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构建科任教师与学生心灵和谐的桥梁

2024-04-22

班主任是构建科任教师与学生心灵和谐的桥梁(共8篇)

篇1:班主任是构建科任教师与学生心灵和谐的桥梁

班主任是构建科任教师与学生心灵和谐的桥梁

平塘县通州中学:王泽云

科任教师是班主任最直接、最亲密、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一个班主任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就非得与科任教师合作,否则班主任纵有三头六臂也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即一个班级体的建设要靠各科任教师的大力支持,班主任就 要随时了解并调计学生和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所以说班主任是构建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桥梁。

在班级中的学生既有优等生,中等生,特困生,同时也存在偏科现象,优等生成绩好,每个老师都可能喜欢,但特困生就不一样了,喜欢某一门功课可能就喜欢这一门功课的老师,师生之间的关系就非常融洽,而不喜欢某一科就不喜欢这科老师,那么老师与学生之间就可能存在误解和磨擦。这时科任教师就会反映到班主任这里来,班主任如遇到这类问题首先要冷静,要耐心听取科任教师的陈述和意见,要设身处地的理解科任老师,在教育学生上力求取得一致,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并且夹于两者之间的班主任,一定要主动参与进去,给两者之间架设起心灵的桥梁。如果学生因在课堂上与任课教师发生言语冲突,对老师进行恐吓或扬言在校外进行报复等等行为的,班主任首先就要对事件进行分析、了解,得出心中的想法,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分析科任教师 与学生的心态,同时分别找他们谈心。第三要用双方尽量满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不能有所偏袒,让事情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还有就是要把本班的班规告诉科任教师,让他们在对学生教育时能心中有数,按照班主任的要求来教育,就会减少他们之间的磨擦。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时时运用班主任的沟通艺术来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在班主任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作为班主任,与各课任教师协调关系进行沟通是很重要的。因为班主任对学生往往更具威慑力,而对科任教师显然会淡化许多,有时在敬重方面也大打折扣。在调节这种观念上,班主任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导方向,加强对学生尊师重教的认识,而与科任教师的沟通必须延续不断,才会起到作用。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忽然一个科任老师气冲冲地进到办公室,把一个学生的卷子放到我的办公桌上嚷道:你看、你看---“这个学生简直没法子教了,气死我了”,我教了几十年的书,今天终于领教了他们的“威力”了。身为班主任的我暗自大吃一惊,这节课是历史课,历史老师上课从来不生气的,因为他是老教师,上课经验丰富,而且幽默风趣,同学们都非常尊重他,喜欢上他的课,今天怎么了?向来比较懂事的学生们怎么会惹得他如此生气?情急之下只有先宽慰他,等他把气消了再问个究竟。原来,在上课时,老师叫做试卷,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做不到试卷,就在卷子上写下:“我做不到,做到也不做,看你怎么样?”历史老师一看到学生如此的写,非常生气,就说,你做不到,书上没有答案吗?怎么不翻书看看呢?谁知这个学生不但不承认错误,还大声说,我就是做不到,也不翻书,看你把我怎么样,就在课堂上和老师发生了争吵,于是老师就说我不和争吵了,我去找你们班主任去,让她来处理好了。这为老师拿着这个学生卷子就到了办公室来找我。我一看卷子,哎吆,是我们班的“陈宝贝”写的,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因为这个学生在智力方面有点缺陷,他的父母只要求他能在教室里坐着,三年之后要个毕业证书就可以了,而且我也要求同学们不允许欺侮他,可是他在教室里经常闹笑话,所以同学给他取个绰号叫“宝贝”。怎么办呢?不处理这个学生是不行的,历史老师也不会放过,可是处理他呢?他又有点智残,对他是个打击。管他的,先安慰历史老师,我一定要处理他的,叫他一定来向你承认错误。

于是,我把这个同学叫来,向他介绍我所了解的历史老师:历史老师是老教师,我非常尊重他,就向自己的父亲一样,他已经教了几十年的书了,马上就要退休了,可是他依然兢兢业业的严格要求我们,那是对我们负责,所以我们更应该要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历史老师。你在卷子上这样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如果你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想想,你的学生也这么做,你会怎么做呢?你在家里对你爷爷尊敬吗?历史老师就象你的爷爷一样植得你尊敬。在课堂上,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才遵守了纪律,才是老师的好学生,老师对你都没有放弃。你怎么能自己放弃呢?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学好的,这次你看你这么做,该怎么处理呢?这个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马上去向历史老师承认错误并且好好的学,决不辜负你对我的期望。

后来,我问历史老师,学生来承认错误了吗?老师高兴的说,承认了,并且写了一份深刻的检查,老师脸上露出笑容。再次,对各科的每次成绩都要尽心了解,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方向,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班主任要一定的主动性,可要求课任教师出示每次测试或作业情况记录,个别特殊的要与课任教师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只要能够坚持这样做,为了能教育好学生,何乐而不为呢?课任教师们个个都会特别热情的!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交流,让他们主动的向班主任反映各科的学习情况,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班主任能更好地与科任教师沟通,这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总之,班主任若能把握与课任教师沟通的机会,对整个班级学生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是相当有益的。

从事班主任这么多年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班主任如遇到科任老师与学生之间有冲突时,班主任就要暂避锋芒,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处理好矛盾。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班主任都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压制学生,那只会引起学生对科任老师的反感甚至怨恨,但也不能失掉科任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否则不利于今后的教学。班主任要尽可能地融洽学生们与科任老师之间的关系,成为搭建科任与学生心灵和谐的桥梁。

篇2:班主任是构建科任教师与学生心灵和谐的桥梁

在各项领域都蓬勃发展的今天, 社会发展最需要就是人才, 而教育是社会培养各项专业人才的有效手段。教育哲学家认为, 教育的全部意义都包含在师生关系当中, 甚至可以把教育过程看做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所以, 在学校教育中, 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是否能取得成功的关键, 而师生之间的沟通更是学生建立价值观念体系和成长为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在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 传统教育中所习惯的师生的沟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 只有师生之间做到有效沟通, 师生关系才能和谐健康, 学校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多元化人才。师生之间怎样做到有效地沟通,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已是我们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对“师生关系”的新理解

在传统教育中所理解的师生关系局限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所以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沟通, 而且多数限制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沟通情况。在信息化时代这样一个优越的教育环境下, 我们应该更深层次地理解师生关系, 它不仅仅包含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更包含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涉及到的沟通, 除了教师与学生多方面的沟通之外, 更要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二、师生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鉴于对师生关系的全新理解, 下面我将从两方面来分别讨论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 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同于其他人际沟通, 教师的教育职责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引导性。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由于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有限, 所以更注重教师的教育性, 而弱化了引导性。在以教育性为主导的沟通方式下, 如果教师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必然会导致师生沟通出现种种问题。那么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 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日趋多样, 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在某些方面掌握的信息情况完全可能超出了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思想还是以传统的教育性为主体, 那么沟通障碍的存在是可以预见的, 并且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 我们并不缺少学习知识的平台, 更需要的是在这样纷繁复杂的信息化区域中的一个领路人。所以, 教师应该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 以引导性作为与学生沟通的主导思想, 给学生开阔思路, 引领一个方向, 指导学生利用身边丰富的资源进行自我知识的丰富, 并且与学生一起学习、探讨, 充分突出以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由学徒和师傅的辈分关系转变为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朋友关系, 沟通自然就简单有效了。

(二) 学生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师生关系中,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短暂的, 而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才更加和谐久远。如果能打通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学习培养方面的有效沟通渠道, 那么我们就带动起学生主动学习和组团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产生质的飞跃。特别是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团队合作的社会, 只有拥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能受到社会的认可。而想要进行团队合作就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认真聆听。

有别于普通的沟通, 所谓有效沟通, 是要求与人进行沟通时应首先和对方确立共同的目标, 这样才能达成最好的沟通效果。同时, 在沟通的过程中不应以自我为中心, 而应在沟通的时候仔细考虑对方的感受, 这样才能使沟通的双方在更好的氛围下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

而认真聆听就更富技巧性了, 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那些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 将关键的部分进行有效的记录, 而对没能及时记下的或不确认的部分不应当重复询问, 应当进行有效的确认, 这样做不但更容易被对方接受也更容易发现自己理解上的偏差。

当学生与学生之间做到了有效沟通和认真聆听, 那么也就建立了团队合作的基础与保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就基本确立了。

三、小结

总之, 当教师以引导性为沟通的主导思想的情况下,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涉略各方面的知识, 而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起来, 形成团队, 共同学习, 解决问题。在学生之间沟通不畅, 出现无法解决的矛盾的情况下再由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 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团队。如此发展, 当有效沟通得以实现时, 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应运而生了。

摘要:在学校生活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一种人际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它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智力和能力的培养以及身心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大有裨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赖于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本文将从人际沟通角度来浅谈一下怎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有效沟通,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彭剑飞, 袁书艳.左手教育, 右手游戏.经济管理出版社.[1]彭剑飞, 袁书艳.左手教育, 右手游戏.经济管理出版社.

篇3:构建和谐的班主任与学生关系

一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概述

和谐,指事物之间的协调统一。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就是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成熟的师生关系,包括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及共同促进的关系,以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相容属性为中心。建立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实际,在良好的教学工作基础上实施班级的有效管理,构建适合班级发展的管理体系,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积极进行自主管理。

二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的岗位认可度和接纳度不高。根据调查显示,50%的班主任对自身的工作岗位并不满意,甚至存在厌恶和反感情绪。教师对岗位的认可程度及接纳程度不高,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工作态度,直接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产生影响。教师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若是存在不情愿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班主任工作量较大,致使其很少有时间对自身工作进行思考,从而未对工作的切实价值有整体而具体的了解,也难以明确自身的班主任岗位价值应如何实现;其次,班主任的工资待遇不高,从而对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影响。有些班主任的工作态度致使其很难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

2.班主任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成绩为首的观念在小学班主任头脑中还根深蒂固。一些班主任在培养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上存在偏见,过分重视学生成绩,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趋于单一化,没有以学生的发展和个性特点为中心建立评价机制。同时,也未考虑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发展,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班主任在教学中忽视中等学生,从而导致学生不均衡发展,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将步入僵局。

3.班主任缺少爱心和耐心。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自控力及自制力较差,容易犯错,并且容易犯重复性的错误。班主任若是缺乏耐心,采取不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则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部分班主任常把家长请到学校解决学生的问题,甚至有一些班主任对学生区别对待,致使部分学生受到不公平对待,引起学生不满,导致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困难,对师生之间关系的发展不利。

三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1.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建立,应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在对小学生了解和发展的基础之上,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建构过程中,班主任要通过多种形式建立起与学生之间通畅的交流和沟通渠道。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应局限在课程教学中,还应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及学习状况等,如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以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出发点,营造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2.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不仅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还应在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中不断发现学生优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的行为若是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则容易引起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满,导致其产生反感和反抗情绪,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的对立。

3.耐心引导学生。无论在何种学校,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要使落后的学生有更大程度上的进步,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班主任应对学生的发展各要素进行权衡。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忽视学习导致成绩水平不高,但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应在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建立平等对待的教学和管理体系,在尊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4.逐步加深师生感情。学生对班主任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师生交往的不断加深保持和发展,也可能逐渐淡化,其关键在于班主任的思想、心理品质和工作水平。班主任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就要悉心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与他们打成一片。年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年龄差距小的优势,想学生所想,与他们交上朋友。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篇4:班主任是构建科任教师与学生心灵和谐的桥梁

一、幼师生教育现状

幼师学生多为女生, 且为未成年人, 她们正处在身心和生理的发展发育阶段, 是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她们活泼好动, 缺乏自律, 而自尊心特别强烈, 心理却敏感脆弱, 批评重了要哭, 轻了不起作用, 受点表扬又沾沾自喜, 忘乎所以, 自以为是, 她们总感觉自己已经长大, 对于教师教导的话语也就只是听听而已, 盲目地自作主张。但实际上, 她们还没有足够的涉世经验, 人生观、是非观、世界观等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 因此, 不论在老师心里还是家长心里, 她们还都是没长大的孩子。

现在幼师学生多来自农村, 她们的父母或外出打工, 或忙于工作和生计, 无暇关注孩子的教育, 缺乏对孩子的关注和沟通, 导致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 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问题。而且, 由于远在外地, 很多家长无法参与对学生的教育, 这对幼师班主任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幼师班主任在处理这些问题上, 要掌握合理的沟通方式, 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用真情感化学生, 融洽师生关系, 让学生主动并愿意接受老师。

二、幼师班主任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方法

在学校, 班主任要想搞好师生关系, 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是必然的。班主任与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沟通, 可以消除师生之间心理上的障碍, 解决不必要的矛盾。要想建构幼师班主任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班主任应该多做细致的教育工作, 真正走进学生心理, 了解学生的潜在需求, 让自己的心理与学生的心理有近距离的接触,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 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觉得老师可敬可爱。

(一) 运用恰当方法, 了解学生的潜在需求。

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在沟通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得越多, 对他们的帮助就越大, 就会得到学生越来越多的敬爱。让学生有种依赖感、亲切感, 更深入的则是安全感。教师的滴水之恩, 学生必当以泉相报。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情况, 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深入了解学生, 针对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 才能解决问题。

幼师班主任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方法之一是倾听法。经常和学生进行交谈,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 尽量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使得学生放松心情, 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困惑释放出来。倾听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并在自己的能力之内, 尽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为学生排忧解难。在不耽搁学生自由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倾听效果会更好, 倾听法很重要。

幼师班主任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二就是询问法。教师在工作过程中, 与学生的语言沟通较为频繁, 在进行语言沟通时, 最好夹杂着询问的语言形式, 这样既不会让学生觉得突然, 又不会造成询问场面的尴尬。老师应该主动询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跟不上、听不懂或者不适应的时候, 因人而异地对学生进行单独交谈询问会更好, 教师可以深入地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方式、教育背景、家庭生活进行归类, 这样可以减轻工作负担, 也有助于团结班级同学。

幼师班主任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三就是观察法。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副“顺风耳”, 还要有一双“千里眼”。幼师班主任通过这双慧眼, 不仅能够由表及里、由内而外地观察到学生表面的基本动态, 还可以知道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 真正做到追本逐末、见微知著。深入的观察对妥善处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问题帮助很大。

(二) 把关爱学生与管理学生相结合

建构幼师班主任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师应该把关爱学生与管理学生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与教师之间难免有矛盾, 由于学生处于身心成长阶段, 对于一些问题存在偏激心理, 对于教师的指责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 教师在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处理上, 应该运用友好的语气进行说教, 而不是一味批评。学生本身心理承受能力就弱, 力争好强的心理、个性张扬的性格、自我为中心的情况屡见不鲜, 为了改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 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地给予关爱, 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老师的亲情。

教师对学生除了倾注一片爱心之外, 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需要用校规校纪约束学生的过分行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好处之一是可以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形成好的行为, 提高综合素质;好处之二是可以使学生间形成良性竞争, 做得好的同学可以作为榜样被称赞, 对相对做得较差的同学有激励作用。好处之三是可以营造本班浓厚的学习氛围, 争做学习班级的标兵。采用这样的处理方法, 学生内心深处就会产生公平感, 老师是一视同仁的, 消除了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通过幼师教师对教育的疏导, 有利于学生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陶冶情操, 更密切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之, 在幼师班级学生管理中, 我们要构建和谐班级, 营造良好的班风学习气氛, 带动学生积极学习。必须有深入的心理沟通, 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情感上深深地体验到班主任是可敬可亲的, 真正体现出教师是良师益友, 是“一日师傅一辈子的父母”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李朝平.文化视野中大学师生关系的诠释与重塑[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4) .

[2]聂伟, 黄小云, 杜侦.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三维构建[J].宜春学院学报, 2008, (05) .

[3]周娴华, 周达章.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工作案例新编[N].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4]杨燕.沟通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03) .

篇5:班主任是构建科任教师与学生心灵和谐的桥梁

关键词:和谐社会;心理和谐;心理学作为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2.013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2-040-02收稿日期:2012-01-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和谐社会”政治理念,十六届六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目标和具体途径。同时,特别阐述了社会和谐同心理和谐的关系,指出:“注重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们正确对待自己、其他大学生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心理和谐概念的提出,是以大学生为本思想的体现,也充分表明了心理和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育和谐心理,优化心理环境。

一、和谐、心理和谐、和谐社会

“和谐”是指各组成部分协调地相互联系在一起,即和谐必须是不同的矛盾方面或不同的事物之间,形成共识或达成统一,才能谓之和谐,和谐一词才有运用之意义。同一物,同一事,则谈不上和谐问题。因此,必须有和而不同的事物存在,或由不同的事、物组成或构成一事物,有不同才能有和,和而不同才有事物和谐的意义。和谐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的最佳组合,和谐是最佳运行状态,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是大学生内在心理的最本质需求和至高境界。

二、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状态就是大学生的心态不和谐的集中反映。大学生的心理不和谐的状态能够通过个体行动投影于社会空间,造成一定的行为事实和后续影响。个体心理的不和谐以群体冲突和软暴力的形式向社会展示着他们破坏性的力量。不和谐的个体心理需要整个社会予以关注和调适,这种状态一旦得以积聚,很快就会成为社会冲突的起始点和爆发点。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如社会竞争加剧、升学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分化和城乡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由于心理不和谐、不健康给社会和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或伤害,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又使大学生心理压力增加,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蔓延。

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和谐影响心理和谐,心理和谐反作用于社会和谐。首先,心理和谐可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培养和塑造和谐心理,可以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其次,心理和谐可保证社会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同时,心理和谐又可促进民主法治及大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三、实现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作为

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既反映社会存在,又影响到社会实践,从根本上讲,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同样是由社会存在作决定的,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反映什么样的社会心态,但是,什么样的社会心态和心理反过来又会影响到社会实践和行为。甚至有时候,心态可以决定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的形成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为此,作为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科学,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心理学也将在促进心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

(一)优化社会心态,倡导积极健康社会心理

心态是一定社会发展时期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感受、社会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心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了解社会心态不仅对于了解社情民意、社会热点以及公众情绪非常重要,而且是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前提。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和谐的重要途径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对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公民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良好心理环境和氛围。

第一,要突出思想引导,心理疏导,行为指导,体现服务效果。邀请社会名流和心理学专家面向公众进行心理专题报告和讲座,通过新闻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心理保健意识,增强公众的自我生存、自我激励和自我调适的能力。

第二,要建立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建设。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学校,面向社会公众的心理服务还非常的欠缺。而且,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心理健康教育本身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努力构建在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比如,政府要建立区域性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各社区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形成公众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体系。

第三,要以大学生为本,加强公众大学生人文关怀。培育大学生们爱与尊重的内心世界,尊重生命,尊重价值。把大学生的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有机协调起来:把社会规范与个大学生的个人欲望有机地协调起来;构建友善、宽容、互助等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使不满的情绪得到及时释放,不健康的心理得到及时矫正,让大学生真正体验到内心和谐,大学生间的和谐,大学生与社会和谐的快乐。这样构建和谐社会基础才能稳固。

第四,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解决公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特别重视对经济困难的家庭、零就业家庭、身心残障家庭等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有力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正视困难,走出困境,勇敢面对大学生活。

篇6:班主任是构建科任教师与学生心灵和谐的桥梁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一) 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由于学习成绩较差而没有机会进入普通高中学习, 因此, 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较差, 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 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学习上得过且过, 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沉迷于网络、游戏、追星等事情。但是, 他们的智力并不差, 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较强。

(二)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 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损伤, 自卑心理十分严重, 一时很难走出自卑的阴影,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由于中职生我行我素习惯了, 自我约束自控能力较差, 并且这部分学生具有共同的经历, 在心理上容易沟通, 易于形成“小团体”。

二、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难的原因

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当前出现了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难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表现如下:

(一) 学生方面的因素

中职生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被定格为“差生”, 一般是在犯了错误时班主任才找其谈话, 无非是为了批评教育, 这部分学生把与班主任的沟通交流和批评教育画上等号, 对此产生恐惧心理。另外, 由于中职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一些事情具有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不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 同时, 中职生正处于叛逆期, 个性化和自我意识比较强, 对教师谈话式的说教具有抵触心理, 因此, 出现了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难的现象。

(二) 教师方面的因素

当前, 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常常会出现无效沟通的现象, 究其原因, 一方面, 由于部分教师不愿放下架子, 在与学生沟通时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语气与态度也不随和, 往往把与学生的沟通变成了训话, 使学生不愿接受;另一方面, 一部分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与学生打成一片, 形成“平等”的朋友关系, 在学生犯错误时也是轻描淡写, 这也无法实现沟通的效果。此外, 有些班主任来自于工科院校, 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 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 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和逆反心理, 促使与学生的沟通困难。

三、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艺术

针对当前班主任与学生沟通难的现状, 中职班主任要结合中职生的特点, 运用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不断提高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 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真正实现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一) 要思前想后

沟通是中职班主任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进行的交流活动。为了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班主任在沟通时要努力做到思前想后。“思前”就是要做好与学生沟通的前期工作, 其中, 了解、爱心和平等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重要前提, 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思想动态等内容, 班主任才能掌握沟通的主动权, 从而实现有效沟通;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要具有爱心, 并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浓浓的师爱, 只有这样, 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 主动贴近班主任的心灵, 班主任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由于中职生的特殊性, 班主任要用一颗平等的心包容他们, 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 中职生并不比普高生低人一等, 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从而使班主任赢得学生的信任, 有利于与学生沟通。“想后”就是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后, 要及时对沟通的过程、效果、目的等问题进行反思与总结, 不断提高班主任自身的沟通水平。

(二) 要善于倾听

倾听是一种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是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基础。中职班主任要想实现有效沟通, 就必须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在实际的中职班主任管理中, 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诚心、专心和留心, 首先是学会诚心倾听, 就是班主任要诚心诚意、不敷衍了事地进行倾听, 例如, 当学生犯错误时, 班主任要用诚心认真倾听学生的辩解, 切忌“一棍子打死”, 根据主观判断解决问题;其次, 班主任要专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注”, 从而对班主任产生亲近和信任感, 愿意向其倾吐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班主任要处处留心倾听学生的内心世界, 并且对学生提出的具有价值的意见要及时准确记录,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从而使班主任实现因材施教。

(三) 讲究谈话艺术

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多种多样, 谈话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沟通方法, 这种沟通方式是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 可以产生直接有效的沟通效果。由于班主任不同的谈话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谈话效果, 因此, 班主任在谈话时要讲究谈话技巧。一方面, 班主任要注意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中职班主任要站在中职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 这种方法能够深入透析中职生的内在心理, 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 要讲究谈话的地点, 并且因人而异, 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通常状况下, 班主任一般喜欢在办公室与学生沟通, 实际上这样的谈话地点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学生始终不愿打开心扉, 任凭班主任怎样说教, 都无法产生有效的谈话效果, 因此, 班主任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谈话环境, 努力选择合适的谈话地点。同时, 由于学生之间的性格存在差别, 谈话的方式也不能搞“一刀切”,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选择不同的谈话方式。例如, 对于性格暴躁、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宜采用商讨式谈话方式, 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采用渐进式谈话方式等。此外,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沟通就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够有效地增强谈话的效果。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 要根据学生与情境的需要, 采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和语言表达, 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 多表扬少批评, 使学生慢慢打开自己的心扉与班主任沟通, 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也要注意采用富有幽默感的语言和委婉的表达方法, 这样可以全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从而提升谈话的效果。

(四) 合理利用非语言沟通

所谓非语言沟通, 就是班主任利用网络、书信等方式与学生沟通与交流。一方面,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沟通成为越来越多的中职生与人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渠道, 中职班主任也要与时俱进, 可以运用网络技术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例如, 班主任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手机、QQ群、博客等方式, 不受时空的影响, 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这种方式也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与班主任进行交流, 从而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另一方面, 口头表达是一种普遍的、有效的沟通方式, 但如果师生双方都处于激动的状况下, 口语沟通常常会激化矛盾, 这时可以考虑采用书信沟通的方式, 通过书写过程能够使双方冷静下来, 采用客观理智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从而有效避免双方发生正面冲突, 同时, 由于文字具有长久保存的特性, 能够使沟通效果具有长久性。另外, 中职班主任不能忽视目光沟通方式, 眼睛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窗口, 目光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能够相互之间传递各种信息。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 要注意向学生投以赞许、鼓励、信任、期待的目光, 中职生能够心领神会, 感受到教师目光中所包含的内容, 并在内心进行回应, 从而产生比语言更有效的效果。

总之, 中职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是一门艺术, 良好的沟通艺术能够有效地提升与学生沟通的效果。新课改形势下, 中职班主任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全面掌握沟通的艺术和技巧, 架起一座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从而为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进一步促进中职教育工作更好、更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钱琴红.浅谈班主任沟通的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33) .

[2]张文英.谈中职学校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J].才智, 2014 (29) .

[3]沈玉良.班主任与学生交流艺术谈[J].学校管理, 2014 (02) .

篇7: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学生

和谐关系   构建

一、解读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看,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能够完美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构建成熟、稳定、友爱的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相互尊重。作为班主任,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想法和创造性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给予学生发言权。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第二,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小学班主任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特征,与学生相互关爱、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学相长;第三,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之间彼此的爱,教师只有真诚地关心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与爱,从而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二、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策略

1.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

很多班主任都居高临下地面对学生,不能平等、友爱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导致师生之间关系紧张,产生隔阂,严重影响了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影响到教学效果的生成。作为班主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仁爱之心、民主平等的观念管理学生,摒弃班主任一人说了算的工作作风,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2.班主任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

班主任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只有班主任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才能真正认识学生,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此外,班主任还要认识到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所以班主任需要理解学生,认真研究学生的过失,并帮助学生找出改正错误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使学生能够及时改正错误。

班主任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误,就对学生横加指责和歧视,这样只会增加学生对班主任的反感。班主任要多给学生宽容和理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班主任要对学生严爱相济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或生活中经常调皮捣乱,所以班主任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制定班规。学生犯错了,该批评时,班主任必须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督促学生认真纠正错误。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只会更加调皮,严重扰乱课堂纪律。

班主任要认识到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小学生年龄小,身体发育不成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班主任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能够在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当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班主任应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学生因某些因素心灵受到伤害时,班主任要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对症下药。

教师要有一种博爱精神,不仅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要喜欢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以及有特殊问题的学生。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愿意亲近班主任,并主动与班主任一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必须与学生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对学生进行严爱相济的教育,才能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余文静.严格雕琢 爱心呵护——浅谈小学班级管理艺术[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9).

[2]王桃英.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篇8:谈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和谐关系 构建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6-084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师,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直接的影响。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影响着班级团结的程度。如果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和谐,那么必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我国的小学阶段,构建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十分必要。

当前教学普遍存在着班主任的发展观念较为片面、班级管理机制不够科学、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不足等问题。此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身体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刻,多处于学习接受阶段等,所以班主任需切实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言行举止来感染学生,并逐渐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还具有爱动、爱玩、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所以,班主任更应抓住这些特征,采取游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种做法不仅迎合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且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达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目的。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既需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在生活上给予学生关爱,让学生感受到温暖,逐渐培养师生间的情感。

一、发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伴随中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师,不仅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任,而且需要和学生在心灵上进行交流。班主任应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包括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即师生间需要在心灵上进行沟通、交流。这个沟通、交流的过程需要班主任表现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形象,从而以良好的个人魅力提升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增强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生生关系

情感教育是当前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重要保证。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利于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成为好朋友,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有利于形成团结、友好、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良好局面,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就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不仅满足了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需要,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采用游戏教学的形式,培养师生间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班主任需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及特点进行教学,适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的概念和定理均十分抽象,如果教师生硬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为了直观展现数学的神奇魅力,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应用数学游戏。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教师可以借助小纸片,任意地剪下三角形的两个角,然后让学生将三个角进行拼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利用这一简单的游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理解这个定理,以此达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目的。又如,古诗词作为语文知识的重要部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求学生学会背诵古诗词。因此,为了促使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引入游戏教学。学生通过游戏,在玩中学,进而对古诗词产生了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古诗词的大意与思想就能有一定的理解。游戏教学不仅寓乐于学,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促进班主任和学生间的情感。

总之,情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感知能力,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需积极挖掘情感要素,更新情感追求,升华情感标准,并且把这种情感魅力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桃英.试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1).

[2] 李秀艳.小学班主任构建与学生和谐关系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上一篇:丁岗社区综治工作分中心经验交流汇报材料下一篇: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探析