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2024-05-15

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精选6篇)

篇1: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XX民政局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总结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全面地成长,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XX民政局此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下去,依据我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两类“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领导重视 合理部署

根据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区民政局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召开工作部署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相关文件,并委派专人对此项工作进行负责。

二、开展“两类“儿童摸底排查工作

为全面掌握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情况,民政局组织各街道积极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对象为因社会或家庭原因而陷于特别困难境况的未成年人,包括农村留守儿童、低保儿童、监护人缺失、监护人无力履行监护职责、重残、重病及其他需要临时救助的儿童。调查涉及这些儿童的基本情况,如生活、医疗、教育、救助等多方面,并相继进行分类登记,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通过排查目前XX区暂无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412人。

三、大力实施困难儿童关爱行动

1、依托各社区“快乐之家”,开展系列读书会、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为困难儿童提供一个阅读、学习交流的平台,加强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在增强他们学习能力的同时更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关心、爱护困难儿童。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对困难儿童开展免费的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等,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XX民政局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难儿童工作,让“两类”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同时大力宣传,不断提高我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XX民政局将继续开展好关爱“两类”儿童活动,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推进我区未成年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XX民政局 20XX.XX.XX

篇2: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工作总结

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闽政〔2016〕44号)和《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闽政〔2016〕53 号)的工作精神,我区认真实施,明确任务分工,统筹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让“留守孩子”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现将本关爱留守孩子工作落实情况、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强大合力

教育局对全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建设高度重视。为了调动更多力量,形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强大合力。局长亲自统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为了全面做好全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教育局在人、财、物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要求在第一时间内及时解决。要求学校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必须由校长亲自担任,建有党支部的学校,由校长和支部书记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齐抓共管,健全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制度。

二、营造浓厚氛围,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一)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XX小学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其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 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XX小学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会,各中队辅导员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队会。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二)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XX小学利用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同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六一节在全校开展了“庆六一,关爱留守孩子”大型游园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三)建档立卡,加强关爱

各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和手拉手好朋友结对子登计卡等。每一位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 “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继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和开展评比活动。继续将留守儿童工作列为对各校行政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开展示范留守儿童之家、先进工作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比活动,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通过评比活动,营造关爱氛围,进一步提升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水平。

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制度。重点健全以下制度:健全家校联系制度、亲情沟通制度、师生结对帮助制度、学生互助协作制度、健全学校心理援助制度。以制度保障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落实。

篇3: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全国妇联于2013年05月10日发布的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对农村留守儿童做了明确定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 “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由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1]该报告同时指出,根据 《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样本数据推算,2010年农村留守儿童6103万人,占全国儿童的21. 9% 。对比2005年的数据,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增加了近242万人。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基数大, 并且增长十分迅速。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道德教育重要性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在该年龄段正是其人格形成和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逐渐养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父母亲的爱护和指引,但是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他们与父母聚少离多,分离的时间越长,其家庭道德教育缺位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在家庭道德教育 “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学校道德教育就变得举足轻重起来。

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1. 农村学校道德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 农村学校道德教育一般采取的是呆板程式化的课堂教育,教学方法通常采取的是空洞、 说教的灌输式教学,学生死记硬背,获得的只是概念上的道德。

2. 农村学校教育资金缺乏: 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展不平衡导致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有着巨大的差异,大部分农村学校资金短缺,限制了农村学校道德教育的教学质量和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 有限的资金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都有些捉襟见肘。

3. 农村学校道德教育教师紧缺: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老师是他们除去家长外的榜样、楷模甚至是知心朋友,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力量。但就目前来讲,适合留守儿童的优秀教师十分短缺。

四、农村学校道德教育出路的实践途径

学校是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学校道德教育的工作方法和目标的转变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有其特殊性,学校的道德教育建设不应仅限于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将其扩展为一个系统的工作,在改变以升学率为主的教育目标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学校道德教育的制度体系,实践体系以及课堂文化体系。

1.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学校应该重视本校的道德教育制度体系建设,需要具有针对性,不能满足于常规的、基础性的道德教育教育工作。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是在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的地区,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工作组制度。 其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级档案制度。主要工作是通过定期家访和电话来主动沟通,学校甚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最后,学校可以尝试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制度。

2.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学校应该转变教育方式, 创新道德教育内容的同时,把刻板的教育形式转变为多方面、多形式的系统教育,通俗点说,就是多开展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 1) 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2) 定期开展各种心理教育活动。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利用具有专业心理知识的老师对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 3) 学校多组织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 4) 学校应该大力进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3. 师资师德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载体,而课堂文化应该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基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学校德育中,教师发挥的作用甚至比家长还要重要。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 “关注和知道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2]教师不仅要做道德上的自我揭示者,更要做学生心心相印的人和引路人。

4.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寄宿学校,一定程度上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把学校变成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为了将道德教育落到实处,获得更好效果,学校需要加强寄宿学校的管理工作,保证学生处于安全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聘请一些富有经验和责任心的教师作为学生的 “代理家长”,给予学生家庭式的生活,一定程度上减轻留守儿童的家庭情感缺失。学者汪怿指出 “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发展,是在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偏执于一隅,并不能真正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健康、向上的发展。因此, 三者的相互整合,是未来德育的一个必然趋势。”[3]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道德教育虽在道德教育体系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但是,道德教育是一项需要多方合作的教育工程,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合作,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工作需要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如此才能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优良道德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全国妇联,2013,05.

[2]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丛(第一卷).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3.

篇4:留守儿童困境,如何解

2015年6月23日9时,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的圆恩空间,以“留守儿童的困境与出路”为主题的一场沙龙,聚拢了公益界各位“大咖”。

这是“毕节四兄妹中毒事件”发生后,公益界发起的第二轮沙龙讨论。

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张家四兄妹喝农药中毒身亡。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才5 岁。远在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市及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再度成为舆论的中心。

这一事件,距离该市发生的那起5名流浪儿童躲入垃圾箱烤火被闷死的悲剧,不足3年时间。

事件发生后的第六天,即6月15日,公益界发起了第一次现场讨论,主题为“毕节之殇:留守儿童的困境”,90位公益人、20多家新闻媒体到场。

会议达成一个共识:面对6100万留守儿童的困境,公益资源需要更为有效的整合,公益组织需要更加紧密的行动,尤其针对留守儿童中的极端人群—逾200万独居儿童(缺乏照料的事实孤儿),他们边缘化的危险境地,更需要我们与时间赛跑,抢救性地为他们提供尽可能有效的服务。

第二次论坛,参会人士希望,“最终产出一个能够代表公益界业务最专业、行动最有效的行动方案”。

留守儿童之痛

来自全国妇联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2.55万,相当于全国每5个孩子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其中独居留守儿童达205.7万。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贫困程度比物质贫困更为严重。

在毕节,留守儿童事件远不止那两起。

2014年4月21日,毕节市七星关区小吉场镇南丰村发生一起强奸案。犯罪嫌疑人黎某是毕节某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持续两年性侵12名女生,最小者仅8岁,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家长常年在外打工。

2015年5月11日,毕节大方县瓢井镇中寨村小学学前班负责人韦会平猥亵至少7名6到7岁的女童被刑拘,多为留守儿童。

在全国,留守儿童受到伤害的案例并不鲜见。

去年5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作的课题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指出,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出7.9个百分点。

根据2015年6月18日,由公益组织“上学路上儿童心灵关爱中心”发布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数据显示,有15.1%的留守儿童,即近1000万的孩子一年到头(包括春节)见不到父母。另外,如果保证不了每3个月见一次父母,孩子对于生存状况的焦虑,会陡然提升。

“毕节四兄妹中毒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临时救助制度不能流于形式,悲剧不能一再发生。

早在2006年10月,在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指导下,全国妇联等12个部门就共同成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2007年7月,中组部、全国妇联、教育部等7部委曾联合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通知》。

然而政府层面的关注和倡导,在复杂的现实面前,似乎仍然显得苍白无力。

以立法倒逼政府和家庭

构建一个统一平台,是“毕节之殇:留守儿童的困境”论坛达成的重要共识。“不是说整合资源,而是把现有的已经开展此类项目的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先做一个数据库出来,然后通过地图来显示。”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解释。

目前,关注留守儿童的公益机构和公益项目不在少数,较为知名的有邓飞的“免费午餐”、歌路营的“新一千零一夜”、“上学路上”、西部阳光的“驻校社工”、联合国儿童基金的儿童福利项目等,但是各项目所关注和解决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有的关注孩子们的营养健康问题,有的关注住宿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况,有的是从社区角度对孩子们进行照顾。

正如在历次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各大基金会建立起自发的沟通机制和信息协同平台,便于公益组织之间更好地互通信息及协调行动一样,金锦萍解释,“建立数据库有利于实现更好的媒体传播,以及提供给当地政府相关的公共服务采购选择。”

面对在复杂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政府仍然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留守和独居儿童的数据,往往政府所掌握的更为全面和翔实,“政府有妇联系统、民政系统,这些系统跟我们公益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协同起来?我觉得可以从一个县推广到一个省,再去撬动整个公益政策。”金锦萍的思考角度更多来自政策推动和顶层设计。

因此,她认为立法推动更为有效。“需要在政策层面倡导国家的儿童监护制度。现在大家可能觉得父母离开孩子是正常的,其实在有些国家,这属于犯罪,也就是说父母必须有一方留在孩子身边。这应该是强制性的,应该倒逼。我想回头跟几个公益律师,还有我们的专家讨论出一个立法案。”

在金锦萍看来,这个方案不单是倒逼家庭,也是倒逼政府,“你必须让我(留守儿童的父母)带孩子来,必须让他读书。”同样,这也能促进提升企业的用工成本,因为如果有一方必须要留在家里的话,劳动力就不会那么廉价。

“关键问题在于怎么让强制性的监护责任落实。现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里监护责任还是民事行为,只有在刑法里的遗弃罪才可以强制执行,但是遗弃罪要入刑太困难了,只能是自诉案件,还要形成一定的恶果以后才可以。”

技术手段是否可以弥补爱的缺失?

刚从深圳参加完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一直致力推动用社会企业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徐永光,在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上,提出了另外一条思路。

很多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孤独感突出,难以很好地融入学校和集体生活。因此,通过科技手段研发一些手环、腕表等可穿戴设备,打破时空限制,让父母和孩子可以随时交流互动,成为很多科技公司着力开发的新领域。

nlc202309041006

“从技术角度,可以专门做一次关于技术创新的研讨,把业内做技术研发的群体集合在一起,然后对接一些电信运营商,手机、腕表企业,用市场化的办法做,有的时候就会突破一些困境。如果这个东西确实好,家长会愿意付费。这样做起来比NGO的资助模式要持续。在这个领域,这是一个机会。”

之前刚刚考察过孟加拉国社会企业的徐永光,认为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赚穷人的钱,同样可以把社会企业做得很大,不赔本。”

目前,360公司已率先推出“360儿童卫士”手环,具备定位、安全预警、单向通话等功能,已经推出第二代产品。搜狗公司也推出了基于儿童成长陪伴的糖猫智能手表。

而在甘肃试点寄宿学校曾经生活过半年的西部阳光基金会秘书长来超看来,技术并不能真正温暖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2009年,来超曾和团队在甘肃当地寄宿制试点学校推出了“连线”项目,学校95%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西部阳光帮助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定期的电话、网络沟通。

经过走访沟通,来超发现,四年级以下的学生和父母连线之后还好,“哭一哭就过去了”,而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跟父母沟通完之后“心情极差”,“恨不得一个学期都不理他们,不要再跟他们说话。”

在来超看来,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打破时空沟通的技术问题。“家长在连线过程中,因为缺乏好的家庭教育观念,也不是面对面,除了说好好学习,也没有别的可说。孩子和父母之间本身的疏离感已经很强,再加上网络本身造成的这层疏离,所以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把连线停掉了。”

智能手段终端连接的并不仅仅是父母。“热线的好处,是它可以集中一些城市里相关的专业人士资源,这样的资源不一定要培训,因为培训一个农村老师成为一个专业的社工和辅导员几乎是非常困难的,是成本极高的一件事情。”做过17年青春热线工作的北京歌路营教育咨询中心总干事杜爽说。她曾是中国最早专门做青少年心理热线的专业人士,她认为,如果在功能设计上通过一个按钮,也可以连接某个老师,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社工。

在6100万留守儿童中,随着2001年6月国务院“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近10万所农村寄宿学校,承载着3000万住校生。在住宿条件差、课外文化生活枯燥、学校管理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这一群体中,杜爽决定用故事陪伴的方式,帮助那些常有负面情绪,甚至产生慢性自杀倾向的低龄寄宿生。这个项目被称为“新一千零一夜”。

杜爽和同事调研了解到孩子有200多个类似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编写故事。播放故事的设备极为简单—音源、导线、低功率喇叭,操作也是成本低廉的“一键式”,按一县10校计算,平均每所学校需要投入5000元,投入26元钱便可让一个孩子听6年故事。

相比起复杂的多层设计,一个关于成长疗愈、品格哲理的睡前故事,可以让留守的住宿儿童负向情绪比例下降12%。

从一个县出发,做更多立体式尝试

“毕节四兄妹中毒事件”发生后,“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的团队曾联系金锦萍,建议从他们已经掌握的湖南省一个县的留守儿童相关情况出发,协同政府和民间组织开展更多的调研。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在该事件发生的下午,接到过四川省委会议的电话,讨论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留守儿童问题。“我的想法是我们能不能联合起来,就是我们一起投入资源,进行多元模式的推广。在近期内,这是可以迅速见效的,而且可以慢慢地变成政府行为。开始由我们基金会购买服务,把效果做出来,然后由政府购买服务。”刘文奎说。四川省委很快做出回应,“省里愿意拿出一部分的资源,一块儿推。”

“这次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大家能一起来合作。”金锦萍在总结会议要旨时说,“以后我们要定期召集联席会议。”

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无疑的,即孩子与父母之间情感教育和情感沟通的匮乏,这其实是再多的社会力量也无法取代的关键要素。“我们现在的情感教育很缺乏。现在大家跟外面沟通很好,一回家跟孩子无法沟通,这是很复杂的问题。”

金锦萍从法理基础再度审视,“如果我们现在把孩子和父母分离的状态视为一种社会常态,实际上法律是没有做强制的要求。”“比如义务教育,以前我们也没有意识到,但是后来如果父母不送孩子去进行义务教育,就违反了法律,就可以采取行动。现在各地控制辍学率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因为已经变成了基层政府的责任了。如果我们把监护也变成这样的制度,你想会是什么程度?”

“其实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是最大的利益,如果懂得这一点,虽然他们在农村苦一点,但知道家庭是最重要的,可能会有不同的考虑。现在家庭伦理都被颠覆了,这个社会会出大问题。”徐永光说。

“我建议将毕节四兄妹罹难的6月9日设立为‘中国留守儿童日’,使四兄妹的死,成为社会变革的一个坐标,一个新的起点。”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在事件发生后,通过网络平台公开疾呼。

在美国,3个失踪儿童曾改变了美国的救助体系。

1979年5月25日,6岁的艾坦在上学路上失踪。1983年,里根总统宣布艾坦失踪的5月25日为“国家失踪儿童日”,国家开始真正重视失踪儿童问题,开启了为期近10年的“牛奶盒寻人活动”。

1981年7月27日,6岁儿童亚当的失踪,启动了美国《失踪儿童法案》的制定。亚当的父亲在听证会上的一句话打动了众人:“一个能发射航天飞机并让它回到地球的国家,竟然没有一个为失踪儿童设立的信息搜集和服务中心?”

1996年1月13日,9岁的安伯在骑车时被绑架并杀害,媒体为破案帮了大忙。经过一系列打造升级,一个接驳美国紧急警报系统,通过电台、电视台、电子邮件、交通提示、短信、facebook、google等多种渠道,向全国发布失踪儿童信息、名为“安伯”的系统上线。随后,《失踪儿童援助法案》也在安伯父母的参与下通过。

安伯的父母成立了非营利组织“全国失踪与受虐儿童服务中心(NCMEC)”,打开了解决失踪儿童问题的关键之门。

三名不幸的失踪儿童,彻底改变了美国解决儿童失踪问题的轨道。其实际效果是,1990年,全美只有62%的失踪儿童可以被找回,而如今,这一比例已经变为97.7%。

美国对于儿童权益保护的经验或可一鉴。当下,由公益界发起的种种探讨,将联动各方机制不断深入参与,制造更大的影响力和提出解决方案。对于6100万儿童生存状态的命运改写,序幕已拉开。

篇5: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教师 心得体会

参加“海生草”活动已经有一年了,在这一年中,付出了很多,收获也很多,有感动,有气馁,有欢笑,有泪水······正是参加这次活动,也让我的教学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做工作要有爱心

我觉得当一名俱备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的老师真的不容易,这需要对教育充满责任,对孩子充满激情,对工作充满热情,才能创造出让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而爱心是开展这份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我们教师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的这种奉献精神。首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们的爱,让他们觉得老师是喜欢他们的,是重视他们的,是关心他们的。情感上的交流有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才愿意靠近老师,和老师交流,沟通,我一直都认为这份职业的神圣在于有“爱”!因为有爱的事业和工作才是有意义和充满生命力的!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感冒发烧了,我走过去低声地询问他哪不舒服,和他“碰碰头”,感觉体温的变化,这时其他的同学也会围过来问寒问暖。学生从而乐于接近老师,敢于和老师说话。还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一个小孩子走在路上,跑到我身边,拉了一下我的手,然后又高兴地跑远了,看着她高兴的样子和一起跑的孩子们,我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幸福,也感到了学生的天真、可爱。是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贴心的朋友,有谁不听好朋友的话呢,更何况是“老师朋友”。爱学生,学生也会爱他人,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反之,如果一个教师他“冷漠无情”,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隐形的伤害。

二、做工作还要有耐心

对于农村的入学儿童来说,没有音乐基础,而我,要完成合唱的教学任务,这对学生,对老师都是一种挑战。比如说在一句简单的教唱,我每天都得教到十几遍,甚至有的孩子,一张开嘴巴,就跑调,急得我满头大汗。在课堂上就是这样,一遍一遍地说,一遍一遍地示范,不断的指挥,今天没教会,明天再教,没学好,后天再来,只要有耐心,每个学生都会有进步的。要经过一年的教育、反复的培养,孩子们能够完整唱好3-4首歌曲。对孩子也多说鼓励的话,我发现抚摸孩子的头,拍拍他的肩,孩子们特别受用,他们感到这是最大的奖赏。孩子们取得一点成绩也及时的肯定。

三、做工作更要有细心。

细心就是用心细密。我不仅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而且要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去感化自卑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地成长。记得一位成功人写了一本书,他所陈述的主题就是:细节决定成败。这里的细节就是做事要细心。如:课前课后,我会为他们播放舒缓的音乐,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室布置方面,我贴上了一些温馨的图画,给孩子们一个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健康的成长。或许,我每天做的就是这样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平凡而细小。但是,一个赞许、一个关注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在学生身上都是一种爱,更是一种爱的传递。只有热爱他们,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去感悟孩子们的每一丝变化,用童心去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使他们在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四、做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记得从我读书的时候,我的爸爸就曾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责任重于泰山!一个人没有责任心,那么就什么也没有。当时我还很小,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当我从事这份职业是,我知道了自已肩膀上的责任有多大。所以我经常全面地了解学生,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思想上行动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带领着班集体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有了太阳,世界才会有温暖;有了春风,大地才会有生机。有了”海生草“,我们班孩子能够快乐的歌唱。谢谢大家!

最后,用一句歌词来结束我的汇报。

篇6: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XX 镇位于 XX 之南,总面积 X平方公里,总人口 X 万人,18 岁以下儿童 X 人。其中,父母均不在家的留守儿童X 人,家庭极度贫困或者患有大病的困境儿童 X 人。

一、现状与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普遍存在以下几类情况:1.父母都为了提高收入而在外打工,不能在家陪伴孩子成长,但是对孩子比较关心,经常电话、视频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这类留守儿童普遍性格比较开朗,与普通孩子区别不大。2.父母离异,或者外地母亲失联/改嫁,孩子跟随老人生活,父母无抚养权的一方对孩子不管不问,或是关心极少。这类留守儿童多数存在思念父母、胆怯自闭、不能正常学习的现象。3.父母一方或双方离世/服刑,孩子跟随老人生活,家庭条件较差,老人对孩子难以管教。这类留守儿童多数叛逆心强,成绩较差,性格上也存在一些缺陷。

困境儿童的概念难以界定,但是我镇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1.自身患有大病或残疾的。2.先天智力低下、精神失常的。3.父母缺乏劳动力导致家庭条件极差的。4.家中无人照管教育的。困境儿童样本较少,情况各异,需根据情况进行个别关心。

二、关爱行动及取得的成效:

XX 镇一直以来较重视儿童工作,也得到了上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

1.助学行动惠及多人:

XX 年起,在县妇联的关爱下,常德市“微善风”爱心助学联盟每年来到 XX 镇,选择 20 名左右家庭贫困、热爱学习的留守儿童进行走访资助,根据儿童的年级分别按每年 1200元——2000 元的标准,持续资助三年。另外还有由其他民间自发组织的爱心团体,前后走访了 15 名贫困留守儿童或大病儿童,为他们送来了衣服、学习用品和助学金。县维多利亚传媒公司对 XX 镇大病儿童给予了极高的关注,XX 年通过爱心筹款晚会为我镇盖天村地中海贫血症患儿 XX 筹款 X

万元,又前后两次看望栗木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黄吕梦,为其送来爱心款 8000 元。

近三年来,我镇共计有 60 多名留守儿童得到了社会资助,总计受助金额达 X 万元以上,部分爱心人士与结对帮扶的孩子往来密切,经常看望孩子并关注其学习生活。

2.儿童之家发挥作用 我镇正式挂牌成立的村(社区)儿童之家有两处,分别位于乔家河社区与盖天村。其中,乔家河社区儿童之家属省妇儿工委的儿童资源中心项目,从 XX 年 10 月成立以来一直备受省市县妇联的支持和关注,活动开展得也较丰富。成立两年以来,经常结合各类节日开展主题活动,例如 XX 年重阳节亲子孝老活动,邀请了 20 名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前来参加,通过知识抢答的形式,为长辈赢取生活用品;XX 年的六一手工课堂,让留守儿童在长辈的陪伴下,自己动手制作花篮送给爷爷奶奶。类似形式的活动不仅仅有利于丰富儿童的课余生活,更是促进留守儿童与长辈之间亲子关系的良好纽带。

3.个别关爱成效明显

我镇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成因复杂,但在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下,儿童的生活条件和心理健康也得到了部分改善。

XX 社区 XX 今年 13 岁,因县妇联一次“寻找最美孝心儿童”活动而被镇妇联关注,与 8 岁的弟弟林子旭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外地母亲因受不了家庭贫寒而改嫁,对姐弟俩不管不问,父亲外出打工谋生,但因智力不足,收入微薄而只能供养自己,留下姐弟在家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姐弟俩思念父母,但性格开朗,成绩优异,尤其是姐姐,目前在 XX 镇中学 8 年级担任班长,是老师们公认的好学生。在得知她的家庭情况后,镇妇联将微善风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带到家中,为姐弟俩分别争取了助学金,并为其争取了年底的民政救助资金,上海的爱心志愿者陈女士为弟弟送来了助学金1000 元,并寄来了儿童书籍和新衣服,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时,也经常邀请姐弟俩和奶奶一起参加。在各界的关注下,姐弟身心健康,除了因家庭条件差而衣食朴素外,与普通家庭儿童无异。

XX 村 9 岁女孩 XX,早年母亲改嫁,父亲于 XX 年被人误杀,与 70 岁的爷爷住在深山里相依为命,性格胆怯怕生。澧县某园林公司负责人得知情况后来到家中,为其送来了助学金和学习、生活用品,并将其收为义女,经常带唐婉桢到

县城与他们家人一起共度周末,并为其购买新衣服、带至游乐场玩耍。在他们的关爱下,小女孩逐渐开朗活泼,成绩也慢慢进步。

类似个例较多,县委党校也相当关心我镇留守儿童,于XX 年儿童节时邀请了两名贫困儿童参加了县委党校的六一亲子活动,并为他们赠送了书本、玩具等,丰富了孩子的经历,开拓了他们的眼界。

三、存在的问题:

全镇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基数大,各项帮扶无法全覆盖,依然存在各类问题:

1.生活条件难以改善。

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因家庭缺乏劳力,经济基础薄弱,虽然父亲外出打工,但一人的工资要供养多人,导致家庭贫困,教育扶贫的资金相当于杯水车薪,仅能保证儿童在校基础的生活,达不到改善营养、开拓眼界的效果。而患有大病的困境儿童,经济条件更是受限,虽然通过社会捐助、网络平台筹集了部分资金,但是,漫长的治病过程和薄弱的家底很难让家庭看到希望。

2.成绩较差不服管教。

多数留守儿童家中老人无法辅导学习,成绩基础较差的儿童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部分孩子心思敏感,受不了批评,甚至有性格极端的儿童因与老师家长发生争执而离家出走。老师不敢管,爷爷奶奶管不了,容易让儿童陷入成绩差和不服管的恶性循环。

3.社会影响误入歧途。

少数留守儿童无视校园纪律,或者利用周末时间与社会闲散人员来往频繁,长期混迹于县城网吧、宾馆、游戏厅,甚至家长和学校都难觅踪迹。这类情况多数存在于初中生中,也成为了中学校园管理的一大难题。

四、下一步工作方向:

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保护,我镇做了一些工作,也找出了部分值得借鉴推广之处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1.建好儿童之家,丰富儿童课余生活 上级妇联和民政部门已要求,XX 年各村居都要建好儿童之家。乔家河社区儿童之家作为 XX 镇试点,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已得到了儿童和家长的认可,建议在全镇各村居推广,经常以村居为单位,组织儿童开展集体活动,作为校园生活的补充,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2.争取社会力量,改善儿童生活条件 继续与民间公益团体保持密切联系,收集本镇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情况,为儿童争取更多资金和物质支持,或者形成一对一帮扶结对,可以改善部分儿童的生活。、学习条件。

3.加强校园管理,肃清儿童成长环境 特别是镇中学,应当加强管理,杜绝学生无请假手续外出的情况,对于周末或放假后不返校的学生,要及时通知监护人。对于已发现不良行为的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家长共同管教,遇到极端情况,必要时可交由公安机关进行批评教育。

上一篇:校医工作计划下一篇:2015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