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教学设计

2024-04-25

军神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军神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军神》这篇课文写了刘伯承眼部受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进行手术的事。课文侧重描写了刘伯承手术中的表现,以及沃克医生“术前——术中——术后”的神态变化,充分展现出刘伯承的“军神”形象。教学中,应挖掘出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和情绪体验。组织学生对文中的语感点进行重锤敲击,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读中领悟,从而深化对人物的认识,促进语感的形成。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织学生探究课文,体验课文,在探究中获得自己的感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3、理解沃克医生的一番话,体会军神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

4、初步感受课文写作方法的独特。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悬念

1、师讲述刘伯承眼睛受伤的故事。

2、简介刘伯承生平,设置悬念。

知道这位年轻的军官是谁吗? 他就是刘伯承,刘伯承一生70多年从事军事工作,指挥了很多著名的战役,为我们国家的解放和后来的国防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很多人的尊敬,爱戴,连他的敌人都对于他敬佩不已。曾经有位德国医生,惊叹地称他为军神。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设计意图:由刘伯承眼部受伤的故事导入,铺设课文情感基调。再由德国医生对刘伯承的称呼,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读熟课文,理解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请打开课文,边读边思考,努力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师组织学生复述,引导学生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学生初接触课文时,应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接触课文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而对课文的复述不仅提高了读的效率,还锻炼了学生运用课文语言表述的能力。](3)逐段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先指定一名同学朗读,再让这名同学推荐另一名同学,并说出推荐理由。以此类推。

读中相机突出有关生字的教学,对一些词语的理解进行适当点拨,并指导读好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字词掌握扎实,与课文朗读得正确流利,是课文开讲的前提。]

三、认真细读,潜心会文

1、引导学生质疑,激发阅读期待。

读了课文,大家心中最大的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人怎么会是神”的问题。)沃克医生惊叹地称刘伯承为军神,人怎么会是神呢?答案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大家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将有关词句勾画出来。

2、组织学生交流。重锤敲击下面两段话。

可那位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底下的垫单。手术结束,一条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

(1)读读这段话,好好感受感受。

(2)刘伯承动手术的过程我们看不到,但我们可以想象出来。大家再用心读读这两个句子,抓住关键词语,试着想象当时的情景。

(生认真读文后交流,引导学生体味“紧紧”“崭新”“抓破”等词。)(3)(师动情地)是呀,手术在紧张地进行着,手术刀在不停地挥舞着,躺在手术台上的刘伯承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垫单,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大家再细细地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心研究这个问题。

(4)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把目光对准他的双手。那会是一双怎样的手呢?(生交流)

(5)疼痛如潮水一样汹涌而来,他坚持着,抵挡着,如一个坚固的堤坝,决不屈服。那么,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是一种什么精神在鼓舞着他呢?让我们怀着对刘伯承的无限敬佩,齐读这段话。

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1)自己读读,然后联系上文想一想,沃克医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这番话的?

(2)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刘伯承在漫长的手术中,仍忍受着巨痛,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使心灵再度受到震撼。

(3)(师引读)手术刀在不停地割着,而刘伯承一声不吭,默默数着刀数,一下又一下……手术结束了,他竟然笑着说出手术的刀数。面对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沃克医生惊呆了,他不禁失声喊道(生齐读此段话。)

读着,读着,我们被刘伯承坚强的毅力感染了,这坚强的毅力就像什么?(一块钢板)

一般人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一般的军人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只有什么才能做到?(神)这实际上是对刘伯承的(称赞)。

(3)是呀,他不是普通的军人,而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让我们怀着对军神的无限敬佩,齐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言文字的习得总是离不开情感的伴随,而良好语感的培养则需要一个值得诵读品味的语感点。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重点抓住这两个语感点,引导学生反复接触感受,品味想象,然后再借助形象咀嚼语言,领悟语言,生发情感,从语言的桥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刘伯承的心里。使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3、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

(1)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沃克先生的态度随着事情的发展在不断变化,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请大家再次读文思考。组织学生交流,体会沃克医生神态变化的原因。

(2)读读课文,看能不能在表达对刘伯承这种敬佩感情的同时把沃克先生态度的转变过程读出来?(生有感情地读课文)(3)分角色朗读课文,看能不能把沃克先生这种由冷到敬的态度变化和刘伯承这种坚定刚强的意志读出来。(生分角色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沃克医生神态的变化,令学生更真切地领悟到刘伯承意志的坚强。而分角色朗读课文,则又将学生从对细节的品味拉回到整体。体现出“整体——部分——整体”的设计意图,感受到一种圆浑的美!]

四、抒发壮志,升华情感 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或有什么决心,请联系自己的实际用一段话写下来。[设计意图:情感在充分的蕴蓄后,会有抒发的冲动。在学生被课文,被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深深感染的同时,学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而写,可以令他们的思考和想法趋于清晰,令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篇2:军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军神》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的精读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本文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抓住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3、学习刘伯承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做 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难点: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

一、直奔中心,突破全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军神》,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谁是军神?(出示人物简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军神!”(出示课件)

沃克医生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在说这句话的?(激动、赞美、敬佩)带体会读。读了这句话,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军神?)学贵有疑。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文,边读边用心体会,把课文中最能体现这些词语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和体会。然后小组交流。(出示自学提示)

二、品读感悟。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那么我们也按照顺序来交流。

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出示课件)你体会到了什么?

刘伯承的伤势到底有多重呢?出示资料 :刘伯承眼部受伤是在讨阀袁世凯的丰都之战中,为了救一位战士,刘伯承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子弹射中了他,从颅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手术前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他是真正的男子汉?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出示课件)

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刘伯承为了以后能指挥打仗,不实行麻醉。)

为了有一个清醒的大脑,此刻他将要为此负出的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剧烈的疼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刘伯承说的这段话。

我们重点分析了刘伯承的语言,那么在“手术前”这部分,谁还能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哪个句子也能说明他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当知道他是军人,他能承受这样的痛苦时,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而现在当他听到刘伯承这一番解释的时候,他又怎么了?

沃克怔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

沃克为什么怔住了?(他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话,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事情。)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关心刘伯承、沃克医生非常吃惊、震惊、很紧张。)为什么很紧张?(竟有点口吃地说话。他被震惊了。他从来没有给一个拒绝用麻醉药的人做手术。)带体会,再读沃克医生的话。

刘伯承的回答只有四个字“试试看吧”,这几个字又包含着什么?(刘伯承很勇敢、镇定。)(分角色朗读)

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感受到刘伯承的坚强,也感受到沃克医生对病人的关心。同学们,手术中,你认为哪个句子最能回答“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上的白垫单,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出示课件)

这是刘伯承手术台上的表现,那么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播放视频)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刘伯承紧紧地抓着崭新的床单,手上都流汗了。刘伯承把崭新的床单抓破了。沃克医生额头上有很多汗珠。)你们听见了什么?(剪刀剪肉的声音。抓床单的声音。)

看录像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非常紧张、害怕、担心、惊讶、难以置信)那么手术台上沃克医生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很紧张、很害怕)课文哪些地方能够说明?(“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你忍不住可以哼叫。”)

沃克医生为什么这么紧张?(害怕刘伯承出事。担心刘伯承顶不住。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沃克医生怕做不好。)沃克医生没做过眼部手术吗?(沃克医生做过这种手术,但从来没做过没打麻醉剂的手术,他怕刘伯承挺不住。)沃克医生不是没做过眼部手术,而是没有做过不使用麻醉剂的手术。那么,此刻刘伯承在做什么?(在数刀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不小心受伤的经历?你知道吗?摘除眼球的手术比我们的普通伤疼几百倍,上千倍。而刘伯承在没有用麻醉剂的情况下,他整整承受了多少刀?七十二刀!

因此,沃克惊呆了。他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军神!”(齐读)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病人,他是......这不是一位寻常的军人,他是......他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的极大痛苦,他是......这是沃克医生发自内心深处的由衷的赞美——你是......(引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军神!

这的确是沃克医生的肺腑之言。但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态度。沃克医生刚见到刘伯承时的态度是?手术后的态度是?沃克医生的情绪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课文主要写刘伯承,文中却用大量笔墨来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这是为什么?(为了衬托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属于侧面描写)

三、扩展延伸,深化情感。

赞军神(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四、练习写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2.全体起立,向可敬的军神献上我们最崇高的敬礼!

五、总结,深化情感。

六、主题阅读《第十二块纱布》 自学提示:

1、快速浏览课文,分别找出描写年轻护士和外科专家语言、神态变化的句子,体会护士的优秀品质。

2、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点?

七、作业:

(1)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一篇文章。(2)继续搜集刘伯承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

军神

(侧面描写)沃克冷冷——→柔和——→慈祥

(正面描写)刘伯承病人——→军人——→军神

从容镇定

篇3:《军神》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 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是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情感体验的过程。为实现这一对话过程, 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刘伯承手术前后超常人表现的语句整合相关资源, 入情入境, 在朗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发现、解疑、感悟, 在读中实现师生与文本多维的对话过程, 使刘伯承的军神形象逐渐清晰丰满, 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 (人文性)

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 而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沃克医生, 这一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 通过对课文的进一步阅读, 抓住沃克神态和语言的变化这条线, 进一步感受刘伯承坚如钢铁、令人敬畏的意志, 同时让学生在读中细心体会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并逐步领悟。 (工具性)

立足于文本的教学, 可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和谐统一, 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 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3.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初步感知军神特质

导入:通过昨天的学习, 我们了解到沃克医生已经知道刘伯承他不是一般的人, 是一位军人。他和一般的军人又有哪些不同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 找一找看哪些地方是一般的军人做不到的, 他做到了? (让学生自由发言后引导归纳)

板书:拒绝麻醉一声不吭数清刀数

【抓住核心问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此为线索展开教学活动, 思路清晰, 能有效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要关注并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这里是经历第一个整体。】

二、深入文本, 切身感受军神毅力

直面刘伯承——

1.为什么不用麻药?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

(出示) 刘伯承曾经说过:“孙膑失去了双腿, 依然可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 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 也可以驰骋疆场, 为祖国效汗马之劳。”

刘伯承不用麻药, 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 刘伯承想:为了____, 为了_____, 我不能用麻醉药。 (口头练说)

【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必须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才能最终完成。在钻研教材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抓住这一空白点进行适度的延伸拓展, 然后再顺势出示相关资料能丰富学生的感受和理解, 初步激发情感, 有效提升对话的层次。既架设了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 又增强了学生对文中主人公更为丰满的感性认识。】

这是刘伯承的人生目标, 也是他能忍受巨大痛苦的动力。刘伯承就是怀着这样的信念, 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药的。

不用麻药意味着什么? (要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

所以沃克医生愣住了, 问道:“你, 你能忍受的了吗?”, 刘伯承的回答只有一个字“能”, 从这平静、简单的回答中, 你们体会到了怎样的不简单? (足够的胆量、勇气、自信、决心)

刘伯承坚决不用麻醉药, 这是一般军人不容易做到的。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刘伯承的坚强。

2.还有哪些语句让我们体会到, 一般的军人做不到, 他做到了?

(出示) :“年轻人一声不吭, 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 汗如雨下。手术结束, 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读这段话你第一感觉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你的第一感觉就是———疼或痛, 这是怎样的疼呢? (锥心疼、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等)

这段话中有一个“疼”字吗?让我们再自由地读读这个句子, 当你读到哪个词语的时候, 你的心为之一颤?并在旁边写下你当时的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竟”谈体会。

是啊!常人无法承受这72刀啊!可是, 刘伯承他———读“一声不吭……”

3.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 与刘伯承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 真真切切地走近刘伯承。播放电影《青年刘伯承》片断, 定格在“抓破白垫单的青筋暴起的汗如雨下的手”上。手术台上的哪些情景给你印象最深?你又有什么感受?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 使语言学习丰富、生动起来。教师适时播放电影《青年刘伯承》的片段, 使学生如临其境, 同主人公“亲密接触”, 再让学生把感受表达出来。然后, 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他们的感受会随之加深。】

4.引读:同学们, 这可是没打麻醉的手术呀!刘伯承的这个手术可是做了整整三个多小时啊!

一刀, 两刀, 三刀, 引读:年轻人一声不吭……

四十刀, 五十刀, 六十刀, 引读:年轻人一声不吭……

七十刀, 七十一刀, 七十二刀, 引读:年轻人一声不吭……

【此时反复的引读, 学生与文本的主人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学生的情有感而生, 朗读便水到渠成地达到了声情并茂的境界, 真正引导学生走出了文本, 又走进了文本。超越“文本”与回归“文本”得到有效和谐的统一。】

我们通过直接描写年轻人的词句走近刘伯承, 读出了他的勇气, 读出了他的坚强。

侧悟刘伯承———

1.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 但对沃克医生的神态和语言也作了大量细致的描写, 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找出这些语句, 体会沃克医生当时的感受, 了解这样写的好处。

(出示) 沃克医生的五句话:

(1) 沃克医生愣住了:“你, 你能忍受得了吗?” (疑惑)

(2) 手术中, 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 这次却双手微微发抖。他对年轻人说:“你要是挺不住, 可以叫出声来。” (关切)

(3) 沃克医生擦着汗, 对年轻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佩服)

(4)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一共多少刀?” (惊讶)

(5) 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敬慕) 体会沃克医生当时的感受, 指导朗读。

2.从沃克医生的表现和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分别读好这些语句。

【在这个过程中, 充分体现以读为本, 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既加强了读书的指导, 又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有特色的表达方法———侧面描写。既注重了语文的人文性, 又注重了工具性, 使两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3.师引读描写沃克医生的语句, 再次感受刘伯承在手术中面对的巨痛。

师引读:

(1) 因为沃克医生知道不用麻醉药在手术中将要面对的巨痛, 所以当刘伯承拒绝麻醉时, 他惊疑地对刘伯承说:———

(2) 手术中, 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也一反常态地双手颤抖起来。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刘伯承所要忍受的煎熬, 所以他关切地对刘伯承说:——

(3) 难熬的手术终于结束了, 沃克医生告诉刘伯承手术中他其实一直绷着一根弦———

(4) 当刘伯承还能勉强一笑告诉他一直在数他的刀数时, 他太惊讶了, 他吓了一跳———

(5) 当刘伯承准确地告诉他三个多小时的手术一共72刀时, 他再也忍不住了, 他不禁———

4.手术中不用麻醉剂能忍受剧烈疼痛的病人沃克医生也许碰到过, 但能这样一刀又一刀数清刀数的特殊病人, 沃克医生在此之前绝对没有碰到过, 太不可思议了, 太神奇了, 所以他不禁失声喊道———

(1) 想象一下, 沃克这样喊时脸上会露出怎样的神情?哪个词语告诉我们这一点? (“失声”)

(2)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什么标点?你们知道表达了什么感情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3) 钢板有什么特点? (坚硬) 刘伯承的什么像钢板一样坚硬?板书:意志如钢

(4) 像他这样坚如钢铁、毅力超凡的人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男子汉, 真正的军人, 是军人当中的骄傲!读:“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5.正是刘伯承将军的惊人表现, 才使沃克医生发生了这样的转变。沃克医生的这些变化, 也从侧面烘托出了刘伯承将军的惊人毅力和顽强意志,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叫侧面描写, 也值得我们学习。

6.刘伯承爷爷虽离我们已很久了, 但他那钢铁般的意志和具有远大理想的品质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 让我们也来表达一下心中的敬意之情吧!读“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这是从部分又回归整体。这是一种“超越”之后的“回归”, 是“螺旋上升式”的回归。至此, 刘伯承这一军神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头脑里就完全建立起来了。】

三、整合拓展, 提升丰满军神形象

1.刘伯承被称为军神, 绝不仅仅因为这次手术。老师在课前上网还了解到 (出示这段话) :

他文武双全, 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 用小米加步枪, 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他千里跃进大别山, 令蒋介石惊慌失措, 心惊胆寒;他与华东野战军合作, 指挥百万雄狮下江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 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 献出了毕生的心血, 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

2.人们对刘伯承还有很多尊称“编外参谋”、“教书先生”、“武神”等, 每一个尊称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请同学们课后上网查一查, 找课外书读一读。

【课后应该是一个新的学习轮回的开始。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注重知识的拓展,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 这里抓住学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刘伯承的资料, 进一步深入了解刘伯承。这样, 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又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真正做到了“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3.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样一个光辉而灿烂的名字, 他叫刘伯承

板书设计:

20军神 (刘伯承)

沃克医生:冷冷愣住了吓了一跳失声喊道

刘伯承:拒绝麻醉一声不吭数清刀数

篇4:《军神》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教案中,教师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反应,让学生自读感悟,自我探究。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并会运用新词。

2、理解课文,体会"军神"一词所包含的含义懂得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初步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教学重点: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

教学难点:理解沃克先生称赞刘伯承的话。

一、情境导入,扣题引发

1、导入:请大家看一段文字和图片,你们能从文字和图片中捕捉到哪些信息?(屏幕上出示有关刘伯承元帅的文字和图片)

(教师板课题,学生读课题)

2、引发:为什么用"军神"这个题目?

设计意图:

创境激趣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前提,再根据课题的质疑,学生自主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二、回顾内容,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2、思内容--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

3、思脉络--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具体?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的是什么?

(学生在理清脉络时,教师适当点拨,几种分法都可以)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板书:就诊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设计意图:

高年级学生通过阅读要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对文章要有一个明晰的思路,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三、侧重领会,品读军神

1、快速默读 "手术后"内容,把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画下来。

(出示重点句: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堪称"是什么意思?"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怎样理解?

2.品读:体会沃克说这句话时怀着怎样的感情?(板书:肃然起敬称赞 )

3、引导质疑:此时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

(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是一个军神?为什么说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会这样的惊呆?)

设计意图:

抓住文中牵一而动全身之处,迅速进入教学重点。

四、切入重点,解读军神

1、过渡: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善于提问题是学习的开端。"只要我们潜心读书,用心体会,你们就一定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2、集体交流,汇报研读成果。

(一)、感受军神人格

1、出示描写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的句子和图片:"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他抓破了。"

(相机在重点词语下做上小记号:一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居然)

(1)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如拔牙、摔破、缝伤口、使用麻醉药的感受。而刘伯承做摘除眼球,还要把烂肉和新生息肉一刀一刀割,这样的疼痛是一般人无法忍受的。(板书一声不吭)

(2)学生入情练读

2、出示描写刘伯承在手术后表现的语段:"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七十二刀。"

①引导学生闭眼用手指数一数:平时我们从一数到七十二都得一会儿功夫。从查资料中我们得知这次手术做了三个多小时,这三个多小时的疼痛还能说出刀数是何等的勇敢坚强(板书数出刀数)

②学生入情练读

(二)、感受人格伟大

1、过渡: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手术的情形,刘伯承的这种疼痛足以让人晕死过去,可是沃克医生和刘伯承在手术前难道就没有想到用其它办法减轻痛苦,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走进刘伯承和沃克。

2、出示描写刘伯承在手术前表现的语段:"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3、你读懂的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读刘伯承的话,了解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的原因,从他平静的话语中感受到为报效祖国而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坚强,异常的沉着冷静。(板书拒绝麻醉)

设计意图:

在学生的情感被激起之时,让学生通过读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教师诱发引导,锁住重点,又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纳入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中。

五、主题升华,读中悟写

1、过渡。刘伯承拒绝麻醉。手术中一声不吭,手术后说出刀数。表现刘伯承将军勇敢坚强,更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不愧为一个"军神"。(媒体出示:刘伯承照片)让我们面对照片,同沃克医生一道来称赞他吧!(再读称赞军神的话)现在你是怎么理解会说话的钢板的?

2、手术前的刘伯承找沃克医生就诊时,两人初见,沃克医生也是称赞的吗?刘伯承又是怎样的?请速读课文,并说一说。

(板书:从容镇定、冷冷地)

3、大家读课文,沃克医生面对刘伯承的表现在情绪上与开始有什么变化?

(板书:愣住、颤抖)

5、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很多,这是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读的对比,来了解课文通过重墨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情、情绪变化是为了衬托刘伯承非凡的勇敢和坚强,异常的沉着冷静。这种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板书:非凡的勇敢坚强,异常的沉着冷静)

设计意图:

养成教育,读中动笔,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文章中特色的表现方法。学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习游泳,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谐统一。

六、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语段。

2、收集有关"勇敢"、"坚强"的名人格言。

3、以"我战胜胆怯"为题,写一篇作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4、建议学生阅读《刘伯承传奇》

设计意图:

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理解和体验,老师不失时机地安排练笔,以读促写,学习表达;树立大语文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阅读量。

板书设计:

军神

沃克医生刘伯承

冷冷地 就诊--从容镇定

愣住 手术前--拒绝麻醉 非凡的勇敢坚强

颤抖 手术中--一声不吭 异常的沉着冷静

称赞 手术后--说出刀数

篇5:军神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本课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我从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导入,由“天神”关羽引入“军神”,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找出文中的“军神”指的是谁。然后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初步了解刘伯承。并且学习了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到刘伯承虽然伤势很重,但却很镇定。沃克医生因刘伯承没有说出真实姓名,而态度冷淡。教学目标:

1、能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学习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立志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开门见山。

1、(板书:20军神)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军神》。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在这篇课文中军神指的是谁吗?(板书:刘伯承)

3、课文围绕军神刘伯承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吗?

二、精读课文,感悟形象。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带有“军神”的句子。

交流,课件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

2、这句话里的标点符号有点特别?你体会到沃克医生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在说这句话的?(激动、赞美、佩服、吃惊)带着你们刚才的体会再来读一遍!生齐读。

3、读书贵在有疑,读了这句话后,你最想问的是什么?

提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们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请大家带着问题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一位军神。(生默读课文)交流:

(一)术前

1、手术前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他是一位军神?谁来读读第2自然段。

刘伯承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不使用麻醉药,病人会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怕损伤脑神经?(考虑的是他自己吗)课件出示,指名读:

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了一只眼睛,只要还有个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沙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刘伯承

救国救民,来日方长,怎能损及神经? ——刘伯承

刘伯承被称为常胜将军,他参加过许多战役,他的名字令敌人闻风丧胆,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有一个清醒的大脑,能够思路清晰地指挥作战。可此时此刻,为了保住清醒的大脑,他却要承受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去接受一场剧痛难忍的手术。

2、面对刘伯承的这个恳切的请求,沃克医生听了后有什么反应? 假如你是沃克医生,你会怎么想?

3、然而,刘伯承的回答没有豪言壮语,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字——“能”

4、但透过这简单的一个字,你读懂了什么?(意志坚定)

5、分角色朗读。

一个学生读沃克医生,一个读刘伯承,其余同学读旁白。

读得真好,通过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刘伯承的坚强,也感受到了沃克医生发自内心深处对这位陌生病人的关心。

(二)术中

1、手术前我们就能感受到了刘伯承那钢铁般的意志,那么在手术中呢?请同学们默读3、4两个自然段,思考你从哪儿可以看出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个军神?

2、假如我们现在就在手术台旁,周围很安静。当你读到这一段话时,你仿佛看到了病人在手术台上的哪些情景?你想到了什么?“汗如雨下、抓破床单”说明疼痛实在难以忍受,而刘伯承却始终是——(一声不吭)(板书:术中汗如雨下 一声不吭)

11、手术台上,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是什么反应呢?为什么双手微微颤抖?

(三)术后

1、手术过后,沃克医生和刘伯承说了什么,你又从那些字词体会到什么? 2、72刀,透过这72刀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平时有眼睛里飞进虫子或弄进沙子的经历吗?是什么感受?

3、眼睛是脆弱的,眼睛里是容不得一粒沙子的,可是用手术刀摘除眼球比眼睛里弄进沙子要疼多少倍啊?

4、何止是千倍万倍啊,更何况是在拒绝麻醉的情况下,整整受了多少刀?(72刀)72刀,每一刀都钻心地疼痛,每一刀都让人难以忍受,而病人却(一声不吭),难怪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他不禁失声喊道——

三、前后比较,烘托形象。

1、沃克医生刚刚见到刘伯承的时候表现得怎么样?(冷冷地、不悦)。

2、现在请你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得怎么样了?生读。(亲切)。

3、从一开始的冷冷到最后的亲切,沃克医生的情绪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为什么?(板书: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4、因为敬佩,所以沃克医生的态度由开始的冷淡转变为现在的亲切,由于信任,年轻人也不再隐瞒身份,如实地告诉医生,自己的真实姓名——

5、相信“刘伯承”这个名字会永远刻在沃克医生的心中,令他永生难忘,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变红)而他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幻灯片:照片)军神。

6、分角色朗读

四、品读小诗,总结升华。

1、指名读小诗。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2、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刘伯承说什么?

五、把握资源,渗透写法。

这篇课文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刘伯承那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只有这样,读书学习才会让我们受益无穷。

篇6:军神(教学设计)

金城中心小学吴淑霞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的生字,认清字形,了解在本文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描写人物形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4.读懂课文,了解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神话故事吧?在神话故事里的神仙都是什么样的?

2.神仙是这样的神通广大,有各种各样的本领,所以很多人都想称为神仙,今天我们这篇课文取名也是神,这个神很特别,是什么神?(出示:板书)军神

3.一起读,大声地、齐声地读(军神)。课前预习了课文,课文中的军神叫什么名字?

4.我们来认识一下刘伯承。

出示简介:刘伯承(1892—1986)四川人,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了学生军,即开始了长达70年的军事生涯。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们不仅尊称他为“军神”,还有人称他为“武神”、“教书先生”、“编外参谋”等,这每一种称呼的后面,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指名读,交流:你获得哪些信息?

二、预习反馈

1.要想了解这位军神一定要先能把这课的词语、课文读准确。

2.词语检查:

镇定平静

一声不吭汗如雨下脸色苍白

男子汉钢板军神

勉强一笑担心

指名读,读出感情,齐读。(指导用两个多音字“强”“担”组词)

3.词语都解决了,课文你会读吗?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交流:课文写了刘伯承元帅一件什么事?谁来介绍介绍?(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顺序: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4.知道刘伯承元帅的眼睛怎么受伤的吗?听老师讲故事(节选自《语文同步拓展阅读》)。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三、品读课文

1.学习第五节

(1)“军神”是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夸赞。找一找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

(2)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这个句段一连三个感叹号,向我们表达了什么?能把感叹号的作用读出来吗?

2.刚刚读了课文,对刘伯承有了初步的了解,默读课文划一划: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刘伯承是个了不起的“军神”的?

3.交流:

(1)手术前

出示句子:他恳切地对医生说:“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使用麻醉药会损伤脑神经。” 沃克医生愣住了:“你,你能忍受得了吗?”

年轻人平静地说:“能。”

你从他们的对话中读懂了什么?

补充: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功劳。——刘伯承

(2)手术中

出示句子:年轻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

指名读;自由读,哪些词让你感受特别深刻?再指名读,齐读。

(3)手术后

沃克医生擦着汗,对年轻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年轻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一共多少刀?”“72刀。”

4.这72刀都动在眼睛上,不要说72刀,平时同学一不小心碰了眼睛,都要疼很久,有的同学说不定还要哭鼻子呢!难怪沃克医生听到说72刀的时候,(出示:不禁失声„„)齐读。

四、课文拓展

1.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读到了一首这样诗。出示:《赞军神》 铁骨钢筋铸军魂,英雄气概泣鬼神。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刘伯承比刮骨疗伤的关羽过之而无不及呀!我们一起读一读。

2.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出示组图)他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跃千里挺进大别山,令蒋介石惊慌失措,心惊胆颤,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狮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他主动请缨,席卷

大西南。他创办了国防大学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师:牢牢地记住,这样一个光辉而灿烂的名字,他叫-----刘伯承

3.了解了这些,你想怎么夸夸这位军神呢?

积累成语: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百折不回不屈不挠

五、课外作业

篇7:《军神》教学设计

刘胜永

教材分析,教学理念与设计:

《军神》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在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其目的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这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因此,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对读懂重点段落和重点句子,特别是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难点确定为: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鼓起学生创新的勇气。提前布置预习,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找出不懂得的词、句子等不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三国》中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自渎、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孤傲、怔住、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惊呆。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引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好,我们就先听一个故事。

(话说三国时代,魏蜀吴战火连连。有一次,蜀国的关羽在攻打曹兵时,右臂中了敌人的毒箭,臂膀青肿,不能活动。众将请求关羽撤兵调治,关羽不允,说:“我不能因小小创伤,而误了军国大事。”这时候,名医华佗听说了,马上从江东赶来,为关羽医治。

华佗检查了关羽的伤口说:“如果不及时治疗,胳膊就废了。”关羽说:“那该如何医治呢?”华佗说:“要在地上立个柱子。上面钉上大铁环,把受伤的胳膊穿过铁环,再用绳索系牢。然后再用尖刀割开皮肉,刮去骨上的箭毒,用药敷好,用药线缝上创口,才可以痊愈。”

关羽说:“这很容易,不用什么柱子铁环,先生尽管医治?”于是关羽一面跟马良下棋,一面伸出右臂,请华佗动手。华佗对关羽说:“那我可要下手啦,您不要害怕。”关羽说:“任凭先生医治,我怎么能跟凡夫俗子一样,害怕疼痛呢?”

华佗让人端着盆在下面接血,便割开他的皮肉,用刀子刮除骨头上的药毒,悉悉地发出了声音。帐上帐下的将士见了,吓得脸色大变。关羽照旧饮酒下棋,完全没有痛苦的表情。工夫不大,盆子里面的血满了,华佗刮净了关羽胳膊上的药毒,敷上药,缝好了创口。关羽大笑,站起身来,对将士们说:“我这条胳膊舒展自如,不疼痛了!华佗先生真是神医啊!”华佗说:“我当了一辈子医生,还没有看到这种情况,将军真是天神哪!”)

故事听完了,那么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故事中华佗称关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哪?(天神或英雄)

对,天神。他是真的天神吗?(不是)。今天我们还将认识一位这样被称为神的人物。(师板书课题:军神)他被称为什么神呢?(师指黑板)一起读——军神{到此5分钟}

二、整体感知课文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同学们知道军神指的是谁么?(生回答:刘伯承。)

对,刘伯承。同学们知道刘伯承是什么人吗?(可以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师做以简单介绍)

刘伯承(1892~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现代军事家。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入学生军,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组织过沪顺起义、南昌起义,先后任过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他对中国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壮大,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的迈进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那么为什么称他是军神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先听老师给大家读一遍。

在老师读的过程中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包不理解的词勾划出来。然后我们一起解决。(师范读课文){到此10分钟}

出示小黑板:

读一读下面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诊所沃克绷带怔住邮局锐利判断拒绝

麻醉剂颤抖一声不吭垫单崭新晕过去勉强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傲怔住惊疑审视一针见血从容镇定

喋喋不休由衷惊呆堪称慈祥

除了这些字词你还有不认识的或是不理解的字和词吗?谁有请写到黑板上来,让大家一起来帮你。{到此20分钟}

好了,我们解决完字词,再来读一读课文。谁来读?找六个学生分别读(1-

6、7-

9、10-

12、13-

16、17-

18、19-26)。其他同学注意听,并思考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出示小黑板:

1、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都是谁?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最简洁的话回答)

3、这件事在什么地方发生的?

4、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怎样?(沃克被惊呆了,称刘

伯承为军神)

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在举手回答。

恩,同学们说得很好。{到此35分钟}

通过我们共同的讨论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这篇文章的故事梗概。现在如果我让你简洁的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你会讲吗?好!下面我就来看一看你讲故事的本领》谁来给我和同学们讲讲这个故事?{到此39分钟}

三、作业

1、给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并抄写五遍。

诊所沃克绷带怔住邮局锐利判断拒绝

麻醉剂颤抖一声不吭垫单崭新晕过去勉强

2、解释下列词语。

孤傲怔住惊疑审视一针见血从容镇定

喋喋不休由衷惊呆堪称慈祥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

板书设计:

军神

医生沃克

刘伯承做手术

护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细读文本,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

重难点:通过沃克的神情变化,来理解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注意人物语言的运用在塑造人物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军神这篇课文(师板书课题),回家后你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了吗?今天你再讲一讲好吗?谁来讲?讲得不好,你读的又怎样呢?(找几个同学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是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军神(师板书:刘伯承、沃克医生)。沃克医生是一见面就称刘伯承是军神吗?(不是)。这时沃克医生知道他是刘伯承成吗?(不知道)认为他是什么人哪?(普通病人)那么这时候沃克医生是怎样表现的呢?快速读课文,看看他们刚见面的时候沃克医生是怎样表现的。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可以讨论交流,然后说一说。(神情孤傲)

2、那接下来沃克医生又怎样了呢?我们继续读课文,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可以讨论交流,然后说一说。(怔住惊疑)怔住是什么意思?你能表一下吗?我记得课文中沃克医生怔住了不止一次,继续读课文,看看文中沃克医生怔住了几次啊?(3次)

3、那么沃克医生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怔住呢?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他是为什么怔住的。细读课文,讨论后回答问题。(师引导生回答:病人伤势严重表现却从容镇定)。这时沃克医生还认为他是普通病人吗?(不是,认定他是军人)。只有军人才能从容镇定。

那么刘伯承的伤势究竟有多严重呢?听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教师讲:1916年,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大家都认为他死了,可是他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这才有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

——《军神》。)

那么他又一次怔住了是为什么。读课文,讨论后回答问题。(病人锐利的回答)。怔住之后又怎样了?(火辣辣)。为什么?(不仅仅是军人)。然后呢?读课文并讨论,然后回答。(目光柔和了,不再孤傲)。

再一次怔住呢?读课文,讨论后回答问题。(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他是怎样拒绝的?(平静)。什么是麻醉剂?(一种药物,起麻醉神经的作用。使病人在手术时感觉不到疼痛)。可刘伯承却拒绝使用麻醉剂,是因为不怕疼吗?(不是)。那是为什么?(可以说是为了革命事业)。沃克医生在一次怔住是怎样表现的?(口吃)。说明了什么?(不相信并担心在手术时病人不能忍受疼痛。)

4、病人忍住疼痛了吗?继续读课文,看看手术过程中沃克医生有什么表现(颤抖、汗珠儿滚滚、忍不住——紧张、害怕)。病人呢?(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抓破——坚强)。(再结合学生自己的经历进行体会)

5、手术做完了,病人坚强的忍住了疼痛。下面我们继续往下读课文,看看手术后又发生了什么?

沃克医生:由衷(关心)、惊呆(为什么?——数刀数、七十二刀)、称病人是军神。(谁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完这段话,你能体会到沃克医生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在说这句话的?(赞美、钦佩)带着你们刚才的体会再来读一遍!生齐读)

6、这时沃克医生的神情怎样了?(慈祥)说明了什么?(沃克医生彻底被病人的坚强无谓的表现折服了)。这个时候沃克医生知道这位被他称为军神、把它彻底折服的人是谁了吗?(不知道)。他想知道吗?(想)。为什么?(谁会不想知道呢,谁也不会)。最后他知道了吗?(知道了。)

这么一个医术高超,神情孤傲的人都被刘伯承的从容、镇定和坚强的意志所折服,那么,此时此刻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触呢?你想对刘伯承元帅说些什么吗?(生讨论然后回答)。(刘伯承爷爷您真勇敢!真坚强!我要向您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勇敢的人……)

三、小结:最后,让我们以一首赞美刘伯承的诗作为结尾,一起带着敬佩、怀念的感情来读一读!师生共读。出示诗歌,《军神赞》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四、作业

1、用下列词语造句:孤傲从容镇定

2、按顺序写出沃克医生神情变化的词语,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完《军神》这篇课文,你一定想对刘伯承元帅说些什么,那就快写下来吧。

五、板书设计:

军神

沃克:孤傲→怔住→又一次怔住→在一次怔住→惊呆→慈祥

(柔和)

篇8:军神教学设计

现就《军神》一课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以生为本, 领在其中——让教学定在原有知识的起点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这样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 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就此进行教学。”可见,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分析学生的特点, 评定学生的初始状态, 预测学生发展的可能空间。

上课伊始, 我引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已学的知识: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时是怎样的神情?课文一开始, 沃克医生见到刘伯承时神情又是如何的?学生很快找到这些变化:愣住—再次愣住—惊呆—肃然起敬。交流后, 教师追问: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老师建议你读读课文, 找出重点的语句细细地想一想。你可以把你想到的跟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由此进一步展开教学。

课堂上, 教师引领学生抓住了这一切入点, 并以文中另一主人公沃克医生的神情变化为线索, 紧扣“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为悬疑, 反衬出主人公刘伯承“从容镇定—拒绝麻醉—一声不吭—钢铁般的意志”。从顺畅的教学起点、精彩的学生回答中都看出了教学设计的方向是正确的。

二、入情入境, 悟在其中——让教学走入情感体验的空间

曾经, 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往往由主导课堂变成主宰课堂, 导致教学预设的刻板和僵化, 无法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这是一种刚性设计, 如今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是“弹性设计”。教学中, 要留给学生更多互动的时间和空间, 呈现一个灵动的过程, 造就一个有效的课堂。

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 无不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情感是审美感知的动力, 只有当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情感时, 才会产生审美感知。

还是教《军神》一课时, 本人原本想安排一个课文录像片段, 可是没有找到相关录像资料。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 从学生出发, 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手术情境, 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师:手术正紧张地进行着, 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拿着手术刀, 双手颤抖着, 一刀一刀地划着, 而病人心里正一刀一刀地数着1、2、3…50…60…此时此刻, 病人会想些什么呢?他会在心里默默地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什么呢?

生:也许他在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坚持住, 我一定要挺住……”

生:也许他还会这样说:“我绝不能被这手术所打倒, 我还要继续完成未完成的事业, 坚持一会儿, 我一定能熬过去的……”

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情境导语中, 学生深深沉浸在手术中, 仿佛已经跨越了时空, 来到了当年刘伯承的手术室里, 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学生真切感悟到了沃克医生“惊呆”了是那么真实。这种内心的情感发展, 驱动着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过程中去。

三、师生共读, 评在其中——让教学徜徉在书声琅琅的海洋

一位教师曾经说过:“如果两节课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 就要花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读书。”课堂上,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引导者。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 教师若能适时地做一回学生, 与学生“零距离”相处, 学生的兴趣会更浓, 课堂气氛会更活跃。课上, 在学习“手术台上”这一重点内容, 同学的朗读基本到位时, 我以商量的口气提出想读读课文, 学生欣然答应。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 老师也被深深感染了, 老师也想读读。 (示范读)

师:谁来评评老师的朗读。

生:老师, 您多读了一个字……

师:是吗?哦!谢谢你!你真细心。

生:老师, 您读得不够投入, 语气还可以强烈些……

师:哦!好的, 谢谢你, 老师会继续努力的。你们来试试, 相信你们一定比老师读得好。

……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这样的师生共读, 进一步激起了学生读的欲望、读的兴趣。通过这样非常简单的教学环节, 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学生的朗读激情达到了制高点

上一篇:蚕种管理办法下一篇:如何区分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