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的教案

2024-04-16

儿童诗的教案(共9篇)

篇1:儿童诗的教案

我想—教学实录

一、了解儿童诗,形象解读儿童诗意境的“意”和“境”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儿童诗吗?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儿童诗吗? 生1:诗人写给儿童读的诗叫儿童诗。生2:适合儿童读的诗。

生3:还有儿童写的有儿童情趣的诗

师:对!成人或儿童写的具有儿童情趣、反映儿童生活、适合儿童阅读的诗是儿童诗。师:有人说这首诗意境好美啊,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诗的意境吗?不知道,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儿童诗。

师朗诵: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师: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写活了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画面。这首儿童诗中戏水观月的画面就是意境中的“境”,诗中盎然的童趣就是意境中的“意”。简单地说.儿童诗的“意境”中的“意”指诗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诗中的“画面”。师出示符号“0”,让学生根据 “0”的形态特点观察、想象:“0”是什么?

生:数字零、字母0、鸡蛋、石子、张开的嘴、圆圆的盘子、圆圆的月亮、红红的太阳……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想象是一幅幅画面,就可以作为儿童诗的“境”,如果以此为题目在诗中进行无限的遐象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就是“意”。我们读儿童诗就要抓住诗中的“境”去体会诗中的“意”。

二、启发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想象《我想》这首诗的意境,体会儿童奇特的想象

师:出示“小手﹢桃树枝”,如果把你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会长出什么呢? 生1:我会长出稚嫩的花蕾,在阳光下尽情地绽放。生2:我会长出稚嫩的枝条,在春风春雨中尽情地生长。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想法?

生3:我会与树上的小鸟、桃树枝、桃树叶成为好朋友。

生4:我会让小鸟在我的枝条上筑巢、搭窝,让鸟的家族自由地歌唱。生5:歌唱美好的生活……

师:出示“脚丫十柳树根”,如果把你的小手接在柳树根上,又会长出什么呢? 生1:我会长好多好多的根。生2:我会发好多好多的芽。

生3:我会长出很多很多的柳枝、柳叶。

生4:我会长出很多很多的柳树,长成一片茂盛的柳树林子。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愿望?

生5:我会给人们遮荫,让我的同学在树下乘晾、读书……

师:出示“眼睛十风筝”,如果把你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你会看到些什么? 生1:我会看见蓝蓝的天空、自由飘飞的白云。

生2:我会看见自由飞翔的小鸟;还会看见红彤彤的太阳。师:往下看。

生:看到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滔滔黄河、一碧千里的草原;看到繁华的都市北京、上海、重庆、万州……

师:出示“我+春天的土地”,如果把你种在春天的土地里,你会变成什么? 生1:我会变成小草、小花,把祖国打扮得美丽无比。

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们呢?会变成什么?有什么美好的愿望?

生2:我会变成蒲公英,在空中自由地飞呀飞,把我的理想告诉小树、小花,告诉小松鼠、小花猫、小熊猫……

生3:我会变成一棵摇钱树,为穷人摇下很多很多的钱,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生4:我会变成神笔马良,为瘫痪的妈妈画出神药,妈妈吃了药马上就能站起来。师:多么孝顺、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

生5:我也会变成神笔马良,为穷人画美味佳肴、高楼大厦;还为我自己画一台电脑(因为我家穷,买不起电脑),我要在网上读好多好多书,还要尽情地玩各种喜欢的游戏……

三、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我想》,启发学生用学习诗歌的方法体会《我想》的思想感情

(师过渡:同学们的想象丰富、奇特,还有很多美好的愿望。你们是根据课文“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土地上”展开的想象,作者又是怎么想象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课文。)

1.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

2.检查、教读,读到正确、流利,读出儿童诗的节奏、韵味。特别注意“悠啊(wa)悠”、“长啊(nga)长”、“望啊(nga)望”、“飞啊(ya)飞”中的“啊”的变音指导。

3.指导学生用“解题──了解诗句大意──抓诗眼体情”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我想》的思想感情。(作者高洪波以“想”为诗眼,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四、启发学生把自己的想象与作者的诗作比较,体会《我想》在想象意境、语言、构思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一)与作者想象、语言表达对比 师:请同学们把作者的诗与自己的想象和语言一节一节的对比对比,看看作者的想象和语言好在那里?(生默读思考后)

生1:第一节作者用了比喻和拟人进行想象,作者想象“小手长成花苞牵着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天的歌”让人回味无穷,这里的“牵”正好与小手相对,用得好;“悠”用得好,好象有点……慢悠悠的意思,说不清楚(欲言又止),我们只想到了“长”这个词。师:请同学们查查工具书,看看这个“悠”在诗句中是什么意思? 生2:我觉得这个“悠”在诗句中应选词条上的“久;远”的意识。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吗?

生2:好象是小手牵着花苞在慢慢地长啊长,就是慢悠悠的意思。师:怎么长出春天的歌声的,想象一下。

生3:桃树的花苞在阳光下慢慢地长慢慢地开放,桃树的枝、桃树的叶慢慢地长大,会长成美丽的春天,这美丽的春天就像一首歌。

生4:桃树的花苞在阳光下慢慢地开放时,会看到她的好姐妹杏花、李花、君子兰、牵牛花在春风春雨中跳舞,还会听到小溪、小河、小鸟在欢快地唱歌,这所有的声音汇合在一起就像一首春天的歌。

师:这一个“悠”字表达出了这么多的含义,真是太传神了。这就是诗的语言,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读起来还有音乐一样的节奏美。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节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师:请同学们再说说其它几小节,作者的想象和语言好在那里? 生5:第二小节作者用“长成一座绿色的帐篷”概括了我们所有的想象。

师接:这说明诗歌的语言十分精练,浓缩了很多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节诗,体会诗的语言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长啊长,长出一座绿色的帐篷” 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生6:第三小节作者把蓝天比喻成课堂很美。

生7:陈老师,第三小节作者只写了天空的景象,没写天底下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作者的想象不够丰富?

师:是吗?如果高洪波把想到的都写下来,课本装得下吗?在这里他是选取典型的画面“白云、太阳、天”表达儿童对蓝天的遐想和喜爱之情。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节诗,体会诗的节奏、韵味和美妙想象中的无限遐想和喜爱之情。(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 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生8:第四小节想象奇特,“飞”字用得好,写出了儿童…….(欲言又止)师接:写出了儿童对美好愿望的向往与追求。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节诗,体会诗的节奏、韵味和美妙想象中儿童对美的无限追求与向往。(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 的节奏、韵味和美妙的想象。)

(二)体会作者构思特点,模仿写诗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每一节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1: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生2:每一节都是先写我想怎么样,再想象长成什么、变成什么. 师:对!你能模仿着写一写吗?(生模仿写作5分钟后)

生1: 我想变成一对翅膀让想飞的人们 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尽情欣赏祖国的秀美风光 我想变成一双眼睛 让盲同们感受人间的温暖 看见世界的光芒 我想变成一幅清亮的喉嗓 让聋哑儿童 拥有甜美的声音 能够尽情歌唱

生2:我想变成一片花瓣 悄悄地站在枝头 眺望着 春天那美丽的面庞 我想变成一个西瓜 躺在绿油油的田野里 享受那夏日的艳阳 我想变成一片雪花 快乐地飘啊飘 用我的粉妆玉砌 装点祖国山河大江

篇2:儿童诗的教案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4.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一、谈话导入,揭题。体会儿童奇特的想象

1、师出示符号“0”,让学生根据 “0”的形态特点观察、想象:“0”是什么? 生:数字零、字母0、鸡蛋、石子、张开的嘴、圆圆的盘子、圆圆的月亮、红红的太阳„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能把一个简单的符号想象成一个个事物。接下来老师还要考考你们,能从这样的句子中想到什么?

2、师:出示“小手﹢桃树枝”,如果把你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会长出什么呢?(预设:我会长出稚嫩的花蕾,在阳光下尽情地绽放。我会长出稚嫩的枝条,在春风春雨中尽情地生长。)

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想法?(预设:我会与树上的小鸟、桃树枝、桃树叶成为好朋友。我会让小鸟在我的枝条上筑巢、搭窝,让鸟的家族自由地歌唱。

3、出示“脚丫十柳树根”,如果把你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又会长出什么呢?(预设:我会长好多好多的根。我会发好多好多的芽。我会长出很多很多的柳枝、柳叶。我会长出很多很多的柳树,长成一片茂盛的柳树林子。)

师:此时的你会有些什么愿望?(预设:我会给人们遮荫,让我的同学在树下乘晾、读书„„)

4、出示“眼睛十风筝”,如果把你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你会看到些什么?

(预设:我会看见蓝蓝的天空、自由飘飞的白云。我会看见自由飞翔的小鸟;还会看见红彤彤的太阳)。师:往下看。

(预设:看到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滔滔黄河、一碧千里的草原;看到繁华的都市北京、上海、重庆、万州„„)师:出示“我+春天的土地”,如果把你种在春天的土地里,你会变成什么?(预设:我会变成小草、小花,把祖国打扮得美丽无比。)

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你们呢?会变成什么?有什么美好的愿望?

(预设:我会变成蒲公英,在空中自由地飞呀飞,把我的理想告诉小树、小花,告诉小松鼠、小花猫、小熊猫„„我会变成一棵摇钱树,为穷人摇下很多很多的钱,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三、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我想》,启发学生用学习诗歌的方法体会《我想》的思想感情(师过渡:同学们的想象丰富、奇特,能把几个文字想象成一幅幅图,真了不起!接下去让我们去看看诗人是怎么样把想象写成美美的一首诗的)打开课文39页去读读《好想》

要求: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2.检查、教读,读到正确、流利,读出儿童诗的节奏、韵味。特别注意“悠啊(wa)悠”、“长啊(nga)长”、“望啊(nga)望”、“飞啊(ya)飞”中的“啊”的变音指导。

四、精读诗文,体会《我想》的想象意境。

1、师:刚才同学们都放声美美的读了这首诗,但有时侯静静地去读,静静去想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优美的钢琴旋律中走进这首诗,把自己读的感受写下来!

2、生读,师巡视

3、生反馈自己的感受,顺便读走进喜欢的小节。师再采用多人次读——同桌互读——男女赛读——配乐齐读

师:这首儿童诗仿佛把我带如了如梦如幻的童话世界,当我很不能理解,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最后一段,是不是有画蛇添足的嫌疑?(预设:生畅想原由,师:诗的解读有很多种,坚持自己的也是一种风格!读了诗以后,你们想不想做诗人,也来挥洒一番!

我想诗人也是这样想的,你们看文后的省略号)

五、体会作者构思特点,模仿写诗

1、师: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每一节都是先写我想怎么样,再想象长成什么、变成什么.)

2、师:对!你能模仿着写一写吗?(生模仿写作5分钟后)

3、生朗诵自己的诗,师点评

篇3:儿童诗的教案

一、当讲则讲, 追求教学语言的简洁性

把话说到儿童的心里去, 这是教师们应该追求的高境界。对于这一点, 首先要求教师做到语言简洁。语言修养较高的教师, 课堂用语必然会字字精确、句句顶用, 没有一字多余, 没有一句“赋闲”。听这样的课, 绝对是一种享受。但在我们的课堂上, 有些教师“口无遮拦”, 往往在不经意间话就多了起来。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过多使用课堂提问。

教师们的课堂提问有的是特意设计的, 有的则是不良的教学习惯使然。有专家统计发现, 一位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提问达120多次。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 我们看到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 很热闹,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但实际内容却并不丰富, 因为许多提问根本没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当然学生也就没有获得多少提高。

对此, 李吉林老师的把关很严。比如, 这位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里原先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 你看见过月亮吗?在哪儿看到过月亮?”

乍一看, 这样的导入很自然, 似乎无可厚非。但稍一推敲就会发现,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 “你看见过月亮吗?”这个提问没有价值。他们肯定见过月亮了。因此, 李老师将原先的导入语进行了这样的修改:“小朋友们, 我们都喜欢看月亮。你在哪儿看到过月亮?”

这么一改, 简洁明了的导入语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课的主题上来, 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说月亮的兴趣, 真可谓“一语中的”。可见, 设计高质量的课堂提问需要下真工夫。教师务必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 针对相关教学内容, 并按照语言简洁性的要求进行精心设计。

二、历练语言, 讲究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 因此, 教师要做到用语准确。这种“准确”必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的传授要准确;二是课堂的教学用语要准确;三是要有利于学生语言文字的掌握、认知的扩展。这从李老师一贯的治学态度以及她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比如, 这位教师将第一条教学目标表述为:“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李老师将其修改为:“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激发他们探索天体奥秘的热情。”在这句话中, 虽然只是将“大自然”改为“天体”, 却证明了李老师用语的准确性。显然, 月亮只是天体的一个代表, 而不是自然界的代表。追求语言的准确, 就须像李老师这样字斟句酌。

再看本次教案修改中的另一个例子。

该教师在第二部分“望月说月”中描述道:“月亮像我们小朋友一样, 会慢慢长大。”李老师将这一句改为:“月亮很有趣, 它很会变。每个月的月初它的身子窄窄的、瘦瘦的, 然后慢慢变大, 变得越来越胖, 在十五的时候就会变成圆圆的了, 然后它又慢慢变瘦变小。不管是圆月还是弯月, 都是那么美。”

对于月亮的盈亏现象, 用拟人的手法说成“长大、长小”是不科学的。因此, 李老师将其改为“月亮很有趣, 它很会变”, 这样, 既符合了儿童的心理, 又揭示了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变化规律,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上, 如果我们教师经常使用不够准确、规范的语言与学生交流, 就会造成学生错误的理解或产生新的疑点。长此以往, 还会影响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 我们无论是在哪一个环节, 都应该使用规范到位的语言。

三、说儿童的话, 追求情境创设的连续性

李老师经常说, 我们给学生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情境, 这样学生才能在这个连贯的情境里美美地想、乐乐地学。不过, 我们教师在具体操作时, 往往会因为某些环节间的过渡语表达得不够到位, 把原本连贯的情境给生硬地割断了。

比如, 在这位教师设计的“问月奔月”环节中, 情境描述道:假如现在就是中秋节的晚上, 太阳落山了, 天渐渐暗了下来, 一轮金黄的圆月悄悄地爬上树梢, 升上了夜空, 银色的月光洒满大地。我们坐在小河边入神地望着月亮, 你有什么想法或是愿望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月亮? (多媒体:背景、音乐)

这段情境描述在我们看来挺有意境。但是, 作为儿童教育家的李老师非常敏锐地发现了其中隐藏的两个问题, 并进行了修改。

1. 把“假如现在就是中秋节的晚上, 太阳落山了, 天渐渐暗了下来, 一轮金黄的圆月……”改为“再过一个星期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了。假如现在就是中秋节的晚上, 抬头望, 一轮金黄的圆月……”李老师指出, 已经说了中秋节的晚上了, 怎么又出现了太阳, 天色暗下来了呢?这属于逻辑错误。学生听了这样的语言, 肯定是要给搞糊涂的。

2. 将“我们坐在小河边入神地望着月亮, 你有什么想法或是愿望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月亮?”改为“我们坐在小河边入神地望着月亮, 你有什么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月亮?”这位青年教师设计这个问题的本意是想启发学生问月。李老师指出, 前面的意境渲染得挺美的, 学生也基本可以被带入情境了, 忽然问一句“你有什么想法?”, 就把情境给割断了。如果这么一问, 课堂肯定会沉闷下去。而换个问法:“你有什么想对月亮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月亮?”, 就贴近了儿童心理, 就能激发学生发问的兴致了。

关于创设情境, 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来创设。要保证情境创设得成功, 关键在于教师的语言, 教师要把话说到儿童的心里去。比如, 上例中, 教师突然问“你有什么想法?”, 就是忘记了儿童。这么一个违背儿童心理特点的提问, 就割断了原本连贯的情境。如何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里去呢?关键还是在于教师的心里要有学生, 要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出发, 设计我们的教学语言。这样, 我们才能说儿童的话, 才能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入情入境。

篇4:儿童诗:激活儿童的诗意表达

一、 选文应童趣盎然

儿童的世界一花一草都是精灵,她们会说话,会唱歌,会思考,会流泪,更别说那些神气活现的小动物,都是孩子的宝贝。林良有三首关于《蜗牛》的组诗:

(一)别的动物快是快/但是墙头上有些什么/谁也没我知道得多/—蜗牛说。

(二)不要再说我慢/这种话我已经听过几万遍/我最后再说一次/这是为了交通安全。

(三)我走路,不算慢/请拿尺子量量看/短短的一小时/我已经走路五寸半。

孩子读到这样的诗时,难掩心中的喜爱。同时也发现诗歌自由表达的特点。以自由表达童趣的诗歌范文为依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小蜗牛/你这么小/要是/我也变得这么小/什么时候/到你家去作客呢?

二、 选文要能激发想象

低年级儿童喜欢新奇、有趣的题材。因此,选文旨在给孩子一个依托,激发想象、开拓思维。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二年级学生的现有水平。

譬如,在阅读梁上泉的《太阳》一诗后,学生写出了这样的诗:

在河边/太阳是被芦苇挠出来的/在荷塘/太阳是被荷花映出来的/在水乡/太阳是被渔夫捞出来的/……

在黎明/太阳是被妈妈的吻亲出来的/哦!/整个世界是被太阳照出来的。

从上文可见,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升。诗的感觉孩子正慢慢体悟,孩子的语言表达、想象思维在诗歌写作中得到了训练。

三、 选文要有路可循

儿童的语言表达少不了两个积累:一是生活的积累——自观察体验;二是语言的积累——自文本阅读、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运用语言就要激活积累。在阅读、想象、说话综合课中,儿童进入优化的生活情境,他们平日通过观察积累的有关世界、生活的表象和画面被体验、重组,以至构建新形象,从而形成新的语感生长点。而一旦这些积累被恰当的言语形式所激活,便会聚集起来,燃烧起来,语言表达带领学生进入无比兴奋的境界。

因此,这里的有路可循有两层含义:

1. 循生活之路。生活给了学生丰富的信息来源。越贴近学生生活,走近儿童内心,越能激发学生的表达,甚至创造欲望。在学生笔下,优美的语言,别出心裁的内容如清泉般涓涓流淌。如圣野在《孩子的世界》组诗中有这样一篇《说我像啥》:

爸爸妈妈/说我像啥/蹦蹦跳跳地过来/像只小兔子/爬上爸爸的脖子/像只小猴子/“嘟”的一下飞开/像只小鸽子

小诗言简意赅却饱含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学生在读诗的同时,唤醒了他们与亲人在一起的画面。同时,小诗的结构清晰,运用了比喻句,后三句第一行写做什么事,第二行写像什么。诗的格式上也一目了然。在让学生充分的交流学生有了这样的表达:

爸爸妈妈/说我像啥/在床上滚来滚去/像只小猪/在沙发上跳跃/像只青蛙/在跑道上跑步/像匹小马

语言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学生情感的体验。学生与儿童诗情感的共鸣点就是语言的生長点,所谓“情动于衷而发于外”。

2. 循句式之路。针对低年级学生猎奇的心理特点,选文有趣是主要,求真、向美也必不可少。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做好必要的铺垫。因此选文要有路可循,仿照句式,拓展练习。

儿童诗反复性语言在学生语言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非常独特。儿童发现规律后,会积极主动地运用。

从上面学生仿写的小诗可以看出,孩子既能抓住事物特点,也能抓住语言之间不断反复的规律性。找到规律性后,孩子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表达如行云流水,读起来让人会心一笑。字里行间充满了家庭的温馨。同时,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篇5:走进儿童诗的有声世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拟声词。

2、体会童诗中拟声词的趣味。

3、能运用拟声词写简单的童诗。

二、教学重点:

体会童诗运用拟声词的趣味,会创作简单的童诗

三、教学步骤:

(一)热身运动:听音乐,模仿激趣。

1、音乐:《象声词,动物的叫声》。

2、生跟着读,可以做动作。

3、师:孩子们,你刚才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谁来模仿一下?

4、生活中,我们除了听到这些动物的叫声,自然万物还会发出很

(二)走进童诗《小雨点》,感知声音。

1、自由读童诗,要求读准字音

2、齐读儿歌。

3、把儿歌中有趣的地方读一读,加上动作和 表情。

4、采访有趣的地方。

5、出示拟声词,齐读,明白表示声音的词叫拟声词。

6、再把拟声词放回到儿歌中,同桌互读。抽读。

7、观察拟声词,发现秘密:一个字或一个字的重复。

(三)《四季的脚步》《听听秋的声音》《院子里》

1、自由读,勾画拟声词。

2、汇报拟声词,小助手张贴。

3、观察拟声词,发现秘密:字数2、3、4个:形式多种多样AABBABABABCDAAA。

4、把拟声词放回儿歌中,互读有趣的地方。汇报读。

5、说说生活中的拟声词。

(四)仿写儿童诗。

1、交流:看图用上拟声词说《校园》。

2、写写池塘、草原、森林。

3、交流秋天的声音,生仿写。

篇6:儿童诗的教案

--------------------------------------------------------------------------------

一、儿童诗联诵

牐牰童诗是小朋友心中的梦,同学们都是那样地喜欢它。现在谁想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朗诵给大家听,让我们跟着你一起去感受。

牐(学生有顺序地站起来,有滋有味、富有情感地朗诵)

牐牰、儿童诗听记--《小浪花》

牐1崩鲜υ谡舛还有一个小小的提议,小朋友们一边听一边记,听完后,看谁第一个把这首诗背出来。

牐2笔τ猩有色地朗诵《小浪花》。

牐3敝该朗诵。

牐4毖剑老师忘了给这首诗加题目了,能帮助老师给这首诗取个好听的名字吗?

牐牏僦该说(小浪花、浪娃娃、小海浪、懂事的孩子……)

牐牏诖蚩儿童诗二首。

牐犎、儿童诗想像--《小雨点》

牐1(板画几滴小雨点)师:同学们快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什么了?(板书“小雨点”)

牐2笨砂的小雨点会落到哪里呢?有谁在欢迎它呢?请同学们看着诗,静静地听读。(听童声配乐朗诵《小雨点》)

牐3崩鲜λ婊点拨引导,启发想像。

牐犂匆坏悖泥土裂开嘴巴等,

牐犂匆坏悖小菌们撑着小伞等,

牐犂匆坏悖小荷们站出水面等。

牐牏傺生读后谈谈它好在哪里?(把泥土比作一位干渴的老人,把小菌们比作是一个个撑着小伞的小朋友,把小荷们比作是一位位漂亮的小姑娘,它们为了长得更高更大,都等着小雨点的到来,很平常的自然现象写得非常生动有趣)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

牐牏谒们多么盼望小雨点哪,它们的样子又是多么可爱呀!谁能读好这句话?

牐牏圩杂啥--请朗读冠军读--请他带同学读--指定小组读--看板画读。

牐牏芡学们,除了泥土、小菌和小荷,还有谁在等呢?(出示句子)

牐犂匆坏悖

牐犂匆坏悖()

牐犓想当当小诗人,展开想像的翅膀,也像诗中那样编上几句。老师期待着班上出现更多的小诗人!

牐(花朵儿打开窗子等;小蜻蜓转着圈儿等;湖水泛着微笑等;树叶儿打着卷儿等;笋芽儿探出头来等;小鱼儿吹着泡泡等;蚯蚓拨开泥土等……)

牐犘〗幔和学们,你们真的很了不起,相信这首诗的作者听到了你们写的这些诗句,也会对你们点头称好的。

牐犘∷塘笑了,一点一个笑窝。

牐犘∫熬招α耍一点一个敬礼。

牐牏俣梁笏邓嫡饩浠昂迷谀亩?(请学生板画)

牐牏谛〗幔菏茄剑小雨点落在小水塘里,小水塘笑出了酒窝,小雨点滴到小野菊上,小野菊笑着敬礼,哈,这分明就是小雨点和等候它的小伙伴们在做游戏嘛,难怪它们玩得那么开心。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教师范读--想跟老师学吗?想超过金老师吗?--再指名读--分句合作读)

牐犓摹⒍童诗创意--《小白船》

牐1(放映课件)同学们,看,蓝蓝的天上有许多星星一闪一闪的,向着我们眨眼睛。在这广阔无限的银河里,会有些什么呢?你们仿佛看到什么?(学生想像说)

牐2闭饷疵赖囊箍眨老师用一首歌来赞美它,会唱的跟着一起唱,不会的可随着音乐轻轻地哼。(播放歌曲《小白船》)

牐3蹦忝强梢杂米约合不兜姆绞椒肿檠习这首儿童诗,可以讲一讲,可以画一画,可以读一读。

牐4苯涣骰惚ǎ全班交流。

牐(1)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得?啊,是用画画的方法学的!还有哪些同学也是用画画的方法,请把画举起来--你们的这些画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哪,能说说你们在上面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画呢?

牐(2)你又是用什么方法学的?好,就请你来读一读,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吧!

牐(3)你读了这首诗,感受到什么呢?想对同学说些什么呢?

牐(4)孩子们,我们摇着船,已来到了宁静的夜空,看到了夜空的美丽,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齐声朗读。

牐犕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海边倾听浪花的声音,到小山坡、池塘边体验下雨时的快乐,又飞上天空感受夜空的美丽。大自然风光无限好,小朋友要用心去领悟,做一个大自然的好朋友。

--------------------------------------------------------------------------------

篇7:儿童诗教案

纵观小学一到六年级的课文的文体,诗歌只占了极为少数的一部分,而在诗歌中古诗的学习又占了多数。儿童诗作为一种专门为儿童所创作或是儿童自己创作的诗歌,它对儿童语言、情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的学习绝不能只局限于文本,考虑到儿童诗的重要性,有必要引进课外的内容来丰富学生的语言体系。

所教的学生处于二年级的学习阶段。学生到了二年级,随着字词的积累,阅读量的增加,想象力的发,、情感的丰富,学生有想通过书面方式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欲望。儿童诗因其简短、自由、充满想象的特点,可以让其成为儿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想要能够运用,学生对其特点、写法等方面的粗浅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猜诗、实物感知、填补诗歌等方式,体会儿童诗中运用拟人修辞方法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带动作诵读、使用电子白板交互功能等方式,感受儿童诗有趣的格式。

(3)通过微课学习、模仿、合作创作等方式,激发兴趣,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奇思妙想。

3.教学环节

(1)课前诵读 引出主题;(2)汽水先生 领生入门;(3)玩转童诗 趣味乐读;(4)创意雨点 趣味分享;(5)小结诗趣 推荐阅读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 引出主题

1、课前诵读古诗。

2、引出课堂主题。你们特别厉害,能够背诵这么多古诗啦!其实,诗歌中除了古诗,还有一些专门为小朋友写或者小朋友自己写的诗呢!它叫――儿童诗。如果要你在儿童诗的前面加一个形容词的话,你会用什么呢?瞧!傅老师觉得儿童诗是――好玩的。想不想我们一起去玩一玩?

【评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拽和及时书写的效果,及时记录学生的发言,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儿童诗的距离,为接下去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汽水先生 领生入门

1、自读猜测,反馈结果。出示儿童诗,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猜。全班交流时和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并且说明是从哪里知道的。揭示谜底:原来,这位先生就是像雪碧、可乐之类的“汽水”呀,我们来和它打个招呼吧!

出示: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还

神不神气

2、感受事物,读出好玩。

(1)冒气。通过摇晃汽水,学生观察变化,读好诗歌一、二两行。

(2)生气。请学生仔细倾听汽水经过摇晃后打开盖子所发出的声音,理解汽水先生“生气”的样子。读好诗歌三、四两行。

(3)干干脆脆。呦,这汽水先生的火气还挺大,不过我们的小作者才不怕它。你瞧,他是怎么做的?(指导朗读:干干脆脆)

3、感受儿童诗的有趣。加上动作读好整首儿童诗。教师总结:我们都读得很开心,是呀,儿童诗就是这么好玩,可以写一写我们熟悉的东西,而且在写的时候,你还可以像这位小朋友一样把它当作人来写呢!这就叫――拟人。

【评析】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渐变功能,隐藏谜底――汽水。教师讲到相应内容时,随即点击,增加神秘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这种神秘感中感受到了儿童诗的趣味性,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玩转童诗 趣味乐读

1、自读猜测,填充儿童诗。哎呦,这位淘气的汽水先生,竟然一不小心把桌上的墨汁打翻了,好多都看不清了,我们只能来猜一猜了。当学生在猜测中遇到困难,可让学生倾听鼓声。

出示:

怕打的小孩

是一个怕打的小孩,

当你轻轻地打他,

他就 地叫:

疼!疼!疼!

当你 地打他,

他就高声喊:

2、填充诗歌。你能试着填一填这些脏的地方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书写。师生合作朗读完整的诗歌。

3、感受儿童诗乐趣。儿童诗就是这么自由,这么充满想象力,我们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

4、感受儿童诗格式趣味。汽水先生带着他的这位好朋友,要坐火车去旅行啦!

出示:

火 火 火 快 快 快 气 气 气 到 到 下

嘟 嘟 嘟

车 车 车 跑 跑 跑 强 强 强 了 了 车

猜一猜:这首儿童诗应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教师画出火车头的样子,请学生画完整。师生合作表演朗读。儿童诗有趣吗?总结:是呀,在创作的时候还可以用一些好玩的格式呢!

(四)创意雨点 趣味分享

1、听音识物。汽水先生和他的朋友坐在火车上,忽然,他们听到了一阵熟悉的声音(播放雨声)。你听到了什么?闭上眼,倾听教师配乐朗诵。

师配乐朗读:

雨点

雨点落进池塘里

在池塘里睡觉

雨点落进小溪里

在小溪里散步

雨点落进江河里

在江河里奔跑

雨点落进海洋里

在海洋里跳跃

现在请你睁开眼睛,各位小雨点,你们刚才去了那么多地方,最喜欢的是哪儿呀?请说的小朋友带读,配乐齐读。

2、回忆生活,想象雨点。你们观察过吗?小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他们又在这些地方干什么呢?我们试着说说

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里,

在_________里___________。

3、小组合作,分享成果。播放微课,学习写法。学生学习写法后,自主创作。在展示环节分两种情况:(1)请打上五角星的小朋友读一读自己的作品(学生评),教师总结:原来儿童诗还可以大家一起来创作呀!(2)请个人完整创作一首诗歌的学生朗读(配乐读)交流好后,请你们将作品贴在你们小组的作品单上。你们小组如果完成了,你可以有礼貌地去看看别的小组的作品单(教师拍摄学生作品,导入白板)

(五)小结诗趣 推荐阅读

1、小结诗趣。看着这满满的作品单,你们感觉怎么样?是呀,这儿童诗其实一点也不难,还特别好玩呢!

篇8:儿童诗的教案

F调单元教学做一体化

二、项目目标

1.了解、知道什么是音阶, 掌握它的大小调不同调式。

2.会欣赏、演奏《儿童歌曲弹唱》曲目。

3.学会运用《儿童歌曲弹唱》曲目设计与组织幼儿教育活动。

三、能力要求

1.会欣赏、演奏《儿童歌曲弹唱》曲目。

2.学会设计运用与组织幼儿教育活动。

四、学习内容

1.拜尔《NO.96》;

2.莫扎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

3.格林卡《波尔卡舞曲》;

4.即兴伴奏曲目《红蜻蜓》。

五、“教—学—做一体化”流程

六、能力培养一体化

以培养学生儿童歌曲弹唱能力为目标, 教、学、做合一,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教 (20%, 约10分钟) :通过教师的讲授、示范, 明确练习曲与乐曲的不同弹奏要求, 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学 (30%, 约15分钟)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的方法, 掌握乐曲弹奏的结构特点。

做 (50%, 约25分钟) :学生研究、巩固、展示, 学会整理信息, 通过小组交流、演奏会、作业汇报等不同形式表达与交流自己的弹奏成果。

七、幼儿园实践练习

《红蜻蜓》歌曲介绍:日本作曲家, 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 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 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 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中那优美、深情的旋律, 表达美好回忆的情绪, 歌曲优美动听, 深情自然。

2.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

教学重点: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

(二)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电子琴、媒体课件。

(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唱歌曲。

1.教师深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 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 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2.欣赏录音版本的歌曲《红蜻蜓》

3.出示歌谱

4.听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通过欣赏, 体会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协调均衡、富有美感的旋律, 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深情, 进入回忆童年趣事的意境。

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感情。 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 在体验、合作中准确地表现歌曲。 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抒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四) 教师小结

参考文献

[1]杨世诚.《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 .

篇9:儿童诗的教案

一、缘起:一次儿童诗接龙的尝试

周二,我将教学沙白的小诗《秋》。这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只有二十字,语言明白晓畅,风格清新雅致,是不可多得的积累佳篇。可一节课只教这一首,未免略嫌单薄。晚上,翻开教学杂志,一行字跃入我的眼帘:“诗情、诗意、诗心潜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要培养多少诗人,但应该让他们爱诗、读诗。”是啊,我们的语文课堂理应蒙上文化的色彩,散发诗性的光辉,使孩子们习得受益终身的语文素养。

上课了,我出示了沙白的小诗《秋》,先让学生们读一读,然后引导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抓住“荡着”“坐着”,对诗中描绘的意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学生们初读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对诗歌意境的把握还不够。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我不动声色,继续启发、诱导:“这红叶就是大自然的文字,作者在上面发现了秋天。言有尽而意无穷。透过这一片红叶,你仿佛还看到了秋天怎样的景象?”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他们越过这片漂荡在湖面上的红叶,用鲜活的儿童语言描述着南飞的大雁、水中自由自在的小鱼、堤岸上火红的枫林、远处飘香的果园和丰收的田野。我按捺住满心的欢喜,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学了这首儿童诗以后的收获。教室里的气氛更加热烈了,不待发令,已是小手如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多是要押韵的。”“因为是写给儿童看的,语言要浅显易懂。”“读诗的时候,要反复读,动脑筋读,动感情读,不仅要读懂字面的意思,还要展开丰富的联想,读出语言背后的感情和诗歌没有描绘出的画面来。”……看来,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读诗的方法。

可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运用语言打基础。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学生们从小接触诗歌,完全有能力创作简单的儿童诗。我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我现在需要的是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参与作品的再创作。于是,我不动声色,继续启发、诱导:“同学们,一年四季,风景各有千秋,都可以写成诗。回忆一下你看到的四季景色,学着这首诗,我们也来做一做诗人,以诗歌接龙的方式集体创作一首《四季歌》!”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他们略一沉吟,很快就有人举手了:“木棉花儿咧开嘴儿笑,柳絮在飘。可爱的宝宝,温柔的阳光已晒到你的襁褓。”绝妙的构思,不仅写出了春季的特点,还加入了小朋友的活动,多么具有画面感的“春之歌”啊!学生们七嘴八舌,陆续接了下去:“睡莲悄悄地张开双眸,荷叶窈窕。可爱的宝宝,那水中花瓣一样的可是你的小脚?”“梧桐叶儿贴着地面在跑,风儿在笑。可爱的宝宝,在那荡起的秋千上飘摇。”续到“冬之歌”时,学生们结结巴巴,颇有江郎才尽之感,我会心一笑,出示了陈毅将军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随之,我又吟诵起人教版教材《第一场雪》中写雪后美景的语段:“一阵风吹来,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学生们豁然开朗,异常兴奋地接上了招:“松柏的身姿铁塔般傲岸,雪末儿在跳。可爱的宝宝,你可看到妈妈张开了温暖的怀抱?”

在一次次读诗、说诗、悟诗的过程中,学生的诗兴大发,诗情勃勃,不知不觉中萌发了创作诗歌的冲动。瞧,一首首让人惊艳的诗作诞生了:“风伯伯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啊吹,就把大地吹白了!”“小雨点儿打在荷叶上,嘀嗒嘀嗒,奏起了一首春的圆舞曲。”“秋姑娘挽着篮子,来到田野,她洒下一片金黄,稻子就低下了头;来到果园,她洒下一片火红,苹果就羞红了脸……”

下课铃声已经响起,大家却意犹未尽,只听得教室内一片“沙沙”声,声声悦耳,宛如天籁……

“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每一个儿童都是创作的天才,他们不仅读懂了诗歌,而且读活了诗歌,读出了创造性,读出了主动性。每一句诗,每一声会心的笑,都散发着浓郁的生命气息,都荡漾着生命潜能的实现和生命需要的满足!

二、思考:在儿童的诗歌中找一个位置

儿童诗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它具有想象美、形象美、语言美,这一切都与儿童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思维的形象性的特点相吻合。苏教版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儿童诗作品——《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让我们荡起双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这些儿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轻快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真挚的情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美,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是,现实告诉我:儿童诗的教学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细细分析下来,原因有三。其一,拔高了儿童诗的教学要求。儿童诗语言晓畅明白,可是我们的教者却条分缕析,以理解为目的,把适合念唱的儿童诗肢解得面目全非,长此以往,学生对儿童诗的学习就失去了兴趣。其二,儿童诗积累量太少。儿童诗的教学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仅限于教材中的儿童诗,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没有引领学生走向深入。教师对儿童诗教学的忽视,造成了对儿童诗的积累不够,学生对儿童诗无法形成整体的感受,更谈不上以诗涵情、以诗育人了。其三,儿童诗的教学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儿童诗的创作缺乏动力机制,未能形成一个儿童诗歌创作的“场”。

为了摆脱儿童诗教学的困境,我觉得应该从教师做起,关注儿童诗,在儿童的诗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1.在吟诵中盘活儿童的储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著名诗人金波也曾在一篇短文中形容儿童诗“像一条宁静的小溪,滋润着小读者的心灵”。开展诗歌教学,应从引导学生读诗入手,在课堂上赏诗,在课外积累诗、创作诗。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让学生受到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每天的早读课拨出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读诗、赏诗;每周的第二课堂,举行“儿童诗朗诵会”“好诗推荐会”等活动,引导学生从艺术水平、表现手法上去读懂每一首诗。诗即生活,学生读得多了,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儿童诗的创作都是从儿童的生活中来的。写诗,就是写自己熟悉的物、经历的事、感受的情。教师引导、指导得当,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就会在吟诵中激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

2.在生活中唤醒儿童的灵性

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生活流淌着童真、童趣,他们的身上蕴藏着可贵的灵性。在他们眼中,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有着灵动的色彩,花鸟虫鱼都有着纯真的生命。没有生活,就没有儿童诗。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打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诗意地生活,使他们的心灵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变得更加敏于感受幸福与苦难。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带着学生去郊游吧,学生们会发现:花儿在向他们点头,小鸟在唱歌,空气中氤氲着生命拔节的气息;白雪皑皑,冰清玉洁,让孩子们堆堆雪人,打打雪仗吧,在嬉闹中感受童年的乐趣……儿童的创作灵感从哪里来?生活就是他们创作的源头,生活体验就是他们创作的根本。我们要把活泼的生活还给学生,让他们走进自然、走进心灵、走进语言,鼓励他们拿起手中的笔,去捕捉生活的美,去谱写他们心中的诗篇!

3.在示范中享受“下水”的乐趣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教育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唤醒的过程。诗歌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爱诗、懂诗、写诗,掌握一定的儿童诗基础知识,再用自己爱诗的心去唤醒学生爱诗的心,引导学生找到感动过自己的内容,再以诗的形式、诗的形象、诗的语言去歌颂它。一个班级,教师如果能经常写写“下水文”,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学生们写诗的热情一定会空前高涨;一个学校,如果能努力创设诗的氛围,师生一起读读诗,写写诗,让学生们在诗声琅琅中开始新的一天,儿童诗教学的春天离我们一定不会遥远!

4.在评价中扬起儿童创作的风帆

儿童诗姓“小”,它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儿童记载自己生命成长历程中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感情的一种需要。儿童创作他们的诗歌,就是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其本质就是练笔。既然是练笔,教师就应该用儿童的视野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考量和评价学生的诗,主要看其是不是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自己的生活,是不是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儿童自己的思想。或许,学生们的创作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但我们教师不应该吝惜自己的鼓励,教师的肯定是儿童创作最直接、最有效的动机和动力——在课堂上听一听学生读自己创作的儿童诗,鼓励学生和著名的诗人来个同题创作大比拼,把学生的诗选录上班级的周报,让学生交流、分享、评议自己的诗作,鼓励学生让自己的诗作“冲出班级,投向编辑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绩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抓住学生想说话的时机,鼓励学生大胆表露真情,培养学生用儿童诗表达心声的热情,多肯定他们的进步,在激励性的评价中就能扬起儿童创作的风帆!

种子只有适时地种下,才会适时地萌发;种子只要在智者的手中播下,就必将生根长叶,茁壮成长。愿我们的教师,都能成为儿童诗教学智慧的引航者,愿我们的学生,都能幸福地徜徉在儿童诗的世界里,享受诗意的语言、诗意的生活!

上一篇:尤溪县司法局关于“168”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实施方案通知下一篇:电子密码锁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