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高中地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能够加强师生、生生之间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能力,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高中地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高中地理论文 篇1: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为了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顺应教学改革要求不断被提出的,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学习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更加牢固的地理知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时期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为了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以促进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的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确实能发挥重要且积极的作用。下面我们主要探究一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一、确定主题

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就应确定小组要学习和谈论的主题。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师在选题上,最重要的是要紧扣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在把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还要确保学习主题新颖独特,富有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二、成立合作小组学习探讨

确定主题之后,就要相应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组的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差异性,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水平相当,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分组完成之后,就要相应地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要把握学生讨论的主题,防止偏离,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

三、合作学习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之后,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评价是对小组学习成果的一种讨论和剖析,是对教学目标的一种总结和合理把握。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不能忽视评价环节,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总结,指出学习的目的,对学习中比较优秀的部分给予肯定,不合理的部分及时指正,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郭立霞,张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区位因素”一课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

作者简介:高文,男,1983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西省宜春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地理。

作者:高文

小组合作学习高中地理论文 篇2: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能够加强师生、生生之间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能力,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中;地理教学

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旨在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同时兼顾个体学生差异发展,力求让所有学生都可获得进步[1]。该教学方法的开展,可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活跃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从以下几点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探讨。

1.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在一个班级中,不仅存在着知识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存在着学习能力一般、基础知识中等的学生,甚至还存在着理解与接受能力较差、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对于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各异的学生,实施同样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任务,则难以使所有的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有所提升[2]。因此,要想提升所有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高中地理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来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可使所有学生的地理素养有所提升。

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展拓组三个等级,其中化学知识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自觉主动性较强的学生分为拓展组;学习能力一般、基础知识水平中等,但理解接受能力良好、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学生分为提高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均较弱,并且学习积极性较低、接受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分为基础组。如在课堂作业教学环节中,教师可在拓展组中融入几名基础组的学生,而在提高组中插入几名拓展组的学生,以行成若干个互帮互组小组,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有学生,共同完成地理课堂作业,从而使不同组别的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2.营造和谐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讲解为主,使学生在压迫式教学中进行麻木学习,从而形成一种恶性的教学环境,造成学生逐渐丧失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降低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3]。针对该现象,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建立一种和谐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和教学氛围,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例如,在教“各地气候特征”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提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我国气候比较典型的城市气候,教师可给出提示,如新疆、哈尔滨、海南等地区,让学生搜集这些地区的气候信息、资料,并对其特点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共同完成一份所收集城市气候特征的总结报告。在上课时,教师便可让各组学生派一名代表对自己组的报告进行汇报,并请其他组的学生派代表进行点评,最后让所有的学生对我国各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讨论。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课文预习,能够加强学生课堂外的联系,形成一种友好的合作学习关系,还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加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达到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目的;而在课堂中让各组学生进行相互点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不同观点,产生思维碰撞火花,使课堂教学氛围顿时活跃起来,从而形成一種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乐在其中。

3.设置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由于在知识学习方面同样存在难易程度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之前,应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为不同组别的学生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合作学习任务[4]。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基础组学生,避免设置较难的学习任务,以避免使学生学习信息和热情受到打击;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拓展组学生,应避免设置较简单的学习任务,以避免学生学习效率得不到提升;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提高组学生,应尽可能向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学习任务靠近,以使学生不断向拓展组学生迈进。

例如,在教“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为基础组学生的学习任务设置为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地理自然灾害的种类、性质、特点等,使其了解重点知识点即可;而对于提高组学生,教师可将学习任务设置为要求学生充分了解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于拓展组学生,可要求其通过网络、新闻等途径搜集世界各地的地理自然灾害,以及其对人类未来居住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共同完成一份调查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使所有学生在自身基础能力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教师应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使所有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芳.高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4(04):117-118.

[2]初真燕.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探[J].教育界,2013(14):143.

[3]徐宇.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4(01):119.

[4]袁飞.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4(08):67.

作者:金苏梅

小组合作学习高中地理论文 篇3: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就是由教师指导学生建立起若干学习群体,营造共同的学习环境,小组成员共同“读”“看”“说”“探”“悟”“建”,从而达到优势互补、集思广益、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科学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科学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县域高中生源较为复杂多元,以我校为例,农村学生比例大,城市学生比例较小,且学生父母从事的职业多样,学生的生活阅历、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知识储备均有差异。为此,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分组就要做到以六人为宜,依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势力同等,既利于竞争,又充满生机。

从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看,小组合作时,教师首先要发现、培养地理学习的带头人,由他们担任小组长,作为教师和学生间的桥梁。其次,教师要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使其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比如,先让性格内向不擅表达的同学记录学习成果,让擅长演讲的同学先发言,给擅分析的学生创造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试题。再次,组间成员定期互换,组员角色也定期互换,这样利于小组对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学习,使各小组整体成绩的差距尽量缩小。

二、小组合作学习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1.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的教学内容跨度大,知识点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既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又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例如,分析贺兰山东麓优质葡萄基地建设的区位优势时,学生就要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个方面入手。此时,教师可以安排各个小组有针对性地搜集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展示学习成果,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相互完善、共同提高的作用。

2.利于小组成员的探究学习能力提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探究能力培养。自然地理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易提高,因为有较为科学的原理知识。相比之下,人文地理方面则难以提高。对于高中生而言,人文地理知识表面上没有量化的、规律性的原理,但实际上自有其规律可循。近几年,地理教材中人文地理的知识和高考试题中人文地理试题不断增加,因此,“学会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会身边的地理知识”,探究人文地理成为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永宁县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与永宁县工业化发展的滞后性对区域经济有何影响?这个问题看似很难,其实不然。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城市化、工业化的概念是什么?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永宁县经济落后与周边县市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从周边的县市工厂的名气、数量及效益探究)

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读”“看”“说”的基础上,提出探究的问题,步步深入,领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主动建构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探究学习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的问题要依据课标,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

小组合作学习之初,学生易思绪混乱,易跑题,易闲聊。因此教师要做到眼活、腿勤、耳灵、嘴少说,在小组间巡回,以及时发现问题,参与疏导。

教师要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及说明(新课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精心设计讨论内容。最好结合当地的实际材料,使学生看得见,体会得到,从而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学会身边的地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时,教师可结合永宁县供港蔬菜基地的建设情况来设置问题,并由学生搜集近年来永宁县的农业发展方向,以及供港蔬菜基地的基础资料,再结合气候类型知识概括永宁的气候特征,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四、正面鼓励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助推器

民间谚语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正面的评价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评价要从发展的观点来鼓励各小组,从他们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各环节去发现进步提高的方面。例如:有的小组在搜集资料方面切合学习内容,值得各小组学习,而有的小组的展示成果值得各小组学习等。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参与,快点地提高。

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分析,树立“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理念

以8班与11班成绩对比表(见表1)为例。

8班是我校2011年面对永宁县实际情况试点特招的特色班,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差,对学习文化课排斥性强,但整体性格开朗、反应快,学得快,忘得也快,对成绩看重、急于求成的行为明显,集体观念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抓住每次考试的闪光点,对全班以鼓励为主,对学生试卷逐个评析,采取课堂和课下分析,课堂上以春风化雨的语言,使学生充满成就感;课下以发现问题不足为主,指出学生学习中的知识不足及应完善的环节,既有利于学生的问题发现解决,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宁夏永宁县回民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张迿)

作者:牛刚

上一篇:课堂教学小学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竞争激励机制降低造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