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张小学“问题教学法”总结

2024-04-19

夏张小学“问题教学法”总结(共10篇)

篇1:夏张小学“问题教学法”总结

“问题教学法”总结

“问题教学法”在我校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学校领导、教导处非常重视,要求教师长期坚持,不能热一阵子,冷一阵子。全体教师又经过本期的学校、操作、改进,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现将总结如下。

一、建立班级学习组织

在新学期初,教导处组织全体教师,根据学校的要求,重新建立了学习组织。班级学习组织建立后,要充分利用班级学习组织,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组织的作用。经过实践,我们认为,班级学习组织宜小不宜大。小的学习组织便于同学们都有机会发言,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见解,达到充分交流合作的目的。大的学习组织,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往往使有些同学还没有来得及发言,老师就匆匆忙忙收场,学困生越来越贫困。造成有些同学对“问题教学法”不感兴趣。我们本学期改进,由原来的每组8人,改为每组6—4人,给同学们搭起了一个充分交流探究的平台。

二、取消形式化,重实效,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由以前重视某种模式的教学,变化的更加自由、灵活。取消老师的课前导入,变为预习。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发言交流。老师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对学生会的问题一概不讲,节省时间。对学生不会的问题要精讲。

三、由老师的先讲,变成学生的先讲

这种做法,一开始在听课中有些老师有顾虑,认为老师不先讲,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误怎么办?在场听课有老师,学生不会回答,老是觉得无法操作。后来,我们组织教师学习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他认为“学生先讲很好,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不会很正常,因为学生就不是对每个问题都会,我还没讲,学生怎么能会呢?不用尴尬,很正常。”所以,我们由以前的老师先讲,变为学生先讲。

四、激励评价机制要跟上

在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参与的同时,评价机制要跟上,要跟学校的“阳光管理”结合起来。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经过交流,不管是抢答或是小组轮流回答,要先定住哪个问题几分,依题的疑难程度合理给分,让学生觉得“我是在努力争分。”每10分换一颗星,满10颗星换一颗月亮,满10颗月亮换一颗太阳。对“阳光少年”学校进行表彰。

五、发现问题

1、极个别老师操作不熟练,特别是一些老教师,运用困难,听课时用,不听课时不用。

2、问题的设置不是由浅入深,开始就太难,让学生模不着头绪。

3、班级学习组织运用不合理,不是差生先发言优等生后发言。有些老师提问学生老是那么几个,不是照顾全体。

夏张小学

2011.6.9

篇2:夏张小学“问题教学法”总结

(一)本季度经历了寒假放假前、寒假、寒假结束开学等工作时段。根据学校安全工作的安排,近期学校对安全各项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现进行总结,形成报告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在放寒假前夕,学校集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防护人身安全的教育,还与学生及家长签定假期安全目标书,进一步加强了家长监督看管学生安全度假的责任。假期结束后,全校学生未任何安全事故。

2、开学后,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又适时制定了本年度的安全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三项应急预案等。为本年度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了基础。

3、学校制定并与各个班级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加强了班主任管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目标意识。建立了完备的安全管理十项制度

4、组织学生上好 “开学第一课”。开学升旗仪式结束后,组织全校师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多媒体收看“开学第一课”视频。内容有学生如可避险、如可“远离假期综合症”,针对性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学校及时对师生对防“一氧化碳中毒”宣传教育。王士店小学学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的当天,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传达了镇指导中心会议精神。对学生集中进行了防“一氧化碳中毒”宣传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学校开展了森林防火安全教育,学校利用升旗的时机,对全校学生进行森林资源、防火等知识的教育,并发动各年级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广泛的宣传。

6、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及学校安全守则的教育。每月学校利用升国旗和校会的机会集中对学生进行两次安全教育,每班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时时绷紧安全意识的弦。

7、针对低年级在活动期间容易发生拥挤现象,学校还专门制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中详细规定了防止楼道上拥挤、攀扶栏杆、触摸电器等都作具体的规范,每天安排学生干部进行轮流检查、监督。每周一评比,每月一总评。成绩好班级进行适当奖励。学校还印发了安全知识手册,每个学生人手一册,便于学习。

8、学校对全校电路、门窗、送水管道进行逐一检查,发现问题随时排除或更换。彻底排除了校内的安全隐患。

9、为迎接区安全检查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建立充实了安全资料的档案,使有关档案更加充实完备。对全校的用电、用水、消防设施进行了逐一排查,发现隐患立即采取措施。

10、学校加强教师轮流值班治安巡逻保卫的力度,白天、黑夜有专人值班。保证24小时电话信息畅通。确保了假期、平时学校财产的安全。

在几个月里,学校由于采取了以上的几项措施,全校出现了良好的局面。学校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始终保持“0”的目标;校园卫生整洁;师生思想稳定,教育工作井然有序。

阳春二月,春意盎然。全校教师意气风发,凝聚力量,昂扬向上,齐心协力,以积极作为的态度,一心一意谋发展、谋工作,努力为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作积极的贡献。

2012年2月24日

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一)夏张中心小学

篇3:夏张小学“问题教学法”总结

【案例】问题示例:星期天, 小明骑车从家里出发到某景点去玩, 去时每小时骑行5千米, 回来时每小时骑行4千米, 共用了4.5小时。小明家到这个景点有多少千米?

学生看到这道题有可能想到把来回的速度平均一下再乘以时间, 最后又除以2。即 (4+5) ÷2×4.5÷2=10.125 (千米) 。这显然是不对的。学生自认为思路清晰, 怎么又会错了呢?解开学生疑惑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答案放到题目中去验证, 结果是超过总时间4.5小时的。即:10.125÷4+10.125÷5=4.55625 (小时) 。

换一种思路会怎么样呢?我们是否可以用小学里学生已有的知识点顺利地解开这道学生认为的难题呢?答案是肯定的。当时, 我的引导过程是这样的———

师:这道题中包含了哪几个数量名称?

生:时间、速度、路程。

师:这些数量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生:时间×速度=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师: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经过一会思考后)

生:时间一定, 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关系;路程一定, 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关系;速度一定, 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师:那么, 我们所说的这些关系中哪一个关系对解开这道题目有帮助呢?我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经过一阵议论后, 大家一致认为“路程一定, 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关系”符合题目的意思。因为小明家到景点的距离是不变的)

师:既然我们知道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时间和速度是成反比例关系的, 那么题中去、回的速度比是———

生:5:4。

师:去、回的时间比是———

生:4:5。

师:我们利用这个时间比可以做什么呢?

生:把去、回的时间按这个比分配一下。

师:现在明白了吗?明白了就开始动手吧。 (学生开始计算)

问题迎刃而解了, 很多老师也就到此告一段落。但这时, 我让学生再次回顾刚才我们的思考过程, 以此来实施我深层理性知识的教学:“大家来看, 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学过的, 也不难, 我们把这些简单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就可以解决比较难的问题了。我们不要被所谓的难题吓倒, 这些题目总会有解决它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首先要想一想题目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又有哪些是适合题目中的意思的, 是可以用来尝试解决问题的。”

这种总结式的讲解是“续貂”呢, 还是“添足”?这是一个见智见仁的话题。我则认为, 这种方法的梳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中的“纲”, 具体的解题便是“目”, 只有“纲”举才能“目”张, 因此是很有必要的。

【反思】题目难吗?初看似难, 细究却不难了。在把“难”转化为“不难”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学生的思维搭建一座桥梁, 对于这座桥梁来说, 不管是拱形的还是斜拉的, 我们要求的唯一条件就是桥面得平坦,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过渡和发展。我们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有一种解开一道题像钓到一条大鱼一样的快乐。鉴于此,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两点———

1.正确把脉, 打开思路, 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理解大多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在小学里, 我们面对的教学群体有着其固有的特殊性, 首先他们已有的旧知识还不丰富, 其次他们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多。为此, 我们在教学中光是打开学生的思路, 给他们描述每一个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让他们在理解并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取经验, 得到方法。诚然, 我们在给“鱼”和授“渔”的问题上已是思想明确了, 但我们有必要厘清授之于“渔”的手段和方法。重点是要让学生知道要在什么地方去“渔”, 用什么方法去“渔”, 即重点的关节“怎么样”去“渔”。

2.点拨到位, 促进思维, 成思于悟。在解决每一个问题时, 我们不仅仅要打开学生的思路, 更要让学生在恍然大悟的“悟”中有所思, 有所想, 有所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认知目标的达成, 教师的目光局限于知识的传递与接受。新课标所要求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学生参与探究和合作。但我们应始终明白在教学中教师的点拨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 这种点拨要恰到好处, 要点在关键的题眼上, 要拨动学生思维的心弦, 要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一点一拨中有梯度, 有目标, 有层次, 让学生在理解知识、获取方法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收获的快乐、“原来如此”式的愉悦。正所谓:功从自然, 水到渠成。

篇4:谈小学语文“问题教学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教学法;应用

为实践新课程标准,实现有效教学,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笔者多年探索这一教学方法,现在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问题教学法”。

一、什么是“问题教学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与合作的精神,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很好地得以实现。

二、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步骤

1.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问题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培养问题意识,尤其是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研究、创新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通过学生提出问题,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过程为以问题为中心的搜寻、发现、确立、探索、解决的过程,学生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让学生自由提问,无论是在课外,还是课内,不管是个人思考,还是小组合作。发现问题的喜悦感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2.讨论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问题讨论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问题讨论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提问,编制出适合学生讨论的材料、引导学生讨论若干问题。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展开讨论,可以小组合作讨论,也可以全班一起交流。也就是说,讨论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尽快得到所研究问题的结论,而是要充分展现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去发现、培育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好的问题情景的设计是解决问题的催化剂。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好语言、设备、环境等各种手段,创设符合需要的问题情景。对于教师来说,特别要利用好语言手段,即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教师都要及时做出积极的回应,必须用肯定的语言加以鼓励或表扬,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以培养或巩固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三、实施“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过程教学

过程教学能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和学习方法,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而不仅仅是机械的记忆。过程教学,尤其是对规律的教学更为重要,通过对规律的过程教学能使学生理解研究规律的科学方法,并逐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课堂中允许有“喧哗”

教师允许学生在课堂里大声地讨论、交流以及从事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各种活动——只要它们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当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当前的需要或兴趣时,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乃至教学计划,并鼓励学生发言并尊重他们的看法。

3.提问要注意广泛性

学生最反感教师总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它既造成了大多數学生的心理障碍,又影响了课堂教学气氛和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课堂民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解决问题要彻底

“问题教学法”最终的落脚点是对问题的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深刻、不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或由教师补充完整,或由其他学生补充完整,或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织作答,不管是哪种形式,务求问题的彻底解决。教师备课时,不但要设计好问题,而且要充分地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预先准备好各种对策和教法,这样才会达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文武坝中心小学)

篇5:夏张小学“问题教学法”总结

一、几个问题

1.教师编制不够, 不是校长不想配, 而是现有的编制体系根本无法满足现有体育教师的需求。以我上周刚去的一所农村点校 (或者叫片校为例) , 17个班级, 820名左右的学生, 按照生师比21:1的配比, 大约能配39名教师, 语文17名, 数学12名, 每个数学教师教2班, 英语教师4名, 校长1名, 只剩下5个编制了, 要解决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等专职教师, 根本远远不够。按照正常的计算, 该校的体育教师必须配置3.5名, 一、二年级要上24节课 (6个班乘4节课) , 三到六年级11个班级要上33节课 (每班3节课) , 这样合起来有57节课, 按每人18节计算, 需要3个多, 但现实是最多只能配一个。

2.个别地市绩效工资给体育教师带来的负面效应日趋严重。因为所有的钱的发放都被控制了, 30%的奖励也基本上成了摆设, 绩效工资的初衷又被抛离了, 绩效工资没有体现按劳分配。体育教师在校内的地位更加尴尬, 对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体育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不是一点点大, 往往一个学校只有1名或2名专职教师, 学校的所有体育工作基本上都是他们在弄, 每周的课时基本上在18节以上, 20节、22节都是正常的状态。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严重超标, 造成了现在的常态课质量不高, 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为体育教师们实在太累了。

4.教师来源不太理想。当前毕业的大学生学的基本功不扎实和专业素养较低, 出来到学校后从事工作有很大问题和困难。因为如今的教师招聘都是区教育局和人事局一起操作的, 作为学校只有报人数权, 没有任何自主权。这几年学校分到的体育教师几乎没有在小学实习的, 因为招聘到的都是本科生, 他们的实习都是在初中和高中, 体育教师的入门异常艰难。我所在小学组分论坛的山东的王老师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体育基本功不好, 专业素质很差, 造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一句空话。

5.体育技能的培训有问题, 虽然有体育教师基本功比武之类的活动, 但是惠及的教师面实在是太少, 再加上培训的体系又有问题, 随着教师教学年限的增长, 自身要求的降低, 自身素质的退化, 他们的教学示范能力越来越弱。另外, 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有偏科现象, 比如球类能力很强, 但是体操、技巧能力很弱。从这点上, 我们浙江省就做了相应的对策, 比如出版了《义务教育体育与保健必学内容教师用书》, 规定教师们必须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同时今年开始我们又在制定学科质量评价标准。

二、几个建议

1.请各位专家向有关部门呼吁一下, 在这次《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修改之际, 能对体育教师的编制和课时不协调问题引起关注和重视, 从而为提升体育教师的地位, 提高体育教师的生存环境质量找到明确的依据。

2.能否出台指导性意见甚至是强制性条例, 除了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教师外, 更要确保一线普通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 从而有力支撑学校体育工作地正常运作。

3.尽力让学科质量评价标准早点出台。与会代表听几位专家说上层已经对这方面有所动作, 听后很激动, 我们希望这方面的政策、条例、方案等尽早出台。

4.能否建议有关部门对绩效工资的分配方案能否有所修正, 对音、体、美等学科有所倾斜, 从而确保我们体育教师的权益。

篇6:夏张小学“问题教学法”总结

一、问题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一)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问题教学法以教师提出问题为开始,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引领学生在正确方向上不断地深入思考,使他们不断地产生疑问,同时教师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给予点拨、启发,促使他们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管理者,这样的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问题教学法具有问题性、开放性、过程性的特点,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用自己的头脑主动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仅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二、运用问题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控制着提问权

目前的问题教学法是以教师的提问为主,学生只是在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其原因有二,一是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问题教学法的本质,认为问题教学法就是要改变以往教师的直接传授,代之以问题来引出新知,通过学生的学习来自主地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因此教师严格把握着提问权,并没有将提问权交给学生。二是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小学生还小,不会提问,提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无关,漫无边际,从而使得教师不放心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这两种片面的认识下教师严格把握着提问的主动权,使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机会,这样并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以及自学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成部分学生的特权

学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许多教师在提问时所设计的问题统一化,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便可以解决,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能完成自主探究。这使得问题教学法只面向部分学生,并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自然也无法激起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的探究不充分

在学生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探究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对于学生探究的时间把握不准确,往往是刚刚开了一个头,学生还没有展开深入的探究,教师就草草结束,这样的探究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只会是一种形式。

三、有效实施问题教学法的策略

(一)提高问题本身的探索价值

问题是有效开展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所在。问题本身是否具有探索价值,直接关系到问题教学法的成败。为此教师要用心来设计问题,第一,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问题只有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够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学生才能展开主动探究,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问题教学才能取得成功。第二,把握好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明确通过学生的探究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围绕着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提出问题,否则就会偏离教学目标,而不利于预定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另外,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富有趣味性、科学性、针对性与层次性的问题。

(二)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教学法的精髓不是只让学生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拥有批判意识与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勇于提出各种问题,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挑战,不迷信教材,不迷信教师,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提出不同见解,进而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下,能够自主地提出更多富有价值的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在师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拥有平等的权利,要共同参与到提问与探究中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合作下对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探究,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而且,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探究,实现了知识的多向互动与交流,让教学真正成为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体,成为了师生共同参与与探究的互动过程。

(四)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也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具有梯度性的问题。比如,对于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提出几个铺垫性小问题,这些问题是逐层深入的,对于理解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解决前面的铺垫性问题,而对于理解水平较高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这样富有梯度性的问题,更能满足全体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展开积极探究,在探究中获得较大幅度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丽.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教育,2012(3).

[2]戴婉琴.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7).

[3]蔡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发现问题教学法”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9).

[4]徐晓仙.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师网,2013(1).

[5]王健昌.谈小学语文“问题教学法”[J].新课程:小学,2014(2).

篇7:夏张小学“问题教学法”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一、开展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的内涵意义研究

从历来的教学实践工作来看,教师能否在课堂中提出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是教学效率能否提升的重要因素。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过度注重自我授教,未能从学生的根本需求着手,研究相应的互动策略,与学生之间展开必要的学习交流,造成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如此一来教学工作成效也必然会难以提升,这一失败情况的出现,同教师没有提出具有一定教学价值的问题密切相关。小学阶段正处于习惯养成的时期,而教师的一味授讲让小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习惯也没有适时养成,极不利于之后的学习。若教师能够恰当地在课前进行问题的设置,在课堂中应时应景地予以艺术形式的提问,那么必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内容研读的兴趣,使学生轻松掌握学习目标。那么如何做艺术性的提问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究分析:

二、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基于的教学原则要求研究

(一)所提问题必须具备针对性

所谓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是指,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目的必须明确具体,而非随口提问,应当保证所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均具有同课堂授讲内容的关联性,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而提出的。其次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时,需要统筹教学的根本目标进行,确保问题可以紧扣教学重点,能够针对教学难点予以提出,或者采取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方式。

(二)所提问题须具备启发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精力着重放在对学生问题思维的启发诱导上。因为在广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绝对不能够由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一味作课堂授课,代学生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领悟到知识要领及方法,进而尝试着自我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读书学习的能力,以此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及满足感,为之后的语文学习,积蓄更多优异的学习方法经验。

(三)专注于提问形式的多元变化

若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促使小学语文课堂鲜活起来,那么必然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呼吁学生整体的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均能够真正地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同时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小学生的活跃特性,他们的参与热情是很容易被调动的,但是效果的好坏,主要是由教师的课堂灵活度决定的,因而教师在教学提问时,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堂的整体氛围进行提问。

三、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一)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研究

对于学生而言,问题意识是学习中所必需的一种思想维度,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遭遇相应难解问题及理论实际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困惑心态和研究心态,在此态势下,学生即会产生提问问题的想法。而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即是对学生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有学生方面产生问题,想问敢问,方能更加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关注问题研究解决的过程,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如此一来课堂问题教学方能事半功倍。笔者认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二)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措施研究

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令学生产生质疑

小学学生具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教师想要训练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那么一定要从学生好奇心理入手,好奇心理是每一个学生共有的特性,具有潜在的创新动力,从根本而言学生的好奇心理越强,那么对于教师来讲便越有利。因为学生好奇心可以强化其对于外界信息方面的剖析欲望,即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自身不够熟悉的知识内容的探究欲望。学生想学,那么他们便会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继而追根溯源,着力探索,此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便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知识问题质疑的习惯。

2. 构建语文问题交流沟通的学习平台

教师应当意识到,当前小学生的心智水平较低,而其对知识探究的欲望是无限的,所以教师应专注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以就彼此间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沟通。教师在课堂中要针对课堂实际对话题进行设置,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合作交流的平台,促使在课堂出现不同的意见及问题,令学生在此情境下分析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课程时间设置相应的讨论课,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小组,展开讨论。在讨论完毕后各组派出代表,畅谈小组看法。笔者在教学中即提出了以下一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即在《悯农》一课学习之后,组织学生讨论:你如何看待浪费粮食这一情况呢?学生们即开始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农民伯伯种庄稼非常辛苦,我们应当珍惜粮食;有的学生认为浪费粮食非常可耻;有的学生说节约就是对父母的孝顺……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良性解决了悯农一文存在的知识难点问题,同时也促使了学生节约意识的形成,锻炼了学生的讨论能力,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问题式学习模式探索[J].素质教育论坛, 2009 (9) .

[2]罗支柳.小学语文“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对策[J].读写算 (教师版) :素质教育论坛, 2012 (13) .

[3]郭崇珍.语文教学中“问”的技巧——浅谈小学语文“问题教学”[J].阅读与鉴赏:中旬, 2011 (11) .

篇8:小学语文问题教学谈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11-01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强化“问题意识”。即在一节课中,提问什么,怎样提问,什么时机提问,都要精心安排,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把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认知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一方面的尝试。

一、问题设置要激趣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总是有力图认识、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教师只要精心设计新奇蕴疑的教学提问,就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帮助教师的教学顺利进行。课堂提问时,首先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对于那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让兴趣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其次,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使问题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最后,提问时除了注意内容的新颖、形式的丰富外,还可以在组织的问题里面设计一些似乎有悖于常理的矛盾或一些“见惯不怪”的现象,在学生面前设置一些“悬念”,以增强学生的好奇性。一般来说,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的问题,一是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二是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处;三是在低层知识与高层知识的联系处。教师如果在这些地方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就会在学生的认识中引起已知与未知、理论与实际、低层次与高层次之间的矛盾,从而激发他们去积极探索。记得在《春晓》一课的教学中,我在设计问题时,利用一个“知”字,有意识地制造矛盾,在学生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花落知多少”一句中的“知多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学生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的学生说,“知”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究竟“落多少”却不知道,也无从知道。这一问题紧紧扣住一个“知”字巧设“悬念”,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在表面的涟漪之下让他们的脑海中涌动着汹涌澎湃的思潮。

二、问题设置要精、巧、活

所谓的精,就是精心设计提问,设计的问题要精。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找准关键处,可抓住“完善”一词,层层设疑:“完善”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编写“完善”的药物书,他是怎么做的新的药物书《本草纲目》是“完善”的药物书吗这样以“完善”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完善”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所谓的巧,就是教师要善于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课文到最后,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发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小壁虎以后尾巴再断了,它还会去借尾巴吗”这种问题既紧扣文章的重点,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又超出了课文本身的内容,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

所谓的活,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灵活把握问的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切忌“蜻蜓点水”、“我呼你应”、即问即答,要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顿悟。如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理解完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分层,有的学生把第二句划到了“飞机遇险,情况严重”这一层里。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意见表态,而是引导学生去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认识语言的内在关系。当然,这仅仅是浅层次的,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引导,及时调控课堂节奏,真正使学生在老师灵活自如的点拨下“活”起来。

三、要倡导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非定向思维,它的题目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明确,从而蕴含多种可能,而要求学习者发散思维自行推断。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答案具有不标准性和不唯一性。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聚合式的提问,尤其是那些只需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題,要多采用诸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其他看法吗?”等形式的开放性问题的提问,允许学生做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及思维发展的广度与深度,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我觉得只要他们的想法是有见解的,是符合文本的价值取向的,老师都应给予肯定。

篇9:小学语文的问题教学探究

(一) 问题教学的概念

问题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 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 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 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的教学方法, 他它有两种类型:一是教师提出问题的教学形式, 二是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形式。问题教学的两种形式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和教学材料不同而灵活选用的。

小学语文课堂的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不仅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 而且还以问题为终结。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仅仅是用所传授的知识完全消灭问题, 而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出更多、更广泛的新问题。

(二) 问题教学的现状

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 使得教师根据考试大纲, 对知识点进行对号入座, 完全为考试安排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注重教学的效果, 而忽视教学的过程, 这主要体现在:

(1) 认为学生做的题目越多, 能力就越强。

认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练习的题量是成正比的。因而教师在课堂内外带着学生演算各种类型的习题, 通常是课后作业。这种机械重复的、没有目的性的题海战术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基本没有什么效果的。由于大量做题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严重影响他们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了解。

(2) 认为只有通过做很难的题目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认为练习的题目越复杂, 练习的难题越多, 能力就会提高得越多。因而教师不重视具有训练价值的基础题, 不重视指导基本方法和形成基本观点, 在教学中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很难、很复杂的习题, 经常进行大量难题的训练,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被大大削弱。

(3) 认为给了学生正确的结果, 就可以使学生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这种观念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 就只是简单地批示对或错, 在讲评时只给出标准答案。只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模仿”、“记忆”, 这种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 使学生就算记住了正确答案, 却仍然不知道错误的根源, 一旦题目形式发生变换, 错误就不可避免地再次出现。

二、小学语文问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 创设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只有有了问题才会进行思考, 只有进行了思考, 才会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 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候, 会产生自己的想法, 会进行大胆猜想, 从而发现问题, 大胆提问。适宜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启发他们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 从而促进他们在思维、情感方面的发展。

(二) 精心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1) 设计应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

题目太偏、太难, 不仅偏离了教学大纲, 学生还比较容易产生厌学、厌思考“消极怠工”的现象;题目设计太简单, 往往又不能满足学生的强烈求知欲, 大大制约了他们学习欲望和对新知识的渴求欲望, 所以教师要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再见了, 亲人》这一课时, 感情真挚强烈, 不能很好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可以先让学生描述平时自己与尊敬的长辈的对话情境。

(2) 设计应具有渐进性。

在设计小学语文问题时, 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及难, 有利于学生在不断获取成功的过程中逐渐被激起学好小学语文的自信心, 克服对小学语文学习的恐惧。教学《草船借箭》一文, 从故事性的课题中引出理解性话题。引导学生提出话题:课文讲谁向谁借 ? 为什么要用草船借 ? 什么时候、怎样的天气去借 ? 借到没有 ? 为什么用借 ? 借了有没有还 ? 这件事要说明什么 ? 等等问题。

(3) 设计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努力探索, 更能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条件作细致的分析, 深入的研究, 进行广泛联系, 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 做出明确的判断, 使问题获得一定创造性的解决。教学《船长》一课时, 围绕“船长哈尔威放弃生命, 到底对不对”, 其实这就是一个开放性问题。

(三) 有效课堂提问,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1) 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有铺垫,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提问时从简单到复杂, 由特殊到一般, 在层层设问的过程中, 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并得到相应的知识。

(2) 提问要把握时机。

一个适时的提问, 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掀起轩然大波;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因此, 要精心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象》一课, 在讲到曹冲称象的办法时, 提出:“石头笨重不容易搬动又容易伤人,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称象呢 ?”引导大家讨论、交流。

(四) 使用多媒体教学, 链接生活,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 巧用媒体。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可以使课堂更有活力, 也更有张力。利用多媒体声形合一、动静结合的优势, 教师在问题教学中, 可以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 从而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2) 链接生活。

积极组织各种课外、校外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生活中处处有小学语文,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发现, 并能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理解, 那我们就能挖掘到许多隐藏在表面现象下的本质。

摘要:在教育时代化的今天, 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问题教学法”, 即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本课题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阐述了问题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教学,实施战略

参考文献

[1]文智.小学语文之问题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07) .

篇10:小学作文教学问题探析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生对生活认识的再创造。毫不夸张地说,作文能力训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分析探讨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 小学 作文教学 问题 对策 在实际教学中只要老师布置作文,学生就直叫头疼,那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作文,爱上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结合本人的教育经验,我们可以做好一下几个方面:一、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知识的前提,特别是写作兴趣。第一,要指导学生“看”,鼓励学生“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发扬民主,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大胆的说出来,说他们生活见闻、学习感受。教师要注意倾听,用赞许的语言表扬孩子,用欣赏的目光注视孩子,使他们得到尊重。我认为从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再到作文,是小学生写作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写作训练,还应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家庭情况,还应鼓励孩子观察身边的事物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并把它们写下来。教师要给学生以及时指导和启发,指导他们合理地运用词语进行表达,帮助他们纠正语法和思想上的错误,使学生一步一步、扎扎实实进行写作训练。从“看”到“说”再到“写”的训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教师在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和认识事物。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媒体的重现力,教学生观察的方法。媒体的重现力,指媒体可不受时空限制,将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而录音、录像都具有极强的重现力,以此为媒体,有利于教学生观察的方法。三、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妈妈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四、要切实重视学生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平时积累的素材较少、词语就不够丰富,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是内容空洞.语言贫乏,甚至“无话可说”。要使文章有可读性、深刻性和实效性。就要积累资料和信息,做到“物”为我用。一是要重视词语的积累。二是要重视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三是要重视指导学生阅读。四是要重视生活积累。五、教学中要处理好“主体作用”与“主导作用”动态平衡 要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练笔中的主导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由小学生认识特点决定的。要大面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习作教学必须与学生现实的交际行为和身心、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相适应。作文教学需要进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精神领域,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在进行哪些主导的交际活动,他们是怎样感知世界和认识自我的,现有的阅历和语言储备情况怎样,进行书面表达交流时有哪些困难需要克服,有哪些潜能可以开发利用。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小学作文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教”的动态过程和学生“学”的动态过程。努力实现两个动态过程的平衡,使两个动态过程同步展开,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理想境界。要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的“奉命作文”和“应试作文”的怪圈,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作文教学必须增强开放意识,这种意识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即有大语文观的观念,有让学生写放胆文的观念,有让学生自由表达的观念。总之,我们只要做好以上几点,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的,将人的性格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趣、个性发展、习惯养成等人文教育因素与写作能力培養,写作技能技巧获得统一起来,将课内外有机统一。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丽芳,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都市家教:创新教育》2009年 第B08期[2]魏秀丽,浅谈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文学教育》2009年 第2期[3]刘洋,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四种途径,《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9年 第8期

上一篇:职业教育调查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下一篇:坑人的脑筋急转弯搞笑版题目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