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三中创建特色学校的情况汇报

2024-04-22

城关三中创建特色学校的情况汇报(精选8篇)

篇1:城关三中创建特色学校的情况汇报

城关三中创建特色学校的情况汇报

“以德立校,质量兴校,创建特色学校”是我校的办学理念,特别是在创建特色学校方面,我校着眼实际面向学生,走出一条探索之路,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汇报。

一、以国学教育为载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深厚文化底蕴来熏陶净化学生心灵,用生动感人的孝文化来启迪历练学生。

学校安排专门时间,统一读本,每天预备前十分钟,为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美文等时间。使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获得了知识,塑造了品质,成就了知书达理,文明礼仪的习惯。懂得了尊重老师和家长,用孝文化浸润心灵,提起一颗纯净纯善的心,来恭敬感恩周围的一切。

二、全面打造师生粉笔字大赛活动

在抓好课堂写字教学的同时,我校利用宽阔平坦的校园操场。让全体师生在大课间时间,进行粉笔字展示活动。

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时间,全体师生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伴奏下,奋力疾书,书写自己的理想信念,张扬自己的个性,提升学校正能量,用文明高雅的书香品位释怀学习的疲劳。让粉笔在广场上悠扬的舞起来,特色学校名至实归,教师们更是个个彰显风采,让青春年华淋漓极致的在每一块小黑板上挥洒。师生同乐,场面气势宏伟,优雅典范。

学校特色是学校的依托和载体,它可以丰富师生教学生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教学相长。这项活动深受师生及家长的好评,理当继续深入持久做好。

伊川县城关镇第三初级中学

2014年6月9日

篇2:城关三中创建特色学校的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以德立校,质量兴校,创建特色学校”是我校的办学理念,特别是在创建特色学校方面,我校着眼于面向学生,在探索中走出一条特色之路,现汇报如下。

一、弘扬国学文化,以国学教育为载体,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深厚文化底蕴来熏陶净化学生心灵,用生动感人的孝文化来启迪学生心智,陶冶他们的情操。

我校安排专门时间,每天预备前十分钟,统一读本,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等。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孝文化浸润下获取了知识,塑造了灵魂,懂得了道理,养成了文明礼仪的习惯,学会了尊重老师和家长,学会了与人为善,学会了和谐相处。用一颗纯净善良的心,来恭敬感恩周围的一切。

二、通过粉笔字大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校利用宽阔平坦的校园广场。全体师生在大课间时间,进行粉笔字展示活动。

每天上午的大课间时间一到,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伴奏下,全体学生奋笔疾书,粉笔在广场上悠扬的舞起来,他们书写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张扬着自己的个性,学校正能量在书写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书写中提高。因学习带来的疲劳,在书写中释怀。教师们更是个个彰显风采,青春年华淋漓尽致的在每一块小黑板上挥洒。这场面气势宏伟,优雅典范,师生同乐,特色学校名至实归。

学校特色是学校的依托和载体,它可以丰富师生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项活动深受师生及家长的好评,我们将继续深入持久做好它。为创建和谐校园而努力!

伊川县城关镇第三初级中学

篇3: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考

一、特色学校的基本内涵

所谓特色学校, 它不但具有一般学校所共有的特色, 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 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较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有较高的教育质量等, 同时, 还必须在“特”字上下功夫, 形成不同于一般学校的几个特性。

1、要有独特性。

指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 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 它从本校实际出发, 形成教育上的个性风貌。即“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的独特性, 这是特色学校的主要特征。

2、要有科学性。

指学校办学符合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 顺应社会的教育发展趋势, 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办学思想和经验, 并为人们所接受, 有推广价值。

3、要有先进性。

指学校有很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同时学校的某项工作或某一方面的素质优于其他学校, 某一方面的教育科学研究也处于领先的地位。

4、要有稳定性。

指办学的个性和成果长期地显示、保持和发展, 并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 成为学校的传统, 不因“某一位校长出色领导而一举成功, 并随着该任校长的离去而逐渐失色”, 具有较深的社会影响, 它标志教育个性的定型和成熟。

特色学校不等于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指的是学校工作的某个方面形成特色, 是局部特色, 又可以称之为特色项目和优势项目, 它是特色学校形成的基础, 但学校特色可以发展为特色学校。

二、创建特色学校的基本要求

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靠校长和教师的努力, 还要有一套有效的办学机制作为保障, 还应有一个适合其创建的和谐的学校文化环境。因此, 本人认为创建特色学校至少应有以下四个基本要求:

1、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富有个性的校长

创建特色学校, 校长是关键, 特色学校能否有特色, 首先取决于校长是否有个性。校长的个性结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思想独特。教育思想是构成办学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形成特色办校的重要影响因素。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孩子”的教育思想缔造了具有国际意义的以和谐为特色的帕夫雷什中学;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的教育思想创立了具有“开朗、平等、实干”风格的晓庄学校。由此可见, 独特的教育思想是形成特色学校的思想之源。

二是管理风格独特。独特的管理风格是校长在管理活动中受独特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它主要体现在对管理工作采取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独特的管理风格是形成特色学校的重要影响因素。上海建平中学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 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的学校特色而闻名, 为了实现这一追求, 冯恩洪校长自有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风格,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实行学生校长助理制。通过公平竞选方式招聘学生校长助理, 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管理活动。

三是人格魅力独特。校长的性格、品质、修养等构成校长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最能体现校长人格魅力的方面。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形成特色学校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办学实践中校长通过充分展现自己在性格、品格、气质、修养等方面极具个性特征的因素来对学校成员施加影响, 引导他们共同进取的意向行为。

2、创建特色学校的前提是要有一批拥有特长的教师

教育是立国之本, 而师资则是教育之本。对学校来说, 教师是办学的依靠力量, 没有教师, 再独特的思想也无法变成现实。教师的整体水平和个体能力对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要形成特色学校, 则除了要有整体水平和个体能力的要求之外, 还必须具有特长这一专项要求。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 “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学校的特色在社会上的影响往往是靠特色教师的努力而形成的。事实也是如此, 上海巨鹿路一小有了柯元这样富有特长的教师, 才培养出陆之盛、何智丽、黄锡萍等一流乒乓选手, 使巨鹿路一小的乒乓特色声名远扬;上海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在特级教师毛蓓蕾老师的教育实践的基础上, 开展了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索, 从而创立了富有特色的“爱的教育”的德育工作新模式。由此可见, 没有特长的教师, 也就难于形成特色学校, 拥有特长的教师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前提。

3、创建特色学校的保证是要有一套有效的办学机制

所谓机制, 是指事物间的联系、制约和作用的方式, 学校的办学机制包括学校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 这三大机制不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 并决定着最终的结果, 所以说, 有效的办学机制是形成特色学校的保障。

4、创建特色学校的基础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学校文化

优良的学校文化不仅对学校师生具有教育、凝聚和约束作用, 而且对学校本身由一般走向成功、走向成熟具有推动促进作用。特色学校正是在一种独特的、优良的学校文化环境中发展而成的, 独特的、优良的学校文化环境为特色学校提供了生长的基础。这种生长基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学校文化通过校长的办学价值观为创造特色学校提供了思想基础;第二, 学校文化通过学校的校风传统为创造特色学校提供了行动基础;第三, 学校文化通过学校的空间环境为创建特色学校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创建特色学校的基本着力点

1、找准突破口。

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在于找准突破口, 也就是要选准优势项目, 特别要注意遵循“三个出发”。一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对本校实际进行客观分析, 认清本校的优势和劣势, 合理选择优势项目, 构筑学校可持续发展平台。优势项目的确认, 不仅仅取决于校长或教师的专长和愿望, 还需考虑各种客观条件, 诸如本校的基础条件、传统、生源状况和教师素质等。二是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实施素质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方向。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形成个性化教育, 培养学生创造力、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 提高中小学的综合素质。学校应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出发选择特色项目。三是从公众需求出发。随着生源的减少和民办学校的兴起。实现特色就是创优的过程, 创造特色就是给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提供其所需要的新内容、高水平的服务项目。

2、善于利用资源。

创建特色学校应从打造特色项目开始, 把它“做强做大”, 这就需要运用各种教育资源。一是校本资源, 每一所学校教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资源。资源散布于学生、教师、管理者当中, 甚至在硬件设施、校园环境当中, 学校决策层要善于发掘、组织和运用资源。二是社会资源, 学校不是封闭的, 总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学校特色往往是所在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 创建特色学校是对本地区特色文化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学校特色建设藉此就有稳定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3、精心打造“特区”。

特色项目, 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 它的成功打造是关键。学校决策层需要打破常规, 建立“特区”并精心打造, 要在人力资源、物质条件和资金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保障, 给特色项目执行者以更大的创造和发展空间, 不但要把其“做强做大”, 而且要“做优做精”, 然后再辐射、推广, 由局部向整体推进, 使学校特色最终发展为特色学校。

摘要:在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大好形势下, 抓特色建设, 创特色学校, 已成为许多教育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并成为办学的热点。

篇4:关于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考

一、 坚持“求实创新”的原则,摸索“特色办学”之路

特色学校就是学校在办学过程式体现出的某种特殊性或个性,并具有显著的培养人才的效益。创办特色学校有极其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树立“特色”,可能遭到世俗观念的抵触和责难。中考、高考这些通过考试不定期选拔人才的机制使家长形成了“让子女刻苦、刻苦、再刻苦”的牢固读书思想,这些人只知道让子女勤奋读书,考取好大学,却不知道不根据子女实际,强迫子女读书会成为废人的道理。我们身边这样的事例还少吗?学生不堪重负离家出走的,酿成精神病的,甚至自杀的,以致录取大学后“书呆子”无法生活自理的媒体上时有报道。因此,我们本着“培育人才”目标,就必须百折不挠地探求学生的个性,创办特色学校。

创办特色学校必须坚持求实创新的原则。学校领导班子必须了解本校及本地区的客观情况,扬长避短。在办学的实际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既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也要发现自己的有利条件。发扬优势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传统与区域优势,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认识挖掘发挥自己的潜能,并根据有利条件,选准自己的突破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单位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创新就不可能有发展,就不会有自己的特色。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只有将先进的教育理论融入办学思想之一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炼,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当然办特色学校一定要因“校”制宜,切不可以生搬硬套,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劳命伤财。走“特色办校”之路,就要找准优势项目,定准办学方向,创新办学思想,坚持“名牌”发展的战略。

二、培植“科教兴镇”的理念,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提出了“教研兴教”的口号,活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但实际上执行的是“拿来主义”,健全的教研组织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差事,装扮门面而已。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科研意识淡薄;二是基础教育投入匮乏;三是升学率的制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受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教研是有其名无其实。教师年龄结构偏高,知识层次老化,编制奇缺制约了教研的发展,老师们大多数是包班教学,有的甚至是复式教学,整天忙备课、上课、改作业等常规活动,不要说是课题研究,就是常规教学心得的交流也难以参与,这样的机制如何出成果,也就更不要说出创新人才了。

农村小学面对重重实际困难,如何实施“科研兴教”的战略呢?首先,以中心小学为阵地,以积极分子为骨干,大力推行教研活动。其次,发挥集体备课优势,将老师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使得他们有时间参与研究。第三,坚持校本教研。各学校都应该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本校、本区域的深层教学问题,挖掘本校、本区域存在的潜力优势,使科研为教学所服务,做好一名教育家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追求,办好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更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心愿。

三、探寻本地“传统文化”的魅力,高奏“特色兴校”的旋律

笔者所在的黄梅县传统文化资源就十分丰富:四祖、五祖等佛教圣地令人敬仰;红十五军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晋梅享誉中外;黄梅戏名扬天下。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建设特色学校可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倘若这些文化资源作为地方课程,注入时代活水,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加以整合,就可以形成许多传统文化的特色板块。

传统文化具有容易被人接纳、弘扬的特点,办特色学校,育特色新人,富地方经济,传统文化具有独到的魅力,这条途径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当然,我们在积极开发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合理地利用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成为优良的传统,还要向深度、广度去发展,让当地传统文化更加鲜明,也让我们的特色学校成为一颗颗明珠般的亮点。

四、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实践“优秀个性”的发展

创建特色学校就是要培养具有个性风格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通过优质教育来实施的。通过教育者的培育,使教育者的优秀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为发展“优秀个性”,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一是研究“自主学习”的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的能力,单纯依靠教师的灌输是无法打开学生兴趣的闸门。二是研究艺术教育。学校应该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的艺术感受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三是研究服务经济。办好教育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固然重要,培养农村后备大军也是必不可少,在开发校本教材时,要兼顾“农村”的特点。

篇5:城关三中创建特色学校的情况汇报

2011年9月

新学期开始,我校切实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突破口,加快“名师”队伍建设,以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为创建特色学校的抓手,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全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领导班子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四种意识”,即: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率先意识、创新意识。提升“四种能力”,即调查研究的能力、决策设计的能力、组织执行的能力、反思调整的能力。规定每周一“班子例会”和“教职工例会”制度,例会上先汇报教学工作、先研究教学工作、先安排教学工作。实现“三个转变”:工作重点由抓“迎检”转变到抓课堂教学上来;工作思路由抓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到抓教育质量提高上来;工作重心转变到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上来。学校根据在岗教师自身特长、教学能力、知识水平整合教育资源,将教师队伍进行优化,制定出《教师岗位设置、工作量化、岗位职责、聘任办法实施意见》,把课堂教学优秀的教师选聘到一线教学上来,实现了人尽其用、各尽所能的目的,为构建高效课堂注入了可靠的人力资源。

二是精心筹划、科学安排、严肃纪律、强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为使构建高效课堂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学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首先,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广泛宣传构建高效课堂的重大意义,让教职工进一步警醒思想、认清形势,增强教书育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信心,更新观念,虚心学习、扎实工作,做一名学生欢迎、人民满意、时代需要的人民教师。其次,学校成立了构建“高效课堂”领导小组。支部书记蒋德成任组长,副校长张立超、教导主任毛德勇、副主任汪文江任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以及市、县级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为成员,专门指导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积极开展集体备课。为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结合“课内比教学”活动,学校充分发挥市、县级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的辐射带动作用,指导高效课堂。学校号召市、县级教学能手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带头上示范课,开展了骨干教师积极讲示范课、教师人人上好一节研究课的活动,并派出骨干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把外面的课堂教学先进经验带回来指导教师人人上好一节示范课。

三是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为高效课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认真落实全县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增强课程开设能力,全面构建高效课堂。按照课程计划,所有开设的课程不分主学科、副学科,按照要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及时辅导,并纳入质量监控与考评;注重课外活动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始终坚持每天活动课必上以及周三全校集中活动课制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打破年龄、班组界线,成立了多种兴趣小组,初步形成了人人有兴趣、人人有爱好、人人都参与的欢乐局面,学生兴趣的培养,陶冶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启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推动了高效课堂的建设步伐。

其次,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学校充实远程教育管理人员,配齐远程教育教室功能设施,制定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教学的奖励制度,提高了教师在教学中熟练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打造高效课堂的技能。

再次,建立反思机制,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课、每单元教学结束后写《教学反思笔记》,把写教学反思、记录反思的问题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学校在检查

每月常规时对教师的教学反思笔记一同检查,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反思笔记展评,教研组每个季度还要对教师教学反思情况进行座谈、整理,汇成经验交流,使教师不断地吸收新经验、新方法,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

篇6:城关三中创建特色学校的情况汇报

荥阳市城关乡实验小学

2010.4.10

荥阳市城关乡实验小学

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不断增强我校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根据《荥阳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现就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城关乡实验小学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理念,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工作思路,创新特色学校建设机制,营造特色学校创建氛围,扎实抓好特色学校建设的各项举措,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学校内涵,努力形成“一校一特色”的发展局面。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指针,以特色学校发展战略为依据,以校园文化传承和创新为中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教科研引领为突破口,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走特色兴校之路,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而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最佳发展和最优发展。

二、创建目标

努力挖掘校本资源,结合我校实际,建立符合校情、师情、生情的特色教育体系。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我校特色的发展目标:以打造“书香校园”为特色项目和创建方向,使我校具有浓郁的书香气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师生群体广泛参与的读书活动,以此推动学校教育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乃至课程改革取得全面突破。

三、创建的主要内容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深化“书香校园”课题研究,形成理论体系。

2、围绕“书香校园”教育活动,进行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使学生能更好地汲取“书香校园”的精髓。

3、围绕特色校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书香校园”特色和“书香校园”育人品位的校园文化。

4、在学科教学中讲究方法,渗透“书香校园”教育思想、理念。

5、利用多种手段,围绕“书香校园”特色校创建开展系列配套活动,达到育人目的。

四、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继承创新,着眼学校质量提升和内涵深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方法举措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二)发展性原则。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要

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总体实施要求,逐步分类分层推进、命名、表彰。

(三)独特性原则。特色学校创建要注重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提升、凝练独特的办学思想和推进举措,在学校共性的基础上,体现各自个性。

(四)全体性原则。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整体发展策略,需要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要面向全体,广泛发动师生积极参与。

(五)校本性原则。创建工作要立足校本,认真审视自身历史资源和文化氛围,寻找创建的着力点,将其打造成优势项目和强势特色。

(六)稳定性原则。学校特色一旦形成,即应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学校要积极探索深入推进建设工作的创新举措,一般不因为校长、师资以及其它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五、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六、活动口号:

畅游书海,完美人生。

七、创建步骤

1、确定特色项目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宣传发动,明确创建目标,形成规划。以现实基础为平台,认真挖掘各种“书香校园”教育资源,结合我校的办学实际,教育理念,准确定位我校的“书香校园”特色方向和“书香校园”特色项目。

2、形成学校特色阶段(2010年7月——2011年6月)——制订具体的创建计划,落实创建措施,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开展特色活动,形成学校特色。在“书香校园”特色的内涵具体操作和落实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特色建设工程的框架结构,将思想建设、机制建设、队伍建设、环境建设、科研建设等因素优化组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还注重发挥教育评价功能,制定与学校特色建设目标要求相匹配的评估指标体系,形成特色建设比较完整的过程体系。

3、成为特色学校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2月)——不断传承、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特色学校创建。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长期积淀、发展、扬弃和创新的过程,通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认真审视我校自身的历史资源和文化积淀,用今天的眼光重新发掘有生命力的,有价值的东西,自然地、有机地融入现代。做到立足校本去创新和发展,从校情出发,审时度势,积极探索“书香校园”的内涵发展之路,积极探索特色学校创建的新途经,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使创建工作不断深入、不断发展,把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逐步引向深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深化“书香校园”课题研究,形成理论体系。这一阶段我校围绕将“书香校园”教育活动,进行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使学生能更好地汲取“书香校园”的精髓;围绕特色校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书香校园”特色和“书香校园”育人品位的校园文化;在学科教学中讲究方法,渗透“书香校园”教育思想、理念;利用多种手段,围绕“书香校园”特色校创建开展系列配套活动,达到育人目的。

八、创建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运作,扎实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成立创建“书香校园”特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提高重视程度,建立相应的领导、管理、学习机制,在选择策划、组织实施和巩固提高等环节科学规划,扎实运作,做到三个突出:提升特色创建内涵、注重创建过程方法、实现创建群体参与;三个严抓:抓师资建设、抓特色活动、抓校本课程;三个路径:全员参与、整体优化、宣传到位。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的构建完整的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体系,从而加快特色建设进程。

(二)(八)、大力开展创建的宣传发动工作。

让每一位师生都行动起来,依据有利条件,都来积极参与“书香校园”创建的相关活动,并为此作出自己的努力。认真提炼和推广已形成的特色成果,努力形成学校特色。

构建阅读体系

制定读书计划书,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检查、指导与评价。各语文教师、班主任应关注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创造性开展工作,建立和完善激励学生自觉认真读书的检查、反馈、交流、推介、评价、管理和奖励办法。各班要狠抓读书活动的落实。期初定出读书目录(共读书与自读书),订出本班读书计划,引导学生读什么样的书,采用什么形式阅读,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汇报自己班级的读书成果。在读书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又要重视终结性评价,以调动学生读书学习的积极性。从本学期开始,读书笔记本语文老师要批阅,学校将其列入作业检查范围。

(三)广开书源,开发阅读环境

1、建立三级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

(1)教育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外读物,建立家庭小书库。

(2)调查家中的藏书量和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书籍,做出统计,要求每人选三至五本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小书库。

(3)学校图书室定时向学生开放出借图书。(提倡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2、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保证课外阅读正常、有效地开展。

(1)每天的中午饭间为统一的课外阅读时间,由各班读书管理员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读书。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本时间段内学生的纪律由当天的值日教师负责。要求每个年级每天安排本办公室一个教师巡视,处理当天的突发事件。

(2)充分利用阅读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也可进行阅读交流、新书介绍

和读法指导等。阅读课要有详细的记录。

(3)每学期定期组织“我与孩子齐读书”家长经验交流会。

(四)、抓好师资建设。

(1)、每位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书籍,并写好读书心得。

(2)、利用双休日、假期,诵经典、品名著,充实自我。

(3)、每天早上、中午到校后为师生读书读报时间,教师可以和学生同阅读,共享读书乐趣(每周至少1次)。

(4)、确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或拓展相关主题的优秀篇章,并在备课上有所体现。同时做好拓展阅读资料的积累整理。

(五)、抓好特色活动。

学校特色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应是将学校特色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要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书香校园”特色的学校思想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品质,一种学习和生活习惯,要用规划和制度将特色活动常态化、固定住。

1、建立读书成长册:

(1)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语文老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以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学校将定期组织全校师生交流、评比“读书成长册”。

2、出读书小报:

(1)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学期出版两期读书小小报。

(2)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小小报评比活动。

班级:一周一次学生读书心得交流会或佳作欣赏会、一学期一次以读书为内容中队主题观摩队会。

3、组织文学社活动,举行古诗词擂台赛,古诗词改编赛,成语故事会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手抄报比赛,亲子读书知识竞赛。

4、“读书活动优胜班级、个人评比”

对在活动表现积极、进步明显、收获丰富的班级和学生,在自己申请的基础上,写出先进材料,经书香校园领导小组评审,选出先进班级、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六)、抓好校本课程。

特色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走课程化之路,要将学校的特色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到一起,只有课程化的特色才会更常态,也更加有效。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课外阅读中也必须遵循这条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能力等的不同,编写学校校本课程,即古诗词读本;低年级每期20首,中年级

每期40首,高年级每期70首。同时编制阅读书目,合理选择读物,不同孩子阅读的内容、重点,形式应有所不同。低年级可选择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类书,中年级适合阅读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类书。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已经较成熟,阅读速度快,识字量较多,因此可选择寓言故事、名人传记、中外名著的简读本及文学报刊杂志类。

(七)、加强学校校园文化,为书香校园创建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特色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也是特色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在营造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特色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更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优势和校内外教育资源,整体优化“书香校园”特色创建氛围,丰富学校办学内涵。

(九)、特色学校建设进程必须有多方面的保障措施为后盾。

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要不断学习,调整方案,改进方法,要引入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及考评制度。学校各部门整体联动,密切配合,保障特色创建进程的有效实施。

篇7:城关三中创建特色学校的情况汇报

——加格达奇区第三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探索

加格达奇区第三中学

加格达奇区第三中学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 11 个,在校学生 307人,教师 91人,是省级标准化合格学校。几年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育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加格达奇区第三中学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回顾我们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管理

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我校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省教育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为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业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负责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安排;教务主任、政教主任、11名班主任及部分任课教师为组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活动及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了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任课教师和舍务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每学期初,我校都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具体布署;学期中结合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教学案例研讨等活动安排老师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交流、总结。同时,学校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确定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主要内容、途径方法、工作计划、具体措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保密制度》、《工作人员职责》等。

二、加强师资培训,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条件保障 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否具有实效性。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选取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委派班主任为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并要求任课教师和舍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师资培训内容,确立了“普遍学习、班主任培训、骨干研修”的三级培训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培训内容,在全员学习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班主任等教师参加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举办研讨会、教学案例展示、班主任经验交流、团体辅导课等,全方位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活动,提升全体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学校在教育教学经费极度紧张的的情况下,拿出专门资金作为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经费,订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医生》等书籍,为心理健康辅导室进行装修、美化,配备心理辅导活动的相关器材,满足了学生心理辅导的需求,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踏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预防与矫正并举 1.保证课堂教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不可被忽视的。因此,我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们把这节课安排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班会课里,由校本课程教师、生命教育教师和班主任进行授课,保证每班隔周要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 育特点;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体验、讨论分析、行为训练等,在活动中产生体验,学会自助,效果很好。

2.注重学科渗透

同时,我校特别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结合起来,积极鼓励教师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3.做好心理辅导,密切社会合作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教育。由于我校生源多为农村及城市边缘学生,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因为父母文化程度低、单亲、留守等因素而缺失严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行为。为了这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特意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社团,设立了心理辅导室,遵循“尊重、同感、保密”的原则,以“理解、接纳、疏导、启发”的思路对有需要的学生开展了个体辅导与团体辅导活动,每学期都有数十个学生参加活动,从中受益。

同时,学校与家长、社区通力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每学期都通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们走进校园、走入 班级,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在校的状态;通过“家长学校”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家长辅导孩子的水平,改进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鼓励教师通过家访、家长委员会等途径与家长沟通,了解、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协助家长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通过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讲课形式,向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使学生能够在无意识状态下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我们在教学楼一楼设计了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为主题的传统美德教育;二楼设计了以“信、勤、苦、搏、学、谦、时、恒”等为主题的励志劝学教育;三楼设计了以“爱岗敬业”为内容师德师风教育;楼梯两侧设计了古典四大名著、论语、三字经等内容的国学经典篇目。

同时,在教室里悬挂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正确选择人生轨迹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班级门前悬挂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书架中放置专门的心理类图书资料,供全校师生查阅。校园广播有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学校结合校园艺体节开展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健全自己的人格,拥有阳光的心态,全面健康的成长。

四、以科研为先导,加强理论建构 在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实用、受益”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有益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应用研究。地区级科研课题《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的研究》是我校课题组于2011年3月开始的对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的研究按方案有序实施的实践探索,截至目前,课题组成员获得各项荣誉共57项课,撰写的 28篇论文获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奖励。董衍忠老师撰写的论文《让孩子好好活着》在中国教育学会东北分会第三届年会上荣获一等奖。董衍忠老师撰写《关注“特殊学生”的成长》在《中国教育学刊》发表。

以科研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校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共识。

篇8:特色学校创建的多维路径

一、理念引领特色

理念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观念体系。它经过人们长期的理性思考与实践而形成, 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特点。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办学理念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

首先, 创建特色学校需要哲学理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需要哲学统摄, 需要从人生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来把握。哲学思维统领学校实践的方方面面, 舍此就无法真正寻觅和体会教育的义谛。“哲学的知识和哲学的思考,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 不是可有可无的, 而是不可缺少的。”[1]因为“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 同时又指导着他的理智。教师追溯各种教育问题的哲学根源, 从而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哲理的思考, 致力于系统地解决人们已经认识清楚并提炼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那些不能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 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 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 而坏则每况愈下。”[2]

其次, 创建特色学校需要过硬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对教育活动的指导比之哲学更直接。教育理念是一个庞大的观念体系, 包括教育观、教学观、德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发展观等。掌握教育理念, 不仅包括领会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理论, 还要了解当今世界教育思潮的发展动向[3], 如终身教育思潮、被压迫者教育学思潮、教育个性化思潮、全民教育思潮以及教育的民主化思潮等。要认识不同教育思潮背后的不同哲学派别, 以及不同教育思潮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论。掌握教育理论能增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能引导和推动特色学校的构建。

再次, 创建特色学校需要理性认识特色。特色的本意是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色彩和风格。特色学校是基于学校应具有的一般共性之上, 以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区别于其他同类并为社会所认可的学校。它以“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为自己的品牌。真正的特色学校既认真贯彻教育方针, 又不断创新和改革;既尊重学校发展史, 又不断创造新业绩。这种已形成的特色又往往经得住时间的检验, 能日益成熟和发展为学校光荣的历史传统, 不会因某位校长的升降变迁而中止或改弦易辙。有人误解“特色”, 把创办特色当作目的和“作秀”, 既违背教育方针, 也扭曲特色的本真。

二、管理营造特色

“领导学校, 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4]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领导作风和治校方略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长要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着对国家、社会、师生以及对自己负责的精神, 要树立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和品牌意识, 要能够深刻剖析学校的历史传统、周边环境、社会条件、办学资源, 准确定位, 明确目标。如北京市海淀区的万泉小学, 依学校所处的内外部条件, 制定了“三高”的办学标准, 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 培养高、精、尖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管理专家的基地和高水平教育科研的基地”[5]。

校长以什么样的管理思想造就学校的办学特色呢?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物本管理”, 重物轻人, 见物不见人;基于“社会人”假设的“人本管理”, 重视人的第一资源的作用, 尊重人, 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基于“能力人”假设的“能本管理”, 重视人的潜力的开发, 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 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者应建立“培能”、“用能”和“激能”机制, 让能者光荣、能者有为、能者有位、能者多酬, 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样, 以学校全体成员都认同的管理思想来造就学校的管理特色, 提升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 这是人本管理的升华。为此在管理上必须做到两个过渡:一是由刚性管理向文化管理、柔性管理过渡;二是由经验治校向理论治校、依法治校和理念治校过渡。那种信奉“不学管理照样管理”、“管理三年, 自会管理”的经验主义, 与创建特色学校南辕北辙、格格不入。

三、教师践行特色

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是由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塑造的, 是全体教师教育经验的累积和升华, 这是创办特色学校的真正财富。开发学校第一人力资源教师的潜力, 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是创建特色学校的重中之重。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对于教育, 兴之抑或亡之, 在于教师。”[6]教师的教育教学特色, 关涉教师的学习、备课、上课和科研的方方面面, 尤其要凸显“人人向学”的学校特色。终身学习要求“人人是学习之人, 处处是学习之所, 时时是学习之机, 事事是学习内容”。为此, 教师必须首先是爱学之人。严谨治学是特色学校的教学特色, 教师要认认真真, 踏踏实实,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不要不知以为知, 主观臆断、道听途说、囫囵吞枣、装腔作势。认真严谨的教风往往能影响学生形成求真务实的学风, 这种好的风气代代传习, 支撑学校的办学特色。科研尤其是校本研究是创建特色学校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围绕教学实际状况和特色创建中存在的真问题搞研究, 既能突出特色, 又能促进教学。

四、学生彰显特色

学校是育人的基地,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学校是否有特色, 不是口头上标榜的, 也不是形式上宣传的, 而是在过程中做出来的, 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学生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是片面发展还是全面发展?是幸福地发展还是留下“后遗症”地发展?是终身向学还是再也不学?这是创建特色学校的试金石。乐学应是学生的重要特色。夸美纽斯致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 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7]主动、积极、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是特色学校的共同追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 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构建特色学校必须以学生的幸福快乐、全面发展为旨归, 必须真正实现“转轨”, 真正转向素质教育。既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 因材施教, 发展特长, 这是特色学校的题中应有之义。

五、改革强化特色

国内外教育改革层出不穷,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一浪高过一浪。在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 普通高中八大领域的课程改革包括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以及必修与选修结合的课程体系全面展开。课程改革强调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总体要求,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为目的, 立足地方实际, 以人为本, 突出基础性、选择性、适用性和创新性, 此乃当下一定时期中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精神依凭, 也是以改革强化特色的重点研究项目。如,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及其评价研究, 校长提高新课程执行力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各科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研究, 基于新课改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的研究等。围绕本校已初步形成的特色或有意向要创建的特色选题是研究的风向标。在未来一定时段, 中小学深化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 加强校本研究和行动研究, 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 重视德育的实体性和实效性研究, 对创建特色学校具有强化作用。

总之, 特色是学校的个性, 特色学校各有特色。“可以是在教育 (德育) 工作上, 也可以是在教学工作上;可以是在课外活动上, 也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上;可以是在办学模式上, 也可以是在教育方法上, 教育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特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8]这些既可单独作为特色学校的一个元素, 也可共同构成特色学校。但无论是何种特色学校的创建, 都需要理念引领、管理营造、教师践行、学生彰显和改革强化。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2]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135.

[3]王义高.当今世界教育思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6.

[4]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教师的谈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3.33.

[5]裴娣娜.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究文集 (第四集) .2006.15.

[6]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 (下卷)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4.2.

上一篇:拒酒词a下一篇:向榜样学习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