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艺术论文

2024-05-04

微雕艺术论文(精选6篇)

篇1:微雕艺术论文

文微雕杂文随笔

网络

你就是家乡纵横的阡陌。如今,家乡早已下载成我生活的屏保,而你却连线着我的筋脉。每天的思念,是我登录的按键,所有的人事都已在线,我用心作的鼠标去点击。那年那月的日子无法复制,幸好真情还可粘贴。时代的大潮里,谁都该学会冲浪。过去的可以卸载,但未来的必须上传。

钢笔

曾经,你黑色的血液恣意流淌。阡陌纵横,家乡的每一块土地,都为你铺开书写的纸张。我看见彼年的自己,从一个方格跳进另一个方格,始终摆脱不了你的控掌。痛苦的我,挥汗如泪。跌落手心的却是禾苗尖上的一粒阳光。有一天你突然消失,家乡也就幻化作背景,一路默默地唱着惆怅。

桔子

红红的桔,象极你昔时的脸庞。但此时的我,看到的却是一轮东山初升的红月亮。我剥开桔子,还原成一朵莲花的`模样,你宛坐在莲中央,影子投射在天上,月亮都为之透明。掰开一瓣,再掰开一瓣,上弦月下弦月,落满我双手。这时,甜早已丝丝如扣将我包围。终于明白,有你的日子,每天都甜蜜。

杯子

祥叔用草管量铁瓷杯的身高和口径,看起来短许多的口径居然长一些。那天在大家怂恿下,我与祥叔打赌。然而事实证明我却输了,输出的是自己心爱的新华字典。这是三十年的旧事,多年后我发觉自己才是真正的赢家。因为我明白了一个书上所没有的道理:有时我们会被自己的眼睛所蒙蔽。

吵架为五毛钱阿娟与菜贩吵架。心气不平的她切菜又切着了手指,泪正伴着血放肆流时,老公回来直嚷呷饭呷饭,要赶火车去广州呢。阿娟心想老娘正烦着痛着,你不安慰半句,倒还嚷啥哩!随手抓一只碗砸过去。老公脚一片血肉模糊,冲过来就是几巴掌。离婚!离婚!终于成了五毛钱的结局。伤不起啊!

爱情

玻璃杯与开水的初恋,曾有滚烫的激情。然而,时间让它慢慢地开始消退。玻璃杯说,你抱抱我吧。这时主人家小孩不小心将杯子碰掉地上。开水望着已经粉碎了的玻璃杯说,亲爱的我抱你。电灯下每一粒碎玻璃都闪着晶莹的泪光,玻璃杯说我好后悔。开水说,别难过亲爱的,世上本就没有完美的爱情。

废品

我去废品店卖旧书报,老板正整理一堆收回的书籍。我留了心眼,居然发现一本刻印版《石头记》。它破烂得没了封面,却让我双眼一亮。问老板卖不卖?5元一本。老板随口一答。我想起自己曾写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废物,任何东西放对了地方它就是宝贝。于是欣然买下,心中比捡了个大元宝还要高兴。

渴望

东莞的冬天不冷,今天我仍穿件短袖T恤上班。许是昨夜阴雨连绵气温骤降的缘故,感觉凉意竟然凛冽。我渴望能加穿一件衣服。在渴望的驱使下,我向一位下夜班的老乡借了一件夹克。虽然它长大且脏旧,但我感到的只是温暖和亲切。幸福原来如此简单,只要你有所渴望,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渴望。

月亮

月有阴晴圆缺,其实圆缺的是人的眼,阴阳的是人的心。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阴晴圆缺丝毫也不影响它的质量。人的遗憾只是,怨我们的眼睛缺乏穿透天体的力量,怨我们的心胸没有包容宇宙的空间。看人又何不似看月呢?看不到人的长处,那是自己眼光的问题,熟视无睹,那则是我们的心胸有问题。

眼睛

近视眼看近不看远;老花眼看远不看近。我曾天真地想,如果近视眼老化了,那岂不是取长补短,变成了一双好眼?我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否则岂不是一个错误加另一个错误,反到变成了没有错误。然而,如此荒唐的事情,在现实社会中却比比皆是。比如强拆之后还拘捕上访的受害人,最后居然和谐了。

暴雨

一场暴雨骤至,先是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下,后来索性变成无数的雨箭密不透风地倾泄。霎时湍流暴起,渐成汹涌。有人说,这样的雨下一个小时准成洪灾。一滴雨就是一滴水,谁曾将它看在眼里?但是,当天威一发,雨成狂飙,山也为之解体,坝也为之崩溃。力量来自凝聚,雨比人更懂得这个道理。

秋叶

欣赏树叶需得在秋季。虽然春叶嫩绿,夏叶蓬勃,但是唯有秋叶最为绚烂。赤橙黄绿青蓝紫,平常用来描绘百花的颜色,在秋季里总是混淆落叶与蝴蝶的身影,它们一样的多彩一样的翩然翻飞。踏落叶、夕阳、幽径,再听脚下沙沙之声,一丝久违的悲悯常常会浸出我们的心胸。秋叶不仅享眼,而且润心。

自己

王师傅身高力大,在板车队里爱抢运别人的货物。有人与他打赌,拉不到二百斤的某东西十米远,就多算他10车,否则就不许再乱来。王一脸不屑,你说拉什么?那人道,拉你自己。王怔怔地只得认输。是呀,一个人本事再大,也战胜不了自己。哪怕一个小念头,也许就让自己千古流芳,或者万复不劫。

朋友

公园里,小姑娘坐在草地上玩手机。她花儿一样的脸居然哭了,抠出电池赌气地摔在草地上。原来是电池没电扫了她的兴。看着静静地躺在那儿的电池,我想假如它不是电池,而是我们的朋友呢?不在面前表演,总在背后默默给力,你还会如此对待吗?可惜的是,电池的尴尬往往就是朋友的尴尬。我一声叹息。

古民居

漫步东莞南社古民居深巷,履声寂寞而空灵。寂寞的是自己追寻前人的思绪;空灵的是历史叩击现实的回音。如钩飞檐,雨做风铃可在?串珠池塘,鲤跃龙门安好?老树荫下讲古,小桥栏边漫步。一份悠然留待今天,成无价神往。南社古民居,犹如蚌腹里的一粒细沙,历史使它变成了一颗闪光的珍珠。

美丽

我的手机壁纸有鲜花、风景和美女。最常用却是一张自拍的图片。它没有鲜艳、秀丽和娇颜,构图更是简单。一根白羽毛,斜放在一块斑驳而丑陋的黑树皮上,却显出一种古拙、质朴、自然、大方的美,故而极受我的喜爱。是啊,再丑陋再平凡的东西,都有惊人的一面。关键是,如何出色地展现。

别人

甲背袋米与乙同行,一路大讲处世之道,告诫不能管人闲事。乙问:如果我告诉你米袋漏米,算不算管闲事呢?甲回头一看,撒了一路的米,就大声骂乙:你真没良心,咋不早说?乙说:是你叫我不要管闲事的呀。甲终于明白,不管别人闲事的人,在别人眼里也是一个“别人”。

生命

看雨从天空落下,我听见它们在哭泣或欢笑,无论悲与喜,都缘于一种生命的历程。悲者,感于自己雨的生命在粉身碎骨中结束。高空摔下的那声噼啪就是哀鸣,几下飞溅原是血迸;喜者,感于自己雨的生命在融入洪流里承接。高空降下的那声噼啪就是礼赞,几下飞扬都是新生。雨,让人感慨又感悟:人,有时生就是死,有时死即是生。

二小孩嬉戏打闹倒地大哭。一位浑身珠光宝气的母亲,忙冲上去查看。孩子哭诉衣服摔破了。母亲安慰,妈给你买新的,幸好没伤着。另一位母亲穿工装,见孩子捂着流血的手哭,也安慰说,一点点伤哭啥?擦点药就没事,好在衣服没破,不然妈哪有钱买?我知道两位母亲都疼孩子,但我的心却无端地伤痛。

心情

一个停电的夜晚,他的心充满了黑暗。他点一支蜡烛,铺一张素笺,要将因竞职失败而郁结日久的苦闷,向千里之外的她倾诉。他出神地看那跳跃不停的烛光,仿佛在用一双眼睛抚摸她一泄秀发波动的妩媚。烛泪一滴滴流下,恰如从自己心里流出的一个个文字,热切而晶莹。他习惯地笑了,眼前一片光明。

搞外勤的他私下完成了一项科研,局长王一批评他不务正业。后来省局总工下来调研,惊呼填补了国内空白,要求尽快上报。报告送局长审签,签回的总是:修改。一同事得知后,挥笔在报告上划拉几下,并代他送给局长。局长看后一脸严肃,耽误了几天,马上送省局。他一看自己的署名前写着:王一。

篇2:万字微雕创作初探

然而,纵观中国微雕史及当代相关作品,其极大部分仍局限于一枝一叶的表达,创作形式多以小件为主,小如米粒,大似指甲,最大的近似香烟盒,字数在百千之间。近年来,微雕艺术家在材质、创作形式上作了成功的探索,如著名微雕艺术大师冯耀忠先生在整支象牙上微雕了28部佛经,字达129200字,堪称中国微雕史上之巨作,为我们微雕创作树立了典范。

从2000年至今,笔者在万字微雕方面一直在不停地探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无论从材质、微小度及刻字数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有的是开先河之作。下面以三件作品为例,浅谈自己在万字微雕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是在硬质的驼鸟蛋壳上微雕万字。此驼鸟蛋表面有许多小毛孔,蛋呈椭圆形,硬度如瓷质,既硬又脆,不易受刀,雕刻费时费力。微雕时,运刀手势既要有力又要稳,需十分谨慎小心。每刻一字,显微镜还需调焦一次。这是一次非常紧张而辛苦的微雕过程。经过近半年的辛苦创作,微雕了51000字的“唐诗三百首”、“孙子兵法”、“老子”等中华传世名著,刻字面积64081.09平方毫米,于2005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确认为“蛋壳刻字数量之最”。这是笔者获得的第一项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纪录。

二是在象牙印章上微雕万字。这是一枚象牙圆章,直径5.5厘米,高7.3厘米,是笔者单件微雕作品中字数最多的作品。整枚作品刻《三国志》前十九回,字数131000字,微刻面积128平方厘米,相当于在每平方毫米上微刻10字左右,顶上又篆刻“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小篆印,该作品字数之多、之微实属罕见。经过一年半的辛勤创作,于2013年年底完工。2014年1月,经上海大世界斯尼斯总部认定,该章为“边款微刻汉字数量最多的象牙印章”,这也是笔者取得的第二项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纪录。

三是在印石上微雕万字。此印石为青田石之方章,高4.5厘米,宽6.8厘米,印底镌刻曹雪芹《红楼梦》之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小篆,印章的四面微雕了《红楼梦》前十一回计62000字,平均每面16000字。印石微雕不同于其他材料,其原料属于矿石类,表面不免存在细坑砂眼等癖点,需经过五千号细砂纸的打磨平整后,方可微雕。微雕时因刀刻产生大量的细石粉,刻时几乎看不清笔划,全靠自己的手势控制来把握汉字的结构。因此,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书法功底及运刀方法。该石章微雕是一件字数之多、之微的作品,现已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确认通过,这是笔者即将获得的第三项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纪录。

篇3:微雕神技 艺术奇葩

周建明,1956年生于苏州吴县,1975年,高中毕业的他如愿进入吴县光福舟山雕刻厂学习橄榄核雕,第一次拿起刻刀的毛头小伙子竟然雕成一只寿桃,令前辈们啧啧称奇,这更加坚定了周建明做一个核雕艺人的信念。也就是从那时起,周建明就与刻刀结缘,倾情于方寸之间,悉心雕琢属于他自己的人生。1978年,周建明考入南京师范学院。兴冲冲走进大学校园的他,行李之中还有一组刻刀。课余时间,他在校园一角继续演练雕刻技艺。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周建明的核雕技艺突飞猛进,他雕刻的罗汉头等物件成了中山陵等旅游景点的抢手货。大学毕业后,当了老师的周建明工作之余依然刀不离手,十里八乡的年轻后生们纷纷向他拜师学艺。

“三天不操刀,手就发痒,心里就会发慌,即使是大年初一也不例外。”周建明与核雕结下了情缘以至于痴迷,后来他干脆辞了公职专门从事雕刻艺术。潜心探究核雕四十年,在业界享有盛誉,被称为当今核雕界的领军人物,为推动我国核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创作的题材涉及人物、动物、园林风景、核舟等,作品造型灵活,刻工精细,立体感强,线条清晰流畅,形态传神。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深受艺术界和收藏界的推崇,其雕刻技法被誉为“鬼工”。数十次参加国内重大工艺美术展出及学术活动,并屡获大奖。作品入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集》、《中国民间艺术名家指南》、《中国民间艺术》及《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大家》等刊物,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以及省、市数十家媒体采访报道。

让南京收藏爱好者喜出望外的是,这位从事核雕艺术四十年的艺术大师周建明工作室不久前亮相南京夫子庙,他们可以就近领略到核雕这门“叹为观止”的传统工艺。不少前来参观周大师核雕作品的市民表示,他们是通过中学课文《核舟记》知道了核雕这种巧夺天工的工艺的,不少人还依稀记得“舟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的段落。周大师告诉记者,《核舟记》中记录的那叶核雕扁舟是出自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大家王叔远之手,而他亦是我们苏州常熟人,苏州在核雕技艺方面有着深远的历史,出过很多名家。

周建明介绍,传统手工艺一直注重精巧雅致,微中见宏,尺寸之间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种种情趣。在各式各样的工艺巧作中,核雕艺术可谓独树一帜,被称为“微雕神技,艺术奇葩”。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技艺都从手工艺变成了机器工艺。但周建明却一直坚持“慢工出细活”的手工雕刻,“核雕是细工慢活,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满足多个商家的订货,所以就得罪了一批人。因此,市场上出现假货也在意料之中。”周建明无奈地表示,因很多人喜欢核雕,如今他已经满足不了太多的订单,但为了保证这门传统技艺继续传承下去,他还是坚持一刀一刀地创作作品。

周建明深有感触地说,传统的民间工艺也要有创新意识,如果一味地追求旧有模式,就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和收藏需要,只有出新出彩才能使古老技艺绽放出绚丽的新花。

近几年,周建明从其他工艺门类中受到启示,核雕也应有所创新。经过反复酝酿和构思,他设计出不少核雕新式样,不再单纯拘泥于核舟一个方面。他设计的新款刚一推出,就受到同行的称赞。

以下介绍几件周建明大师创作的核雕作品以及获奖情况:

作品中“麻姑”以桃换酒,手捧满篮仙桃腾云赴宴,守园桃翁和仙鹤伴随相送。作品刻有二人物,以云、仙鹤和古松作配景。

技法:主体为镂雕,局部浅浮雕。

《麻姑献寿》获2003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作品刻有福星、禄星、寿星、禧星四位人物。从左至右:福星怀抱禧星,寓意“多子多福”;禄星身着官服,手持如意,寓意“仕途顺达,称心如意”;寿星双手持一龙头拐杖,拐杖上挂一葫芦,寿星象征着长寿。寿星和福星之中是长在石缝中的古松,松旁长着兰草。古松占有较大的空间,参天遮日,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人物脚下云球朵朵;人物上空二只蝙蝠在云中飞翔。此作品为吉祥物挂件,表达了人们企盼前途光明,健康长寿、生活幸福的愿望。

技法:整件作品以镂雕为主,松树叶、山石及云朵采用浅浮雕。松树枝部位镂空密度大,以增强立体感。

《福禄寿禧》获2004年《中国民间雕刻、陶瓷、剪纸艺术大师精品赛》金奖

神话人物八仙,八人聚一核,配景有仙鹤、祥云、仙桃和果坛,表情生动,惟妙惟肖,独具匠心。此作品为吉祥物挂件。

技法:镂雕

《吉祥八仙》获2004年《中国民间雕刻、陶瓷、剪纸艺术大师精品赛》金奖

以北京皇家园林为题材,分别刻有天安门、长城、天坛、十三陵、颐和园、妙峰山、敬思斋、神武门、闭城、北海公园共十景。以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假山流水、围廊小桥为形式,近景远景层次分明,琼楼玉宇层峦叠嶂,展现北京皇家园林的宏伟壮观。

技法:采用浮雕技法,部分镂空。

《北京胜迹》获2010年《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以苏州园林为题材,分别刻有狮子林、拙政园、网狮园、留园、西园、虎丘、藕园、沧浪亭、寒山寺和盘门共十景。以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假山流水、围廊小桥为形式,展现苏州园林的风采。

技法:采用浮雕技法,部分镂空。

《苏州园林》获2010年《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览会“中艺杯”》金奖

本作品刻有十八尊罗汉头像,各头像面部造型各不相同。另配底珠一颗,弥勒佛一颗,共二十颗组成念珠。本品为典型的苏州“殷派”罗汉头风格,讲究三庭五眼,对仗工整。现今,周建明雕刻的“殷派”十八罗汉头,已是苏州核雕罗汉头的代表,教科书式的经典。

《十八罗汉头》获2002年《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银奖

近年来,周建明分别获得“中国收藏家喜爱的核雕艺术精英”、“首届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會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核雕艺术研究会会长。

为了更好的发扬核雕这项古老的传统艺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橄榄核雕,有更多的爱好者来传承这门正在远去的老手艺,周建明在夫子庙创建了“建明工坊”,并亲自担任艺术总监。他透露,出生苏州的他之所以将工作室落户南京夫子庙,是被南京六朝古都的历史底蕴和夫子庙数百年的人文气所吸引。他希望保护和弘扬核雕这门民间传统工艺,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在秦淮河畔延续下去。

(责编 凌 云)

篇4:她让微雕艺术走出国门

她的成就受到海内外行家高度评价,很多佳作被个人或机构竞购收藏。

她现为南京“非遗”项目(微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曾为其拍过专题片,北京故宫展出过她创作的微雕艺术精品。

她,就是著名微雕艺术名家罗兰。

女承父业显才艺

眼前的罗兰虽已年过半百,但看上去还很年轻。睿智的目光总是充溢着笑意,蕴含着江南女子特有的灵韵。

谈起罗兰对微雕艺术的追求及其成长,不得不说到她的父亲罗彪。现年93岁的罗彪,是中国著名微雕艺术家,从1960年代就开始微雕创作,他的代表作《米粒十八罗汉》,被国内外观众誉为“东方无价之宝”。1964年,罗彪以毛主席3600字的《实践论》组成毛主席头像(1.8×2.7厘米象牙片),精心创作了一件微雕力作赠给毛主席。此后他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以及由3000多字的雷锋事迹构成的《雷锋像》(尺寸1×3厘米,现已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等作品在海内外享有盛名。1962年至1980年,罗彪的微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举办巡回展览,其传略入选《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

罗兰从6岁开始学绘画,时常照着小人书(连环画)临摹上面的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等,10岁就学会了水粉画,并研习书法、熟读古典诗词。她还备上一个小本本,跟大人外出游玩公园时,便认真描画或记录下各类动植物的形态……这些文学与艺术上的积累为她后来的微雕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她的作品充满了特有的灵气。由于家庭艺术氛围的影响和熏陶,罗兰从少女时代就迷上了雕刻这门艺术,每天放学完成作业后,便找来木头片、废塑料,学习雕刻花鸟鱼虫、人物肖像等。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罗兰渐渐地靠脉搏的跳动带动指尖把握运刀的力度,日积月累,暑往寒来,终于练就出握刀有力、运刀自如的“神功”。10岁那年,小罗兰竟然在一块有机玻璃上雕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喜得父母和兄弟姊妹们拍手叫好!

罗兰一双巧手不停地在微观艺术世界里开拓,随着岁月的流逝,终于得到了父亲的真传,创造了刀法遒劲境界雄阔的微雕作品。

她还把绘画与书法融入到雕刻中,实现了微雕与书画的完美结合,构成了罗兰创作微雕“字画结合”的独特风格。尤其是雕刻古诗词时,罗兰总要精心设计出一幅别有意境的画面与之相配,与文字彼此呼应、相得益彰。罗兰从来没有受过一天的正规艺术培训,她的成功印证了托尔斯泰的名言:“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艰辛开创成功路

1997年,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身为工程师的罗兰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工作17年的工厂,先后在夫子庙、总统府等南京名胜景点摆摊设点,发挥其微雕一技之长。

走向市场的成功并没有妨碍罗兰在艺术上的追求。她总是在孜孜不倦地努力攀登更高的艺术之峰。1998年,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6周年,她完成了一幅长12厘米、宽0.5厘米的《清明上河图》,是原作的二千三百分之一。这幅图中有700多个神情各异的人物,为了刻好这些人物,罗兰专门买了一本荣宝斋出品的《清明上河图》摹本,对每一个细节认真揣摩,雕刻时,对比例、格局的把握更是慎之又慎,历时一个多月,作品终于完成。不知是不是巧合,当年罗彪先生也刻过一幅《清明上河图》,罗兰的这幅作品完成后,母亲出面对父女俩的作品进行“评判”,最后结果是———“女儿画得更好”,那一刻,罗兰别提有多高兴了!

继《清明上河图》之后,2006年,罗兰又完成了6000多字的《孙子兵法》(4×6厘米),整幅作品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体现孙子兵法之精髓。该作品是微雕作品形式上的一种创新。罗兰在技法的运用上娴熟,以刀代笔,线条流畅、遒劲。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罗兰仅用一周时间,在米粒般大、外形像花瓶的象牙上精雕细刻了鸟巢、中国印、35个奥运比赛项目,在“瓶口”处还刻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十个字。面对这件浓缩版的北京奥运会微雕艺术品,罗兰告诉笔者:“米粒般大的象牙已经很小了,要想在上面雕刻,可以说是微雕中的最高境界。”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罗兰意识到,微雕工艺品走向市场才能有发展前景。因此,“现场制作”成为罗兰创作微雕的一大特色,这主要是为满足顾客的要求。她先后在总统府、夫子庙等旅游景点设立专卖店,店面虽不大,名声却不小。在这里,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现场要求主人制作各种各样的微雕作品,最快的只要几分钟。谈笑风生之间,主人一边陪你聊天,一边从容不迫地刻完一首唐诗,或是一幅山水、花鸟虫鱼等微雕小品!罗兰还有一招“绝活儿”,能在针尖大小的象牙上,为顾客来一个“微雕人物画像”。曾经有一位外地游客慕名找到罗兰的微雕工艺店,给罗兰留了一张照片要她照着刻,并说“刻得不像就不给钱”。第二天,他来取微雕,刚在放大镜下看了一眼便喜笑颜开,二话不说,付了钱乐呵呵地走了。

她在象牙、贝壳、黄杨木、核桃壳等材质上刻写着“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鹏程万里”“真情不变”“快乐永远”等诗词、字画的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小挂件,很受游客喜爱,引得许多青年学生争相购买。罗兰笑着说:“这几年,根据市场需要,我开发了一些大家喜爱成本较低的微雕小工艺品,也可更好地传扬我们南京不断发展的民间艺术。”

走出国门展风采

罗兰现在是南京市“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的许多代表性微雕作品曾多次被全国众多媒体做过专题报道。2011年10月,“中国民间艺术节”在杭州举办期间,央视新闻台13频道记者闻讯赶来,全程拍摄了罗兰雕刻岳飞的“满江红”词及其头像(1×1厘米)的微雕艺术专题片,时长40分钟。

罗兰的微雕人像不仅受到国内游客喜爱, 连老外也十分欣赏。2003年国庆期间,罗兰正在夫子庙摊点展示自己的微雕工艺品,一位外国中年游客饶有兴趣地欣赏起来,而且越看越喜欢。经简短交流才得知,他是一位来自荷兰的游客,以“龙”作为自己的中文名。龙先生对罗兰的微雕作品爱不释手,当即就选购了一件“三字经”微雕小品。临别时,龙先生希望罗兰能为他们国家的王子王妃雕刻一对头像,罗兰欣然接受,不久,龙先生便给罗兰寄来一张从报纸上剪下的王子王妃的照片。她选择了一块仅有绿豆大的象牙精雕细刻。远在荷兰的龙先生收到作品后十分开心,随即给罗兰回信,表示一定会将这件珍贵的礼物献给王子王妃,并将南京微雕这个民间艺术介绍给他的亲朋好友们。时隔不久,罗兰再次收到龙先生的来信,说他已把罗兰的作品寄给了王子王妃,并收到了回信,王子王妃对这一作品很感兴趣,也非常感谢远在南京的罗兰女士! 还附上了荷兰王室写给龙先生的感谢信原文。

自2002年以来,罗兰先后应菲律宾、英国、芬兰、加拿大等国邀请,随省、市领导和组织的民间艺术代表团,出席各地民间艺术组织举办的讲学、庆典、交流和微雕展艺等活动。

2013年春节期间,应加拿大华人商会的邀请,罗兰随南京市文广新局组织的民间艺术代表团,赴加拿大多伦多市参加了“南京文化周”交流活动。期间,罗兰带去的一批微雕工艺品,颇受当地华人和市民好评和喜爱。

(责编 孙礼勇)

篇5:微雕,享受方寸之间

拍卖场上的竹木牙角和杂项工艺品中,微型雕刻工艺毫不起眼,但2005年北京瀚海春拍却创造了一项拍卖纪录,清代核雕先贤人物串108粒(直径1.3cm)以134.2万元高价成交,这也是目前古代微雕工艺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这串核雕系清代核雕艺人湛谷生所作,颗颗大小匀称一致,包浆圆润成棕黄色,每颗果核上所雕皆是秦汉至明初的忠臣良将、诗人儒士等共108位。作品中人物作高浮雕,面目清晰,神态生动,衣着线条流畅,人物皆有背景,山石、树木、殿阁、桥基等无不配合人物在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如伏生授书、东方朔偷桃、苏武牧羊等,每颗果核上还用阳文雕出人物的姓名,每个字约2毫米,字字清晰规整,有晋唐小楷遗韵。

追根溯源微雕历史

古代微型雕刻工艺诞生,至少可以上溯到三千年前。如1977年在陕西岐山发掘的西周甲骨刻辞中,许多方径不过1毫米左右,有一片仅小纽扣大的龟甲上竟然微刻有30多字,而且刻字部分不到龟甲的1/2,非肉眼所能明辨。

但在唐宋之前,有关微型雕刻工艺的记载寥若晨星,尚未成为一种艺术门类登上大雅之堂。直到了唐宋两代,微型雕刻工艺似乎稍稍崭露头角,如唐代德州刺史王倚有一竹刻笔管,上刻《从军行》诗二句,并有诗意刻绘:人马毛发,亭台远水,无不精绝。宋高宗时巧匠詹成所制竹刻鸟笼,四面花板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毫悉备,而且玲珑活动,被元代陶宗仪称为二百余年无复此一人矣。

微型雕刻工艺在明末得到了极大的发扬,由于当时各种雕刻工艺极一时之盛,佳良材质供不应求,客观上迫使艺人们惜材如金,向小型化发展。此外,当时文学艺术兴起的小品文之风,也印证了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

有意思的是,当时有两篇反映微雕绝技的小品文,被后人视为小品文的代表作,即魏学渺《核舟记》和宋起凤的《核工记》,二者均反映了在桃核上微雕之绝技。《核舟记》记载天启年间常熟艺人王叔远在一枚小桃核上雕刻出苏东坡泛舟赤壁的故事,船上共刻有5个人,8扇窗,一张箬篷,一支桨、一个炉子,一把壶,一幅手卷,一串念珠;又刻有对联,题名和篆文,共34个字。这种题材为后世所效仿,至今传人不绝。如台湾故宫博物院现藏有清代乾隆年间广东牙雕艺人陈祖章橄榄核雕赤壁夜游,核舟上舱轩篷楫,什物俱全,人物除苏东坡外,有客人、客妇、艄公、书童等7人,个个刻画精致。

核舟舱窗竟然还雕花镂空,四面玲珑剔透。舟底细字镌刻《后赤壁赋》全文及乾隆丁巳五月臣陈祖章制款。广东增城市博物馆现藏清咸丰四年鼓声所创作的苏东坡夜游赤壁花船,东坡等3人据中案坐,旁有一童仆用扇煽炉煮茶,船尾艄公作摇橹状,6人各具神态,船底外表刻《前赤壁赋》共537字,至今仍被称为雕刻之王。史载清代核雕艺人有陈祖章、杜士元、湛谷生等,当时杜士元的一枚桃核雕东坡游赤壁便价银50两。

明清两代,流行南方的微雕主要品种便是果核(包括桃核、橄榄核、杏核、樱桃核、杨梅核)和核桃雕刻。果核雕刻以橄榄核最为常见,题材除了核舟外,还有罗汉、八仙、渔家乐等。

微雕驰骋拍卖场

上海信仁2004年第二届大型艺术品拍卖会推出的清核雕十八罗汉坠件(长3.2cm),呈栗浆色,方寸之间浅刻十八罗汉纹样,人物面相生动传神,配景更为一丝不苟,精彩绝伦。当时估价10000~1500元,成交价11000元;上海大众2005年夏季艺术品拍卖会推出的橄榄核雕水浒将(27粒/串),其刀法流畅爽利,人物毫发毕现,神形俱备,有呼之欲出之感。当时估价5000~8000元,成交价13200元;天津国拍2004年春拍会推出的清核雕人物朝珠108颗,雕工精湛娴熟,配绿松石背鱼,完整少见。当时估价20000~40000元,成交价19800元。

篇6:小而美的微雕

近30年来,微纳米技术的发展给传统艺术带来了巨大冲击。小型化、微型化已成为当代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们希望借助于微纳米等高科技手段,用极少的原材料或代价生产出更为丰富、更为精美的艺术作品。于是乎,敏锐的艺术家们借助显微镜和先进的微纳技术,在微观尺度上尝试人物塑像、人物雕刻、人物绘画等创作。

早在中国清代,雅士张潮的《核舟记》就记载过早期微雕的雏形—在盈寸桃核舟上的乘客仅有米粒般大小,这种传统刻刀雕琢艺术品的手工技艺,也成为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而今,微纳米技术的发展,又给微雕艺术配备了更先进的武器。2007年,意大利纳米艺术家斯卡利(Scali)采用“光刻”技术制作的硅自由女神像雕塑,身高只有0.5毫米。微雕艺术如此吸引人,也许在未来,还能走出高阁,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么,微纳米技术究竟是怎样在雕刻中运用的呢?用微纳米技术创造的艺术作品又有何不寻常?

极其艰难的手工微雕艺术

在现代手工微雕领域,最为杰出的代表应当数美籍华人金银华和英国著名的微雕艺术家维拉德·威根。他们的微画或微雕作品通常都是在光学显微镜下纯手工完成的。

金银华创作了《发丝上的美国总统》,为了能给在发丝表面完成的总统进行彩色绘制,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他专门用老鼠的胡须和鸡毛杆特制了一种“鼠须笔”,同时将中国国画的颜料精研成极其细微的微型画颜料;接着,在数百倍的光学显微镜下,他用“鼠须笔”在发丝表面涂抹,并绘制出了鲜活的美国总统形象。整个过程,包括作品的欣赏,都需要借助高倍的光学显微镜方能完成。《发丝上的美国总统》这部作品现在看来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但是仅凭他只借助显微镜和刻刀完成这么复杂精巧的作品,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创作。

维拉德·威根创作的作品《针眼里的奥斯卡小金人》也有复杂的创作过程。他惯于使用极其微小的刻刀(微型手术刀)对金块(有时候是砂糖粒或沙粒)进行雕刻,刻刀的刃部尺寸大致为发丝粗细的1/7。创作时,雕刻者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甚至要呼吸均匀,抓住两次心跳的间隔时间来工作。因此,在微雕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哪怕有一丁点儿的失误,就有毁掉整个作品的可能。可见,传统的手工微雕或者微画创作,不仅要求艺术家有娴熟的技艺,同时也在考验着艺术家的耐心和毅力。

巧用离子束诱导微雕

微纳制造技术的蓬勃兴起也给传统手工微雕领域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使越来越多精巧的艺术品能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在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中诞生。

离子束(FIB)刻蚀技术通过采用电磁场加速和聚焦带电离子,能对硅等材质的表面进行刻蚀,是目前半导体微结构加工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相较于之前的手工微雕,离子束刻蚀在技术运用上又进了一步,然而遗憾的是,FIB刻蚀技术效率低,很难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鉴于离子束刻蚀中存在的弊端,日本学者松井真二对FIB刻蚀技术进行了改进,提出离子束化学气相沉积(FIB-CVD)技术。该技术需要在芳烃的实验环境中进行,通常采用高能的镓离子束辐照材料表面,诱导化学气氛在材料表面的特定位置不断沉积。应用FIB-CVD技术雕塑作品,其一般的流程大致是:化学气氛在材料表面的特定位置沉积时,先固定高能镓离子束,在基体材料表面诱导形成一个基础立柱;然后镓离子束被移动一个不超过立柱直径的距离,静止不动直到在立柱顶端沉积出几十纳米厚度的阶梯;继续重复上述过程,就能使得沉积的材料层层叠加在前面沉积的结构上;最终,在材料表面构造出复杂的三维纳米塑像来。

目前,利用该项技术,科学家们已经制作了包括人物雕塑在内的多种三维的复杂纳米结构。

知识链接 关于维拉德·威根的趣事

由于雕刻的作品太小,手的一次细微颤动、呼吸、脉搏,甚至窗外的交通状况都有可能影响到他的雕塑过程。因此雕刻过程中,维拉德·威根常常需要屏住呼吸。为了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他的影响,维拉德·威根通常都选择在夜里工作。不过即便这样,难度如此大的工作也难免出错。有一次,他正集中精力将雕刻好的一个芭蕾舞演员放入针眼中,这时正好电话响了。他正在思考着是谁来电时,发现针头里已经空空如也。原来,他一不留神,竟将雕像吸进了肚里。这也被传为微雕领域的一段经典趣事。

引入双光束聚合3D打印

近年来,一种被称作“双光束聚合3D打印”的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加工三维微纳米构型,其中也包括在材料的表面构建微纳尺度的人物塑像。这里,最为典型的雕刻作品当数韩国研究人员D.Y.Yang的作品《思想者》。该作品的构型模仿了法国艺术大师奥古斯特·罗丹的著名雕塑作品《思想者》。只不过,韩国研究人员D.Y.Yang的作品是一种微雕艺术,该塑像约为4个红血球大小,高度只有1/50000米。然而,这个即便只能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思想者,其肌肉甚至脚趾仍清晰可见。

nlc202309091034

在微纳米艺术作品《思想者》的制造过程中,D.Y.Yang使用了两股激光射线照射浸在合成树脂溶液中的材料表面,溶液中只有被两股激光射线交叉照射到的那部分树脂才会凝固、“打印”,形成雕塑件的“部件”,这样的部件精度可达120纳米。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1月16日,利用双光束聚合3D打印技术,英国艺术家乔恩迪·赫维茨(Jonty Hurwitz)创造出一系列大小仅相当于人类头发丝宽度一半的微雕人像。这些微雕可被放在蚂蚁头上,或放在缝衣针的针孔上。赫维茨的这组微雕被称为“纳米雕塑”,共有7个,他用了10个月的时间设计、雕刻,最终在用于检查癌细胞的显微镜下呈现出这些夺目的艺术品。此外,他还在头发丝上创作了《裸体女人》《爱之吻》等微纳米人物系列雕塑。这些作品一经报道,立刻在科学界和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知识链接 乔恩迪·赫维茨是如何创作纳米雕塑的?

为了创作纳米雕塑,乔恩迪·赫维茨在穹顶上安装了250部相机,对站在屋中央的女子从不同角度拍摄其摆出的不同姿势。之后,他的团队将照片进行扫描,再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程序分析数据,将图像组合成“数字黏土”—人物模型。最后,他们利用魏兹曼研究所提供的3D打印设备打印雕像。

打印好的雕像被放在一个首饰盒的镜子上,这些作品如同镜面上的7粒尘埃一般。赫维茨用显微镜经过45分钟的搜索,最终才在镜面上找到他的纳米雕塑!然而,赫维茨的兴奋仅持续了片刻,因为所有的作品被一位同事的手指毁掉了。这位同事试图移动镜子从不同角度欣赏这些雕塑,但脆弱的雕像却被他的手指碾碎,并无法复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用化学气相

沉积(CVD)法作画

2011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科学家使用大约1.5亿根纳米碳管为当选总统的奥巴马制作了一组画像。这是一幅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纳米碳管画像。微型奥巴马头像的作者是约翰·哈特教授,该作品被称为《纳米奥巴马》。在该作品中,每个纳米奥巴马头像都包含了上亿个纳米碳管,这些纳米碳管像丛林中的树木一样垂直地排列着,每个纳米碳管都是中空圆柱体结构,其直径仅为人体头发直径的1/50000,如此精细复杂的绘画,也许只有这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才能创作完成呢!

据称,哈特制造这件“纳米艺术品”的真实目的,在于让更多人来体验纳米技术与艺术的魅力所在。为了创建《纳米奥巴马》头像,哈特采用了画家谢泼德·费尔雷绘制的奥巴马素描头像,该奥巴马头像以红、白、蓝三种颜色为主色调,曾颇受美国民众欢迎。哈特先是将这个素描头像进行缩小,并将缩小的头像打印在一个玻璃板上;然后,用紫外线照射,穿过这个玻璃板,将头像投影在一张硅片上;接着,他巧妙地在硅片表面有头像的地方“撒”上催化剂,并使用高温CVD方法,在有催化剂的地方生长纳米碳管。这些过程完成后,研究人员使用电子显微镜对硅片进行拍照,得到了尺寸仅有0.5毫米大小的纳米奥巴马头像。

知识链接 一张海报引发的官司

艺术家谢泼德·费尔雷在创作《希望》这部作品时,最初使用的作品名为《进展》。然而,当时奥巴马的竞选团队欣赏该作品时,有人建议,这个作品名是否能够改为“希望”,于是,作品名就改为现在的《希望》了。

那时候,这张海报几乎充斥了竞选的所有地方。而美联社却因为这张海报起诉了艺术家谢泼德·费尔雷,他们认为,这张海报使用的是他们拥有版权的一张奥巴马照片。而谢泼德·费尔雷认为,自己的这件作品用新的创意改变了原始的图片,最终呈现的视觉艺术效果完全不同于原始照片本身。这起官司持续了两年多,最终他们达成了和解协议。

微纳米科技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开拓了微纳制造的应用前景,也使其拥有了无穷的魅力。显微镜下的微纳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艺术创作舞台和巨大的艺术想象空间。伴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引入,微纳米艺术将在更多领域大展拳脚。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微雕技术的进步就会引入我们的生活,带给你我无限的惊喜。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科学与艺术交织下的魅力吧!

上一篇:小学生写军训的作文400字下一篇:生命因你而美丽作文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