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中心小学健康促进学校创建自查总结

2024-04-11

城关镇中心小学健康促进学校创建自查总结(共8篇)

篇1:城关镇中心小学健康促进学校创建自查总结

千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自评总结

千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是原西华小学和千川小学合并的一所全日制小学,建于1990年,位于千阳县城以东约1公里处的千川村,辐射千川、安坡二村。学校占地面积6327㎡,建筑面积1965㎡,绿化面积920㎡,运动场面积1800㎡。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23名,教师18名。

学校自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以来,在县爱卫办、教体局、卫生局的正确指导下,进一步确立了“健康第一”的办学思想,紧紧围绕“陕西省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标准,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更新观念,统一认识,知难而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突破口,以各项规章制度为保障,以加强检查评比为动力,勇于开拓,务实进取。现将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学校先后几次召开创建动员大会,组织全校师生学习健康促进学校基本知识,使师生员工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制订学校工作计划时,把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纳入学校总体计划中,由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体教师积极配合,我校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顺利推进。

二、健全机制,落实责任

为了保证健康教育活动能有效进行,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因此,我们抓住关键,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相关的制度。

1.落实课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严格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以

-1-上的活动时间。各年级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并多次举行体育活动比赛,让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广泛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

2.学校坚持把健康教育课落到实处,任课老师认真备课、写出教案,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成效显著,健康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

3.健全卫生督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坚持打扫教室以及包干区的卫生,坚持做好保洁工作,保证校园环境洁净、优美。走进我们的校园,你就会看到佩戴红绶带的执勤同学在进行卫生的检查监督。我们做到日日查、周周结、月月评,洁净的校园培养了每一位学生的劳动观念和集体荣誉感。

4.制定制度,规范管理。例如:《健康促进学校管理制度》、《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传染性疾病处理应急预案》、《控烟制度》、《教学和活动设施使用规定》等。

三、细化管理,优化环境

学校给师生创设了一个优美、整洁、高雅的物质环境,教室、图书室、办公室、食堂、校门、操场等布局合理、赏心悦目。

1.力争硬件设施达标。教室、办公室、食堂等区域卫生安全等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一如既往地抓好校园净化、美化工作。责任到人,措施到人,奖惩到人,以硬性的制度保证环境的清洁、卫生,净化、美化。

2.办好食堂,保证师生饮食安全。按照食堂等级标准,一方面改善食堂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培训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水平和健康卫生意识。严把食品采购入口关,实行统一采购,有索证、有登记、有检查,经常邀请食品安全检查单位和专家来校检查,不断提升食堂管理的水平,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此外全天候地为学生提

-2-供洁净、安全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冷热齐备,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才的乐园。

四、开展活动,营造氛围

自创建活动以来,学校积极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少先队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如《与法同行》、《寻找身边的不健康行为》、《知识守护生命》、《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专题活动,通过活动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健康安全意识。

学校还开展了各种特色活动,有环保时装秀、植树护绿等,这些活动使全体师生学生在健康有益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五、狠抓教育,提升素质

1.落实学生体检和教师体检制度。定期为教师和学生进行体检,全体教工的常规体检一年一次,学生进行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对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及时的统计,并作相应的分析。对体检中发现异常或阳性特征、疾病的则及时通知教师或家长,并督促其及时治疗。健全了师生健康档案。

2.重视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在常见病多发季节,学校卫生保健员及时向学生发放宣传资料,介绍一些常见病的预防方法。在六病防治的工作中,我校认真贯彻上级预防政策,成立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认真做好公共场所卫生、消毒预防工作,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等对师生进行预防常识的宣传,提高师生预防意识。

3、切实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壮大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拨出专款用于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的内容。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小组,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建立了

-3-学生心理档案。

六、密切联系,健康互动

学校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健康信息交流与沟通,积极探索三位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形成共建、共管、共育的社会大环境。

1.学校与社区:学校积极争取公安、城管、社区等单位的支持,积极维护学校周围环境不受污染。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校给学生、教师、家长开健康教育讲座;学校还不定期的安排学生到社区去参加劳动和卫生教育,受到家长的认可。

2.学校与家庭:学校还设有意见箱,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家访4人次,向家长传递有关健康促进学校活动的信息,在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行为提供必要的家庭帮助,加强学校与师生,教师与家长的短信、微信互动,及时交流信息。

在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劳动的汗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对“健康促进学校”的教育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而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也丰富了我校办学理念内涵,提高了师生对健康概念的诠释和师生的健康意识,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建设设施现代化的教学乐园,营造整洁优美的学习环境,培养文明向上的校园风气,增进师生健康的综合素质,在新的征程中更创辉煌。

2018年6月27日

篇2:城关镇中心小学健康促进学校创建自查总结

——城关镇中心学校五园创建工作阶段性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创建“五园”活动的通知》精神,深化“快乐校园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城关镇中小学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五园”创建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五园创建顺利开展。

为加强领导,城关镇中心学校成立“五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王启礼任组长,张继媛、叶发源、柯昌荣、徐泽会、尚晓红为成员。各校充分认识到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均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和特点的“五园”创建实施方案,确定了本校创建工作重点。中心学校以“书香校园”和“快乐校园”、镇小以“平安校园”和“书香校园”、土门小学以“书香校园”和“快乐校园”、油坊街小学以“艺术校园”和“快乐校园”为突破口,打造特色学校,构建和谐校园。

(二)以活动为载体,确保五园创建育特色

1、全镇继续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六个好”教育活动,即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从“升好旗”做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写好字”做起,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从“扫好地”做起,培养爱美的情操从“唱好歌”做起,培养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从“做好操”做起,培养追求新知的良好习惯从“读好书”做起。同时,要采取启发示教育、成功教育、欣赏教育、快乐教育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2、精心组织活动,使活动开展经常化、序列化。(1)各校

坚持每年春季文艺表演、书画比赛、秋季运动会、各项知识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师生同台献艺,同场竞技。(2)充分利用校图书室,开展读书活动,各班设置了流动图书箱,集体征订报纸书刊,大大方便了同学的读书看报,为推动学生读书看报,学校利用文化墙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举行读书活动,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读名著竞赛,政教室开展了读书写名言活动。(3)办好校园广播站、校园网。利用校园广播传播校园信息,学习时事要闻;利用校园网沟通师生情谊,传递时代信息,扩大知识视野,丰富师生生活。(4)坚持开展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多彩丰富的小型多样的文艺、体育活动,鼓励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经常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单项的文艺联欢、体育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5)开放思想,改进观念,全力抓好校文艺队、校运动队、校鼓号队及学校书画、科技等特长兴趣小组的活动,为抓好这些工作,学校聘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教练、辅导员,规定专门的课时进行训练,定期组织师生进行观看、评比,督促各组师生努力进取,取得成果。(6)把“五园”创建活动融入其他工作之中。首先是在教学活动中,体、音、美教学充分发挥其主力军、主阵地的作用,其它文化课也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有机有意的渗透活动内容。其次是结合创建普通话示范学校和创建家长学校等其它工作,丰富“五园”创建工作,如利用普通话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书画比赛、读书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利用创建家长学校,把家长请进学校,请进课堂,让家长同学生、教师一起活动,一并感受学校的生活,增进了了解,融洽了关系。

3、活动色彩缤纷,彰显创建特色。各校以“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学守则遵规范”、“诚实守信”、“反邪教关爱生命”、“庆五四”、“庆六一”、“庆祝教师节”、“庆

十一”、“庆元旦”等为主要内容,举办各种报告会、主题队会、团会、朗诵会二十多场,撰写心得体会、主题征文近千篇,主办板报三十多期,学生自办手抄报八百多份。在全国举办的“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活动中,我镇中小学广泛参与,有21名师生获奖,在县举办的“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活动中,中心学校有36名学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镇中心学校在五四、六一、七

一、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分别举行了书画展、广播操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极大的地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中心学校今年秋季还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学校运动会,为学生提供了尽情展示才华的舞台,组织选拔了体育健将参加县、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此外,油坊街小学开展的“孝心献给父母”、土门小学举行的“家校联欢庆六一”、镇小的“家校联欢,共同关注儿童成长”、中心学校小学部的“学校家庭共奏爱的乐章”等活动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镇小、回民小学则把礼仪常规编成歌诀,让学生广为传唱,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规范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三)加强管理,确保“五园”创建不空谈

1、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倡导师生共同参与,把创建活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园”创建活动是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之才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培养新型的、和谐的、互动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为此,各学校成立了文学、书画、文艺、体育、科技五个活动组织,成立了相应的活动小组,这样以点带面,全面展开,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加到活动中来。同时,大力倡导每一位教师参加一个项目,老师即是学生的辅导者,又是小组的活动者。学校十分重视这些活动小组的活动开展,制定了活动章程,从时间上给予保证,从经费上给予支持,从机制上加强监督。把它放在教育教学的同等位置上。

2、大力营造温馨、和谐、激励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每一位学生无时无刻地不从中感受到亲切、温暖,从而产生激情,努力奋进自强。

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把它同快乐校园创建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时机、地形、空间,让学生或展示自己的才艺,或随时随地感受到激励、警醒的话语。如学校大门两旁的对联“让回忆成为自豪,把美丽留给母校”,操场上的“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学生一看,心里就有一种冲动,一种愿望。教室、走廊、楼梯、寝室、饭堂一张张整齐而又摧人奋进的名人名言,更像春风一样吹拂着学生的心灵。校园广播站、校园文化墙更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天地:学生任意在“喜悦、烦恼伴我成长”、“理想愿望摧我进步”、“意见、建议令我成熟”文化墙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心语。“我快乐,因为我不和别人比吃穿,只和别人比明天”(王奕),“愿所有贫困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快乐的学习,幸福的生活”(朱德林),学生这些话语表达了学生的愿望,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更让学生融入了集体生活之中,增强了奋进的信心与勇气,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

3、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服务态度与质量,关爱贫困生,让学生感到在校如在家。

为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我们克服资金困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牢固树立教职员工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大力倡导关爱贫困生、留守儿童,发动师生开展捐助活动,力争让每位学生在校吃得好,住得舒适,学得轻松,玩得愉快,让他们切身体会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亲切,校园的快乐。

二、存在的问题

在“五园”创建活动之中,我们始终把它放在抓教学质量的同等地位之上,抓创建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振奋了师生的精神,和谐了师生关系、干群关系,推动了学校健康和谐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创建活动,我们也感到创建活动的艰难:

1、学校经费不足,制约了创建活动的开展;(2)专业人才不充足,影响了创建活动的质量;(3)教学任务的繁重,构成了创建与教学的矛盾冲突。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三、今后打算

1、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采用“内外学习”的方法,在校自学互学,到兄弟学校求学,互外校听学,参加培训补学,请知名教师来指导教学。

2、加大投入,添置设备设施,提升设备设施档次。

3、做出成效,向社会展示。抓住典型学生,弘扬他们的修改特长,使各项活动都有典型引路,有典型支撑,有典型显示。

4、继续利用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及其它重大节日,抓好各种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把创建工作抓实。

“五园”创建工作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我们将在创建过程中,不断地研究,化解一切困难与矛盾,把创建工作深入,持久地抓下去,抓出成效,形成特色。

城关镇中心学校

篇3:城关镇中心小学健康促进学校创建自查总结

目前, 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近几年的体质监测结果表明, 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形势严峻。大部分学生处在亚健康的状态, 存在轻度的抑郁、强迫症的倾向, 在处理人际关系、情绪控制以及行为约束方面存在障碍。学校是学生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 学校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并受益终身。加之我国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如: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教学工作, 2005年, 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教育的意见》等。在这些大的环境背景下,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创建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2、概念界定

2.1、健康促进

WHO1988年曾经给“健康促进”定义:“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 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2.2、学校体育健康促进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内涵: (1)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主体是为了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 (2)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手段有设置体育健康教育课程、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干预、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 ; (3)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部门有校医院、后勤部、学生处、团委、行政部门、心理咨询室、体育部; (4)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目的是要通过各部门的合作, 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环境, 为学生提供健康服务,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3、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行政官员要与公民之间建立合作、信任关系、关注公民的需要和利益, 为公民服务;要进行战略性的规划, 在行动上能真正做到民主以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以人为本, 为公民服务而不仅仅是重视生产效率。

3、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创建的启示

3.1、学校扮演的角色是“服务”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因此, 学校应该准确的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 必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参与体育运动的氛围, 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并安排体育健康教育课,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观念,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创造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站的作用, 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2、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应该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体系, 以人为本, 关注公民的需要和利益, 为公民服务。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个体差异性, 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的评估也要让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就感。体育场地, 器材的设施要具有多样性, 体育课程的开设也要符合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3.3、要发挥学校各部门组织的作用, 合作治理

(1) 学生的体质监测。

学校卫生机构应该对学生每年至少举行一次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 并对体检结果进行评估。与学校的体育工作人员进行合作, 对学生进行体质监测, 把体质测试分为两个部分, “与健康相关的体质测验”和“与运动相关的体质测验”。把提高运动成绩不可缺少的各种身体素质称为运动素质或运动员素质 (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反应时) , 把增进健康和预防某些疾病有特殊作用的素质叫作健康素质 (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人体成分、柔韧性) 。同时与学校心理咨询站的老师合作,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调查。登记学生的缺勤率并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 最后对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健康评估, 综合评定哪些学生需要进行心理开导、哪些学生需要通过体育干预的手段来促进健康、哪些学生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隐患需要及时就医。

(2) 电子档案的建立。

学生个人信息档案的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个人健康信息、缺勤率、对学校卫生状况的综合评价, 所建议的对该生的健康干预手段。并建立学生健康网, 使的家长、学生、老师、学校可以通过这个网络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4、结语

目前, 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虽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会有很多方面。然而, 我们不得不承认学校体育角色扮演的重要性, 它是联系社会和家庭的纽带, 更担负着为祖国培养新世纪创新性人才的重大责任。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可以更好的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创建提供更好的视角, 从而为后续研究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学校作为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 在国家健康管理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利用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创建提供相关建议, 促进学校体育健康管理体系的健全。

关键词:公共服务,健康促进,模式

参考文献

[1]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0, 15 (9) .

[2]胡俊峰, 候培森主编.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2.

篇4:城关镇中心小学健康促进学校创建自查总结

可以这么说,在管校长的带领下,藕小走过了我自己最后总结为“三纵三横”的发展模式,即“从硬件到制度到文化”的三个纵向发展阶段和包括“教师发展、课程教学与学校管理”在内的三个横向方面的内容。

一项管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组织在其发展和成长过程中,都要经过“硬件——制度——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即我们在讨论学校文化建设时所包含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我们的整个合作中,管校长及藕小首先集中在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即“制度文化”的建设上,其最集中的文字体现就是在经过一年多探索后学校编印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全面质量管理教师手册》,以及最后于2013年正式出版的《学校如何建章立制》一书。正是充分认识到制度对于学校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管校长他们已经基本掌握如何科学编制学校制度的流程和要素,藕小在当时如何防止H1N1流感的关键时刻迅速编制了《藕塘中心小学传染性疾病预防管理控制程序》,积极有效地指导了学校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并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好评。在学校整个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藕小的干部队伍经过培训尤其是通过亲自参与学校制度建设,在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转变,开始真正有了质量意识、制度意识、服务意识等。

在学校积极进行“制度文化”建设的同时,管校长和藕小始终不忘我称之为“物质文化”的硬件建设,开始新建艺术楼,为全面开展学校的艺术教育尤其为“无锡徐悲鸿美术学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与此同时及在此后,藕小先后对学校图书馆、科技活动室、学生生态电子阅览室、农村老物件陈列长廊、室外阳光舞台、少年军校军事拓展训练基地、羽毛球俱乐部、小荷花剧社等进行了改造,从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入手,把“让孩子们喜欢上学”落实到实处。

正是在硬件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管校长和藕小积极提出和认真打造以品质为核心的“真真切切、和和美美”的学校文化,以“言有物、行有恒”的教师文化以及“守时守诺、好学好问、敏思敏行”的学生文化。这些构成了藕塘中心小学的精神文化。以上所述就是我所说的学校必须经过的“三纵”发展阶段,尽管这三个有先后进程的阶段在学校实际工作过程中似乎又时有交叉。

包括“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三个横向方面的内容在实施方面虽然没有先后之分,甚至可以同步进行,但仍可以先从其中的某一方面入手,单个突破,但最终必须尽快全部涉及。我所先后指导的一些学校似乎都是先从学校管理改革入手的,如顾吉祥校长原先所在的江阴高中、郑杰校长原先所在的上海北郊学校、祝郁校长所在的上海迎园中学等。同样,管校长和藕小从2008年起,首先在学校管理方面进行了集中的改革和创新,进行“制度文化”建设,编制了几十项涉及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控制程序,建立了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此来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即按学校规章制度办事,从而为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提供了管理保障。

课程建设是任何一所学校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必须予以特别关注的领域,而学校特色的形成又更多地来自于校本课程建设。藕小在“抓质量,谋特色,创品牌”的学校发展规划目标的指引下,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特色创建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特色课程建设为核心来推动学校特色建设。“学校的特色在课程,学生的特质也在课程。”作为国家首批38个新课程实验区的实验学校,藕小在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尤其是重点开发和建设了颇具藕小特色的三大校本课程,即传承并重构了以“少年军校”为载体的德育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了以“少年农学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和以“少年书画院”为载体的艺术校本课程。少年军校及其相应的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标准和6册《学做真人》少年军校校本教材及《小军人》校报、少年军校陈列馆等,少年农学院及其相应的农业科普教育长廊、红领巾养鱼塘、红领巾方桌试验田、小小农展馆、红领巾爱心林、红领巾小桃园、葡萄种植长廊、蔬菜大棚、红领巾小花房等项目以及少年农学院的课程标准、实施纲要、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记录手册和12册《少年农学院——我们的乐园》校本教材,少年书画院及正式挂牌的“无锡徐悲鸿美术学校”、专用的美术教室、书法室、国画室、泥塑室和素描室及藕小美术特色课程建设规划、少年书画院课程标准等,所有这些形成一种合力,有效促进了藕小课程特色的形成并取得卓越成效。尤其重要的是,藕小还专门为这些特色课程编制了《少年军校特色课程管理控制程序》《少年农学院特色课程管理控制程序》和《少年书画院特色课程管理控制程序》及其相关的工作指导书,为颇具藕小课程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注重教师发展是“三横”方面的内容之一,即藕小“基于项目任务的教师发展”。鉴于藕小独特的历史发展条件如教师严重缺编、代课教师众多、教师年龄结构两头多中间少、35周岁以上正式师范毕业的老师寥寥无几等,管校长在实施其改革路径时并没有先去直接涉及教师发展,“去啃这块硬骨头”,而是从管理改革和课程改革入手,并在实施管理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逐步涉及教师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在已经夯实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核心战略的管理基础和课程教学基础的2013年,学校才真正开始全面实施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策略。这一行动策略可表述为:确立标准、目标导向、规划引领、抓实科研、着力课例、引进教练、开发资源、奖评促进、重视实效。学校在制定藕小《教师专业标准》和藕小教师发展目标等基础性文件后,又在2013年修订了《创建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2013-2016三年行动计划》。当然,尽管没有作为工作重心,但教师发展事宜在先前的学校制度建设中已经有所涉及,如学校编制了《教职工全员聘任程序》《全员培训控制程序》等流程性制度文件,又如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本身就是教师员工积极参与的过程,而他们本身又是这一制度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三纵三横”的学校发展模式,这是管校长所经历的,也是全体藕小教师员工所亲身参与的,这是藕小的宝贵财富,具有积极的推广和普及价值。

(赵中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00000)

篇5:城关镇中心小学健康促进学校创建自查总结

2010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发展的一年。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幸福感,消除职业倦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为办优质教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形成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保证。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确定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负责人,专门配备了三名教师作为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工作开展做到事先有计划,事后有反馈,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规范有序的开展,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使之逐步规范化,这对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它将有助于确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有助于有的放矢地诊断、分析、解释与评价。

三、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为了消除教师、家长及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偏见,让广大家长、教师以及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持有一种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广大师生员工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心理保健的意识,具备识别与帮助他人化解心理冲突的能力。一是通过学校宣传橱窗,学校广播等途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一年来,学校办了四期心理健康教育特刊,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室向部分学生作了六十多次心理健康咨询,向全体师生进行辅导讲座八次。学校还订阅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刊物,便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四、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首先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专题培训,确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模式;然后再由班主任尝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大大提高了效率,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在编排课程时安排每周0.5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纳入常规教学工作检查。

五、重视教师的心理知识及团队培训,开展心理论坛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是基础。培养一支心理健康、师德高尚、善于协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们的追求。

学校定期对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心理知识的培训。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专题交流活动,不断吸收专业理论和外部信息,这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成长,提高工作水平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校派心理辅导老师省、市、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观摩了五、六年级学生开展的《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让教师们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并用心体验了与人沟通、学会理解、共同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让教师们在活动中反思了教育教学,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活动的举行,给老师们创造了集体沟通的机会,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个别辅导制度化、科学化

个别辅导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学校为学生在行政办公室的旁边设立了悄悄话信箱,接待有需求的学生。心理辅导老师依据积极心理辅导的原则,为来访学生热忱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帮助,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找特殊学生个别谈话60余次。高效率地解决了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七、开展对家长的家庭教育、心理知识培训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的竞争与其说是孩子们的竞争,毋宁说是家长教育能力的竞争。在孩子综合能力及人格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上,家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多年来,学校坚持每开展两次家庭教育报告会,举行一次家庭教育征文,印发各种家校联系单,宣传家庭教育和心理知识,心理辅导老师还向特殊群体家长作专题知识讲座。与过去相比,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家教水平和家长的素质也大大提高,学校在感觉到欣慰的同时也深感任务的巨大。今后,学校还将在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和亲子关系方面加大投入,并不遗余力的坚持下去。

一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家长的配合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学生在学校的心情是开心的、愉快的。展望未来,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篇6:城关镇中心学校五园创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创建“五园”活动的通知》精神,深化“快乐校园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

二、工作目标:

1、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倡导“我与好书同行”思想,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丰富校园艺术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成立各种艺术兴趣小组,使每个学生做到能唱歌、能跳舞、能绘画、能演奏乐器、能表演节目等。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以保证学校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和实效性。

4、加强安全和法制教育,提高师生自防自护能力和师生法律素质。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整治校园周边秩序,营造一个有利于教育教学和师生安全的学校环境和周边环境。

5、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切实落实课程计划,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愉悦的育人氛围,加强课堂教学改革,营造乐教乐学新境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民主融洽的校内关系和亲朋型师生关系。

三、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创建“五园”活动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普九”成果,解决学生厌学的重要渠道。为加强领导,城关镇中心学校成立“五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王启礼任组长,张继媛、叶发源、柯昌荣、徐泽会、尚晓红为成员。各校要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和特点的“五园”创建实施方案,分步实施。

2、以“六个好”为载体,体现办学特色

继续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六个好”教育活动,即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从“升好旗”做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写好字”做起,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从“扫好地”做起,培养爱美的情操从“唱好歌”做起,培养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从“做好操”做起,培养追求新知的良好习惯从“读好书”做起。同时,要采取启发示教育、成功教育、欣赏教育、快乐教育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多渠道开展活动,确保“五园”创建不空谈

(1)鼓励全体教师远离麻将桌,静心读书看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学生树立榜样。

(2)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开放图书室,充实新书,推介经典名著。定期开展读书竞赛,读后感征文等活动。定期收看健康的电影、电视节目。

(3)班级建立图书角,发动师生捐赠好书。

(4)鼓励学生文明上网。支持学生参加各级书画、作文、文艺演出、科技发明、运动会等活动,奖励成绩突出的同学。

(5)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保证休息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和课外文体活动时间。

(6)坚持开展好班会、班级活动,提高板报、专栏专刊的质量,建设班级文化,净化班级环境,教育学生远离“口袋书”,抵制不良课桌文化。

(7)重视体育美育,贯彻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的相关政策。提升美术、音乐、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逐步走向教师专职化。保证教学时间,杜绝挤占现象,全面普及,逐步提高,发现相关人才,悉心培养。

(8)成立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有人员名单、章程、活动方案、荣誉记载。活动经常化、系列化。在文学社、书画社的基础上,今年成立运动队、文艺小组、科技小组。选配好指导老师,落实活动经费。

(9)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政教处利集会时间进行自我表现防范大教育,整顿周边环境,消除安全隐患,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及时妥善处理土法事件,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10)更新各类挂图、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图片等。清理卫生死角。做好绿化、美化工作。

(11)在学生传唱催人奋进的校园歌曲、革命歌曲、经典歌曲,杜绝萎靡不振、庸俗不堪的歌曲,鼓励尝试原创歌曲,谱写校歌,坚持课前一首歌,开展好庆“六一”活动。

四、步骤和要求

“五园”创建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宣传试点阶段(2007年7—8月):转发县教育局“五园”创建活动的通知,广泛宣传,确定试点,做好典型引路工作。城关镇小学为“五园”创建试点学校,在快乐校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选准侧面,突出重点,确定目标,力求探索经验和做法。

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8年9月):各学校根据“五园”标准,结合本校实际,选择“一园”或“多园”为创建工作重点。已被市教育局命名为“快乐校园工程示范学校”的镇小和油坊街小学,在深化快乐校园研究、总结快乐校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建书香校校或艺术校园、科技校园、平安校园,力求通过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特色学校。

总结申报阶段(2008年10月):各校在自创自评的基础上准备好申报材料,向教育局作好申报工作。

评估认定阶段(2008年11—12月),县教育局对申报对象进行评估认定,推广成功经验。

城关镇中心学校

篇7:城关镇中心小学健康促进学校创建自查总结

——城关中学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石泉县城关中学始建于1982年,是石泉县唯一的一所城区初中,也是全县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330人。校园坐落在石泉县城向阳路东段,占地27488平方米,建筑面积16038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校内绿树成荫、整洁优雅,具有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10人,大专以上学历10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学历98人,高级教师19人,一级教师44人;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教学能手5人、县级教学能手12人、县级高效示范课教师25人。

我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非常注重安全文化建设,充分认识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生活、安全、健康、快乐”为安全教育理念,即强化安全生活理念、确保平安生活、健康成长、心理快乐。同时不断完善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注重强化师生安全责任意识,落实教师一岗双责,要求“人人有责、人人担责”,在安全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被授予省级校本教研实验学校、法治校园、依法治校示范校、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示范学校、文明校园、初中教育先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等光荣称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教育管理,为师生创造安全、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根据上级创“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的工作要求,一直把安全、法制等教育管理工作

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近几年以来,我校全体师生的法律、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进一步好转,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对照“创建评估标准”自查,大体情况可概括如下:

一、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安全组织文化

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三化”安全管理体系,校委会成员全体参与实行分块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组 长:李××(全盘负责学校安全工作)

副组长:×××(具体负责安排落实各项安全工作)

×××(具体负责教学活动的安全工作)

成 员:××× ××× 各班班主任

二、规范安全硬件建设,奠基安全物质文化

从优化校区规划与建设入手,严格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和《汶川地震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科学规划校园建筑设施布局,严格实行校园功能分区,严格进行建筑项目“三同时”审查,确保校园安全设施“三达标”、“三落实”。

“三达标”即:校舍建筑安全达标——无地灾隐患,无危房、危墙、危坎,有校门和围墙;有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食堂和厕所;有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校园警务(门卫)室,按规定配备卫生室。

校园设施设备安全达标——有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且无安全隐患的体育场所和活动器材,有符合规范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消防水带、应急灯等)、防雷设施,有校园报警点等物防设施,有必要的技防设备。校园饮用水源、水质、供水设施达标。校园内门、窗、讲台、课桌凳、学生床铺等完好整洁、美观。

校园周边安全环境达标——临近公路的校门口有交通警示标志、标线和标牌,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网吧、歌舞厅和危化物品仓库、经营站,无乱搭、乱建、乱堆现象,无无证经营的小摊点等,环境洁净,绿化美化好。

“三落实”即:校园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学校门卫、学生

公寓、营养改善有相应的职能职责要求,有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校园安全宣传阵地落实——有固定的校园安全宣传专栏,有季节性校园安全宣传标语,有校园安全隐患警示标志,有班级安全宣传栏,具有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落实——逐步完善学校门口及重点部位视频监控报警设施建设,配足各种防卫器材,不断提高校园安防设备,充分发挥保安员在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防范中的职能作用。加强学校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和学生上下学时段门口的安全管理,配合交警部门对校门口车辆进行综合治理,配合派出所对校园周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三、建立专项教育管理体系,形成校园安全制度文化

自2014年起,建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三化”建设为重点,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校园安全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结合学校实际,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行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构建学校安全管理科学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1、建立完善学校安全隐患台帐,要按照隐患程度分门别类建立台帐,跟踪整改,把握动态,定期排患。

2、建立和完善学校行政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学校安全投入制度、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制度、师生外出活动安全制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档案室安全管理制度、会计室安全管理制度、卫生室安全管理制度、临时用工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制度等。

3、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务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教师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各功能教室安全管理制度、体育课及各类教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考评制度等。

4、建立和落实总务处校舍安全管理、对不安全的校舍进行加固维修,强化安全文明施工。

5、建立和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新生报到安全管理制度、学生缺课登记核查制度、学校楼道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学生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建筑安全管理制度等。

6、建立和完善校园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包括:食物(饮用水)中毒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治安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等。预案简明、科学、实用,并根据情况在实施中不断修改完善。

四、规范校园安全行为,建设校园安全行为文化

1、规范安全管理行为

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工作原则;坚持把安全工作纳入对基层的目标考核,实行校园安全管理“一岗三责”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落实校园安全管理日志;实行校园定期消杀,开展实行校园安全卫生评比考核制度;实行安全隐患整改承诺等。严格门卫值班管理,认真落实外来人员、车辆、物品进出询问和登记制度;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学生活动区域,严禁将非教学用的危险物品和管制刀具带入校园。主动争取当地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以及学生家长的支持,共同做好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住宿生学校夜间值班和巡查工作,严防校园外来侵害事件的发生。认真落实周末住宿生往返接送手续,严格学生外出请销假制度。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切实做好学校卫生防病工作。同时各班安全员每周定时向安全处汇报本班安全自查情况,上交安全自查登记表,安全处在每周的安全巡查过程中实行菜单式检查,细分到每个检查点每个检查项目,不留盲

点,不出漏洞,同时做好安全检查登记,发现问题立刻处理问题。

2、规范安全教育行为

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 每学期定一个安全教育主题,开展一次安全教育周活动,出一期安全教育橱窗,安排安全方面的国旗下讲话,举办法制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各班级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安全防范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同时要求班主任在安全工作上必须持之以恒,做到“三勤”:首要是“口勤”;安全问题要天天讲、时时讲。班主任利用课内、课外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其次是“腿勤”;学生在课间、体育活动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突发的小事件,互相吵架、运动伤害等,只要是关系到安全的问题,事无巨细,班主任都要亲自到班级了解,并及时解决。最后离不开“眼勤”;值周领导、班主任时刻关注班级安全动向,关注每个学生的变化。同时在团队活动中有专门的安全教育计划、总结,班班有安全员,安全教育纳入课表。通过“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征文比赛、文娱汇演、书画展、安全文明岗、校园交警等多种形式规范安全教育行为。

五、建立校园安全责任文化、安全责任层层签

明确校长对学校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和教学的副校长对学校安全工作主管责任;其他中层干部,按照工作分工,对所分管的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办公室负责人及班主任对本组室、本班级的安全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任课教师对所任教(辅导)的课堂内或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当天的值周领导负全部责任,值周领导对当天值日内的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同时校长与两个副校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副校长与各自分管部门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部门主任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与住校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

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六、建设校园安全考核文化、强化奖惩抓安全

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超旗同志亲自负责,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中,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凡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和影响恶劣的安全责任事故,或在各级工作检查中,受到批评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如下处理:

(1)本学年不得评为先进,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2)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情节和后果严重的,将由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七、因地制宜“四结合”,建设校园地域安全文化

1、安全工作与学校实际相结合

我校地处城区之中紧临汉江河道,交通安全和夏季防溺水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严禁学生驾驶机动车辆,对自行车严加管控,安全处安排老师在主要路段以及夏季在河边进行巡查,杜绝了学生在上学期间交通溺水事件的发生。同时针对初中学生的青春期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进行学困生包抓,加强对住校生的管理,化解学生的矛盾,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安全管理与教学常规管理相结合

要求每堂课前教师必须认真清点学生人数,必须填写好班级日志,发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对未到课学生进行登记并及时报告,做好缺课学生跟踪。对课堂上出现的异常现象和突发事件进行报告或处理,凡不按规定履行职责的教师都将承担相应的责任,有效地促进了安全工作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实。

3、安全防范与排查整改相结合

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安全处每周要进行一次巡查,摸清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矛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位教职工随时发现安全方面 的隐患或问题,随时呈报,杜绝一切安全隐患。

4、安全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

我校从规范学生行为的养成教育入手,展开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学校把安全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期的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强化周”,各班级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安全常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班主任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我们还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

八、突出重点抓安全,建设校园安全特色文化

(一)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1、交通安全抓管理

第一、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班主任利用班队会讲之外,我校每学期都请公检法到校讲座,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法律、交通、安全知识,要求学生文明行走。

第二、为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引导学生上学放学合理疏散。学校针对本校实际情况,放学时间协调交警队加强校门通行管理。

第三、提倡走读学生步行上学,对学生骑车上学情况进行清查,严禁学生距离学校较近的学生骑自行车上学。

2、疾病控制抓防治

学校对各种常见病及传染病主要以防治为主,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防治的方法与措施。

3、意外事故抓防范

(1)制定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2)学校组织活动做到严密。在活动前,对活动场所、内容进行认真考察,制定活动方案,校领导在活动前宣布活动纪律,对特别顽皮的学生,要求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活动中,后勤先

行,防患于未然。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配合班主任管理好班级。

(3)加强宣传。通过班会、安全法制报告会,告家长书、宣传橱窗,让学生了解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防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4、针对季节抓重点

根据季节特性,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预防和管理。

(1)春季重点抓传染病预防,做好灭蝇灭鼠消毒工作;

(2)夏季重点抓防溺水,加强河道巡查,严禁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3)秋季重点抓防火,加强户外活动安全教育,严禁学生户外使用明火;

(4)冬季重点抓安全用电、防一氧化碳和煤气中毒,加强排查,杜绝明火取暖,控制大功率取暖电器的使用。

5、食品安全抓规范

规范食材采购、仓储、加工、分发程序,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进行招投标采购,坚持易坏食材不过夜,加工食材留样,分发食品班主任把关原则,确保了全校师生的饮食安全。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全过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体验教育”的理念,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课堂与各类活动相结合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为目标,进而塑造健康的人格。同时还设有“悄悄话”信箱,对于不愿意主动当面交流的学生,心理信箱可以解除他们的心理防卫,迈出主动沟通的一大步。作为心理辅导老师当收到邮件的时候,在不违反职业道德和遵循保密原则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情况,第一时间和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同时及时加强对

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对学生家长进行及时的亲子沟通方法的渗透。

总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近几年,学校无一例违法犯罪现象发生,也从未出现大的安全事故,这样便为取得好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今对照“中小学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创建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自查,认为达到了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的标准。特请领导组织检查验收!

特此报告。

石泉县城关中学

篇8:城关镇中心小学健康促进学校创建自查总结

关键词:健康决定因素;终身体育;体育生活方式;体育健康促进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1-1534-03

1现代健康观和健康决定因素及其启示

1.1现代健康观与健康决定因素人类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受时代、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们争取健康权利的科学基础。受传统观念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把有无疾病作为健康的判断标准,认为“无病即健康”,机械的把健康与疾病看成单因果关系。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个定义包含3个意义[1]:一是突破了“无疾病即健康”的狭隘、消极的、低层次的健康观;二是对健康的解释从“生物人”扩大到“社会人”的范围,把人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健康联系起来,同时强调了社会、政治和经济对健康的影响;三是从个体健康扩大到群体健康,以及人类生存空间的完美,这里强调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要求人们主动协调人类机体与环境的关系,保持人的健康与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的高度统一。1974年,前加拿大卫生与福利部长Marc Lalonde提出了影响健康的4大因素,即,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环境以及卫生服务的可得性。它代替了“所有健康的改善都来自于医学”的狭隘观点,使人们理解了许多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物质、经济和政治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的重视,同时导致了许多社会机构和政府组织实施健康促进项目来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目前普遍认为,决定健康的因素为以下几大类[2]:1)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地位、个人收入、社会关系、教育、就业和工作条件、人文环境等,支持人们作出健康选择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健康的关键因素,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物环境和人造环境等。3)遗传和发育状态:获得性体质、性别和人生早期阶段(围生期和婴幼儿期)的发育状态。4)生活方式:如健康生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缩影和体现,许多不良卫生习惯和不良生活行为是当今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5)卫生服务:健全的卫生机构、完备的服务网络、一定的经济投入、合理的资源配置,是维持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损伤的直接保障。

1.2健康责任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1.2.1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个人行为及其生活方式,并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美国学者J.Thomas Butler认为,在人类健康(疾病与死亡)归因中,遗传因素占16%,环境因素占22%,卫生服务占8%,生活方式占54%[3]。生活方式对于健康的重要作用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人们似乎认为,生活方式完全取决于个人行为。20世纪70年代,许多研究机构以大量的案例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多数健康问题都可以追溯并归因于个人的生活习惯”,美国学者John Knowles认为,个人健康最大的敌人就是人本身。但是,也有许多社会学家对强调个人在健康方面的责任的结论提出批评。Rob Crawford指出:过分强调个人在健康方面的责任实际上是在“谴责受害者”,因为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环境对个人决定和个人行动的影响,掩盖了环境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也忽视了人类行为科学,忽视了个人正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的健康环境。社会流行病学家S.L eonard Syme和Linda Balfour认为:即便某个人的不良行为可以改变,但形成不良行为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如果不发生变化,那么上一代人所遭遇过的不利社会环境还将在下一代人面前重演,更何况大社会背景的某些负面作用会成为个人行为改变的阻力[4]。事实上多数个人行为与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紧密相关,某种行为在社会的流行也都是具有深刻社会根源的,个人的决策与行为是在大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它受社会环境的制约日趋深刻。

1.2.2学校体育不是学生体质健康的权威学校体育具有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功能。多年以来,教育界和体育界普遍认为“学校体育就是专为学生健康而设立的”,因此,人们习惯于把学生健康状况与学校体育联系在一起,一旦学生健康发生问题,就总是从学校体育寻找原因。近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多项指标逐年下降,引来许多“学校体育怎么啦?”的责问声。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健康是受多方面影响的,体育对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却不能包揽健康问题,尽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尽管近年来学校体育不断加大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力度,但是体育法规政策、体育资源及其分配制度、体育健康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某些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并削弱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健康促进作用。因此,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校体育对于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显然是杯水车薪,学校体育的健康促进功能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学校体育不能包揽学生的健康问题,学校体育充其量也只能是促进健康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学生健康问题不能由学校体育单方面承担。因此,应当理性审视学生的健康问题,改变学校体育对学生健康大包大揽的观念,给学校体育一个客观的定位。同时也要求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青少年儿童的健康问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努力,改变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局面。

1.2.3把握健康因素,和谐发展学校体育健康决定因素的复杂性警示我们,必须把影响健康的因素纳入学校体育改革视野,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和发挥有利条件,避免一切影响健康的负面因素。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实际上是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5]。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所有的人都应该获得最基本的健康资源,包括和平、适当的经济资源、食物和住所、稳定的生态系统和可持续性资源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示人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既考虑人的自然属性,又侧重人的社会属性,即兼顾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因此,学校体育改革一方面要根据人类行为科学规律,积极干预学生的体育健康行为,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平等享用资源的权利,做到多因素发展的和谐统一,这应该成为未来学校体育改革的导向。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体育改革的焦点集中在体育课程改革,给学校体育带来一片生机。课程改革吸引了学校体育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所有眼球,虽然体育课程历来被认为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但是,局限于体育课程改革,必将给我们带来困惑。实践“健康第一”思想和“终身体育”目标,决不是体育课程单方面所能完成的,政策法规、社会环境、健康服务体系将成为实践“健康第一”思想和“终身体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相对发达阶段,物质条件相对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势下,学校体育改革应该与之相适应,使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政策法规、社会环境、体育健康服务体系等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和谐发展,确实为学生当前的健康服务,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创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实现“终身体育”目标

2.1实现“终身体育”应以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大量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有益健康,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是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健康生活方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把科学的体育锻炼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可以调节并改善人们的不良习惯,调适人们生活中的心理和行为状态,有益于身心健康。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体育作为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已经受到普遍采用,体育正以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的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6]。科学体育生活方式是一种与人的生命质量关系密切,与现代人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休戚相关的特殊生活方式[7]。宣传、教育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内容,可以使人们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并在获得科学锻炼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稳定而又健康的锻炼习惯[8]。

2.2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策略学校“体育健康促进” 广义的说,是健康促进在学校体育的延伸,是以体育为手段、以学校体育体系为平台的健康促进策略。结合健康促进理论,笔者把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定义为:以体育为手段,通过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在社区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体育课程和非体育课程,创建安全的体育活动环境,提供合适的体育健康服务,以促进学生健康,逐步形成科学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的过程。这是一个通过组织和政策支持等举措,针对学生进行干预,减少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促使学生建立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策略,是一个全面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健康,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科学体育生活方式是“终身体育”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实现“终身体育”的载体,而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是促进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具体措施,因此,可以认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策略。依托学校体育体系,构建和实施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策略,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现实意义。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健康促进”的研究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出现[9-10],尽管它们还只是初步的、小范围的尝试,是个体行为层面的干预,但已经预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端倪及其广阔的前景。

2.2.1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内容构成构成学校“体育健康促进”体系的内容应该是综合的、多层面的、全方位的、全面影响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借鉴学校健康促进理论,结合学校体育特点,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内容应包括政策与规划保障、体育健康教育、体育健康环境、体育健康服务、社区联系、个人体育健康技能培养等(图1)。

2.2.2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组织功能构成根据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内容设置具有相应功能的组织机构,以保证整体策略的实施,如图2所示。参与的范围几乎是学校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各部门的工作是通过技能培养、行为干预、环境的潜移默化来达到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的。

2.3PRECEDE-PROCEED理论模式的应用学校“体育健康促进”从属于健康促进,操作上有健康促进模式的基本特征,因此,完全可以运用健康促进模式的组织框架。目前已有若干健康行为群体干预理论,其中最著名、应用最广泛、发展成熟的是由美国学者劳伦斯·格林(Lawrence W.Green)提出的PRECEDE-PROCEED理论模式,这个模式前后相互呼应,为方案发展和实施的计划指定、执行和评价过程提供了一个连续的操作图式[3](图3)。如图所示,行为干预计划开始前要进行问题诊断,包括五个方面的诊断,即社会学、流行病学、行为和环境、教育和组织以及管理和政策诊断。计划制定后要进行执行与评价,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因素评价和效果评价。PRECEDE-PROCEED模式有若干个步骤,各步骤的工作内容如下:1) 社会诊断:是确定人们的健康需求和生活质量状况的过程,它通过参与旨在了解社区的活动来实现。2) 流行病学诊断:通过流行病学和医学调查确定目标人群健康问题的程度、分布和原因。3) 行为与环境诊断:行为诊断是描述可能影响健康的有关活动。环境诊断系统的评估影响健康的社会和环境因素。行为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于健康。4) 教育与组织诊断:发现教育和组织中的问题。5) 管理与政策诊断:是对制定和执行计划的组织及管理能力的评估。通过组织发动、协调、制定政策与完善政策等不同的干预策略,以实施计划。6) 因素评价:确定能引起行为和环境过程发生改变的因素,Green和Kreuter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三大类:①倾向因素(predisposingfactors):通常先于行动,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条件,主要包括知识、态度、信念、价值观及个人的技能等。②促成因素(enablingfactors):是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包括卫生保健服务和各种社会资源。③强化因素(reinforcing factors):它存在于行为发生之后,是对行为积极的或消极的反馈,主要来自社会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和态度,也包括人们对行为后果的感受等。7.执行和评价:应该强调,评价不是最后的步骤,评价工作贯穿于整个过程。

该模式应用于学校体育,可以促使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促进的一体化,从而形成“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它对于学校体育具有科学方法论意义,对于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健康决定因素的权重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社会对体育的需要也不断的发展着。学校体育也因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虽然学生健康问题不可能单纯由学校体育承诺,但学校体育应该力求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争取学校各部门把自己的工作与学生健康联系起来,努力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健康,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自有其相对完整的体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应当与时具进,不断汲取新的科学成果,借鉴不同学科的经验,丰富自身内涵,适当扩展外延。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但是,当轰轰烈烈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可喜成果,而学生体质健康却逐年下降时,我们是否应该抬起头来,放眼社会,洞察、分析被我们所忽略的健康因素和社会因素,调整改革策略,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使学生受益一辈子,真正落实“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思想。学校体育运用健康促进理论和操作模式,构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策略,正是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动员家长、学校、社区共同努力,通过创建体育健康支持性环境,以人类行为学为理论依据,科学干预和影响学生的体育行为,促进学生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它将为当前学校体育改革提供新视野、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主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 傅华,李枫主编.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0.

[3] 胡俊峰,候培森主编.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

[4] 王正伦.运动锻炼的阻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5):1-3.

[5] 转自黄敬亨主编.健康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

上一篇:安全系列宣传标语下一篇:新音乐老师上课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