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种管理办法

2024-04-25

蚕种管理办法(精选6篇)

篇1:蚕种管理办法

蚕种检疫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蚕种检验机构承担。检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检疫不合格的蚕种,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销毁。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蚕种质量监督抽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农业部监督抽查的品种,省级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重复抽查。监督抽查不得向被抽查者收取任何费用。

承担蚕种质量检验的机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并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

发生下列情形并严重影响蚕种供应的,蚕种生产者或者经营者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微粒子病等蚕病虫害爆发;

(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

(三)生产基地受到较大面积污染和农药中毒;

(四)其他可能严重影响蚕种供应的情形。

由于不可抗力原因,需要使用低于国家或行业标准蚕种的,应当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使用。经营者应当向使用者说明并加强技术服务。

篇2:蚕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蚕种管理和生产、经营秩序,保护蚕种选育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蚕丝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蚕种是指桑蚕种,包括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和一代杂交种。

本办法所称蚕品种是指遗传上具有共同来源,生物学性状与经济价值具有高度一致性的家蚕群体。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蚕种选育、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蚕种的进出境检疫,按照有关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蚕种管理工作的领导,制定蚕种发展规划,鼓励和扶持蚕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农业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蚕种的管理工作。

经贸、财政、科技、工商、价格、环保、监察、交通、公安、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蚕种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蚕品种选育、审定和推广

第六条 依法保护蚕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蚕种质资源。

蚕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鉴定、利用、研究等工作由省农业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实施。

蚕种质资源的交换和蚕新品种的专利保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蚕品种的选育,由省农业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规划,组织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实施。

鼓励蚕茧加工企业参与蚕品种选育工作。

第八条 蚕新品种实行省统一审定制度。经审定通过的新品种由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审定合格证书,并由省农业行政部门公布。

经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农业行政部门应当择优组织生产和推广。经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发现有不可克服的弱点的,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应当提出终止使用的建议,由原公布机关确认并发布终止使用公告。

未经审定或者审定未通过的新品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生产、经营、使用、推广和宣传。

第九条 进出境蚕品种必须事先经省农业行政部门批准,并经法定检验、检疫。

引进境外的蚕品种,应当经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引进外省审定通过的蚕品种,应当经过试养,并经省农业行政部门认可后,方可推广利用。

第三章 蚕种生产

第十条 省农业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全省蚕种发展规划,调控蚕种生产总量,优化蚕种生产结构及布局。

第十一条 蚕种生产实行资格认定制度。申请从事蚕种生产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并取得省农业行政部门核发的《蚕种生产资格证书》,凭《蚕种生产资格证书》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一)具有与蚕种生产相适应的资金及生产设施和检验设备;

(二)具有与蚕种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质量保证体系;

(三)具有与蚕种生产相适应的桑园或者稳定安全的原蚕基地;

(四)具有国家规定的蚕种生产规模;

(五)对微粒子病能实行有效控制;

(六)符合蚕种生产发展规划的要求。

蚕种生产资格认定的具体办法由省农业行政部门会同省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制定,报农业部、国家经贸委和省人民政府备案。

禁止无《蚕种生产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从事蚕种生产。

第十二条 《蚕种生产资格证书》实行年审制度,每年审核一次,并予以公布。年审不得收费。

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蚕种生产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对未通过年审的或者监督检查中发现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生产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三条 蚕种生产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蚕种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

蚕种生产单位应当建立蚕种生产档案,载明蚕种名称、亲本来源、生产数量、质量检验、技术负责人等内容,并保存3年。

第十四条 从事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的生产,除应当取得《蚕种生产资格证书》外,还应当经省农业行政部门确定;未经确定,不得从事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的生产。

第十五条 蚕种冷库的设置,应当符合蚕种发展规划的要求。

蚕种冷库必须具备相应的设施和技术力量,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蚕种生产技术规程。有下列情形的蚕种,不得入库冷藏:

(一)无《蚕种生产资格证书》、《蚕种经营资格证书》的单位的蚕种;

(二)未按规定检验、检疫调入省内的蚕种。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蚕桑生产的生态环境保护,划定蚕桑生产保护区。在保护区范围内,不得建设排放高氟、高硫污染物和生产农药的工业设施。在本办法施行前已建成的工业设施,其污染物排放标准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蚕种经营

第十七条 蚕种经营实行资格认定制度。从事蚕种经营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并取得省农业行政部门核发的《蚕种经营资格证书》,凭《蚕种经营资格证书》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一)具有与蚕种经营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和资金;

(二)具有与蚕种经营相适应的蚕种保护设施和检验、催青设施;

(三)具有蚕桑专业技术人员和蚕种质量检验人员;

(四)具有提供蚕种售后技术服务的能力。

蚕种经营资格认定的具体办法由省农业行政部门会同省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制定,报农业部、国家经贸委和省人民政府备案。

禁止无《蚕种经营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从事蚕种经营。

第十八条 蚕种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向无《蚕种经营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出售用于经营的蚕种。

第十九条 《蚕种经营资格证书》实行年审制度,每年审核一次,并予以公布。年审不得收费。

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蚕种经营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对未通过年审的或者监督检查中发现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条 从事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的经营,除应当取得《蚕种经营资格证书》外,还应当经省农业行政部门确定;未经确定,不得从事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的经营。

第二十一条 蚕种经营单位应当建立蚕种经营档案,载明蚕种来源、加工、贮藏、运输和质量状况及销售去向、责任人等内容,并保存2年。

第五章 蚕种质量

第二十二条 农业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蚕种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蚕种质量检验机构承担蚕种的检验检疫工作;蚕种专业生产者负责生产过程中蚕种的自检工作。

从事蚕种检验、检疫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省农业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的蚕种,应当经过蚕种质量检验机构检验、检疫。蚕微粒子病的母蛾检疫,应当由省蚕种质量检验机构统一实施。经检验、检疫合格的蚕种,由省蚕种质量检验机构核发《蚕种质量合格证》。

第二十四条 蚕种的检验、检疫,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或者省颁布的蚕种质量检验规程。送检的样本必须符合抽样标准和技术要求,不得弄虚作假。

蚕种质量检验机构对送检的蚕种样本,应当按照检验规程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验。

农业行政部门可以委托蚕种质量检验机构,依法对生产、经营的蚕种进行抽检,被抽检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五条 禁止经营不合格蚕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不合格蚕种,应当在农业行政部门的监督下封存、销毁:

(一)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二)未按规定在蚕种包装标识上标明生产单位、品种名、质量标准、批次、生产日期等内容的;

(三)无《蚕种质量合格证》或者假冒、伪造、涂改《蚕种质量合格证》的;

(四)蚕种包装标识标明的内容与实际不符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由于不可抗力原因,为了生产需要,必须使用低于质量标准的蚕种的,应当经用种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农业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从外省调入的蚕种,应当经本省蚕种质量检验机构检验、检疫合格,方可流通、使用。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三款、第九条规定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无《蚕种生产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从事蚕种生产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以元以上3万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蚕种生产单位不按规定执行蚕种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不按规定建立蚕种生产档案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经省农业行政部门确定,从事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生产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蚕种冷库将不得入库的蚕种入库冷藏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无《蚕种经营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从事蚕种经营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蚕种生产、经营单位向无《蚕种经营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出售用于经营的蚕种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经省农业行政部门确定,从事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经营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蚕种经营单位未按规定建立蚕种经营档案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农业行政部门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以5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蚕种质量检验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向不符合蚕种生产、经营要求的单位发放生产、经营资格证书的;

(二)不按蚕种质量检验规程检验、检疫的;

(三)为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蚕种出具蚕种质量合格证的;

(四)违法实施监督检查或者行政处罚的;

(五)在蚕种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

(六)其他应当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篇3:加强种场管理提高蚕种质量

1 加强内部管理, 增强质量意识

1.1 树立质量观念, 强化市场意识

在新形势下, 员工都要迅速转变思想观念, 适应形势需要, 必须由过去的单纯的生产型转变到经营型上来, 要有质量观念, 竞争意识, 增强危机感, 如果意识不到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不在提高公斤茧制种量上狠下功夫, 种场就没有出路, 没有立足之地, 员工利益也就无法保障。

1.2 抓好员工素质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强化管理, 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员工素质的高低与单位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联系, 抓员工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抓制度建设, 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 用制度管理员工, 把生产上的软指标变为管理量化的硬杠子, 使学习、工作、生活有准则, 增强员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要注意经常性的向员工通报种场发展形势和有关情况, 明确方向目标, 增强职工的自信心和爱场敬业精神, 推动种场的发展。

1.3 明确职责, 严明奖罚制度, 规范管理

要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必须提高管理手段。工作任务、职责要明确, 要有布置、有检查、有结论, 要在“严”字上下功夫, 在“落实”上做文章, 要把职工的责、权、利紧密的联在一起, 要有明确的奖罚制度, 做到重奖不眼红, 重罚不心痛, 把员工的工作纪律与个人经济利益相挂钩, 把效益与奖罚相挂钩, 以约束与规范职工的行为, 增强员工工作的责任心, 围绕“养好蚕、制好种”下功夫, 做文章, 要把完成合格任务作为检验员工工作优劣的唯一标准。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合格种任务, 就要象对待自己的事一样对待工作, 这样就不会不出成果。

1.4 加强成本管理, 杜绝浪费, 提高效益

成本管理在生产中表现在方方面面, 小到一张纸, 一个灯泡, 一把锁, 大到一个蚕匾, 一片架, 都要清点造册。建立完善领发手续, 能重复使用的要收捡好, 对损坏、丢失要明确赔偿制度, 生产经营中各项措施严格执行, 搞好记录备案清查工作, 生产结束后对短缺、损失的要及时提出明确的扣罚意见, 及时上报财供科执行, 通过抓好小方面, 管理大方向, 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与管理意识, 搞好增收节支工作。

1.5 立足质量, 加强协作配合, 谋求种场发展

蚕种市场的竞争, 无疑是质量、价格、服务的竞争, 而质量是市场竞争的基础, 质量的优劣完全取决于人。蚕种生产不是靠一人之力就能完成的, 必须依靠群体力量。在整个工作中, 各科、各组、组内成员间的协作配合十分重要, 相互间越协调一致越能体现优势, 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提倡“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 搞好大合唱, 演好提高蚕种产品质量这台戏。

1.6 加强硬件投入, 保证质量提高

当今社会已进入高科技时代, 蚕种业也不例外, 要提高蚕种质量, 即要依靠雄厚的技术力量, 又必须要有较好的生产设施, 产品质量的提高依赖于良好的生产设施。比如说, 增加配备气压式消毒机, 制种室安装空调, 购买削茧机、鉴蛹机等, 就可创造一个相对有利于种质提高的环境, 就能进一步稳步提高蚕种质量, 不至于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2 强化技术管理, 提高蚕种产量、质量

2.1 精细饲养, 确保种茧产质量

1) 熟悉和掌握饲育品种性状特点, 有利于发挥品种优良性状。

2) 搞好气象调节, 创造蚕儿生长发育适宜的饲育环境。

3) 桑叶是蚕种质量的基础, 叶质直接影响蚕体的发育和优良性状的表现, 用桑必须精选, 达到适龄适熟叶标准, 及时匀蚕分箔, 加强补给桑, 大蚕盛食期可以适当增加给桑回数来满足蚕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4) 严把上簇关, 做好上簇处理、簇中及种茧保护, 确保丰产丰收。

2.2 搞好种茧入室管理, 高质量完成削茧、鉴蛹、制种工作

2.2.1 合理温湿度保护, 做好发蛾调节工作

发蛾调节工作是蚕种生产最关键的一项技术工作, 调节的合理与否, 直接关系到蚕种的品质, 杂交是否彻底, 关系到公斤茧制种量的高低。因此发育调节工作要及早观察, 从上簇开始要及时统计逐日上簇数量, 对交品种间的开差等, 作好记载, 要根据蛹体变化, 结合品种特性制定发蛾调节方案, 一般情况下春期中系发育偏快, 应作好留尾, 日系偏慢, 应搞好提头, 早、晚观察蛹体发育变化, 随时修正调节方案, 掌握雄蛹忌高温, 雌蛹忌低温的原则, 及时以不同的温度保护, 确保对交品种同日等量发蛾。

2.2.2 合理保护与冷藏雄蛾

在制种时, 一般较关心母蛾的情况, 往往忽视对雄蛾管理, 见苗后任其自然羽化, 自然温度下保护, 自然死亡在箔中, 造成大量的蛹体、蛾体污染, 雄蛾生命力下降, 交配能力降低, 在无专人管理的情况下往往出现品种混杂或串蛾现象, 直接影响蚕种质量。因此, 要注意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 指定专人加强雄蛾管护, 采用最佳温度13℃冷藏雄蛾, 提高雄蛾的生命力和交配能力, 确保彻底杂交。

3 加大防微力度, 确保措施到位

3.1 认真作好蚕前准备消毒工作, 关键是把握消毒效果

蚕前准备消毒工作是提升防微效果的关键, 要合理安排工作进度, 确保质量过硬, 不抢进度, 重在消毒效果, 要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 认真解决好易出现的“七重七轻”问题, 即:重室内、轻室外, 重药消、轻洗刷, 重喷消、轻浸消, 重蚕室、轻贮桑室, 重生产区, 轻生活区, 重明处, 轻暗处, 重药消次数, 轻药消效果。最终达到步步彻底, 步步现场检查到位, 步步符合质量要求。

3.2 作好以防微为中心的综合防病工作

1) 坚持做好以小环境控制为主的全过程消毒工作, 坚持三洗手、二换鞋、一消毒的防病卫生制度, 特别要做好收蚁前、二眠、四眠、见熟前的环境大消毒工作。

2) 坚持做好以迟眠蚕、病弱小蚕淘汰为重点的全过程选择淘汰工作, 克服盲目的惜蚕思想, 特别是3龄前的淘汰工作要下硬茬落实到位。

3) 坚持作好含有效氯0.3%的叶面消毒工作, 要求做到配药方法正确, 配药浓度精确, 使用方法恰当, 桑叶晾干后喂蚕。

4) 做好以漂白精新鲜石灰粉为主, 防病一号为辅的全过程蚕体、蚕座消毒, 要求充分拌匀, 现配现用, 密封保存, 用量要适当, 撒匀撒到。

5) 坚持作好蚕沙管理工作, 做到蚕沙不落地、不乱堆、不喂家畜, 一律倒入蚕沙坑进行煨烧。

6) 坚持作好全程预知检查工作, 员工要亲自动手抽样, 要有代表性, 数量要保证, 以提高检出率, 尽可能将带毒的种茧排除在种茧调查之前, 以减少场上的损失。

7) 对原蚕区养蚕户的家禽家畜一律实行圈养。

8) 坚持作好蚕座干燥工作, 蚕期要注意勤除沙, 多用干燥材料, 确保蚕座内小环境适合蚕儿的生长健康。

4 增加蚕种桑园建设投资

优质桑叶是养好原蚕的基础, 场内现有的桑园现状和桑树发势水平, 根本无法满足三级原种繁育对叶质的要求, 尽管场上资金运转较困难, 仍然要坚持下决心压缩其它开支, 挤出资金, 增加对桑园的投入。

1) 调整桑品种结构, 按照早、中、晚生桑品种成比例栽植。

2) 进行桑园土壤划块普查分析, 实施配方施肥, 缺啥元素施啥肥料。

篇4:乡村兽医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乡村兽医从业管理,提高乡村兽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保障乡村兽医合法权益,保护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乡村兽医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乡村兽医,是指尚未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经登记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人员。

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乡村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兽医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兽医监督执法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兽医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鼓励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

第六条国家实行乡村兽医登记制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乡村兽医登记:

(一)取得中等以上兽医、畜牧(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或水产养殖专业学历的;

(二)取得中级以上动物疫病防治员、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

(三)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连续5年以上的;

(四)经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

第七条申请乡村兽医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乡村兽医登记申请表;

(二)学历证明、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培训合格证书或者乡镇畜牧兽医站出具的从业年限证明;

(三)申请人身份证明和复印件。

第八条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登记,并颁发乡村兽医登记证;不合格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乡村兽医登记证应当载明乡村兽医姓名、从业区域、有效期等事项。

乡村兽医登记证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申请续展。

第九条乡村兽医登记证格式由农业部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统一印制。

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办理乡村兽医登记,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条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将登记的乡村兽医名单逐级汇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乡村兽医只能在本乡镇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不得在城区从业。

第十二条乡村兽医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的,应当有固定的从业场所和必要的兽医器械。

第十三条乡村兽医应当按照《兽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的规定使用兽药,并如实记录用药情况。

第十四条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应当按照规定处理使用过的兽医器械和医疗废弃物。

第十五条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立即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

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发现动物患有或者疑似患有国家规定应当扑杀的疫病时,不得擅自进行治疗。

第十六条发生突发动物疫情时,乡村兽医应当参加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组织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不得拒绝和阻碍。

第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乡村兽医培训规划,保证乡村兽医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培训。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培训规划制定本地区乡村兽医培训计划。

第十八条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优先确定乡村兽医作为村级动物防疫员。

第十九条乡村兽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给予警告,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动物诊疗服务活动;情节严重的,由原登记机关收回、注销乡村兽医登记证:

(一)不按照规定区域从业的;

(二)不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要求参加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活动的。

第二十条乡村兽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登记机关应当收回、注销乡村兽医登记证: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中止兽医服务活动满2年的。

第二十一条乡村兽医在动物诊疗服务活动中,违法使用兽药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的乡村兽医由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登记和监管。

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登记的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的乡村兽医信息汇总通报同级兽医主管部门。

篇5:订购蚕种合同书

甲方:(以下称甲方)乙方:村户(以下称乙方)

为了确保蚕种质量,杜绝不合格蚕种流入养蚕生产环节,稳定蚕茧生产收购秩序,最大限度的增强服务蚕桑生产的水平,强化蚕桑生产的规范管理,从而提高蚕茧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经双方协商,签定如下合同:

一、甲方职责与义务

1、甲方负责提供并免费孵化好合格的蚕种,同时供应配套蚕药。

2、免费提供消毒等生产技术辅导。

3、按照省定市场指导价,保证收购乙方所产的全部蚕茧(市场价格按不低于周边地区同类茧站的标准收购,厂家直接收购价不作依据。)

4、凡加入合作社的社员根据市场销售业绩,给予二次分配。

5、乙方交售蚕茧后,及时退还押金。

二、乙方职责与义务

1、乙方应按蚕桑生产技术要求精心管理,认真饲养,努力达到优质高产。

2、在同等质量和价格下,应全部交售给甲方收购站,不能截留,不得私自贩卖所产蚕茧。如果在生产期间,遇到中毒或其它原因导致减产的,应提供有效证明和由技术员签字的事先告知书。

3、认真做好桑种平衡,准确订购蚕种,并自觉交纳蚕种款及服务保证金,蚕种保证金以每户为单位,一季饲养5张以上的,交300元,饲养3张以下的交纳100元,3-4张的交200元(含3张)。

三、违约责任:

若甲方违约,则双倍退还保证金;如果乙方违约,则取消二次分配和各种返利政策,不返蚕种保证金,并不再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以上合同,双方签字有效,如有争议,可提请当地政府协调解决,也可向当地工商管理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篇6:狠抓技术创新提高蚕种质量

狠抓技术创新提高蚕种质量

蚕种生产是战线长、环节多的行业,蚕种冷库是蚕种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是蚕种集散地和蚕种质量技术处理的中心,提供的是公益性技术服务.作为专业冷库,我库历来视技术为生命,视质量为根本,兢兢业业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一丝不苟贯彻有关规定和行业规范.

作 者:王万华 肖志洪 Wang Wanhua Xiao Zhihing  作者单位:重庆市蚕种冷库管理站,永川,402160 刊 名:蚕学通讯 英文刊名:NEWSLETTER OF SERICULTURAL SCIENCE 年,卷(期): 29(1) 分类号: 关键词: 

上一篇:茶水的苦涩的美文下一篇:军神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