注意和探究兴趣。如果高中生对所探 究的问题不感兴趣, 则高中生就提不起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为了增强探究式教学效果, 我们要在探究问题上下工夫, 想方设法提高高中生对探究问题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为此, 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 并且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 创设合理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我们设计问题情境的目的是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 对能引起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进行研究, 结合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生活实际,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促进高中生的学习和探究。教学实践证明, 与高中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教学问题能够引起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使高中生体会到学习价值, 进而对要探究的内容充满兴趣和动力。

三、发挥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 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探究式教学要求高中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也就是高中生要对一种事物、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进行反复研究, 强调高中生的亲身实践活动, 体现高中生的自主活动和自主发展。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 促进高中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让高中生自主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使高中生主动经历探究过程, 实现探究结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如果不进行自主探究, 就不能称之为探究式教学。可见实现高中生的自主探究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为此, 我们要为实现高中生的自主探究创造有利条件, 组织活动, 发展思维。高中生的自主探究需要我们有意组织高中生有效参与, 这就需要我们针对高中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活动, 让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因为只有亲身参与, 才能引起高中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 高中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 要自主地分析和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 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 思维得到锻炼, 能力得到提高。在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中, 激发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高中地理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进而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培养高中生进行探究和形成结论的能力

开展探究式教学不仅要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要培养高中生的探究能力和形成结论的能力。因为只有学习兴趣, 而不会探究, 教学也无法进行下去, 学习无法开展。不同高中生探究问题并得出结论的能力是不同的, 并制约着探究式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高中地理内容充满用来表达各种地理规律的模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高中生充分经历探究事物变化规律的过程。

篇4: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初探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近几年福建省高考地理试题中,应用性、能力型试题比重有所增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成为高考试题的新亮点。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学生在应试中获得成功的同时,也激起学生热爱地理的兴趣,并学以致用?这是我们高中地理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面对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提高的实际需要,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是理想选择之一。

一、探究式教学概念

所谓探究就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索真理和本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寻求多方解答。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本知识为探究平台,由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同时参照周边事物和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活动来自由表达观点、质疑探究问题及得出相应结论,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当前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打破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探究式教学就是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和教学策略,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对于教师而已,谁能够较好地掌握探究的钥匙,谁就能够打开教学改革的大门。

2.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基,课堂教学质量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试金石。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转弊为利,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自主探究学习,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减少讲授时间,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探究活动中,在“主动”中前进,在“合作”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

3.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他们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而在课堂中实施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结合教材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实用。如在学习“大陆漂移学说”时,首先明确该课时的三维目标,让学生经历魏格纳相同的探究实验,观察想象出“大陆漂移”的模拟过程,这样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一次探索过程后,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策略

1.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关键。“问题情境”的设置,就像推理小说中的悬念,可以萌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高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许多现象和事物都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课题时,要适当选取一些典型的自然现象或时事新闻作为情境引入,这样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绪,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这样,学生也能够主动进入自主探究阶段。比如在讲到高中地理必修I《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可以用两个悬念引入: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是当地7月27日晚20时12分,为何在我国观看直播时间是28日凌晨3点?妹妹的年龄比姐姐小,但也有比姐姐大的妹妹,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通过简短的导入,就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中体验苦与乐

有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后,学生的兴趣激起了,这时应该趁热打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疑惑,但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当问题获得解决时,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讲到台风时,可以联系到每年影响我们当地的台风,通过学生的体验来理解台风的风向、风力、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再深究下去,台风是否百害而无一利呢?(利:带来降温降水,缓解当地高温干旱情况)

再如:讲到季风气候时,由于我们当地是出于亚热带季风区,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来感受夏季吹偏南风,冬季吹偏北风。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探究式教学更重视对学生的“学”。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解这五个方面紧密链接起来。使学生真正养成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解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们终身将受益匪浅。

3.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团队精神

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但一个小组、一个团队的力量就很强大,可以集思广益、思维互补、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清晰明朗,结论更客观准确。

但在教学过程与学生面对面时,千万不要简单弄成问答式对话形式,教师只需在要害处加以指点引导,做巡视辅导工作,让学生相互对话、争论、辩答。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能够充分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在探究过程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但教师的指导也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当学生在分析某一问题陷入困境,甚至误入歧途而难以自拔时,需要教师指点迷津,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出来。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4.适时进行激励评价,及时调控教学活动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愤。学习评价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长处和潜力,使他们的个性上变得成熟起来。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若能够给予适时的评价,就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以便及时调控教学活动。评价要以激励为主,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诱发内在的潜能;要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既要表扬学生的长处,还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不隐恶,不溢美,做到客观公正;还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同,教师在评价时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体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评价时,要多使用这样的语言:“你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会因为回答错误而失去自信心。在课堂上,还会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这表明他们思维积极活跃,这时候,教师不能阻止呵斥他们,而应该认真听取他们不同的意见,对的给予肯定支持,错的给予纠正解释,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具有自信心和主动性,对他们今后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受益匪浅。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们都处于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自由创造才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篇5: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

在新疆,高中实施新课改教学已经有五年了。五年中,新课程教材先后两次更新教材内容,对比旧教材,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增加新的案例,接近生活的地理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教材“案例”或将教材案例更换为学生身边的类似案例来进行教学;那么什么是案例探究教法呢?有何特点呢?案例探究教法,它是通过教师精心准备,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导入,设计探究问题,学生通过阅读,小组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教师补充说明等环节,主动获取地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踊跃回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案例探究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改变了原有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式。案例探究教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首先对地理案例产生兴趣,然后,通过地理案例所讲内容,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得出地理结论,并通过案例结论,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地理问题,然后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危害及其解决措施。基于这样一种学习思路,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程的同时,学会关注社会和生活,明察秋毫,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案例探究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在有限的案例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提高其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案例探究教学,教会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例如:我对《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这一课学习时,我设计的教学程序是:提前一周组建班级课题小组,并安排课题小组的学生负责查阅吐鲁番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面积及形成原因的资料,安排部分课题组成员对吐鲁番地区一些荒漠化加剧地区的调查和访问,带领全班学生到沙漠植物园(沙漠研究所),向科研人员了解我地区荒漠化问题及其防治的措施。然后安排学生预习教材《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最后在课堂上,不是教师在讲课,而是各小组学生在探究。课堂上,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对本课的学习成果,并发表自己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原因的分析,也有小组提出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本课的理解程度;同时对学生精彩的成果展示给予充分的肯定。

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们本来就生活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环境中。所以对荒漠化的认识本来就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学习这一课时,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和认真组织,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环境。让学生理解人类的那些活动对本区荒漠化发生和发展产生那些危害,如何防治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张,让学生感受到防治荒漠化的紧迫性,并反思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再思考,从而达到三维教学目标。这就是案例探究教学的优势。

在案例探究教学中,对教师有何要求呢?学生是否喜欢一门学科,关键在于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而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是上好这堂课的前提。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教,是为地理兴趣而教,不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教,这也是地理课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所以,地理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使命,明确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认真组织并实施案例探究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地理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当然,地理课不可能每一堂课都需要这样做,但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这也是我们提倡采用“案例探究教学”的.原因之一。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认为,教材与师生的关系应该是教师、学生与教材形成一个系统,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丰富。教师应该努力促成学生与教材的直接联系。教材不等于课程,也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对教科书进行适当的“剪裁”、“增补”和“加工”,使之更适合案例探究教学的实施。所以,在案例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用课标对教材内容适当整合,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调整教材内容或活动的设计上;同时还要做好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工作。案例探究教学提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理解和运用知识,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但自主学习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在课堂上,当学生充满兴趣地思考、争辩、探究时,教师要适时引导,避免活动盲目和课堂秩序的混乱,更不能放任自流。

第三,地理教师要多研究案例探究教学的方法。“案例探究教法”有很多种,如:对比探究法,实际调研法,文献调查法,实验法,阅读资料探究法等等。不论你运用那一种方法,只要体现案例探究教学的思想,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三维目标,那就是可行的。总之,教无定法,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获得了成功。案例探究教学法,要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可以让探究活动延伸到学生课外活动中去,也可借助研究型学习活动展开,还可以开展一些地理专题讲座,辩论会等形式,允许学生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能够解答的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能够解答的可以采取共同研讨或咨询专家解决。而对学生的答案无论对错,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系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需要教师正确对待。

第四,地理教师要更新观念,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科普实践,学会调查研究方法,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领域的研究,同时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加野外考察活动,在学校教研室的组织下,编写本区域地理校本课程学案,在地理教学中,要让案例探究教学成为日常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最终的目标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人不关注社会动态,不关注生活,不去探究身边地理案例,那么他(她)的地理教学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论事,那地理课堂就无法实现升华。

篇6: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探究报告

地理探究性教学主要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学习实质是问题解决的学习。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意识很重要,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有创新,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关键是问题从哪里来?方法有三:①教师提出问题。②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③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学生学习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情景中的问题既适合学生已有的水平能力,又需经一定的努力才能解决,从而形成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的心向。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大胆地放开手脚,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的作用,让他们多有机会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合作性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读图分析能力、综合分析、归纳、推理等综合能力、想象能力、地理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利用给定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直觉思维,提出各种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可能性,罗列出解决问题可能碰到的困难,通过对各种可能性运用抽象概括、创造想象、分析与判断、比较与鉴别、合作讨论、归纳整理等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多媒体打出图片:日本的樱花、富士山、日本等待出口的汽车、日本的新干线、日本的和服。文字资料:1998年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日本人均GDP产值、外汇储备值、对外贸易值。学生在欣赏这些优美图片时已激发起想了解日本国家的兴趣,又有资料得到信息:日本资源贫乏,但其人均GDP产值、外汇储备值、对外贸易值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这样就更进一步激发起想探究这个国家在资源贫乏的条件下是如何挖掘有利条件使其成为经济强国的欲望,由此进入本节

课的学习。

二.运用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提出: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就地理教学而言,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推理等综合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利用地图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新课程既考虑了学生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制作技能以及有关地理读图技能。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地图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学时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展现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日本》一节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教学时根据内容的需要从网络上搜集地图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适时展现,将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设计成问题,指导学生观察、想象、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思考、判断、归纳出日本国土南北狭长、东西窄、海岸线曲折的轮廓特点;位于北温带、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四面环海的岛国位置特点;以山地、丘岭为主、多火山、地震的地形特征;季风气候海洋性突出的气候特征;矿产贫乏;需从国外大量进口的资源国情;工业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工业布局特点。

2.运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推理等综合能力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空,按照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要求教学时不把学习内容的现成结论直接提供给学习者,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利用材料,主动地去发现分析、判断、探究与创新。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表象,然后把众多的表象经思维加工而想象成另一种新的形象。在学习了日本轮廓、地形、气候特征后,让学生分析归纳日本的河流水文特征和资源特征。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河流水文特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然后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推理、综合分析。学生调用已有的国土轮廓特征、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推理:由国土轮廓特征、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所决定由南北狭长、东西窄的轮廓特征,山地、丘岭为主的地形特征和海洋性季风气候多降水的特征,经分析、判断、推理得出日本多短河、水流湍急的河流水文特征,进一步分析可概括出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

3.运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通过对多媒体图片、图表、文字材料、影视资料的合理编排,向学生呈现各种地理事物,设计精巧的提问,可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调动储存的信息,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思考,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处于发现者、研究者的位置,随地理事项的展开,不断发现、思考获得理性认识。在学习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百分比图、日本GDP在世界的位次表、电子产品在世界地位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日本资源贫乏,却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学生搜集调运前面所学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思考:四面环海,太平洋沿岸多优良港口,海运发达,便于原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输出;其次教师展示日本面积、人口资料得出地狭人稠,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发达,国内市场狭小的结论。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出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延伸得出日本经济受国际市场的波动较大这一经济特点。

4.运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兴趣有利于思维发展,而思维始于发问。在学习日本工业分布特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日本工业分布图,学生观察地图得出:日本工业分布于环太平洋沿岸的特点。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国家,工业只分布于环太平洋沿岸,自然激起学生探究为什么的欲望,学生联想可能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经过分析、判断、比较,归纳出日本工业分布于太平洋沿岸的原因: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海运发达;日本国内资源贫乏,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量出口,布局在太平洋沿岸,便于原料的运进,产品的运出。

5.运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性学习,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气氛中,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养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课堂教学就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日本季风气候带有海洋性这一特征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学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上海与东京气候资料表”,由资料中的气温、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及降水量的季节分配,让学生判断:①中国和日本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②中国和日本的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同?③形成气候差异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当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教师观察学生的反

应,由气候资料结合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学生很快判断出中国和日本同属于季风气候;比较两国季风气候的不同时,显然从学生的表情观察遇到了困难,此时教师及时剖析问题,教会学生分析解题思路:两国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分配不同,回忆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再分析气候资料,得出中国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日本季风气候海洋性突出的特点。在探讨形成这种特点成因时,学生的表情一脸茫然,此时教师告诉学生从东亚地区冬季和夏季的大气环流,结合海陆分布状况去想,寻找问题的答案,经教师的指点,学生茅塞顿开,学生由冬季和夏季的高低气压系统,想到了盛行风,由盛行风的风向、特点,结合海陆分布,剖析出:从蒙古-西伯利亚发出的西北气流秉性寒冷干燥,受其影响中国上海冬季低温少雨,经日本海加湿后的西北气流使得东京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夏季从夏威夷高压发出的东南气流秉性温暖湿润,受其影响上海和东京形成高温多雨的特点。进一步探究可得出:日本海沿岸位于冬季西北风的迎风坡,冬季多雨;太平洋沿岸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夏季多雨的结论。

6.运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以探究式方式进行分析。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包括学生自主分析、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以寻求探究问题的结论。在学习日本的交通运输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日本的交通运输业”文字材料和“日本的铁路运输图”,要求学生说出日本交通运输的特点并分析原因。学生从图中观察出日本的铁路分布呈环形分布于沿海;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国际货运以海运为主,客运以航空运输为主的特点。了解了交通运输的独特性,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的疑问,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搜集、整理已经学过的日本地理环境特征知识,教师提供“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比较”表,学生经过分析与判断,比较与鉴别,合作讨论,最后归纳整理得出结论:日本的铁路呈环形分布于沿海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国际货运以海运为主原因是日本海运业发达,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海运价格低、运量大。客运以航空运输为主的原因是日本是岛国,与其他国家距离远,航空运输速度快。

上一篇:技术升级改造项目下一篇:xx镇限时办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