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本科毕业论文

2024-04-09

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本科毕业论文(精选10篇)

篇1: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本科毕业论文

心衰是指心力衰竭,主要是心脏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以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的血液供应,通常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使得心脏血液输出量逐渐下降,不足以供应身体的需求,因此引发一系列的症状[1]。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咳嗽等。由于老年人各个器官以及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老化现象,其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引发心力衰竭等疾病[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5月~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68.6±3.8)岁。实验组男14例,女6例,年龄59~83岁,平均年龄(69.7±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体征,并确定患者下肢是否出现浮肿,对浮肿程度进行分析。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病房巡视,尤其是夜间巡视,以便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一旦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告知医生,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恶心、心律不齐等症状,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1.2.2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入院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密切观察,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评估。护理人员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取得患者与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能够使用积极、鼓励、暗示性语言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心,确保患者接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情况,了解患者出现心理变化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干预。

1.2.3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有效的饮食方案,并告知患者与家属,禁烟酒,尽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的食物,多食用低钠低盐、维生素高以及低脂肪的食物,确保患者每天摄入充足的水,最好维持在600~800 mL左右。针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告知禁止食用经过烟熏等工艺制作的食物,多食用钾、镁含量高的食物,以便降低血压,保护心脏。

1.2.4 健康教育

首先,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不典型心衰的发病因素、治疗措施、护理措施、疗效、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充分了解该病。告知患者如何控制好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增减衣服,有效的预防感冒。其次,药物指导。告知患者以及家属药物的用法与用量,服药时应注意的事项等,向患者讲解坚持服药的作用与意义,并了解其不良反应,确保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另外,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之前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在家需要加强锻炼,坚持按医嘱用药,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电话随访,1次/周,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提醒患者按时复诊。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 果

护理后,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见表1。

3 讨 论

由于心衰具有复杂性、反复性以及长期性等特点,给患者的生活与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通常心衰的发生与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以及情绪波动有关,在对其治疗的同时,需要对这些诱发因素进行抑制。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以便提高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4-5]。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40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护理后,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篇2: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教育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月~12月收治的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7例,两组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教育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指标改善更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不良预后发生率21.05%明显比对照组63.16%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护理教育干预,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良预后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选择。

【关键词】心力衰竭;护理教育干预;生活质量;预后

心力衰竭在心内科临床十分常见,诱发该病的原因诸多,常见如心脏负荷增大、感染、心律失常等,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心力衰竭一经确诊,需予以规范、有效、对症的治疗,以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也是促进疗效的必要措施。护理教育干预着重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等方面展开护理干预,将其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护理效果更优于常规护理。现通过实例分析,探讨护理教育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例资料的.时间在月~月,共纳入114例患者资料,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就诊时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咳嗽、发绀等,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分级标准,心力衰竭Ⅰ级31例,Ⅱ级37例,Ⅲ级28例,Ⅳ级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57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1:26,平均年龄(56.8±6.71)岁,平均病程(6.4±2.36)个月;实验组男女比例33:24,平均年龄(57.1±7.20)岁,平均病程(6.8±2.5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比较差异(P>0.05),且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包括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室舒张期顺应性、病因及诱因对症支持疗法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如:病情监测、对症护理、康复活动等。实验组患者常规护理同时予以护理教育干预:(1)心理教育:心理焦虑、抑郁是慢性心衰患者的普遍现象,其会影响遵医行为,通过心理教育,使患者不良心理得到抑制改善,能避免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从而减少疾病发作。(2)用药教育:严肃告知患者必须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停药或改变用药时间,并详细、反复告知患者服药相关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的紧急处理对策,提高用药安全性。(3)作息教育:作息方面,教育患者早睡早起,对于睡眠障碍者,指导其通过更换体位、喝牛奶、泡脚、听音乐等方法增加睡眠舒适度,促进入睡。(4)运动教育:教育患者在运动上遵循“劳逸结合、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患者心衰分级制定适宜的运动计划并监督其执行。(5)饮食教育:教育患者在饮食上以低盐、低脂、低热量、清淡饮食为主,同时鼓励患者戒烟戒酒,以增强体质。

1.3统计学处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相关数据统计处理的软件是应用SPSS18.0软件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来表示。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指标改善更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预后效果比较

实验组不良预后发生率21.05%,明显比对照组63.16%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我国老年人群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呈逐年攀升趋势。虽然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在促进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但仍有很多慢性心衰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及预后。护理教育干预作为一种新理念的护理干预模式,其区分于传统的流程化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更注重对患者健康知识及认知能力的提高,使患者能够充分意识到该病的特点,提高自身的自律性及治疗依从性,逐渐改变自我不良行为,进一步为提升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打好基础[1-2]。综上所述,较常规护理相比,护理教育干预更有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指标。

参考文献

[1]姜相玉.护理干预对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33(17):124-126.

篇3: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抢救的64例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61~91岁,平均75.1岁。其中冠心病21例,高血压心脏病11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扩张性心肌病8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急性左心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症状包括突发胸闷、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痰、乏力心慌及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吸氧(50%乙醇湿化)、镇静(吗啡)、利尿(呋塞米)、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等),同时针对不同的病因及诱因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2 结果

64例患者均于首次联合用药后50 min左右症状逐渐缓解,经用药1~2周心功能改善;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减少10~15次/min。

3 讨论

临床上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见,它以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是严重的急危重症,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及早发现,迅速而有效地治疗及护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3]。

3.1 护理要点

去除或限制基本病因,控制和消除诱发因素,饮食与心理护理,吸氧,遵医嘱正确应用药物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用药效果及药物副作用观察,健康教育。

3.2 护理措施

3.2.1 休息

限制患者的体力和脑力活动,以减少基础代谢率,减少心脏做功,同时通过减少骨骼肌耗氧,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管滤过率,有利于肾排钠排水,减轻心脏容量负荷。嘱心力衰竭患者休息就可以使病情明显减轻。病情恢复期应鼓励患者适量活动。长期卧床易致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直立性低血压、虚弱等。

3.2.2 心理护理

精神应激在心功能不全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时甚至诱发肺水肿。要注意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心理安慰,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对于极度烦躁或急性肺水肿患者,可遵医嘱用盐酸吗啡皮下注射或静推,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呼吸抑制[4]。

3.2.3 饮食护理

控制钠盐的摄入,重度心力衰竭者应限制钠盐在0.5~1.0 g(相当于食盐1~2.5 g),轻度心力衰竭者限制钠盐在2~3 g(相当于食盐5~7 g)。如果患者已经使用利尿剂,一般不必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另外,患者应进食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摄入难消化及产气多的食物,要少食多餐。适当限制热量摄入,以减少心脏负担。

3.2.4 体位

根据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协助患者采取不同的体位。轻度心力衰竭者可采用头高位睡眠以减轻肺部淤血症状,严重患者可采用半卧位或坐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端坐卧位同时双下肢下垂,使回心血量减少,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活量增加,而缓解呼吸困难。

3.2.5 吸氧

一般患者可给予低流量1~2 L/min吸氧;急性肺水肿的患者给予高流量4~6 L/min,并加以湿化,避免呼吸道干燥。肺心病患者则要严格控制氧流量,防止高浓度氧对呼吸的抑制。吸氧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缺氧纠正程度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保证吸氧管道的通畅,维持呼吸道通畅。

3.2.6 用药护理

(1)利尿剂:包括噻嗪类、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但长期使用利尿剂会引起各种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氯、低钠等;酸碱失衡如低钾低氯性酸中毒;内分泌代谢紊乱如尿酸增高、血糖增高、脂代谢紊乱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诱发和加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他不适如耳聋、眩晕、皮疹等。用药护理方面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用药效果及有无药物毒副作用发生。(2)血管扩张剂:按作用机制分直接扩张血管剂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硝普钠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等。(3)洋地黄类药物:直接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兴奋迷走神经和增强心肌对乙酰胆碱作用的敏感性,使窦房结自律性降低,窦性心律减慢,同时使房室交界区的有效不应期延长,传导减慢;此外,还有利尿和降低心肌耗氧的作用。(4)硝普钠:应现用现配,避光输入,随时观察反应,注意穿刺部位有无红肿,药液不要渗入皮下组织,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输液速度。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一般24 h总量不超过1200 ml,根据血压、心率、呼吸及肺部啰音情况而调整滴速,不能过快。

3.3 健康指导

避免诱因,防止复发。避免过劳,预防感冒,低盐饮食,保持心情舒畅。让患者理解继续服药的重要性,了解用药的目的、作用、剂量、用法和副作用,尤其是学会识别地高辛的毒副作用。适当运动,保证心脏代偿功能,避免长期卧床,保证充足的睡眠。定期复查,积极寻求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心力衰竭的转归及治愈程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心力衰竭发生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就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要避免诱发因素,如天气变化时要预防感冒,及时添加衣服;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情绪平稳不要大起大落过于激动;体力劳动不要过重;适当掌握有关的医学知识以便自我保健等。其次,对已明确心功能Ⅱ级、Ⅲ级的患者要按一般治疗标准,合理正确按医嘱服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注意休息和营养,并定期门诊随访。

摘要:目的 总结与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所有患者均采用吸氧、镇静、利尿、血管扩张剂,同时针对不同的病因及诱因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结果 64例患者均于首次联合用药后50 min左右症状逐渐缓解,经用药1~2周心功能改善;治疗后心率较治疗前减少10~15次/min。结论 及时合理的临床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力衰竭,护理,救治

参考文献

[1]赵文慧,邢丽娜,毕虹丽.浅谈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6):545—546.

[2]龚英康.乌拉地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4,7(4):287—288.

[3]郝玉玲.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99—100.

篇4: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关键词: 新活素;难治性心力衰竭;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3)12-0084-01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室舒张功能受限、排出受阻,使心排出量不足以维持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按其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居多[1]。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6月心力衰竭60例内科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0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58~82岁,平均71岁。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咳嗽、尿少,重者夜间不能平卧,呼吸困难,水肿。冠心病(其中缺血性心肌病8例)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16例,均为心力衰竭反复发作。

1.2方法:休息包括体力的休息和精神的放松。吸氧给予2~4L/分低流量持续吸氧,增加血氧饱和度。利尿药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液体,减少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饮食少量多餐,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高维生素饮食,晚餐宜进少量清淡饮食,限制钠盐及含钠食物的摄入,一般可限制在每日5g以下。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强心药可通过增加心脏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而纠正心力衰竭。防治各种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以防心力衰竭加重或复发。

2护理

2.1一般护理

2.1.1休息与活动:应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新鲜、温度适宜。休息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减轻心脏负荷。应根据心功能状况安排休息与活动,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防止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皮肤损伤及消化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2]。但活动中如有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疲劳等不适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2.1.2饮食护理:应给予低热量、低盐、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富含维生素C、适量纤维素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应用排钾利尿剂时,应适量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并适当放宽对盐的限制。病情好转后适当增加热量摄入。

2.1.3保持大便通畅:心衰病人由于肠道淤血、进食减少、长期卧床、焦虑及排便方式改变等因素,常发生便秘现象,而用力排便可增加心脏负荷和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进行腹部按摩[3];指导病人在床上使用便盆或在床边使用便椅排便;病情许可时让病人适当增加活动量;每日清晨给予蜂蜜20mL加适量温开水饮服或遵医嘱应用缓泻剂;必要时给予开塞露塞肛、低压灌肠或人工取便。

2.1.4合理吸氧:通常以2~4L/min的氧流量吸入。但肺心病心衰应给1~2L/min的氧流量持续吸入;急性左心衰竭应给6~8L/min的氧流量,经25%~70%的乙醇湿化吸入(乙醇能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从而改善通气);病情特别严重者可给加压吸氧(加压可减少肺泡内液体渗出),也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消除泡沫。

2.2治疗配合护理: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按医嘱及时、准确地给予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静脉缓慢注射,以扩张周围血管和镇静。注意用药后呼吸抑制、心率变化、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对呼吸功能不良、昏迷、严重休克者忌用。快速利尿,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10分钟内即可起效,必要时4小时后可重复1次。毛花苷C,首剂0.4~0.8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2小时后可酌情再给0.2~0.4mg,注意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一般不宜使用,二尖瓣狭窄所致的急性肺水肿此药无效。④血管扩张剂,应用过程中须及时监测给药速度和血压变化[4]。氨茶碱,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注意有无心律失常、血压下降、肌肉颤动等异常表现。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和量,以免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2.3心理护理:急性事件可导致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反应类型和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个性,文化素质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多表现为紧张,焦虑,疑惑,抑郁反应。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病房整洁舒适,减少护理设施及各种机械噪声不必要的压力源。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在CCU患者应该予以安慰。在住院患者的过程应有计划的健康教育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认识,使患者认清自身当前状态,振作起来,对抗疾病。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护理技术熟练,实现准确的治疗和护理,促进身体和心理功能的改善和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解释疾病及患者病情,争取得到充分理解与合作。由家庭成员来帮助患者消除寂寞,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许多心血管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表现,经适当病因治疗和常规抗心衰处理常能迅速改善症状。急性肺水肿发作过后,如原发病因得以去除,病人可完全恢复;若原发病因继续存在,病人可有一段稳定时间,待有诱因时又可再次发生心力衰竭。通过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使患者能病人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发绀消失,肺部啰音消失,血气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水肿、腹水减轻或消失。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26.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2.

[3]叶文琴.实用内科疾病护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462.

篇5: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本科毕业论文

关键词:烧伤;患者;护理;体会

严重烧伤患者由于超高代谢能量和蛋白质大量消耗,导致负氮平衡,体重下降,免疫力降低,这种反应从烧伤后休克期开始一直持续到大部分创面覆盖,甚至到完全愈合为止。在此期间,除了要对患者的烧伤皮肤进行基础的防感染和药物护理,还需让患者受损的机体得到必要的营养支持,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缓解其消极情绪。

一、针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基础护理

病人到达医院后,护士应迅速对创面做出全面评估,列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及致伤因子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烧伤面积、深度、合并伤、心理创伤、有无并发症等,最重要的是面积和深度估计。将患者安置在隔离病房,危重患者安置在单间病房,调节室温恒定在28~32℃,特别是冬天,更要注意保持室温,以减少病人入院时因暴露创面而引起的血管收缩,影响下一步的输液、抗休克治疗。严格按消毒隔离要求执行,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换鞋,更衣,戴口罩、帽。原则上不留陪护人,由护士负责病人的全部生活护理和治疗护理。地面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拖2次,空气每天消毒2次,墙壁和床、床头柜等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抹拭2次。康复期的护理是指在创面基本愈合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护理。此期间的护理大部分时间在院外,由家属或病人本人施行。因此,指导家属和病人掌握康复期的护理为此期的护理重点。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烧伤休克是严重烧伤患者最早期出现的影响病情发展与救治的全身性复杂性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表现,在护理细节上尤需谨慎。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需要尽量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输液要注意有计划和匀速输入,如果加快输液尿量仍不增加,应警惕急性肾衰可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每30~60分钟测量并记录1次;受伤早期应注意观察病人面色、脉搏、呼吸、体温;休克早期切痂,主动干预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严重烧伤患者的抗感染能力,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手段。休克平稳后上翻身床翻身,使用前要全面检查床片固定螺丝是否到位,安全阀是否完好,支撑架是否固定好,然后将四肢放在功能位,以大字形姿势平卧或俯卧,保证各创面充分暴露,翻身时要注意保护好各管道,避免脱落或阻塞,初次俯卧位不能太长时间,以半小时为宜,以后可以慢慢延长俯卧时间,并要密切监测病人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二、针对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护理

一般遭受烧伤后的患者,其消耗的能量会比普通人要多,再加上此时自身代谢更旺盛,分解更强,使得患者的烧伤面有大量的液体渗出,从而丢失许多蛋白质,所以患者必须增加营养。患者在进食时会受到刺激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对改善代谢内环境很有帮助,因此,对于一些还能够进食的患者应尽早进食。而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则要借助静脉高营养来补充能量,以避免出现负担平衡的现象。

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护理主要分为肠内营养护理、肠外营养护理和应用生长激素护理。肠内营养护理需要注意患者进食时机的选择、肠内营养的指导和肠内营养制剂的应用;肠外营养护理主要包含对患者糖类、脂肪乳剂、氨基酸、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水等基本营养素的补充;而对于应用生长激素的护理,需要着重注意药物的使用事项和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

三、针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严重烧伤患者不仅要进行积极躯体治疗,还要进行相关有效的心理治疗和干预,指导患者正确利用应对资源(生理资源、心理资源、社会资源)。通过掌握让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得到较好恢复的方法和技术,同样在严重烧伤患者的整个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针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首要需要加强对患者认识行为的干预,根据认识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在情绪情感产生过程中,认识起关键作用。烧伤患者及家属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很容易感到不知所措,增加患者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心理特征,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烧伤知识和治疗信息,提高患者的认知,让患者和家属解除疑虑,用自己的神态、言行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激发患者对良好预后的期望,增加治疗信心,缓解和消除因缺乏认识导致的心理问题。其次,需要充分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尽量技法其兴趣爱好,因为疼痛和瘙痒是整个治疗过程的主诉,让患者注意力发生转移,疼痛和瘙痒感就会减轻,另外音乐疗法、放松性功能训练、职业疗法等都能对患者的心理、生理活动起到多重调节作用。在医院允许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应该让患者尽情表达各自的兴趣爱好,若出现思维过程异常,心理冲突反复时,让患者说出心理不适,通过情绪反应和身心效应降低应激,缓解各种不良心理应激。

除此之外,人际关系可以帮助维持情感的良好状态,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可获得他人精神上的支持,家庭作为患者的主要支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治疗康复过程中接受到社会家庭支持的患者,相对于没有支持的患者拥有更好的身体意识和个人价值感,能更积极地投入治疗,解除疾病和心理创伤的消极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支持,尽可能详细地讲解和指导不同创面的保护和康复治疗方法,让烧伤后已恢复健康的患者谈感受和心理适应过程。同时,出院后的患者,或多或少存在生理和情感问题,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应加强出院后回访,给他们提供定期倾诉的机会有效地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

四、结语

篇6:谈临床伤口的护理体会论文

【关键词】慢性伤口 护理

伤口愈合涉及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包括胶原合成与沉积、上皮化、伤口收缩、胶原溶解与瘢痕组织形成,是生物得以生存的重要功能之一。慢性伤口是指愈合时限延长,不能正常自愈而需借助外力才能愈合的伤口。随着伤口护理理论和实践方法的更新,伤口不再是机体局部的病变,它与机体的全身状况息息相关,正确的伤口评估、恰当的护理方法,才能促进伤口愈合。

1 清创的方法

清创即清除受创伤或感染的伤口内无生命或受污染组织,直至周围健康组织暴露出来,为伤口愈合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清创的目的在于除去异物、结痂及坏死组织,预防由无活性及受细菌感染组织引致伤口或全身感染;探查坏死组织深度,同时清创后更清楚地观察伤口,以便对伤口作出正确评估,最终促进伤口愈合。只有将坏死组织和腐烂组织清除干净,才能使肉芽组织顺利生长。因深部的感染或伤口会成为全身性感染的来源,所以需通过手术充分清除坏死或失去生机的组织、血块、异物等,尽可能将已污染的伤口变为清洁伤口,将慢性创面变成急性创面,将病理性愈合变成生理性愈合,争取为伤口早期愈合创造良好的局部条件。一般适用于存在大范围坏死及感染的伤口。对平面伤口或没有潜行、窦道的创面基底充分暴露伤口,用30ml注射器套上18——9号针头,由距离伤口2.5——5cm的上方往下冲洗,产生8——11磅/平方英寸(PSI)的安全压力,由手的力量控制冲洗速度,对正常肉芽组织应轻轻冲洗,而对黄色腐肉或黑色坏死组织应用力冲洗。对有潜行、窦道或外口小而内腔大呈烧瓶状的难以清洗的伤口,用30ml注射器套上头皮针软管(将针头剪去),放入伤口的潜行、窦道或难以清洗的部位,冲洗伤口深部,再用手轻轻挤压伤口周围组织使冲洗液流出,或慢慢地将注射器连软管边退出边回抽,将伤口深部的冲洗液一同抽出,直至回流的冲洗液干净为止。可采取用手挤压插上12号针头的软塑包装生理盐水冲洗。生理盐水是最理想、最经济、最安全的冲洗液,对于有异味、有感染或污染的伤口可用双氧水或抗生素溶液冲洗,注意用双氧水冲洗伤口后一定要用生理盐水完全冲洗干净,以避免伤口的健康细胞受破坏而影响伤口的愈合。

2 伤口愈合的过程

伤口是指身体中组织功能完整性的分裂,伤口愈合则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过程,以及这些过程的协同作用。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修复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这些因素不良,愈合将被延迟或者损害愈合。

3 伤口愈合的标准

判断伤口愈合主要是衡量伤口愈合的质量和时间。其局部愈合的判断标准包括:伤口闭合,上皮覆盖,在适当活动强度下,伤口无裂开、无破溃,随着时间延长,愈合创面能耐受一定的张力和压力,色泽逐渐变淡并接近周围健康皮肤颜色,保持皮肤的完整屏障作用。目前国内临床多使用Ⅰ期、Ⅱ期和Ⅲ期愈合作为伤口愈合的`分类描述。Ⅰ期愈合:伤口形成细窄的线性瘢痕,最初呈红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淡,瘢痕较周围正常组织浅白。Ⅱ期愈合:瘢痕较Ⅰ期明显,愈合时间延长。Ⅲ期愈合:瘢痕明显且不规则。

4 伤口愈合的护理

伤口的良好修复有赖于合理的伤口处理。目的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完成再上皮化,达到愈合时间与愈合质量的统一。对化学性烧伤、热烧伤等必须立即中止烧伤源,去除附着于伤口表面和皮肤表面的刺激源。坏死组织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易导致感染。坏死组织自溶后经创面吸收可成为毒素,引起机体中毒。坏死组织可成为不良刺激源,阻碍伤口愈合。因此,对坏死组织应尽早清除。正确地选择换药方法和伤口消毒液,严格无菌操作,专物专用,预防交叉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定期进行伤口感染情况的监测。保护伤口及其周围组织,保持局部伤口的密闭性,预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正确选用敷料,根据伤口渗液的多少,选用可吸收渗液的敷料。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低氧、微酸的湿润愈合环境,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5 伤口换药的原则

在伤口处理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从早期的保持伤口干燥,转变成保持伤口湿润;从早期的过氧化氢消毒,转变成碘仿消毒;纱布也已经不再是伤口敷料的唯一选择。到目前为止伤口换药具有多样性选择,根据伤口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换药方式及敷料,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5.1红色伤口护理 提供湿润环境,换药时应用不会伤害到新生的健康组织的密闭性敷料。伤口换药建议不使用碘仿消毒,以免抑制肉芽组织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最好使用湿性换药法,即使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然后使用亲水性敷料。

5.2黄色伤口护理 选择可以去除及软化伤口表面腐肉,同时可以吸收过多渗液的敷料,以达到清洁伤口,清除脓性分泌物和控制局部感染的目的。

5.3黑色伤口护理 早期清除伤口表面的痂皮或坏死组织。清除方法因人而异。

5.4混合伤口护理 以黑色伤口为主者,应以清除黑色坏死组织为主,兼顾去除黄色分泌物、控制感染,保护红色伤口。以黄色伤口为主者,以清除黄色分泌物及失活组织为主,兼顾保护红色肉芽组织。

5.5急性伤口护理 快速清创,缝合伤口,以求Ⅰ期愈合。

5.6正确评估慢性伤口的形成原因、伤口深度、范围、相邻组织的累及情况、有无感染,以及患者的营养情况、配合程度、主观愿望等,选择正确的、有效的、适合患者的清创方式,将慢性伤口转化为急性伤口,再选择正确的、合适的敷料,促进伤口愈合。一般表浅的伤口,包扎不要过紧,以保护伤口、避免污染为原则。包扎时注意使用具有通透性的材料。包扎原则是敷料要比伤口大。

参 考 文 献

陈伟鹏。临床症状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方妙君,邱秀环,孙肇玢。护理程序.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45.

篇7: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本科毕业论文

第五人民医院大武口医院神经内科 田丽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 通过降压药物的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加强健康教育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结果 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经临床常规治疗,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控制高血压应以预防为主,加强预防保健、心理护理为重点,减少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护理;体会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又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脑卒中, 心、肾功能衰竭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大部分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有轻微症状, 如头痛、头晕、失眠、耳鸣、烦躁等, 以后逐渐累及心、脑、肾器官、严重时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严重的影响人的正常生活。随着年龄的增加, 血管弹性差, 小动脉阻力增加, 因而血压随之增高, 持久的高血压会使动脉壁损伤和变化又加重动脉硬化, 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故老年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患者群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高血压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血流动力学、临床特点及预后等方面都不同于其他年龄的高血压患者,因此在诊治和护理过程中应引起重视,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增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1,2]。我院2011年共收治高血压患者42例,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通过对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以探讨和总结临床护理的方法和特点。1.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定义

老年人高血压指的是年龄在60 岁以上人群中, 收缩压>160mmH g 和/ 或舒张压> 95mmH g 的高血压患者[3]。目前, 我国将60 岁或60 岁以上的人, 划为老年人范畴。这部分人员所患的高血压, 绝大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 故统称其为老年人高血压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多, 且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 高血压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高血压特殊类型的老年人高血压, 多数是青年、中年期发病的继续和发展。

2.临床资料

老年高血压患者42 例,65~87 岁,平均(69.24±9.89)岁;男22 例,女20 例。Ⅰ期高血压14 例,Ⅱ期20 例,Ⅲ期8 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0 例,高中以上15 例,初中以上6 例,小学10 例,文盲1 例。都曾有过未按医嘱服药的历史,营养状态良好。血压在150~180mmHg/100~120mmHg 之间。所有患者均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3.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3.1 症状不典型:病人患高血压后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大部分病人常在体检或其它疾病住院时才被发现, 因此, 对老年人定期多次测量血压是有必要的。3.2 收缩压增高, 舒张压正常或相对地较低,脉压差增大,70 岁以上尤为明显。费雷明汉研究表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发生率75 岁以上男15 %, 女2 8 % [4]。3.3 血压波动性大:情绪变化(尤以极度兴奋)、体力活动、进餐、体位、季节或寒冷等均可使血压变化很大。年龄越大, 量变程度越大。其原因可能由于老年动脉硬化及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导致血压调节功能失调有关。因此, 对老年人易变性高血压病人, 应采取不同体位, 不同时间及多次测量血压方可确定。3.4 无音间隙(无音间期):可发生于第一音之末与korotkoff 氏音的第二阶段之始, 临床常使测得收缩压值较实测数值低。老年高血压无音间隙发生率高且较严重。因此, 应用袖带测压时, 将充气高度达250mmHg 以上同时缓慢放气或用指诊测置收缩压, 可避免漏诊或错判。

3.5 假性高血压:临床发现少数病人, 动脉血压常较直接动脉内血压高1.995-3.89EPa 血压越高或血管硬化起纷重, 假性高血压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充气囊难以压缩僵硬的肚动脉有关。因此, 以间接测压法发现极少数或无靶器官损害体征的长期严重高血压患者, 应疑有假性高血压

3.6 医源性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反射功能降低或丧失, 血竹调节机能减弱等因素有关。

3.7 并发心、脑、肾等疾病多见:由于老年人高血压可促进心、脑、肾动脉硬化发生或进展, 常导致脑血管意外, 冠心病, 心肌梗塞及心衰, 肾衰出现。我们发现少数病例可有3一4 种病并存, 因此, 应引起今后防治的注意。

3.8 心理特点

3.8.1 恐惧、焦虑心理 患者入院时多情绪低落、紧张, 通过交谈, 发现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及预后普遍不了解, 注意力总是集中在对自己身体的不适和疾病一知半解地自我分析: 如能否完全治好, 是否会引起脑血管意外疾病和遗留后遗症等, 疑虑重重, 充满了担心。这些不良情绪, 都可作为心理负性因素, 引发恐俱、焦虑, 使病人身体产生应激反应, 如交感神经兴奋、内分泌紊乱、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小板聚集、血液粘滞性升高等。其结果必然影响药物疗效, 甚至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3.8.2 药物依赖心理 患者入院时对药物依赖的心理较重。如认为某种药物对他不起作用, 或仅认为疗效不佳, 则采取不配合的态度, 将药物从药盒中检出, 偷偷扔掉;或认定某种药物有明显疗效,则会点名要求服用。病人的这种对药物的依赖心理有时可提高药物疗效, 甚至使某些本无活性的药物起到一定的“ 治疗作用”。如目前“ 安慰剂”的应用正是利用心理因素的影响。患者普遍认为, 只要坚持服药, 疾病就会有好转, 而轻视心理调节的作用。[5] 3.8.3 情绪不稳定患者入院后, 因有充足的时间重新思考已发生的不幸事件, 去回顾当时可怕的情景, 因此容易诱发压抑心理, 表现出忧郁性格,忧愁、悲观、失望, 这是忧郁性格患者的“ 三步曲” , 继而引发失眠、食欲降低等症状。3.9 不注意合理膳食, 不注意戒烟限酒, 对饮食对高血压病的影响重视不够。4.护理干预

4.1 日常护理 建立健康档案,测量平均血压。加强高血压防病知识宣教,培养患者的健康心理状态。嘱患者坚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交待所有的与该病有关的注意事项,使病人认识到高血压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的疾病,但是只要充分与医生、护士配合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并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讲解清楚,使病人做好心理准备,尽量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刺激。4.2 药物护理

4.2.1 应遵循降压药使用原则 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坚持以个体化为治疗准则,从小剂量开始,据病人年龄、需要和降压反应,逐渐增加疗效,降低可能存在的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6]。

4.2.2 用药依从性 用药依从性是指病人服药与医嘱的一致性,采用降压药物治

疗可有效地减低病死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事件及致残率。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病人对高血压认识知识和健康信念有关。二是医护人员的水平、医疗条件等。如医护人员对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缺乏细致了解,对药物作用及毒副作用交待不清等。因此要加强健康教育,使病人充分认识到遵医服药对治疗高血压、防止心脑肾损害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作用,加强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教育。还应注意每个病人健康信念的特殊性,据此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矫正其错误的健康信念,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依此来促进病人的服药依从行为。[7] 4.2.3 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主要类型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副反应小,但应用不当,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肌收缩,减慢心室传导,增加哮喘者气道阻滞,可使三酰甘油一过性升高,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周围血流,延长低血糖恢复时间,掩盖低血糖症状。ACEI,个别病人口服后出现干咳,停药即可消失。钙拮抗剂副反应是扩张血管,病人可出现面部潮热、头晕、心动过速等反应。α-受体阻滞剂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首剂晕厥、水潴留、踝部水肿,用药时注意预防晕厥[8]。护理人员应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副反应,以便给予病人正确指导。4.3 心理护理

4.3.1 以诚相待, 解除恐惧、焦虑心理从患者入院开始, 我们如对待亲人般诚恳、周到的生活服务, 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述, 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 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使患者从入院就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在他们情绪不佳、出言不逊时,护理人员要克制忍让,做到心平气和、和颜悦色, 避免使之受到强烈刺激。在取得他们的信任的前提下, 尽快解除他们的恐惧、焦虑心理, 使他们的心理障碍得以解决,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4.3.2 稳定情绪, 消除对药物依赖心理 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到血压的变化。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刺激或或积极参与交谈时,血压升高、心脏供血能力差;相反,血压降低、心脏供血能力强。当病人情绪上受到升高心脏供血能力强。在护理中十分注意及时调节患者的思想情绪,一旦情绪障碍成为机体症状的促成因素,便

可导致求医行为。因此,老年人高血压混着既有治疗疾病的需要,更渴望得到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通过这一方式使情绪发生转换,以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状态。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一般对自己的血压数值非常敏感, 一但发现自己的血压升高均要吃药,但病人情绪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病人愉快乐观,药物则易发挥治疗作用;烦躁, 不思饮食,难以入睡,必然影响药物疗效,使血压难以下降,甚至更趋升高。通过诱导,尽可能减少他们对药物的依赖心理,依靠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向病人报告血压数值,使他们从心理刺激的别动记忆中解脱出来,同时运用新的医学模式理论向他们宣传情绪调节可以治病的道理。

4.3.3 环境的调节 来自环境的任何刺激都可以作为一种信息, 经过人体相应的感受传入神经,传到大脑进行加工和整合,并产生一定的情绪反映和生理变化。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来说,建立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床单位的整洁, 使病人处于安静舒适的转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紧张的刺激。实践证明,这种安静舒适的心理效应有时能胜过药物的作用。环境和自身的调节对积极抵御消极心理和稳定血压、增加心脏供血能力会产生良好的效果。4.4 饮食指导 高血压病人的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如病程、有无并发症等。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饮食为宜:少吃多餐,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水果、蔬菜,戒烟限酒。减少钠盐摄入,既每日钠盐摄入量低于5g 为宜,减少钠盐列为控制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措施的重要内容[9],尽量少吃咸菜、咸鱼、咸肉等。4.5 健康宣教

4.5.1 饮食宣教 合理饮食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 对疾病控制、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应指导患者以摄取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为主, 食盐量以不超过6 g /d 为宜。坚持低盐饮食能使血压下降, 并可增加利尿剂的降压效果和减少利尿剂的低钾反应。限制动物内脏、蛋黄、动物油鱼籽、甲壳类食物的摄入, 还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忌烟、酒、辛辣、肥腻及过甜食物。进食宜少量多餐, 不要过饱,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的摄入。4.5.2 戒烟, 以减少吸烟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和危害。限制饮酒,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饮用纯酒精量< 25 g /d, 成年女性饮酒精量< 15 g /d, 摄入酒精量> g /d 者随饮酒量的增加血压显著升高, 饮酒还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 高血压应严格限制饮酒量。

4.5.3 改变生活方式, 适量运动 体力活动是降压因素之一,适量的体力活动有降压作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提高心血管适应能力, 稳定血压水平, 因此, 应指导患者参加体育运动。结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 因人而异,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 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 保障充足的睡眠, 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 包括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要规律, 循序渐进。

4.5.4 高血压病是一个终身疾病, 所以做好出院指导一样重要。可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使患者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有大致的了解。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及自我控制活动量, 保持良好的心态, 掌握劳逸适度, 避免情绪波动。

4.5.5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指导家属和患者测量血压的方法。每天早晚各一次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 血压波动较大时午后可加测一次, 保证老人的睡眠时间,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5.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自己检测血压或定期到医院就诊,使其随时掌握血压情况,坚持长期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更换药物和改变药物剂量,保持心理平衡,清淡饮食及减轻体重等方式控制血压,若血压不稳定或异常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减少致残率,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的。6.小结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常引发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极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正确指导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知识, 合理饮食、适当活动、调整良好心态、坚持合理的药物应用等综合性治疗, 护理工作的好坏在治疗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护理工作者应不断积累经验并科学创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尽最大可能辅助疾病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篇8: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牟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 男68例, 女52例, 年龄45~79岁, 平均年龄 (60.3±9.8) 岁, 病程3~15年, 平均 (5.3±3.2) 年。基础心脏病为:风湿性瓣膜病30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56例, 扩张型心肌病34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Ⅱ级31例, Ⅲ级62例, Ⅳ级2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6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基础病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 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治疗2周后, 比较两组患者SDS评分变化、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双人双录入方法, 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

2 结果

观察组1例死亡, 对照组2例死亡, 其余患者均好转出院。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SDS评分均较前下降, 观察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后两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性显著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2。

3 体会

3.1 常规护理

患者入院后, 按医嘱给予心力衰竭的常规护理。创造安静的环境, 保证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保持室内湿度、温度适宜, 为患者治疗时动作轻柔正确。

3.2 整体护理

3.2.1 心理护理

大量资料显示心理因素包括压抑、焦虑和孤独, 心理因素在心力衰竭恶化的临床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预后因子[2]。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融洽关系, 提供有关治疗信息, 耐心细致的疏导, 指导其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以减轻焦虑, 如放松疗法、转移注意力等, 使其保持积极乐观、轻松愉快的情绪, 正确对待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2 体位护理

常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 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 减轻心脏负担, 但由于斜坡的关系, 容易下滑, 尽量为患者创造舒适卧位, 加强护理防坠床。久坐皮肤受压, 按时翻身拍背, 指导家属给患者做肌肉按摩及肢体各关节被动运动, 以减轻局部受压及肿胀, 预防褥疮。

3.2.3 健康教育

护士要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特点,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 提高遵医行为, 明确治疗的目的和效果, 并要告诉患者因各种治疗措施和可能会产生的反应。向患者讲述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危害, 指导患者合理膳食, 少量多餐,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便秘。

3.2.4 活动指导

休息可减少组织耗氧量, 减轻心脏负担, 但长期卧床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 甚至肺栓塞。而有规律的适量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 提高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循序渐进的有规律的运动可以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减轻心脏负荷, 改善心功能。指导卧位患者每2h进行一次肢体活动, 必要时协助肢体被动运动。病情允许时开始运动训练, 步行速度开始以一般散步速度为宜, 以后根据情况可加快至中速, 但避免过度劳累。训练的整个过程均由护士伴随。

在当今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大环境下, 整体护理无疑是我们护理领域的重点, 整体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程度, 这种具有人性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 有助于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因长期卧床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建立健康行为, 从而加速心功能和体力的恢复, 提高运动耐量,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适合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孟祥丽, 李红.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8, 17 (1) :89-91.

篇9: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本科毕业论文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36~78岁,均患有一定程度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病史,其中偏瘫42例,具有一定程度失语25例,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20例,合并肢体动脉栓塞2例;存在大面积脑叶坏死15例。经过头颅CT、核磁共振、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测后,均符合全国心脑血管并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症状,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

护理方法:在本次护理过程中,将48例患者自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在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对患者的动态意识变化,如语言反应、疼痛反应、瞳孔反应、吞咽反应及角膜反应等情况,发生意识障碍的患者进行及时救治,密切监护患者的血压情况,实时检测患者的心电监护,协助患者进行一定的肢体被动功能锻炼,给予患者正常程度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护理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重症ICU监护,同时加强对患者的药物护理,患者发生心脏心率异常时及时进行抢救,在护理中对患者的体温、血压及颅内压加强关注,发生低温、血压升高时,及时救治,对患者的脑梗死颅内压控制主要通过脱水疗法进行,同步对患者进行扩血管药物控制在30滴/分,一旦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时,及时停药进行救治。做好患者的各方面消毒工作,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房内的卫生,协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包括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操作护理,护理中通过语言鼓励、娴熟的操作动作进行护理处理,操作动作轻。两组之间的既往史、病情、年龄、性别等都没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内容具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处理:本次数据均使用SPSS13.00软件进行处理,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经过治疗护理之后,治疗组的存活率和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平均治疗4周左右,治疗组存活19例,存活患者恢复基本生活自理情况5例,3例患者病情加重放弃治疗,2例患者死亡。对照组存活11例,1例患者可进行生活自理,13例患者死亡。见表1。

讨论

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脑部组织、心脑血管、心脏情况都等都较为严重,无论是治疗还是护理工作都是一个难题,在护理的过程中,患者随时可能会发生心脑情况异常,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在护理中,各种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外部环境卫生较差很容易发生感染,细菌通过患者导管等进入患者体内,造成感染、发热并引发心脏异常、血压、颅内压升高等,甚至出现其他并发症,危害患者生命[1]。

治疗组进行心理护理也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效果,从临床护理来看,患者患得病症后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影响,而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更是会造成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巨大心理压力,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为患者讲解治疗方法和治療有效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同时,心理护理还可以减轻患者的消极心理,积极的面对治疗[2]。通过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治疗组的护理效果更为明显,患者的存活率及恢复情况都比对照组强很多,证明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患者的环境、卫生、心理、药物护理等方面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及异常情况,在临床护理效果中具有很强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6-378.

2 王艳.院前急救静脉注射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大理学院学报,2007,6(10):85-88.

篇10: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本科毕业论文

关键词 :皮肤;结核;护理;腔口

皮肤结核是较少见的感染性皮肤疾病,发生于皮肤黏膜腔口部位的皮肤结核也称腔口结核,临床上很少见,最常见于有活动性内脏结核的患者[1]。我科2003年收治2例肺结核并发腔口结核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1 病例1 男,78岁。下唇黏膜溃疡2年余未治疗,曾于2年前患睾丸结核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后因咳嗽、咳痰4个月伴发热7天来诊,摄X线胸片发现肺结核,收入院。体检:体质消瘦,左侧下唇肿胀伴黏膜溃疡,边界清晰,直径2cm,表面呈颗粒状突起,颗粒呈小米粒大小,上覆黄白色分泌物,溃疡与正常黏膜分界明显,触之出血,无痛感。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左上肺呼吸音减弱,心脏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侧睾丸缺如。后前位X线胸片示:双肺上中下代写论文野均可见斑片条索状阴影,以左肺为主,左肺上野近锁骨处可见2个直径2cm类圆形阴影。痰找抗酸杆菌(4+)。下唇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下唇结核。唇部分泌物涂片抗酸杆菌(1+)。确诊为肺结核并下唇结核。

1.2 病例2 男,56岁。因肛周皮肤溃疡半年,在当地医院治疗3个月效果不佳,局部皮肤病理检查提示结核,转入我院。体检:体温38.2℃。双肺呼吸音减弱,心脏及腹部未见异常。肛门周围皮肤见不规则溃疡,呈蝶形分布,范围约10cm,周围黏膜红肿,边界清晰,触之柔软,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覆盖,去除分泌物见表面有颗粒状突起,触之出血,无痛感。局部皮肤活检病理诊断为皮肤结核。肛周病灶分泌物涂片查抗酸杆菌(1+)。摄后前位X线胸片示:双肺上、中、下野均可见斑片、条索状阴影,以上、中野为重。痰找抗酸杆菌(3+)。确诊为肺结核合并肛周皮肤结核。

治疗及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病程长、心理压力大,求治心切,为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首先,让患者了解肺结核及其并发的皮肤结核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使他们对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而且痊愈后不会遗留痕迹,也不会影响面部形象。因为患者患肺结核以后,怕传染家人同事,怕遭到嫌弃,不愿意与他们来往,时间久了倍感抑郁和孤独,从而加重病情;加之治疗时间长,患者工作、学习均受到一定影响,因而情绪更加焦虑不安;帮助培养他们的业余爱好,如绘画、书法、弹琴、听轻音乐等,以陶冶情操,转移注意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早日康复融入社会,重返工作和学习岗位。

2.2 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

本病用药主要是全身抗结核治疗,在用药治疗时为了减少药物的抗药性,如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定、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等,最好选择2种基本药物合并使用,长期联合应用,效果良好[2]。当机体抵抗力低时适当给予人体白蛋白或输血等治疗,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检查肝肾功能。

2.3 局部抗感染

2.3.1 口腔黏膜的护理 为保持口腔清洁,指导患者饭后用漱口液漱口,每次含漱至少90s,以除去口腔内残渣污物,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早晚2次先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黏膜再用无菌棉签沾过氧化氢溶液祛除口腔黏膜溃疡面分泌物,再涂5%异烟肼药膏。每日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颜色、性质,注意有无新的溃疡,溃疡的大小颜色、有无出血等,防止口腔黏膜发生创伤。病例1患者下唇黏膜肿胀2周消退,2周后改为每日1次局部涂药,3周下唇黏膜溃疡面愈合,为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继续服用抗结核药物9个月,随访至今未复发。

2.3.2 肛门皮肤溃疡的护理 护理要点是保持局部清洁,防止便秘,减少局部刺激,局部分泌物要消毒后才可倒掉,因结核菌可以经呼吸道传染别人,以防止交叉感染。每日早晚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将肛门周围的脓性分泌物及粪便冲洗干净,然后再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过氧化氢与人体组织脓汁或血液接触后分离释放出新生氧,故具有清洁创面、杀菌消毒之效,清创后采用膝胸位或俯卧位30min,使创面局部通风,待皮肤干燥后,再涂利福平药膏,然后用开放式纱布覆盖不包扎(最多2层),能使创面干燥通风,易愈合。每日更换中单,保持局部干燥清洁,穿宽大的衣服,避免摩擦。病例2患者坚持局部早晚换药4周,肛周黏膜红肿消退,4周后改为每日1次睡前局部换药,8周溃疡愈合,肛周留有轻度色素沉着。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继续口服抗结核药物9个月,病情缓解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2.4 调整饮食

给予高营养、易于消化、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进食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饮食以增加胃肠蠕动,润肠通便,避免进食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忌酸辣、过热、粗糙等刺激溃疡面的食物以免刺激和损伤黏膜而诱发疼痛;少食多餐,进食速度适中,以减轻胃肠负担;指导患者吃饭时注意分餐,避免因为密切接触传染家人[3]。

2.5 预防便秘

如果大便干燥易擦伤创面,为预防便秘改善胃肠功能,结核患者应该戒烟酒,辣椒、生葱、胡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也不宜多吃。为防止大便秘结,应指导患者养成每天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并纠正不良的排便习惯。

2.6 舒适的环境

肺结核患者一般全身功能较差,往往存在营养不良,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全过程中,机体的组织再生修复过程比较缓慢,病程迁延不愈,住院时间相对较长。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通风、保暖、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病室,能使患者心情舒畅。

2.7 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和出院前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被服经常在阳光下曝晒,痰液进行消毒处理后倒掉,用具煮沸消毒;反复宣传按时服药、坚持全程治疗的重要性,告知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观察要点。体会

腔口结核护理的主要原则就是保持溃疡面干燥,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放心,只要治疗及时是不会留下瘢痕的。为防止结核菌逆行感染,不能热坐浴,便后进行局部皮肤清洗护理是预防混合感染的重要措施,本文2例患者均未发生混合感染。患者病程相对较长,除全身抗结核治疗外,坚持局部皮肤清洗涂抗结核药也是很重要的护理措施。患者局部溃疡面分泌物为脓性,量多,有传染性,在护理工作中,不但要耐心细致,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还要处理好患者的分泌物,防止交叉感染。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早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原发病,在本病治愈前指导患者食具用具应隔离消毒以免传染他人。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师兄师姐的毕业祝福语下一篇:大便很细拉得少一般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