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新问题分析论文

2022-04-29

提到现在小学生作文的辅导问题,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向来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者”在作文教学时陷入了以下三大误区。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作文教学新问题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作文教学新问题分析论文 篇1:

探究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的创新措施

摘 要:中学和小学的教学在内容的衔接和联系上有一定的脱节现象。其中作文的衔接教育问题一直困扰着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小学作文在学习中形成思维和行文特点与初中教学目标没有达成一致,同时使学生在转换学习思维的过程中很难很快适应这种变化。从中小学中作文衔接教育问题展开探究,并在解决这种方法的举措方面提出创新。

关键词:中小学;作文衔接;创新措施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科目的学习都像是在盖高楼。只有在基础打好的情况下挨着去学习每一个知识点,一点一滴地建立起知识体系。任何课程在授课之前都有一个课前导入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习内容的衔接阶段。学习的衔接阶段是使学习的知识点在学生思想中有一个过渡的过程。过渡就是为了使学生在面对新知识和新问题的时候有一个事先的准备。而作文的学习在中学和小学的教学中并没有统一的教学思想,这样如果在小学生升入初中后没有很好地衔接教学,那么学生在突变的学习理念和思维方式下会很难适应这种变化,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初中作文的教学存在一定的教学风险。

一、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及其意义

小学的作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描述事物过程的准确性,在作文的评定方式中一般认为小学只要能合理地表述事物即可。在作文的深层次要求方面没有过多的要求,基本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可。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则要求学生在描述事物发展过程中能够运用写作技巧,注重写作的重点。小学作文真实准确为主要导向的作文教学方式和中学的类似于文字游戏的写作技巧运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小学升入初中后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造成教学效果的不确定。

中小学衔接教学是指在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进行学习思维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以往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惯性,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教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学习的问题能够知道原因。中小学作文的教学本来就存在一定的理念差别,所以,这种衔接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的创新措施

中小学作文教学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的不协调,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困扰初中教学的一大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很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过渡这其中的学习方式。中小学衔接教育措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用来衔接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具体措施如下:

1.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学习方式的改变入手,融入学习过程改变的开始阶段。从学习方式入手可以很好地从习惯上转变学生以前的学习理念,更好地进行新的学习。

2.进行新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训练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接受的过程。“量”的积累是“质”的转变的前提,只有在进行一定量的训练之后才能有所改变。

3.对于作品的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好的方式就是模仿。在两种不同教学理念下的作品在行文风格和表达效果上必然是有区别的。进行各自的对比和分析能够使学生在对自己作文的认识上有更加准确的定位。

4.启发思维,在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阶段如果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那么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好处,除此之外,也将为学生将来作文能力的提升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实例探析

衔接教学衔接的不只是学习的过程,更是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的衔接。学生在升入新的学习环境后会对自身有新的要求,在新环境中进行新思想的传授是最为有效的,能够使学生在接受新思想的时候没有一种受迫感。事先对于教学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措施的制订将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很好地运用这种措施是决定中小学作文衔接问题的关键。

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马克·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为例。在文章中作者阐述了四件事情,而这四件事情在文章结构中前两件和最后一件详写,第三件事略写。这样采用很好的切入点来进行作文结构的讲解。反响大的事详写而反响小的事略写。详写的部分能够突出作者的特点和想要表达的才华,略写则对于人物形象进行了有力的补充。这种详略搭配的手法正是在中小学作文衔接中需要指明的。

另外,中小学在作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手法也有着需要衔接的部分。在文章中作者用简洁明快的漫画笔法对其讽刺对象神态、肖像的勾勒。“其中有一幅画的是希金斯身穿衬衫涉水过河,一手提灯笼,一手拿一根手杖,试探水的深度”这种漫画式的变现手法入木三分,十分传神。中小学作文衔接在作文表现手法上的讲解可以依据此文章中的描写开展。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的开始阶段就进行作文衔接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初中的作文学习,但这也只是其中的起步阶段。只有很好地掌握初中作文的要求,才能在日后初中作文的学习中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刘祖元.从学生作文心理探究初中作文教学[J].文学教育,下,2008(01).

[2]郑慧英.目标具体化作文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07(25).

[3]张金业.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段衔接”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2).

?誗编辑 王团兰

作者:吴小娇

小学作文教学新问题分析论文 篇2:

走出小学语文写作课的误区

提到现在小学生作文的辅导问题,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向来是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者”在作文教学时陷入了以下三大误区。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误区

1.作文要求以“写”代“习”的误区

很明显,“写”即是写作,“习”则习作。写作和习作,顾名思义:写作是指写文章,其过程重在“写”,它对写作者的要求是一步到位的,要在文章的立意、选材、结构安排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比较高而全面的要求;而习作则是指学习写文章,其过程重在“习”,即是学习,它对学习者(主要指学生)的要求相对低得很。习惯性地把对写作者的要求强加在习作者的头上,这显然大大地拔高了小学生作文的要求,从而偏离了小学作文教学的“习作”本位。

2.作文课外辅导多多益善

如今,为了能给孩子们更好更多的学习机会,报个课外辅导班未尝不可。但很多家长不能很好掌握尺度,大部分家长认为紧凑安排辅导课能更好帮助孩子,因为这样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长时间的作文学习环境,上得多了,孩子自然而然也耳渲目染了不少好的方法。

家长应该充分尊重他们对知识学习的需求和兴趣。摒弃他们的内心需求及兴趣,这样会造成孩子对作文的逆反情绪,会带来更加麻烦的后果。选择一家孩子喜欢的、教学质量过硬的、教学方法新颖的学校至关重要。

3.作文辅导形式局限性强

因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如今快速时代的状况下,家长在面临孩子上作文辅导班的问形式上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背诵作文”、“抄写词句”、“仿写”,“多看、多读、多写”。这些都是被家长所认知和接受的作文教学方法。

事实并非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现的最好的成长,激励是最好的方法,实践是最好的训练。老师设置的每个环节都过渡自然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这些环节有游戏、谈话、及当场练笔动静相宜,孩子们上的不亦乐乎,让儿童在情景中感悟表达的真谛。由此看来,语文辅导课程并不局限,多变的教学方法比较代替传统的原始方法,让孩子吸收新法和旧知的完美结合。

4.网络时代,资源的非合理运用

一些老师认为:写作课运用网络媒体进行教学,其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况且网络媒体画面内容丰富、直观形象,是写作材料的最佳首选。所以在写作课上把着眼点全部放在网络媒体信息资源的开发上。其实,在写作课上,老师除了第媒体信息材料的运用,还应该放开眼界吧其他一些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吸引到写作中来。

二、走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误区的对策

1.实现作文要求“习作”本位的回归

我们要切切实实地把小学作文教学定位在学生学习写作文的位置上。既然是学习写作,就有其相应的特定的要求,而不是把写作的要求强加在习作的头上。

2.实现作文训练“片断”本位的回归

我们的作文训练也要切切实实地遵循学习写作的一般规律,从看图写话、“片断”训练到“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再到“40分钟写出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期间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实现作文测评“片断”标准本位的回归

作文“习作”本位回归和作文训练的“片断”本位回归,要求我们的作文测评的“片断”标准本位的回归。特别是考试作文题目的出题者(主要指市教研室专门负责出题的教研员)在出题时把握好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目的、要求,把考试作文的目的、要求牢牢地定位在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这个标准。否则,就会违反小学作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就会导致作文教学各个环节的混乱。

4.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改进小语教法

由于历史所致,当前不少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比较低。教课中,其所以能使“语”“文”分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者对语文的特性和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大部分小语教师,不怎么会写文章,对写作理论掌握更差。因此,必须促使小语教师提高专业水平。要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使小语教学向深、广度发展。在抓教法研究的同时,要促使每个小语教师练好常规教学基本功,从根本上提高小语教师的专业水平。

5.抓基育能,培养思维

小语教学,必须立足于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在教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中,要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训练的核心。教基础知识,要讲究方法,要把所教知识分类、优选,要具有(下转第147页)(上接第146页)范例性。把那些必须熟记的知识,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熟、记牢;把那些必须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分析、比较,使之明其理,会运用。培养基本技能,要从两个方面做起,(1)教给学习方法,(2)培养自学能力。教学法,要在平时教课中,结合具体知识运用。人一生绝大部分知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学得的,有了自学能力,就会在社会实践中自我学习无限的知识。

6.运用网络媒体资源,进行写作课教学

如何运用好网络媒体信息资源进行写作课教学,这正是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所关注的焦点话题。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媒体资源优势,合理利用媒体资源的教学价值,更要认真思考运用网络媒体,给写作课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调查自己的在写作课中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健康写作搭建一个理想的教学平台。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实验小学

作者:王玉荣

小学作文教学新问题分析论文 篇3:

农村小学作文“本土化”教学之我见

【摘要】作文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难点,为此,我试图从作文教学“本土化”这一思路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乡村生活、体验乡村生活,在感受其变化与发展的同时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以此激发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欲望与写作兴趣,找出适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爱上作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本土化

作文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其原因一是小学阶段是学写作文的初始阶段,是入门阶段,绝大部分学生本来就不知怎么写;二是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接触新鲜事物机会少、阅读的书籍匮乏、眼界不开阔,很多学生存在怕写作文、不知如何入笔等现象,平时的积累多数用不上,很多同学将积累的认为很美的句子或段落直接套上,空话、套话连篇,结构混乱,抄袭严重……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在平时工作中不断探索,积极挖掘本地环境、风土人情的特点和农村小学生的自身优势,试图以“本土化”作为突破口,找出适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式,借此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下面我就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引导学生观察乡村生活,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

美学家罗丹认为生活中充满了美,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乡村的生活,去观察发现自然之美、人情之美,使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所认识和了解,提高自身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乡村的自然景物是如此的丰富多彩,田野中庄稼、花草树木,自然中的花草鱼虫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作为语文老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如掰香椿、收麦子、看青、赶鸟、摘棉花等适合学生年龄的活动,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自己观察的事物,在上课时与其他同学分享,结合案例开展课上讨论,指出学生观察对象的优点,对观察角度进一步分析,看是否能有更新的观察角度。要求学生和家长分享观察结果,并让学生家长参与观察实践活动。

二、教会学生体验乡村生活,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感性经验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即兴观察方法去有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美好的人或事物,对已经熟悉的乡村生活去感悟与体验,从中找出与以往不同的深刻认识,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

一是体验家乡景色之美。针对家乡的自然景色特点,写一篇作文或解说词。例如对衡水湖的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描写,体味云霞明媚、瞬息万变、水天一色等奇异壮丽和秀美的自然景观。

二是体验民间工艺或民间文艺活动。针对乡土的文化特点,结合儿童的个性特征,组织学生体验内画鼻烟壶的生产流程,在寒假期间学习、体验具有地方特色的安乐秧歌,让每名学生都能够找到具有乡土特色的兴奋点,并能以言语交往的方式浸润在浓浓的乡风民韵中。三是体验乡土文化的魅力。亲近家乡历史,寻找家乡文明,组织学生搜集本地语言、民间故事、请老革命家抗日战争期间的斗争故事,探寻家乡风俗,走进传统节日。这些资料作为是最鲜活最生动的作文语言并在作文中加于运用,不仅增强对自己的认同感还能激发作文的兴趣。四是体验劳动之美。如参与田间劳动、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冬天参与蔬菜大棚的采摘活动,体验大棚蔬菜的生长情况,体会家长劳动的艰辛;我眼中的新农村建设感受成长快乐,家中新添的沼气池、太阳能的科学原理,给生活带来那些便捷……。让学生们在体验中进一步认识生活,认识环境,并将自身的感受与周围的事物有机联系起来。

三、激发学生反映乡村生活兴趣,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高尚情操

农村小学语文的教育是一个提高认识、培养情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时机,激发学生关注家乡,深入观察、了解家乡的热情。

一是侧重写关于农村题材的作文,引导学生写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在写的过程中注意从细节入手,先写片段,然后再练习布局谋篇。每周上作文课时着重某一个话题,如家乡的蔬菜种植作为特色产业最近的发展情况,有学生讲出了自己家里又多建了2个大棚,有的同学说父母又买了一辆运输车跑北京销售蔬菜,今年的樱桃西红柿产量不错,价格比去年上涨了两毛钱,……通过发言然后让每名同学写出对家乡蔬菜种植的认识,并增加自豪感。

二是作文指导中加强情感的渗透。在写作文之前,有的放矢,对要表现的主题有针对新地提出要求,分析家乡的新事物、新变化,对出现的新问题能够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如对新农村建设中家乡发生的新变化,很多同学可能会说出自己村里有哪些新事物,家里有哪些新变化,教师则可以引导他们逐步分析出现新事物、新变化的原因,在分析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新事物的感受和分析能力,同时,强化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是抓全面拓展,倾吐本土情感。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后,我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自拟,体裁自定,内容自选,结构形式多样化,取材乡土化,语言儿童化,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思想同作文结合起来,让作文成为学生表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和享受,为生活而作。而学生能以“乡土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从而表达热爱家乡之情。

总之,引导孩子们注意观察、学会体验,以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实践去激发表达的欲望与写作的兴趣,使作文教学“本土化”,才能真正让作文教学充满魅力,让农村的孩子们走进作文,爱上作文!

作者:李冀甦

上一篇:后勤工作中信息利用研究论文下一篇:公信力构建下的网络舆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