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实践论文

2024-05-07

创新管理实践论文(通用6篇)

篇1:创新管理实践论文

企业管理创新与创新实践探究 姓名:(三号楷体加粗,下同)学号: 01000076

学院: 管 理 学 院

专业: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职 称:

20××年 ×× 月 ××

[摘 要] 创新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者,必须把握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新要求。应认真分析激发组织创新力的影响因素,不断进行创新实践,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获得跨越式发展,实现持续成长。

一、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

自191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第一个从经济学角度系统地提出创新理论,从而为现代社会、现代组织引入了经济发展、生产率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真正驱动力。现在,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成功企业都将创新视为关键的竞争优势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现代企业进步的原动力,正如哈佛大学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认为的,2l世纪将是熊彼特的世纪。管理体系中的创新者是指那种看到经济中存在的潜在利益,并敢于冒风险,把新发明引入经济中,以便获取这种潜在利益的企业家。对企业来说,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笔者认为,有两方面因素促使企业进行管理变革。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在新世纪中,企业面临的外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且外界环境的变化速度还在不断加快,企业管理面临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的挑战。二是管理理论不断取得新发展。近20年以来,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管理理论,如20世纪80年代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90年代初提出核心能力理论、业务流程再造、虚拟组织、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等。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表明,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取得持续发展,必须根本性变革管理理念、内容和方式,运用新的管理理论指导企业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探索全新的管理方法。如果企业的管理变革仅仅停留在对原有管理方式进行局部的修整,将难以应对激烈变化的外部环境,必将为市场所淘汰。众多管理创新成果的成功经验表明,实施管理变革,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具有管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勇气、创新的智慧,能够驾驭创新艺术,能够融会百家之长为我所用,摸索企业管理变革的规律和历史方向。

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没有管理的创新,企业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更谈不上竞争优势。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经营者,必须把握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新要求。时代要求经营者:一是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二是每个管理者,都应成为创新者,每个企业都要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机制。三是企业个性化管理创新。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二、对管理创新的再认识

1.观念创新——虚拟办公模式。世上没有永远对任何企业都通行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企业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在管理世界中,没有权威,只有创新。美国管理专家毕可斯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由于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未来企业办公室内看不到一个员工,有人选择在家或工作室工作,有人在外面拜访客户,所有的工作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迹象表明,虚拟办公室工作状态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这种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权威管理和严格管理,意味着组织的分权,把权力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组织成员手中,员工获得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领导者则支持、指导、协调员工的工作,激发员工的智慧,并为员工服务。这时企业领导不再是聪明的总裁,而是集体智慧的网络。大家通过网络分享信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无为管理”的管理理念。所谓“无为管理”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领导者真正摆脱日常事务,面对未来,纵观世界,审时度势,筹谋企业发展的根本大计,策划实现使命的长期战略。

2.战略创新——具有全球意识的国际化经营

实行全球化战略,不仅要有利用国际资源,占有国际市场的战略意识和雄心壮志,更重要的是有全局的逐步的发展战略和策略。首先,要面向全球开发与配置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税和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根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来组织技术开发;根据不同地区文化水平和企业需要来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其次,建立一套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生产体制。越来越多的企业改变了以国内生产为主,海外生产为辅的传统经营方式,力求建立各种形式的海外生产基地。韩国三星集团董事长告诫自己的员工,“国际化是我们在21世纪赖以生存的关键。进人21世纪,不实行国际化,我们就无法生存。世界将走向自由市场。韩国也不例外”。再次,全球化的经营战略更多的是指建立面向全球的国际市场营销体系。许多企业通过启用当地营销人才或加强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不仅懂营销、懂外语,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特点和消费习惯的营销人才,以完善国际营销体系,迅速准确地把握市场信息。而且,企业要成长为跨国公司,还需要具有经营视觉灵、经营规模大、经营区域广、经营范围宽等特征,以适应信息时代对企业发展的需要。

3.制度创新——学习型的企业组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信息复杂多变,人类知识日益膨胀。在美国,每天约有上千家企业诞生,同时每天又有千余家企业倒闭。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化,企业如何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企业策划主任伍德格告诉我们:“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真正出色的企业,都是那些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能不断学习的组织。彼得·圣吉在研究系统动力学的管理理论和

无数优秀大企业的管理实践后提出:未来理想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出现,是企业制度的一次创新。4.组织创新——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在管理者及劳动者之间共享,企业组织等级结构已不再受到管理幅度的限制,纵横交错的信息渠道造就了一种崭新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这是一种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裁减人员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它具有敏捷、灵活、快速、高效的优点。它是一种静态构架下的动态组织结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等级型组织和机动的计划小组并存,具有不同知识的人分散在结构复杂的企业组织形式中,通过未来凝缩时间与空间,加速知识的全方位运转,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竞争优势在于不但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还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不难预言,扁平化企业组织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独具特色的组织创新。

5.市场创新——网络营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技术进入商品流通的每个环节,实现了对传统商业管理的根本性变革。网络营销就是信息革命带来的一次市场创新。二战以后,跨国公司得以迅猛发展,其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战略,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和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然而,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因素的不同,使跨国公司进入国外市场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国际互联网络的投入使用克服了各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甚至是同化了这种差异。它提供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市场,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从而加速了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使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从营销的角度讲,网络上生产者和消费者一对一的互动沟通,了解顾客的要求、愿望及改进意见,将工业时代大规模生产、大规模营销改进为小群体甚至个体营销,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满足,符合现代营销观念的宗旨。同时,它的革命性在于缩短了整个经济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节约了社会资源。具体到营销机制,网络技术打破了横跨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时间、空间障碍,弱化了存在于二者之间的各种中间环节和渠道。

三、促进创新与创新实践

(一)促进创新因素分析

1.结构因素。一是有机式结构对创新产生正面影响。有机式组织结构是相对于机械式组织结构而言。它强调内部的全面合作,更重视非正式的沟通,倾向于将权力分散化,能够对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因为有机式结构纵向变异、正规化和集权化程度低,可以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应变力和跨职能工作能力,从而使创新更易于得到采纳。二是拥有富足的资源,能为创新提供另一重要的基石。组织资源充裕,就使管理当局有能力购买创新成果,敢于投下巨资推行创新并承受失败的损失。三是单位间密切的沟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

2.文化因素。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通常有如下特征:接受模棱两可,过于强调目的性和专一性会限制人的创造性;容忍不切实际,组织不抑制员工对“如果……就……”这样的问题作出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回答,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行的,但往往可能带来问题的创新性解决;外部控制少,组织将规则、条例、政策这类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接受风险,组织鼓励员工大胆试验,不用担心可能失败的后果。错误被看作能提供学习的机会;容忍冲突,组织鼓励不同的意见,个人或单位之间的一致和认同并不意味着能实现很高的经营绩效;注重结果甚于手段,注重结果意味着对于任一给定的问题,可能存在若干种正确的解决办法;

强调开放系统,组织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作出快速反应。

3.人力资源因素。在这一类因素中,有创造力的组织能积极地对其员工开展培训和发展,以使其保持知识的更新。同时,它们还给员工提供高工作保障,以减少他们担心因犯错误而遭解雇的顾虑。组织也鼓励员工成为革新能手。一旦产生新思想,革新能手们会主动而热情地将思想予以深化、提供支持并克服阻力,以确保创新得到推行。研究表明,革新能手们有一种共同的个性特征:高度自信、有持久力、精力旺盛、敢于冒风险。同时也显示出与动态式领导相似的特征。如他们会以其对创新成功的潜在可能的认识,以及他们个人对其使命的坚信不移来激励和鞭策他人,并善于从他人处争取支持的力量。另外,创新能手们一般拥有提供相当大决策自主权的职位,这使得他们能在组织中引入并推行所提倡的创新。

(二)创新实践

1.企业管理创新要以提高企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特别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核心能力的竞争。只有拥有核心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我国大部分企业已经处在了完全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创新的使命是摒除企业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妨碍因素,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经济全球化趋势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我们袭来,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到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基本结束。在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对接的条件下,竞争将进一步升级和加剧,市场游戏规则将得到更严格的执行。这对我国长期在很不规范的市场上从事商务活动的企业来说,直接面对国际跨国厂商的竞争,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新的竞争环境要求我国的企业必须形成自身的核心能力,管理创新必须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

2.企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是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告诉我们,企业要取得大的发展,必须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社会发展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层出不穷,致使生产力层面和生产关系层面的矛盾不断产生,企业经营也如逆水行舟,要想不被淘汰,必然要加快创新步伐,解决制约因素。而管理创新只有首先瞄准企业中的主要矛盾,排除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才能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获得持续成长。

3.企业管理创新必须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相融合。管理创新的实质是合理组织生产力,体制创新的实质是解放生产力,技术创新的实质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直接发展生产力。尽管三者侧重点各不相同,在企业管理中的性质、地位、作用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都是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现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没有体制创新作保证,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就会缺乏动力,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也不可能持续进行;没有持续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就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体制创新就难以得到具体落实;没有持续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就难以达到持续提高生产力的目标。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考虑制度的制约和技术进步对管理创新可能造成的影响,将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把握平衡,通盘考虑。

4.企业管理创新要持续进行。国外管理实践和研究证明,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IBM、强生、Sony等国际一流企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这些管理机制能激励并源源不断地释放出企业的创新能力。例如,海尔从《日日清管理法》管理创新成果到《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管理创新成果,通过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使得海尔从经营艰难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集团企业,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

5.企业管理创新要走民族化和国际化相结合之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我国企业

作为真正的企业,只是改革开放以后才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的,至今只有20多年的历史,还处在青年、少年时期,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整体来看还很稚弱,在应对这些严峻挑战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困难。”而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上百年市场经济的道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环境中,众多企业已形成企业运营、企业管理的一整套成熟、先进、科学的模式,创造了丰富的实践成果。我国企业的实际和企业管理理论的现状,决定了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洋为中用”将是我国企业管理以及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形式。同时,企业管理创新还要充分考虑本土文化的特点,发掘本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不生搬硬套,而要引进、消化、创新、发展,走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之路。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知识型企业成长与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王淑芬.知识经济与企业创新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3]吴敬琏.中国企业还处于少年期[N].人民日报,2007-01-04.[4]刘同福.中国式持续发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5]徐兆辉,等.管理科学与社会经济[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刘臣钦,等.现代企业组织设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篇2:创新管理实践论文

     试卷年份:2015年 题量:7题 答题时间:分钟 总分:100分 合格线:分

【 单选 】山东省泰安市平安协会的社会管理创新不包括()

   A.主体创新 B.组织创新 C.技术创新

    A B C 正确答案: C 2

【 单选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哪年提出的()

   A.2004年 B.2007年 C.2009年

 A    B C 正确答案: A 3

【 单选 】北京市朝阳区全模式服务管理系统显著特点是()

   A.中央政府介入

B.充分运用了科技化、网络化的手段 C.低成本投入

    A B C 正确答案: B 4

【 判断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和体制。()

  A.正确 B.错误

 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 判断 】湖北省的社会组织的行业分布较广,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

  A.正确 B.错误

 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 判断 】社会管理与行政管理不同。()

  A.正确 B.错误

 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 判断 】北京朝阳区的“全模式”社会管理创新不需要相应的硬件支撑。()

  A.正确 B.错误    正确

篇3:涟钢财务管理创新实践

一、财务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机构设置和人员。

现有科室和岗位设置、薪酬考核体系不能有效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潜力。从工作性质来分, 目前财务人员主要分为两大类:大部分财务人员长期忙于单调、专业含量低的结算、报销、付款等工作, 由于会计业务时间段, 总体而言其工作量不饱和;少部分人员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和财务监控, 需要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需要经常加班加点, 工作异常忙碌, 很少有休息时间。由于涟钢机关管理人员历来在收入分配上差距拉开不大, 事实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平均主义, 因此上述两类财务人员的薪酬与工作业绩存在脱钩。这种现象有以下蔽端:一方面形成了人力资源浪费, 导致大部分人员缺乏压力, 同时也缺乏上进心, 得过且过, 业务水平提高极慢;另一方面小部分人员工作越做越多、压力越来越大, 在疲于应付的同时缺乏创新、缺乏系统性的思考。

2. 财务监控。

现有财务监控体系不够完整和深入, 不能全方位、动态、准确地实施财务监控。 (1) 公司近年来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跑冒滴漏, 与财务监控体系的不够全面、深入直接相关。 (2) 对市场的监控力度不够, 无论是采购市场、销售市场还是内部市场, 目前财务人员的监控都显得有些不足。对于外部市场, 由于公司ERP系统上线后, 财务人员对系统的依赖性加大, 造成了思考问题、关心市场的人逐渐减少。对于内部市场, 一直缺乏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一个清晰的管理流程, 造成了无法对内部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 (3) 在投资管理方面, 财务人员没有充分参与前期的可行性研究, 在相关投资决策方面较多地局限于被动执行;对于有实质控制力的股权投资企业监管力度不够, 少数股权投资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生产经营问题较多。

3. 资金管理。

(1) 没有建立完整的资金安全预警和风险防范体系。 (2) 缺少专门的外汇操作人员, 外汇创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3) 款项的支付由各相关部门自主调配, 缺少透明度, 人为干预现象较多。

4. 预算管理。

(1) 对成本的分析肤浅, 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受专业的限制, 分析结果仅仅是对数值的事后反映, 不能贴近生产实际, 不能有效地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 导致分析工作难开展、分析材料质量低、返工次数多, 形成了工作越做越多、越不能深入实际的恶性循环。 (2) 对二级单位成本费用的监控力度有限。在目前的一级核算体系中, 原材料投入由二级单位在系统中操作;备件、机物料等消耗领用后通过系统直接计入成本, 对大部分成本、费用发生的过程财务人员无法进行有效监控, 对其合理性也无法进行有效评估。

二、财务管理体系改进目标

针对上述财务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必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大幅度改进。财务管理体系改进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现有财务人员的潜力和积极性, 加大财务监控力度, 大幅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确立财务部门在企业管理中核心地位, 促进公司的扭亏脱困和行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财务管理体系创新方案

公司财务管理体系建设要根据财务目标的不同明确分为两大块:财务管理体系和会计核算体系。重点应加强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 明确责任, 加大薪酬激励措施, 充分发挥管理人员专业优势, 更好地为公司服好务。

1. 财务管理体系。

主要职能是筹集资金、资本运作、编制预算、价格管理、投资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等。按职责可设立: (1) 资金管理科, 负责资金预算、调度和分析, 负责筹融资管理、外汇管理和资本运营, 密切掌握国家财政金融政策, 按短期、中期、长期进行滚动式的资金需求预测, 建立资金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 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 (2) 预算管理科, 负责各种预算的制定和分析, 创新预算管理模式, 进一步加强对标管理, 通过深入细致的对标寻找降本增效的突破口;加强对二级单位及子公司的流程监控。 (3) 价格管理科, 加强对内、外部市场供销两头的监控, 负责内、外部市场价格的测算和分析。 (4) 综合分析及风险管理科, 负责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综合分析, 寻求改善的途径, 负责监督资本运营和风险控制。

2. 会计核算体系。

主要职能是进行日常经济业务核算, 根据公司制定的各种预算, 控制预算的执行, 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等。按职责可设立: (1) 会计科, 负责日常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报表等。 (2) 资金结算科, 负责资金收款、付款、出纳及内部结算管理。 (3) 成本费用科, 负责成本、费用核算、成本报表编制等。 (4) 采购及销售科, 负责采购及销售的结算和管理。 (5) 资产科, 负责固定资产、存货及工程等的核算和管理。 (6) 综合税务科, 负责研究税法、纳税筹划及综合事务管理。

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两大体系明确分工的好处

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两大体系分别规定职责范围, 才能明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各自的主攻方向, 各司其职, 保证责、权、利以及激励与约束的对称。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还要相互配合密切协作, 互相支持, 协调一致地为实现公司的总体目标而发挥各自的作用。

1. 有利于明确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和会计核算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是通过优化资金结构, 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会计核算目标是为公司提供各种有用的会计信息, 从事基础性管理工作。

2. 有利于发挥管理人员专业优势, 审时度势, 减少决策失误, 降低决策风险。

3. 有利于激励和约束的对称, 明确责任, 提高效率。

篇4:“心力管理”的创新实践

“心力管理”的实践背景及概念

黑松林起步阶段是一家仅有十几名员工、一两种产品、年产值不足30万元的镇集体企业,可谓“体形小,资源少”。穷则思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任黑松林厂长后,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靠群体的力量,万众一心地去争生存求发展,而要凝聚人心,必须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形成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形成合力的群体,我提出了“心力管理”的雏形,用完善的企业文化积累雄厚的意识形态优势,逐步走出一条靠软实力制胜的发展模式。经过近20年的实践和不断总结提升,2008年,我提出了“心力管理”的概念。

2010年年底,《心力管理》一书正式出版。书中汇集了我的企业管理25法。何为心力?就是在实践中指人依据自身的心思和能力、精神与体力、思想和才智,发自内心做好某一件事的精神力量。心力管理,是将企业员工的心之所及,转化为力之所达的过程;是将企业团队层面的意识培育转化为物质层面的生产力资源,并有效地进行集聚、发散和增效的过程;是不断引导员工在工作与生活中,善用其心,自净其心,消除恶心,增加爱心,发自内心,共同构建心心相印的和谐发展环境的过程。

“心力管理”的实质及内容

心力管理的追求目标是和谐,心力管理的核心是心力开发。心力管理的对象就是人心。什么叫人心?就是人的思想、信念、价值观、精神境界、道德面貌。就整个企业而言,全体员工的思想、信念、价值观、精神境界、道德面貌,就是企业的文化,也就是企业的软实力。

心力管理包括以下六个内容:

善用其心——善于发挥思想、感情、信念、价值观的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自净其心——善于引导员工找到自身的不足,克服落后、消极的思想情感,以及不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自省,达到自净,提升员工的精神境界。

消除恶心——所谓恶心,就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悄悄滋长的不良思想或错误倾向。企业的任务是,通过教育或诱导,使员工克服这些不良的、错误的思想倾向。

增加爱心——所谓爱心,就是对本职岗位的爱,对工作的爱,对同事的爱,对客户的爱,对领导的爱,对下级的爱,对家庭的爱,对企业的爱,对国家的爱。

发自内心,共同构建心心相印的和谐发展环境——企业内要以诚相待,发自内心的沟通和合作,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学习,凝聚人心,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将企业员工的心之所及,转化为力之所达——企业要以文化人,入脑入心,再外化为行动,提高绩效。换句话说,就是将企业团队层面的意识培育转化为物质层面的生产力资源,并有效地进行集聚、发散和利用,由心力转化为生产力,由软实力转化为硬实力的过程,是“人本”到“心本”再到“心力”的飞跃。

“心力管理”的创新应用

“心力管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心力管理是以“细节管理为手段、文化管理为灵魂、和谐管理为归宿”的文化管理模式。心力管理是先造“人”后造“物”,从“知心”维度、“聚心”维度和“塑心”维度等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实践。

“知心”

企业与员工不但要有经济契约,还要有心灵契约。怎样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达到“知心”?只有靠近它,了解他,“知其言,观其行”,在相互沟通中知己知彼,在沟通中使员工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主导价值观一致。我们以“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方式实现无障碍沟通。

真诚——发自真心,诚心诚意。只有当你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别人的时候,别人才会同样以真诚的心与你交流。心力管理必须从企业家修身做起,先修好自己的心力,靠心力迸发出的“爱”,爱你的员工,员工相互关爱,大家共同爱企业,像爱自己的家一样,再点燃员工心中的火种,最终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平等——身份不同,态度平等。作为企业负责人,很容易在沟通中居高临下,造成沟通障碍,只有解开缚在身上的绳子,心态平和、态度平等,好比两个人共同锯一根木头,锯好木头需要默契交流和配合,只要拿起鋸子就是一家人,两边的人是平等的,才能够使员工“心电阻”降为零。老总和员工只是分工的不同,人格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平等待人,千万不可妄自尊大。

“聚心”

企业的重要任务是留住人。怎样才能留住人?答案是“凝聚人心”,“人心齐,泰山移”。“聚心”维度包括物质聚心和精神聚心两个方面。

物质聚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存、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在需要层次图上,最低的两种需要是生存和安全。生存主要包括解决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安全主要包括对职业稳定性、医疗、养老、生产安全、社会治安等的需要。显然,这些需要都是物质方面的,只有满足这些需要,才能在物质层面凝聚人心。

从14年前改制起,我们就在员工中推出了“双周工资制”的模式,做到不欠薪;在中层管理者中推行“双薪工资制”,管理者和特岗人员的工资是一般员工的两倍。后来根据员工的需求变化,增加了许多个性化的、临时的、甚至是特殊的、紧急的物质补助,以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2010年底,我们又出台“5年内员工工资每年递增不低于15%”的承诺书,张贴在厂内,让员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最近我们又推行建立“激励基金”制度,对年度作出贡献的员工进行一定基金的奖励,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物质需要的关心,使企业真正成了员工放心的地方。

精神聚心。精神聚心则是营造一种和谐的“家”的氛围。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而管理者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只有把员工当作自己的亲人,真心实意从内心关心员工,激发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形成上下同欲、志同道合的局面,才能使企业在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下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趋势。这些年,我们着力培育家的归属感。

一顶头盔——员工买了摩托车,我们总要送上一顶头盔,另加两句话:“保持冷静头脑,家人盼你早日归”。这个规矩已延续好多年。

两只水瓶——建厂10周年,我们没有铺张搞厂庆,而是给每人送了两只水瓶,并送上心中的话:“但愿企业像这个不锈钢的水瓶永不生锈。同时也希望大家像热水瓶一样,对企业满腔热情。”

三项决定——最近,我们出台了三项决定,内容分别为:母亲节、父亲节给员工放假,并送上一份礼品,让员工回家孝敬父母;设立洗衣房,安排人兼职为员工清洗工作服;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员工退休后本着“个人自愿、身体允许”的原则,除了享受退休金,还可在企业同酬工作。

四级助学——每年九月,凡是有子女上学的黑松林员工,都可从财务科领到一笔数额不等的钱,这是企业一年发放一次的员工子女助学津贴,具体发放标准为: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分别按不同的级别,享受到公司的助学金。

五块津贴——我们因企而异,确定了适合自己特点的激励方式,制订了“关于发放营销员、驾驶员月度家属津贴的决定”:一个月里,营销员、驾驶员只要出差满18天,每天就可享受到5元钱的爱人津贴。

六对新人——前些年,我们有6对新人结婚,公司为他们举行了盛大而热闹的集体婚礼,同时给每对新人都送去一个红包和一张贺卡:祝君新婚志喜,白头到老,有了小家,别忘了企业这个“大家”。

七十大寿——一位退了休的老工人因为技艺高超而被企业返聘,68岁时因老伴过世而回家休养,70岁生日那天,我们专门将这位老工人请回企业为其祝寿。

八月中秋——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年中秋节,我们将商标做图案,订做了8寸大的月饼送给每个职工和客户。月饼四周写有贺语:黑松林祝你们花好月圆!

九月开学——每年9月,我们都要提前发放工资,以解员工替子女缴纳学费之急需。

十全十美——每当有员工退休了,我们都要组织全公司员工欢送,要求全体员工把终点当起点,一代又一代发扬传统,做一名十全十美的黑松林人,把企业干好。

“塑心”

以文化人,即塑心,是企业文化重要的功能。一家优秀的企业,不仅表现在向社会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更表现在培养出志向远大、境界高尚、技术精湛的优秀员工。塑心,是塑良心、塑爱心、塑雄心。塑造出员工的进取之心、报恩之心、敬业之心、友爱之心、奉献之心。

我们的塑心方法,包括以下五种。

示范法。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倡导的精神、理念或行为,都不能光说不做,而必须身先士卒,率先示范,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纠错法。作为企业,必须有一个纠错机制。企业的制度、标准、规范,就是一把把纠错的标尺。从文化建设来讲,只有制度这把标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上价值观这把标尺。我们的管理者在纠错过程中,要有意识让员工认识、理解和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改变自己的不当行为和不当思想。

灌輸法。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应有一个不可推卸的职责——向员工宣传和灌输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企业价值观。在黑松林,我虽然既是裁判又是教练,但更多的事是教练。因为当裁判比较省事,在赛场上只要裁定比赛双方是否违反比赛规则就可以了,而教练则不同,不仅要考虑如何运用比赛规则,更多的要考虑如何帮助自己的队员,安排战术,夺取胜利。

自净法。领导者要充分看到员工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自省、自律,把不正确的行为和思想,扼杀在萌芽中。在黑松林,这种自净法,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塑心方法。

养成法。养成法的前提是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组织成员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不良行为和不良思想,养成新的行为和思想方式,久而久之,成长为企业的模范成员。在黑松林,除了以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强制推行行为规范外,在我的率先示范和企业骨干的努力跟随下,企业风气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推着员工向前走。恰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篇5: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实践

一、主要做法

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制度,即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定期在村部,以支村两委成员为主,乡镇办点干部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针对村级重要事务、影响稳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等开展联合办公。该制度构成了基层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定方式,确保村级定期联合办公运作规范。各乡镇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对各村联合办公的时间、人员、地点和事项予以明确,并张榜公示。各村每月办公时间不少于2 天,每天不少于8小时,一般安排在每月的20-25 日,这期间县委、县政府不召开全县性大会。办公人员包括支村两委成员、乡镇包片党政领导、乡镇办点干部、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办公会议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办公地点设在村部或人员集中的场所。办公事项主要包括支村两委履职汇报、整理分析社情民意、开展接访约谈、协调解决问题、安排下月工作等。

定流程,确保村级定期联合办公推进有序。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走访排查。主要是通过三条渠道收集汇总社情民意。一是干部上门走访,乡镇办点干部和村干部分片包干走访农户,主动摸排信息;二是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群众通过联系电话报告信息;三是设立社情民意收集箱,定点收集信息。第二阶段是集中办公,主要内容包括:碰头汇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困难、要求和建议在联合办公上进行碰头筛选、分类整理;预安销号,对上月安排的工作和列入联合办公的事项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下月工作以及需要上报的群众诉求事项汇总;接访处访,接待前来村部反映情况的村民,当场研究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第三阶段是跟踪落实。一方面,做好情况的上下互通,对下有回应,对上有报告;另一方面,对当月联合办公未解决、已列入下月预安的问题加强跟踪督查,确保如质如期完成。

定措施,确保村级定期联合办公落实到位。县委村级定期联合办公领导小组确定了“七个一”的落实措施,让参加联合办公的领导干部人人有责任,事事抓落实。“七个一”措施具体为:

1、每人记好一本社情民意登记本,乡村干部每年对村内农户上门走访不少于一次,对村民组长、老党员、困难户、上访户等对象要经常走访。

2、每户发放一张便民服务联系卡,包括乡镇24 小时值班电话、包片党政领导、办点干部和村干部电话,以及派出所、司法所、供电所、卫生院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联系电话。

3、每组设立一个社情民意收集箱,各村安排专人管理,每月开启收集一次。

4、每月开展一次社情民意联合分析,认真梳理分析社情民意,针对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

5、每月上报一次社情民意汇总表,各村上报到乡镇,各乡镇汇总后上报到县委办以及相关部门。

6、每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

7、每年集中整理一次数据文件。

定奖惩,确保村级定期联合办公执行有力。县委成立村级定期联合办公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16个部门单位为成员。加强领导,加强督促,加强检

查,采取县级领导指导督查和督查组专项督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现场督查与电话督查相结合的形式,通过随机抽选、现场摄像、走访农户、电话询问、查阅数据等方法,对各乡镇村实施强力督查。在考核奖惩方面,规定联合办公必须达到规定时间,每少一次扣下拨经费1000元;必须认真填报有关报表,每少报一次扣发下拨经费100元,工作认真、成效显著的予以奖励,奖罚由县财政局兑现到乡镇。同时,严格执行工作预安销号和绩酬挂钩制度,机关干部津补贴的40%和村干部工资的50%与工作绩效挂钩,凡是预安工作不能按时销号,职责所属问题没有解决,辖区多次出现越级上访等,扣发责任人当月绩效工资。

二、初步效应

攸县通过村级定期联合办公的全面推行,较好地推动了各级各条战线工作在基层的落实,让广大党员干部到基层、到一线,直面群众,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了群众对干部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掌控了社情民意,促进了为民办事。通过硬性的规定,促使干部定期开展走访,逐户登记、及时更新辖区内所有村居民的基本信息,掌握汇总流动人口、困难对象、上访对象、帮教转化对象等各类重点对象的动态,甄别筛选、逐级上报各类情况,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基层组织在社会服务和管理中情况不清、底子不明等问题,为全面掌控社情民意,有效化解各类矛盾问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今年1至3月,全县通过村级定期联合办公更新公民信息8万多条,收集群众各类意见建议15 万多条,实际办公6691 项,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706 起,消除安全维稳隐患281 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245 件,帮教重点人员61 人。

整合了行政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联合办公把行政资源由“分散”整合到“一点”,在力量分布上进行了“集合”。一次联合办公会议,不仅有乡村干部参加,相关的组长党员、群众代表参与,还可以协调乡镇站所、县直部门单位甚至县级领导参加,集中了党组织的、行政的、司法的、社会的力量,使得许多矛盾可以当场化解,一些问题可以当场解决,使得过去那种“在场人作不了主,作主人不在场”的尴尬局面得以解决,基层干部和群众为一件事多头汇报、来回奔跑的麻烦得以避免。如去年下半年的林权改制导致全县大面积爆发山权纠纷,县里通过联合办公的程序,根据乡村筛选上报的情况,交办县林业部门集中到现场处理,仅11、12月份7个工作组及时成功地为18个村调处20余起山林纠纷,维护了当地社会的稳定。

改进了工作方式,促进了作风转变。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干部缺少与群众打交道的途径和动力,在农村一线实践磨炼的机会少了。推行村级定期联合办公让干部下沉一线,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给干部开辟了深入基层、走向群众的直接通道,进一步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基层组织的亲和力,增强了干部做群众工作、处理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开展联合办公以来,全县1000多名机关干部走进基层、深入群众、直面矛盾,不仅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自身做群众工作、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给组织部门选用干部开辟了一个新窗口。群众普遍反映,现在机关干部坐班的少了,下乡的多了;遇事摸后脑的少了,调研摸实情的多了;遇难绕道走的少了,直面抓落实的多了。

规范了村务管理,夯实了基层基础。其一,通过推行村级定期联合办公,规定每个村每个月必须固定两天时间集中办公,为村干部打造了村务工作平台,促使村级工作常态化;其二,对基层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每个阶段的重点性工作有了一个明确的规范,为县乡通

过工作预安销号、绩酬挂钩等机制制度,加强对乡村干部的常态化管理创造了条件,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基层干部办事心中无数甚至离岗脱岗等实际问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村干部队伍逐步走向职业化;其三,通过推行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将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了,村干部自觉遵守议事规则,依法依规办事,接受群众监督,规范了村务管理,赢得了群众信任,为广大农村干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几点启示

前阶段推行村级定期联合办公的探索实践,为新形势下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帮助农村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有益启示。

群众利益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社会管理模式好坏的标尺,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制度的推行若没有群众广泛积极地参与,只会是一场流于形式的“闹剧”。从目前办公开展较好的村(居、社区)情况看,无一不在充分发动群众、热化氛围上下了一定功夫,有两点经验值得借鉴。一是注重办公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以拉近干群距离为重点,选择与群众日常办事需求相关的办公内容,选择与群众面对面倾心攀谈的办公方式将更有利于营造活跃的气氛,取得较好的办公效果。二是注重合理的宣传与推介,坚持“合理宣传、逐步深化、构建常态”的原则,不盲目造势,充分把握走访摸排、现场办公等环节进行宣传,逐步加深群众认识;注重典型推介,村(居、社区)通过联合办公集中力量为群众办成办好一两件实事,以达到以点扩面的宣传效应。

干部工作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突破点。乡村干部是推行村级定期联合办公的责任主体,其对该项工作的认知程度、执行力度尤为关键。要将村级定期联合办公视为锻炼干部、培养良好作风的新举措,深入动员、深刻剖析,切实消除干部消极、被动思想。尤其要求乡镇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一以贯之,强势推行;办点干部必须强化责任,熟悉流程操作,主动担当起指导员与宣传员的职责。旨在于通过推行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开辟干部熟悉农村、了解民情、接触农事的好课堂,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增强做群众工作、处理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工作串联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切入点。村级定期联合办公为乡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综合性平台。融入和串联同样是推进制度更好运行的重要途径。要将其视作串联过去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六个一”、公民信息管理、“大接访”等各项基础工作以及村级日常事务的一条“主线”;视作推动部门单位主动到村参与联动处置的一个抓手,视作综合推进工作的一项新举措。做好结合文章,确保联合办公能够“联”得起,“合”得来,“办”的好,将基础工作夯实在基层,将基层管理落实到村组。

规范运行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关键点。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制度地推行有赖于科学的调度、规范的操作和严格的督查。首先要制定操作流程,细化工作要求,第一时间让干部清楚具体的工作步骤及要求,有序地组织开展。其次要加强培训指导,逐级召开动员会,深化干部认识,强化具体负责人及主要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干部在推行过程中把握更为有力。最后要严格督查考核,县乡两级均应组织专门的督查队伍,不断创新督查方式,丰富督查内容确保“真督实查”,并做到及时通报问题,落实奖惩,狠抓整改。

篇6:企业管理审计实践创新研究

——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例

王宝庆1王宏明

2摘要:内部审计活动评价并帮助改进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帮助机构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帮助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浙江民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也非常有限,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实现。积极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战略决策审计、人力资源审计,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填补我国企业审计研究与实践的空白领域。

关键词:民营企业管理审计创新

[Abstract] The inner audit can evaluate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risk management, risk controlling and risk evaluating.In corporations running by the local people in Zhejiang, the inner audit is so limited that the independence and authority of the audit cannot be implemented.To improving that, we should promote the auditing of corporation governing structures and risk-based auditing and the auditing of strategic decisions and the auditing of human-being resource in the civil enterprises.To initiate the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pany audit, we also should make good combine of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Key words] civil enterprisesmanagerial auditinginnovation

20世纪末,西方国家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转向管理审计,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加强,2004年末西方国家积极推进现代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2001年)指出:内部审计活动评价并帮助改进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内部审计活动应帮助机构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帮助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内部审计活动应该评价控制的效率与效果、促进控制的不断改善,以此来帮助机构保持有效的控制。内部审计活动应该评价并改进机构的治理作贡献。

我们在广泛调查广厦集团、卧龙集团、绍兴地区民营企业、万丰奥特集团、报喜鸟集团、纳爱斯集团、恒逸集团、传化集团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发现:现在的浙江民营企业不是停留在“要不要内审”的认识水平上,而是如何开展审计工作,如何高效率、有针对性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范围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主要涉及营业收入审计、费用成本审计、经济合同审计、工程造价审计、预算审计等方面,而在开展管理审计方面涉足很少。审计方法还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目前民营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过程中,以资本为纽带实现强强联合,使一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正在形成。作为公司最高管理者,不仅需要作出科学决策,还需要对下属组织进行有效控制,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内部审计。在我国进入WTO的关键时刻,民营企业管理审计实践创新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必须实现“观念的转化”、“制度的进化”、“内容的深化”和“手段的现代化”。

管理审计是企业的防腐剂和杀虫剂,积极有效地开展管理审计可以增强企业的免疫功能,使企业青春常驻,跳出自古以来“富不过三代”的怪圈。

一、关于审计定位

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定位不高,审计重点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岗位责

任制考核和制度执行的监督上,对采购价格审计、工程造价审计、管理费用审计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决策审计还远远不够。例如:南方集团把内部审计重点放在办公费、差旅费节支;恒柏集团对通讯费、车辆费加强审计力度;天圣集团重点对用水管理进行审计;光宇集团、万丰奥特集团重点进行大型设备采购费用审计;广厦集团强化工程造价审计,积极进行投资基建项目审计;帅康集团以真实性为目的进行审计,追讨挪用、贪污资金;宁波富达集团注重应收账款清理审计,挽回经济损失

民营企业必须转变认识,开展内部管理审计的认识转变,由“人治”走向“法制”。从“要我审”转变为“我要审”,由依法监督转变为促进管理、搞好服务,内审工作应以监督为手段、服务为目的,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为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和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将内部审计的目标由原来的“检查与评价”重新定位成“增值和改善”。这种“增值和改善”的思想更适合,也更能受到民营企业的欢迎,因为民营企业增值和改善的有比国企的经营者更强劲的源动力。民营企业必须更加关注自身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和经济效益,树立全新的审计观念,将职能调整为服务和监督相辅相成的局面,更广泛地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去,针对管理和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合理使用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框架结构中居于要塞关口地位,内部审计是公司增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是防范公司内部腐败现象滋生的有力武器。增加组织价值、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微笑服务”,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有病治病,消除腐败;无病健身,增强自身免疫功能。把消除舞弊、防范风险、增强竞争力作为审计的根本定位,把审计的角色由“警察”转为“顾问”和“保健医生”。

二、关于审计核心能力

审计核心能力是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有机结合,这其中包括审计、会计专业能力;社交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但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现状,根本无法形成核心能力。以民营经济发达的绍兴为例,50强民营企业中,120名审计人员,专职审计人员29名,占24.17%;大专以上文化40名,占33.33%;中级以上职称39人,占32.5%。50强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构成的这种局面,是很难形成核心能力的,其他企业就更不用说了。诸暨地区30家大中民营企业中,内部审计人员专职少、兼职多,本科学历以上审计人员占20%,高级职称人员只有10%。

审计能力的培养应该建立合适的人员流动机制和人员培养。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内审部门在人力资源的调度方面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审计人员的构成除财会人员审计人员之外,还应该配备信息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保证审计业务发展需要。审计团队的成员应该保持合理流动,审计岗位不应该成为企业的“多余”岗位,而应该成为培养企业骨干的摇篮,企业的高层领导应该是由内部审计部门培养出来的。内部审计核心能力是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有机结合。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仅要求踏实认真,实话实说,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公正无私,廉洁奉公,恪守诺言,严守机密,而且要有风险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等时代特点。同时要精通会计与审计,熟悉法律与法规,掌握经营管理知识和善长计算机操作,更要具备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等较强的工作能力。审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中,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员必须有一定比例,CIA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审计人力资源应该是一个合理的层次梯队,并保持合理流动。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好奇心、想象力和嗅觉力。审计人员对听到、看到的任何常态和非常态事物都应该

有极强的好奇和质疑态度。嗅觉不灵敏的审计人员只能事倍功半,嗅觉是一种天生的能力,但是可以通过细心观察事实的发展、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帮助嗅觉力的提高。嗅觉力使审计人员在完成分析之前就预感到问题会出在哪里,以加快审计分析进程。审计人员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证据反映的现象能够想象出多种经济本质,对于存在的关键问题,通过充分的想象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2、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审计人员在取证、沟通、协商、报告等环节能够认真听取不同意见,对别人要亲切、礼貌和尊重,要创造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让对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要留心、尊重发言人的思路、观点和看法。对于沉默寡言者要善于引导、诱导和鼓动,对于反对、阻碍审计调查的人员要有耐心、信心和毅力,听取意见,寻找原因。

3、集体团队的协作精神。内部审计工作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职业,必须参与集体生活。这一集体首先是审计小组成员和审计部成员,对于审计任务,大家应该有共同理想和信念,长幼之间、男女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都要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另外,内部审计人员还能够在各部门各层次人员之间交往自如,与提供证据的工作人员沟通协作、与被审计部门的沟通协作、与使用审计报告人员的沟通协作,我们审计人员无论在工作时间还是在工作之外,和他们一起共同生活,这一集体就是我们同一受雇佣的企业。

审计人员应坚决摒弃:①自以为是、肆无忌惮的钦差大臣式的审计,忘记基本礼仪,妄加评论、滥用职权。②碰到困难知难而退,胆小怕事缺乏自信,总是被对方的话题牵着走。

审计人员必须要有毅力,如同一名战士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进。毅力就是善于坚持自己的观点,特别是涉及到重大问题时。这样做既不是顽固也不是无礼,而是职业良心的真正体现,毅力伴随着很强的灵活多样性。

三、关于审计机制

浙江民营企业已经长大,不能像管理“小孩”一样管理“大人”,管理应随企业的成长而“进化”。进化是指管理由“一人化”进化到“组织化”;由“经验性”进化到“制度性”。

以绍兴民营企业为例,50强中,44家有专职审计机构,占88%;审计名称各异,有称审计部,也有称财务审计部,有的职能设在企业管理部;除5家挂靠在财务部以外,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职能设置在企业管理部,120名审计人员中,专职审计人员29名,平均每个企业还不到一名;诸暨地区30家大中民营企业中,只有6家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审计制度、审计规范和责任追究制度还远远没有健全。

内部审计机构的的设立模式,可以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分别设立单层审计机构和双层审计机构。规模小的企业只设置单一的内部审计机构,服务于企业高层管理的需要;规模大的民营企业,可以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高层管理机构下设内部审计部门,分别行使各自对受托责任的审计职权。

内部审计机构是优秀人才的集聚地,公司在招聘人员时应该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在审计部门进行锻炼;内部审计机构是骨干力量培训基地,公司中层与高层管理人才大多数应该是从审计部门走出来;内部审计机构是优秀的商业学校,因为审计人员在与被审计部门进行交流时,实际上是在推销自己的思想、理念和审计结论;内部审计机构是优秀的管理学校,因为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期间所作的提案都带有预测和决策性质。

内部审计制度包括:审计机构应享有的调查权、检查权、建议权和处罚权,各部门应无条件接受审计人员监督;审计机构经费单独预算制度,应对审计机构实行单独定额预算制度,确保审计活动有足够的经费来源,保证审计活动的有效开展;建立定期审计制度,监督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审计建议落实制度,定期检查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建立违规处罚制度,对于违规者以重罚,使其一日受罚终生不为。

四、关于审计范围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内部审计的范围约80%以上在财务收支审计上,目的只是为了差错防弊,保证公司资产安全,只有少数企业涉及管理审计的范围,例如,广厦集团在注重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审计、人力资源配置专题审计调查。而对治理结构、风险管理、战略决策、环境审计等方面几乎是空白。这对一个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积极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战略决策审计、人力资源审计,这些都是国外企业内部审计的最新发展,也是我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最薄弱环节。积极在我省民营企业内部开展这些审计,才真正使审计工作抓住了“牛鼻子”,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填补我国企业审计研究的空白领域,并为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在利益关系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衡机制,民营企业家长制管理模式根深蒂固,管理者往往以主观判断代替科学分析,以个人喜好作出决策,一个人的头脑发热往往导致一个企业的灭亡。积极开展公司治理结构审计,有利于从根本上防范企业风险。

人力资源审计是指,通过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段来评价一个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针对浙江民营企业人员素质和管理状况,积极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审计、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审计、人力资源工作绩效审计。

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战略的一部分。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2001年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倡导,组织内部应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对民营企业风险管理开展审计,对组织的风险管理理念、管理控制方法、监督过程进行评判和预警,进而化解风险提高效率,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战略决策审计。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的发展根本,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走势和前进道路。战略决策审计主要包括:企业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微观环境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审计;战略资源审计;基本竞争战略审计、投资战略审计;战略实施控制审计。

环境审计主要评价企业环境活动领域进展情况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企业外部对企业环境活动的要求,这来源于国家法律、政府环境目标、社会公众环境意识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和要求,二是评价企业环境政策,包括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过程中,对于防止污染方面企业政策提出对社会的承诺,以及企业环境政策执行情况评审,包括资源保护情况,相关法律遵守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环保支出及会计处理的恰当性。

质量审计是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行评审,以保证向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要求的质量体系认证书,实际上是企业向顾客提供的质量能力承诺,是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的“名片”,是贸易关系的“通行证”。内部审计应发挥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展质量检查、评审工作。

五、关于审计方法

由于浙江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大多数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上,因此,审计方法也十分单调,账项基础审计是其主要方法,并以详细审计为主,主要目标在降低成本、降低消耗上下功夫。由于方法的限制,审计成本很高,但审计风险依然居高不下。

审计工作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是指将审计工作建立在对审计风险评估基础上的一种审计模式。该方法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审计过程中不仅要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而且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测试水平,积极推进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方法

在民营企业内部运用,开展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充分考虑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将新技术运用于企业审计实践,促进浙江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审计的具体方法分为审计取证方法、审计判断方法、审计报告方法和处理方法。审计取证方法主要有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

审计的过程既是一个取证的过程,更是一个职业判断的过程。审计判断方法有直觉判断法、矛盾证据判断法、比较判断法、财务分析判断、逻辑判断法等。审计判断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在选择客户时需要判断好坏,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选择大小,在确定审计风险时需要确定高低,在取得证据时需要判断真伪,在结束审计时需要定性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计工作就是一个不断判断的过程。

直觉判断是审计人员运用已有知识和审计取证的情况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分析和推论,直觉判断并不是空穴来风,是审计人员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矛盾证据判断是审计人员对同一审计事项运用不同审计程序和方法来证明其一致性,如果发生矛盾说明被审计事项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和证实。比较判断法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事项的数据与非审计期间、同类型非审计单位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差距寻找疑点。财务分析判断是充分运用各种财务分析指标,分析说明有关数据的经济本质、存在差距或存在问题。逻辑判断法是根据经济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说明事物存在的合理性,有归纳推理判断与演绎推理判断。判断方法主要运用于审计人员发现问题阶段和与形成审计结论阶段。

审计的报告与结果处理根据不同审计内容和不同审计要求也有不同的报告、处理方法。对于审计报告,在真实性方面,要区分真实反映、基本真实、不能真实的报告类型;在合法性方面,要区分较好遵守、基本遵守、未能遵守的报告类型;在效益性方面,要说明经济活动所产生经济效益的实际情况,揭示与有关评价标准对照的结果,同时说明评价标准选择依据和具体内容的说明。

对于审计结果的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具体权限,分别采取审计公告、审计制止、处理处罚、审计听证、恢复原状等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宝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研究》《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2期

2.陈国兴:《全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情况调查报告》《浙江内部审计》2003年第5期

3.楼金生:《广厦集团内部管理审计探索》《浙江内部审计》2003年第5期

4.周建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浙江内部审计》2005年第1期

上一篇:会计学基础读书笔记下一篇:《当代中国之歌》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