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儿童诗三首》

2024-05-06

儿童诗——《儿童诗三首》(共18篇)

篇1:儿童诗——《儿童诗三首》

猴子与井_儿童诗歌

小猴想喝井水,

把头伸向井里,

它惊叫起来:

“哎呀!

有个小猴子,

落到井底。”

老猴子来看,

吓得直喘气:

“哎呀!

井底是个老猴子。”

小猴老猴都吓跑了,

井里面呢?

平平静静的,

像一面镜子……

搭桥_儿童诗歌

我在小水沟上,

架起一根稻草,

好了,好了,

搭起了一座小桥。

能走人吗?

莫笑,莫笑,

你看沟那边的蚂蚁,

就要过来了。

蚂蚁真的会过桥吗?

傻帽,傻帽,

我在稻草上抹了糖哩,

保证过桥的只多不少。

月饼_儿童诗歌

我家窗前

一棵柳,

月亮上树

我就瞅。

八月中秋

月儿圆,

银亮的月饼挂枝头。

过了几天

我再瞅,

月饼被谁咬一口。

篇2:儿童诗——《儿童诗三首》

我在小水沟上,

架起一根稻草,

好了,好了,

搭起了一座小桥。

能走人吗?

莫笑,莫笑,

你看沟那边的蚂蚁,

就要过来了。

蚂蚁真的会过桥吗?

傻帽,傻帽,

我在稻草上抹了糖哩,

保证过桥的只多不少。

《打水漂》

湖水荡着碧波,

青蛙唱着春歌,

岸畔桃花似火,

桥边游着白鹅。

家乡山水如画,

我们多么快活,

捡起块块瓦片,

抛出串串欢乐。

啊!瓦片,瓦片,

喜得蹦跳起落,

湖水,湖水,

笑出串串酒窝。

《秋天的来信》

梧桐树

飘下黄叶一片,

缓缓地落在地面。

路边的野菊花

露出笑颜,

草丛里的蟋蟀

拨动琴弦,

蓝天上响起歌声,

飞来一群大雁……

啊!黄叶一片,

是秋天发出的

篇3:从儿童的视角教学儿童诗

儿童诗教学,也就是童诗教育,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启蒙教育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儿童的天性首先表现在一个“趣”字上。一件事物,儿童感觉有趣,才会产生兴趣,才会兴趣盎然地沉浸其中。儿童诗就是这样一种诗歌,它充满童趣,饱含情趣,只要教师有“把儿童诗还给儿童”的意识,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与儿童诗牵手、亲近,进而发现“风景这边独好”。

1. 情境现童趣。

儿童喜欢儿童诗,首先是因为儿童诗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学生打开一首儿童诗,一句一句地用心读下来,诗歌所描写的情境就会在学生的眼前鲜活起来,生动起来,那份童趣便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因此,教学儿童诗的课堂上,教师是不必急于介入学生的阅读活动的,正确的选择是陪着学生一起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当学生读到兴趣盎然时,再引导交流一下自读的初步感受。这时的交流不必深入,只需指向学生最易产生共鸣的那份童趣。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当学生把诗歌读通顺读流畅后,继续让学生读,直到学生读到小脸上泛起会心的甜蜜,才引导学生交流:喜欢读吗?你从诗歌里看到了什么呀?就让那一张张小嘴叽叽喳喳地尽情地说一通吧——哪怕情景的还原是零碎的,对诗歌情景的感受是肤浅的——那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呢!此时,学生已经与儿童诗中的童趣产生共鸣,他的心已经融进了儿童诗富于童趣的情景中了。

2. 想象悟诗趣。

儿童诗那充满童趣的情景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儿童诗都是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加上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在儿童诗中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教学儿童诗,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诗趣,就要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小的船》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可爱?为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是一个多么形象的联想和想象,而“我在小小的船上坐”又是多么大胆的想象,多么美好的梦想。另一位教师在教学《我想》时,引导学生把自己对“小手+桃树枝”“脚丫+柳树根”“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产生的想象与诗歌中的想象进行比较,在对比中使学生深切地体验了诗歌中丰富的想象呈现出的诗趣。

二、流连情意——半勾留为此诗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儿童诗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长,它情真、意善、境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想象、体验入情入境,引导儿童用心灵与诗歌对话,达到沉浸流连的读诗境界。

1. 想象入境。

儿童诗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教学儿童诗的课堂上,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与儿童诗对话,通过文字展开想象的翅膀,丰富儿童诗的形象,感悟儿童诗的意境。一位教师教学《四季》(人教版一年级),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节(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先让学生读读课文,看看插图,再想象雪人都有哪些顽皮的表现。有的学生想象雪人大肚子往前一挺的动作,有的学生想象雪人边做鬼脸边说话,有的学生还想象了雪人用手拍大肚子的神气样儿。在想象中,雪人的形象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丰满了,接下来的朗读就充满情趣了。

2. 体验入情。

既然儿童诗是学生生活的诗意存在,那么,教学儿童诗的课堂上,只要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丰富诗歌形象,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架起儿童诗与学生生活之间的桥梁,就能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实现心灵的对话,情感的共鸣。如教学儿童诗《看电视》(人教版一年级),在充分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一家人看电视时的情景,设身处地地感受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从而沟通了学生的生活体验,真正领会了诗歌所传达的情意。教学《春的消息》(人教版二年级),引导学生把诗歌中的“我”想象成自己,在角色体验入境入情,那份春天带来的快乐便激荡在学生心中,再次诵读诗歌,一张张小脸便“春意盎然”了。

三、展现自我——吐出新诗字字香

儿童诗表现的是儿童的生活,抒发的是儿童的情感,因此,学习儿童诗就成了儿童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具体的言语实践活动充分地表现出来。在课堂上,除了要让学生通过诵读活动充分展现自己对诗歌形象个性化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外,还要引领学生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吐出新诗字字香”的创造活动中展现自我,享受成功。

一位教师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的课堂上,在充分品读诗歌前三节的基础上,呈现第五节诗句,并出示相应的画面,让学生照着诗的样式,展开想象说一说。接着,又引导学生生发开去: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用心倾听吧,你还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呢?很快,学生们成了一个个小诗人:

听听/秋的声音/秋风吹起了口哨/“呼呼”/那是和田野打招呼。

听听/秋的声音/大豆裂开了嘴/“啪啪”/那是给秋天的掌声。

听听/秋的声音/秋雨纷纷飘落/“滴答”那是给水果的甜吻。……

篇4:儿童诗三首

秋天到了,芦苇叶儿黄了,

雪一般的童话呀正在酝酿,

马上就要满天飞扬了;

丹顶鹤高兴了,

头顶上的那轮不灭的太阳,

把秋天点染得那么火旺;

大肚子蝈蝈儿累了,

躺在一片枯草叶上,

我想它还在梦中,

继续歌唱。

飘落的叶儿并不感到伤心,

因为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它是秋的使者;

快到田间看看吧,

你会在秋的童话中,

收割快乐:

听听大豆摇铃的活泼,

看看玉米胡须上的喜悦,

再把向日葵的低头思索,

琢磨琢磨。

假如我有尾巴

赵天鸽(8岁)

假如我有尾巴,

一条猴子的尾巴,

又细又长:

有了它,

我就可以倒挂在树枝上荡秋千,

那该多美好啊!

假如我有尾巴,

一条松鼠的尾巴,

厚厚的、毛茸茸的;

在寒冷的冬天里,

我要把它当作被子盖在身上,

那有多暖和啊!

假如我有尾巴,

一条孔雀的尾巴,

又美又长:

在炎热的夏日里,

我要轻轻舒展我的羽毛,

为小朋友带去阵阵凉爽。

假如我有尾巴,

一条袋鼠的尾巴,

又粗又有力:

有了它,

我就可以跳得更远,

在运动会上为我们班争光。

味道

粉红粉蓝

有一座城堡名字叫做“味道”,

那儿整天飘着快乐的泡泡。

在那儿——

小老鼠和猫热情拥抱,

坏心肠的大灰狼,

一不小心就掉进了聪明的圈套。

兔子和乌龟又要比赛跑,

结果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狐狸吃不到乌鸦后代嘴里的肉,

脑子一转,又想到最棒的一招。

深山林里寂寞又善良的老妖,

在新年夜里,放出了最美的花炮。

就连胖乎乎的猪姥姥,

也穿上了漂亮的红鞋子,

一心想要把舞跳。

你说没有城堡叫做“味道”,

还怪我胡说一气,乱七八糟,

呵呵,要相信不要把头摇。

在那纯真的心灵深处,

请你一定得去瞧瞧。

它是一种奇怪的“味道”,

我不说,你绝对猜不到。

它的名字就叫童话!

篇5:儿童诗三首教学设计 李霞

教学目标:

1、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三首诗。

2、我会通过朗读诗歌,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和美好的愿望。

3、我会通过比较,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阅读诗歌,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2、通过品读领会儿童诗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齐读)再改变为: 童年 是一幅画 画里

有我们五彩的生活 童年 是一首歌 歌里

有我们的幸福 和欢乐 童年 是一个梦 梦里 有我们的想象 和憧憬(指名读)

师:一段优美的文字,转眼间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迚《儿童诗三首》,(学习要高效,目标须先行)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目标。

(二)初读诗歌,走近作者。

知识链接:高洪波 笔名向川,内蒙古开鲁人。有儿童诗集《鹅鹅鹅》《大象法官》《飞龙与神鸽》《喊泉的秘密》《少女和泡泡糖》《吃石头的鳄鱼》《种葡萄的狐狸》《我喜欢你,狐狸》。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人生趣谈》《司马台的砖》《高洪波散文选》《高洪波军旅散文选》。评论集《说给缪斯的情话》。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三)精读诗歌,迚入情境

出示【自学指导一】(先独立学习,再小组内交流,时间5分钟)

1、我能把这首儿童诗,读通顺,读流利。

2、通过朗读我知道《我想》这首诗写了“我”的 个愿望,最令我神往的愿望是

,我仿佛看到。

3、从中我感受到了什么?

4、我能有感情地朗读我最喜欢的小节。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这首诗充满童真童趣,体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齐读诗歌。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和《如果我是一朵雪花》

(一)出示【自学指导二】

1、自读《童年的水墨画》和《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童年的水墨画》分别描写了

在街头

的孩子,在溪边

的孩子,在江上

的孩子,从中我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2、《如果我是一片雪花》分别描写了“我”飘落在、、。从中我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

(二)理解大意

1.生自主学习,指名汇报。

2.教师随机板书:“街头读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小河里、广场上、妈妈的脸上。

3.分组读诗。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读了《童年的水墨画》和《如果我是一朵雪花》这两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四)鉴赏写法

1、默读这三首诗,比较《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如果我是一朵雪花》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2.交流感悟。

(五)比较异同

相同:都表现了儿童生活的快乐,自由自在童真童趣和丰富的想象力。

不同:《我想》、《如果我是一朵雪花》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童年的水墨画》,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的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3、儿童诗的特点:

盎然的儿童情趣、丰富的儿童想象、天真而纯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4.小结:

三、拓展延伸

山村孩子的画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四、作业小超市

1、模仿这三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2、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

五、板书设计:

我 想:

汲 儿童诗三首

街头阅读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篇6:儿童诗——《金波儿童诗精选》

春姑娘摇响了雨铃。

天空飞过雁阵,

湖水睁开了亮眼睛。

我听见蚯蚓在耕耘,

我听见蒲公英在播种。

蛋壳裂开了,

小鸟呼唤着母亲。

树枝上绽开新芽,

远远近近一片绿蒙蒙;

啄木鸟飞来飞去,

在为每一棵大树叩诊。

在热闹中,在宁静中,

我听见春天已经来临。

学生闭起眼睛静静地听,边听边想象,听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好象看到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北飞;我好象听见春雨滴答滴答落下的声音;我好象看到风一吹,蒲公英在天空中去远方旅行;我好象看到小树都长出了嫩芽;我好象听见啄木鸟正在给大树治病发出“笃笃笃”的声音……)学生说的多好呀,有的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接着让学生自己带着刚才的理解来读这首诗,自渎、齐读,跟着音乐读。在一遍遍的朗读中积累了语言,发挥了想象,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在学习《小树摇曲》这首诗,

小树摇曲

小树

在春风里摇,

绿了嫩芽,

绿了树梢。

小树

在春风里摇,

红了花蕊,

红了花苞。

它召唤来

爱唱歌的小鸟,

和它说:

等我长成大树,

狂风来了,

也吹不倒;

你就在

我的枝叶间,

筑一个温暖的巢。

主要通过自渎,背诵,仿写来完成,欣赏《花朵开放的声音》

花朵开放的声音

我坚信

花朵开放的时候,

有声音……

它们唱歌,

演奏音乐,

甚至欢呼、喊叫。

蜜蜂能听见,

蝴蝶能 听见,

那只七星瓢虫也能听见。

我却听不见。

我摘下的鲜花,

已停止了开放。

主要通过自读感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懂为什么蜜蜂、蝴蝶、小瓢虫都能听到花朵开放的声音,而我却听不到,是因为

“我摘下的鲜花,

已停止了开放。”

开始,学生都认为,蜜蜂、蝴蝶、小瓢虫是小动物,所以能听见,我们是人所以听不见,在自渎、指名读、听老师读的基础上,学生就读懂了,原来蜜蜂、蝴蝶、小瓢虫会为花朵传播花粉,所以他们能听见,而我摘下了花,花朵就没有了生命,所以我听不见。我又问:那你能听见花朵开放的声音吗?你能听见他唱歌的声音吗?很多学生都说:“能”,因为,我只看看它,摸摸它,闻闻它,而不去伤害它,所以我能听见它开放的声音;还有的说我不仅不去摘,而且也不让别人去摘;还有的说……

在读读、背背、说说中我们的课结束了。

篇7:儿童诗

泉水

泉水碧如玉,

奔流在人间。

纵然纷飞去,

不留一道痕。

秋野

开门见原野,

一望绿无垠,

旷暑秋风起,

飘飘黄叶飞。

星辰

昨夜看星辰,

满天星如雨。

闪耀似明珠,

不言亦不语。

绿竹节节高,

高洁乃绿竹。

疾风吹不倒,

暴雨不屈服。

洁白如雪花,

轻薄如蝉翼。

虽然体积小,

用处可大了。

麻花

麻花麻花麻麻花,

何物为麻花?

似麻似花,

非麻非花。

香香甜甜,

酥酥脆脆,

辫子似的乃麻花。

山水

青山烟雨蒙,

微雨晚来风。

白浪奔涌来,

篇8:儿童诗——《儿童诗三首》

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诗歌教学有明确的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那么儿童诗的教学如何达到课标的要求, 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呢?我就以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的教学为例, 谈谈一年级儿童诗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诗是诗, 是诗人特定情境里的触情之语, 要想儿童真正走进诗人的艺术世界, 教师就要创设教学情境, 触动儿童的情感, 为儿童开启进入诗歌世界的大门。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生活阅历少,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七到十分钟, 思维直观、具体、形象, 但他们好奇心重, 那么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音频、挂图、教师语言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小小的船》时, 我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见过什么船?”孩子们立刻说出“轮船”“帆船”“龙舟”等许多答案, 课堂气氛活了起来。然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了各种船只的照片, 孩子们认真地看着。这时我又问:“那你们见过月亮船吗?”孩子们被我问住了, 但他们被激起了兴趣, 都想看看月亮船。接着用多媒体出示了课文的插图, 让孩子们对比之前看过的船只图片, 说一说月亮船和别的船有什么区别?接着我播放儿童歌曲《月亮船》, 让孩子们坐着月亮船一起去天上看一看。

二、强化朗读, 品尝韵律之美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儿童诗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构思新颖、感受细腻, 洋溢着韵律之美, 读起来朗朗上口。但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小, 孩子“能读”儿童诗, 但不能“读通”“读顺”。在自读儿歌前, 我让学生先说一说遇到生字怎么办, 让学生初步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接着我让孩子们自读儿童诗, 对诗歌有初步的感知。我们一直提倡“读中学, 读中悟”, 儿童诗的教学也可以以读代讲, 因此我在教授《小小的船》时进行了范读, 使孩子们感受了儿童诗的韵律美、意境美的熏陶。

经过自读、正音、教师范读后孩子们自读时, 他们已经能读通诗歌。但是怎么“美”读儿童诗, 却还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小小的船》里有一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里我用PPT出示去掉“只”字和原句的对比, 让学生读一读, 说说为什么课文要加“只”字, 学生比较朗读后就能感受到加上“只”读起来更加顺口, 这就是诗歌的韵律,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不必去进行深奥的讲解, 只需要让孩子从读中体悟。

当然单纯的朗读训练未免乏味, 教师可以让孩子看图读、表演读、配乐读, 这些配合多种感官的朗读更符合一年级的孩子的特点。

三、展开想象, 发掘创作潜能

回顾我们平时的儿童诗教学, 只是停留在读的阶段, 但是儿童是折翼的天使, 想象则是他们飞翔的翅膀, 都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周作人先生就曾说:“儿童没有一个不是拜物教的, 他相信草木能思想, 猫狗能说话, 正是当然的事。”现在的儿童诗分两类, 一类是成人为儿童所作的诗, 还有一类则是儿童自己写的诗, 其中不乏许多优秀之作。那么一年级的孩子们适合作诗吗?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这需要我们教师的点拨和指导。

再说说《小小的船》的教学, 我播放《小小的船》的曲子, 让学生闭眼想象, 坐着月亮船在天空都看到了什么?闪闪的星星像什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只要学生的想象有合理的成分都给予肯定。然后我先让学生进行词组练习:白白的 ( ) , 黑黑的 ( ) , 大大的 ( ) , 胖胖的 ( ) 等, 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组词说一句话, 然后再尝试扩句。有个孩子说:“白白的云朵是天空的棉花糖, 红红的太阳照着它, 风宝宝一来追着要吃掉它。”有的孩子说:“胖胖的小狗有一身白白的毛, 胖胖的小狗甩着长长的尾巴, 胖胖的小狗是我的好朋友。”虽然这些只是孩子们质朴的语言, 还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中的诗句, 但是如果教师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训练, 谁说孩子们不能出口成诗呢?当我们激活了孩子的想象, 让他们在想象中有自己的见解, 可能幼稚, 却是童心的自然流露。对低年级学生来说, 这就是创新, 教师要保护这种可贵的童真。

总而言之, 教无定法, 重在趣味, 在儿童诗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位,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诵读感受韵律之美,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勇于创新, 这样才能帮学生叩开儿童诗的大门, 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的艺术殿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郑光华.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教学四种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 (34) .

[3]郭蓓.让儿童诗浸润童年[J].基础教育与研究, 2015 (9) .

篇9:儿童诗三首

周淑红

妈妈是姥姥的宝宝

我是妈妈的宝宝

布娃娃是我的宝宝

花朵是花园的宝宝

蜜蜂是花朵的宝宝

大家都是太阳的宝宝

听故事

张力曼

雨滴给草地讲故事

听着听着,草地就绿了

飞鸟给天空讲故事

听着听着,天空就蓝了

浪花给海洋讲故事

听着听着,海洋就睡了

爸爸给我讲故事

听着听着,我就长高了

最高兴

周淑红

草原上的青草多了

哞哞——咩咩——

牛羊最高兴

河里的鱼儿多了

喵喵——喵喵——

小猫最高兴

盆里的骨头多了

汪汪——汪汪——

小狗最高兴

身边的小朋友多了

嘻嘻——哈哈——

宝宝最高兴

作者简介:

周淑红,1969年出生,河南省新密市人,现为河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员。1992年,女儿的出生让她有了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并一直致力于儿童诗和儿歌的创作,曾在《儿童文学》《小学生拼音报》《语文报》《郑州晚报》《大同晚报》等多种报刊发表儿童诗作品,出版有儿童诗集《云的心事》《怕痒的小树》《花骨朵·树的纽扣》。

篇10:儿童诗

1小老鼠

小老鼠子,

小眼珠子,

小小个子,

就长胡子。

2冬天到

冬天到,冬天到,

到处雪花飘。

小伙伴们打雪仗,

打来打去真热闹。

3蝴蝶

小蝴蝶,

真漂亮,

花丛中,

采蜜忙。

4肥皂泡泡

肥皂泡泡

轻轻飘飘

五颜六色

飞得真高

5大树

大树伯伯,

身体胖胖,

一到夏天,

送给人们阴凉。

6字典

字典是位好老师,

帮助别人最无私,

你有生字不认识,

它会很快告诉你。

7爱护地球

地球是我家

卫生靠大家

垃圾不乱丢

多种草和花

8小乌龟

小乌龟,游啊游

见到危险就缩头

冬天睡大觉

篇11:儿童诗

天蓝蓝的,水清清的,

鸟儿唱出悦耳的歌谣,

小溪奏出欢快的歌曲,

一切似乎都在为我踏入中学的大门而高兴起来了!

上了中学以后,

新的集体,新的班级,

都给我带来了新的感受。

学习任务增多,

压力固然山大,

面对这新的困难,我要对自己说:

困难算不了什么,

因为我不再是小学生了!

上了中学以后,

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多与时间的紧迫,

挫折也接踵而至。

但是,我相信

挫折不会将我击垮,

只要我有足够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

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因此,我想对自己说:

挫折算得了什么?

因为我不再是小孩子了!

在这一段生活中,

老师的鞭策与教育、

同学的团结与友爱、

家长的关心与呵护,

都在时刻鼓励、激昂着我,

使我在成长的道路上

越过了一道又一道艰难的坎。

中学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调色板,

也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山路;

中学的生活是色彩斑斓的五彩池,

也是一箱埋藏在深渊的宝藏;

中学的生活一轮是洁净的明月,

也是一条湍急的河流。

我的中学生活由我主宰,

因为:

篇12:儿童诗《我想》

中卫二小

五(2)班

王文杰

指导老师

常玉琴

我想把眼睛 装在森林中。看着猴子们嬉戏,瞧着蚂蚁们储存冬粮,看啊,看—— 看出秋天的累累硕果。

我想把耳朵 安在草原上。聆听骏马嘚嘚的声响,细听溪水哗哗流淌的声音,听啊,听—— 听出草原的生机。

我想把鼻子 留在树林旁。闻着小花那扑鼻的芳香,闻着蜂蜜那诱人的甘甜,闻啊,闻—— 树林是我的天堂。

篇13:创作从儿童诗开始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编排了《雨点》和《鲜花和星星》两首现代儿童诗。我希望以此为契机, 开始尝试将诗歌教学由单纯学习、赏析向自主联想、创作转变。

一模仿是创作的“引路人”

儿童诗《雨点》是巧妙地将雨点的旅程安排进水域的变化之中。拟人化的写法让学生既感受到雨点的调皮, 又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不同的水域特点:池塘是安静的, 河流是奔涌的等等。当学生完全理解并借助朗读体会诗歌的乐趣后, 我的实验才正式开始。“小朋友们, 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的思绪开始让雨点乱飞:房顶上、马路边、草丛里……“雨点在那里干什么呢?”“雨点落到雨伞上, 在雨伞上玩滑滑梯!”“雨点落到花苞里, 在花苞里做香香的梦!”……学生的话语充满童趣。但是, 最让我吃惊的还是一个幼时患过脑瘫的孩子, 她站起来, 慢慢地说“雨点落在房顶上, 在房顶上看风景!”我自愧不如, 孩子才是真正的诗人。我趁热打铁, 煞有其事地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纸, 让学生当小诗人, 把自己的作品认真地写下来, 大声地读出来。学生们的小脸红红的, 那是第一次当小诗人的激动。学生们的字写得特别认真, 那是第一次当诗人的责任。学生们朗读自己作品时声音尤其响亮, 那是第一次当诗人的自豪。

《鲜花和星星》是著名儿童诗作者金波的作品。他将儿童的天真可爱融入了简短的诗句中, 让学生们一读就明白了鲜花美、星星多。学生们课上还争论着到底是鲜花多, 还是星星多。争论的结果是鲜花和星星都很多。我追问, 生活中还有什么像鲜花、星星那样多的呢?答案千奇百怪、包罗万象。那你会像金波爷爷那样写一写吗?学生们有过一次当小诗人的经历, 这次驾轻就熟, 张嘴就来了:我最喜欢春天的小草:这儿一棵, 那儿一棵, 真比路旁的野花还多。最有趣要算这一句:我最喜欢满冰箱的冰淇淋:这儿一个, 那里一个, 真比存钱罐里的零钱还多。最富有诗意的是郝××同学的作品:我最喜欢我头上的麻花辫, 这边一甩, 那边一甩, 真比海盗船还快!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把头摇得比拨浪鼓还快的小姑娘, 两条小辫儿甩得飞快!小姑娘哪里是甩小辫儿, 她是要把快乐甩出去呀!

每一首儿童诗都是学生们模仿创作的佳品。教师把教材用好、用活, 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本身, 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孩子如何用自己的语言传情达意。

二想象是创作的“助跑器”

一册语文书就只有几首儿童诗, 是不是教完了就将“诗歌教学”实验搁置一旁了呢?非也!我会在很多课文中寻找儿童诗创作的机会。比如, 教学完《这儿真好》一课后, 学生都能明白荒岛变绿岛的原因, 都替小熊高兴。我抓住契机, 问:“这儿真好!这儿好在哪里?”请学生先画一画 (事先发放了一张荒岛图) , 再在图的空白处请学生自由创作儿童诗《这儿真好》。结果, 图上荒岛变成了绿岛, 诗歌更是给图画锦上添花。“这儿真好!有高高的椰树, 有鲜艳的花朵, 有蓝色的大海, 还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同样,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创作的《世界多美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们创作儿童诗《世界多美呀》:世界多美呀!天空是蓝湛湛的, 树木是绿茵茵的, 小河是碧澄澄的, 太阳是红彤彤的, 雪地是白茫茫的, 稻田是金灿灿的……如果不是下课铃响了, 怕是要创作一首长诗吧!

三阅读是创作的“大本营”

学生在课堂上的创作是智慧的集中体现, 要让这样的灵感始终保持, 只靠品析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 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很有必要。苏教版《新补充读本》是与苏教版教材配套的课外补充读物。其中, 儿童诗较多。学生们喜欢读, 爱读, 更爱朗诵。《七彩语文》也是全国最早发行的语文配套阅读期刊, 其中刊载了许多著名儿童诗作家的作品。乾隆的进士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题词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儿童诗创作也是如此, 读得多了, 水满则溢, 学生出口成诗也不奇怪了。

引导学生创作诗歌只是我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小小的尝试。江苏省特级语文教师管建钢老师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作文教学为突破点, 以“文心”技巧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 培育学生写作上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和作品意识;以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为作文教学的核心要素, 认为写作兴趣是写作的第一能力, 写作意志是写作的第二能力, 让学生有兴趣写、有意志写是写作教学上的最重要的事情。老师应该是学生作文的把脉人、处方人, 要以作文教学为突破点, 指导学生进行融入整个作文教学活动的大面积阅读:学生在写作的指引、指向下的高品质阅读, 发动一场指向“写作”的阅读的教学改革。一年级的诗歌创作教学还达不到管老师所说的作文教学高度, 但是, 我会在课堂上渗透这种思想, 让学生有创作的兴趣和欲望。这种自主创作的意识如果越来越强, 将会变成影响人一生的写作习惯。我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只是把课文当成一个范例, 学生通过学习范文不仅感受到文字的美, 感受到文字透露的情, 还能学会这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来抒发自己的心情, 这才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为此, 我在努力中!

摘要:情智教育呼唤以“情”启“智”。笔者在教学中依托儿童诗的教学创设情境, 启发智慧, 激发灵感, 让学生体验从学习儿童诗到创作儿童诗的不同学习感受。尝试从低年级开始“思维大爆炸式”的语文基础训练, 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儿童诗,创作,阅读

参考文献

[1]孙双金.孙双金与情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篇14:儿童诗:激活儿童的诗意表达

一、 选文应童趣盎然

儿童的世界一花一草都是精灵,她们会说话,会唱歌,会思考,会流泪,更别说那些神气活现的小动物,都是孩子的宝贝。林良有三首关于《蜗牛》的组诗:

(一)别的动物快是快/但是墙头上有些什么/谁也没我知道得多/—蜗牛说。

(二)不要再说我慢/这种话我已经听过几万遍/我最后再说一次/这是为了交通安全。

(三)我走路,不算慢/请拿尺子量量看/短短的一小时/我已经走路五寸半。

孩子读到这样的诗时,难掩心中的喜爱。同时也发现诗歌自由表达的特点。以自由表达童趣的诗歌范文为依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小蜗牛/你这么小/要是/我也变得这么小/什么时候/到你家去作客呢?

二、 选文要能激发想象

低年级儿童喜欢新奇、有趣的题材。因此,选文旨在给孩子一个依托,激发想象、开拓思维。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二年级学生的现有水平。

譬如,在阅读梁上泉的《太阳》一诗后,学生写出了这样的诗:

在河边/太阳是被芦苇挠出来的/在荷塘/太阳是被荷花映出来的/在水乡/太阳是被渔夫捞出来的/……

在黎明/太阳是被妈妈的吻亲出来的/哦!/整个世界是被太阳照出来的。

从上文可见,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升。诗的感觉孩子正慢慢体悟,孩子的语言表达、想象思维在诗歌写作中得到了训练。

三、 选文要有路可循

儿童的语言表达少不了两个积累:一是生活的积累——自观察体验;二是语言的积累——自文本阅读、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运用语言就要激活积累。在阅读、想象、说话综合课中,儿童进入优化的生活情境,他们平日通过观察积累的有关世界、生活的表象和画面被体验、重组,以至构建新形象,从而形成新的语感生长点。而一旦这些积累被恰当的言语形式所激活,便会聚集起来,燃烧起来,语言表达带领学生进入无比兴奋的境界。

因此,这里的有路可循有两层含义:

1. 循生活之路。生活给了学生丰富的信息来源。越贴近学生生活,走近儿童内心,越能激发学生的表达,甚至创造欲望。在学生笔下,优美的语言,别出心裁的内容如清泉般涓涓流淌。如圣野在《孩子的世界》组诗中有这样一篇《说我像啥》:

爸爸妈妈/说我像啥/蹦蹦跳跳地过来/像只小兔子/爬上爸爸的脖子/像只小猴子/“嘟”的一下飞开/像只小鸽子

小诗言简意赅却饱含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学生在读诗的同时,唤醒了他们与亲人在一起的画面。同时,小诗的结构清晰,运用了比喻句,后三句第一行写做什么事,第二行写像什么。诗的格式上也一目了然。在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学生有了这样的表达:

爸爸妈妈/说我像啥/在床上滚来滚去/像只小猪/在沙发上跳跃/像只青蛙/在跑道上跑步/像匹小马

语言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学生情感的体验。学生与儿童诗情感的共鸣点就是语言的生長点,所谓“情动于衷而发于外”。

2. 循句式之路。针对低年级学生猎奇的心理特点,选文有趣是主要,求真、向美也必不可少。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做好必要的铺垫。因此选文要有路可循,仿照句式,拓展练习。

儿童诗反复性语言在学生语言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非常独特。儿童发现规律后,会积极主动地运用。

从上面学生仿写的小诗可以看出,孩子既能抓住事物特点,也能抓住语言之间不断反复的规律性。找到规律性后,孩子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表达如行云流水,读起来让人会心一笑。字里行间充满了家庭的温馨。同时,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篇15:儿童诗

总觉得我们班学生语文基础差,应变能力比较弱,所以上课时,我总不敢放手,不敢把课堂交给学生,不敢退到引导者的位置。我总扮演着灌输式教学角色,一口一口地给学生喂食,生怕他们不会吃,吃不饱,消化不好。

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堂语文课下来,不仅自己感觉疲惫,还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让他们变得更笨拙,在新鲜事物面前,反应更迟钝,更让人揪心。我虽心里明白这些道理,可一旦真正要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时候,我又不能像先前想得那样坚决了,开始犹豫动摇了,因为内心里,实在怀疑学生的能力,实在不敢放手,就怕他们学不会。哎,当老师以后,真觉得自己时常在扮演爹妈的角色,想让学生学会独立,却狠不下心来看他们学走路,怕他们跌着疼着,心里有时真是非常矛盾焦急,却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担心自己处理不好放手跟不放手之间的关系,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孩子们的学习。

辗转反思之后,我决定加大放手的力度跟宽度,选择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预习之后,自主探讨解答。这篇略读课文是《儿童诗两首》,我交代了预习要求以后,准备聆听他们的发言。

《儿童诗两首》中,第一首诗是《我想》,这篇课文比较简单,通俗易懂,理解起来应该不难,我怀揣着这样的想法聆听学生的发言。果然不出所料,学生们的反应积极热烈,而且理解到位。当我抛出“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时,学生的发言更加积极到位,各抒己见,有理有据。第二首是《童年的水墨画》,该标题下有三个小标题,是三首独立的小诗,构成了一篇独立的诗篇。第一小节的诗目是《街头》,这首诗必须细读才能品出味道,我担心学生们抓不住重点,品不出味道。课堂上,见学生似乎摸不着头脑,我心里急了,几乎要把答案公布了。关键时刻,我忍住了,因为我看到后排的几个学生显得跃跃欲试。我赶紧提问,哎呀,真好,他们不仅回答正确,而且理解得比我想象得要到位,有趣味。接下来是《溪边》,当我询问:“为什么人影会碎了?”的时候,郑伟东居然会回答:“因为鱼儿上钩了。”我一听这话,心里高兴极了,我没想到他能这样机敏。这首诗里,并没有直接说到“鱼儿上钩”的语句,能这样回答,说明他思考了,理解了。最后一首是《江上》。一开始,学生们还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让他们小组自由讨论发言后,再统一汇总上报。这样的程序以后,学生们的问题少了,原先很多的问题他们都已经解决且非常明了。剩余的问题,我依然让学生自主探讨解答,效果依然不错。在他们显得特别有阻碍的地方,我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有恍然大悟的愉悦感,师生均受益匪浅。

篇16:儿童诗

天空中,一朵朵雪花,在飘„„ 北风里,一只只鹅乌,在叫„„ 大树下,弟弟举起了弹弓,在瞄„„

惹恼了冬爷爷,把弟弟的鼻子,捏红了。

水果们的晚会

窗外流动着宝石蓝色的夜,屋子里流进来牛乳一样白的月光,水果店里的钟当当地敲过了十二下,美丽的水果们就都一齐醒过来,请夜风指挥虫儿们的乐队来伴奏,这奇异的晚会就开了场。

第一个是香蕉姑娘和风梨小姐的高山舞,跳起来裙子就飘呀飘的那么长: 紧接着是龙眼先生们来翻筋斗,一起一落地劈啪响; 西瓜和甘蔗可真滑稽,一队胖来一队瘦,怪模怪样地演双簧;芒果和杨桃只会笑,不停地喊好,不停地鼓掌。闹呀笑呀的真高兴,最后是全体水果们的大合唱,他们唱醒了沉睡着的夜,他们唱醒了沉睡着的云彩,也唱来了美丽的早晨,唱出来了美丽的早晨的太阳。

记忆里永远的童年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

长大了你就可以去远方

走过很长很长的人生路

踏遍万水千山

那时候,我就盼呀盼„„

盼望自己快快长大

长大了就可以像大人一样

去远方

走过很长很长的人生路

踏遍万水千山

童年童年

记忆里永远的童年

常常在我的梦里展现

它美丽也温馨

它纯洁

也快乐

撑开我的小蓝伞

风起了,雾来了 窗外一片雨涟涟 不要怕 不要急 撑开我的小蓝伞 哇 又是一个蓝天 蓝天上,有那 飘动的云烟 蓝天下

有我欢乐的笑脸 伞外 雨声如箭 滴滴答答

好像是谁在上课发言 伞下 心如清泉 丁丁当当 唱起歌儿来 嘿 却不知

雨什么时候早已下完

小麻雀立在枝头

谁都怕冬天 说 冬天冷 小麻雀却说不 在光秃秃的树丫上

朗诵小诗

谁都说 冬天难看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小麻雀立在枝头 给寂寞的老树 添上一片 会飞的叶子

走过绿森林的老树

今夜的风中

有青草的气息飘浮 月儿躲在云背后

叫我看不见远山的小路那森林里的小动物 会不会都已睡熟 绿盈盈的草坡上 是不是

又开了一朵蘑菇

蘑菇有圆圆的小脑袋 打着雨伞 依着大树 点点头 送来一阵清香 招招手 好像在说 愿意跟我去远足 云把月光吐出 照亮高高的楼屋

妈妈 假如我打着小伞 走过绿森林的老树 会不会

也变成一朵蘑菇

眼睛

在洁白洁白的纸上 我画下一双眼睛 这双眼睛 充满了阳光 充满了星星 充满了鲜花

它,永远不会流泪 为了让这双眼睛 永远充满阳光 充满星星 充满鲜花 我在心中

画下了另一双眼睛 这双眼睛

没有见过阳光 没有见过星星 没有见过鲜花

它,流干了所有的眼泪 在洁白洁白的纸上 我画下了一双眼睛

儿童短诗-山

山1

山要找鸟儿玩,鸟儿拒绝他。山要找风而聊天,风儿溜走了。只留下

山愣愣的站在那里。

山2

山静静的站着,云在他的头上玩捉迷藏,远山过来和他拉拉手,风儿为他唱唱歌,他虽静,但是不寂寞。

山3 山!

是一个不会长大的孩子。山!

是一个爱穿绿衣裳的姑娘。山!

是我向往的地方。

山4 白天想找太阳玩,晚上想邀月亮游戏,却长不高,只好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月亮。

山5 山

永远长不大 一年到头 都穿着绿衣服 静静地站在那里 任风吹,任与打 他都不怕

合欢山

冬天到了

雪山是个大刨冰 白白的雪花 堆的好高

大人小孩老远跑来 看这堆刨冰

蒲公英不说一语

那远了又远了的 那近了又近了的 白色的 一絮又一絮 茸茸的 又轻又淘气 哦 这是

蒲公英的花季 满天满地 落着她的行迹 染了你的睫毛 碰了我的鼻翼

还紧紧沾着我的裙子 不弃也不离 这小绒球

这白茫茫的奇迹 你是盛夏的相思呢 还是冷冬的回忆 蒲公英不说一语 眨眨眼 与我亲昵

星星和月亮

月亮要困了

星星在旁边吵闹 吵的月亮睡不着

所以月亮一夜没合上眼睛

妹妹的红雨鞋

妹妹的红雨鞋,是新买的。下雨天,她最喜欢穿着 到屋外去游戏,我喜欢躲在屋子里,隔着玻璃窗看它们 游来游去,像鱼缸里的一对 红金鱼。

妹妹的围巾

雨停了,妹妹拉着我 一直往外跑——

手指着远远的一棵树,树上挂着的彩虹; 她说:那是我的围巾,从我窗口飘出去的。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乐颠颠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婆婆,婆婆,这是只会唱歌的蝈蝈,在我上学时,好让它替我给您唱歌。歌声会把您领进山野,看到小溪里滚动的清波,闻到山花扑鼻的芳香,听到百乌齐鸣的欢歌。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您听,它唱得多好,蝈蝈,蝈蝈,蝈蝈蝈„„

你会不会等在窗口

冬天还没有来 小燕子却要走了 立在窗前叫啾啾 让我心里难受

小燕子你是去移民吗 什么时候再回流

你要好好跟着妈妈走 不要迷路 让我担忧 小燕子仍在叫啾啾 好像在说

春天她一定来叙旧 只是 那时候 我会不会 还等在窗口

清晨

一大早,邻居的晒衣绳就拉过来,很友善的—— 像握紧的手,结在我们家的栏杆;然后 用洗净的衣物挂上 散发着,肥皂泡沫的 芳香。

春天的早晨

开始鸣叫时,好像在 很远

很远的地方。只是 一会儿的工夫 就看见,它们飞来 在我窗前。用它们小小的

小小的嘴尖,拨弄着,拨动着,阳光,垂挂成

金黄丝绸的窗帘。

夏天爱什么

秋天喜爱

把树上的黄叶抖掉,冬天喜爱

给小河贴上冰的封条,春天喜爱

撒处处花花草草,夏天喜爱什么? 只有我知道。

我知道

夏天爱吹口哨。你听:

“知了„„知了„„” 一只蝉儿,一只口哨,吹得多么热闹。

野花

野花在野草丛中 东一片,西一片 像小精灵的脸 对着我和妈妈笑 有雪白雪白的星星花 有金黄金黄的太阳花。

小精灵们抬着圆脸 一个劲往外钻

想让我们将它们带出原野

我们摘了许多许多 拿在手里 回头看看

留下的野花还是 东一片,西一片 还是许多许多。

我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呀,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呀,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呀,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我想把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月亮冷了

天冷了

月亮弟弟没衣服穿 他一定很冷 风伯伯

快把云衣服送来 给月亮弟弟穿上

爱照镜子的月亮

月亮爱照镜子 每经过河边、湖边

他都不忘记留下自己的影子 看看今天

是胖了?还是瘦了?

晚霞二首

晚霞1

晚霞是漂亮的布 如果我能把它裁下来 一定要做一件漂亮的衣裳送给妈妈 晚霞2

黄昏的天空 红通通的

像醉了酒一样 我的脸

也是红通通的 也像醉了酒一样

窗前,一株紫丁香 作者:滕毓旭 踮起脚尖儿

走进浓绿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做伴。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你唱歌,帮你解除一大的疲倦。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快放下教案吧,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

儿童诗歌两首

会笑的星星

天蓝蓝,海湛湛,老师眉儿弯弯,像小船像月亮,一双眼儿水汪汪,我们笑时她闪闪。

学画画

东瞅瞅,西看看,瞄瞄老师,在干嘛? 写写,描描,画画„„ 竟滚出一个大南瓜!

瞪瞪眼,描描„„画画„„ 瞅瞅,看看,老师笑啦: 好家伙,真是一个小画家!我乐得„„像开了花!

夜航机飞过

夜航机亮着灯,从我们城市上空飞过。上面坐着我的爸爸吗? 我在院子里跑着叫着。爸爸已经来信,他将要出国工作。

他可看到我们的城市? 看见这满城灯火?

我把小橘灯举得高高,好让爸爸看见我„„ 飞机像一颗流星飞远了,夜空只有轰隆隆的声音回响着。多像爸爸那深沉的男低音,在天上唱了一支歌。白墙上的黑手印儿

作者:李少白

马路上跑来小秋秋,边走边跳边拍球,球儿碰着果皮箱,咕噜噜——滚进污水沟。秋秋好不容易把球捡起,污水却沾满了双手,他望着白墙想了个办法,“啪!啪!”两巴掌,手印儿壁上留。说来也真奇怪,这手印儿老爱缠住小秋秋,不知要找他做朋友,还是和他做对头? 秋秋上学打这儿经过,手印儿向他招招手: “喂!快来呀,我的好朋友„„” 秋秋回家排队走,步子迈得雄赳赳,手印儿朝他摇摇手:

“哼!别装蒜,羞!羞!羞!” 秋秋打定主意,绕开手印儿,马路那边走。哪知,手印儿远远朝他指—— “是你,是你!别溜,别溜!” 秋秋挺起脖子偏着头,可还是免不了转头瞅一瞅,呀!手印儿像举手告老师: “瞧!是秋秋让我在这儿出丑!” 夜晚,秋秋睡在床上,拳打脚踢,又喊又吼,妈妈把他摇醒,他说:“黑手印儿抢我的球„„” 是呀,好孩子干了不光彩的事,心上总像压着块大石头。秋秋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把这块心上的石头搬走。

„„这天,大家看见墙下有个孩子,踮起脚,昂着头。

用小刀轻轻把那黑印儿抠,一脸盆石灰水放在身后。过路的一位阿姨说: “看!多么可爱的小朋友。” 这时,秋秋的脸红了,你说他是高兴,还是害羞?

儿童诗歌:夏天爱什么

秋天喜爱

把树上的黄叶抖掉,冬天喜爱

给小河贴上冰的封条,春天喜爱

撒处处花花草草,夏天喜爱什么? 只有我知道。

我知道

夏天爱吹口哨。你听:

“知了„„知了„„” 一只蝉儿,一只口哨,吹得多么热闹。

描写雨的儿童诗

小雨滴

顽皮的小雨滴 一个接一个 从云里跳下来 跳到屋顶上 被屋顶踢下来 可怜的小雨滴 一个接一个 从屋顶跌下来 跌到树叶上

下雨1

从天上 掉下来 哗啦拉

吓跑路上行人 也叫车儿躲藏 云阿姨 为何事 伤心落泪 到我家

下雨2

使我不能去钓鱼 使我不能去玩水 使我成了落汤鸡 使我成了电视儿童 使我又被爸爸 输落了一顿

雨1

像好吃的果汁 树儿花儿最喜爱 都张开嘴巴 在喝他 这样才能 快快长大

雨2

一根一根 小小的 细细的 像针一样 可不可以 替我缝一件 透明的衣服

雨3

点点滴滴的 打在我的身上 像蚊子咬

像很多的小针刺 像很多的弹珠 再攻击我小雨

小雨乘着飞机,飞到东飞到西。到那世界各地去,一旦到了目的地,不用伞来跳下去。

描写植物的儿童诗

仙人掌

住在没有水的 沙漠里

只好伸出很多的手 向四方说: 给我水

描写动物的儿童诗

狗和猫

“好!好!” 谁在叫 原来狗

在向猫打招呼呢 猫不知道做了什麽 亏心事 看到狗就叫 “妈呀!妈呀!”

儿童诗歌:雪花姑娘

作者:佟希仁

玉一样纯净、洁白,鹅毛一样轻盈、飘洒。一片、两片、千万片,像春日纷谢的梨花。我——小雪花,从苍茫的天际飞来了。身穿一件银色的衣裙,走起路来:沙沙,沙沙„„有人把我比作白胡子爷爷,怀中抱一只神奇的宝匣。说我用手轻轻拉开,世界就变成银色的天下。其实我根本没有这种魔法,这是童话家故意要夸大,我只是一个勤劳的小姑娘,工作起来热心。泼辣!每年我要来北方大地旅行,走遍平原、沃野、山沟、河汊„„ 越寒冷的地方我越喜欢,热带地区我可害怕。梅花见我就眉开眼笑,脸上的酒窝儿溢彩霞。我给麦苗送去松软的棉被,让它明春献出闪光的金塔。我最恨田间的害虫,它们为非作歹,损害庄稼。吹口寒气将它们全都冻死,对坏蛋就得狠狠惩罚!茫茫林海,有我光临,立刻绘上北国边塞的图画。千里雪原,红星闪耀,巡逻队的马蹄扬起银色的浪花。我走到宽阔的河坝,将它们的玻璃窗轻轻叩打。看冰下的鱼儿是否游水,看过冬的青蛙是否睡下? 我悄悄来到学校操场,和下课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他们放滑雪板,堆雪罗汉,一个个玩得汗水湿透衣褂。夜里,我不怕疲劳,跑到闪光的玻璃窗下。看孩子们翻着书页的波浪,备着耕耘科学的犁铧。忽然,有两个红领巾,急急忙忙地跑来了。他们又小心翼翼地 将我放在显微镜下: “快来观察、观察,多么美丽而又有诗意啊!我敢说这六角形的结晶体,是世界上最奇异的鲜花!”

“听说,火星上的雪是红色的,雪花飘落一定像片片桃花。若是用雪水灌溉庄田,一定红浪翻滚胜似彩霞。”

“我长大要去冰山融雪发电,用积雪改造沙漠、山洼。要请这位奇妙的小姑娘,也来建设我们伟大的国家!” 我听了,乐得神采飞扬,愿交给阳光将自己融化。化作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去染绿青山,去催开百花!

儿童诗歌:帆

拄着长长的拐杖,穿着洁白的衣裳,一个老人踩着波浪,慢悠悠地走向远方。

芭蕉树

喜欢热,害怕冷,可是,为什么

浑身都举着大伞?

夕阳

太阳公公走了一天,累得面红耳赤。

他跳到清净的河中,把一天的疲劳浴洗。哎呀!他不见了,是不是沉进了湖底? 不!他扎了一个猛子,第二天又从湖东岸冒起。

棕榈树

向着雨水,向着太阳,伸出一个个 绿色的巴掌。

棕搁树,你要什么? 快快对我讲。

太阳的金线亮闪闪,雨水的银线闪闪亮,我用金线和银线,拧成棕丝做衣裳。

儿童散文诗《一只纸扎的小船》

一只纸扎的小船,随着溪水远航了。

一只纸扎的小船,离开一个孩子的手,随着溪水远航了。

披上晨雾的纱巾,装满鸟的音乐,带着青蛙的祝福,它慢慢地飘出山谷。

它并不寂寞,因为蒲公英的降落伞在它头上飘洒,马鞭草的小蓝花,一路对它招手微笑,它们都梦想着山外的地方。

也许,它很快就会沉没,但放纸船的孩子的心,顽强地追逐着大海,骑上奔腾的迷人风浪

《野花》

野花在野草丛中,东一片,西一片,像小精灵的脸,对着我和妈妈笑,有雪白雪白的星星花,有金黄金黄的太阳花。

小精灵们抬着圆脸。一个劲往外钻,想让我们将它们带出原野。

我们摘了许多许多,拿在手里。回头看看,留下的野花还是东一片,西一片,还是许多许多。

儿童散文诗《风在哪儿》

风在哪儿?风在天上。你看,它吹着云儿向前进跑,像帆船行驶在海面上。

风在哪儿?风在柳树上。你看,它吹起柳条轻轻飘,像孩子们在舞蹈。

风在哪儿?风在水面上。你看,它吹起粼粼的波浪,水上的浮萍在不停地摇晃。

风在哪儿?啊,风在我手上。我挥挥手,风就来了。

《会唱歌的森林》

有一座会唱歌的森林。

森林的歌,清逸而悠扬。仿佛好多好多歌手在歌唱,有的轻悠悠的,有的高亢激昂„„ 是大树在唱歌吧?森林里最多的是树。我走进了这片森林,走进了歌声里。歌声如细碎的阳光,在枝头跳跃,在林中飞翔,走走,看看,听听。当我发现森林里最多的不是树时,我找到了真正的歌手。

瞧,每一棵树上,都有许多许多小鸟。每一只小鸟,都爱唱歌。

小鸟的歌,从树梢洒下,在枝叶的缝隙里流泻成金色的阳光瀑布。

小鸟的歌,挂在枝头的叶片上,结成晶莹的露珠。

小鸟的歌,落在地上的红草莓,圆蘑菇和各种漂亮的花朵上。

小鸟的歌,跳进溪水里,变成了欢蹦乱跳的小鱼、小蟹、小虾„„

小鸟的歌,汇成了森林的歌。

哦,每一座森林都会唱歌。

《豌豆的小床》

有一天晚上,我梦见我自己睡在豆荚的小床上。

——这豆荚的小床,多么美丽呵,好像是用

绿色的水晶雕成的;

后来,我的妈妈提了一桶水来了(我告诉你,她是到豆畦里来浇水的)。

我的妈妈不知道我正睡在这个奇异的、美丽的小床里,而且,我把眼睛闭起来,装作看不见她; 你知道么,我的妈妈把水泼在豆畦里,过了一会儿,她便走了;

——我么,我一直把眼睛闭着,可真好呵。

这时,好像有谁用汤匙把一滴一滴的甜汁,送到我的口里;

——好甜,好甜呵!比一杯蜜还甜,好像乳汁一般的„„原来是妈妈浇在豆哇里的清水,从地下的根,把水送到我的口里„„

篇17:儿童诗

作者: 来源: 录入时间:2008-01-20 19:53:49 点击:

一、什么是儿童诗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二、儿童诗的特征

(一)饱满的儿童情感

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儿童诗也不例外。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例如,圣野的《夏弟弟》就是一首饱含着童真的激情去描摹夏天绿意的诗,诗人把夏天比喻成爱爬竿子的绿孩子,由衷地赞美他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可爱的绿颜色!”表面上诗人在赞美大自然那绿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在赞美“为了/祖国四个现代化,在洒满绿阴的窗口,勤奋看书的学生,„„”这些学生才是夏天真正的充满绿意的风景。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更能增加儿童对知识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如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岁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对爱的理解、心事与天真、性格差别、心中的渴望,以及他们的理想与冒险精神等等,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渲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趣溢于言表。

应当注意的是,儿童诗中盎然的儿童情趣是儿童生活中本来固有的因素,只不过是由儿童诗人采撷发现并进行了形象化的描摹而已,而不是生硬的外加的成分。

(二)儿童式的丰富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如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诗歌起语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一步地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三)新颖巧妙的构思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呢?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如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在同类题材的情感挖掘上并无太大的创意,但却依然是同类题材作品的典范之作。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巧妙的构思模式,达成了别具一格的表达效果。又如舒兰的《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

18128次 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四)天真而精粹的语言

诗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如刘饶民的《大海的歌》中《大海睡着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它睡熟的鼾声。”寥寥数语就把静谧安详的大海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其准确的措词“抱着”、“背着”、“鼾声”形象地描绘出大海这位“母亲”熟睡时的优美的体态。经常吟诵此类诗,儿童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

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形成全诗的回环整齐的美感。年龄愈小的儿童,阅读的儿童诗的韵脚应愈整齐。例如,以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小熊过桥》(蒋应武),用“ao”韵一韵到底;望安的《嘀哩,嘀哩》和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等诗歌中那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激动之余获得美感。

(五)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意境同样是儿童诗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即诗的感情应当附丽于形象。只有把真实的儿童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种儿童诗才具有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也才能感动儿童。如刘饶民的《月亮》:“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在精巧的构思中,创造出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优美意境,既有童话般的境界,又有盎然的童趣。

三、儿童诗的分类

在类别的划分上,儿童诗与一般诗歌大体相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表现手段的运用方面,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从押韵、分行的角度,可分为韵律体诗和散文体诗两大类。但由于儿童诗的涵盖面比较广,常常以诗的外壳包容儿童文学其他样式和内容。因此,可把儿童诗分为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等。以下介绍的是儿童诗不同分类中的几种主要形态:

(一)抒情诗

抒情诗是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直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意象的文学样式。这种诗一般不凭依人物行动或故事抒发胸臆,也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而是抒情主人公心灵的直接坦露,自我色彩明显。少年期的儿童更倾向于这种最富于抒情个性的文学样式。如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柯岩的《我的爷爷》、唐奇的《小溪流》、杨唤的《家》、高帆的《我看见了风》等等,都是儿童读者喜爱的抒情诗。

(二)叙事诗

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一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意境,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

叙事诗大多依靠情节或人物串缀展开诗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情节结构允许较大的跳动,是带着浓郁的诗情去抒写人和事的。著名诗人郭小川曾经说过,“奇、美、情”三个要素,“都是好的叙事诗所需要的”,因为儿童喜欢读那些有人物和有情节的小叙事诗。“奇”是指叙事诗中要有巧妙的情节安排;“美”是指诗歌要用精粹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构成优美的意境;“情”是指诗歌抒发饱满的情感,具有盎然的情趣。李季的《三边一少年》、任溶溶的《爸爸的老师》、柯岩的《帽子的秘密》、金近的《天目山上好猎手》等等,可称是叙事诗中的代表作。

(三)童话诗

童话诗是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它是童话和诗的结合物。通常认为童话诗是儿童诗特有的一种样式。同时它又是颇受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欢迎的文学样式。一位诗人说:“我常常想,让诗中充满童话的奇幻色彩,我也常常想,让奇幻的童话世界具有诗的意蕴。我爱诗的童话,我也爱童话的诗。”(张秋生语)

童话诗中,既有取材于民间童话和民间传说的童话诗,像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熊塞声的《马莲花》等;也有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展开情节幻想的童话诗,像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圣野的《竹林奇遇》和膝毓旭的《森林童话》等等。

(四)寓言诗

寓言诗又称诗体寓言,它以蕴涵发人深思的鲜明寓意(哲理或教训)为主要特征,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17世纪法国的拉封丹、19世纪俄国的克雷洛夫都写过大量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寓言诗我国当代作家高洪波的《列车上的苍蝇》张秋生的《会拉关系的蜗牛》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佳作。

(五)讽刺诗

讽刺诗是用比喻和夸张等手法对儿童生活中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提示和批评、引导儿童对照自省的幽默诙谐的儿童诗。这种诗,或直写儿童的错误行为及后果,或巧指他们的一两种毛病缺点,或有意夸张叙写他们某种不良习惯及可笑的结局,使儿童在微笑中看到自己,受到启发,引起警觉。如任溶溶的讽刺诗《强强穿衣服》,以极度的夸张,描绘强强穿衣服动作之慢:早上起床穿衣服,一直穿到晚上。它讽刺嘲笑了某些儿童边做事边玩耍的习惯。儿童讽刺诗和一般讽刺诗有明显的区别。儿童诗中讽刺对象是儿童,所以大都是善意的、委婉温和的讽刺。它不同于一般讽刺诗大都针对社会生活中某种不正常现象、某种人的劣迹或者敌人的那种辛辣尖刻、针砭入木三分,甚至没有回旋余地的讽刺。

(六)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样式,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它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常常富有哲理,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郭风的《我们来唱白云、银河„„》就是一组精美的散文诗。另外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也写过不少优秀的儿童散文诗,像《金色花》、《纸船》、《花的学校》、《当我送你彩色玩具的时候》等等。

(七)科学诗

科学诗是指用诗歌样式所写的科学文艺作品。它以表现科学精神、科学现象、科学规律等为主要特征。如高士其的《大阳的工作》、李松波的《为黄鼠狼辩》、范建国的《太阳光的妹妹》等,都是其中的佳作。

(八)朗诵诗

它以适合少年儿童朗诵为主要特征。为了适应朗诵的需要,在词汇的使用和句式结构上都更注重口语化。如余光中的《乡愁》、高洪波的《遗憾的爸爸》、徐鲁的《热爱生活》、滕毓旭的朗诵诗集《少年英杰之歌》和《希望之歌》等。

(九)题画诗

题画诗是一种为适合少年儿童欣赏的图画(或连环画)而题配的儿童诗。著名诗人柯岩的题画诗就是其中的典范。

四、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

儿童诗与儿歌同属于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二)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是以要讲究卫生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方式却明显不同。《小弟和小猫》 柯岩

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每天爬高又爬低,/满头满脸都是泥。/妈妈叫他来洗脸,/装没听见他就跑;/爸爸拿镜子把他照,/他闭上眼睛格格地笑。/姐姐抱来个小花猫,/拍拍爪子舔舔毛,/两眼一眯“妙,妙,妙,/谁跟我玩,谁把我抱?”/弟弟伸出小黑手,/小猫连忙往后跳,/胡子一撅头一摇,/“不妙不妙!太脏太脏我不要!”/姐姐听见哈哈笑,/爸爸妈妈皱眉毛,/小弟听了真害臊:/“妈!妈!快给我洗个澡!” 这首诗通过对小弟弟不讲卫生,不仅大人不喜欢,甚至连小猫都不和他玩的情节的描述,形象生动地把主题表现出来了。

《洗手》:“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大家伸手比一比,看看谁的最干净。”在这首儿歌中,以“洗洗小手讲卫生”、“最干净”等词句,把所要表现的主题,说得清清楚楚,儿童一听就会明白,不需做更多的思考。

(三)从语言表现形式上看,儿童诗与儿歌的语言均要求凝练、简洁、有概括性。由于表现深度的不同,儿童诗的语言比儿歌的语言更纯粹、更集中,更富有想象的张力。在韵律方面,儿童诗不像儿歌那样讲究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整齐。

篇18:儿童诗到底怎么教

关键词:儿童诗,诵读,理解,写作

总觉得儿童诗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天然地愿意接受让孩子诵读唐诗、宋词、小古文,甚至诸子百家,而对难易适中、内容新鲜、富有童心童趣、节奏鲜明的儿童诗,却没有足够重视。三年前,我想到书店去搜集一些好的儿童诗,搜索全城,收获寥寥。后来只能求助图书馆,到儿童读本里,到学生杂志里去一首一首地积累。

还好我们的教材对儿童诗给予了应有的重视。现行的各个版本的一、二年级教材,儿童诗(包括儿歌)占到阅读篇目的40%左右,这种分量,终于吸引了一部分教师尤其低段教师的注意力,很多教师开始思考怎么教儿童诗。

在讨论儿童诗怎么教以前,还是先想一想儿童诗的特点。明确了特点,教学才有针对性。就如了解了论述性作品的特点,才知道读论述性作品,侧重找共识,找主旨,找依据;了解了故事的特点,才知道读故事,侧重找伏笔,找高潮,找巧合,找关键事件;了解了戏剧的特点,才知道读戏剧,侧重找时间,找场景,找背景,找人物的主要语言。那么儿童诗的特点是什么呢?

(1)适合诵读。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它首先是诗,它是用富于感情的、凝练的、充满韵律的、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我们来看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的第一节:“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长短句里有鲜明的节奏,叠字和拟声词里有韵律、强弱等音乐感。诵读这样的儿童诗,简单而充满乐趣。

(2)与儿童生活接近。诵读韵文,对儿童而言,是一种乐趣。但吟诵一篇不知所云的韵文,是不能提升儿童对于文字的情趣的,所以我们需要很好地在诗歌之中加入他们熟知的生活元素。儿童诗,顾名思义,与成人诗歌的最大区别是诗人很好地利用了儿童的身心特点,在诗歌中依托了儿童的生活。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影子》一诗写的就是孩子眼睛里的奇妙场景。这种场景,大人未必还有好奇心和闲情逸致去关注,但这却是孩童世界的重点,这样的诗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关注。

(3)语言简单却精粹。儿童对文字的认知,尚在初始阶段,因此我们不能否认儿童在阅读及吟诵时,对那些拗口的词汇、句式会感到惶然不知所措。因此儿童诗的作者不能不考虑文字对于儿童存在的陌生感和这陌生感带给他们的事实上的阅读障碍,这就对儿童诗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他们在创作儿童诗的时候会尽量避免出现生僻词汇,也不追求一些词的另类活用,他们追求的是让一些常用词汇通过妥帖、巧妙地安放焕发出诗意。例如“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游”,“小鸡画竹叶”的“画”,“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的“举”,“风摇绿了树的枝条”的“摇绿”。

(4)比较“雅致”,富于情趣。有人可能会说,前面说的“语言富有节奏感、描写儿童生活、语言精粹”这些特点儿歌都具有,儿歌和儿童诗的区别在哪里呢?儿歌主要来源于民间传承,儿歌以记事、状物、逗乐为主要内容,比较通俗,主要供学龄前孩子吟唱,是初级的,入门的。儿童诗则主要是诗人创作的,相对比较“雅致”,以情趣、意境的表现为主,不是实用的,是想象的,表现的艺术程度较深。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鞋》这首儿童诗,取鞋和船的象形,以一种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家这个“港湾”的温馨。

说句实话,我们平时的儿童诗教学程序过于分明:先解题,再释词,接着了解内容,最后练习。三眼一板,缺少变化。我们平时的儿童诗教学也过于理性,孩子对诗的欣赏是教师过度干预的指令性欣赏,我们常常让孩子用解剖的目光对儿童诗作理性分析,我们太喜欢揭示诗歌的“道理”。现在,我们大致把握了儿童诗的主要特点,就可以思考怎样来教儿童诗。我们儿童诗教学的方向肯定是指向——语言、儿童生活、情趣。我们的儿童诗教学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

以“读”为重心的诗教

前面说了,儿童诗是适合诵读的,教材里的儿童诗,短的三五句话,长的也就十几行百来个字。这些诗读起来有的如心中絮语,有的像穿涧山泉,有的似抒情小曲,错落有致。所以“朗读”是诗教的首选,老底子的语文教学,私塾先生要求学生一股脑儿地诵读背书,尽管我对这种不求甚解的“一读到底”也不全部认同,但它的功劳,亦不可抹杀。所以在没想到更好的办法以前,就索性让学生读,让学生大声读出来,读出那一种节奏,读出那一点韵味。儿童诗要多朗读的第二个原因是:诵读本身有它的作用,朗声而读是一种全身运动,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意会其理,心通其情,是一种调动耳、目、嘴、脑等各种感官的活跃的全身运动,它可以使记忆更持久,也能帮助理解,体会情感,感受意境。

当然,有教师已经关注怎样帮助孩子更好地诵读。怎样帮助?一是感受儿童诗的音乐美。还是以那首《听听,秋的声音》为例,长短句结合,双声词、叠音词的频繁使用,关键词语的反复,in韵的一押到底,我们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未必点明这些“文学概念”,但是我们需要指导孩子通过顿歇、轻重、快慢、高低的处理,读出整首诗歌的节奏、音调、韵律。二是契合儿童诗的心境。诵读儿童诗不能只是通过“朗读技巧”来推动,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心灵与感受和诗人遇合”,读《听听,秋的声音》,当读到“秋叶刷刷、蟋蟀瞿瞿、庄稼歌吟”的时候,我们可以问:“你听到了吗?有什么感觉?”当读到“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的时候,我们让学生联想:“你觉得秋的声音还在哪里?是什么心情?”总之,在读诗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让学生想象,让学生移情,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孩子的体验和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当学生有感受有体验之后再朗读,味道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会由内而外喜欢上朗读,因为他们发现朗读实际上是在读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世界。

以“理解”为重心的诗教

儿童诗追求浅白、通俗,但这种追求是相对于成人诗歌而言的,与一般的记叙文章比较,儿童诗里还是有很多精妙的结构、用词,很多细腻的情感,很多丰富的意境,读诗仍是一个微妙的、难以定义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直接、更明确地看到我们的阅读思维,我们可以考虑尝试“大声思考”,所谓“大声思考”,就是把原本无声的、快速的、复杂微妙的思考,放声说出来,这是一种向学生作直接、明确的儿童诗阅读示范的方式。下面这段话是我带领五年级学生读《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所作的一段“大声思考”。

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这首诗里用了很多比喻,关于书的比喻实在太多了,我想起了之前看到过的许多比喻:有人把书比作海洋,博大精深的海洋;有人把书比作灯塔,透过云雾,引领方向的灯塔;还有人把书比作太阳,像太阳一样能把全世界照亮。狄金森有没有这样比喻呢?没有。如果她这样比喻,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很一般的诗了,因为好的诗要写出独特的想象和比喻。去看看狄金森在这首诗里把书比作了什么———狄金森把书比作了船、骏马,还有路,这真是很新鲜的比喻。那么狄金森是不是为了追求新奇在胡乱比喻呢?应该不是。那她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我要想一想,要找到答案,我最好把诗歌再读读,回到诗歌当中去。读得多了,我发现船、骏马、路这些事物是有共同点的,它们都是可以把人带向远方的:船,把人运向远方;骏马,把人载向远方;路呢,人们走着它通向远方。在诗人眼里,书也是可以把人带向远方的,很远很远的地方,远得不敢想象。能想到这一点,我为自己感到高兴,看来读诗有时要学会比较思考。有相同的地方,那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继续想,我发现了书和船,书和骏马,书和路完全不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呢?在这些事物当中,书是门槛最低的,就像诗里所说的“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小时候,尽管家里条件不好,但只要我想买书,妈妈总是会想办法满足我。我还发现了另一个不同之处:船、骏马和路,只能把人的身体带向远方,而书能把人的灵魂带向远方。所以,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条路能像一本书。我终于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

这段“大声思考”示范了整个读诗的过程,实际上这是一次经验分享,一次融合了个人理解、感受、体验的经验分享。有人会觉得“大声思考”像“满堂灌”,因为两者呈现形式上很接近,但接近的也只是呈现形式,“满堂灌”重在让学生关注并记住诗歌的精妙之处,喜欢直接宣讲“答案”;而“大声思考”重在示范阅读策略,会有很多展示思想过程的“连接语”,例如“关于书的比喻实在太多了,我想起了之前看到过的许多比喻……”例如“能想到这一点,我为自己感到高兴,看来读诗有时要学会比较思考”,例如“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要找到答案还是要多读诗,回到诗歌当中去……”这些“连接语”凸显了许多共性的儿童诗的阅读策略,如连接已有知识、比较、重读、联想等。好的“大声思考”可用上这样的“连接语”,如:

“我觉得好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我之前看过这个字。”“这一点都不合理。”“我最好把这部分重读一遍。”“难道这个问题不管了?”“你知道那会让我想到……”“我现在在想……”“我的脑袋里出现了一个画面……”“我要再读一次,我有一点搞不清楚……”“我脑子里想到的是……”“阅读者会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不断地思考……”“我会把这个事件和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当然,“大声思考”并不能作为一种常态的儿童诗教学方法,不能高频率使用。但是,“大声思考”内含的理念可以迁移到任何一种“指向理解”的教学方法:①教师要乐于、勇于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读诗经验,暂时放掉教学的枷锁,单从一个读者的立场,去回应读童诗的感受,而不再依赖专家的解说与指导。②对学生的理解的体验,要多倾听,要多说“说来听听”,诗无达诂,不要经常作“对与错”的评判。③要随时从讨论交流中抓取、强化一些诗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以后更好地去理解一首新诗。如“你说得真好,你能从这首诗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如“他发现了这个字很特别,然后心里就问自己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这种读诗的方法特别好”。④到了高年级,师生交流中甚至可以出现一些“文学概念”,一些“高级词汇”,例如意象、象征、朦胧、粗犷、细腻、幽默、简洁、深沉、阳刚、婉约……经常出现这些词有助于我们体验、表达复杂多元的读诗感受。

以“写”为重心的诗教

诗人詹冰说:儿童诗就是儿童看得懂的诗。确实,儿童诗总体上拒绝生僻、艳美、另类的用词,偏爱通俗、朴实的常用高频词汇;儿童诗总体上回避写成人世界、复杂情感,偏爱写“儿童”为中心的生理、心理生活;儿童诗总体上排斥虚幻、玄妙、朦胧的意象,偏爱具体、直观、可视可感的文学形象。正因为这些特点,很多教师偏爱让学生读完一首诗之后也尝试着去“创作”,与古诗词相比较,创作儿童诗是那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桃子”。那么这种以“写”为重心的诗教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两个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四天做一年》儿童诗写作教学

出示儿童诗《四天做一年》:春天,我喜欢你/你的脚是花编的/你的脚印是紫色的/我喜欢/夏天,我喜欢你/你的脚是水泡的/你的脚印是老鼠的亲戚/我喜欢/秋天,我喜欢你/你的脚是叶子堆的/你的脚印随风游戏/我喜欢/冬天,我喜欢你/你的脚毛毛的/你的脚印在怀孕/我喜欢/春、夏、秋、冬,你们四天/走过来,走过去/好,就你们四天,做成一年

(1)先仿写诗人的诗句,以春夏秋冬为创作的对象,保留每段的第一句和第四句,以及最后一段。

(2)想一想除了脚,还可以利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写诗?例如眼睛、头发、手指等,选一个来练习。

(3)想一想经常放在一起使用或组合的事物,例如星期一到星期日;铅笔、橡皮、垫板;筷子、汤匙、碗等。再想一想,每样东西的特色,可以怎么去说它。如:星期一,我喜欢你(或我讨厌你)。你的心情是山里的风。

(4)创作一首新诗,自己念一念,感觉一下声音、节奏是不是很顺畅?再大声地念给同学听,请同学提出修改建议。

【教学设计2】《花一把》儿童诗写作教学

出示儿童诗《花一把》:花一朵好看。/花一山好看。/花一盆还好。/花一把就笨了!除非/你拿它去送人。

(1)选出几种自己喜欢的颜色,说说在这些颜色中,自己最喜欢什么颜色,将这些颜色按自己喜欢的程度排列起来。

(2)模仿诗人的诗句,把自己对不同颜色的喜爱,写成一首诗。想一想:对于自己喜欢的颜色,可以怎样来形容它?当然可以学诗人,用“好看”来说明,但是再想一想,还有什么样的词语可以更恰当地形容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例如漂亮、美丽、大方……

(3)挑两个喜欢的颜色使用同样的句型来说,读起来会有强化的意味。例如:黄色,好看;黑色,好看。

(4)选择一种自己不太喜欢的颜色,以“还好”来接续。

(5)再选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颜色,说一说自己对这个颜色的看法,例如:就无趣了,就俗了,就不雅了,就沉重了……相对于前面三种颜色的描述,应是较为负面的。

(6)最后,是整首诗的关键。以“除非”作为转折语,带出补救之道,完成这首诗。

(7)当学生熟悉了这首诗的表现形式后,可以练习以具体实物(苹果、风、雨、石头……)来写。

我个人认为这是两个比较成熟、成功的童诗教学设计,至少有三点经验可供我们参考。

第一,不用回避教“技巧”,诗歌是凝练的意象化的艺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学习一点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你所选的童诗表达上很有特点,你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来借鉴。这两个教学设计都有“模仿诗句”的环节,我深以为然。

第二,当学生积聚了一定的创作方法后,千万不要框定学生思维,要力求多变新颖。这两个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都是通过启发引导、头脑风暴等方法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第三,要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没有细腻的感受与深切的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好诗的。所以我们要通过问题、话题的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多回顾、联想、审视自己的生活。这两个教学设计,都在鼓励学生写自己身边的事物,自己喜欢的颜色……特别注重写作内容与自己的联系。

行文至此,我们一直在讨论的是具体一首一首儿童诗怎么来教,事实上,让孩子接受、喜欢儿童诗的时机弥散在整个语文课程体系里,而不仅仅是这一堂一堂课。为了孩子,为了诗歌,为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未来,我们可以在这些细小方面努力。

(1)我们每天可以利用一些“边角料”的时间,例如晨谈、午休,语文课的前面5分钟,作业整理时间,等等,腾挪出5~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读诗、写诗的活动,就会把诗的魔力一点点、一点点引进你的班级。

(2)如果推荐诗可以配合不同的季节、天气、节日,甚至学生的心情,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3)只有教师自己表现出对儿童诗的喜好,才能影响孩子愿意去接触儿童诗。

(4)我们可以开展“好诗诵读会”,好诗还是要大声朗读的,多阅读几次或请孩子大声朗读诗作,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吸收诗的语言及含义。

上一篇:医院办公室文化下一篇:开发右脑潜能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